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精选1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精选1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精选1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1

  一、教学构思

  圆柱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状的笔筒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笔筒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圆柱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做的笔筒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笔筒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概念,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圆柱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圆柱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圆柱的面有什么特点?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圆柱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面料,是求圆柱的什么?你会算吗?

  小结:这顶厨师帽的下面应该是没有的,所以在这里,不需要我们算圆柱的下面,也就是说少算一个底面。

  二、笔筒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圆柱3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比如我们刚做的那道题,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1.帮助学生回忆笔筒的形状(圆柱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课本第16页第10题:

  (出示笔筒模型)

  (1)笔筒缺少哪个面?(上面)

  (2)要求至少需要多少彩纸,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算不算上面?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2个面,没有上面,侧面=底高,下面一个圆的面积=π )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笔筒”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笔筒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练习:书本p18页练习二的第15题。

  (点评:要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圆柱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2

  背景分析: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本节内容正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图形――圆柱。根椐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节内容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提炼出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3-14页例3、 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能灵活运用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片段1】温故互查(2人小组讨论交流,组长补充)

  师:同学们,星光大道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看的一个文艺节目,今天老师也想在咱们班来一场星光大道智力大比拼,不知道大家有信心没有?

  生:(异口同声)有

  师:老师宣布比赛规则,每四人一组为一组合,也就是说咱们比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人。比赛共分五个环节,每一环节选表现最好的一组给它们加3分,最后累积分值最高组为明星组合。请同学们做好准备。首先进入第一环节――温故互查。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以2人小组互述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互述的过程中,大家要学会倾听。

  (学生自由讨论)

  1、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已知圆的半径用字母r 表示,怎样求圆的直径、周长和面积?

  3、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师总结:刚才听了大家各组的叙述,老师觉得大家上节课学的知识非常扎实,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每个组表现的都是那么棒,但是最好的要数杨丽这一组(第三组)了,他们组不但叙述完整,而且非常有序,其它组稍微有一点混乱,所以老师决定给他们组加3分。好不好?

  生:好。

  老师给第三小组加3分。

  ◆评析: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设计这个环节时,通过复习上面三部分的内容,为求圆柱的表面积做好了铺垫。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学生在互述时,教师一定要强调语言的规范性,同时对叙述完整的组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

  【片段2】设问导读

  师:下面进入我们的第二环节――设问导读。出示例3 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柱,把它展开。通过观察和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4人小组讨论交流,并把讨论结果展示在小组黑板上)

  (1)圆柱的底面积=(     )

  (2)圆柱的侧面积=(     )( )

  (3)圆柱的表面积=(     )+(     )

  师:几个组已经把答案写在小黑板上了,我们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这个环节哪个组可以得第一,请大家注意,大家在判断时,不仅要看答案是否正确,还要看书写是否规范?

  生:第四组。(第三组、第一组)

  师:选第四组的人最多了,那我们给第四组加上3分。同时希望其它组向他们组学习,能够做到即对又好。

  ◆评析: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自已去发现,这样掌握的比较牢。根椐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在备课时主要考虑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要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每一位同学都真正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师:通过刚才的闯关,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都非常聪明,借这个机会,老师想让大家帮忙解决一个问题。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需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米)请同学们自由讨论、交流,找到问题的答案。

  (1)厨师的帽子是什么形状的?

  (2)厨师的帽子由几个面组成,分别为( )个(  )和( )个( )。

  (3)要求这样一顶厨师的帽子需用多少面料,实际是求这顶圆柱形帽子的(表面积),因为帽子下面没底,所以我们在计算帽子的表面积时用(  )加(  )即可。

  师:讨论完上面的问题后,请各位同学把这道题做在自已的练习本上,然后4号组员把自已的作业展示到小黑板上。

  每组4号同学把答案写到黑板上。

  师:各位同学都已经算出来了,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小黑板上,看看每组4号同学的才艺展示。

  生:第三组把单位“平方厘米”写成了“厘米”。

  师:这位同学观察很认真,第三组的单位带错了,面积单位应该是平方厘米。好,我们给这位同学个人加一分。还有吗?

