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精选11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精选11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精选11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1

  【学习目标】

  理解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理解当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政策措施。

  【学习重点】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习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实现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着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拓展】

  1、 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

  为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只有坚持公平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保证社会稳定。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

  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基尼系数升高,主要表现在高低收入群体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一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与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误区警示】

  1、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不违背。因为:(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让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穷。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才能对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企业、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各企业、各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2、共同富裕等于“同步富裕”

  不等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同步富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以同等速度,在同一时间富裕起来,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3、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没有根本的区别。

  有。这里的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平等不等于平均。这种分配所产生的公平与传统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的“公平”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事物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兼顾社会公平,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二是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堂清练习】

  1、“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   )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2、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3、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总是绝对对立的

  b、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除差距,公平是前提

  c、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d、在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不存在任何矛盾

  4、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对“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指“机会公平”,即市场主体间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②指“结果公平”,即强调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贫富分化     ③使全体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④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

  b、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的调节,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把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

  c、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

  ①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能完全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中共xx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2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如何坚持效率和公平原则。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收入分配如何实现公平。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2、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                                  

  1、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2、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导入新课】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思考:你认为这7个人为什么没有分好这一大桶粥?

  1、什么是公平?(what)

  2、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

  3 、回忆分粥故事中7个人的关系,思考: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什么现实意义?(why)

  那么国家在制度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呢?

  4、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措施(how?)

  (1)制度保证——      

  (2)材料:从XX年到XX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XX年为62.1%,XX年为57.1%,下降了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上升。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使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的贡献率从43.6%下降到38.9%。这种变化趋势,也影响了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的合理结构。

  合作探究: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什么经济现象?

  这种趋势对社会公平的实现会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合作探究:在这家公司里,收入差距过于悬殊主要体现哪些人之间?这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积极意义:有利于理顺……三者分配关系,

  维护劳动者利益,

  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采取措施:提高两个比重……

  提高低收入……   

  建立两种机制……

  (3)实现社会公平的又一重要举措——

  [材料]近年来,国家将民生问题逐渐放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一系列减轻税负的惠民之举不断出台。如从XX年起,我国全面农业税。到XX年的3月1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至XX元,因此工薪阶层中的70%的人将不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合作探究:国家出台一系列减轻税负的惠民之举的出发点何在?

  补充小资料: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     再次分配:国家参与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目的在于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提高意味着什么?    

  2、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一致性:

  矛盾性

  3、当前我国如何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2)【材料】冯村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过去分配吃“大锅饭”,人们普遍劳动热情不高。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不少人搞起多种经营,富了起来。但是农户间收入差距也扩大了。村党支部开展“党员致富链”活动,一边联系贫困户,一边有技术、会经营的富裕户,在其间发挥着纽带、传帮作用,使许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冯村党支部是如何带领村民,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

  【课堂小结】总结出知识结构 

  【课堂测验】

  1、“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2.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既注重效率,又要促进社会公平。坚持注重效率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②有利于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才能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要做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就必须(    )

  ①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

  ③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④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

  ①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②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③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④为了效率关注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3

  第二框 

  一、教学要求

  1、基本要求

  (1)知道效率和公平的含义

  (2)了解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3)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及其意义

  (4)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发展要求

  理解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意义

  二、基础知识

  1、公平

  (1)含义: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                           ,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       ,要求保证人们的     生活需要。(注意: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2)意义:是社会主义            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关系, 实现       发展、社会       。

  (3)实行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        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

  ②保证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                。

  a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措施:当前要着力提高    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      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

  机制和             机制。

  ③        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                  。

  措施: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       收入,调节       收入,取缔       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      ,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                           。

  2、效率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       与       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 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

  (2)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          ,又要         。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反对            ,又要防止                    ;

  既要落实             ,又要提倡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                 。

  三、思考问题

  1、公平等于平均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你认为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呢?

  2、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呢?

