得鱼忘筌的成语故事

拼音dé yú wàng quán
基本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得鱼忘筌的典故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鱼忘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寸进尺退 | 《老子》第六十九章:“不敢进寸而退尺。”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寸进尺退,卒无所成。” |
疾如旋踵 | 唐·冯用之《机论上》:“一得一失,易于反掌,一兴一亡,疾如旋踵,为国家者可不务乎?” |
绿林大盗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
贫贱不移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心里有鬼 | 莫应丰《将军吟》第28章:“你这个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
漏洞百出 |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
牛口之下 |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
极重不反 | 清·陈确《答张考夫书》:“今《大学》之为圣经,已成极重不反之势。” |
土木形骸 | 《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
铺天盖地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