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精选15篇)

教学内容:(精选15篇)


教学内容:(精选15篇)

教学内容: 篇1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所学的英语交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学生问候,然后询问当天的日期,星期几等,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示范说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并说说自己想得到的生日礼物是什么?还询问学生父母的生日,以此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从知道他们的生日开始。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我立足新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学生从最熟悉的节日儿童节着手,很自然地过渡到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may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的学习。课前和学生一起收集了一些节日的图、照片、音乐等。从谈论节日这一真实的、学生熟悉且极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入词汇的学习。本课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在每个环节中只给学生一个新知识点,以此分化难点,让学生学得不吃力。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在教学句型did you…last…?中可挑选学生常做的游戏,先给学生热身,然后进行小组操练。通过游戏和歌曲,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很强,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理解了句型。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本课的设计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听到某一个节日时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词,如;national day:red,national,flag,china, love,7 days holiday,travel等,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效果很好。

教学内容: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教学内容: 篇3

  在当前新的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开放”和“放开”的新思想,这个观点来自教育部体育行政部门有关领导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新见解。 

  应该说,“开放”和“放开” 思想与理论的出现是体育课程理论和体育教材理论上的一个进步,也是人们对体育教学内容有了更深一层认识的标志,是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说“开放”,其实体育课程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从体育课程发祥时代的兵操,到20世纪初叶的近代体育运动的导入;从国家建设时代的技能体质中心的内容体系,到战争时期的“体练式”内容;从相对贫困时期的健身养护式内容体育到后工业社会的娱乐型能力型内容,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内容一直就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地变更着。竞技体育运动中一有新的内容也马上会影响到学校,社会上有了什么新的体育娱乐也会早早晚晚地进入学校校门。体育文化就像人的服装一样,带有一定的时髦性和时代性,加上国家和社会对体育期待和利用,使得体育教学内容一直有很大的变通性。这是从时间变化上来讲的,如果从空间上来讲也是一样,任何地区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都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完全脱离当地的民俗和习惯,甚至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都带有当地的娱乐观和文化价值观。从整体上讲,一个国家的各地体育课程也一直存在有开放性,不可能用一种体育教学内容来统一不同文化地区的体育教学,这一点越是大国就越是明显。因此,体育课程的开放性是体育学科的一个特性,在其他一些学科中这个特性就不太明显,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就几乎不存在上述的开放性;历史、地理、音乐、语文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也不如体育学科这么明显。可以说体育课程是一个“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形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体育教学内容的“放开”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体育课程没有由于因为统一考试(或称统一学力)所必需有的统一性,换句话说,只要是运动、只要科学、只要能锻炼身体、只要能使人们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什么都是体育。因此,体育本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本是一个地区和一种文化对运动的选择,体育本应该“放开”。体育的“放开”可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必修”内容的基础上配上选修内容的形式。这是至今体育教学大纲所采用的传统做法,这种形式的缺陷是:①有可能因为必修内容的量很大,而使选修的内容名存实亡;②必修的内容与选修的内容会在内容上有些交*和冲突;③往往很难确定选修的比例应是多少,即便是一种比例可能仍然不能满足各地的实际情况。 

  2.不规定到很具体的内容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只对一些运动大项(大类,如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做出原则性的规定,对具体的内容(如田径中的50米跑、跨栏甚至后蹬跑等)或不予规定,或用“示例”的方式指导各地进行选择。 

  3.完全不规定教学内容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只对课程的目标、手段的要求、评价标准进行规定,并给予一个评价标准体系,现在正在实验的《体育课程标准》就是采用这样的形式。 

  “开放”和“放开”是体育教学内容选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它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开放”的条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灵活的信息。当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出现后,就应对其方法和规则等进行了解,以便很快地进行教材化,以后这方面的信息会随网络的发展而变得更加容易。 

  2.有一个灵活而有效的体育教师培训系统。当一个新体育教材引入课程后,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跟得上,如各地的教育学院可能就应该具有这样的专门培训内容。 

