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精选14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精选14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精选14篇)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难点:

  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

  教学方法:

  一、教学体积。

  1、师生互动。

  感受教师占的空间大,学生占的空间小。

  2、小实验。

  感受大石头占的空间大,小石头占的空间小。

  3、观察比较。

  鞋盒占的空间大,火柴盒占的空间小。

  4、举例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5、总结体积的意义。

  二、教学体积单位。

  通过教师描绘两个物体组合的样子,猜一猜它们体积的大小,从而引出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体积单位)。

  课件展示三种体积单位的规定方法: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通过观察学具、举例子、测量实物创造以一体积单位为单位的组合体。

  分别教学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

  让学生感知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点、线、面、体构成了我们千变万化的数学图形,我们知道线有长短、面有大小,线的长短叫长度,面的大小叫面积,那体有大小吗?体的大小叫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首先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两个生活现象,考考你的眼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1)师: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来一个换座游戏,用数学眼光从我们身上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老师坐在同学的座位上,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地方小、挤

  师:为什么感觉挤呢?

  生:老师占的空间大,同学占的空间小(板书空间)

  (2)师: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和液面相等大小一样的两个水杯,现在老师要把石头分别放入水杯中,猜想液面会怎样?注意观察。

  师:怎样

  生:液面都上升了

  师: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师:上升的高度一样吗

  生:大石头占得空间大,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大,小石头占得空间小,液面上升的高度就小

  (3)师:认真观察比较火柴盒、文具盒、鞋盒哪个占得空间大

  生:鞋盒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比鞋盒所占空间更大的物体吗?

  生:书包、音响、凳子、课桌、讲台桌、教室、一排教室、教学楼、地球、宇宙…….

  (4)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所占的空间有大小之分,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物体所占的空间大,那它的体积就大,物体所占的空间小,那它的体积就小。

  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用上“体积”这个词描述一下它的大小。(同桌pk)

  生:鞋盒的体积大,文具盒的体积小

  讲台桌的体积大,课桌的体积小

  教学楼的体积大,教室的体积小

  师:说的真好

  老师这也有两个物体组合,想让你们比比它们的体积大小,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两个物体的样子,听完后迅速作出判断。

  师:第一个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第二个物体是由6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生1:6个的大,因为用的个数多

  生2:不确定,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的大小不确定。

  师:到底哪个大呢?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师:6个的一定大吗?为什么用的个数多,体积却不大呢?

  生1:因为它用的小正方体小,而它用的小正方体大

  生2:因为它们所用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

  师:如果用数个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体积,需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生1:所用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

  生2: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去搭

  师: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一样大,也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计量长度的标准是长度单位

  计量面积的标准是面积单位

  计量体积的标准就是体积单位

  看课件演示,像这样选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作为统一的体积单位,就可以更准确的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每种体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我们先一起回顾面积单位的由来。

  课件演示

  师:面积单位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正方形),体积单位会用什么来得到呢?(正方体)

  一、师:拿出最小的那个小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1厘米)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课件)

  B、用手捏一捏,感觉它的大小,生活中见过这么小的物体吗?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生:骰子、电视按钮、电脑键盘、花生米、一节小手指……

  C、师:橡皮的体积大约是几立方厘米?估计一下,你是怎么估计的(找一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去测量

  生:粉笔、钢笔、火柴盒、文具盒……

  D、用你手中的教具创作一个以立方厘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并说出它的体积,小组内互相比一比,看谁的体积大

  E、请同学用12个小正方体任摆一个物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大呢?(举起来)

  师:为什么同学拼的形状不同,体积却一样大呢?

  生:因为它们都用了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

  二、现在老师想用这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测量鞋盒的体积,合适吗?

  生:不合适,太小了

  师:拿出那个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

  A、我们规定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B、用手捧住它,感受它的大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粉笔盒、小音箱、茶叶筒、双拳握在一起……

  C、鞋盒的体积大约有几立方分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

  生:电视机、微波炉、投影仪、电闸盒、我家的整理箱

  D: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以立方分米作单位的物体组合

  生:我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

  D、师:我想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体积是多少?试试看

  三、用刚才认识的两个体积单位去测量教室的体积,行吗?

  师:比立方分米更大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谁能仿照前面的规定说出1立方米有多大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课件)

  师:双臂微微打开长约1米

  A、4人合作,围一围,创作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B、好,刚才同学们亲身体验了1立方米

  师:老师这还有3根一米长的木条,在墙角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看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多少人,谁想来试试

  师:1立方米的空间可以容纳9个人

  C、1立方米的空间可真大,生活中见过这么大体积的物体吗?教室中有没有?除了讲台桌,还有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米(生答完展示课件)

  D、不要小看这1立方米

  1立方米的水可以倒满500个暖水瓶

  1立方米的木材可以做50张课桌的桌面或300个桌腿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来测量

  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3种体积单位,为了方便,每种体积单位可以用字母这样表示(板书)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对每种体积单位的理解呢?

