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15篇)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15篇)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15篇)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  10÷2=5

  把8平均分成□份,  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  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探究活动

  分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2朵纸花

  活动过程 

  1.教师贴出12朵花.

  2.把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要求第一组选派学生分花(无论用哪一种分法),第二组选派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派学生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参赛的学生不能重复出现.

  4.每做对一次得10分,做错一次扣10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  10÷2=5

  把8平均分成□份,  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  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探究活动

  分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2朵纸花

  活动过程 

  1.教师贴出12朵花.

  2.把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要求第一组选派学生分花(无论用哪一种分法),第二组选派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派学生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参赛的学生不能重复出现.

  4.每做对一次得10分,做错一次扣10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  10÷2=5

  把8平均分成□份,  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  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探究活动

  分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2朵纸花

  活动过程 

  1.教师贴出12朵花.

  2.把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要求第一组选派学生分花(无论用哪一种分法),第二组选派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派学生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参赛的学生不能重复出现.

  4.每做对一次得10分,做错一次扣10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4

  ,教科书第60页。

  二、教学目标:

  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重建家园,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课件演示小动物重建家园情境图)

  师:它们干得多么起劲呀!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

  (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

  (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要几个山洞?

  (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子?

  (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

  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二)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该怎么住?

  1、师:20只小熊,每个山洞住4只,怎么住呢?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三)、有16只小兔,要住进4座房子,可以怎样住?

  3、      师:刚才我们帮小熊解决了困难,那么小兔怎么住呢?

  2、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用除法表示分得过程。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和小熊解决了住处。那么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1、每个山洞住4只,需要几个山洞?

  2、每座房子里住着几只小兔?

  (五)、21块砖,小熊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三: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法。

  学生交流

  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能主动探索得出多种方法,会与同伴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能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找出相同点,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平均分”的本质含义。

  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算式列得比较准确,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说明对除法的计算还不熟练。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P34的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解答.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正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磁性板,学生每人一套学具.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讲故事:(提出要求:要求同学们认真听,听完故事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前有一个妈妈,她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都非常贪吃,有一天妈妈买来6个苹果,分给两个孩子吃.她第一次是这样分的;哥哥分1个弟弟分5个,哥哥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然后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哥哥还说:“不行不行,弟弟更多,再分过.”这样妈妈又从弟弟那儿再拿一个给哥哥.这时哥哥看到弟弟和他一样多,高兴地笑了.

  提问:故事里妈妈把6个苹果分了几次?是怎么分?板书:6分成1和5;6分成2和4;6分成3和3.为什么哥哥最后高兴的笑了呢?(因为他们分的一样多)一样多还叫什么?(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分的同样多(一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请同学们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分给1支铅笔,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同样多”.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学生跟读一遍.

  二、教学例1.

  现在请每个同学从学具里拿出是8的物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物体分成4分,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在讲台桌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剩下的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3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

  “÷”叫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指导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打开教科书,引导学生看p40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课内练习

  1、做教科书P41“做一做”中的题目.

  2、做练习十二的第1、2题.

  五、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六、提出假设,做出总结:学了这课,如果你是那俩个孩子的妈妈,你知道应该怎样分才能分得同样多吗?

  授课教师:池剑华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18页例4,做一做,练习四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

  师:嗯,真聪明!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大熊猫(帖图),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请朋友们到它家里来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要把这些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朋友们来了,有贝贝、欢欢、迎迎、妮妮(帖图)。可这时京京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怎样把这些竹笋分给朋友们吃,才显得公平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那“平均”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叫做平均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提出问题

  师:京京想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

  3、唤起原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12个图片,分一分,开始行动,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

  (学生活动)

  师:那每盘里应该放几个竹笋?

  生:每盘里应该放3个竹笋。

  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4、揭示课题: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

  (板书:除法)齐读课题两遍。

  5、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我会写。

  师:那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看分的竹笋的总个数是多少?

