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统计》(通用12篇)

第六单元 《统计》(通用12篇)


第六单元 《统计》(通用12篇)

第六单元 《统计》 篇1

  教学内容:统计、制作贺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人是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课时划分:

  统计 2课时

  制作贺卡 1课时

  第一课时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课本第99—100页的例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给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给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吗?中国有多少人吗?我们本省有多少人吗?请看(课件)这是1985年—2000年某地区城乡人口的数量,先把它制成了一张统计表。

  2.观察后提问:这张统计表记载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3.教师:请大家根据这张复式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中的单式色统计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根据这两个种下单式条形统计图记载的信息,我们能否把它们合并在一个统计图表中表现出来。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出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这是种下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先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情况。)

  汇报:单式条形统计图记载则是一个方面的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记载的不只是一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因为复式统计图记载的是两个内容,为了区分这两个内容,我们采用了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来表示,如 表示城镇, 表示乡村,这个 和 就叫图例。

  3.分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哪一年城镇人数最多?那一年最少?

  (2)哪一年乡村人口数最多?那一年最少?

  (3)哪一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那一年最少?

  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个问题主要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该地区今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随着经济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增加。人口总数逐年上升,……,此时可对学生进行人口方面的教育。)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01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统计图后面的问题。第(4)小题可组织学生对本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让他们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这个问题可延续到课外来完成。

  2.完成课本第102页练习十九的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然后回答课后的问题。

  3.完成课本第103页练习十九的2题。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后,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模拟超市的经历,对下个月的进货做一个计划。

  4.完成课本第103页练习十九的3题。

  这一道题可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5.完成课本第104页练习十九的4题。

  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后,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根据男女寿命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四、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5页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学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对比

  我国1997、1999年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如下表。

  年份

  国家

  省级

  市级

  县级

  1997年

  124

  392

  84

  326

  1999年

  155

  402

  138

  449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图:

  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图:

  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

  教师: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2.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例如: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这就体现了一个统计学思想。

  3.完成课本第106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1985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个是多少?2000年呢?

  (3)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这个问题可通过学生之间的脚列,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教师要结合习题对学生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完成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的第2题。

  (1)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发现的信息。

  (2)根据同班同学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合作完成一张横向统计图。

  3.完成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4.完成课本第108页练习二十的第4题。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5.完成课本第109页练习二十的第5题。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6.完成课本第109页练习二十的第6题。

  本题主要向学生介绍一种新的复式统计图很多丰富的形式,在鼓励学生从报纸、书籍、网络找出各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内容:课本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和进行调查,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它的背后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用多媒体课件出现教材中提供阅读资料。

  2.课前预先布置学生份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并根据本小组的调查情况制成统计表。

  要求学生在课前制作的统计表展示给大家看。

  二、分析问题

  1.根据大家制作的本小组首贺卡的统计结果,估计一下全班,全年以及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2.全校学生以及家庭去年一共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棵大树?

  3.看了这个数字,你相对大家说些什么?

  (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4.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

  (可引导学生从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发面考虑。)

  三、解决问题——节约用纸,拯救森林。

  分小组制定出节约用纸,拯救森林的具体措施。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统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

  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

  三、具体编排

  主题图

  教材呈现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喜欢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

  使学生看到: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

  做一做

  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本题的扇形统计图各扇形代表的项目是用图例的方式标明,这和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略有不同,例题各扇形代表的项目名称标在扇形上,这里是用图标注明。

  你知道吗

  介绍圆柱形扇形统计图,说明有时为了清楚和美观,统计图在形状上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师可课前搜集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一下。

  四、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对比三种统计图,加深对扇形图的认识

  综合应用:合理存款

  本活动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

  活动目的:

  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合理存款”活动共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明确问题。

  本活动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展开的。该问题中蕴含着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

  (2)收集信息。

  明确问题后,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3)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4)选择方案。

  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

第六单元 《统计》 篇3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因此,本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课时建议

  建议本单元用4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统计 3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1课时

  第1课时 统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2、正确绘制复式纵向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给定的条件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难点: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直尺、水彩笔、根据例题绘制的复式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统计表

  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1)完成在书p99的两张统计图

  (2)反馈①同桌互相检查

  ②抽取典型例子评讲(先正确再有缺陷的)

  ③招城镇人口统计图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④指乡村人口统计图问: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二、新课

  根据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大家都已学会

  老师也根据这张统计表绘制了一张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复式统计图

  (1)你能看懂吗,它与上面那张有什么相同处和不同处?

