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通用1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1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09.11.19 授课人:刘兵 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教学思路:

  这节课的重点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和回答问题。在重点的突破上我设计选“最喜欢的小羊”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参与。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的题材来自生活,来自学生熟悉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从而达到了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预设问题,学生用我所发的统计图统计时用1格表示1单位不够,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想出办法。通过预设问题,学生不但回忆了旧知,更重要的是亲自感觉到统计的数据比较大时,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从而理解和掌握了为什么要1格表示2个单位,同时,为以后学习1格表示更大的单位打下了伏笔。

  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设计与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进行统计(选取“最喜欢的小羊”,最喜欢的体育运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使用上,充分利用投影仪和自制的简单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投票单,统计表,方格纸,投影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互相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你们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呢?(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如果有学生说到《喜羊羊和灰太狼》,老师顺势就说自己也比较喜欢这部动画片,便又提问:你们都喜欢他们当中的哪一个角色呢?(指名回答)一听到你们的回答呀,有那么三只羊就发生了争吵,为什么呢?(课件出示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的图片)因为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受小朋友们喜欢的那只羊,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村长来帮忙解决,你们说村长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于是村长就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这个忙,在这三只羊中,请你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羊。

  2、这三只当中,到底哪一只才是你们最喜欢的那只小羊呢?我们应想个什么办法呢? (学生出主意)

  揭示课题: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统计的方法

  板书:统计

  (二)确定方案,收集数据

  1、投票环节  每人领到一张选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只羊。(注意,每人只能选一只羊)

  2、让小组长收集选票

  3、计票 选票收集好了,现在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得票数吗?要知道每只羊的得票数还要把选票进行整理。

  (三)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1、学生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记录他们的票数?

  2、教师进行唱票。

  3、下面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也可小组合作(抱票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要仔细听,认真地听报出来的结果,不要计错,同时到学生中间去看看,学生采用的不同方法,以便接下来的分析反馈)

  4、记录好后,总结每只羊的得票数。

  5、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到课前所发的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6、学生填完后,投影展示一两位同学的统计情况

  预设:学生可能有画勾,画圈,写数字。

  教师可以用板演的方式,适时介绍画“正”字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哪种计票方法最合适。最后让学生得出哪种方法最好。介绍正字方法的好处:为什么要选择“正”字呢,因为正字有5笔,我们五,十,十五,二十的算比较方便。“正”字的笔画不是横就是竖,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

  小结:画“正“字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又方便,在这里哪只羊的数量增加1,就在那只羊的名称下面加一画。合计的时候如果是画正字的话算起来会非常的方便,你们发现了吗?

  7、师:在生活中为了更清楚,更美观地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条形统计图。

  8、学生拿出课前所发空白统计图,同时投影空白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1)这张统计图上有多少格?(10格)

  2)可是如果他们有的票数超过了10票怎么办呢?(学生分组讨论想出办法)

  9、讨论完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10、师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提问:如果统计的数据更大一些我们可以怎么办?

  11、师生共同把空白统计图的数据填上。

  1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统计图作好。

  13、展示学生所画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进行评判,(特别是单数票时怎样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4、说一说,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15、师小结:经过学生们收集票数、整理票数、统计票数,羊得的票数最多,它当然也就成了最受小朋友喜欢的羊了。

  ()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学得非常认真,辛苦了!老师还想在你们班做一个调查,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三项体育运动项目:跑步、跳绳、游泳,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1、让学生想办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选择举手表决,班长点数,老师记录)。

  2、学生翻开课本95页,根据整理得统计表完成“做一做”

  3、展示学生所填的统计图。(师生共同订正)

  4、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布置作业:97页第二题

  板书设计               统计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姓名

  美羊羊

  懒羊羊

  沸羊羊

  票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交流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统计表的有关知识。

  二、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张力在班上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张力同学调查了自己班级中的同学的什么情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2)根据这个调查表,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怎样进行分类?出示书中的两个统计表。

  (3)让学生独立分类,并填写。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如画“○”或画“正”字等。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回答菜椒先生的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统计表,回答第二个问题要看第张统计表。

  (5):同样一张调查表,但根据不同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分类后的数据比原始数据更清楚地反映相关的信息。

  2.“想想做做”第4题。

  (1)根据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他班同学的一些情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出生月份。

  (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第97页上的统计表。

  3.“想想做做”第5题。

  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图片颜色分为彩色和黑白两类,可以按图片上动物的只数分为1只、2只和3只三类,也可以按拍摄照片的方式分为横拍和竖拍两类。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并正确算出相应的“合计数”。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学会了分类统计并填写统计表格,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平均数(一)

  学习内容:练习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

  学习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

  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学习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

  学习准备:小黑板,统计表

  学习流程:

  一、导入:

  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

  2、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1)指名展示

  (2)这种方法叫什么?

