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1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科书第67~84页的内容。

  第一课时  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

  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三、检测练习

  1、  想一想,填一填。

  (1) 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  )百、(  )百、(  )百、(  )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

  (3) 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  )百、(  )百,再数(  )百是一千

  (5) 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 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千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

  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

  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

  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

  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

  2、教师拨出126。

  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

  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

  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

  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②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③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

  4、教师拨出580。

  ①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② 请学生核对。

  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

  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   480   521  600

  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

  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

  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

  3、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

  时  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页例3,练习十五第5、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活动

  出示教学例3 :  小鸟叼卡图      100○1000

  (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

  ① 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③ 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

  (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

  ① 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

  ② 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

  (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③ 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

  (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

  459 ○ 456    730 ○ 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做一做。

  ① 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70页的第1题。

  ② 练习课本第70页的第2题。

  (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①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

  ② 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70页的第3题。

  (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练习十五第4、5两题。

  (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

  (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

  3、练习五的第6题。

  (1)先观察图中的书架,估算一下,大约有多少本书?

  (2)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和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  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  (  )  (  )  (  )  (  )

  110 、210、310、410、(  )  (  )  (  )  ( )  ( )

  2、读出下面的数。

  375  309  420  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 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 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2)师:这个数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

  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

  教学准备:

  计数器、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

  (1)569(  )  (  )  (  )

  (2)1998(  )  (  )  (  )

  (3)9997(  )  (  )  (  )

  2、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   ),第三位是(   ),第四位是(  ),第五位是(   )。

  (2)读出下面的数。

  368读作(    )820读作(  )409读作(  )500读作(  )4758读作(  )

  (3)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三写作                  六百写作                  

  四百五十写作                   三百零六写作          

  五千七百三十写作              

  二、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三、讲授新课

  教学例6。

  1、请学生先在下面试读这些数。

  2、请学生读出黑板上的数,教师板书。

  如1206读作:一千二百零六。

  3、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

  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

  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四、巩固练习

  1、第76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学生核对。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

  7504   8007   9500   3207

  3、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     五千零四    七千零六十    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4、同桌拨数,读写。

  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7及练习十六第4、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

  257  1059  5791  135

  2、填空

  (  )个一是十。

  (  )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  ),10个(  )是一万。

  八百七十二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  )。

  3、在 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

  是两位数的有(      )是四位数的有(         )最大的数有(     )。最小的数有(      )。

  二、学习情景的创设

  1、看挂图

  2、引导学生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售货员又告诉我们电视机的价格比1000少,又比500多,你还能猜出电视机的价格吗?

  3、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

  三、教学互动活动

  (1)提示:想一想我们千以内不同数位大小数比较的方法。

  自主探究四位数和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1430和980 的大小,同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

  (2)小组进行讨论:怎样比较3864和3529 的大小?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第5题。理解题意。独立比一比。

  四、课外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21 > 201   4293 > 4□63       15+7< □+7     20-20÷5 > □-20÷5

  2、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  (   )、(   )

  (2)1720、1730、(    )、(    )、(   )

  (3)5000、5100、(    )、(    )、(    )

  (4)1360、2360、(    )、(    )、5360、(    )

  (5)2130、3240、(    )、(     )、6570、(    )

  (6)9999、8888、(    ) 、(    ) 、5555、(   )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近似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 接着数数。

  1998、(   )、(   )、(    )

  9997、(   )、(   )、 (   )

  497、(   )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   )

  205    306     402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整百、整千加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1页例9。                      

  教学目标:

  1、 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  (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1000=(   )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  )个百加(  )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3、出示:80+50 =    130-50=

  四、展性练习

  1、  你有几种填法?(练习十七第5题)

  8□27 >8263

  2、  ○里填上“> ”、“< ”或“ = ”。

  20 +80 ○40 +60              5800- 800 ○3600 - 3000  

  130+ 70○200 +20              700 -90 ○ 700- 80  

  1200 -200 ○1000+ 200          500 -50○ 400 +50

  90 +50  ○200 -60             90 -60  ○100 -70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巩固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添加小括号,会改变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2、会根据图表列综合算式,会正确使用小括号,会读综合算式。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小括号,综合算式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运算顺序。

  师:混合运算的几种基本类型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巩固一下。

  1、课件依次出现教材第8 题的算式,让学生说说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结果,并说出为什么。

  2、学生口算以上四道算式。

  3、学生展示计算结果。

  4、师:请同学们观察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数字和运算符号相同,但运算的顺序及运算的结果不同。

  结论: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可能不同。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讨论混合运算的相关问题。

  二、看图列综合算式。(第6题)

  1、将第51页第6题的苹果和叶子图分解出现, 学生根据图形,说出苹果的得数。

  【设计意图】将苹果图分解出现,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利于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

  2、学生口头表达图形的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说左边这幅图的计算过程。

  预设:

  生:先算81÷9=9,再用9-3=6。

  【设计意图】通过口头表述苹果图的计算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3、根据图形列综合算式。

  (1)师:你会根据左图的计算过程,列一道综合算式?