  3.各校有比较良好的经济条件,以便可以满足比较快的体育器材的更新换代。 

  4.各校建有适应性比较强的体育场地,以后学校的运动场的设计应是多功能的,而现在学校的操场往往被正规的环行跑道分解得支离破碎,使许多的运动项目无法开展。 

  5.各校具有一支业务比较精干的体育教师队伍,这个队伍应是“一专多能”和善于学习的群体。 

  “放开”的条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地方教育行政和教学指导具有一定的体育课程编制经验。 

  2.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或主持教研工作的同志对当地的体育条件和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3.本地区教师对所定的地方课程内容能有较好的掌握,可以胜任新的教学。 

  4.教师们具有创造性和责任心。 

  5.有地方特色的运动内容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进行了教材的改造。 

  总之,“开放”和“放开”是现在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也是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未来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先决条件,是我们研究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关注和应该努力去实现的方向。

教学内容: 篇4

  教学内容:认识吨(1吨有多重)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千克和克适合计量哪些物体的重量呢?

  2、一袋白糖重( )千克 一个鸡蛋重( )克

  二、新授。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3) 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4) 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

  (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3、感知吨。

  (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

  (2)想象1吨。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

  4、简单的换算。

  (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 =1000千克 1t = 1000 kg

  1千克=1000克 1kg= 1000 g

  (2)观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

  (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吗?

  5吨= ( )千克 8000千克= ( )吨

  5、 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如第1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6吨=( )千克 9吨=( )千克

  4000千克=( )吨 27000千克=( )吨

  2、曹冲称象。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四、作业。

  书上第22页的第2题。

  思路:估计重量 → 引出1吨概念的必要性 → 寻找1吨的参照物 → 确定不同物体重量单位 → 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捕捉到鱼的快乐。

  2、练习快跑、快躲闪,提高幼儿动作敏捷性。

  3、又互相协作的意识。

  4、体验人多力量,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幼儿手拉手围成"池塘"(圆圈)、渔网一张(用尼龙纱巾代替)

  活动过程:

  1、做活动前热身准备。

  2、观察"池塘",说一说,你们有没有见过捕鱼的场景没?你们是怎么样捕鱼的?你们想怎么玩游戏?

  3、了解游戏规则,玩游戏?

  让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做"池塘",两名幼儿各拿纱巾一端,做"渔夫",其他幼儿充当"鱼"在池塘内四散站立。

  游戏开始,鱼在池塘内四处游动,当老师发出"捕鱼哦"的信号时,"渔夫"立即向池塘跑,用网去"捕鱼"。"渔网"碰到"鱼儿"就算被捕住,就要离开池塘到岸上去,被捕到的"鱼儿"替换围成圆圈做"池塘"的幼儿。可根据时间替换"渔夫",调换角色,让每一名幼儿都能进入到"池塘"里来。

  游戏规则:

  (1)"渔网"碰到"鱼儿"身体任何部位"鱼儿"就算被捕住。"渔夫"要行动一致、配合得好,要用渔网捕鱼,不能用手抓。

  (2)扮演"鱼"的小朋友要在池塘里面躲闪,不能跑出圈外,若跑出圈外就算被捕到。

  4、游戏复进行。教师注意让幼儿轮换做"渔夫"、"小鱼儿"鼓励幼儿遵守规则

  5、放松小结,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体育游戏分准备活动、开展游戏、放松运动三个阶段进行。教师营造出充满趣味的“渔夫拉网捕鱼”游戏氛围,引导幼儿由探索“基本动作要领”“合作动作要领”逐步过渡到“合作开展游戏”。教师较好地控制了运动、游戏和教育指导三方面要素的比例和节奏,使幼儿既得到了锻炼,又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探索合作方法成功后的满足。活动环节清晰、目标性强,层层递进,较好地体现了螺旋上升逐步提高难度的原则。

教学内容: 篇6

  一

  教学内容走进中学

  课时

  1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心理协调发展

  过程与方法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克服青春期烦恼。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知识系统化。了解知识脉络,让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对待挫折