  点拨:移多补少

  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

  52÷4=

  4、归纳:

  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 )数,再平均分几份

  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

  四、达标测评:

  1、练习十一第2题

  (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

  (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二)

  学习内容: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

  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学习重点: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学习难点:比较平均数,得出新的信息

  学习准备:统计图、记录卡、小黑板

  学习流程:

  一、导入:

  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二、学习交流:

  1、出示例2图片

  (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个队要高一些?

  (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

  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

  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

  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_____÷5=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_____÷5=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出示练习十一第4题

  (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3)计算平均数,比一比

  5、猜测:

  (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

  (2)分析原因。

  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现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2、交流算法。

  3、提问、补充。

  四、达标测评:练习十一第5题

  五、总结归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求平均数,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4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98~100页,分类统计。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通过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方法和分类统计的意义。

  3、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孩子们,喜欢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吗你想得到吗?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能得到它,积极发言、善于动脑的同学也能得到它,我们将得到的智慧星贴在智慧树上好不好?我们来个比赛,看看到底是一小队获得的奖励多。还是二小队获得的奖励多。你们有信心吗?有信心的孩子用你端正的坐姿已经告诉我答案了。准备好了吗孩子们?那我们开始上课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什么运动?(指生回答)

  预设:

  生1:我喜欢跳绳。

  师:跳绳可以促进大脑的协调能力。

  生2:我喜欢踢球。

  师:足球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

  生3:我喜欢打篮球。

  师:篮球有助于锻炼身体,加强团队精神。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爱体育运动。孩子们,运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能增强我们的体质,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们班的同学们也特别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积极报名参加了本次春季运动会,这节课我们帮我班的同学,统计一下他们班运动会的获奖情况,好不好?运动场上同学们的表现很精彩,相信这节课你们的表现会更棒!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二年级一班同学这次春季运动会上的获奖成绩记录(课件出示)。大家看,(师手指)在这个成绩记录表中,这三列黄色的信息是获奖人的姓名,粉色的信息是获奖的项目,蓝色的是获奖的名次。这个记录单中的信息应该这样观察:(教师师范读信息)你从表中还发现了哪个同学的获奖信息?谁来读一下?

  师:观察记录表,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我想知道获奖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智慧星送给你。

  生2:我想知道哪个项目获奖的人数最多,哪个项目获奖人数最少。

  生3:获奖的同学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归纳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班的获奖情况是怎样的?

  2、讨论交流,整理数据。

  师:从这个获奖成绩表中,你能一眼看出获奖的人数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信息很多,很乱。

  师:信息很多很乱,就需要整理一下,想一想,可以怎样来整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1:我们组按名次来整理。第一名的有几个同学,第二名的有几个同学,第三名的有几个同学。

  师:噢,老师听明白了,他们想把获奖的同学按奖的名次分一分类。分类整理这个方法真不错,智慧星奖励你们。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2:我们想把获奖的同学生按项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远的、投球的、跳绳的四类来整理。

  师:这种分类方法也很了不起(发智慧星)。她们的分类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3:把获奖的同学按项目分成跑步的、立定跑远的,投球的、跳绳的四类来整理。

  师: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孩子。(发智慧星。)

  生4:老师,我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我们组认为可以将获奖同学分为男生一类,女生一类来整理。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看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像这样先分一分类来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分类统计。(板书课题:分类统计)

  3、小组合作,统计数据。师:老师把大家刚才交流的分类方法整理了一下,制作了这些统计表。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它们自己不同的分类标准。大家认真观察统计表,有问题要问吗?

  生1:这些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师:这个问题谁能帮他来解答?

  生2:我认为合计就是求总数的意思,如第一个表中的合计就是把得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人数都要加起来。

  师:说得多明白呀,合计就是把分类数的每一项都合起来,求的是一个总和。

  师:这些统计表你们会填了吗?

