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之宝的成语故事


无价之宝

拼音wú jià zhī bǎo

基本解释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出处元 王实甫《丽春堂》:“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


无价之宝的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一农民锄草时发现一块玉石,拿回家请邻居鉴定。邻居知道是宝石就骗他不是吉祥之物,让他放回原处,自己则偷偷拿回家里,担心获祸或获罪,就进献给魏王。经鉴定为无价之宝,魏王一高兴就赏他很多金银珠宝。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价之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众多非一 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自我批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色飞眉舞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蔡涛》:“蔡曰:‘步月山坞,忽闻清音,令人色飞眉舞。’”
翩翩起舞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物腐虫生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直截了当 清 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净业赋》:“若空谷之应声,似游形之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