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精选13篇)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1
第1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10元人民币八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归纳。
一、情境导入
星期天,同学们来到文具店准备购买一些文具送给灾区小朋
友,文具店里的文具琳琅满目。同学们的捐款共计80元,如果用这些钱买书包,可以买多少个呢?
二、探索计算方法
1.算一算,经历交流竖式计算的算法。
(1)学生列式,说清理由。
(2)学生先自行计算。讲解计算过程,方法多样。
(3)重点讨论竖式计算,讲清“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2.估一估,算一算。
(1)如果有140元钱,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学生独立解答。
(2)先估一估,大概可以买几个,再与实结果比较,得到答案。
教师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现实的估算背景之下,经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价值及估算与精算的区别,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商的定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小组讨论“商7为什么与个位对齐”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五 除法
买文具
第2课时(买文具)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一、复习引入
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 50×<85 40×<140
60×<306 6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性。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在情境中运用估算、列竖式计算解决问题,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了本课内容,独立思考、解答。
培养了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第3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 、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 8 16 32 ( )
2 43 81 27 9 ( )
2 5 11 23 47 ( )
8 24 12 36 18 ( )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3
“除法”的意义是表内除法(一)中的基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除法”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的,也就是说:“除法”运算是“平均分”概念的具体表达方式。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伯广辉老师的这节《除法》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从“平均分”的含义把学生引入到“除法”的含义上来。总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这个概念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利用“口答”、“动手摆一摆”手中的学具等形式,巩固课前学习过的知识,为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如:把10根小棒或几何形状的纸片平均分成两份、5份,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摆,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来指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教师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将教学图示利用版面展示给了学生,突出了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让学生根据实物的价钱和给定的条件如:小明有12元钱去购买小熊、小汽车、小船、小飞机等儿童玩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数学的道理。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较直观的展示了数学原理,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了内化,达到消化理解的目的。
四、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如:在熊猫请客分竹笋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互相看一看,讨论分法等。说明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存在的问题:
从这节课的整体看,还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但还存在这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上课开始没有情境创设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伊始,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的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情境过程,对于低年级由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开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挂图、故事、谜语、游戏等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新课时,由“平均分”这个概念引入“除法”概念衔接不够。教师应在学生帮助小熊分完竹笋后,引导学生“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以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的概念,并列出算式。再结合平均分竹笋活动让学生知道“求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的道理,同时向学生交待“除法和加法、减法、乘法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的方式,然后再告诉学生除法算式的读法。这样,学生对于“除法”的含义就有了明确的了解。
三、做习题练习时,应该围绕认识“除法”运算的重点来设计题目,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训练题的第二题,在完成填空后,应设计让学生填除法算式的练习。如:如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应该怎样写?
思维训练题设计的比较好,将数学学习生活化了,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脱离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果每次购买后,能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自己的分法,就符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
四、课时分配不太合理,复习时间过长,新课教学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 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 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同座互说600除以3的口算过程。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20(箱)
想:6÷3=2
60÷3=20
600÷3=200(箱)
想:6÷3=2
600÷3=200
教学反思:
在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成为课堂主人。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P1617例6、例7
要求:
掌握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遇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位上商0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1044=41610034=4012
4164=□40124=□
先求出积,再转化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看看商有什么特点?
二、展开
这两道题商中间都有0,怎样用竖式计算?
1.学生尝试4164
2.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边讨论边板演计算:十位上为什么商0?
用4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1,不够商1,就要在十位上写0,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再继续除。
3、40124学生独立练习
中间有几个0?它们是怎么来的?
4、光荣题:5638
学生独立尝试并验算,师板演
说:商末尾为什么会有一个0,这个0是怎么来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5、讨论:什么时候用0占位?