  师:看谁能静下来听温馨提示。下面请小组长轻轻拿出信封,取出里面的统计表。仔细听老师要求:四人一组,选择一种喜欢的分类方法,从三个统计表中选一个来完成,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统计得又对又快!注意:只填一个表。(课件出示。)(学生分小组进行统计。)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统计表?介绍时先说你们是按什么分类统计的,再说统计结果是多少。我们组是按获奖的名次来统计的,第一名的有7人第二名的有3人,第三名的有5人,合计是15人。

  师:能说一下你们的合计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生1:7+3+5=15(人)。

  师:你们小组合作默契,表达得也很清楚。(送智慧星。)

  师:哪个小组和他们的分类方法一样,结果相同吗?

  师:哪个小组的分类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我们小组是按获奖的项目进行统计的,赛跑的有6人,立定跳远的有4人,投球的有2人,跳绳的有3人,合计是15人。

  师:你说得很明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

  师:哪个小组是按男女来分类统计的?生3:我们小组是按性别来分类统计的,男生获奖的有8人,女生获奖的有7人,合计也是15人。

  师:刚才我们选择了三种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统计,大家仔细观察这几个统计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合计都一样。

  师:这是它们的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分类的标准不同。

  师(小结):对,同样是整理这个班的获奖情况,我们选择的`分类标准不同,但最后合计数却是相同的。

  (板书:标准不同,合计相同)

  师:在刚才的统计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数数时,数一个做一个标记,大家看(展示学生的课本),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做法怎么样?

  生:很好,不容易漏数。

  师(小结):这种边数边做标记的方法既清楚又不容易漏数或重复数,这个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奖励智慧星。)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现在你能根据大家分类整理的数据来分析一下这个班同学的获奖情况吗?

  生1:我发现这个班第一名的同学最多。

  生2:我发现男生获奖的人数比女生多1人。

  生3:我发现在赛跑这个项目中获奖的人数最多,投球获奖的最少。

  三、实际应用,巩固深化。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有这么多同学得到了奖励,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大家看,有这么多漂亮的智慧星呀!

  师: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统计一下一共有多少颗智慧星吗?生:能!师:下面请小组长拿出2号信封,从里面轻轻拿出统计表,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张。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分类方法,完成统计表。根据你的分类方法选择统计表需要用几个格,多余的格可以空着。

  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已经用漂亮的坐姿告诉大家他已经统计完了。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1:我把智慧星分成了五角的和六角的两类来统计,五角智慧星有7颗,六角智慧星有12颗,合计是19颗。

  生2:我按颜色把智慧星分成了红色、黄色、绿色、粉色4类来统计,红色的有5颗,黄色的有6颗,绿色的有4颗,粉色的有4棵,合计也是19颗。

  生3:我按大小把智慧星分成了大的和小的两类,大的有13颗,小的有6颗,合计也是19颗。

  生4:我按男女生分为两类。师:统计正确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真能干!用分类统计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是怎样的研究分类统计的:我们先观察我班的运动会获奖数据,得出信息;我们又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然后我们又完成了统计表;最后我们又将得出的表格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我班运动会的获奖情况。同学们,分类统计你学会了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类统计无处不在。(课件出示)如:图书的统计、药品的统计、服装的统计、超市商品的统计等等。课后希望大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六、课后作业。

  调查统计小组内同学喜欢吃的水果,然后制成统计表,下节练习课时同学们一起交流。

  《分类统计》教学反思

  《分类统计》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分类统计。下面是我对《分类统计》的教学反思。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

  其次,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听到的人数“数一数记下来”,学生的“记录”显然不够科学,别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为有了这种“挫折”,才激起了他们主动寻求科学的统计方法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没有把分类统计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在自主探究,对分类统计这一方法的认识不断加深,充分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6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分类理一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7

  一年级《统计》教案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

  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 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4、让学生贴水果。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   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提问题。 )

  2、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这么多的客人,那么来了哪些客人呢?他们分别有

  几只呢?有  什么方法能一下子看清楚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呢?

  3、 小组合作把动物头像整理在卡纸上。指名板演。

  4  、 学生讨论、操作后各组展示作品并汇报整理的过程。

  5、比较整理后的图和整理前的图。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5只。(教师根据口答动画板书4、5、3。)

  6、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比多比少的知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猴比小猪多2只。……….

