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文写作规章制度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优选7篇)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优选7篇)


材料管理制度(精选7篇)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篇1

  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制度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材料验收与入库制度:

  工地所需的材料由采购员采购回场后,应进行材料的验收,应遵循以下流程:

  1、材料保管员兼作材料验收员,材料验收时应以收到的《材料清单》所列示的材料名称、数量、规格进行验收入库,并对入库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数量超过申请数量者以退回多余数量为原则。如果没有采购分管领导特殊审批签字,一概不能对该批材料办理入库手续;

  2、材料的验收入库应该在材料进场时当场进行,并出具《入库单》,在材料的入库单上应详细记录入库的材料的品名、数量、规格、型号、品牌、入库时间、经手人等信息。且应在入库单上注明采购单号码,以便领导复核。如因数量、品质、规格等有不符之处,只能采取“暂时入库”手续,出具“暂时入库”凭证,将该批材料暂存至“暂存仓位”。待材料补全或相关信息澄清之后,再行开具材料《入库单》,同时收回入库白条,一定不能先开《入库单》后补货。以下是《入库单》示例:

  3、所有材料入库,必须严格验收,在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的实测,根据不同材料物件的特性,采取点数、丈量、过磅、量方等方法进行数量的验收,禁止估约。(注:如有同批次同数量的大宗材料入库,则针对其中某批次的数量进行随机抽点,将抽点的`数量乘以批次即可得出总入库的数量,最终材料结算时,以抽点的最小数为结算依准,如果差量过大,需进一步追究供应商法律责任。)

  4、对大宗材料、高档材料、特殊材料等要及时索要“三证”(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出厂检测报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须加盖红章。对不合格材料的退货也应在入库单中用红笔进行标注,并详细填写退货的数目、日期及原因;

  5、入库单需一式三联。一联交于财务,以便于后期核查材料入库时数量和购买时数量有无差异,一联交于采购人员,并和材料的发票一起作为材料款的报销凭证。最后一联应由仓库保管人员留档备查;

  6、入库单号必须跟采购采购申请单号对应,需在入库单上的“采购订单编号”一栏详细记录采购申请单号,允许一个入库单对应多个采购订单编号;

  7、材料入库后,各级主管领导或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入库的材料进行复验,如发现与入库情况不符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造成的损失由材料入库人员承担。造成巨大损失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8、对于不能入库的材料如周转料、钢材、木材、砂、石、砌块、土建用的装饰材料等物资材料的进场验收必须由仓管员和使用该材料的施工班组指定人员双方共同参与点验,并在送货单上签字,每批供货完成后,根据送货单一次性直接由工长开出限额领料单拔料给施工班组;

  二、材料的使用与出库制度:

  任何材料的出库都必须办理材料的出库手续,材料管理员不得在无领料手续的情况下发放材料。如遇特殊紧急情况需领取少量材料,也需现场签发特殊领料单,并于当于补办完正常领料手续。在办理正常的领料手续时,应遵循以下流程:

  1、材料的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如有必要,需对同类型材料的不同批次进行批号管理;

  2、相应工程所需的材料由现场施工员、施工班组长负责领取。材料领取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员应按照工程进度配合材料管理员做好分部分项工程材料使用统计。分项工程实际使用数量超过预算量时,应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3、领料人与保管员办理领料手续为:领料人根据当日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向保管员申请领料,保管员开具相应材料出库单,双方在出库单上签字;

  4、出库单一式三联:存根、财务和领料人各一联。出库单示例如下:

  5、保管员需做好材料台账,日清月结,做到账物相符,时刻掌握库存情况。认真核对各项工程之材料用量,并就当前库存情况及时提供各种材料数量的补给信息,以便迅速采购补充,不影响工程进度。如果发现材料的数量低于安全库存的数量,应及时提醒采购部门进行相关材料的采购。如因材料的突然短缺而影响工程进度的,需扣发材料保管员及施工员每天一百元工资。(此措施适用于清单招标的相关合同。)

  三、材料的归还与退库制度:

  1、在工程完工70%左右时,应严格控制材料的购进与发放,并及时统计出仓材料的状况和还需购进材料的清单及数量,以避免出现过多的剩余材料,造成浪费并占用项目资金;

  2、在工程项目结束时应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盘点,并督促施工队伍及时办理退库手续。以避免出现个别人员混水摸鱼,防止材料在施工结束后流失;

  3、在办理材料退库时应填写材料退库单,同时必须在退库单上注明“出库单”单号。详细列明剩余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需与“出库单”上的材料基本信息完全一致。清点完毕后,由材料领用人员办理材料的入库手续,由材料保管员入库。材料保管员也需按批号将材料归到同批号的材料批次中,以便于统筹管理材料的保修期;

  四、材料使用限额领料制度

  1、由负责施工的工长或施工员,根据施工预算和材料消耗定额或技术部门提供的配合比、翻样单,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上必须详细注明使用部位、数量,并于开始用料24小时前将两单送项目材料组,项目材料组凭单发料;

  2、没有限额领料单,材料保管员有权停止发料,直至手续齐全,由此影响施工生产,责任由施工员负责;

  3、班组用料超过限额量时,材料保管员有权停止发料,并由材料保管员及时通知施工员核查原因。属工程量增加的,需增补工程量以及限额领料数量,属操作浪费的,一次性从班组工程款中扣除,赔偿手续办好后再补发材料;

  4、限额领料单随同施工任务书当月同时结算,结算时应与班组办理余料退库手续;

  5、班组使用材料节奖超罚,具体实施办法按照项目部与班组签订的劳务合同执行;

  6、周转料具的使用:尽量按照工作量的大小将周转料具承包给施工队,以防止周转料具的丢失、掩埋、乱割乱锯,应本着长料长用、短料短用的原则。不得将整料随意锯短和锯小,凡发现未经项目经理或施工员同意将木料、木枋锯短锯小者,需按照材料价值的两倍进行赔偿;

  五、材料的保管与盘点

  1、储存材料仓库要统一规划、划线定位、统一分类编号,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物资堆码要合理、牢固、定量、整齐、节约和方便;

  2)五五摆放,用五或五的倍数的堆码方法,按照不同形状、体积、重要程度,大的五五成方,矮的五五成堆,小的五五成包(捆),带眼的五五成串,堆成各式各样的垛形。达到横看成行,竖看成线,左右特意,方方定量,过目成数,整齐美观的五五要求;

  2、对材料仓库必须及时检查,看是否有渗漏,特别是易受潮物品,更要及时检查,掌握保质期时间。易燃、易爆品仓库必须严禁烟火,确保安全;

  3、做到日清、月结、季盘点、年清仓。材料盘点要求做到:

  1)“三清”原则:即质量清、数量清、台账清;

  2)“三有”原则:即盈亏有因、事故损失有报告、调整台账有根据;

  3)“四对口”原则:即账、卡、物、资金要对口;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篇2

  1.项目经理部,应及时向材料采购部门提供材料需要计划,企业 材料供应部门应制定采购计划,订货或市场采购,按计划供应给项目经理部,采购供应部门应对供货方进行考核,签订供货合同,确保供应工作质量和材料质量。

  2.材料供应部门按计划保质、保量,及时供应材料。

  3.进场的材料应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做好相应的验收记录和标识,不合格的材料应更换、退货。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4.材料的计量设备必须经有资质的机构定期检验,确保计量所需要的精确度。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允许使用。

  5.进入现场的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备案证明书(重印件)和材料证明(包括厂名,品种,出厂日期,出厂编号,试验数据)和出厂合格证,要求复试的材料要有取样送检证明报告。新材料未经试验鉴定,不得用于工程中。

  6.材料储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入库材料应按型号、品种分批堆放,并分别编号、标识。

  (2)易燃易爆的材料应专门存放,派专人负责保管,并有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

  (3)有防水防潮要求的材料,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并做好标识。

  (4)有保持期的`库存材料应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并做好标识。

  (5)易损坏的材料应保护好外包装防止损坏。

  7.应建立材料使用限额领料制度。超限额的用料,用料前应办理手续,填写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有关人员批准。