三、巩固
①170057223(先说商的位数再计算)
②练一练:
③改错:说说错误原因。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6
本单元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内容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部分,详见。
口算
几百几十的数除以几十(商是一位数,没有余数)
稍难些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没有余数)
笔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一位数、商里有0或没有0)
估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上可能是几
解决实际问题
用除法计算的一步问题或两步问题(分步解答)
四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安排上以笔算为主线,让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交*进行、有机结合。全单元内容大致分三段编写:第一段教学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这一段里着重让学生体会笔算的方法,同时教学几百几十的数除以几十和稍难些的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等口算。第二段教学三位数除以非整十的两位数,着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试商方法。第三段着重教学调商,同时教学口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以及估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的最高位上可能是几。
1 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以笔算方法为重点,由易到难,作了十分细致的安排;把口算、估算和笔算优化组合、融为一体;注意知识的实际应用。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教学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然后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充分体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商是一位数的除法里,以最容易的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为起点,逐步发展到非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在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里,从商的个位上不是0发展到商的个位上是0,充分展开了学生认知的建构过程。
(1) 先口算或者先估算,然后教学竖式计算,有利于学生理解商的位置。
第1页的例题第一次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先让学生口算60÷20,在知道商是3以后再用竖式计算。“试一试”中96÷20的被除数是非整十的两位数,而且有余数,教材用填方框的形式辅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150÷30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无论是例题还是“试一试”都把“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作为主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迈好第一步。由于笔算60÷20和96÷20、150÷30时学生已经知道商是几,所以容易理解“要写在商的个位上”的道理。
第3页的例题在列出算式420÷30以后,先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在知道商是十几的基础上教学竖式计算。学生知道了商是十几的数,就有条件理解为什么先算竖式里的42除以30,“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等问题。例题下面的“试一试”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420÷40和 420÷5,这两题的商分别是两位数和一位数,除的过程和步骤也不相同,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体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竖式计算的要点是“怎样除”以及“商写在哪里”,第3页“在小组里说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是这一段除法学习的小结。通过对例题和“试一试”的回顾,初步总结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思考和交流中,学生自主构建计算法则,既获得数学知识,又发展了数学思考。
(2) 发挥验算的作用,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
第1页例题是几十除以几十,且没有余数,教材完整呈现了竖式。“试一试”中一道题是几十几除以几十且有余数,另一道题是几百几十除以几十。教材让学生在变式情境中应用例题里学到的方法,并且在竖式计算后提示学生“验算一下,看看算得对不对”。第3页例题是第一次竖式计算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材在竖式里留出一半让学生继续算下去,也提出验算的要求。这两次验算的意义不单是检查竖式计算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降低了接受学习的比重,扩大自主探索和知识迁移的空间。在“尝试—验证”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学会学习。在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往往可以通过合情推理得出数学猜想,然后寻找证据,得出证明。
第2页的第3题、第4页的第3题和第5页的第3题都要求先计算再验算。学生通过验算能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和纠正除法计算时的错误。
(3) 精心设计口算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教学的口算内容比较多,教材有针对性地作了安排,便于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学习新的口算。① 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如60÷20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算法,在算法多样的基础上引导从简单的除法类推,并把这种算法向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如120÷60等)迁移。这种意图在例题和“想想做做”里能清楚地看到。② 安排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与除以整十数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计算思路。第5页第1题把210÷3和210÷30编成一组,学生可以从前一题商70、后一题商7体会这两题在计算时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算法。③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从比较容易的带出稍难些的。第5页第5题里的13×3,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能口算。13×5需要进位,比不进位的乘法稍难一些,是本单元教学的口算之一。教材让学生先口算13×3,再口算13×5,引导学生把前一题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后一题上,同时注意两题在计算中的不同点,从而处理好不进位与进位的问题。除法的口算教学也作了类似的设计,24÷2,学生已经能口算,34÷2由于除的时候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所以稍难一些,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口算之一。教材让学生先口算24÷2,再口算34÷2,调动起已有的口算与笔算经验,提高口算能力。
类似 96÷20、420÷50这样的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虽然教材都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没有列入口算要求,但是,这些题的商实际上是通过口算得到的。而且,这也是笔算三位数除以非整十的两位数时试商的重要基础。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除法题,如第5页第2题“先说出各题的商是几,再计算”,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求商的方法。
(4) 用学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的同时,教材里安排了许多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大多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第一学段已经教学,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解决。
第2页第4题利用新学习的除法进行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换算,这是以前没有进行过的,要帮助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如180分=?时,因为60分是1时,180分是3个60分(180÷60=3),所以180分等于3时。
第2页第6题把73枚1元硬币换成10元、20元纸币。在认识人民币时,学生根据人民币的面值和生活经验进行过这样的换币练习。现在再进行这样的换币,要联系学习的除法计算73÷10=7……3和73÷20=3……13进行数学化的思考。
第4页第4题是学生第一次解答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的数量,求宽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希望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求出长方形的宽,比如像90×(4)=360这种思考也是好的。然后联系乘除法的关系,列式360÷90计算,体会“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数量关系。