  四

  教学方法引导,回忆,类比,情景再现

  五

  教学准备热点的收集

  六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共 案)备注(个案)主备课人: 李富元     讨论时间:XX年02月23日 

  1、懂得中学时期应从哪些方面提高和完善自己(1)中学时期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2)中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完善自己。第一、学会学习;第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第四、勇于创新、勤于实践。2、如何认识自己(1)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2)乐于展现自我的风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3) 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3、学会调节情绪,拥有良好心情(1)人最基本的情绪类型——喜、怒、哀、惧。(2)中学生时期人的情绪最大的特征就是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大,极不稳定。(教材解读]        丰富多样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1、转移注意力。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于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2、合理宣泄。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途径宣泄出来。如: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向他人倾诉,进行户外运动,在无人的地方大声喊叫等。3、理智控制。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悦起来。如:自我暗示,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努力发现并体会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以便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等等。4、理性升华。当不良情绪产生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在追求崇高境界的同时,忘掉不开心的事情。5、改变认识。当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善于换位思考,从积极的方面去看问题,从而改变不愉快的想法和认识。6、幽默。幽默感能使人得到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笑。笑能对情绪起很好的调节作用。3)调节情绪的一些具体方法——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理性升华、幽默等。小敏是四川汶川县的一位女生,原本活泼开朗,可大地震使她一下子失去了可亲可敬的父母,变成了孤儿。虽然在姨妈的帮助下,她已转到湖南一所初中继续求学,但她整天闷闷不乐。为此,老师多次劝慰小敏:“你想父母时,要哭就哭出来吧,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也可以把你对父母的思念写到日记里……现在你有了新班级、新同学,有心里话多和同学、老师说说,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风雨之后必是晴天。”在老师不断开导下,小敏的脸上又渐渐出现了久违的笑容。ú      小敏从“闷闷不乐”到“脸上露出笑容”,说明她调控情绪有了效果。青少年自我调控情绪意义何在?答案提示]     青少年及时克服不良情绪,有利于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从而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七

  课堂小结了解中学阶段的特点,明白怎样把握中学阶段。让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做情绪的主人。

  八

  练习设计1中学生为什么要关注自我心里健康?2联系本人或通同学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生理÷心理协调发展?

  九

  板书设计走进中学一:第二起跑线  1初中生心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心理断乳期”2 是学习的关键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3把握好中学时期:(1)学会学习,(2)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关注自我心理健康,(4)勇于创造,勤于实践。二亮出你自己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方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2不断超越自己。三拥有好心情1人类基本的情绪类型:喜、怒、哀、惧。2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

  十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篇7

  lesson16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 just speak   本课书的会话是在第15课what's that in english?的基础上,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理解、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新知(即新的水果名称)并能逐步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2、  just read and write    (1)正确听、说、读、写的单词:potato    (2)正确听、说、认读的单词:carrot和cucumber3、let’s chant二、课前准备1、准备与本课单词有关的实物及图片和所学的水果、蔬菜的实物及图片。2、准备一个自制的棋盘,每个格画有所学的蔬菜、水果的图片,图下面交替用“√”,“ ×”提示。

教学内容: 篇8

  (1)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和贯通性 

  教师应该反思教材编排体系和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多思考本章和本节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前移或这后移不行吗?在具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应反思新旧知识之间的连贯性,用旧知识作为铺垫,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新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2)要反思教学的进度与梯度 

  每一课时的教学进度的安排,都必须以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前提,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教师在上课时急如骤雨,学生难以接受,欲速则不达,如上课速度太慢,迂缓拖沓,会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前松后紧,虎头蛇尾,造成一堆“夹生饭”。这都体现了教学进度有问题。人的认识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体现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有表及里揭开脑海中问题的面纱,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要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内容太深、课堂费时多,课后占用时间也增多,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更加累,结果事倍功半。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必须建立在使学生能够接受限度的基础上,否则,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情况。