  生:边演示边叙述,立方厘米很小(只能用手指捏住)、立方分米较大(要用手捧住捧)、立方米最大(要用手臂抱住)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能告诉老师对体的大小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体的大小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就是物体的体积

  师:而且计量体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即体积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题(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以后再去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时,首先根据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再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从而得到它体积的大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2

  教案背景:

  本课面向五年级学生关于数学科的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有关的体积单位的模型。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物品。

  教学课题: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物体占用空间。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的概念。教材通过迁移类推引出物体的单位来的。引导学生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想到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并介绍了这些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建立体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方法:

  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可以通过模型观察,再建立表象。通过做一做进行区分。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来看着图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学生看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插图)

  师: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生1: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这样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2.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看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生1: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3.揭示体积。

  师:对,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是由于石头占了水的空间。同学们请大家用手在书桌的抽屉里摸一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并说感觉。

  师:请把书包放进抽屉,再用手摸一摸,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生1:手在抽屉里活动起来不方便了。

  生2:手要从书包缝里才能放进去。

  师:这是为什么?

  生3:因为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占了。

  师:对,刚才石头把水挤上来,书包把抽屉的空间变小了,都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那你们知道石头和书包谁占的空间大吗?

  生4:书包占的空间比石头大,因为书包大,石头小。

  师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学生回答。

  师: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生:电视机的体积最大,影碟机的体积第二大,手机的体积最小。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不好比较。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左边的长方体有16个小正方体,而右边的有15个,而且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左边的比右边的大。

  师:左边的长方体和右边的长方体中的小正方体不一样大,行不行?为什么?生:不行。因为小正方体大小不同,就不好比较。

  师:为什么分成小正方体前不能直接比大小,分成小正方体后就能比较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成的每个小正方体的大小相同,这样就好比较了。师: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在学习体积单

  位前,我们先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引导学生说出: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正方形来表示的。

  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用正方体来表示。

  师: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三、认识体积单位

  师:请你们猜一猜1 cm3、1 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3;棱长是1 dm的正方体,体积是1 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 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生:我是用尺量的,量出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 cm3。师:请你们找找,周围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 cm3。

  生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生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师:请找出1 dm3的正方体,与1 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 dm3吗?

  生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生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师:1 m3有多大?

  生:是棱长1 m的正方体。

  师:你能想像出1 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 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师: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生1:6个。

  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2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师: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1 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4 cm3。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 cm3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师:(从粉笔盒的纸盒中拿出2盒粉笔)你能估计这个纸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吗?

  生:大约是2 dm3。

  师:为什么?

  生:因为刚才你从这个纸盒里拿出了两盒粉笔,而每盒粉笔大约是1 dm3,2盒粉笔就是2 dm3。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第40页“做一做”的第1、2题。

  五、小结(略)

  六、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的第1~4题。

  教学反思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概念的一次发展,要通过表象建立深化认识,变抽象为形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的又一次发展,也为今后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好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二、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理解体积的含义。

  2、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8、39页中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我要回答以下2个问题:1、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的重难点是什么?

  接下来我分三点来阐述确定这一课时重难点的依据。(一、是凸显三维空间本质属性的需要。二、是发展空间观念整体目标的需要。三、为避免学习后期因计算而淡化空间观念的问题)

  一、是凸显三维空间本质属性的需要

  第一点:原来知识结构里面:学生学习了线段的长度面的大小,建立了一维二维的空间观念,在第一学段学生通过学习,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从形的角度培养发展学生的三维空间,初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但本课时要学习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是由一个具体的量来决定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打破了原来的认知,从量的角度来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见,两者是有区别的,所以要揭示其本质属性。

  二、是发展空间观念整体目标的需要。

  第二点:《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思考方面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由认识一维点线,到认识二维面,发展到认识三维空间体,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可见,教材在每一个学段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为避免学习后期因计算而淡化空间观念的问题

  第三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刚接触体积时,对于什么是体积倒还能有一个模糊的表象,知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即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三维体。可是学到后来,当学生学习了体积的计算公式后,他就会套用长*宽*高的公式来计算体积,对体积的认识又回到原来的一维二维上,什么是体积?线段*线段*线段,因此,这一阶段学生往往因计算而将体积的表象模糊了。因此学生刚接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理解他们的意义成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套用公式的现象,为后阶段学习计算公式的意义打下基础。

  下面我回答第二个问题:突破本节课重点的策略分别是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对比交流。突破本节课难点的策略分别是对比交流,迁移类推,举例,想象

  下面介绍我什么时候使用这些策略,我是怎样使用这些策略,又是如何进行使用后的一个提炼。

  一、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对比交流理解体积的意义,突出重点。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体积的意义

  对于体积概念建立,我分二层进行教学:物体占有空间,物体占的空间有大小。

  这里我请学生观察自己和同桌的抽屉,说一说抽屉里有些什么?抽屉还能放些什么?能放多少?〔设计意图:这里通过引导学生直观演示,让学生体验抽屉里有“空间”,物体是要占一定的空间的。将空间这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