  (2)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会绘制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吗?

  ①学会绘制 ② 同桌交流 ③典型反馈

  (4)谁能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该注意什么?

  2、从你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1)学生汇报 (2)书 p100

  ①哪年城镇人口最多?哪年最少?

  ②哪年乡村人口数量最多?哪年最少?

  ③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把刚才提到的问题解决一下。

  3、复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的条形统计图比较还有什么优点。

  三、做一做

  1、独立完成p101的做一做

  2、小组交流评议

  3、反馈展示 (请2个人向同学汇报绘制的过程中,解决提出数学问题)

  4、说说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课堂调查 四年级( ) 兴趣小组 男 女生人数统计图

  1、调查制统计表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课外作业:根据统计图分析你的看法,写篇文章。

  第2课时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1、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根据以上信息制作条形统计图

  生回忆制作过程,并说一说,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画垂线;(2)定刻度;(3)画直条。

  二、探究新知: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1、学习例2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展示学生的统计图。引出课题、板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

  5、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

  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甚至整个社会)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

  6、说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统计图?得出: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方便。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3课时 练习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绘制复式横向和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并简单地加以说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能提出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够准确地发现统计图中所体现的信息,体会统计图的作图。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直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复式横向和纵向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通过复习,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体会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完成练习

  1、教材第103页第2题

  (1)引导学生发现提取统计表中的信息

  (2)引导学会根据统计图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教材第103页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以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

  3、教材第104页第4题

  引导学生阅读题目,独立完成统计图,并交流探讨统计图中的两个问题。

  4、教材第108页第3题

  让学生阅读题目,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相互交流,回答问题。

  5、做教材第108页第4题

  6、教材第109页第6题

  让学生结合图表向大家介绍什么是复式柱状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统计图发现了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第5题。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你是不是对统计图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吗?

  第4课时 你寄过贺卡吗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和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交流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付诸实施,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提高学生在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资料,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

  难点: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调查结果的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课前准备:调查去年全家收到贺卡的数量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调查汇报

  昨天让同学们自已去搜集统计了去年全家人收到的贺卡,请把你统计的结果在组内汇报交流。

  1、组内汇报交流 2、抽个别向全班汇报

  3、出示统计表 ①你能知道什么 ②你还能知道什么

  ③估计全班学生的家庭一年可收贺卡多少张?全校呢?全国呢?

  二、出示阅读资料

  (1)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1棵3米高的树。

  (2)根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机关学校、企业、商店及邮电部门的调查,该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达3000多方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1万多棵。

  (3)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千克好纸减少三分之一的水污染,节省一半以上的造纸能源。

  1、看了这些材料你能用数学的眼光谈谈你的看法吗?请写下来。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①汇报对阅读材料的看法

  ②汇报对统计表联系的看法

  ③汇报对环保的看法,和自己生活相联系的看法。

  三、设计活动方案:怎样节约用纸拯救树木

  (1)自己设计 (2)小组交流 (3)汇报方案

  师:方案的设计大家都做得挺好的,但更重要的要落实于自己生活中的实际行动,请大家积极做好。

  四、课堂总结

第六单元 《统计》 篇4

  第六单元    统计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验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 单的数据分析。 1、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 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课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 学 过 程

  一、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学生观察统计表 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分析: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展示统计图。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从更高的角度认识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达到提升。

  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课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教 学 目 标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 单的数据分析。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 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具课件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 学 过 程 一、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观察统计表

  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展示统计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在整个社会所有的车辆中,轿车的数量是最多的。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课时:你寄过贺卡吗?课题你寄过贺卡吗?课型    实践课教 学 目 标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 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5、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重点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贺卡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 学 过 程 一、       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1)小组合作探索 贺卡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阅读材料 汇报内容 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             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 汇报交流:做环保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问候,宣传节约用纸,计划自己平日节约用纸的方案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六单元 《统计》 篇5

  【 新知识点】

  众数

  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建议】

  1 .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2 .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的作用和特点。

  3 .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所穿鞋子的号码、喜爱的电视节目等。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人到各种活动中,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1、众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课时1.   众数第一课时一 教学内容

  众数

  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二)教学实施

  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l )算出平均数是1 .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2 )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3 )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较合适。2 .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 .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 .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 、2 、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住户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数量/个 l5 29 l6 2o 22 16 18 16