有一点在教学时应该注意: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用一句话回答问题。例题让学生在答句中填数,练习时应要求学生写出答句。
2 改进试商和调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计算技能。
(1) 优化试商的教材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地试商。
第6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想想做做”着重教学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的试商。试商历来是除法教学的难点,过去往往采用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把试商的方法讲给学生听,示范给学生看,逼着学生在模仿中学会试商。本单元教材优化试商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分五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按教材提示尝试计算192÷32,初步体会试商方法。例题在列出算式后,告诉学生“32接近30,把32看作30来试商”。并在竖式中除数的上面写出“30”,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192÷32的计算。在这一步的教学中要注意两点:(1) 把除数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例2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6=21÷7=18÷6=42÷6=4×6=
4×7=49÷7=5×5=6×6=35÷5=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3、导入新课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三、
板书设计
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18是3的几倍?18÷3=6
15是5的几倍?15÷5=3
教学反思: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9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知识点】:
1、用竖式求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个位上。
2、用乘法进行验算。
3、补充【知识点】:除数是整十数,商也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在商的末尾必须补0,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路程、时间和速度
【知识点】:
1、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利用上面三个关系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将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如:4千米|时
12千米分 340米|秒 30万千米|秒
参观苗圃(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知识点】:
1、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为验算做好准备。
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知识点】:
1、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在试商的时候,如果在估商的时候,把除数变大了,商就可能变小;如果把除数变小了,商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商小了需要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则商要调小。)
2、能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估算。
补充【知识点】:
1、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2、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商1,商则是两位数;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商则是一位数。
国家体育场(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知识点】:收集并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补充【知识点】:步长,是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知识点】: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150÷25 800÷25 ÷125因为25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所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8倍。
补充【知识点】: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知识点】:
1、中括号的作用,能够改变运算顺序。
2、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分桃子
【知识点】: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分为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整除除数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前者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下,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算法,在汇报时通过比较找到最好的办法。教师要指出列竖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然后,要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部分学生可能会写成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书写格式。
2、在教学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的这种情况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进一步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到一个十,余下的一个十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
第2课时 淘气的猴子
【知识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0/7、0/8…各等于多少,最后给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
2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写商十位上的“0”,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商是几位数。
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4,得商“0”。
验算。
3 练一练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的除法。”其中第4小题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只要能想出买5瓶满足6人,买10瓶能满足10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人即可。
第三课时 练习七
【知识点】:
练习七中第1、2、3、6小题,在计算时要养成“先计算,再估算”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夺红旗”“过小河”等方面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第四课时 练习七
练习七中第4、5、7、8这四道小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
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五课时 送温暖
【知识点】:
1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法。
教师结合“送温暖”这个具体的情境,提出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2 试一试
在试一试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3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计算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第4小题,要让学生理解,余下的6袋,应再加运一次,共运8次;而第5小题,剩下的5朵,不能扎成1束,所以不能加。
第六课时 买新书
【知识点】:
1 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师利用“买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过程,进一步说清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练一练
第2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游了两个来回的意义”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6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进行研究、讨论,再组织汇报交流。除教材中的两个方案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方案,如调换短一点的文章等,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肯定,并给予鼓励。