  2、实验操作,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

  出示两个杯子,盛满(有)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头,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让学生说一说一块石头占的空间大,另一块石头所占的空间小。由此让学生感知物体占的空间有大小。

  3、对比交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物书包、铅笔盒、橡皮让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是有大小的。对体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物体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二、运用迁移类推,举例想象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突破难点。

  1、迁移类推,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

  出示两个体积大小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铅笔盒,要求学生判断哪个铅笔盒的体积大。由于无法直接判断,我在这里引导学生回忆计量物体的长度和面积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学生自然会由前面的知识想到,计量物体的体积也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引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和体积单位的字母表示法。用迁移类推引出学习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由“空间”到“物体要占空间”,再由“物体要占空间”到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理解体积的意义,通过知识的迁移类推帮助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意义,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观察感知,对比交流,初步形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表象

  由于学生在平时对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物体相对接触到比较多,先教学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我分别出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感知1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空间大小。再同时出示这两个模型,进行一个对比交流,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3、游戏操作,想象举例,进一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空间观念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m3和1dm3有多大,在头脑中对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形成建模,并根据头脑中对1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的表象用手指比划。举例生活中一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如一颗蚕豆、手指尖的部分;一个粉笔盒,进一步巩固建立1立方厘米和一立方分米的空间观念

  对于1立方米空间观念的建立,学生比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这里我游戏操作的教学策略。我借助三把米尺,我让几个同学和我一起,在教室的一个墙角共同来做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我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这里学生的身高已经超过1米,我会在一旁引导他蹲下去一点,头部不超过米尺的高度,让学生初步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是与长宽高有关的,但这里不要做出解释,只是一个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1立方米的空间可放多少物品?”通过一个量的刻画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象等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和观察思考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策略之一。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形成空间观念的。

  以上是我对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时的重点难介绍以及突破重点的策略的简单阐述。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4

  片断一:魔术激疑,感受空间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师表演魔术:一铁质茶杯中装满水(红色)后,倒入一透明量杯中)

  师:同学们,请注意观看,这量杯中的水可是很特别的哦。

  (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观赏量杯中的水上了)

  (师趁学生不注意,偷偷地将一磁铁块放入铁质茶杯中。)

  师:(将铁质茶杯口朝下,抖一抖)茶杯中还有水吗?有东西吗?

  生:没有。

  师:现在,老师将量杯中的水倒回到铁质茶杯中,猜猜会怎样?

  生:还是满满的一杯水。

  师:不见得,老师现在就把水倒回去,你们注意观察,看看会不会有奇迹发生。

  (师将量杯中的水慢慢倒回铁质茶杯中,茶杯中的水满后又往外溢出。)

  (学生都露出惊讶的神色)

  师:我不是告诉过你们吗?这水很特别,这不,水溢出来了不是。

  (学生很纳闷)

  师:你们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1:铁质茶杯中的水没倒干净。

  师:刚才我明明倒给你们看的,里面没水。

  生2:那茶杯中一定有什么东西。

  师:是吗?刚刚茶杯倒着的时候,明明没有东西掉下来,要不,你来查一查。

  (生2上台查验)

  师:告诉同学们,这茶杯中有没有东西?

  生:有的。

  师:(拿出磁铁给同学们看)哇 ,魔术穿帮了。同学们,老师趁你们不注意的时候,在铁质茶杯中放了一块磁铁,现在你们知道水溢出来的原因了吗?

  生:知道了,是因为茶杯中放了一块磁铁的缘故。

  师:那为什么茶杯中放了东西,水就会溢出来?

  生1:因为茶杯中的磁铁块挤掉一部分水。

  生2:因为茶杯中的磁铁块占了一个空间。

  师:对呀,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板书:物体 占空间)

  师:(指着教室里的粉笔盒、音箱、电视柜)这三个物体哪个占空间最大?哪个占的空间最小?)

  生:粉笔盒占的空间最小,电视柜占的空间最大。

  师:看来,物体不但占有空间,而且占空间是有大小的。(板书:大小)我们把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所……,叫做物体的体积)

  师:粉笔盒、音箱、电视柜,谁的体积最大?谁的体积最小?

  生:粉笔盒的体积最大,电视机柜的体积最小。

  片断二:设置冲突,启迪思维

  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体积一看就能看出它的大小呢?

  师:(出示两个物体,一个正方体是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另一个长方体是由9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两个长方体均用纸包围)这两个物体的体积你能看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1:我觉得正方体的体积大。

  生2:我觉得长方体的体积大。

  师:现在有两派意见,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可以把它们都放在杯子里,看水位升得高的那个物体体积就大。

  师:这倒是一个好办法,能从魔术中受到启发,只是操作起来有点困难。这些可都是纸做的哦。

  生2:把它们划分成同样大小的小方块,谁包含的小方块多,谁的体积就大。

  师:这也是一种好办法,我们来试一试。

  (师拆开两个物体的外包装)现在你能看出哪个物体的体积大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大,因为它含的小方块的个数多。

  师:对呀,谁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多,谁的体积就大。老师这边还有两个物体,我们也来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比较比较谁的体积大。这样吧,我们分组数,男生数一个,女生也数一个,男生数时,女生不能看,女生数时,男生不能看, 是男生先数,还是女生先数?

