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连 减》(通用12篇)

《连 减》(通用12篇)


《连 减》(通用12篇)

《连 减》 篇1

  《连 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72页“连减”例题,“做一做”第(2)小题及练习十一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减计算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主题图片(8只小鸡图)、10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续述故事,引入主题。

  师:小明喂的小鸡吃得可高兴了,它们还调皮的互相追逐,玩起了游戏,你还记得小明喂了多少只小鸡吗?请小朋友们仔细地数一数?(学生数)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谁来大声告诉我?(指名回答,并写上“ 8”)调皮的小鸡跑去捉迷藏了,请你仔细看一看。(出示挂图)

  2、提出学习目标

  你知道: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怎样列式?

  (3)怎样进行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学生独立自学例2,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师: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同桌也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和全班的同学一起分享分享吧?

  生1:原来有8只小鸡在吃米,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2只,还剩多少只?(多指定几名学生说一说,明确图意)

  生2:我是这样写算式的:8-2-2

  ①问: 8表示什么?第一次为什么要减去2,第二次再减去2?

  学生发言(8表示一共有8只小鸡,第一次减去2表示从8只里面去掉先跑走了的2只小鸡。第二次再减去2表示从剩下的6只里面又跑去了2只小鸡。)

  ②你能给这道算式取个名字吗?学生发言:连减。 师:(板书:连减)

  ③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8-2-2读作8减2再减2,表示从8里面先去掉1个2,再去掉一个2,也就是连续去掉了两个2。

  生3:计算时我是先算8-2=6,再算6-2=4(多指名说一说)

  [师补充:我们可以把6记在脑袋里,当然,还可以把先算的8减2连上线,并加上一个小箭头,然后把得数6写在它的下面。]

  板书:8 – 2 – 2 = 4

  6

  3、小结: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计算连减的?谁来说一说?

  (让学生说)先从8里减去第一个2,再用剩下的6减去第二个2。

  以上环节老师视学生的发言表现给以适当奖励,如“发言星”。

  4、动手操作:72页“做一做”第(2)小题

  引言: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相信小朋友们也不怕下面的困难的,是吧?

  下面,我们要比一比:“谁的手儿是巧手”谁最先摆完。摆好,老师要送他一颗“动手星”,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请听要求!

  ①拿出10个“△”摆在桌子上。(巡视,激励:这位小朋友摆得非常快!非常好!)哪些小朋友能快速地追上来呢?加油吧!

  ②请你先拿走3个三角形,把它们移开一些。师可以介绍:拿走可以用画斜线的方法来表示?同时,另一部分拿走还可以用“虚线圈”来表示。

  ③数一数,还剩下多少个三角形?

  请你从剩下的7个三角形中再拿走5个三角形。拿完了吗?还剩下多少个三角形呢?(2个)

  ④该怎样列式?(指名口头回答,师板书)

  10 – 3 – 5 = 2

  7

《连 减》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整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连减:小鱼图,初步感受连减

  1、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有6条小鱼)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游走了1条),再看,又发现什么了?(又游走了3条)你能连起来说三句话再提个问题吗?(6-1-3=2)

  2、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列式?

  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叫什么吗?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叫连减。(出示课题)

  3、 你会读算式吗?谁能象他那样读?

  4、6表示什么呀?(河里一共有6条鱼)游走的1条是从几里面去掉?3表示什么?游走的3条是从几里面去掉?5在哪呢?(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小鸭图,加深连减意义

  1.连续播放画面,细心观察,你会讲故事吗?

  2.你能列个连减算式吗?

  (汇报图意,列出连减算式)

  3.齐读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与整体关系

  1.你们看,这里住着小兔,你们知道住着几只小兔吗?为什么?你们看,先跑出来几只?又跑出来几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会列式?10-4-2,这里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为大家指出)(分别说说每部分表示的是哪部分)

  3.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连减,,我们会读、会算。

  下面我们来动手做。

  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几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几只?

  你能列出连减算式吗?

  2、读读算算

  8-5-3=   5-2-1=    9-5-4=   10-2-7=

  3、逆向思维训练

  (1)月亮说:“我可以表示一个数吗?”

  7-2-3=月亮,月亮代表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可以代表一个数吗?小猫-4-2=1,小猫代表几呢?