  7、小结。   师:小朋友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得到的。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这样统计,我们一下子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四、统计鲜花情况

  师:这些客人还给大象带来了好多 五颜六色的鲜花作为生日礼物呢!你们也能用这样的方法帮他统计一下吗? 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演。) 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朵 (4)朵 (3)朵 (2)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统计学习小组得到“小红花”的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2、学会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回家后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然后与同学互相交流。

  六、总结评价

  1、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想对你的同学、对老师、对自己说些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8

  一、说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课堂中力求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考虑到扇形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1、能读懂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1、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断。

  2、能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四、设计理念和教法分析

  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课堂设置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运用探究法。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五、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成创设情境,感知特点——分析数据,理解特征——尝试制图,看图分析——实践应用,全课总结四环节。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方法?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新知识教学分二步教学:第一步整体感知,看懂统计图,理解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进一步了解统计图的特征。

  第二步实践应用环节。在教学中,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是让学生运用到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9

  西南舁小学 高瑞珍

  平均数

  教学内容:平均数 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展示台,情景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踢的次数 632 654 668 646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教学设计说明:

  1.从生活入手,激发学习的欲望: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虚拟的数,对学生来讲挺抽象的,不容易理解。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选取一些学生的遇到的一些分东西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求平均数的意义,也形象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

  2.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形象地理解“移多不少”的方法,并在解决中学习“总合均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10

  背景与导读: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内容,从第一册就有所涉及。教学中让学生走入真实、有趣的情境,提出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亲身经历调查、统计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完成统计图、表,并了解与第一册《统计》的有所不同,积极地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推测。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教学内容,是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重要的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代表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

  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结合生活,激情引趣

  出示四季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朗诵《四季歌》)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四季图)。你们从片子里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

  生2: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有好多美丽的花。

  生:......

  师:其实我也喜欢夏季,因为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哟!

  师:隔壁二(6)班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人数画成了一幅图,(课件出示《最喜欢的季节》的统计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1:我发现喜欢秋天的人最多。

  生2:我看到了喜欢春、夏、秋、冬的各有几人。

  生:......

  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的统计初步知识知道的,那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等效果将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相连,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愉快中回忆统计初步知识,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课。学龄儿童对色彩鲜艳物品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探究兴趣。新课开始后,我顺应学生心理趋势,用多媒体出示的四季鲜艳画面和优美音乐下伴着老师的朗诵深深吸引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片段二】

  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师:秋天真美呀!树叶儿黄了,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里,学校准备带我们去秋游。恩施有那么多有名、漂亮的景点(出示龙麟宫、民族大观园、森林公园、儿童乐园景点图案),所以学校决定这次秋游的目的地由同学们自己来决定。你们想去哪儿?

  生:......

  师:哟!大家都想去很多美丽的地方,那就请你们拿出小纸条,在你最想去的地方下面画上一个记号,注意只能画一个。(收集卡片)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师:现在同学们的卡片都在老师手上,你最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1:我想知道想去那里的人最多。

  生2:我想知道想去儿童乐园的有几人。(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师:请四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人数,可以用画○、画□或画·等方法。(老师可适当的添加自己的一票,以便统计的数据全是双数)

  记录完后得出结果,并总结什么方法最简便,引出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不宜出错。并把数据填在课件中的统计表里。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反思】

  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过去那种老师告诉数据,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的方式。而是利用当地民族旅游特色,一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操。一边用学生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点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选择、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调查方法不同,记录数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让学生用画○、画□、画·等方法体现收集数据的多样性,最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出方便、常用的方便的“正”字法。

  这个环节我的问话有些不妥,其实我认为学生可能会采用“举手”或“分开站”等更直接方法统计数据,但课堂上学生并没能说出来。我分析如果在整理数据之前先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方法去整理繁杂的数据,孩子们可能会在更开放的教学空间中得到更宽敞的思维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意识到问话环节的不对,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补充了“举手”等整理数据的方法。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还应改善之处。这样才能真正的营造一个思维的空间。

  【片段三】

  围绕新知,合作探究

  师:在整理数据画统计图时发现想去大观园的人数超过了老师准备的格子,这该怎么办呢?(讨论)

  生1:再在上面画几个格子。

  生2:把它画在旁边的格子里。

  生3:可以一个格子表示两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些,为什么?