  男生:女生先数。

  师:女士优先。你们男生很有绅士风度,请男生闭眼,女生准备。

  (师出示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

  女生(齐数):1、2、3、4、5、6

  师:请男生准备,女生闭眼。

  (出示由2个大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

  男生(齐):1、2

  师:男生睁眼,刚才女生数了6个,男生数了2个,谁看到的长方体大?

  生(齐):女生看到的长方体大。

  师(惊讶状):真的吗?(同时出示两个长方体)刚才不是说谁包含的小正方体个数多,谁的体积就大。

  生(急切地):这些小正方体大小不一样,必须是同样大小的才能比。

  师:对呀,要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才能比较,那要多大呢?是不是要统一一下。这种统一大小的正方体就是体积单位。

  (板书: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5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同学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同学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同学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

  (1)让同学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同学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战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同学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采用同学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同学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笼统,同学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同学通过观察、考虑、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同学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协助同学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同学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括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同学汇报(注意让同学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同学上台汇报自学效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同学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同学自我展示自学效果,极大地发挥了同学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同学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同学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通过比较,有利于同学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6

  数学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上课前,马晓云老师已经示范了这节课,对我感受颇深。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切忌把自己和学生都捆绑在教科书上,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以《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故事引入,在活跃气氛中引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征,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接着用两次倒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是确实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很自然地引出了体积的概念。二、注重知识迁移,探究问题。在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先回忆面积单位先分后数的比较方法,再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得出必需将两个长方体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方块,引出了体积单位,突破难点。不过发现学生在数小正方体个数的时候有点困难,空间观念不够好,课件可做得更直观些,易于学生观察。三、尝试自学,理解问题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体积单位时,采取尝试自学课本,理解体积单位,培养学生空间观念。①看书自学体积单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②学生汇报学会的知识。③理解体积单位。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1 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这一环节中学生说到了很多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在1立方米的正方体中让学生依次进入,结果能容纳10 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这一教学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五、动手操作,注重比较。例如,区别1cm、1cm2、1cm3时,除了让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量的单位外,更是让学生动手比画一下三者的区别。六、在课堂中发现的问题。练习“做一做”第2 题,说一说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各是多少?我原认为这个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的,但发现第一个长方体竟有个学生以为边长是3厘米,它的体积就是3立方厘米,受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的概念影响。所以我在课堂中强调让学生自己说出因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所以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这里有9个,整个大长方体的体积就是9立方厘米。最后总结出: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让学生用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自主摆成不同的形状,想想体积分别是多少?学生确实摆出了很多种形状,但在实物投影中展示得不够清楚,课前考虚不够周到。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猜一猜一些学生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有两个教学目的。第一,联系生活实际,考考学生对三个体积单位的理解。第二、我知道让学生完全猜出来是难度好大的,所以我也无设想学生能完全猜得准确,在学生猜的过程中,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体积形成一种表象,加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同时学生猜得不够准确,也让我意识到,在前面的教学中我只强调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没有让学生很好建立2个、3个或10个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导致学生猜不准,也是个重要因素。七、个人反思。个人上课的语言不够生动,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够,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非常适当的评价。这是节概念教学,语言必需精炼,严谨。我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以后自己一定继续在这方面加倍努力争取进步。同时,上了这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几何类概念课确实很有难度,要建立好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甚至要不断准备一些形象的教具,倒如,没有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单凭学生想象根本上是很难建立三个体积单位的空间观念的。在教学几何类概念课过程中要多以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为学生建立情感,形成表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体积单位,对

  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

  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都有。

  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盛有红色水的量杯、石块、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量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课本112页内容。

  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8

  宣庆小学 梁红茹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113页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2使学生知道计量物体的体积,就要看它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建立关于体积大小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了解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4.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体现阶梯式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1)实验器材:量杯、石块、水.(2)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物模型,用3根1米长的木条钉成的直角架.(3)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

  (4)多媒体课件.(5)桌椅摆放:六组,每两组对称形。

  2.学生准备:(1)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2)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五年三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比赛,是吗?而且每次都取得不凡的成绩。作为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感到特别的骄傲。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小小的比赛,好不好?

  第一轮:比眼力。依次发四条长短不同的线段。指出先谁拿,后一起拿。

  第二轮:比运气。教师出示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随意点。

  第三轮:比判断力。依次发四个不同的长方体.

  谈话: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两个立体图形的大小.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通过谈话后,引出“长度”、“面积”、“体积”等名称,提出问题: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要问吗?