其他计算题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注意解题的准确性。
第七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1——5题。
第2题要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3题则是继续培养学生先估算再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第5小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第八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6——11题。
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7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8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上合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第11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购买奖品的方案,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11
本单元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具体内容如下。
计算
口算: 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
估算: 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解决问题
一步计算的问题: 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全单元教学内容以笔算为主线。先通过比较容易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没有余数),教学除法竖式及除法的验算;然后教学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情况;最后教学商的个位上是0的除法。教材把口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合理穿插到各“想想做做”或练习中。单元教学结束时安排了场景型的实践活动《农村新貌》。
本单元编写的三道思考题,让有条件的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中商与余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锻炼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特点:
1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引发学生的操作活动,通过有序的操作带动有条理的思考,理解除法竖式的结构与算法。
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教学难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平均分实物这个已有经验,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和除法竖式计算之间建立一种对应联系从而解决这个教学难点。
教材里有三道例题教学除法竖式计算,第1页例题着重解决竖式的结构与计算步骤等问题。例题选择的素材是把4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女孩,让学生经历每人先分得2捆再分得3枝,每人得到23枝的操作过程,并理清思路先算40÷2=20,再算6÷2=3,然后把20与3合成23。教材把这些感性认识作为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竖式的必要基础,在竖式上用两种色块显示分两步除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操作经验上升成计算方法。竖式上每一位商的含义及其书写位置很重要,教材由大卡通提出问题“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让学生思考,联系分铅笔的操作理解商的位置。
第7页例题着重解决被除数十位上的余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的问题。例题的素材是把5筒及2个(即5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2个班,学生也乐意操作。在操作中他们能先分给每班2筒,再把余下的1筒羽毛球和另外2个合起来继续平均分。在激活了把剩下的12个羽毛球继续平均分这个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竖式里被除数十位上余的是1个“十”,可以和个位上的2合成12继续除。
第9页例题着重解决商的个位上是0的问题。例题的素材仍然能引发学生动手分一分的积极性,通过操作初步体会商是20,不是2。然后通过竖式计算,进一步理解商的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教材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如2除以3不够商1,所以商0。如果个位上不写0,商就不是20……只要想法正确都是可以的。
学生初次进行除法笔算时往往感到不习惯,甚至发生书写上、顺序上的错误,为此,第2页“想想做做”第2题、第8页第1题、第9页第1题都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扶着学生在竖式上计算,避免对学习造成不必要的困难。
2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教学除法验算,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并充分发挥验算的作用。
除法可以用乘法来验算,教材没有把这个知识直接告诉学生。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总会想一想钱付得对吗、找回的钱对吗这些问题,在数学上就是验算。第3页例题在算出可以买12块巧克力后,问学生“算得对吗”,学生马上会想到: 每块巧克力3元,买12块要3×12=36(元)。由此看到乘法可以验算除法。把除法验算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但有利于他们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乘法可以验算除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验算的含义,养成验算的习惯。例题接着以65元钱可以买21块巧克力还剩2元这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引导他们把买21块要63元,加上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这种具体的思考抽象成数学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第4页“想想做做”第1题安排三组对比题。其中第一组下面一道式子是上面一道式子的商乘除数,可以验算上面一道除法题计算是不是正确。另两组的下面式子都是上面式子里的商乘除数再加余数,也能验算上面一道除法计算。教材没有概括出“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更不要求学生机械记忆,而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关系的存在。
传统数学教学中的验算只对已经学过的计算进行检验,新课程还利用验算改变新知识的学习方式。第7页例题让学生对自己首次进行的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的计算进行检验,第9页例题让学生对自己首次进行的商末尾是0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检验,这两道例题都体现了“猜想(假设)—验证—调整猜想—再验证……直至正确”这种学习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态度。
3科学地处理口算、笔算与估算三者间的联系,加强估算。
教材在安排口算教学时,细致考虑了计算知识的发展线索。全单元的口算教学分三步安排。
首先,第1页例题中安排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40÷2,这是笔算的基础,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第一步,应该先于笔算教学。教材鼓励学生在直观操作情境中自己想办法计算。“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学生从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商,体现了既提倡算法多样化,又适时优化算法的思想。
然后,第4页“想想做做”第3题里从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带出非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被除数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除法笔算,所以带出新口算不会有困难,通过口算还能促进对笔算的掌握。另外,在这道题里还组织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整合,既让学生体会乘、除法口算在思路上有相似的地方,又再次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以及乘法能验算除法。
最后,在第12页单元复习第1题,以口算除法为主,结合了乘法、加法、减法口算,是此前学过的口算的综合练习。
教材加强估算教学,第8页第6题和第11页第2题都要求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教材把估算安排在口算与笔算之后,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形成自己的估算方法,并且通过学习估算进一步熟悉除法试商,巩固除法计算,培养估计能力与习惯。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发展数学思维。
