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昼夜的成语故事


不舍昼夜

拼音bù shě zhòu yè

基本解释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舍昼夜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在晚年常与他的弟子一起周游列国。有一次他们在河边望着奔腾不息的河水若有所思,孔子叹息光阴像河水一样不舍昼夜地不停地流逝。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光阴,刻苦求学,宣扬儒家文化。孔子感到十分欢欣。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舍昼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小人得志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僧多粥少 王朔《浮出海面》:“国家有困难,僧多粥少,为国分忧嘛。”
首身分离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蠢蠢欲动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草菅人命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遗形藏志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一哄而起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