  四、深化拓展

  正确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五、巧建结构

  六、应用练习

  易错知识警示

  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4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XX年9月,财政部、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尽快落实社会保障对象待遇调整政策的紧急通知》,再次适当提高社会保障对象的待遇和生活水平。这项举措

  ①体现了国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要求②体现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③有助于防范通货膨胀④有利于让社会保障对象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公平从经济上讲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下列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要求社会成员平均分配产品③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④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④

  3.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对“社会公平”理解正确的是

  ①指“机会公平”,即市场主体间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②指“结果公平”,即强调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贫富分化 ③使全体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④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其统一性体现在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②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基础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④高效率一定会带来社会公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5.某国有控股企业,建立了允许内部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制度。该企业的这一做法

  a.使之成为了私营企业b.代表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c.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d.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媒体、网络披露某电力公司一名普通抄表工,年薪可达十万元,这相当于在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数十年的收入。这种现象

  ①是按技术要素分配的表现 ②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③是垄断行业分配不公的表现 ④不利于从整体上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②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7.某企业老板在办厂之初,要求大家共同出资办厂,并对大伙承诺:“以后工厂办好了,不会亏待大家的”,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工厂挣钱了,企业老板将排场摆阔气,出门坐奔驰,吃饭下酒馆,才苑大家的股息分红一拖再拖。结果,职工纷纷辞职,因为分配不公,导致企业破产。这说明

  ①收入分配对效率有重要影响②平均分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会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效率③分配不当,会阻碍生产的发展,降低效率④分配对生产有决定作用

  a.①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8.兼顾公平与效率,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做到

  a.使个人收入与经济活动的贡献相联系

  b.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c.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

  d.把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9.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公众对电力行业的高收入如此强烈的指责,更多的其实是对因垄断造成的不公平的不满,是对垄断国企将垄断利润以种种方式分到个人口袋的不满。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应该

  a.利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b.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c.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d.治理整顿不合理收入

  10.(广东大综合卷)总理在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强调指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再就业,安排专项转移支付等。这说明,要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

  a.把按劳分配作为我国现阶段唯一的分配方式

  b.实行平均分配,从源头上遏制两极分化

  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把按需分配作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分配方式

  11.在分配制度上强调效益与公平的统一,说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公平。我们坚持兼顾效率和公平

  ①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②既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又反对平均主义③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④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国家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措施调节过高收入

  b.坚持公平优先,实现同步富裕

  c.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加大按劳收入的比重

  13、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①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②更加关注社会公平③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④为了效率关注公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恰当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③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平,是指不发生两极分化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也就是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我们积极完善按劳分配机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

  a.实现社会公平b.体现平均分配c.提高经济效率d.防止两极分化

  16、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

  有利于

  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③增加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④以最少的经济投人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XX年我国经济发展对比

  表一-XX年城乡居民收入对比表

  年份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城镇居民 6280 6859.6 7702.8 8472.2 9422

  农村居民 2253.4 2366.4 2475.6 2622.2 2936

  城乡收入比 2.79 2.90 3.11 3.21 3.23

  表二我国人均gdp的三大地带分布单位:元

  地区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东部地区 14883 16269 18482 20695 23592

  中部地区 5521 5948 6700 7451 8396

  西部地区 4814 5273 5965 6656 7406

  (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你觉得现阶段我国该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8、XX年下半年,昆明市事业单位要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技术、管理、资金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模式,建立重现实表现、重实际成绩和能力、富有活力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体现人才的价值。

  (1)昆明市的分配方式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具体表现。它体现了什么分配原则?

  (2)简要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b c a d d a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d c a a c b

  17、(1)材料一:反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的增长,但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材料二:反映东中西经济不断发展,但收入差距也呈现扩大趋势。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合法的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富。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差距过大。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鼓励人们致富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初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落实提低、扩中、调高、取非这一政策。

  18、(1)体现了在现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2)①实行上述制度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②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能够激发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明确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能完整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怎样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

  问题: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什么现象。

  设置情境:情景一:五个人分一块蛋糕,但是由于担心谁来切都会给自己多切一些,因而五人为如何分配争执不下。

  1、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提出什么建议以确保分配公平?(平均)

  2、如果五人在做蛋糕的过程中付出的劳动各不相同,这时你觉得蛋糕又该如何分?(有差距)

  3、此时,老大说:做蛋糕的钱是我出的,工具是我提供的,我应该分得蛋糕的绝大部分,你们四人只能分得极小一块,你觉得公平吗?(差距不能过大)

  提出问题: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

  活动一:看图说话

  全面深化哪几方面的改革?哪些体现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活动二:教师让学生看材料思考: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今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xx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73,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达到0.319。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堪称世界最高。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我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问题;1、上述材料中收入分配公不公平?为什么?