  (3)大树可以代表一个数,9-大树-3=2

  (4)7-( )-( )=1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能举例说生活中的连减的例子吗?

  5、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猜想各部分可能会是几?如果整体是10,求各部分应该怎么做呢。

  6、我们带10元钱,可以买什么?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减,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减。连减就是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减第三个数,就是最后的得数。

  五、作业:补充计算

  六、板书设计:      连减

  9-2-2=5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理解连减的含义较好。

《连 减》 篇3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 ,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教学后记:

《连 减》 篇4

  教学目标

  掌握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1、板演:

  11/18+5/6+5/91-2/5-1/10

  3又11/18+2又5/66又1/5-1又3/8

  2、说算法。

  (1)三个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可一次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2)1里连续减去两个分母不同的真分数,可先通分,把1化成假分数再相减。

  (3)带分数加减法,整数部分,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起来。

  问: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怎么办?

  3、揭示课题

  今天要进一步学习带分数的连加连减要理清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5,观察这是一道怎样的计算:

  计算3又11/18+2又5/6+4又5/9

  (2)学生尝试

  解1:3又11/18+2又5/6+4又5/9

  =3又11/18+2又15/18+4又10/18

  =9又36/18

  =11

  解2:3又11/18+2又5/6+4又5/9

  =3又11/18+2又15/18+4又5/9

  =5又26/18+4又5/9

  =6又8/18+4又5/9

  =6又4/9+4又5/9

  =1

  教学过程

  备注

  (3)反馈后讨论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方法好?

  (4)归纳

  ①带分数连加,可一次通分,一次计算。

  ②计算结果,带分数的分数部分是假分数时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和原来的整数部分合并起来,

  (5)练一练

  3又4/5+9又5/6+2又8/157/8+5又5/12+5/6

  2又2/3+1又3/4+7/12

  2、带分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6

  计算61/5-1又3/4-2又9/10

  (2)尝试

  解16又1/5-1又3/4-2又9/10

  =6又4/20-1又15/20-2又18/20

  =5又24/20-1又15/20-2又18/20

  =4又44/20-1又15/20-2又18/20

  =1又11/20

  解26又1/5-1又3/4-2又9/10=6又4/20-1又15/20-2又9/10

  =5又24/20-1又15/20--2又9/10

  =4又9/20-2又9/10

  =4又9/20-2又18/20

  =3又29/20-2又18/20

  =1又11/20

  (3)反馈、讨论

  ①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次通分简便,可减少很多计算过程。

  ②通分后相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③退1再退1与一次退2。谁更方便?

  3、归纳

  带分数连减,通分后要注意观察,先估算,应丛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几化假分数才够减,就一次拿出几化成假分数,然后再相减。

  4、练一练。

  9又1/4-2又5/6-3又7/810又1/6-1又1/2-3/4

  四、课堂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带分数连减时,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该怎么办?你怎样了来判定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几化成假分数?(先观察、估算)

  五、综合练习

  1、板演:

  3又17/18+11/12+6又3/41又13/14+6/7+4又2/1

  5又7/8+2又2/3

  2、继续独立完成:

  3又1/3-1又8/9-5/621-9又7/9-10又2/3

  8又2/5-2又9/10-1又14/157又3/10-4-1又7/10

  3、反馈、校正。

  4、看纸卡片训练:

  11又2/3+3又5/6+74/9

  20-5又1/2-3又5/6

  六、作业《作业本》

  义务教育浙教版“数学”第十册教学设计

《连 减》 篇5

  课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的解题思路,能正确并迅速地计算.

  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比较思想.

  3.看图口编应用题,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法.

  教学难点 

  提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直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思考、回答:这道题要求的“还剩多少张”是干什么用去后剩下的张数?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新课:前面学习的应用题,都是把复习题的第一个条件改变成两个条件,把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现在,这道应用题前两个条件不变,我们在第二个条件后加上一个条件,看看变成什么样的应用题,该怎样解答.

  2.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初步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学生从条件、问题入手对复习题和例3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虽然两道题都是求“还剩多少张?”,但复习题给出了两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所以求出做完纸花后剩下的张数,也就回答了最后问题,只需一步计算;例3给出了三个条件: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由此可知,从30张彩色纸中用了两次,求最后剩下的张数,显然不能一步完成,而需计算两步.

  (4)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

  学生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指名看线段图说明题意.