教学内容: 篇9

  活动目标:

  1、利用纸袋通过剪、画等技能表现各种动物的形象。

  2、在活动中,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及培养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信封、剪刀、蜡笔人手一份。

  2、教师制作纸袋玩偶范例三四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吗?(不知道)好,现在有请小客人出来和小朋友见面,老师以小动物的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你们认识我是谁吗?(熊猫)对,我是熊猫乐乐,今天,我还请来了我的好朋友一起来和小朋友玩,你们想知道都有谁吗?(想)好,请我的好朋友一个个出来,你们认识我吗?对,我是兔子乖乖、我是小猪嘟嘟、我是花猫咪咪。老师把小动物展示在黑板上。

  二、基本部分

  1、刚才小朋友认识了这些小动物,现在老师给你们提个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用纸粘和笔画的)再进一步启发幼儿说一说是用什么样的纸制作的,老师拿出一个纸袋进行提示(像信封一样的口袋做的)对,是纸袋制作的。

  2、那小朋友看看是怎样制作的呢?注意提示幼儿观察,纸袋小动物的外型特征,怎样区分小动物的头和身体呢?(把纸袋用剪刀剪个洞)再

  进一步启发幼儿观察在什么地方剪呢?(启发幼儿回答出在纸袋的中间部分)并让幼儿说出应该怎样找出中心。(对边折)

  3、提示幼儿在剪洞的时候,两边要剪得怎么样才好看,启发幼儿说出要剪得一样,这样才对称。

  4、老师再拿起纸袋让幼儿观察纸袋两端有什么不一样,(回答出一边有口一边没有口)那想一想小动物的头应该在哪边,做出来的小动物才能表演呢?通过动脑筋说出头应该在没有口的一边。同时提醒幼儿,小动物的耳朵是不一样的,画上眼睛、嘴巴、耳朵就是不同的小动物,还可以再画些其他的装饰下小信封一样的纸袋,会变得更漂亮。那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纸袋小动物,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5、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每个幼儿人手一个纸袋,提示幼儿先看看它们长得怎么样,然后再想一想你想做哪种小动物,用什么方法做。鼓励幼儿根据自己需要和喜爱选择,做和别人不一样的玩偶。

  三、结束部分

  幼儿结伴游戏或自我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内容: 篇10

  托一班第10周教学内容

  日期:4月 29 日-5月3日

  语言

  活动名称: 《下雨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 故事《下雨了》。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滴滴答”。

  2. 体会助人的快乐,并学会帮助他人。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图片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结合图片为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华华用雨伞给谁遮雨呢?(小竹子)

  2.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打在小花猫身上。华华给小花猫遮雨,小花猫说了什么?(谢谢华华,谢谢华华)

  三.教师再次为幼儿讲述故事,并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滴滴答)

  2. 教师:你们会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小动物吗?

  四.教师小结。

  数学

  活动名称: 《奇妙的绳子》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教师和幼儿人手一根长绳子、一根短绳子。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 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集体活动。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两根绳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长短。

  1. 教师:这两条绳子一样吗?(不一样)

  2. 教师:为什么?(一根长一根短)

  二.教师给小朋友分发绳子,并请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绳子长短。

  教师:小朋友,请你比一比手里的两根绳子,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三.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比较长短的?

  1. 教师:请勇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必出长短的?

  2. 教师请幼儿轮流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并进行总结。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把绳子的一头对齐,就知道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断了。

  科学

  活动名称: 《叔叔阿姨辛苦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厨师做饭的图片。2.菜一份(沙拉)。3.事先联系好幼儿园内的一名厨师。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厨师的工作。

  2. 引导幼儿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吃饭不挑食。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看一副图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图中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对幼儿进行提问。

  1. 教师:图片里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2. 教师:他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三.教师请厨师出场,为幼儿讲解厨师的工作内容,并请幼儿品尝厨师带来的沙拉。

  1.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幼儿园的叔叔(阿姨),请他为我们讲一讲厨师的工作内容,大家热烈欢迎。

  2. 教师:叔叔(阿姨)还为我们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沙拉,请小朋友一起尝一尝。

  四.教师小结。

  健康

  活动名称: 《玩皮球》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活动场地一处,幼儿人手一个皮球。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学会用多种方式玩皮球。

  2.  发展幼儿肢体协调性,激发幼儿参与肢体活动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相关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  教师:原来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玩皮球,大家想不想玩呢?