结合除法教学,教材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题材广阔,贴近生活,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常用的数量关系。如第11页第3题,学生从解题中能发现求买笔记本本数的方法是“总价÷单价”。还能发现在总价相同的前提下,买单价便宜的笔记本,数量比较多。第12页第4题在分别求各种书的单价时,学生能总结出“总价÷数量=单价”。这些数量关系不是教师传授的,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习得的,是对数学活动的经验积淀。教材还注意联系现实情境灵活地回答实际问题。第4页第4题45÷4=11(辆)……1(个),因为每辆车需用4个轮子,余下的1个轮子不够再装1辆车,所以,45个轮子最多可以装11辆车。第10页第6题65÷6=10(顶)……5(人),虽然只余下5人,仍要为他们搭1顶帐篷。所以,3位老师领62名学生郊游,至少要搭11顶帐篷。第5页第4题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应利用的条件也不同,而且各个条件呈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是解决把总数或剩下的数平均分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练习一第5~8题。第5题是图、表结合呈现的连续两问,使学生明白求平均每辆车坐多少人应该先算老师和学生一共多少人,是需要两步计算的问题。第6、7、8题以图画、对话形式呈现,让学生借助图画直观和生活经验理出解题思路,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并表述。教学这些题,要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的机会,把发展数学思考落到实处。
5教材编写体现弹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更大的空间,发展个性。如第2页第5题,在回答哪种树苗每棵价钱贵一些这个问题时的思路是开放的。可以分别求出每棵杨树苗和每棵松树苗的价钱后比较哪种贵一些;也可以把两种树苗的总价和数量作比较,根据每捆松树苗的总价高、棵数少,判断每棵松树的价钱贵。又如第10页第5题“女孩准备6天看完64页书,每天看多少页?”这是答案开放的题,可以从平均分的角度设计每天看的页数,也可以不考虑平均分、不利用除法去设计。通过多种安排方案的交流、比较,学生能感到用除法帮助安排可以合理一些。教材设计这些开放性问题,希望能给每名学生都留有表现自己想法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少量安排渗透运算性质的内容。第12页第6题中有三组计算,每组两道题的被除数相同,上面一道是连除式题,下面一道是一步除法式题,连除式子中两个除数的积正好等于下面一道算式的除数。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同组两道题的得数相同,然后比一比、想一想为什么。这里不要求教学除法的性质,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和思考初步感受这方面内容。
6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许多提出问题的空间和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机会。
《农村新貌》让学生应用刚学到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其他数学知识,在现实场景里解决实际问题。情境图里出现的数学信息并不太多,但可以从中提出并解决许多问题。教材鼓励学生尽量提出问题,体会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用相关的条件。
一名男孩在离果园200米处想: 每分钟走55米,3分钟能走到果园吗?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55×3=165(米),再比较165与200的大小;也可以利用估计,55米接近又小于60米,60×3=180(米)。因为180比200小,所以3分钟走不到果园。这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学生在交流中能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12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出抽象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写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鸟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鸟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鸟只数×房子间数。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指导时,要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什么,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问题字面上的意义直接就列出除法算式计算;其次,要强调计算的结果要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检验和解释它的意义,并写出答案。这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初步的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和“游乐场”三节。本单元的标题是“除法”,除法与乘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法关联着“倍”的意义,除法又以乘法口诀为最基本的口算工具。这个单元综合了除法的这些特征与联系,所以,本单元也是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领域的一次复习与提高。 “长颈鹿和小鸟”复习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小兔安家”复习除法的两类问题;“运动场”强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打好基础。
长颈鹿与小鸟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出抽象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写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鸟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鸟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鸟只数×房子间数。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指导时,要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什么,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问题字面上的意义直接就列出除法算式计算;其次,要强调计算的结果要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检验和解释它的意义,并写出答案。这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
小兔安家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小兔安家”的情境图中没有提出数学问题。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小兔只数,房子间数)提出数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是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去做的第一件事情。针对具体情境,教材中提出两个问题,代表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一类是求“每间房子住几只小兔”,另一类是求“需要几间房子”。会根据具体情境提出这两类数学问题,是以理解情境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为前提的。因此,提出数学问题这个教学环节本身也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教师应以“小兔安家”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简单地记录提出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把所提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成两类,再回到教材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问题及其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事实上,上述两类除法问题包含了相同的数量关系,即小兔的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兔的只数×房子的间数。体会到这一层联系,有助于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以及除法的意义。
游乐场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游乐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其中包含很多数学信息。如,小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乘4人;碰碰车有4辆,每辆可乘2人;每张小火车票3 元,每张碰碰车票5元等,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实际上是要他们去发现能够联系其中有关信息的数量关系。例如,“小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能乘4人,这列小火车一共能乘多少人?”如果能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他一定意识到:小火车满载的人数=每节车厢可乘的人数×车厢的数量。能够提出“每张小火车票3元,买7张应付多少元”也意味着他懂得:应付的钱=每张小火车票的价格×车票的张数。教材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对问答双方,都提出了理解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要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量关系。