  生4:我觉得画在旁边的格子里不好,因为那样土就混在一起了,这样不好看,不容易分清。

  生3:我觉得一格表示2个人好,因为那样10个格子就可以表示20个人。

  师:你们太棒了!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你们更同意谁的意见呢?为什么?

  请学生在前面演示1格表示2个单位的画法,并在统计图上图颜色。

  【反思】

  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动力源泉。这里利用已收集的数据而“方格不够”的实际和学生以掌握的统计图基本绘制方法,巧设疑难,为孩子提供思维空间。在这里我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能互相启发。由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尝试。最终用他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方格代表2个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从清楚、美观的角度思考把统计图创造出来。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也为以后学习用“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在操作中感悟了“替换”、“对应”的数学思想。

  【片段四】

  巧设疑难,深化新知

  师:儿童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玩具(课件播放玩具录像),你们玩过这些玩具吗?最喜欢玩什么?

  生:......(看到玩具片段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师:最喜欢玩过山车、海盗船、碰碰车、高空飞机的分别举手,但注意每人只能举一次。(在老师的参与下有意识出现单数的情况)你能把刚才统计的全班《最喜欢玩的玩具》的统计图完成吗?学生小组完成。

  生1:呀!老师,那喜欢玩海盗船的有11人怎么画呢?

  师:哎呀!是呀!这可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吧!(鼓励学生小组讨论)

  生2:那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生3:我可以左、右半格来画。

  生4:我觉得这样不好,应该上、下半格来画。因为我们看统计图时是看竖条上面对着几,如果左、右半格画,可能会使别人看不清楚。

  (学生画后展示作品)

  【反思】

  这里我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具来调动新课后疲倦的情绪,过山车等玩具的图片出现把孩子们带到了游戏的乐园。他们都争着说什么好玩、什么有趣。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让孩子们用“举手”等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完成练习。我在单数这个环节中没有直接传授画的方法,而是给孩子空间想象。但我没想到,孩子会说出分左、右半格来画的方法,还展开了到底那种方法好的辩论。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转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片段五】

  课堂延伸,感受统计多样性

  儿童乐园好大呀!不知道你们玩累了没有,我可有点口渴了,来点儿饮料怎么样?可同学们的口味不一样,拿出手中的乒乓球,向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前管状通明条中投进去。来选定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

  师:你们观察投球的结果,和我们学习的什么很相似了?(条形统计图)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统计的方法,你能说说吗?

  生:我们教室里每星期贴的小红旗就是。

  生:......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旧能发现他的奥秘!

  【反思】

  设计课堂延伸,为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生会画1格表示2个单位的统计图,即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设计让学生在管状通明条中投乒乓球来选择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的游戏。乒乓球能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的反映出统计结果,既复习了条形统计图又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统计的多样性和生活化。最主要是让学生们欲言未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的欲望。

  点评与拓展:

  “统计”是数学知识,更是数学方法,本课着重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们感知“统计”的实用性、广泛性等。教学要立足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肖老师在教学中也非常注意这一点的体现。

  1、首先在设计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导入设计巧妙,充分刺激学生视、听觉,还配上“四季歌”,由诗意的氛围调动学生注意力,使人感觉眼前一亮,带动学生不自觉的进入课堂。结束新课时,又回到生活中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多样性。使整个过程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数学理念。

  2、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第三册统计一课中,书中用喜欢的小动物乌龟等开始新课。但老师在设计中结合教学实际变革教材,选择学生特感兴趣的秋游活动来展开新课。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将秋游的目的地定为大家选择最多的地方,营造出学生想学习数学的氛围。

  3、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整个课堂由始至终的问题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这样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发挥其主动性,在生活中探究。新课深入时,教师采用学生最喜欢的海盗船、碰碰车等来设计练习。让学生自己统计最喜欢各种玩具的人数,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讨论的帮助下完成统计图。在格子不够这一环节里,学生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再添上几个格子;把它占两列格子;1格表示2个单位等方法时。教师并没有评断谁对谁不对,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1格表示2个单位方法好的原因。尊重每一位孩子,倾听他们的发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提高。