  二.教师带幼儿到活动场地上学习皮球的多种玩法。

  1.  教师为幼儿分发皮球,请幼儿自由探索玩皮球。

  教师:现在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发一个皮球,大家看一看谁最会玩,谁和别人玩的不一样?

  2.  教师向幼儿师范并讲解玩皮球的多种方法。

  ①.教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拍皮球,有的小朋友踢皮球,有的小朋友在滚皮球,大家都很棒!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

  ②.教师师范拍皮球、跑皮球、滚皮球、踢皮球。

  3.  幼儿练习玩皮球,教师指导。

  三.教师小结。

  社会

  活动名称: 《能干的手》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布置好各种材料(如彩纸、剪刀、穿珠、小绳、染料、白纸、积木等)的手工区。2.小魔袋。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体会小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到手工区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小手的功能。

  1.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到手工区玩一些好玩的游戏,好不好?

  2.    幼儿自由展开游戏(剪纸、玩穿珠、画画、拼积木等),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和“触摸游戏”,引导幼儿继续体会小手的重要作用。

  1.    教师:小手真能干,能帮助我们做好多好看的收工作品。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

  三.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了解小手还能干什么。

  1.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还能干什么呢?

  2.教师:有的小朋友说得对,小手能为妈妈做事情。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美术

  活动名称: 《开火车啦》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一辆铁轨的电动火车。

  2.    油画棒若干,画好两条轨道的绘画纸若干张。

  活动

  目标

  1. 尝试画短竖线。

  2. 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电动火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这事什么呀?(火车)

  2.    教师:火车是怎么开动的?

  3.    教师:火车要在什么上面开呀?请小朋友学一学。(铁轨)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并示范铁轨的方法。

  1.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把铁轨画出来?

  2.    教师:下面老师示范一下,如何画铁轨,大家仔细看哦。

  三.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铁轨是不是很好画呢?小朋友快动起手来,画一画。

  2.    教师:小朋友,画铁轨上的枕木时,竖线要画直,不要弯曲,弯曲的话,火车跑起来很危险的。

  四.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 篇11

  周一:

  语言活动:儿歌~大一岁了

  美术活动:绘画~棒棒糖大气球

  周二:

  数学活动:它们都是有用的

  音乐活动:打击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周三:

  语言活动:儿歌~吹泡泡

  社会活动:活动室真漂亮

  周四:

  数学活动:点数~我身上的数

  音乐活动:歌曲~走小路

  周五:

  社会活动:新年表演会(二)

  社会活动:冬天里的用品

教学内容: 篇12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并且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 在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等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的知识,探索辨认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的观念。

  3、 能够积极参与辨认、描述、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方位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身方位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全班学生分四组按如下形式站好。(也可以给各组取组名)

  第二组

  第四组                      第一组

  第三组

  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面向东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一组?

  2、为什么第一组有时在他的前面,有时在他的后面,有时在他的左面,有时在他的右面呢?

  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组的位置与方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东、南、西、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

  (1)教师站在正中间,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小组有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那一组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小时侯学过的辨认东、南、西、北的儿歌……。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启发和帮助。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在各组明确自己的方向后,把标牌放在各组的面前。

  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

  (1)请一名学生站在正中间,指一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面向东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然后,依次面向南、西、北说一说,他的东、南、西、北面分别是哪一组?

