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精选13篇)

“观察物体”(精选13篇)


“观察物体”(精选13篇)

“观察物体” 篇1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苏教版(第三册)第40到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的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

  3.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准备:

  玩具小鸡、小鸡四个面的照片、小鸡头饰、玩具相机、电脑课件

  给学生分四人一组,并给每个学生确定号码1到4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昨天老师路过美术教室,看见同学们在画一只玩具小牛,这是老师从你们作业中选出的两幅作品,瞧,画的多可爱!他们画的都是小牛,你能看出这两幅画分别是站在小牛的什么位置画的?

  师: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有时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会不会也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去研究,挂出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教室图片

  师:学校要评比优美教室,课余的时候,小记者们到全校每个教室去拍摄照片。你能说说这张照片是小记者站在教室什么位置拍的?

  (让学生充分发言)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发现由于拍摄时站的位置不同,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就不同。

  三、观察玩具小鸡

  师:(出示座位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玩具小鸡,四个同学分别坐在小鸡的前、后、左、右四个不同位置上,他们分别能看到小鸡的什么呢?

  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样也来观察一下?请各小组把玩具小鸡摆到桌上。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在脑子里。(学生活动)师把四张小鸡照片贴在黑板上。

  师:下面请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鸡拍一张照片,想一想你拍的是这里的哪张照片?(学生活动)

  问:你看到的是哪张照片?(找三个人说)

  师:请和他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起立。你们发现什么?

  师:同一位置的小朋友拍到的小鸡照片是一样。

  师:很好,大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拍的照片,你想亲眼看一看你们这组其他小朋友拍到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就请大家一块儿来做个找头饰的游戏。我们先来看二(3)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这个游戏的?(录像)

  学生游戏。

  四、课间操

  师:下面到课间操的时间了,我们来放松一下。同学面对面站好。

  问:做课间操时,老师发现面对面的同学伸出的手和脚正好相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师:当我们面对面时,你的右边是对面同学的左边,你的左边是对面同学的右边。

  五、观察小熊照片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这是它的照片。你知道它是谁?肯定是小熊吗?要看它的哪一面就能肯定?现在你们看到它是小熊,请把它带到你们小组。

  问:这两张照片分别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

  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又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呢?为什么?

  师:请各小组同学站到能看到小熊右手的这边,和照片上一样吗?

  问:这张呢?为什么?

  师:请你们也站到这边看一看,一样吗?

  出示打乱的小熊照片

  问:老师重新整理了一下照片,这张是站在小熊的哪面拍的?(师指生答)

  六、练一练(略)

  七、观察钢琴(略)

  师: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前、后、左、右进行观察,还可以从其它位置进行观察。以后我们还会继续来研究。

  八、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老师对你们今天的积极表现非常高兴。

“观察物体” 篇2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题,第41到42页“想想做做”第1到3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  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  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

  挂图,正方体教具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出示教学挂图

  先数数

  再摆摆

  后画画

  比一比  问:从正面看这3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呢?

  小结: 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二.组织练习

  1,  做想想 做做第1题  

  问:题里要求我们做几件事情?

  指名回答题中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集体交流。

  3.做第3题

  。 全班交流。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三副图形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学生摆摆。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与例题同样的3个物体。

  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3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各自默读题目。

  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的对不对。

  明确要求,学生连线,再回答问题。

  先独立拼,再小组为单位,比一比 。讨论各有几种拼法?

“观察物体”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桌子的前、后、左、右各一个),每组准备一个玩具老虎。教室中间空出,全班学生分别坐在空地的前、后、左、右。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师出示两个纸盒(其中一个一面有几个孔,另一个没有),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背对学生。

  师: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完全相同。)

  师指一个学生围着看一圈。

  师:你看到这两个盒子完全相同吗?(生1:不同。)

  师:(转动盒子,把两者存在不相同的地方面对学生)完全相同吗?(生:不完全相同。)

  师:刚才同学们为什么说完全相同?

  指生述说理由。

  师:这就提示我们,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观察

  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游戏。

  (师请一个有代表性特征的学生站在教室的中间。)

  师: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前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后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左面?