  学生独自列算式,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卡片上来展示。

  预设:

  生1:81÷9-3=6

  生2:(81÷9)-3=6

  生3:9-3=6

  师:谁来说说你同意谁的,为什么?

  教师用课件演示列综合算式的过程。

  4、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师:为了完成这道题,你会先怎么做?再怎么做?

  预设:

  生1:我会先看题目: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教师板书:看)

  师:接着怎么做?

  生:1:我会先算出43-36=7,再算21÷7=3.

  (教师板书:算)

  生1:接着列算式。

  (师板书:列)

  师:列好后还要怎么样?

  生1:最后还要检验。

  (教师板书:验)

  师:根据这个图形,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选择一些卡片上来展示。

  教师用课件演示列综合算式的过程:

  【设计意图】列综合算式由不用小括号过渡到需要添加小括号,凸显了小括号的作用。

  三、看表格列算式。(第9题)

  1、减法。

  (1)出示过渡题目:

  被减数56减数35

  师:被减数是多少?减数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张贴被减数和减数及相应的数字。)

  (2)将56换成42+14,出示如下课件:

  被减数42+14减数35

  师:这个时候,被减数是多少?减数是多少?

  师:你又会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的作品展示。

  预设:

  生1:42+14-35=21

  生2:(42+14)-35=21

  生3:42+14=56

  56-35=21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读出综合算式。

  师:你会读出这道算式吗?是多少减多少?(教师一边指着算式42+14-35,一边问)

  预设:

  生1:42加14减35。

  生2:42加14的和减35。

  师:综合算式比较规范的读法是,先算的符号读成“与”,比如这道算式可用读作:42与14的和减35。

  (3)小括号在减法算式中的应用。

  出示下表:

  被减数62减数15-3

  师:你还会列式吗?

  师:被减数是多少?减数又是多少?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15-3=12

  62-12=50

  生2: 62-15-3=50

  生3: 62-15-3=44

  生4:62-(15-3)=50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读出综合算式:

  师:你会读62-(15-3)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1:62减去15减3的差。

  生2:62减去15与3的差。

  生3:62减15减3。

  【设计意图】从不用括号的综合算式过渡到需要添加括号的综合算式,既体现了层次感,又再次凸显了小括号的作用。

  2、除法。

  (1)课件出示下表:

  被减数6+6减数3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表格,跟刚才那个相比,哪里不一样了?

  师:被除数是多少?除数又是多少?

  师:你还会列式吗?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6+6÷3=8

  生2:6+6÷3=4

  生3:6+6=12

  12÷3=4

  生4:(6+6)÷3=4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师:你会读出(6+6)÷3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6与6的和除以3。

  (2)课件出示下表:

  被减数36减数16÷4

  师:你还会列算式吗?

  师:这时被除数是多少?除数又是多少?

  根据上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作品展示。

  预设:

  生1:36÷16÷4=9

  生2:36÷(16÷4)=9

  生3:16÷4=4

  36÷4=9

  学生评价作品并验证作品。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预设:

  生:36除以16与4的商。

  3、巩固练习。

  被减数7x950减数2836÷6

  被减数54-2214减数883-76

  生先独立完成,展示后评价时:

  师:你会读出你写的算式吗?

  预设:

  (1)7与9的积减去28。

  (2)50减去36与6的商。

  (3)54与22的差除以14.

  (4)14除以83与76的差。

  【设计意图】相应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对小括号作用的认识,巩固了综合算式的读法。

  四、课后练习。

  出示下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根据分步算式列综合算式,比根据表格列算式更深一个层次,知识难度层层递进。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明白“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正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自我评价纸口算纸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口算比赛

  1、师:课前老师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数学计算能力非常棒,今天老师先准备了1分钟的口算题卡,想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到底怎么样?我们先来比一比好吗?

  师: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自我评价纸,老师会结合同学们的课上表现,奖励给大家评价星星,这节课得到评价星多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准备一份小礼物,希望同学们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这节课上展示出来。

  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1组1分钟口算。

  3、反馈计算结果。教师订正,学生自己判,统计全对、错3个及以下、错5个及以下、错5个以上学生数。

  师:整体来看大家的计算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有的同学有点紧张了,没关系,老师不会通过这一次比试就对大家下定论,因为这节课上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请全对的同学在自我评价纸上画2个星星,错题在3个及以下的同学画1颗星星。

  (二)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 8×3÷4= 6×8-5=

  9×(6÷3)=7+(9-6)=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题目,分组完成。指名侧板书。(教师提前写好)

  反馈学生做题情况,板书同学给订正,并总结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指名4人侧板书并订正。

  学生自我评价。(作对的同学涂1颗星星)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例3:7×(7-5)(77-42)÷7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比较一下,和我们刚才完成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而且有括号)

  师: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过了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我们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指示)像这样加减乘除混合并有小括号的算式,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也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计算顺序。

  1、播放课件。(展示运算顺序)

  2、学生学习情况反馈: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结合以前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吗?