  (2)刚才,我们面向不同的方向,用前、后、左、右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现在,我们还是面向不同的方向,用东、南、西、北描述了四个小组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让学生体会到:无论面向哪个方向,东、南、西、北是确定的,前、后、左、右会不断发生变化)

  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

  教师站在正中间,带领学生做游戏下面的游戏:

  (1)东面的小组拍拍肩,南面的小组抬抬腿,西面的小组弯弯腰,北面的小组点点头。

  (2)所有小组面向东,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西,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所有小组面向北,指一指、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

  (3)你们发现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间有哪些有趣的关系?

  1、从东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东、南、西、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4)教师把东、南、西、北的标牌收起来,请学生站在正中间,并蒙住他的眼睛转三圈,然后告诉他面向的是哪一个方向,让他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其他同学当裁判。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2、第3页例1。让学生想像自己是小明那样站在操场中间,完成例1中的填空。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篇13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探索大自然中的声音,开始对听赏活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兴趣(人文主题)

  2、初步感知音乐要素(长短、高低、音乐、强弱)和它们的表现作用(知识技能主题)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画纸、画笔、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用自己的嗓音模仿出来

  二、1.纸模仿大风吹小风吹的声音

  2.自制的纸袋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

  三、听辨大自然中的雷电、风、雨、小鸭子、小青蛙、小虫子的声音,请学生听辨模仿,比较不同的声响,说出自己的感受,用乐器模仿。

  四、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一幕: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烤着大地,格外闷热,小鸭子出来了,它们要到池塘里游泳,小青蛙、小虫子也在不听的叫唤着。

  第二幕:忽然见天阴沉沉的,风越刮越大,雷电轰轰做响,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小动物们吓得赶紧躲起来了

  第三幕:夏天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雨停了,“滴答滴答”雨后的大自然特别美丽,小鸭子高兴得唱起了歌,小虫子小青蛙也加入了这场音乐会。

  让学生用各种乐器来表演该童话剧

  四、欣赏《胡桃夹子》、《天鹅湖》,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线条、色彩、文字、图画表达出来。

  教学说明:这是一节根据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并操作的艺术综合实践课,课中让学生将美术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基本元素。

教学内容: 篇14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方面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种混合运算的不同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1、说说下面这些题目先算哪一步?用线划出来

  87-180+21 (90+70)÷80

  100-5×13 32×(47-17)

  420÷60×154 774÷(27+16)

  (45-26)×33 98+5×63

  230-735÷35 181-(109+43)

  在交流的时候,可有选择地选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算一算,比一比

  480-180+60 31+2×30 240÷4×20

  480-(180+60) (31+2)×30 240÷(4×20)

  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数一样,符号一样,括号不一样。)

  猜:得数会一样吗?

  算一算,交流。指出:由于运算顺序的不同,计算结果是不一样的。

  3、算一算、比一比

  280÷5÷2 160÷(4×8)

  280÷(5×2) 160÷4÷8

  观察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猜:结果会一样吗?

  算一算,交流。指出:得数是一样的

  想:这题类似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一题?

  (p.35第7题)

  说一说:前面的第 7题是连减可以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结果是一样的

  这一题是连除题可以和除以两个除数的积得数是一样的

  分别比一比两个组,哪个题你在计算的时候比较容易?

  (前面的是有括号的容易,后面的是没括号的容易)

  指出:正是因为算式之间有着这样的关系,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就可以选择更方便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补充:240÷3÷8根据上面的关系,你能写出和这个算式结果一样的别的算式吗?

  说说看。

  老师板书:240÷24 240÷(3×8) 240÷(4×6) 240÷4÷6 ……

  小结:除以两个数的积是24,那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

  4、刚才我们发现算式之间是存在一些联系的,现在我们用联系来判断,注意不能计算,说说下面的算式结果哪个大哪个小

  注意要说清楚你是怎么想的?

