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课(精选2篇)

整理和复习课(精选2篇)


整理和复习课(精选2篇)

整理和复习课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圆柱、圆锥的模型各一个;②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③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④分别画有圆柱、圆锥立体图形(标有各部分名称)的投影片;⑤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

  教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圆锥。知道了它们 的特征、学会了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等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整理、复习一下这些知识,以便加深认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圆柱

  1,圆柱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柱。)

  有什么特点?(圆柱是立体图形,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将圆柱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指出“举例”一栏要填写在日常生活中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

  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底面的周长×高)

  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2题的第(1)、(2)小题,第3题上半题求圆柱表面积部分。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3.圆柱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柱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

  计算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上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二、复习圆锥

  1.圆锥的特征。

  (1)教师出示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锥的投影片。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这些图形叫什么图形?(圆锥。)

  圆锥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简单的测量方法,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概括,并举起一个圆锥模型,提醒学生不要把母线当做高。(教师不说母线的名称,只在圆锥模型上指出来。)

  (2)做第55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格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

  2.圆锥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锥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

  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   。)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2)做第55页第3题的下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此时,在黑板上已经形成了本单元所学圆柱、圆锥知识要点的板书。教师可根据 这些要点进行小结。(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读题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通风管有没有上、下底?(没有。)

  这道题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个底面周长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题。

整理和复习课 篇2

  我在执教这节“整理和复习课”之前,每一单元的复习课,我总是感觉自己信心十足,但学生精神不振。尽管在复习时关注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由于复习内容相对集中,练习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之不是非常感兴趣,复习效果就可想而知。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想这单元的复习先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每个同学利用双休日时间出一张数学小报,把平时学习中有问题的知识点先搜集起来,上课时再来解决。于是稍作指导后,便把这一任务布置给了学生。

  星期一,我早早来学校,先把学生的作业收起来批改。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吓了一跳。班里五十三个孩子,一份份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呈现在我眼前。一起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王莫的小报上,“回顾与整理”占了整整半个版面,看得出,这是一位细心的女孩子,她一定化了不少心思,才把这单元的概念一一罗列出来,比我备课还详细。

  张一瑞这样写着:“开始上因数和倍数时,同学们都说很简单,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才感觉并不简单,特别是找某个数的因数是,我常常找漏。尤其是稍大的数,稍不认真,就会漏掉,我的作业本上经常有找错因数与倍数的现象,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老师再指导一下。

  刘泽宇的小报有创意,大概男孩子平时都喜欢看一些战争类的图书,他在编小报时,分成了二部分。整理知识部分分成了:概念境界--安排有列表写出概念,练习境界安排了“实际战斗”、“崭妖除魔”、“击破沙袋“、”巧遇迷阵“等。字里行间,看得出这孩子挺喜欢数学,这一单元学得不错。

  沈芯羽的小报更增添了一些人文性的气息。她开头这样写着:小朋友们,你学了很长时间的因数与倍数了,接下来,我要考你概念,准备好了吗?接着说:概念考过了,我们开始练习吧。于是,她设计了填空,找朋友,解决问题等内容,复习得有条有理。

  杜钰婧的小报:清楚地显示了本单元的一些主要概念: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区分,在解决问题运用部分,他设计的练习题相对集中,比较典型,都是平时容易错的习题。

  余小晶的小报设计独特,尤其是边框的设计,已经融进了小数知识,每一朵花之间的间隔都一样长,内容安排错落有致,看上去,显得美观大方。

  ……看了孩子们的复习计划,我心里有了底。教学时,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小报交流。说说你认为本单元中难理解,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识点分别是什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复习。

  第二部分:练习与运用。事先将学生手抄报上呈现的典型练习题抄写在卡片上,一起观察,说说这类习题解答时要注意什么。如:。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学生都说最容易搞错。于是,我把这样一个分类写在黑板上:

  在17、22、29、7、37、87、93、96、41、58、61、14、57、19中

  奇数          偶数            质数           合数

  先让学生观察题,再让他们分成四大类。每一类这么分。选择一个习题跟同桌说说“我是这样想的”。等同桌交流后,我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要求学生思考:哪几题要特别注意。学生明白了:有的数字可能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有的可能既是质数又是偶数。。。。。。我这个数学老师自然就退居 “二线”。

  第三部分:走进作业“超市”。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作业练习,针对自己平时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识点再次进行复习。你看:一位同学设计的作业还比较有层次。直接写出答数:

  a组 :

  1、在50以内的自然数中,最大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2、既是质数又是奇数的最小的一位数是(      )。

  3、在20以内的质数有(             )

  4、如果有两个质数的和等于21,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减去它的最大因数,差是(    )。

  b组:

  1、15的最大因数是(      ),最小倍数是(      )。

  ①1    ②3    ③5    ④15

  2、在14=27中,2和7都是14的(     )。

  ①质数    ②因数    ③质因数

  3、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①6    ②12    ③24    ④144

  4、.一筐苹果,2个一拿,3个一拿,4个一拿,5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应有(      )。

  ①120个    ②90个    ③60个    ④30个

  c组:

  1、有三个质数,它们的乘积是1001,这三个质数各是多少?

  2、一个小于30的自然数,既是8的倍数,又是12的倍数,这个数是多少?

  3、当a分别是1、2、3、4、5时,4a+1是质数,还是合数?

  批改着学生设计的一份份富有个性的作业,我感到这个单元的复习课挺有新意,效果也比较好。于是,引起了我的几点思考。

  1、单元复习课怎么上?

  翻开五年级新教材,每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课”思路都很清晰。象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教材也是按照了“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 、“评价与反思”四大部分。联系前面几个单元的整理与复习,我都是从教材出发,先与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如果我一直用那样的方法来上,自己感觉形式比较单一。尤其我感到复习课上知识掌握好的同学没有兴趣,觉得老师在炒冷饭,平时知识掌握有缺漏的同学,复习课上也不是十分投入,总觉得老师要上复习课,自己未必有内心需求。于是,我在台上“津津有味”地讲着,学生索然无味地听着,我要强调这个知识点,强调那个计算法则,学生仍“我行我素”,课堂作业上照样错,我照样生气。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开始抱怨,学生在题海中“流连忘返”,一个一个单元就这样过去,老师开始自我安慰:“任务完成就好”。

  所以,我一直思考,复习课究竟怎么上?以什么形式上好一些?今天我大胆进行了尝试,上面的复习形式,既节约了时间,效果似乎要好一些。

  2、问题缘自哪里?

  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其讲座《课堂应差错而精彩》中说到:要正确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我想:基于这样的思考,课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混淆的概念,掌握得不太好的内容先整理出来。上课前,我可以进行筛选重点复习什么内容。同学们什么最容易做错,解决问题做得不是很好,我就多化点时间进行复习。今天课堂上的问题均有学生提供,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枯燥的复习内容变得生动些。

  3、注意在复习中反思

  上好复习课,我认为有两点不能忽视:复习课前,教师要加强自我反思,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平时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怎样,作业情况中问题最大的是什么?而学生呢,学完一个单元后,也要进行反思。所以,在手抄报的背后,我读懂了学生对学习的反思,这种反思其实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也是我的教学资源,这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进步的台阶。它提醒我以后在上复习课前,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应该注意复习内容的安排,创新复习形式,多多反思,让复习课真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