  (5)利用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解答应用题.

  学生看图、思考、讨论:从30张彩色纸中,做纸花用去11张,由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什么?

  通过思考、讨论,使学生知道:由题中的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做完纸花后还有多少张彩色纸.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哪部分表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教师随即在线段图的对应部分标出:

  板书: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学生看图思考:根据条件怎样求出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第一步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30-11=19(张)

  引导学生思考:这19张回答的是不是题中的问题?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例3要求的是从总数30张中做纸花、做小旗用去两次后剩下的部分.19张是从30张中用去一次即做纸花后剩下的,它回答的是应用题的中间问题,而不是最后的问题.

  学生看图思考:做小旗用的9张彩色纸是从哪部分中用去的?由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指名在线段图上指出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

  板书:(2)还剩多少张?

  学生叙述算式及得数,教师板书:19-9=10(张)

  答:还剩10张.

  (6)回顾分析、解答例3的过程.

  教师以叙述及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例3的分析、解答过程.

  ①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问题.

  指名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②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看由题中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解答所求问题.

  指名回答由例3的已知条件能否一步解答“还剩多少张”,为什么?

  ③画出线段图,看图分析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的前两个条件,回答用前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第一步该算什么.

  再分析由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和第三个条件能木能解答所提问题,确定第二步算什么.

  指名叙述例3第二步算什么.

  ④经过分析,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就可以列式解答了.

  指名叙述例3第一步、第二步的解答方法.

  ⑤写出答案,检查解答有没有错误.

  教师总结:解答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今后的练习中,同学们可以根据题中的条件、问题自己画出线段图,根据直观图示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解答.

  3.完成“做一做”.

  幼儿园买来30个梨,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随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完整的线段图.

  (2)引导学生画出:

  ①给小班12个后剩下的部分.

  ②给中班9个后剩下的部分.

  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余学生画在书上.

  (3)学生分析、解答.

  (4)指名叙述解题思路.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中,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有两种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一种,即从总数中减去第一部分,再减去第二部分,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这种应用题的第二种解法.

  随堂练习

  1.(1)河边有24只鸭,游走了7只,还剩多少只?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引导学生对上述两题进行分析比较:两题的第一个条件相同,即河边有24只鸭,问题相同,都是求还剩多少只.但第1小题的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从24只鸭中游走了一次即7只,求剩下的,可一步解答.第2小题是从24只中游走两次,第一次游走7只,第二次游走9只,求剩下的不能一步解答,必须先求出游走7只后还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缝纫组买来35米花布,30米蓝布.做衣服用去59米,还剩多少米?

  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

  指名叙述解题思路及答案,集体订正.

  布置作业 

  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10筐,下午卖11筐,还剩多少筐?

  板书设计 

《连 减》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渗透教学:

  一、要善于欣赏他人;

  二、要及时地反思,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1)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试做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记录下来。

  交流三种方法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优点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1、在计算时,要努力思考简便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2、最简单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3、要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正确率。]

  (二)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生: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生: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 例2 52—20—18=个西瓜

  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

  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23=85(个)

  方法一:竖式略

  方法二:竖式略

  方法三:竖式略

《连 减》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连加连减,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

  学习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师:放假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去外游玩吗?有一位叫小明的小朋友,去乡下的奶奶家玩了。(出示图片:小明)

  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小明看到路旁的小鸡正在吃米。你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吗?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5+2=7

  生: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1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7+1=8

  师:不一会儿,他们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小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 理解情境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然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2只)最后来了几只?(演示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提出数学问题吗?(如果说不好,可重复演示课件)

  生: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师:口才不错,你说得真完整。

  (2) 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5+2+1=8

  (3) 理解列式的意义

  师:真聪明。我们来读读这个式了。

  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

  师: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师:这样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

  小结:刚才的5+2=7相当于5+2+1的第几步?(第一步)

  7+1=8相当于8+2+1的第几步?(第二步)

  看来今天我们学习的算式更加简单,更加直接。

  (4) 探究计算方法。

  师:这个式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齐)先算5+2=7,再算7+1=8(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即在5+2的下面画横线并在线下写出得数7)

  师:1与谁相加?(7)

  (5) 练一练。师:请看图,会一边摆一边说图意吗?(一个学生上来演示。)生: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最后摆1根小棒。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列式:4+3+1=8

  师:然后打开数学书72页,填一填。

  1与谁相加?怎样得到的?