  8.建立材料使用监督制度,材料管理人员应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做到工完、料净、场清;建立监督记录;对存在问题应及时分析处理。

  9.建立材料使用台账,记录使用和超节状况。

  10.办理剩余材料退料手续。设施用料,包装物及容器应回收,并建立回收台账。

  11.建立使用工具发放回收记录,应有发放记录内容,发放日期、价值,接收人签字,回收日期。对于丢失损坏按价值由责任人赔偿。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篇3

  一、目的

  材料管理与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为更好地利用资源,节约开支,杜绝浪费,特制定如下规定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施工现场原材料管理及采购

  三、权责

  权力与责任明确到人,有利于管理

  四、内容

  (一)、材料验收与入库制度

  工地所需的材料经采购员采购回场后,应进行材料的验收。

  (1)、材料保管员兼作材料验收员,材料验收时应以收到的《材料清单》所列材料名称、数量进行验收入库,并对入库的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数量超过申请数量者以退回多余数量为原则,但必要时经领导核定审批核准后可以追加采购手续入库。

  (2)、材料的验收入库应当在材料回场时当场进行,并开具《入库单》,在材料的入库单上应详细的填写入库材料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品牌/入库时间/经手人等信息。且应在入库单上注明采购单号码,以便领导复核,如因数量品质、规格有不符之处应采用暂时入库形式,开具材料暂时入库白条,待完全符合或补齐时再行开具材料入库单,同时收回入库白条,不得先开具材料入库单后补货。

  (3)、所有材料入库,必须严格验收,在保证其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实测数量,根据不同材料物件的特性,采取点数、丈量、过磅、量方等方法进行量的验收,禁止估约。

  (4)、对大宗材料、高档材料、特殊材料等要及时索要“三证”(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出厂检测报告),产品质量检验报告须加盖红章。对不合格材料的'退货也应在入库单中用红笔进行标注,并详细的填写退货的数目、日期及原因。

  (5)、入库单应一式三联。一联交于财务,以便于核查材料入库时数量和购买时数量有无异议。一联交于采购人员,并和同材料的发票一起作为材料款的报销凭证。最后一联应有仓库保管人员留挡备查。

  (6)、因材料数量较大或因包装关系,一时无法将应验收的材料验收的,可以先将包装的个数、重量或数量,包装情形等作预备验收,待后认真清理后再行正式验收,必要时在出库中再行对照后验收。

  (7)、材料入库后,各级主管领导或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对入库材料进行复验,如发现与入库情况不符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员赔偿。

  (8)、对于不能入库的材料如周转架料、钢材、木材、砂、石、砌块、土建用的装饰材料等物资材料的进场验收必须由仓管员和所使用该材料的施工班组指定人员二方共同参与点验并在送货单上签字,每批供货完成后据此验收依据一次性直接由工长开出限额领料单拨料给施工班组。

  (二)、材料使用与出库制度

  任何材料的使用都必须进行材料的领用手续,材料管理员不得在无领料手续情况下发放材料(特殊情况领取少量材料除外,但过后必须补办相关手续)。

  (1)、材料的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相应工程所需的材料由现场施工员、班组长负责领取。材料领取执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篇4

  为理顺材料申请、验收、保管、使用等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所需材料的质量,特制定材料管理规定如下:

  1)材料的采购

  项目材料员须根据已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分批材料计划,须注明名称、规格、数量及大致进场日期,有特殊质量要求的材料改期必须予以注明,上报项目经理部,再由项目部上报给监理、甲方审核后予以采购。材料员根据审批的材料计划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联系,确保材料按需进场。

  1、采购、调拨人员接到备料计划时,要对材料计划认真检查,对材料品名、规格、型号、数量、时间等不清楚或有错误的地方,要向计划人员查清纠正后再进行采购、调拨。

  2、对加工的材料、料具部门除审查加工计划外,并以加工图纸审查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发现问题找制图人纠正,以免加工错误,影响工程质量。

  3、采购、调拨人员对所采购、调拨的材料要认真检查质量,严格验收,凡是品种、规格不符,型号不对,外观不好,理化数据不符合要求,或有变质、变形等问题,一律不准采购、调拨。