  (学生试总结,教师课件出示完整过程及运算顺序,并板书)

  3、经历完整运算过程,指名板书。

  (算式条贴:(14+7)÷7 5×(16—9)

  师:老师这有两道题,你选择其中一题,来试着算一算写在答题纸上。

  (1)学生选择试算,指名板书两题。

  (2)学生口述运算顺序并订正。

  (3)学生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师:同学们又了解到了一种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学们你们都得到多少颗评价星。随机抽取学生问。选取得星多的同学到台前教师送一个小礼物。

  师:同学们你们想得到惊喜吗?那老师就再给大家制造一些机会,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同学们要加油了!

  师:下面的活动同学们要涉及到和小组同学合作。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吗?(课前分好)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12-5)×3 48÷(8-2)

  34-(28-13)6×(7+2)(88-56)÷8

  1、学生任选一题说说运算顺序。(全部说一遍)

  2、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两道题目。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2个算式,独立完成,后小组完成订正。反馈各组学习情况,教师巡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师:刚才我们以各种形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练习。从反馈情况看大家掌握的还不错。看看自己的评价表,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7(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样的运算因为有了小括号,就改变了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看来小括号的作用还真是不小。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学生两人一组,自选一组题目完成并互相订正完成,进行自我评价。

  师: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合作的也很好,尤其是组,这组同学在自己的评价纸上再加一颗评价印章,希望其他组继续努力。

  (三)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强调: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混合运算计时自选练习。(准备一组练习题)

  为学生准备一组混合运算练习题,学生自己选择完成练习。遇到问题可以请同组同学帮忙,也可以请老师帮忙。老师会深入到同学们中间观察大家的表现,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老师会为你加上评价印章。

  (五)拓展练习:(课件出示)

  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 — × ÷}使等式成立

  2 2 2 = 2

  要求:1、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到哪些填法?

  2、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本组想到所有填法。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发给各组1个纸条,便于各组记录所有填法)

  四、课堂小结,梳理知识

  1、总结评价印章情况,颁发神秘惊喜。

  2、同学们谈感受。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2、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学质疑

  1、说出下列每题计算的第一步。(出示幻灯片)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互学释疑

  1、探索混合运算的顺序。

  (1)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小组交流:是先算7+3还是先算3×4?

  7+3×4

  =7+12

  =19

  师:请大家回过头来想想“跷跷板乐园里面一共有多少人?”可以用这个综合算式计算吗?为什么?

  比较:4×3+7的运算顺序和7+3×4,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综合算式里有乘加时,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完成“做一做”

  请说说是什么样的混合运算,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应该先圈哪一步?

  三、测学提升

  1、根据刚才的混合运算顺序,想一想,它们都是遵循什么运算法则呢?

  齐读幻灯片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

  2、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

  两级运算

  7+3×4

  =7+12

  =19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增强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唤醒已有经验

  1.回顾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并强调脱式计算的格式: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

  2.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师: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吗?

  【学情预设】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你能进行脱式计算吗?

  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没参与运算的部分就照写。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板书课题: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进一步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下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识

  1.自主尝试进行脱式计算。

  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预设】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学生独立解答,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多数学生会结合脱式计算的格式和小括号的作用,写出脱式计算的过程,但脱式计算的格式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教师巡视时注意引导并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关于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已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所以通过独立练习,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为明确概念留下真实而宝贵的素材。

  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2.总结运算规律。

  师: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师:两道算式都含有小括号,有乘除法,也有减法,还没学你们怎么就会做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回顾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师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脱式计算的经验,对小括号也有一定的认识,尝试知识迁移,独立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

  3.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指名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完成,再指名板演,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每列上下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上面的算式有括号,下面的没有;

  预设2:第一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乘法;下面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第二列上面先算减法,再算除法;下面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预设3:结果不同。

  师: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练习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1题。

  师: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学情预设】都是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

  师: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学情预设】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

  师:加小括号之前和之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一比每组两题的得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情预设】每组算式都是两级运算,每组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但由于加了小括号,运算顺序和结果都不同。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顺序。

  3.完成教科书P49“做一做”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状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解决填空,但是列综合算式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65-(5×6),21÷43-36。

  教师针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写综合算式时,要和树状图的运算顺序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算式添加小括号。

  师小结:根据树状图写综合算式时,先找运算顺序,再写算式,最后看是否需要加小括号。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的,就要加小括号。

  4.课件出示练习题。

  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样列综合算式的?需不需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情预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小括号的作用;树状图如何改写成综合算式。

  板书设计: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有此基础,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很容易发现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规律,再次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将分步算式或树状图改写成综合算式(小括号的应用)上困难很大。所以需要通过教师指导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其的熟练程度,以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