  生:最后结果也不一样,有2070平方厘米和2080平方厘米两个答案。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两个答案呢?

  师:首先请答案是2070平方厘米的同学代表说明理由。

  生:这道题最后结果是2072.4,因为得数要保留整十数,根椐四舍五入法得出2070。

  师:请答案是2080平方厘米的学生代表说明理由。

  生: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面料往往比计算结果要多一些,所以在保留整十数时,选用了“进一法”。

  师:请同学们判断,哪位同学说的有道理?

  生:第二位同学说的有道理。

  师:第二位同学说的非常正确,今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哟。同时向做对的同学个人加1分。

  ◆评析:“四舍五入”,“进一法”,和“去尾法”都是求近似值的方法,在运用时要根椐实际生活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求用料多少时多采用“进一法”。

  【片段3】自学检测(通过本课学习,自主完成下面的试题)

  师:帮老师解决了个人问题后,我们接着来看第三关――自学检测。

  1、填空

  圆柱的表面积由(     )和(     )组成。

  圆柱的侧面积=(        )

  圆柱的底面积=(        )

  圆住的表面积=(        )+(       )

  2、计算

  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求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已知圆柱的高是4米,底面直径是10米,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8分米,求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师:做完后,同桌之间互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同桌互相交流,同桌之间解决不了的由老师解决。

  学生开始互查

  师:请各组大组长汇报一下各组做题的情况。

  第一组:我们组都对了。    第二组:王艳错了一道,现在已经改了。

  第三组:我们组都对了。    第四组:我们组都对了。

  第五组:张飞和王红各错了一道,也改了。 第六组:我们组都对了。

  师总结:好,我们给全做对的组各加3分,做错的组,很遗憾就不能加分了,不过大家也不要气馁,我们还有两关,希望分数暂时落后的小组在后面的两关能过关斩将,迎头赶上。

  ◆评析:本环节的作业全部是围绕求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设计的。是对刚学知识的一个练习和巩固,基本上没有设置难度,只要学生能够认真计算,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片段4】巩固练习

  师:让我们进入第四关――巩固练习。

  用铁皮制作一节通风管,它的长是70厘米,底面圆的半径是5厘米,至少需要钱皮多少平方厘米?做这样的通风管十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师:大组长作业完成后交老师,其它同学交大组长。全部完成后,大组长向老师汇报结果。

  各组汇报作业情况。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汇报情况,作业最好的组要数第五组了,我们给第五组加上3分。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求一节通风管的面积,实际是求没有两个底面面积的圆柱的表面积,即求圆柱的侧面积。学生在掌握了求圆柱表面积的公式后,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片段5】拓展延伸

  师:现在还剩下最后一关,胜败在此一举,希望各位选手仔细读题,认真思考,把握为组增光的最后一次机会,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拓展延伸。

  一根圆柱形木头,长8米,底面半径是20厘米,把它截成2段小圆柱形木头,表面积增加了多少?

  师:刚才大家都做了一下这道题,我们请几位同学把他的解题思路说一下。

  生1:把一根圆柱載成2小段圆柱,实际增加了2个底面面积,所以只要求出这根圆柱的2个底面面积即可。

  生2:先求出原来一根圆柱形木头的表面积,再求2根小圆柱形木头的表面积,再用2根小圆柱形木头的表面积减去1根圆柱形木头的面积就是增加的面积。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没有。

  师:同学们观察,哪种方法简单。

  生:第一种。

  师:对了,数学题经常有一题多解的情况,我们要选最简单的方法去算。不过这道题我们要求做对答案就可以加分了,请做对的同学举起手来。全做对的组有2组、3组和5组。我们分别给这三组各加3分。