  什么叫体积?体积单位有哪些?体积和表面积什么不同?(师板书:意义、单位、体积和表面积的区别)

  师:提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一).建立体积概念

  那么,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你们想怎样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选学习方式。

  教师拿出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入玻璃杯的水中.教师:注意观察放入石头后水面有什么变化.教师将石头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学生:放入石头,水面上升.教师:把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请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放入水里后,使得水所占的空间变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1)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注意实验过程中量杯里水位的变化情况.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做一个实验,大家还要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装入满满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块长方体积木,请一位同学来再将沙子装入玻璃杯,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的结果.学生:沙子多出来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沙子会多出来呢?让几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概括.(2):因为这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积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据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沙土就装不下了.

  (3)(自学)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

  拿出石块后,再放入一大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绿色记号。

  观察讨论: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汇报归纳: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大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讨论、归纳: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实物.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哪个物体所占空间较大,哪个物体所占空间较小?或者说哪个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个物体的体积较小?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体积”的意义.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教师再进一步讲解.教师: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比如教室占据了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又占据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间;课本、文具盒占据了书包里的一部分空间,等等(板书)

  (3)巩固.看教科书第111页的“做一做”.

  哪堆木块的体积大?哪堆木块的体积小?并说明理由.

  (二)认识体积单位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带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比一比,你们能确切说出它们的体积大小吗?

  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时只需要凭感觉判断出谁大谁小就可以,但是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这就要我们精确地计量物体的体积。计量体积就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这些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1)教师出示一块1立方厘米的模型井指出: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2)分组观察探究,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每四个人一组,每组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模型)

  引导学生: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是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比较小。

  引导学生说出: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如:蚕豆等物体,再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个食指尖大约是1立方厘米。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厘米比较恰当的物体。(手指尖、玻璃珠、骰子)

  2.认识1立方分米。

  (1)师出示一块1立方分米的体积模型并指出:这就是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2)分组观察探究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

  看一看:1立方分米的体积大一些,是一个正方体。

  量一量: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1分米。说一说: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

  想一想:体积是 1立方分米的物体比 1立方厘米的物体大。引导学生说出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的物体。再引导学生做出:用手势表示1立方分米。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分米比较恰当的物体。(粉笔盒、药盒、礼品盒等。)

  3.认识1立方米

  学生分组观察探究

  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以上两个体积单位的推测,什么样的物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棱长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教师用三棱架在墙角演示1立方米,注意观察形状大小。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然后让学生估一估,用多少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拼起来有1立方米.

  想一想:列举物体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的物体,如:两个课桌合在一起;电视机箱子……。

  启发学生借助四个同学围成的空间来表示1立方米。让学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教师:1立方米的空间大约可以容纳8位小学生.教师请8位学生钻进架子里,半蹲着,充满棱架.让全班同学体会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装电视机的纸箱、电脑台,洗衣机等等。)

  议一议:计量体积使用立方米恰当的物体。4.互相议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引导总结:体积单位分别是几个规定了棱长大小的正方体。1立方厘米就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4、巩固体积单位的认识.

  以前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体积单位,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1)判断:(投影出示,113页做一做1)

  (2)操作:剪一条1分米长的线,用纸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拿出1立方分米的模型。

  教科书第113页“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充分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三者的不同点,使学生知道: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面积单位是一个正方形,体积单位是一个正方体。

  三、课堂练习,形成技能。

  1、用多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1)、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2)、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 20 ( )。

  (3)、五年级语文课本的体积约是297( )。

  (4)、一个蓄水池的体积是4.2 ( )。

  2、操作练习。摆一摆、想一想.(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用12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体积各是多少?把你摆的情况记录下来,看你能发现什么?

  想一想:体积数是12立方厘米,跟各种摆法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分米数有什么关系?2、

  3、书113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阅读操作练习引导学生归纳:不论物体是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启发学生发现大家所摆出的长方体的形状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但是体积都是相同的.)教师再提问: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是一样的.)

  4、下面的图形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填书:练习二十九第3题)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怎样数简便?

  5、下图中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6、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7、估量大约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拼起来有1立方分米.

  四、可随机自由提问。

  请同学们把这堂课学习的内容整理一下,你学到了什么?学会有关体积的知识有什么用呢?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教学之后认真反思觉得这个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学设计从比较线段的长短,平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形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 “分层分组”的教学特色。我将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接着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的大小,体验到要确切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并引导学生对常用的体积单位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说一说、想一想、议一议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划、想象、比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第三层次,通过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体积大小,深化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计量体积,就是看物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最后,对全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整体认知.

  巩固练习对教科书练习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学生记录下摆出的几种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它们的体积,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下一课学习体积的计算做铺垫.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9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桌面,你们发现今天的数学课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

  2.有与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物体来做一个实验:妙手取物。希望大家通过实验能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教师说实验规则。

  二.认识体积。

  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

  生:我们把石头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其它小组再来说说。

  师:你们哪组没有取到泡沫?(拿围棋子的一组)

  师:这些东西放进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吗?

  那为什么你们组没有拿到泡沫呢?

  生:我们组的东西不够。

  师:怎么办?

