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大a>成语词典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故事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成语故事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拼音dé rén zhě chāng,shī rén zhě wáng

基本解释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出处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暂未找到成语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偃风从
草木知威 《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七搭八扯
不僧不俗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推三阻四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归马放牛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