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朱敦儒的诗 > 采桑子·彭浪矶

采桑子·彭浪矶

[宋代]:朱敦儒

采桑子·彭浪矶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注释

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采桑子·彭浪矶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彭浪矶”,是在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往两广途中创作的。

参考资料:

1、周克乾.最美的宋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05:第104页

采桑子·彭浪矶鉴赏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朱敦儒简介

唐代·朱敦儒的简介

朱敦儒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 朱敦儒的诗(273篇)

猜你喜欢

百姓为袁粲褚彦回语

两汉佚名

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

和严道培书院韵 其一

宋代米芾

城头山脚旧图开,华构凌云亦壮哉。谈席昔人文献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风动,麟凤天南紫气来。独奈岩阿丛桂冷,幽栖不是伟长才。

次韵黄子馀惠双井茶二首 其一

宋代洪适

荻花枫叶醉为乡,每忆临分一鼎香。枉费光阴惊老大,略无治行愧循良。

归心来往鸡豚社,清思消磨雁鹜行。且喜弦歌馀乐地,好诗句句挟风霜。

游罗浮四首 其四

明代刘存业

抱被相随石室中,天鸡初唱海涛红。晦明不定山头日,呼舞无端谷口风。

前辈书题空石藓,野人心思只云松。神仙骨相知谁是,更踏飞云最上峰。

元基席上再送士仪

明代萧显

离席因君荐木桃,碧缸新酒泻春涛。诗盟递结东西社,坐客平分上下曹。

帘动午风花气暖,几当晴日篆烟高。狂歌亦是骊驹曲,三叠阳关意未豪。

大庙峡

清代陶元藻

天险何曾《禹贡》陈,白波江上起嶙峋。花垂孤石春迎棹,佩响空山夜降神。

玉马惊回猺洞火,寒潮拍尽女墙尘。帆飞三峡行才半,还傍香炉一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