  4、充分挖掘人文价值。

  结合恩施民族特色的本地实际,运用恩施人为之自豪的人文旅游景观贯穿整节课,教师就能很容易的营造情景。最终既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积极解决的态度,还使孩子们体验到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11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的课是《统计》,《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以及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方块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教材通过提供动物投球场景,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出不同的分类,从而得到不同的统计结果。接着呈现相应的统计表让学生整理数据,并思考分析两次统计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统计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练习则强调实践与交流,让学生再一次全面亲身经历统计的完整过程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体验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并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培养初步的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是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借助多媒体创设小动物投篮场景,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然后交流,看到了什么?这样设计,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统计的需求,为新课的探究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分三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合作交流,经历统计全过程。首先观察花盆,统计出不同颜色的花有多少朵。这样设计,呈现了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处理数据。接着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分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的填写。统计知识的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我这样设计,自然地让学生经历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而且通过多次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二层次是画统计图。首先出示同学们喜欢小动物的统计表,从统计表画出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格子不够,然后想办法,讨论发现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

  第三层次应用统计数据,解决问题。从画得统计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设计,重在让学生学会应用统计数据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统计的价值,进一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结合书中的习题,我安排了一道联系生活的又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结合“想想做做”第1题,组织学生调查11月份的天气的情况,并在小组内画统计图,最后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你还想知道什么情况?明白了什么?这一练习通过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使学生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层次是拓展延伸。根据已学内容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出示一格表示5、10或者更多的单位的统计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和媒体优势,选择、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素材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统计活动中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12

  光明小学数学课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下册

  课题

  《统计与概率》备课教师杨红霞

  执教         

  杨红霞        

  备课

  日期

  3、11

  学习目标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在分析统计图时,能准确提取统计信息。难点:在分析统计图时,避免信息产生误导,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认真分析数据。

  主   要  导  学  过  程教 学 环 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一、导入新课

  5分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二、探究新知:             20分1、出示教材第83页第4题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整理六(1)班家庭成员人数的调查结果?

  2、可以画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问题。

  (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月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好处?

  (2)假如小芳买课外书用了20元钱,那么小芳的零花钱共有多少元?

  (3)除了上面的扇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你还学了哪些统计图?举例说明集中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结合实例,说说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并收集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

  2、看图回答问题,p84  1题,某地区6-12岁儿童平均体重情况。看图回答问题。学生自己完成活动单问题。3、问题生成单的第二题: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通过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得出那些结论?4、问题生成单第三题:学校气象小组测得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室外气温,并求出平均气温。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四.小结与评价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完成巩固与应用的5、6题板书设 计统计与概率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

  教学准备:

  统计本班的转圈情况原始表(三种不同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初步经历统计的过程

  1、同学们,你知道“神州”五号是什么时候上天了吗?(3年10月15日9时10分)在所有职业中,只有战斗机飞行员的工作环境和自身素质最接近航天的要求。美国、俄罗斯的航天员,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我国也不例外,第一代航天员全部选自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他们都有近千小时的飞行经历,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飞行员本来就是百中选一,经过航空学校和飞行部队不断筛选,留下来的多是精英。航天员的选拔,则是从这些精英里面选精。所以,宇航员要进行许多挑战人体极限的训练,平衡能力的训练就是其中的一种。

  2、信息窗,问学生:图中的小同学正在干什么?做转圈训练。

  3、你们能转几圈呢?学生按性别分小组试试。同学们,你们都能转多少圈呢?,老师知道吗?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了解大家的情况呢?(调查、统计)(板书:统计)下面,我们开始统计我们班同学转圈的情况。

  问:你准备怎么统计呢?(充分说)

  二、认识统计表

  1、哪组来帮老师统计?其他组长了解一下本组同学的情况,等会儿向他们汇报。你们这组也分一下工,一个人在黑板上记录,一个人问,还有两人负责计算。指名一组学生按所说的方法统计,并板书。

  问: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人?给它取个名字叫(合计)(板书:合计)

  2、制表:第一行是什么?(圈数)(板书)第二行的这些数表示什么?(板书:人数)

  3、为了看起来更整齐清楚,我们可以画上什么?(表格线)(师画线)这张表格统计了什么内容?我们给它取个名称,叫什么?(三、一班转圈情况统计表)是什么时候统计的,我们还要标上什么?(时间)谁知道为什么要标上时间?