  师:5个环节全部比赛完毕,现在大家快速统计各组分数。

  生:一组3分,2组3分,3组12分,4组6分,5组6分,6组3分。

  师:现在大家很容易就能看出来今天咱们班的明星组合是……

  生:第3组。

  师:恭喜第3组获得我们班今天的明星组合,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明日之星将非你莫属。好,下课。

  ◆评析:简单的试题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保持学习的高度积极性,我设计了此题。此题也是解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但有了一定的难度。需认真思考才能完成。对学困生可酌情考虑是否选做本题。

  教学反思:

  1、兴趣导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和全班交流,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当学生中出现不同的想法时,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知识规律的认识活动,实现教与学的巧妙结合。

  2、根椐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教师选取的例题都和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使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问题有实际性,更贴近生活。

  3、选题从易到难,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3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将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将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

  一、在复习引入环节,我首先通过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为下面的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打下基础;复习圆柱的特征为后面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公式推导做好铺垫。

  二、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的和。然后,在突破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个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展开圆柱体模型,观察到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在练习题的设计中,遵循了从易到难的原则,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动手测量并计算圆柱体实物表面积的题目,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学生现有的学具和准备的圆柱体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实践操作展示得不够。在动手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联系上节课的经验说出看法,而没有实际操作,我也没有让他们展示推导的过程,加深印象,只是让他们说一说,导致一部分学困生只能听听而已;

  2、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所以,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时显得费时费力;

  3、部分学生对生活问题中的圆柱表面积(不是三个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这部分教学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我是将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将表面积的计算作为重点来教学;将表面积的实际应用作为重点来练习;将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作为一个知识点在练习中理解和掌握。

  我认为这节课只要解决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就会水到渠成,于是我首先安排了侧面积的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由三部分组成,只要算出它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就能很快得出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后,就安排了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题。生活中圆柱体比较多见,应用广泛,如圆柱形油桶、花坛、通风管等,解决问题时,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是求哪些部分的面积。在保留小数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所要用的原料都要比实际计算的结果稍微多一些,要考虑到接口等实际问题,所以要采取进一法。

  从课后作业中,我得到反馈,学生出现了典型的错误,我认真反思,觉得有些方面做的不够。

  1、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计算公式也肯定不同。但计算之前没有进行适当的复习,导致在计算侧面积时用了底面积乘高,而在计算底面积时又用了周长公式,个别学生搞混淆了。

  2、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大多数学生列了综合算式,其中有一步计算错误导致全题错误。刚学时最好要求学生列分步式计算,不但理清思路,更能减少失误。

  我会坚持课后进行反思,发扬优点,找出不足,做得不够的方面在下次想办法弥补!

  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观察发现,

  难点一: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这是理解的难点;

  难点二: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

  难点三:计算难度大,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

  难点四:类似制作烟囱、水桶之类,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抓住特征,建立表象。在六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重点是通过制作圆柱模型、观察圆柱展开图,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通过操作,真正建立圆柱侧面的表象。  

  二、突破难点,紧抓联系。探索并理解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这部分教学的难点。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结合具体情境,展示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沿着高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化曲为直”过程中,教学重点要抓二者之间的联系,即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通过“展”、“围”的反复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突破难点。  

  三、抓住本质,理清思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要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高,而圆柱的底面积则需用到圆的面积公式。在同一题里,周长公式与面积公式混淆也是计算圆柱表面积出错的原因之一。怎样能更好的理清思路,灵活的进行计算呢?我认为,尽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不变应万变。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计算侧面积的直接条件是底面周长和高;圆柱的底面是圆形,计算圆的面积的直接条件是半径。当然,涉及到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就要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能力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圆柱各部分名称,建立圆柱体空间概念;

  2.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推导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几何图形。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

  师:面积如何求?

  生: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又拿出正方形,问相同的问题,然后把这个正方形贴在长方形旁边。再拿出圆形。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公式是什么?给什么条件能求出圆的面积和周长?