  2、如何在收入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

  (拓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情景二:五人把分好的蛋糕吃完了之后,感觉没有吃饱,还想吃。因此,要吃得多,吃得饱,从根本上该怎么办?(提出效率)

  情景三:五人再一次去弄蛋糕时,对以后每人如何能够分得更多蛋糕产生了不同的想法。老大认为:我们要拉开差距,提高效率,做大蛋糕老二认为:我们要一碗水端平,注重公平,分好蛋糕

  分两大组辩论,阐明你方观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回答:怎么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啊?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与政策措施

  2、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怎样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6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课时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内容目标】

  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学习要求】

  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

  【主干知识】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表现、意义: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

  (2)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反对收入的绝对的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

  (3)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注:分配方式影响公平)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b、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注:收入分配方式影响积极性,影响效率,影响生产。)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既存在矛盾,又有一致性。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进人们的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正确处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要求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悬殊;落实分配政策,提倡奉献精神;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

  【板书】                          公平的的含义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实现公平的举措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效率含义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者关系

  【教学反思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7

  一、收人分配公平(板书)

  1.是什么:相对平等(板书)

  收入分配公平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差距悬殊。而是收入的相对平等。它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结论、PPT)

  【设计意图】通过极具吸引力球员奖金分配问题,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理解公平的真正含义。

  以微观事例引入,推导出在国家宏观层面“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由浅人深,得出结论,水到渠

  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和总结的过程中,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正是因为有差距,但是差距又不能过于悬殊,其底线是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这正是我们共同富裕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这也是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2.为什么(板书):

  (引导)从与效率的关系、人民生活和劳动者角度是否能得出其他意义

  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促进共同富

  裕;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PPT)

  (过渡、提问)既然收入分配公平如此重要,现实中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因为收人差距过于悬殊而不公平的现象呢?漫画是我们对现实生活最直观生动的表现之一,下面我们来看这几幅漫画,它们反映了哪些过大收入差距?

  (PPT展示)群体之间、城乡之前、地区之间、行业之间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请大家思考,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

  (PPT展示)20xx年到20xx年我国基尼系数表注图(注明:基尼系数及数值含义)。这反映了什么情况?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收入差距长期在警戒线上,更说明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既然收人分配公平如此重要和紧迫,那么应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呢?请大家结合课本61—62页相关知识,思考:怎么做?有不懂的地方吗?

  3.怎么办?(板书)

  学生提出不明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什么意思?

  教师解释书本语言中的“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也称一次分配,是由市场主导的。(PPT展示

  具体含义)通过这样的一种分配,劳动者获得了个人的劳动报酬,但是,如果完全交由市场来主导,则可能造成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

  (PPT展示)20xx年各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重和《如此工资》漫画。

  提问:这体现了在我们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该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两比重、两提高。(板书)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教师解释“再分配”:再分配也称第二次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和实物转移的一种再次分配过程(PPT)。再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ppt展示)国家利用税收和社会保障的措施实施再分配,展示相关漫画说明实现社会公平再分配的措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板书)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完善社保体系。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漫画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重点和难点。

  总结:看下图

  (提问):1.这幅图反映了什么现状?这幅图的结构要怎样变化才更合理呢?

  引导学生懂得上述措施实际上是扩大了中等收入者的收入,因此收入分配结构要实现“金字塔——橄榄形的转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得出,教师总结:

  根本上发展经济

  ①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②分配政策——初次分配,提高“两个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③分配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设计意图】一是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加学生对再分配这一难点的理解;三是老师做好适时的引导,并以画龙点睛的.语言做好归纳,结构清晰。

  (过渡)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公平的基本问题。不过,与公平在一起的,往往还有一个孪生词——效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8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②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④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⑤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⑥懂得效率的含义;

  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⑧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

  ①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③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b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2、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3、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法点津:

  (1)综合学习法。从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及我国的客观国情出发,理解在发展经济中注重效率的必要性;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结合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一现象,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

  (2)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社区,了解国家为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分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有效途径。

  (3)撰写调查报告。调查采访一个企业,了解该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企业职工收入及企业的发展变化;参加社区活动,调查我国为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现:

  (2)意义

  (3)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

  (1)含义

  (2)效率提高意味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探究】p60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

  2.【探究】p61漫画“分配不公,企业破产”说明什么?