  生:借点东西放。

  师演示:看到了什么?

  生:水面上升了。

  师:说明什么?

  师:还有一组。(拿乒乓球的一组)

  你们举起量筒让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进量筒后,水面有变化吗?乒乓球占不占空间?

  师:那为什么水面不上升?

  生:没占水的空间。

  师:怎样才能让它占水的空间呢?哪位同学给出出主意。

  生:压下去。

  师:谁来试一试?

  生向下压球取道泡沫。

  师:水面上升了,说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往量筒里放了石头,围棋,乒乓球,橡皮等物体,水面都上升了,说明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铅笔盒的体积。

  谁能仿照老师的举例试着说一句话。

  生说。

  二.认识体积单位。

  师举起一个小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7.

  再举起一个大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

  为什么?

  师:看来要想准确的比较它们的大小,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自学课本38页的内容。看看书上分别介绍了哪些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汇报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体积单位给大家介绍。

  学习1立方厘米时师出示橡皮泥,捏出不同种形状,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形状变了,而体积不变。

  学习1立方米时师出示1立方米的框架,让学生钻进去,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

  师:我们认识了三个体积单位,当遇到体积较大的物体用谁做单位?当遇到体积较小的物体时用谁做单位呢?

  三.估计身边物体的体积。

  四.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五.巩固练习。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11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后反思

  今天讲《体积和体积单位》。总的来说学生上课状态很好,师生配合默契,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用孩子们的话说:“这节课很爽。”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片断如下:

  体积的意义:……这些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所占空间大,我们常说它的体积大……从做试验到总结定义,水到渠成,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体积。

  接下来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三个,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个“立方分米”。师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揭示1立方分米。并让学生说出生活中那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有的学生说魔方,有的学生说一块豆腐,还有学生粉笔盒。我右手拿1立方分米的模型,左手拿着一个粉笔盒,当时决觉得粉笔盒小一些,不过过去讲课就这样说过,教材上也这样标着,思维定势,我认为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听课的老师给我指出来“粉笔盒和1立方分米比,相差挺大的。”听到这个问题我不禁一愣,难道我错了?张志淼老师马上从教室拿过来一个粉笔盒,李老师亲自动手量了量:粉笔盒长7厘米,宽6厘米,高6厘米。大约4个粉笔盒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教材上画的粉笔盒比我们用的粉笔盒要大得多,这一点我怎么没想到呢?数学知识有其严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准确的知识,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接下来我们又认识了立方厘米和立方米。

  师问:我手中的橡皮能用立方分米做单位吗?很自然地引出了较小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教室的空间等用“立方厘米”做单位,行吗?用“立方分米”呢?为什么?学生说:那可能会数字很大,感觉麻烦,有更大的体积单位吗?有一个同学高声喊了起来了:怎么没有?那就是立方米呀。1立方米是怎么规定的?由于有前边两个体积单位做基础,知识迁移,学生很流利的说出了: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接下来我们体验了多大是1立方米。

  多长是1米?1立方米的正方体有多大?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长度,闭着眼睛想1立方米有多大,同时用手比划着我想让同学们现在就看一看、体验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怎么办?

  搭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不就得了?

  顿时一石激起层层浪,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了我听到的有这么多——

  那要很多1米的尺子,上哪里找呀?是呀!12根呢!不用吧,靠墙可以省很多,1、2、3,三根就够了……

  我打住了他们,老师这里有4根1米的棍子,谁能用其中的3根给大家搭一下?

  方小卓上去了,搭了一会儿,怎么搭不成呢?他只是搭成了正方形。

  谁来帮帮我们?

  教室里的气氛有些紧张。要知道今天有好多老师听课呢。小家伙们想表现好一些。

  郭靖上来帮忙了,开始也没搭成,不一会他和方小卓在墙角“搭”了一个正方体。全班学生舒了一口气,

  我让学生猜猜,1立方米最多可以站几个同学?8个,10个,4个……我指了一行学生,让学生钻到里面去体验,1个、2个、3个……一共进去了六名同学,还绰绰有余——我想有助于学生建立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有的听课老师说:上边还有空余的位置,是不是再多一个人呢?我认为没必要,主要是让学生体验1立方米的大小,再说,问题是1立方米最多可以站几个同学?又没说让学生在里面躺着。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关于搭正方体搭不成的时候,我又找了一个同学帮忙搭,结果两个人合作完成了。如果再追问一下:你当时怎么没搭成呢?这样郭靖同学就明白自己为什么搭不成了。这样做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呢?

  大彩电的箱子、冰柜、洗衣机等。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体现了课堂时效性。我想他们对这节课的印象一定很深,尤其是体验1立方米的过程。

  一个优秀教师引导学生每天先把刀磨得更锋利,并且多备用几把刀,自己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寻找柴多的地方去砍柴;而一个普通教师每天带着一把旧刀,到一座山上去砍柴。我正在努力向优秀教师看齐呢。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体积的空间观念,建立体积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意义。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合理估计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形成体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体积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2个大小一样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实物架、2块大小不同的积木、2个体积差不多大的正方体和正方体、火柴盒20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

  2.学生准备:每人4-5个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体、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直尺、奶箱子。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情况。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体积和体积单位。

  2.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汇报,相应板书。

  3.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积累。

  老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对体积和体积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认识体积

  1.故事导入,初感空间。

  ①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②这只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就会升高呢?