  然后把圆形贴在长方形上面。再出一些练习题进行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强调计量单位。

  师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当拿出圆柱体时,同学们都能回答是圆柱体。接着让他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柱形物体。再让他们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圆柱体(如果提出似是而非的问题时,先不要进行讨论。)这时老师也拿出一些实物:手电筒里的反光罩、罐头盒、小鼓、印章、烟囱的半个拐脖,问这些实物叫不叫圆柱体?为什么不叫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

  (二)学习新课

  1.圆柱体的认识。

  师:现在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摸一摸圆柱体有哪几个面。(指名上前摸。)

  生:上、下两个面和周围一个面。

  师: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它们的面积大小怎样?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面积相等。

  师:我们把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板书:底面)

  师:周围的这个面是个曲面。我们把周围的这个面叫做侧面。(板书:侧面)

  师:我们把一个圆在平面上滚动一周,痕迹是一条线段。如果把这个圆柱在平面上滚动一周,它的侧面留下的痕迹将是一个什么形状?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滚一下,能体会出是一个什么形状?

  生:是一个长方形。

  师演示:将圆柱体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与黑板贴的长方形一样大。)

  师接着拿出两个高矮不一样的圆柱体。

  师问:为什么有高有矮呢?由什么决定的?

  生:由高决定的。

  师:什么是圆柱的高呢?(板书:高。写在长方形宽处。)看看书上是怎么讲的。(看书第50页,找同学回答。)老师在圆柱侧面上画一条垂直于底面的线段,这条线段就是这个圆柱的高。

  师出示投影,让学生指出高。

  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

  生:无数条。

  师:高都相等吗?

  生:都相等。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举的一些物体不是圆柱体的原因。(先让同学们说自己手中的,最好让本人说,然后再说老师手中的实物。)

  师:我们讲的圆柱体都是直圆柱。

  2.圆柱的`侧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圆柱侧面图是一个长方形。下面同学们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讨论。

  讨论题目是:

  a: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哪些关系?

  b:你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然后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从而得出;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公式表示为:S侧=Ch。

  老师板书公式。

  (2)利用公式计算。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老师在黑板上板演。

  下面同学们进行练习。投影练习题:

  ①一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5厘米,求侧面积。

  ②一圆柱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直径的2倍,求它的侧面积。

  ③一圆柱底面周长是12厘米,高12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师:你能知道第③题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吗?

  3.圆柱的表面积。

  师在课题“圆柱”后面接着写“的表面积”。

  (1)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你会求吗?(老师同时演示圆柱体平面展开图,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板书公式:

  S表=S侧+2S圆

  (2)利用公式计算。

  (投影出示)

  例2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见下图)。(单位:厘米)

  同学说思路,老师板书,注意每一步结果写计量单位。

  解①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②底面积:3.14×52=78.5(平方厘米)

  ③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同学说思路,列式。老师把正确的解答用投影打出来。

  (1)水桶的侧面积

  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2)水桶的底面积

  3.14×(20÷2)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3)需要铁皮

  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1900平方厘米。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这节课谁学习得最好?

  (三)巩固反馈

  (1)看书第54页第1题。

  (2)投影,指出下面圆柱体的高是几?

  (3)有一节直径10厘米的烟囱,长3米。这节烟囱用铁皮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4)一种轧道机,后轮直径1.32米,长1.27米。如果后轮每分钟转动6周,每分钟可轧路面多少平方米?(只列式)

  (5)做一对无盖水桶,要求底面半径15厘米,高4分米。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一种圆柱形小油漆桶,底面周长50.24厘米,高20厘米。每个桶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四人讨论后口头回答。)

  学生做,老师巡视,找几个同学把题写在玻璃片上,然后全体订正。

  思考题:

  (1)你要做一个圆柱体,先确定什么条件?你是怎样做的?