  小结: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得数后,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三、突破难点,巩固练习

  (1) 演示情境

  看,小鸡们吃饱了。(演示小鸡跑走图)

  (2) 合作探究

  师: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同桌交流,再回答)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更简单呢?(板书:8-2-3 )

  师:这个算式就叫做(生:连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加、连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8-2=6,6-3=3

  师:3从哪里减(6),6是什么?(8-2的结果)(师同时板书演示“搭桥”法)

  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出小得数后再减去第二个数。

  (3) 练一练

  师:什么意思?谁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生:原来有10个三角形,先拿走3个,再拿走5个,还剩多少个?

  师:我们也来摆一摆,说一说。

  小结:喂完小鸡后,小明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从左往右)

  书第73页第2题,第74页第5题同桌说图意,先不做。汇报,再做。

  小明真是个好孩子,妈妈买三种食品给他吃,请你帮小明想一想,算一算,小组合作,先说题意,再说算式。(连加)谁来试一试?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买了……一共多少元?

  妈妈没空,给了10元钱给小明,记得剩下的钱要还给妈妈。谁来试一试?(连减)

  生说师在黑板上摆:我用10元买了……还剩多少元?

  小组合作,汇报。

  四、总结

  今天小明去了奶奶家,收获多吗?你也说说学会了什么?

《连 减》 篇8

  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体验怎样写更简便及能够用简便的方法正确计算三个数的连加、连减。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口算。

  4+8+5              17-8-4                8+7+3

  17-8-6             20+17+2               61-20-30

  选择其中的任意的算式,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用竖式计算。

  49+36=                80-13=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判: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19+27+26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4)、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

  1 9                    4 6            1 9

  +2 7                   +2 6           +2 7

  ──                   ──           ──

  4 6

  +2 6

  2、试一试。

  出示:90-25-28=

  先分步用两个竖式计算,再用简便写法计算。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竖式写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

  小结:在遇到一般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时,可以用竖式计算。竖式可以分开写,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简便写法。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用简便写法列出的连加、连减的竖式,学生可以直接计算,把每一步的得数填在括号里。

  2、“想想做做”第2题

  选择上面一行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说出:跳绳的有37人,踢毽子的有48人,踢球的有14人。提问:括线表示什么意思?要求什么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三部分合起来,用连加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求一共摘了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你知道从多少个里面运走60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列式。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得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

《连 减》 篇9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p65,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算式接龙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上面一道题都是加了又加,下面一道题都是减了又减;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1: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明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明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2: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明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

  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做一做右边一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完成练习十四第1、2。

  3、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 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连 减》 篇10

  教学内容: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

  教具准备:

  算式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话叫《丑小鸭》,大家听说过吗?这只受尽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怎么样了呢?

  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丑小鸭,只要小朋友们把这些题做对了,这些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先加后减

  师:屏幕上出示动态的画面:湖里有4只天鹅。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屏幕上出现2只天鹅向湖里飞走的画面。问:湖里的这些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学生:又飞走了2只天鹅)

  师:要求湖里现在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同桌互相说说并列出算式,指名汇报师板书算式:4+3-2。

  引导学生读一读算式,再对照画面说一说算式4+3-2所表示的意义,最后通过对比连加、连减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课题:加减混合

  让学生试着计算4+3-2的得数,计算后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小步骤,以突出计算的顺序和第二步计算减法时的被减数。

  2、学习先减后加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注意观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鹅)

  在注意观察 ;湖里的天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湖里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师:要求现在湖里有几只天鹅?该怎样列式呢?

  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并板书:4-2+3

  师:谁来说说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指名说说)

  师:这道算式谁会计算呢?(指名说说得数和计算顺序师板书得数和小步骤)

  3、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我们计算的顺序?

  生:我们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的。

  4、学儿歌

  加减混合并不难,从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减。

  三、巩固练习

  (1)算式大比拼

  (2)判断

  (3)看图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的我们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1、根据算式7+2-5编个故事。

  2、指导丛书第35页。

《连 减》 篇11

  新教材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掌握这几方面:

  首先,“连加、连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并且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要训练让学生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子里。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先摆小棒,后说算式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连 减》 篇12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