  4、委托生产单位加工的材料(商砼),经办人要深入该单位的车间,了解加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向生产单位交涉解决,避免造成质量事故。对已加工的产品,也要严格检查验收,确保产品质量。

  5、采购、调拨、加工的材料必须坚持三比一算的原则,坚持清重比质量,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采购。

  6、采购、调拨加工的材料,调拨提运入库或入场后,直至使用期间(除保管责任外),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采购、调拨人员要负责向原供料单位联系交涉,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7、采购人员在购料前要先向供料单位索取产品合格证或出厂质量保证书,并对质量单、证所列各种质量数据认真审查,符合要求时方可采购。采购人员应将上述材料的合格证、质保书或试验单送交收料单位验收人员,由材料验收人员负责整理归档,并报公司材设部备查。

  8、对物资的搬运、储存、防护按质量保证体系程序《物质搬运、储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进行。

  2)材料的验收

  (1)项目材料员在验收各种材料时,应先核实检验各种质保资料,包括质保书或出厂合格证明及生产许可证、准用证的复印件等。

  (2)加强对需复试材料的验收。

  钢材:钢材进质时,应先检验有关出厂质量证明书,经检验合格后,再验收材料。如属成型钢筋,还需检验有关出厂质量证明书,经检验合格后,再验收原材料。如属成型钢筋,还需检查二级复试报告,合格的'才可收料。钢材原材料,按要求堆放。每进场60t钢材作为一个批次做一次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通知供应商立即退货并对供应商处于相应的经济处罚,严禁不合格产品用于工程项目中。现场钢材都挂牌标明未检验、正在检验或者检验合格等状态,复试合格的方可施用。

  商品砼选择信誉好的合格供应商进行材料供应,并要求供应商派人现场蹲点。同时材料员应做到随时检查,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予以退回,三次以上,应更换供应商。

  (3)除以上需复试的材料外,其余材料也应加强验收工作,应先验查合格证或出厂证明,同时严格按合同要求验收材料,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联系处理。

  (4)项目材料员应及时收集登记各种质保资料,并且应注明各种进场材料的状态情况,分为未检测、在检测、检测合格、检测不合格四种。

  (5)材料员在收集登记各项质保资料完毕后,应及时将各种质保资料交给项目部经理审核,并在物资进场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装订成册。

  (6)进场物资凭证必须齐全有效,实物必须与送货凭证所列的品名规格、数量、质量相符。

  (7)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凡能称量的要称量,凡能点数的要点数,凡能尺量的予以尺量,验收检测率应达到验收计量的规定,大批物资可以抽检验收,抽检率不低于20%。

  (8)对凭证不全、质量不符规定的材料,应另行隔离堆放,同时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及时退场。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篇5

  为了防止假冒、伪劣或存在质量缺陷的安全设施和用品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规范采购行为,确保使用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一、选择合格供应商

  1.基层单位(项目部)应按照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相关材料的供应单位进行评价,择优选取,建立合格供应商台帐。

  2.合格供应商必须具备:生产、经营许可证;技术和生产及质量保证能力;当地主管门颁发的准用证证明材料(法律、法规要求);市场信誉和履约能力;

  二、购置

  1.批量购置:施工项目部编制需求计划,经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批后,由分公司同选定的合格供应商签订购货合同。购货合同中应约定:材料的.品名、规格、型号、质量等级;生产制造规程和标准;验收准则和方法;供应商应提供购置材料的相关资料。

  2.零星材料购置:由分公司材料员根据审批后的需求计划,到已选定的合格供应商处购置,索取相关资料(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准用证,批量检测合格证明等)。

  三、验收

  1.批量材料进场: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根据约定的要求进行分批次集中检测;零星材料进场: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随时进行检查验收,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送有关检测部门复检,安全员做好检查验收记录。

  2.安全员负责收取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准用证,批量检测合格证明等资料,建立登记台帐。