教学时,教师要发现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让大家借鉴,开阔数学的视野,提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什么是好的数学问题呢?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高问题的综合性。如果学生还提不出好问题,教师要加以启发引导。如:“能坐满一节小火车车厢的乘客,去玩碰碰车时,需要几辆碰碰车?”这个数学问题就用上了情境中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信息。又如:“买6张小火车车票的钱,能买几张碰碰车的车票”这个问题涉及两步运算。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不要求他们列式,但可以让他们交流想法。
北师大第七册《除法》单元教案 篇13
单元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顺序是:先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然后再探索被除数是0的除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再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最后学习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计算。
这部分教材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计算方法
本单元需要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难点。教材试图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东西的过程,从中体会竖式计算方法。如:“分桃子”一节,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教材呈现的情境是:4筐(每筐10个),另有8个(每列4个)。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可以运用口算得出结果:每只猴子24个。在了解分桃子的具体过程和结果的情况下出现竖式,学生会很容易体会到每一步书写和计算的合理性。
2. 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
纵观本单元各小节,它们之间有较强的逻辑性。
(1)“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
(2)“淘气的猴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
(3)“送温暖”——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4)“买新书”——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这样的安排,有较清晰的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希望教师备课时能够从单元的整体去备每一节课。
3. 重视估算
一般说来,学生试商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估算对试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材安排了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对计算结果或问题答案进行估计的活动,如在教材第61页“送温暖”的情境中,要把576本故事书送给6所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学生可能把576本看做600本,得出“每所小学分到的书不超过100本”,“每所小学分到的书在90~100本之间”,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分桃子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插图中呈现有4篮桃,每篮10个,外面有8个。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了4个。便于学生理解先除十位上的数,再除个位上的数。这道题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思。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材中的插图说明: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先拿1篮,3只猴子分掉了3篮,剩下1篮(10个)要和外面的8个合在一起再接着分。从而说明在竖式上先除十位上的数,余下1个10和8合起来再除。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用小棒代表桃子,1捆棒(10根)代表1篮桃子,把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教材中创设了“分桃子”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情境,先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可以是:① 学生独立计算“48÷2”。②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发言,结合“每只猴子可以分到2篮零4个,共24个”“40÷2=20,8÷2=4,20+4=24”等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淘气的猴子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的情境,第一次2只猴子分48个桃,插图中呈现有4篮桃,每篮10个,外面有8个。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了4个。便于学生理解先除十位上的数,再除个位上的数。这道题十位上的数能被2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思。第二次是3只猴子分48个桃,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材中的插图说明: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先拿1篮,3只猴子分掉了3篮,剩下1篮(10个)要和外面的8个合在一起再接着分。从而说明在竖式上先除十位上的数,余下1个10和8合起来再除。教学时,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用小棒代表桃子,1捆棒(10根)代表1篮桃子,把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教材中创设了“分桃子”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情境,先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再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可以是:① 学生独立计算“48÷2”。②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③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发言,结合“每只猴子可以分到2篮零4个,共24个”“40÷2=20,8÷2=4,20+4=24”等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送温暖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会用乘法验算除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相对来说,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算错,教材介绍了用乘法验算除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怎么办?在介绍验算方法时,可以结合具体题目。如,现在求出每所小学分到96本,算得对不对呢?咱们把6所小学分到的书集中在一起,看一看是不是原来的576本,就要用乘法来验算。
结合“送温暖”的情境,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576 ÷ 6 。
(2)引导估算。请学生估一估,每所希望小学大约能分到多少本书。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如:把576看成是600,600÷6=100,每所学校分到的书不足100本;或6 × 90 = 540,每所学校分到的书多于90本……综合学生的分析,上面除法算式的商应当是一个两位数,且大于90小于100。
(3)求准确商。先请学生独立试做,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着重解决: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商“9”写在什么位上?
(4)在介绍用乘法验算时,要结合题目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在验算中加深理解竖式计算和书写的合理性以及验算的必要性,养成验算的习惯。
(5)回答问题,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买新书教学目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内容是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创设了图书馆买新书,要放在书架上的生活情境,当要求平均每层要放多少本时,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一种是连除,一种是乘除混合,教师要根据解题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按顺序计算。
教材创设了“买新书”的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①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②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③每层放30本书,能否放下?……教师可以请学生先集中研究问题②,其他问题可以于下课前或课后研究。要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并列出算式。学生的解法可能是教材所写的两种,也可能分步列式,都要给予肯定。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重点研究教材给出的两个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连除或乘除混合的计算过程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按顺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