  请问哪些同学是在这位同学的右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仔细观察这个同学,你能看到她的什么?

  分别请坐在她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内容。

  师:从刚才这四个同学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观察这个同学,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二)分组观察

  1.请各小组把玩具老虎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从自己坐的位置观察,并汇报观察到的情况:谁从前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谁从后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谁从侧面观察的?你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调换位置继续观察,并向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老虎,现在你能说一说老虎是什么样子吗?

  指生汇报。

  (三)观察小结

  师:刚才观察同学、观察玩具老虎时,你有什么体会?我们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的?

  生回答,师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三、练习体会

  (一)想一想

  出示书上第67页例1图。

  师:这三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观察的位置一样吗?

  谁站在恐龙的前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谁站在恐龙的后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谁站在恐龙的侧面?她主要能看到恐龙的什么?

  让学生回答,师连线。

  (二)连一连

  出示书上第67页“做一做”图。

  师:这三个小朋友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观察一摞书,他们会看到什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并连一连。

  生分组讨论。

  指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三)猜一猜

  师出示照相图。

  师:这四个同学在给小猫照相,你知道下面的照片是谁照的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点击连线。

  (四)指一指

  师:(出示实物)这是一个同学的赛车,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展示),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

  课件分别出示从上、下、左、右、前、后看到的图。

  让生说意见,并在实物上指一指,把相应的位置展示给大家。

  四、学习总结

  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观察物体”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把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并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等知识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求知欲强,乐于表现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现在的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成份比较多,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并使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理解掌握知识,建立空间观念,使所学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1)对看到的物体相似的面形状的不同特征的认识和区分。(2)使学生明确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关键: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位置,会看到什么形状。

  策略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

  课前准备:课件 、投影,茶壶、玩具小汽车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照过相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是什么吗?”(想)

  教师用课件出示本校校园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学生看了将会很快说出是我们的校园。

  师:这些照片相同吗?(不相同)

  师:拍摄的都是我们的校园,怎么看到的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拍摄的地方不一样。(2)因为拍摄时站的地方不一样。(3)因为看校园的角度不一样。……

  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师板书课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校园的照片,利用了学生好奇心理,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其生机盎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观察实践,探究体验,理解掌握

  1. 本位观察。

  让各小组把茶壶放在课桌上,(茶壶的正面、侧面、背面分别对着前、后、左、右四面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这个茶壶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茶壶正面、侧面、背面图)

  让学生全班交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哪幅图是一样的。”学生可能说出:

  (1)我看到了正面的壶嘴,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看到了侧面,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3)我看到了背面,是壶把儿,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4)我也看到了侧面,不过和刚才那个同学看到的侧面不一样,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

  师问:“刚才有同学说看到的两个侧面不一样,这两个侧面哪里不一样了。”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可能说出:壶嘴和壶把儿的方向不一样,刚好相反。(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交流,使他们注意观察到的容易混淆的两个侧面形状的不同,即壶嘴和壶把儿方向不同。这样就帮助学生克服了认知上的困难,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到茶壶正面的同学举手。看到这个侧面(指图)的举手,看到那个侧面(指图)的举手。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设计意图:在以上过程中,通过本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让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分别转动到另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直到回到原位为止。说说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分组交流)

  教师适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

  (1)不一样,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侧面,现在看到了正面,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后面,现在看到了茶壶的侧面。

  ……

  师:“为什么大家后来看到的和开始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坐的位置不一样。(2)因为我们看的面跟开始时不同了。(3)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了。……

  每个同学说完后,教师都要问问其他同学:“刚才同学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不单独是老师说了算,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想法,说得不对也没有关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发表见解,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辨析观察。

  找观察位置。教师指着某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并请坐在这个位置的同学站起来,说说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个面。谁说对了,其他同学为他鼓掌。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4、观察要全面。

  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

  学生可能举手回答:

  (1)洗衣机。(2)冰箱。(3)笔记本电脑。(4)化妆盒。

  ……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只是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和小组同学讨论,并说出:

  (1)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2)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

  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它转动一下。(电脑显示动画)现在请你说说这是什么物体?”