  2.实验演示。

  实验一:感受物体占有空间。

  ①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有一样多的水,其中一个杯子放入一块积木,会出现什么情况?

  ②水为什么会溢出来呢?

  实验二:感受物体占空间有大小

  ①这回我放这个积木块(稍大),再把水倒入这个杯子,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②实验演示

  ③溢出的为什么比刚才的多?

  ④ 小结:也就是说,这2个积木块不但占空间,而且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⑥那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⑦什么叫体积?(指名、齐读、领读)

  ⑧举生活中物体占空间的例子。

  三.认识体积单位

  1制造矛盾冲突,引出体积单位

  ①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就能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快看看哪个体积大?

  ②意见不统一了。看来光看是不能准确比较这两个盒子的体积了。

  ③怎么办?引出体积单位。

  2认识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谁知道?

  ②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体积是1 cm的学具,举起来我看看。

  注意听要求:请你们用格尺量一量这个正方体到每条棱到长是多少?

  ④那我们就可以说【棱长是1 cm的正方体,体积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cm?

  ⑥老师这儿有个火柴盒,你估计一下它到体积是多少cm?

  到底谁估得准呢?同桌2人用你们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算一算。

  ⑥汇报:

  3认识1dm

  ①刚才我们用棱长1 cm到正方体测出了火柴盒的体积,

  那下面我们还用这个1 cm到小正方体测测奶箱的体积。

  为什么?(刚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吗?你看又是介绍方法、技巧的。)

  ②看来我们得需要一个稍大的体积单位,这个稍大的体积单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样规定的呢?(结合课件)

  ④课前大家也准备了棱长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体。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是大约是1 dm?

  4认识1m 。

  ①刚才,我们用体积是1 cm的正方体测量了火柴盒的体积;用体积是1 dm的正方体了奶箱的体积。

  现在老师想让大家用这些体积单位测量一下教室的体积。

  ②为什么?看来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大的体积单位。

  ③ 1 m有多大呢?

  ④在这个体积是1 m的正方体框架里大约能容纳多少名同学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们来验证一下。

  ⑥演示验证。

  ⑦ 1 m的正方体大约能容纳7人,那我们教室的体积有多少m呢?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在横线上填出适当的体积单位。

  课件出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_________

  VCD机的体积约是4 _________

  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_________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大小不同的物体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见过体积最大的物体的是什么?体积最小的物体是什么?

  2.组成下面各图的每个小正方体的体积为1 cm,把每个图形的体积填在横线上。

  延伸:你还能用4个1 cm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图形吗?

  小结:也就是说无论物体什么形状,含有几个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

  3.用8个1 cm的正方体,摆出体积是8 cm的正方体或长方体,你能用几种摆法?

  四.总结

  除了用数体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求物体的体积,有没有更快捷、更简单的方法呢?(难道求高楼大厦的体积也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吗?

  是啊,有,一定有。

  时间的关系,谜底下节揭晓!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13

  教学设计:

  一、让学生感知体积概念

  1、让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①演示实验:教师把两袋同样多的奶倒进大小相同的杯子,鲜奶液面呈现不同的高度,追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这时有的孩子可能会猜:奶不同,或杯子大小不同。教师可重申杯子是相同的,鲜奶是同样多的。

  ②当孩子疑惑时,教师让两个孩子当场喝掉奶,可以让喝奶的孩子揭示答案。(液面高的杯子里有冰糖)

  ③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有冰糖的液面就高呢?

  (冰糖占了杯中的位置(地方))

  ④教师这时应规范学生的语言——在数学语言中我们把冰糖所占杯子的位置或地方叫做“空间”教师随机板书——空间

  ⑤师:现在谁能运用空间一词把刚才这一现象再描述一遍?

  ⑥师:老师带的冰糖占有空间,它占了谁的空间?你们今天都带了哪些物品

  ⑦生自己汇报所带物品。(面团、电池、气球、细沙、

  苹果、花生米……)

  2、生自由探索

  (1)是不是这些物体都占有空间呢?板书“物体占”“?”

  (2)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

  大屏幕出示三种实验要求:

  ①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②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③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生读实验要求

  (4)小组实验操作

  (5)小组汇报演示

  ①师生通过验证得出结论:物体所站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③大家互相说说什么是体积

  3、知识迁移

  ①今天,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体积,那么你们还想了解和体积有关的哪些知识?

  ②学生可能会说出(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 )

  ③教师迁移探究体积的单位

  ④以前我们学习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都有哪些?

  (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那么试想体积单位又会叫什么名字呢?

  二、揭示体积单位

  教师揭示板书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初步感知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大小

  ①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多大呢?