  40×5+3○40×(5+3)

  72-24÷12○(72-24)÷12

  120-(75-5)○120-(75+5)

  540÷9÷5○540÷(9×5)

  (比如第1题,可以想后面的算式表示的是8个40,而前面的算式只是5个40稍微多一点……)

  5、思考题:

  欢欢在计算“20+□×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500。你能帮她算出这道题的正确得数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再交流

  交流的时候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倒推法”,最后得出□里的数应该是80,最后的结果是420

  6、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3、9题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混合运算,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第1-3题,要让学生对已学过的三条混合运算顺序进行整理,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养成计算前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在算一算,比一比中蕴涵着一条运算规律,教学时先让学生计算,再比一比上下的异同,初步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是一样。在比较大小中,要求学生不通过计算直接比出大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课后反思:

  教学中通过讨论、比较,学生能体会到小括号的功能,知道在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有与无,小括号括的位置都会影响到运算的顺序。但有些学生说归说,做归做,真正计算时又不看顺序,怎样好做就怎样算,也由于学生的减法、乘法计算的遗忘,总之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教后反思:

  本课是对《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总的练习课。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运算顺序,但在计算时仍有部分学生犯错。此外,在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中的错误率较高,如有的学生分布计算是正确的,但在列综合算式时是错的。特别是要用到小括号的,很多学生忘记加括号的情况很多。有时不用加括号的,有些学生也去加。很多结果是对的,但综合算式是错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重点训练了混合运算的计算部分,通过第2题的对比训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第七题的算一算,比一比学生计算比较之后学生明确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结果是一样。并且通过观察发现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能使计算简便。第八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通过计算,采用多钟方法进行大小的判断。

  虽然是复习课,但是令我们郁闷的是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仍是一个问题。

教学内容: 篇15

  有效的课前、课后参与,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阔空间,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更接近,令其鲜活、充满吸引力,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学语文。

  在《语言的魅力》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便充分发挥了课前、课后参与的优势。对于“魅力”的理解,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查字典,固然是一种理解词义的办法,但是能背词义的孩子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魅力的事物随处可见。因此,在课前,我请同学们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寻找你认为有魅力的事物。于是,学校、公园、街道……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上课了,我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最有魅力。问题刚一提出,一双双小手便迫不及待的举了起来。有的说祖国美丽的河山最有魅力,有的说优秀的电视节目最有魅力,有的说我讲的课很有魅力,还有的说,学校里贴的环境警示语最有魅力……在他们描述的过程中,“魅力”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包容着孩子的情感的具象的事物。还用背词典吗?孩子们正在用他们的眼睛发现“魅力”,用他们的心灵感受“魅力”,用他们的语言表达“魅力”。事实上,在一些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能从标语、警示语、文章中去寻找“魅力”,这说明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在这个基础上,我很容易便由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

  课文学完,我并没有急于收兵。有句话说的好:“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描述中深切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那么,能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者呢?生活中到处有有魅力的事物,生活中也需要有魅力的语言。于是,我创设情境,请学生为插图配上有魅力的警示语。在我的建议下,同学们四人一组,开动脑筋,每人都想出至少一条认为有魅力的警示语,而后小组讨论,通过修改、筛选,确定出本组认为最有魅力的警示语在全班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别看他们只是些10岁左右的孩子,设计的警示语可非同一般。“花草无语,人应有情。”对仗工整,告诉人们要爱惜花草;“滴答滴答,时间匆匆走过,一去不复返;滴答滴答,水滴默默流走,再也不回头。”告诉大家要像珍惜时间那样珍惜水资源……这一句句有魅力的语言充满了智慧。见到学生兴趣浓厚,我乘胜追击,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后参与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警示语宣传卡。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忙开了。有的负责设计,有的搞绘画,有的书写,有的上色,忙得不亦乐乎。终于一张张精美的警示语宣传卡被展出在教室门前的展板上,吸引了众多老师、学生和家长前来观看。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还评选出了本次活动中最有魅力的宣传卡。那张卡上,一朵朵鲜花绽放着笑脸,绿油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跳着欢快的舞蹈。前面一个警示牌上醒目的写着:“贤人免进”。下边一行小字:“贤人,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你想做贤人吗?”多么富有创意!正是丰富多彩的课后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潜力不断的得到激发,从而真正的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