  3.验收方式:查质量合格证明材料、质量检测报告;查外观尺寸、规格和实物质量;按规定抽样复试等。

  4.对未检品、不合格品作好标识,不合格品清退出施工现场。

  四、保管

  1.对通过检查验收的材料,进入库房妥然保管,并进行分类标识,建立登记台帐。

  2.按实际需要发放,建立发放登记台帐。

  3.对库存满一年的安全防护材料、用品,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进行复查,凡变质、受损伤的及时清理,不允许发放使用。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篇6

  1.根据工程平面总布置图的规划,确立现场材料的贮存位置和堆放面积,各种材料要避免混放和掺进杂物。

  2.材料进场前,材料员要清理现场并做好准备工作。

  3.材料进场后,材料员及相关人员根据采购合同、技术资料等进货凭证,做好进场物资的验收工作,填写《收料单》,并记入《材料明细帐》,需试验的由材料员及时通知试验员送检。

  4.现场材料应堆放成方成垛,分批分类摆放整齐,并垫高加盖,按材料性质分别采取防火、防潮、防晒、防雨等保护措施。

  5.材料员对现场材料应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规定》挂牌标识,并注意保护标识。

  6.材料员按“先进先出”原则定额发料,并记入《材料明细帐》。

  7.材料员定期对现场材料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采取纠正措施。

  8.废旧材料要统一存放,统一回收。

  9.加强现场保卫工作,防止破坏和偷盗事故发生。

  10常用现场材料的贮存要求

  (1)砂

  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离析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

  (2)石

  在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颗粒离析和混入杂质,并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但对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料高度可增加到10m。

  (3)轻集料

  在贮存过程中不得受潮和混入杂物,不同种类和密度等级二轻集料应分别贮存。

  (4)钢材

  要分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并要垫高以防受潮锈蚀,雨季要覆盖。

  (5)砖及砌块

  a.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标号分别堆放,堆放场地要坚实、平坦、便于排水。

  b.中型砌块应布置在起重设备的回转半径范围内,堆垛量应经常保持半个楼层的配套砌块量。

  c.砌块应上下皮交叉、垂直堆放,顶面两皮叠成阶梯形,堆高一般不超过3m,空心砌块堆放时孔洞口应朝下。

  d.堆垛要求稳固,并便于计数,堆垛后,可用白灰在砖垛上做好标记,注明数量,以利保管、使用。

  (6)防水卷材

  一般以立放保管,其高度不超过两层,应避免雨淋、日晒、受潮并注意通风,远离热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应平放,贮存高度以平放5个卷材高度为限。

  (7)保温隔热材料

  不得露天存放,须按不同种类规格分别堆放,定量保管,堆放地面必须平整、干燥,以保证堆垛稳固、不潮。

  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职工的人身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一、施工现场必须健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体制,完善机械设备安全责任制,各级人员应负责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施工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应负责机械设备的监督检查。

  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熟悉各自操作的机械设备性能,并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在非生产时间内,未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动用机械设备。

  四、机管和操作人员必须相对稳定。操作人员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例行保养工作,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新购或改装机械设备,必须经公司有关部门验收,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经过大修理的机械设备,必须经公司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七、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必须由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拆除,安装后必须经项目部、公司有关部门和建委及安监局认可的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

  八、塔吊、施工升降机的加节,必须由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并经项目部和公司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九、施工现场的中、小型机械设备,必须由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

  十、机械设备严禁超负荷及带病使用,在运行中严禁保养和修理。

  十一、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定机、定人、定岗位制度。

  十二、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遵守项目部、公司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范、规程及制度。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篇7

  1.施工现场内各种料具按施工平面布置图的指定位置存放,并分规格码放整齐、牢固,做到一头齐、一条线。砖应成了、成行,高度不得超过1.5米,砂、和其它散料应成堆并做好基底硬化和排水,界限清楚,不得混杂。

  2.合理制定用料计划,按计划进料。合理安排材料进场,随用随进,不得在场外堆放施工材料,各种材料不得长期占用场地,废料必须及时处理。

  3.施工现场内的各种材料,依据材料性能妥善保管,采取必要的防雨、防潮、防晒、防冻、防火、防损坏等措施,贵重物品、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应及时人库,专库专管,加设明显标志,并建立严格的'领、退料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