  3.【探究】p61如果上述趋势发展下去,会给公司和职工带来什么影响?该公司在分配方面应该作出哪些改变?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探究】p62该公司经济效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XX高考江苏卷10)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XX高考山东卷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展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XX高考天津卷8)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  “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减少,中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结构稳定的多。我国正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效率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发展  d、促进内需

  5、“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6、(XX年高考•广东卷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为契机,广东省政府XX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  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教后反思】                                            

  答案:

  1、d   2、a     3、c    4、b    5、c   

  6、广东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这符合:①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②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⑤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9

  一、教学理念

  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力求体现新课程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三大课堂教学理念,追求教学的真实性,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收入分配公平和效率的含义,理解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辩证关系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教学难点: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

  四、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20xx恒大亚冠赛进球集锦)。

  (提问)是什么造就了恒大如此的成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指出:教练、团队、外援、金钱……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聚焦到我们经济生活来看,其成功确实也离不开金钱这个激励因素。也就是奖金,怎么分,才能激励球员的积极性?这就涉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究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问题,聚焦到一支球队,我们一同探讨恒大成功的秘诀。

  【设计意图】选用恒大亚冠登顶的事例,一是因为材料新,具有较强的话题色彩;二是具有生活气息,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三是音频和影像资料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兴奋感,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四是为后面的知识起到开篇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与课堂活动

  (过渡)恒大的分配方案究竟是怎样的呢?以恒大首场胜利为例,奖金1400万,如何分配才能体现公平?这里有两种方案,大家讨论一下,这两种方案能不能体现公平?为什么?(时间1分钟)

  (PPT展示)方案l:平分奖金方案

  2:进球者80%,其他人20%,不上场0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讨论。

  讨论结束,学生回答探究问题。

  教师总结:公平≠平均,公平≠过于悬殊,那公平是什么?实情究竟如何,是否与我们大家所想一致?我们来揭晓答案.

  (PPT展示)恒大亚冠首场(广州恒大一全北现代)奖金分配方案,最高者103.27万,最低者93.27万,不上场的替补球员人均6万。

  (提问)这种分配方案,好在哪里?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也就是说,公平不是平均,是有差距,公平不是差距悬殊,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由此,由一支球队管窥一个国家,由恒大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大家看课本60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10

  【教学依据】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3、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导思:本课从一个小故事《分粥》开始,讨论: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分粥和尚们都乐意接受?

  引入公平问题 ◆启动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探究活动1:这样分粥能使大家一直满意吗?为什么?怎样让大家能持续地愉快和睦地在一起生活?(结合课文思考讨论)

  (1) 公平的含义

  (2) 公平的意义

  (3) 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探究活动2:今天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如何?(播放视频)新闻报道《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思考:

  ①百姓怎样看待这种现状?

  ②我们政府又以怎样的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呢?((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视频内容,学习我国处理社会公平问题的措施和意义。 ◆探究与思考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探究活动3:怎样才能解决我国劳动者收入低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难题?

  (1) 效率的含义

  (2)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探究与思考

  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我们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了解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方式,并对他们进行访谈。(同学进行课堂汇报)

  思考: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体验与感悟

  总结 在过去30年,中国在不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回顾其中的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按劳分配的原则;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要在“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XX年xx大报告首次提“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XX年,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拓展问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变化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拓展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思路:

  ◆启动——通过浅显的小故事《分粥》引入公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动状态,进入学习。

  ◆探究与思考——通过故事分析、播放新闻视频《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逐层深入,解决公平、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重点问题。

  ◆体验与感悟——通过“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现状,形成个体的切身体验;最后在课堂上选取小组进行寻访汇报,呈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解决了难点问题:“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并通过学生亲身的感悟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理解,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本课的知识升华。