  生:12个竹笋。

  师:那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那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

  生:每盘放3个。

  师:最后我们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12÷4=3)

  (3)我会读。

  师:这个除法算式怎样读?(学生齐读两遍)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出示: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

  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师:把这两道题用除法算式写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独立完成)

  三、模拟训练,拓展应用。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分饼干)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4)第四关“猜密码”。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算式:----------   读作:------------------

  3、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老师设置的四道关卡已经全部通过。我宣布全体同学,挑战成功!

  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7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

  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

  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

  (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15÷3=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

  这一节课学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

  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

  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

  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

  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

  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

  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

  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15÷3=5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

  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

  9÷3=3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

  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

  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

  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8

  第一种分法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除法的含义.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教学过程 设计(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 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习题精选

  1.填空

  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

  2.填空

  24÷4=( )读作( )除以(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3.填空

  算式:□÷□=□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一份是( ).

  4.填空

  (1)10除以5等于2.□○□=□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

  5.应用题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学生知道:这种除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6个村和3个盘的图片、12根小棒、12个小圆片、6支铅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  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

  2.师生分铅笔,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师拿出6支铅笔,先向学生明确: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给2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是怎么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铅笔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教师要同时拿2支给一个同学),再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最后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也就是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6支铅笔,每个同学2支,可以分给3个同学.

  (2)让学生想想刚才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学生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个小圆片,按每2个放一堆,看看能分几堆?

  (2)学生边说边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3)教师演示课件.

  2.教学例5.

  (1)出示书上例5,左边的桃子图.

  ①教师叙述题意:“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板书或提前用纸写好的贴在黑板上).

  ②教师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

  (2)教师让学生拿出6个桃子的图片,自己试着分一分.(边说边分,先…… 再……最后).

  (3)指名让学生回答分的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要强调两个两个地分,每2个放一盘,也就是每2个为一份.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摆自己的学具.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每2个分成一份(或2个2个地分的)分成了盘(板书:3盘).

  (5)教师小结.我们分桃的时候,把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6)结合分的过程说明算式的写法.

  ①桃子的个数“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板书:6÷)每份的个数是“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分得的份数是“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3).

  ②让学生说一说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书).

  ③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7)引导学生看书,并说说例5的图意,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质疑问难,师生答疑.

  三、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随堂练习

  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分的过程.按分得的结果,把算式填全,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

  用除法并:6÷2=3

  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0

  第一种分法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

  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二)教学例1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四)巩固反馈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 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1

  教案

  高桥中心小学    李玉华

  教学内容:    书第74页的例l,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

  一、复习引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 (学生操作)

  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动手实践,分圆.

  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

  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 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

  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     )个。

  (2)提问:一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

  (3) 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 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还剩下4个梨,再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

  问:每盘是几个?(填空)

  问:是不是每盘分得同样多?

  每盘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归纳: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出示课题:

  3.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认识除号.

  加法里的运算符号叫加号,减法的运算符号叫减号,乘法的运算符号叫乘号。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做除号(板书:÷)“÷”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2)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①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     )个。这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总数是几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板书:8÷);把8平均分成几份?(4份)平均分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2),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②教师指着“8÷4=2”说明:这就是除法算式,读做8除以4等于2,(生跟读)

  (3)8表示--,4表示--,2表示--,

  整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学生互相说说6÷3=2这个算式的意义.

  三、尝试练习 

  看黑板上的图列算式,说意义。最后一题独立列出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卡片出示除法算式6÷3=2  18÷6=3  10÷2=5  12÷3=4读算式,说意义。

  同桌或4人小组互说。

  2、P76第三题    看图写出算式,做在书本上。

  3、 根据题意,判断小猴和小猪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

  (1)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小猴 12÷3=4

  (2)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小猴 12÷3=4

  五、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六、机动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要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动动小脑筋,好好想一想。

  (1)妈妈买来6个苹果。 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到几个?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学设计说明:

  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8个圆分成2份,从学生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再把8个圆分成同样多的4份,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及时引出新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印象,进人角色.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第二层次是结合例2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对下面的操作练习做了示范.

  组织练习时,采用操作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  10÷2=5

  把8平均分成□份,  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  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探究活动

  分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2朵纸花

  活动过程 

  1.教师贴出12朵花.

  2.把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要求第一组选派学生分花(无论用哪一种分法),第二组选派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派学生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参赛的学生不能重复出现.