  学生又可能说出:(1)镜子。(2)化妆盒。(9)笔记本电脑。

  ……

  师:“意见还是不一致,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说出:再转动一下。

  电脑显示动画,转到正面时,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很高兴地说:笔记本电脑。

  师:“猜对的同学呀很高兴,没有猜对的也没关系,因为你们已经动脑去想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

  (1)观察物体时要全面地看。

  (2)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

  (3)要仔细、认真地观察。

  ……

  师:“同学刚才说的都很好,我们要正确、完全地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就要从不同角度、认真、仔细地去观察。”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创新发展

  1. 教科书第67页的例1

  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谁的名字。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 引导学生完成第67页的“做一做”。

  这摞数学课本的侧面、正面、背面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让学生连一连。

  意图: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基本练习,使学生提高练习兴趣,并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3、拓展练习。

  师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放在桌子上,问:“老师想看到你们看到的那一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可能说出:

  (1)把小汽车转动一下就可以看到?

  (2)老师,你到我们这边的位置就可以了。

  (3)老师,你把头伸到这边不就可以了吗?

  (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我们看到的面,因为它们基本是一样的,只是两个侧面的方向不一样。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好,可现在老师要看到你们那一面,哪一种方法更好些?

  学生可能说出:把小汽车转动一下这种方法就好。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可能没有)

  师:那如果这是一辆真正的汽车,哪一种方法更好些?

  学生可能说出:换个位置观察。

  其余的同学可能都点头说同意。

  师:那我们在生活中观察物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观察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里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既诱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4、作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教学设计中体现的主要的教学思想:

  1.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巧妙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 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采取观察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4. 设计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拓展其思维,并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观察物体”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观察物体” 篇6

  执教者:董礼焱20041026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从不同位置正确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玩具汽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  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师;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2、  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学生汇报后评价)3、  导入  课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侦探,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怎样进行观察呢?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1、  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2、  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3、  操作: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4、  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5、  置疑: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什么画得各不相同呢?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汇报、点评)6、  拓展延伸: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8小结:从不同位置,结果是不同的。 三、         知识应用,体验成功。1、  投影显示67页例1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2、  课件演示:“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四、         全课总结: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学习小组表现的最好? 五、         课后建议: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观察物体” 篇7

  三  

  课题: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8、29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增强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课前准备: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带把的杯子,分别坐在四个不同的方向。教学方案:

  教 学 环节

  设 计 意 图

  教学预设一、问题情景1.师生谈话。引出生日照片的问题。2.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中的同学是谁。教学环节二、自主探索(一)观察杯子1.分组观察。四个同学一组,每组一个带把的杯子。引导学生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去观察杯子。2.在小组、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情况。鼓励学生说出观察到的杯子的形状。3.让学生换位子来再次观察杯子,鼓励学生说出这次看到的杯子的形状和自己的发现。教学环节

  (二)观察情景图。出示书中的情境图,让学生辨认4幅杯子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三)摄影展览情境图1.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猴、小兔给小房子照相的情景图,并说一说图意。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小猴、小兔所拍教学环节到的照片的样子。2.出示两幅照片,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拍到的,分别照的是小房子的哪个部位。四、课堂练习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按要求从不同角度观察观察图片,弄清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学环节