  ◆拓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改革与发展,通过思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理解我国与时俱进的制度改革,拓展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产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本课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通过学情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由于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首先对社会收入问题了解并不深入,其次缺乏对社会公平的感性认识,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举例、讨论是难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一个实地采访,题目是“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刚开始时,学生们挺抗拒,觉得身边没有这样的家庭,而且就算找到这样的家庭,也很难采访。但是坚持下来,竟然很多小组都完成了寻访任务,最后做现场汇报时,学生真切产生对现实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与公平问题更深刻的理解,由于亲身前往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进行了采访,现实的巨大触动使他们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关爱油然而生,也理解了高收入家庭努力创业的艰辛,发自内心产生了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人文情怀绝非教师单纯的讲授和论证能够燃点。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实现政治学科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附件:补充材料

  一、 小故事:分粥

  有几个和尚住在庙里,每天分吃一锅粥,但是粥总是不够分。开始,他们轮流值日分粥,结果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就是自己值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他给大家分粥。结果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但还是互相攻击、扯皮,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猜一猜,他们最后想出怎样的分粥办法让大家都满意?

  原来方法很简单:无论谁分都没关系,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了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这样一来, 大家都尽量分的公平些,所以,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二、 视频内容:《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凤凰卫视新闻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特别关注由收入差距引起的社会问题,指出这是引发社会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学者指出政府应加快制度改革,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使城镇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记者现场: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小杨的账本被互联网广泛转载,“一个月赚770块,还要给老家读高中的儿子200块,给生病的母亲50块。”小杨说:“很难存下钱,除去房租、吃饭,一个月所剩无几。”

  记者采访:一个月770元收入对于北京市等大城市的白领是什么概念呢?

  受访男白领:相对于我一个月薪水的八分之一,或者一个月的电话费。

  受访女白领:大概是买一件大衣的价钱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城镇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9倍,有学者认为,如果算上灰色收入,则相差30倍。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对灰色收入需要进行规范和整治,通过对制度的完善避免公共资源的丢失和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篇11

  1. 教材分析

  1.通过学习,懂以及收入分配注重收入公平的必要性,懂得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了解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

  2. 本框内容承接上一框题,对个人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从个人分配制度入手,进一步理解我国分配制度。

  2. 学情分析

  1.本校学生基础较差,逻辑能力相当低下,在理解本节内容时会出现一些障碍,因此在讲解时应详略得当。

  2.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应该及时做好同步导学案,以便加深了解。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经历了“效率优先”的改革之后,中国社会从来没有想过 像今天这样强烈的呼唤公平正义。一方面,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不少人利益受损,心理失衡,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及时化解这些矛盾,我们很有可能陷入“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的境况。为此,党的xx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一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进行新课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观点二 是正确的 公平不等于平均。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材料并回答问题。

  看材料: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今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XX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4,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达到0.319。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堪称世界最高。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我国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问题;上述材料中收入分配公不公平?为什么?

  作用: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如何实现或体现社会公平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1页插图,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1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我们制度公正方面的推进力度和进展是前所未有的:取消农业税,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修改义务教育法,nongcun义务教育免费从西部向全国覆盖;按“提地、扩中、调高”的改革思路,逐步结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

  (资料: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分配,形成国家、集体(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

  再次分配:国家参与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目的在于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在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政府要对收入分配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教师活动:看材料;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近XX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最高达到14、2%,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壁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下一个治理的重点将是长江沿江污染企业。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中国经济时报》曾报道过河北邯郸市的例子,1993年邯郸市gdp约360亿元,而当地滏阳流域污染对工农业造成的损失是7、5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9亿元,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失为15、4亿元,损失总额高达32亿元,约占gdp的9%。这就是说,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教师点拨:追求效率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追求效率符合我国国情。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并且,我国经济的效率长期低下,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教师活动:材料: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增加,使我们有能力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财政倾斜,以帮助这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又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二者是对立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3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做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回答:怎么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啊 ?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喝活力。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现阶段我国的分配方式中,无论初次分配,还是再次分配都要坚持效率和公平的原则。

  。

  5.板书设计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1)公平的含义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3)如何实现或体现社会公平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4)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做法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1页插图,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1页第二个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我们制度公正方面的推进力度和进展是前所未有的:取消农业税,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修改义务教育法,nongcun义务教育免费从西部向全国覆盖;按“提地、扩中、调高”的改革思路,逐步结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

  教师活动:材料: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财政收入的增加,使我们有能力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进行财政倾斜,以帮助这些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又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二者是对立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63页,就探究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反思:学生积极性不高,本节逻辑性较强,学生理解还有点问题。应多举实例,以便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