  4.每做对一次得10分,做错一次扣10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3

  信息窗2   动物联欢

  一、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51-53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除法的意义,会解决具体问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学具准备:小棒

  六、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

  师:多么热烈啊!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

  师:瞧,小动物们开始唱起来、跳起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12个小熊要排队进行体操表演。

  (2)有18只小猴。

  有30只小松鼠,要分组跳拉手舞。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两种:

  1、加减法问题:

  (1)小猴比小松鼠小多小只?

  (2)    鼠比小猴多多小只?

  (3)    猴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

  (4)    除法问题:

  a)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

  b)30只松鼠,怎样分组?

  c)6只小猴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二)12个小伙伴怎样排队?

  1、师:12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他们该怎样排队?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

  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4、 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30只松鼠怎样分组?

  1、      师:刚才我们帮小熊排好队,那么30只松鼠怎么分组呢?

  2、师:谁能把你的分组方法介绍给大家?

  (四)、用除法表示分得过程。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分了组,小松鼠非常高兴。那么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1、教师向学生介绍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各部分的意义。

  2、谁知道这两个算式怎样读,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3、小熊怎样排队?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五)、小猴子怎样分组?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三:

  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同学们,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利用学具摆出各种情况。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法。

  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分法?

  (1)30只松鼠若每组6只则可分成5组;若每组5只,则可分成6组。

  (2)30只松鼠若平均分成6组,则每组5只;若平均分成5组,则每组6只

  学生交流

  会读算式的同学介绍算式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学生交流:

  (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

  (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能主动探索得出多种方法,会与同伴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

  能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找出相同点,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平均分”的本质含义。

  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

  1、在讲解“平均分”时比较细致,学生基本上能够认识“平均分”。

  2、      在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分一分”时,学生能够5个5个的分,教师又非得强调要一个一个分,效果反而不好。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学生知道:这种除法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并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6个村和3个盘的图片、12根小棒、12个小圆片、6支铅笔.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  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板书:.

  2.师生分铅笔,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师拿出6支铅笔,先向学生明确: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给2支,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是怎么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铅笔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教师要同时拿2支给一个同学),再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最后又拿2支分给一个同学,也就是每2支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6支铅笔,每个同学2支,可以分给3个同学.

  (2)让学生想想刚才是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学生初步认识第二种分法.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个小圆片,按每2个放一堆,看看能分几堆?

  (2)学生边说边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3)教师演示课件.

  2.教学例5.

  (1)出示书上例5,左边的桃子图.

  ①教师叙述题意:“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几盘?”(板书或提前用纸写好的贴在黑板上).

  ②教师问学生:“每2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使学生知道:每2个放一盘,就是每2个分成一份.

  (2)教师让学生拿出6个桃子的图片,自己试着分一分.(边说边分,先…… 再……最后).

  (3)指名让学生回答分的过程,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要强调两个两个地分,每2个放一盘,也就是每2个为一份.学生跟着老师的演示摆自己的学具.

  (4)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分的?分得的结果怎样?使学生知道:每2个分成一份(或2个2个地分的)分成了盘(板书:3盘).

  (5)教师小结.我们分桃的时候,把6个桃每2个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分法也要用除法来计算.

  (6)结合分的过程说明算式的写法.

  ①桃子的个数“6”是要分的数,写在除号的前面.(板书:6÷)每份的个数是“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分得的份数是“3”,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3).

  ②让学生说一说6÷2=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书).

  ③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7)引导学生看书,并说说例5的图意,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质疑问难,师生答疑.

  三、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随堂练习

  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__________

  第1题: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分的过程.按分得的结果,把算式填全,集体订正.然后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有6个桃,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

  用除法并:6÷2=3

  表示有6个,每2个分一份,分成了3份.

4.2.3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  10÷2=5

  把8平均分成□份,  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  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探究活动

  分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2朵纸花

  活动过程 

  1.教师贴出12朵花.

  2.把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要求第一组选派学生分花(无论用哪一种分法),第二组选派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派学生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参赛的学生不能重复出现.

  4.每做对一次得10分,做错一次扣10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