  ( 1 )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 )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第二课时一 教学内容

  众数

  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 题。二 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 .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8 .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2006 年9 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第六单元 《统计》 篇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五年级人教版教材第122-13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数约:4课时

  第一课时 众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22 、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 、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一组数据的对称美,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都早已知道了,在五月份我们县要举行中小学生运动会,在盛大隆重的开幕仪式上我们学校要做大型的团体操表演,当你们听到这个好消息时高兴吗?想参加吗?音乐老师打算在每班选10名队员,所以每个班级进行了一次选拔活动,大家说说选什么条件的合适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五年二班是怎样选的?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20名舞姿优美同学的身高数据

  师:请你仔细认真观察这些数据,你认为这10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合适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选代表汇报方法:(1)平均数:1.475m(板书:1.45——1.51)(2)中位数:1.485m(1.46——1.52)(3)1.52m左右:(1.49——1.52)

  师:看一看算一算每种方案中最矮和最高同学相差多少米呢?这三种方案中让你选择一个最佳方案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

  3、认识众数

  师:在这组数据中哪个数出现的次数最多?(1.52)它还有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它叫众数,众是什么意思(多)?什么是众数呢?(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4、找众数 下面是五年三班4个小组期中的考试成绩:

  (1)88.87.88.87.85.96.98.90.87.91( )

  (2)93.99.85.95.85.92.85.92.92.90( )

  (3)82.86.87.89.94.95.83.96.92.84( )

  (4)93.97.88.98.99.88.91.88.81.88( )

  师:观察4组数据中众数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众数不止一个,可能没有)

  5、发现生活中的众数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开展一次小调查的活动,可以针对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拿出你的数据看看众数是谁?把它告诉给你的周围小伙伴。谁愿意到前面展示给大家看看啊?

  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对比

  1、目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统计量,什么时候该用谁呢?仔细的想想并说说为什么选它呢?(出示选择题)

  中位数 众数 平均数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应选( )

  (2)我们五年级要比较期中哪个成绩高一些应选( )

  (3)歌手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应选( )

  2、回顾我们以前所学你能说说你对这三种统计量的了解吗?(板书:集中情况 整体水平 一般水平)

  3、教师小结:针对三种统计量,在具体的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四、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1、为了迎接奥运会,一个射击对要选一名队员参加市里的比赛,在选拔的比赛上甲乙两人各打了10发子弹成绩

  如下:

  甲:9.5,10,9.3,9.5,9.6,9.5,9.4,9.5,9.2,9.5

  乙:10,9,10,8.3,9.8,9.5,10,9.8,8.7,9.9

  (1)甲乙成绩的平均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2)你认为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为什么?

  2、我发现同学们的鞋是越来越漂亮了啊,你们都穿多大号码的鞋呢?课前我让你们调查一下咱们男女生穿鞋的号码,谁愿意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指名汇报)如果你是鞋厂的经理看见两组数据会怎样确定生产数量呢?

  五、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集中情况)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不止一个,可能没有)

  1.52 1.49--相差0.03—1.52

  (整体水平)平均数:1.475m 1.45—相差0.06—1.51

  (一般水平)中位数:1.485m 1.46—相差0.06—1.52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统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例如,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例1通过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分别进行统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不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

  本单元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学生观察统计表

  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学生展示统计图。

  六、教后记:

  第二课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积极发言

  学生观察统计表

  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学生展示统计图。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新知

  1、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

  六、教后记:

  第三课时:你寄过贺卡吗?

  一、     情境导入:

  1、出示贺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同学们在元旦的时候都收到过贺卡吗?你给谁寄过贺卡吗?

  2、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你寄过贺卡吗?的实践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发现问题;

  1)呈现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学生阅读

  平时寄贺卡的行为消耗掉了大量的木材

  对废品要有效回收

  2)昨天老师布置了小组调查:本小组成员及家庭在去年收到的贺卡数量。

  学生制成统计表,填写统计表。

  2、分析问题:

  1)出示问题:1)估算一下,全校所有的学生共收到多少张贺卡?所有的家庭收到的贺卡相当于砍掉多少课大树?

  2)引导思考:怎样根据小组的统计结果,估计全班、全年级和全校共收到多少张贺卡?