  第2题,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直接看图思考问题,也可以先让学生实际观察汽车玩具,然后完成此题。师生简短的谈话引出了生日照片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猜照片中的同学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设计意图出示四幅杯子图让学生辨认,目的是让学生及时把实物和图产生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杯子的样子。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杯子的样子也就不同。通过换位子来再次观察杯子,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说给同学听。培养了设计意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意识。让学生辨认4幅杯子图分别是谁看到的。通过观察、交流、判断等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形状的清晰表象。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小动物们拍到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照片是谁看到的,让学生认识到了整体与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了对具体事物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理解。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拿来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现在,哪位同学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照片是在哪照的?●这是我生日的时候吃生日蛋糕时照的。●这是我去旅游时照的。……师:咱们班有一位同学也拍了一些照片。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他是谁?出示背面照片,猜猜看,他是谁?出示侧面照片,这回看出来了吗?出示正面照片再来看一看!学生前两张照片可能猜不准,最后一张就可以知道到底是谁了。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同样是这位同学,为什么看到的图像却是不同呢?生:因为分别是从他的背面,侧面,和正面拍照,所以看到的他的图像也就不同。教学预设师:那么,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从不同的方位所看到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都摆着什么?生:杯子。师:杯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下面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来静静地来观察这个杯子。然后把你所看到的杯子的形状给周围的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看到杯子把正对着我……●看到杯子把在右边……●看到杯子把在左边……●不能看到杯子把……师:屏幕上出示四幅杯子图,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看一看这4幅图!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哪幅图呢? 同学汇报。师:刚才我们都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来观察这个杯子的。下面请同学们交换位子再来观察并说一说:这次,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教学预设●我在这个位置看不到杯子把,可是我在其它的三个位置都能看到杯子把。●从不同方位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不同的。……师:刚才,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了: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师:同学们,有几位小朋友和我们一样,也在做这个游戏,出示书上第一幅情景图。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先来看看第一幅图,谁知道是哪位小朋友看到的?第二、第三、第四幅图呢?重点关注最后一幅图:师:你怎么知道是丫丫看到的呢?●我坐在丫丫相同方向的位子试了试。●在观察时,我和丫丫是面对面的,我看到的杯子把在左边。丫丫看到的应该在右边,所以丫丫看到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的小猴子和小白兔都是摄影爱好者,他们又到郊外去拍照片了。(出示情境图)大家看,你都看到什么了?生:看到小猴子和小白兔在给教学预设小房子照照片。师:下面就请大家想象一下,他们拍到的照片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生1:小猴子会拍到房顶。生2:小兔子会拍到房子的侧面。师:看看这两张照片,你知道是谁拍到的吗?生1:第一张照片是小兔子拍到的。生2:第二张是小猴子拍到的。师:这两幅照片分别照的是小房子的哪个部位?生1:第一幅照的是小房子的侧面。生2:第二幅照的是小房子的顶部。师:森林里又来了一头大象,它和小动物们玩的多高兴呀!同学们看看都有哪种动物。出示情境图生:有小猴子、小蜜蜂、蜻蜓。师:那些小动物从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都能看到大象哪些部位的样子呢?生1:小蚂蚁会看到大象的脚底。生2:小猴子会看到大象的鼻子和脸。生3:小蜻蜓会看到大象尾巴。师:这3幅图分别是谁看到教学预设的? 生1:第一幅图是蚂蚁看到的。生2:第二幅图是猴子看到的。生3:第三幅图是蜻蜓看到的。师:谁能说一说下面几幅图分别是它从车的哪个方位看到的?生1:第一副图是从车的上面看到的。生2:第二幅图是从车的侧面看到的。生3:第三副图是从车的前面看到的。生4:第四幅图是从车的后面看到的。教学随笔:                                                                                                                  

“观察物体” 篇8

  上了《观察物体》这节课以后,使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本节课我用了一句:“小朋友,你喜欢拍照吗?”和四张以我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天线宝宝”,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当学习内容从“科学世界”和概念状态进入“生活世界”和经验状态,就不会能有效地实现思维内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习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将有助于对学生情意的激发,而任何教学,只有当其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

  二、“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在观察照片时,我问到:“我的朋友是站在我的哪一边帮我拍的?想一想,他帮我拍照片时,他是站在同一个位置的吗?”结果有一位同学说:“拍照片的人没动,是老师在移动”。由于我的答案是“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是不一样的”。所以千方百计的往老师没动,拍照的人在转动这方面引导。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想到了我预设的问题,在准备课件照片的时,却忽略了选用不同的背景拍设。是我自己拍设照片时考虑不周。而我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索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发展,出现的教学情景就会更自然、生动。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开放、发展,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层次、水平。

“观察物体” 篇9

  教学内容: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目标 :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导入  新课:

  出示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让学生观察,说说从下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视图。

  接着追问:还可以怎样摆?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试一试,再看一看。

  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摆法。

  集体交流:你能找到摆的方法吗?