  4、师:刚才,同学们收集了我们班转圈情况的人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制成了统计表,这个过程叫做数据的收集和。这是统计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观察这张表格,你能从中看出转圈最多?你能从中看出转圈最少?你还看出什么?学生自由说。

  5、统计表在我们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有时为了解决问题,常常要将数据进行分类。制成统计表进行分析,帮助决策。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14

  教学目标:

  1. 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个代表一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的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同学的爱好、兴趣,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计数、完成象形统计图,观看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交流体验

  教学准备:彩笔、橡皮泥、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每人个一份、统计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彩虹图片的课件,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并说明理由。学生可以自由说,只要与图片相关即可。当有人提出喜欢彩虹时,即问“你知道彩虹都有什么颜色组成吗?”教师将7种颜色及时板书。彩虹的7种颜色中一定有他们所最喜欢的颜色,教师可说:“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也会很高,在此条件下,让他们回忆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呢(统计),由此引出主题。由学生所喜爱的漂亮图片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探索与体验

  1、整理复习

  用“贴橡皮泥“的方法计数: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教师可说:“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想不想来试试?”这种“玩”法,孩子们一定愿意接受,积极性就出来了。让学生分行来贴,保证人人参与。

  出示“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统计表“课件。把数据添到统计表中,由学生报数,教师在电脑前操作,添数。

  出示“象形统计图”课件,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他们手中的这张象形统计图(教师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好)。在动手做前,让学生说说对“相应颜色”的理解。学生做,教师巡视指导。

  2、新授

  出示课件,引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吗?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教师可说:“那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认识?”以激起学生对新知的好奇。“请看,这就是。”教师随即出示“条形统计图”的课件。“但它还没完成,这需要咱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好不好?”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再一次由学生报数,教师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观看到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制作的,还可以加深印象。之后,让学生仔细看,认真想,这个统计图告诉你什么?学生可能说出:“喜欢蓝色的`最多”“喜欢红色的最少” “一格代表一人”接着,让他们在比较这个统计图与他们手中的象形统计图的异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说,然他们自己发现。

  3、巩固练习

  教师可说:“通过统计我们知道了咱班同学喜欢颜色的人数情况,其实,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大呢。用它还可以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你们是否也想请自动手完成一个条形统计图呢?”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好,打开书第52页,自由读题,并完成。”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单独指导。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 篇15

  【教材分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下册第9单元的内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统计的插图。对于没有条件、不能实地统计的学校,这部分内容又该怎么上呢?我将教材中的盆花变成纸花,一排一排钉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数数、统计。

  巩固练习中,原教材是让学生统计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对于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大多数学生根本记不得自己的生日。因此,我设计了几份统计表供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分析】

  全班54名学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有价值的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比赛一下,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好,老师将送给他们红五星。

  你们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得到了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漂亮吗?这些花有几种颜色?说说有哪些颜色?怎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师生共同数出红花的朵数。

  师: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师: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几朵统计下来吗?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个好帮手,看例1。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同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引入课题,朴实自然,也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例1。

  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让同桌学生合作在书上完成此统计图:一生数数,一生涂色。

  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学生完成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是怎样涂色的。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

  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

  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见例2)

  【通过数数、涂色的合作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的操作过程。“从图中找信息”、“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互相提问,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例2。

  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学猫叫,喜欢黄色的学狗叫,喜欢蓝色的学公鸡叫,喜欢紫色的学青蛙叫。

  师:小朋友们都在叫,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意见:

  1、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2、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3、在喜欢的颜色下画“正”……

  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10人一组。)

  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比比哪种方法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

  学生各自将小组记录情况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统计,全班一起完成有关全班同学喜欢颜色的统计图。

  比较例1和例2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汇报。

  师小结:例2的统计图中有数字表示,可以不数方格直接看出数目来,比例1的统计图更方便快捷。

  【通过学生说喜欢的颜色,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体验。学动物叫声,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通过分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生活中的统计。

  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1、全校各班人数。

  2、全班各条街所住同学人数。

  3、我校各班争夺红旗班、雏鹰奖章的统计表。

  五、全课小结。

  对本节课各组得到的红五星情况作一统计、评比。(结合课堂评估再次让学生感受统计在身边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