  (2)我们在学习圆面积时,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你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求圆柱体的表面积的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吗?并用此方法做第(6)题,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5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在刚刚结束的体育运动会中,我们六(2)班包揽了团体赛的冠军,你们在赛场上的团结、拼搏精神给全体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更想看看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六(2)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面临这种考验,你们想不想说点儿什么?

  生:我想对老师们说,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们失望。

  生:我们的课堂将比赛场更精彩……

  师:我坚信你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一、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课件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评价:在体育赛场上你们是我的骄傲,在课堂上你们更是我的自豪)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我们的成功。(掌声……)

  投影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投影呈现学生的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习:(略)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4实践运用:师: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应该是怎样的呢?(生:略)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最后,你们猜猜听课的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生:略)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6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圆柱,谁能说说这位新朋友长什么样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吗?

  1.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各部分的名称(两个底面,侧面,高)。

  3.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同学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观察一个长方体,我们是怎么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呢?(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果: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二第5题

  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尝试练习。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①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侧面积是25平方厘米。

  ②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结:

  在计算圆柱形的表面积时,要根据给定的数据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有时候给出的是底面半径,有时是底面直径。)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 练习二第6,7题。

  四、课后思考。

  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在计算表面积时都可以用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来计算呢?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7

  【旧知复习】

  1.直接写得数。

  3.1453.1423.1413.1493.140.4

  3.140.53.14203.140.73.140.63.148

  2.长方形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表面积?

  【合作探索】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拿出前面做好的圆柱,把它展开。说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4.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

  【学以致用】

  1.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1.6分米,高0.7分米。

  (2)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3)底面半径3.2米,高5米。

  2.求出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积40平方厘米,侧面积25平方厘米。

  (2)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

  3.你们见过压路机压路吗?压路机压路的面积与圆柱的有关,,前轮转动一周,实际求圆柱的。

  完成课本第16页的第7题。

  【拓展提升】

  一个有盖的圆柱体油桶,高6.28分米,将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表面积的计算。

  2.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圆柱体侧面展开教具。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圆的半径是5cm,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说一说,做一做)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计算的?(小组交流汇报)

  4、那么圆柱的表面积该怎么计算?

  二、新授

  (一)1、出示圆柱实物,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圆柱的表面积=?(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2、圆柱的底面积你会计算吗?(圆形面积s=πr2)

  3、圆柱的侧面积你会计算吗?

  ①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②圆柱侧面(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

  圆柱侧面(长方形)的宽=?

  ③圆柱的侧面积=?

  (组内观察交流讨论汇报说明理由)

  4、小结:圆柱的表面=圆柱侧面积圆柱的高

  (二)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①求需要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

  ②厨师帽是由那几个面组成的?

  (三)一个圆柱地面半径是2cm,高是4.5cm,求它的表面积。本题与上一例题有何不同?

  三、练习(练习二)

  四、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知识拓展

  1、制作一个底面直径是40cm圆柱形水桶,用掉了9420cm的铁皮,这个水桶有多高呢?

  2、一座风动力磨坊,高 10m,底面直径 6m,现在要为这座磨坊粉刷涂料,粉刷1平方米需要涂料 2公斤,那么需要买多少公斤的涂料呢?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已知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迁移到圆柱的表面积。

  2、在交流中让学生逐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了解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3、圆柱表面积=两个底面(圆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长方形)面积,在推导过程中使学生们了解到圆柱侧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侧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重点难点: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含义,推导计算圆柱表面积,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实物展台、圆柱实物、学生自制圆柱模型、生活中的圆柱

  预习要求: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怎样计算出圆柱的表面积呢?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利用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很好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的表面积的推导和实际应用,完成了本课的预设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实际圆柱物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就在于应用。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9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兀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兀r22 。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兀rh+兀r22 。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兀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近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  计算练习(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习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二)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么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

  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三)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四)应用原理

  如果给圆柱形笔筒侧面裹一层彩纸,笔筒底面半径是5cm,高是10cm。那么想想得准备多少彩纸?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常用的学习用品?能否设计一个笔筒?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11