  引导学生发现: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是正确的。

  教学试一试:

  从上面自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想法后,动手摆一摆,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

  集体交流。

  三、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进行想象推理,把观察的位置与相应视图

  2、课件出示第2题,让学生先照样子摆一摆,再看一看,然后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每一个物体,把看到的形状进行比较。

  3、课件出示第3题,分别按要求想想该怎样摆另一个正方体,再实际操作,验证想得对不对。

  板书设计 :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   上面

  教学内容: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

  1、通过从下面、上面以及不同侧面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察。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能辨认相应的视图的形状

  教学准备:学具盒、课件

  教学思路:

  一、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书P49图

  让学生照图摆一摆。

  找一找他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指名说一说,你看到的形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从物体的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并一样,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观察。重点交流右侧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并且联系观察的位置说说原因。)

  三、教学试一试:

  出示课件:P49试一试图一

  学生观察后,按照要求摆一摆。

  引导学生观察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出示课件:P49试一试图二

  先摆一摆再从右侧面和左侧面来观察,各是什么形状?

  提问: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到: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也有的物体从左右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三、想想做做:

  教学内容: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教学目标 :

  1.          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

  2.          通过分组合作,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          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提高在物体及视图之间转换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从不同面,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能辨认相应的视图,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的相对关系 。

  教具准备:学具盒

  教学思路:

  一.     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从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

  先请同学们从学具盒中取出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根据52页上的立体图形,将它摆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好。

  二.     分组观察,讨论,交流

  1.          师:大家都摆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们桌面上的立体图形。告诉老师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

  2.          学生活动:分组摆出两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交流(教师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从不同面看到的视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结论。)

  如图:从正面看:

  从侧面看:

  从上面看:

  3.          引导学生总结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评价方式:这部分的评价要以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及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重点。对于空间观念较薄弱的学生,要注意他们的拼摆过程,以及积极参与操作的的程度多给予关注)

  三.     练习巩固

  1.          试一试

  如果要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如果从侧面看,要使形状不变还可以怎样摆?

  (教法: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体会不同的摆法,丰富自己的经验。这个题目比较开放,对于空间观念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借助想象和推理解决问题。在通过全体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2.          想想做做

  组织学生利用在操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交流。

“观察物体” 篇10

  教学内容:第111—113页,第15、16、17、21、2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

  3、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计算器、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

  1、画小正方体:

  一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从某一角度观察,最多能看见它的3个面,分别是正面、侧面、上面。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画该小正方体。

  2、思考书上的第15题。(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2)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放?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回答。第二个问题可先让同桌互相先说一说,再指名有序地说一说。)

  二、用计算器计算及统计:

  1、计算下面各题:

  1620÷36×24 321-7824÷48

  (520+208)×58 6336÷(897-798)

  学生统一计算,指名校对得数。

  2、老师按年级报每个班级的人数,学生用计算器较熟练的算出每个年级的人数及全校的合计数。

  一年级:37、38、42、42、43、43、43(288)

  二年级:36、35、45、44、44、44、44(292)

  三年级:53、50、51、53、52、52(311)

  四年级:50、50、49、48、51、51(299)

  五年级:51、51、52、51、52、52(309)

  六年级:51、50、50、53、50、51(305)

  全校合计数:1804人

  问: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能发现些什么?

  3、完成第21题

  提醒学生注意:(1)别忘了上面的时间要写好

  (2)分段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分别用不同的记号标上各个数据,这样便于检查

  (3)最后算出来的合计数要和题目提供的数据一致,否则就说明有遗漏或重复,要再统计

  4、调查本班男同学的体重情况,然后填写表格。

  (1)先可以问清楚今天在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再开始调查。调查完了要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觉得我们班男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2)根据统计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画统计图。

  熟悉统计图的制作流程。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 篇11

  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选定一个角度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潜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透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捐款箱、电视柜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坐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离开位置观察、拍照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带给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透过观察文具盒、小正方体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物体,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捐款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带给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先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但是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就应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观察物体” 篇12

  第     六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二

  单元目标要求

  ⒈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单元设计意图

  1 在摆正方体的活动中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第52页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了一个物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物体的三视图,教材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个已拼成的物体上再添1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添了正方体后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有相同的正视图。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也是他们乐意接受的问题,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是: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估一估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整理,找到规律。