  出示阅读资料(1)小组合作探索

  小组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根据组里统计的结果计算出全班的结果,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情况

  3)引发学生对统计数据的思考,引出结论

  4)问题:除了保护森林,少寄贺卡还有哪些好处?提出更多的问题,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2、         解决问题

  实施解决方案——行动起来吧!

  全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数学日记,为保护森林,应该少寄贺卡。

  节约日常开支,减少邮政压力等。

  汇报交流:做环保贺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问候,宣传节约用纸,计划自己平日节约用纸的方案等。

  五、教后记:

第六单元 《统计》 篇8

  1、从标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抽一张。

  (1)抽到卡片“1”的可能性是( )。

  (2)抽到卡片“2”、“4”的可能性是( )

  (3)抽到数字小于4的卡片的可能性是( )

  1)指针停在这三个数字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2)如果转动指针9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w

  6名学生玩“掷骰子”的游戏。小红在一个正方体的各面公别写着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骰子,朝上的数是几,选这个数的人就唱一支歌,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4、口袋里有大小相同的6个球,1个红球,2个白球,3个黄球,从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2)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是多少?

  (3)摸出不是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5、盒子中装有3个红色的小正方体,4个黄色小正方体。从中任意摸出1个正方体。小芳和小豪约定,摸出红正方体,小芳赢。摸出黄正方体,小豪赢,想一想,谁赢的可能性大些?

  6、盒子装有15个球,分别写着1—15各数。如果摸到是2的倍数,小刚赢,如果摸到不是2的倍数,小强赢。

  (1)这样约定公平吗?为什么?

  (2)小强一定会输吗?,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7、甲、乙两人玩抽牌(9张牌上分别标的2,3,4,5,6,7,8,9,10)游戏。约定任抽1张,抽出的数小于5,则甲胜,若抽出的数大于5,则乙胜。

  (1)这样约定公平吗?为什么?

  (2)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是甲,还是乙?

  3 (3)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8、利用右边的空白转盘设计一个实验,使指针停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停在绿色、黄色和红色区域的3倍。. p

  9、某商品举行促销活动,前100名的购买者可以抽奖,一等奖

  (1)这次抽奖活动,中奖的可能性是( )

  (2)第一个人抽奖中一等奖可能性是( ),中二等奖的可能性是( ),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 )。

  (3)抽奖到一半,已经有8人中一等奖,15人中二等奖,24人中三等奖。这里李明第51个抽奖,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是( ),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 ),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 )。

  10、五年级(1)班进行踢毽比赛,第二组7名同学1分钟踢毽成绩如下(单位:个)

  (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2)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3)用哪一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六单元 《统计》 篇9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准备: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 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 《统计》 篇10

  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

  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 .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2 .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 .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4 .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5 .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2006 年’月… {{ 1 11 … 查阅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005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2006年1月              

  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课堂作业新设计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 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厂甸庙会……龙潭湖庙会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 《统计》 篇11

  教学内容:教材第126 、127 页的内容及第129 一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3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教学难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第9—14 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的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学生回忆并回答,师生达成共识,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把数据表示出来。提问: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师生共同完成两个国家所获金牌的折线统计图,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实施

  1、老师提问: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说出可以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统计图。2、提问:观察、比较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试总结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比较容易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画出图例。

  3、引导学牛回答教材第126 页例2 中的问颗,从而讲一步认识到从{两条折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团则趋于平稳。4、指导学牛异成教材第129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l 题。i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 一15 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翎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 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5、完成教材第129 、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2 、3 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三)思维训练

  下面是2005 年1 月22 日到28 日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指数的统计数据。2006 年’月… {{ 1 11 … 查阅2006 年同期北京市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 28日 2005年1月 119 174 143 95 115 173 163 2006年1月              

  查阅2006年同其北京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指数,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板书设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六单元 《统计》 篇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6 题。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难点: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教具准备:投影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4 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五(1 )班参赛选手的成绩有两个众数,88 和87 ,意味着在这次竞赛中得88 分和87 分的人同样多。而五(2 )班没有众数,则表示这次竞赛中没有集中的分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二)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 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完成教材第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 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先在课前调查本班学生所穿鞋子号码,然后填在统计表中,再进行分析。(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2006 年9 月人数

  人数         平均每人拥有本数        

  ( 1 )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 2 )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2006 年5 月

  户数         每户订报刊份数        

  ( 1 )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 2 )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