  一、说教材: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学习一些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作等活动,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的含义,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操作等多种方法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理解空间观念,并能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交流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认识来制定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和计算,提高他们对问题的理性认识。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说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展开的多样性,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按照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遵循启发式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证明思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实际上式交给了学生自由飞翔的翅膀,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说方法: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和推理概括能力。所以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剪刀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以小组共同探索、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创设平等、自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概括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目的。

  六、说过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了落实这几点,我按以下四个阶段完成本课。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12

  一、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着重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创新发展的空间。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和难点之处都是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并能运用公式灵活计算。

  数学学习活动不单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因此设计剪一剪、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公式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圆柱模型、小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投影出示)

  (1)口答下列各题:

  ①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单位:厘米)

  3                    3

  4                    3

  5                     3

  你能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圆柱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讨论、交流)

  学生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组织学生将自制的圆柱模型展开(分组学习)。

  ②侧面展开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③以长方形为例,指导学生观察联系。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计算它的面积了,现在我们又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你们知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 

  (3)解决实际问题。

  ①投影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复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②组织学生读题,找出条件,说说实际是求什么问题。(分组学习)

  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④反馈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思路和步骤及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三、课堂小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四、应用反馈。(独立完成计算)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2、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高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圆 柱 侧 面 积  +  两 个 底 面 积

  宽(圆柱的高)

  长(底面圆的周长)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1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

  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习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近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习: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14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在刚刚结束的体育运动会中,我们六(2)班包揽了团体赛的冠军,你们在赛场上的团结、拼搏精神给全体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更想看看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六(2)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面临这种考验,你们想不想说点儿什么?

  生:我想对老师们说,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们失望。

  生:我们的课堂将比赛场更精彩……

  师:我坚信你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一、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师:过去我们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课件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评价:在体育赛场上你们是我的骄傲,在课堂上你们更是我的自豪)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我们的成功。(掌声……)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案例 篇15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茶叶罐的表面贴上彩色纸)谁能说说圆柱有几个面? (学生答:三个面)它的上面是什么图形?(学生答:圆形)下面是什么图形?(学生答:圆形)它们相等吗?(摘下上下两个底面 进行比较)。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探究圆柱侧面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圆柱的侧面 展开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答:长 方形)(教师把侧面的纸展开)长方形和圆柱有什么关系?(教师演示:用圆柱的底面在长方形的长上滚动)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答: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的周长)(教师演示:用圆柱的高和长方形比较) 同学们你们又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小结: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长=圆柱体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

  s侧=2∏rh

  2、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10厘米。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底面半径:31.4÷2÷3.14=5(厘米)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0=314(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78.52+314=471(平方厘米)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s=2πr² + 2πrh = 2πr(r + h)       

  三、实际应用

  (教师把纸发给同学)现在请一组的同学们帮我制做一个圆柱形烟囱,二组的同学帮我制做一个圆柱水桶,三组的同学帮我制做一个圆柱形的油桶。 (教师检查验收)一组的同学你们做的烟囱为什么只有侧面?(学生答:因为烟囱只有侧面,没有底面,有底面就不通气)。二组做的圆柱形水桶为什么没有盖?(学生答:圆柱形水桶有盖装不进水)。三组的同学做的圆柱形的油桶为什么有盖?(学生答:因为圆柱形的油桶没有盖油会跑掉)。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

  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h

  s侧=2∏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s=2πr² + 2πrh = 2πr(r + h)      

  数学思考:

  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平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

  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类比推理而成功地获取知识,并能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六、课后反思:

  1、圆柱的表面积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公式,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比较正方形的长和圆柱的底面周长可以用圆柱的底面在长方形的长上滚动,这样学生既易理解,又直观形象。

  2、实际应用中学生制作了圆柱形烟囱,圆柱形水桶,圆柱形的油桶既巩固了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了学生合作学习。

  3、这适合于缺少电脑,实物投影仪的农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