  在接受问题时要理解“从正面看形状不变”的意思,通过观察并记住原来物体的正视图是横着排成一排的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在猜一猜、估一估时要考虑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放在哪里,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上边,正视图会不会变化?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呢?放在左边或右边呢?在经过比较周密、充分思考之后,确定添的一个正方体应摆的位置。要摆一摆、看一看,证实虽然添了一个正方体,正视图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确认自己的答案。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心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白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2 观察并列的一组正方体,用视图表示这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学生已经能够用视图表示物体的形状,用视图表示位置关系是第一次学习。分别说出例题里男孩摆法的正视图和上视图并不困难,在学生说出这两个视图后,要引导他们注意每个视图里都有两点内容:一是物体的形状,二是相互的位置关系。两排长方形表示了形状,之间空开的距离表示了位置。侧视图是教学难点。要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从侧面看,左边的两个正方体被遮住了,只能看到右边的三个正方体,所以画出三个正方形上下排成一排的图形。类似地在说出例题里女孩摆法的侧视图时,也要在观察中体会两部分间有被遮住的关系,弄清楚视图中最上面的一个正方形和下面两个正方形分别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观察5~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本课分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不同面的兴趣,产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体会“空间与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从不同位置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操作引入,激发兴趣。提出要求:搭积木游戏,您能用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从正面看如下图的物体吗?   你用了几个正方体?能用4个摆吗?。指出:这节课我们继续用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拼摆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谈话:刚才我们摆出了这小组合作,摆一摆。学生汇报摆放方法。复习观察物体的一般方法。二、探究新知1、尝试操作2、探寻规律3、试一试4、总结比较二、            巩固练习。四、评价总结。个形状(出示例题图)提问:你能说说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看到的形状吗?画出相应的视图。提出要求: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此时怎么样摆才能不影响从正面看到的图像?提问:由什么规律吗?教师小结摆放规律: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就好。提出新要求:如果要求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再次提出要求:如果要求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组织全班汇报交流组织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拼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 同一位置看见的相同视图可能有不同摆法,而从不同的物体有可能看见相同的视图。1、完成想想做做第 1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 2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 3题。4、完成想想做做第 4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什么内容?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说一说画一画。尝试摆一摆,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小组内交流学生独立摆一摆同桌交流有哪些摆法学生独立摆一摆同桌交流有哪些摆法小组内交流指名说一说学生先摆一摆,观察后连线。交流结果,说明想法。学生先摆出题中所示物体,观察后交流结果,说明想法学生分别按要求摆一摆。交流不同摆法。数一数再摆一摆。全班交流评价总结。通过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课题: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

  本课分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的形状,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2、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想象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能克服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增强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学情分析: 重点与难点: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的形状,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思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主题情境图。提问:两个小朋友摆的物体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提问:为什么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一样?提问:为什么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一样?提问: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揭示课题)学生观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正方体个数相同;从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一样。学生观察,交流看法学生回答如: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分开看左右两边正方体个数不同。在操作观察中,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的形状,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二、探索实践1.试一试2.掌握方法二、巩固练习四、总结拓展。1.总结2.拓展提出要求: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摆?整理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如:左一右四、右一左四、左二右三、右二左三再次提出要求: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怎么摆?整理从侧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如:左二右三、右二左三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集体校正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教师逐步提出要求集体校正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逐步引导出正确答案:a的正面、c的侧面、d的上面。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出示思考题引导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后交流讨论独立再摆一摆摆一摆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不同摆法先摆一摆,再连线同桌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摆一摆,互相检验对照模型,依次按不同位置进行想象,确定看到的形状然后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交流评价总结。如果有困难可以先摆一摆观察后在寻找答案。

“观察物体” 篇13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观察物体的教学,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其他内容提供帮助。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看学校照片,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初步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视图可能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出课题。接着,通过给学生拍照,有效突破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这一难点。再通过安排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从前后左右观察毛绒玩具,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建立表象。最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判断例题中给小猴拍照的位置,学生由于之前的观察活动,由易到难地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并能表达自己判断的理由。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但在安排学习小组的观察活动时,秩序还有些乱,教师指向不够明确,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形状,明确语言的规范性,从而让学生知道在活动过程中怎样正确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