  ②教师出示学具——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并陈述: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大家也在学具袋里找到它,向老师示意一下好吗?

  ③你还能举出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可能会发现课前为他们准备的小石头、花生米、开心果等。注:这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④生举例(如果学生举出手指头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估测一根手指头大约是几立方厘米。然后跟随老师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一摆验证一下。

  1立方分米的物体又是多大呢?

  ⑤教师出示教具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你能在身边找找哪些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吗?

  ⑥学生举例(粉笔盒的体积、大魔方的体积……)

  ⑦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有多大,那么你们各小组能不能自己想办法介绍或用肢体演示体积是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

  教师相机指导一个组作演示。

  ⑧教师出示标准教具展示1立方米的正方体体积有多大,并且让学生们到前面来进一步感知体积是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

  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出示录象片段(录象1——家电城,录象2——学生家庭)

  a、家电城出现:热水器、洗衣机、电冰箱、彩电、微波炉等家用电器。

  b、走进学生家庭:客厅的沙发、橱柜,厨房的西红柿、茄子、马铃薯、炒熟了的宫爆鸡丁等实物。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在录象中所看到的实物确定要想计算该物体的体积应选哪个体积单位更方便。同学们也可以举出录象中不曾出现的例子。

  (根据录象中对生活场景的展示引发同学们对其他实物的记忆)

  三、总结:

  共同回顾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及设计理念: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 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对化学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及成绩起巨大的作用。我认为这节课成功之处就是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第一的环节:感知物体占有空间。什么是空间,解释起来似乎很抽象,而我的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们自己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当他们心领神会的时候,当他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时候,教师及时告诉他们:物体占有的那部分地方就是空间。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是对确定事实的描述,知识都为经验的积累。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把掌握知识理解为对大量经验、定义和事实的记忆和复述,判断学习者的答案的标准也是统一或单一的。而在这节课中,学生们为了验证“物体占有空间”方法、手段不一,如孩子们有的用细纱,有的用水,有的用蔬菜,有的用水果,有的用面团、电池等等。这样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多媒体的使用也是这节课亮点之一。看似使用的很简单,实际上“播放录象”一环节,是把学生从课堂上带回了生活,体现了我们课程理念:数学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

  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我想,教学尽管是门遗憾的艺术,但是做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仍需竭尽全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尽善尽美。

  备注:此课曾获“唐山市数学学具使用课”一等奖。并被选送到省里参评。我愿意将自己的点点经验与诸位同仁共勉。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篇14

  一、设计与理论依据

  多年来,很多老师都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比较难上好,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大小等问题都不易理解。新课标指导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体积的意义,会用体积单位度量一些常见的物体。”我的理解是: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感知这些物体体积的大小。为此,将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为学生了新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

  了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了新的平台。现在恰逢龙岗区教研室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了锻练自己和突破这类课题的瓶颈,我毅然决定用这一课参加比赛。

  二、教学背景分析

  由于这是一节比赛课,要充分了解赛场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赛困难,所以本人只能根据现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为此本人设计这一节课时采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做实验、摸抽屉、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然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体积单位的大小,再通过有趣的练习让学生

  进一步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含义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P30-31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感受什么是体积.

  2、通过操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

  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经历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的表象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实验用的量杯两个,石头两块,大盒子两个,足球一个。每组学生准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个,常见的物体各2个,每人一个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体验体积的概念。

  1、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会说的同学小声跟着说。

  2、 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进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感觉…….?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双手摸一摸,感觉……?

  4、 生活中像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还有哪些呢?

  5、 对了像这样的物体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体积和体积单位(用纸条出示课题)

  6、 你会判断空间的大小吗?你会判断体积的大小吗?(出示课件)

  (二)探究常用的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老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小不一的方块。学生说不行要一样大小的,要统一标准,对了,这就要请出裁判长:体积单位来帮忙了。(板书:体积单位)

  要想学好体积单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体积单位的两个老朋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猜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对了,这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课件出示下列思考题: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体积单位朋友研究一下它的大小。(用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

  学生自学后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探究

  1、我会发现:引导学生用以下的语言连起来说: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2、我会辨认,让学生把老师准备好三张体积单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闭上眼睛想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日常常见的物品,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先估计一些有数值的,再估算一些没有数值的。)

  3、我会联系。让学生比较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并懂得它们的联系。

  4、我会用。(用智夺五星的游戏把以下练习串起来)

  ①请你做个裁判长。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

  ②、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③ 填上适当的单位

  B组、1、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约是190( )

  3、一大捆铁丝长24( )

  2、一个鸡蛋约重是50( )

  A组、1、数学课本长20( )。

  2、语文课本的占地面积约是300( )

  3、一个成年女性的体积约是( )

  ④ 通过对上的一组图片、数据的欣赏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体积单位的大小,同时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⑤ 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拼成你喜欢的形体,并说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五、学习效果设计

  1、用笑脸进行: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

  附:

  学习研究单

  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