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知识点归纳(精选14篇)

《除法》知识点归纳(精选14篇)


《除法》知识点归纳(精选14篇)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1

  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知识点】:

  1、用竖式求除数是两位数(整十数)除法。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要写在个位上。

  2、用乘法进行验算。

  3、补充【知识点】:除数是整十数,商也是整十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注意在商的末尾必须补0,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路程、时间和速度

  【知识点】:

  1、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2、利用上面三个关系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将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如:4千米|时

  12千米分     340米|秒    30万千米|秒

  参观苗圃(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知识点】:

  1、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试商时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了解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为验算做好准备。

  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知识点】:

  1、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在试商的时候,如果在估商的时候,把除数变大了,商就可能变小;如果把除数变小了,商就可能变大。(或者当所得的余数大于等于除数时,商小了需要调大;当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的时候,则商要调小。)

  2、能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进行估算。

  补充【知识点】:

  1、单价×数量=总价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2、确定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商1,商则是两位数;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商则是一位数。

  国家体育场(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知识点】:收集并感受亿以内大数的实际意义。

  补充【知识点】:步长,是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探索与发现(四)(商不变的规律)

  【知识点】:

  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计算150÷25   800÷25   ÷125因为25乘4能得到100,125乘8能得到1000,所以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8倍。

  补充【知识点】: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2、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中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知识点】:

  1、中括号的作用,能够改变运算顺序。

  2、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2

  第一课时  分桃子

  【知识点】: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分为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整除除数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前者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下,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算法,在汇报时通过比较找到最好的办法。教师要指出列竖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然后,要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部分学生可能会写成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书写格式。

  2、在教学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的这种情况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进一步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到一个十,余下的一个十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

  第2课时  淘气的猴子

  【知识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0/7、0/8…各等于多少,最后给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

  2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写商十位上的“0”,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商是几位数。

  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4,得商“0”。

  验算。

  3 练一练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的除法。”其中第4小题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只要能想出买5瓶满足6人,买10瓶能满足10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人即可。

  第三课时  练习七

  【知识点】:

  练习七中第1、2、3、6小题,在计算时要养成“先计算,再估算”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夺红旗”“过小河”等方面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

  第四课时  练习七

  练习七中第4、5、7、8这四道小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

  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五课时  送温暖

  【知识点】:

  1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法。

  教师结合“送温暖”这个具体的情境,提出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2 试一试

  在试一试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3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计算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第4小题,要让学生理解,余下的6袋,应再加运一次,共运8次;而第5小题,剩下的5朵,不能扎成1束,所以不能加。

  第六课时  买新书

  【知识点】:

  1 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师利用“买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过程,进一步说清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练一练

  第2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游了两个来回的意义”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6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进行研究、讨论,再组织汇报交流。除教材中的两个方案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方案,如调换短一点的文章等,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肯定,并给予鼓励。

  其他计算题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注意解题的准确性。

  第七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1——5题。

  第2题要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3题则是继续培养学生先估算再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第5小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第八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6——11题。

  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7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8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上合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第11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购买奖品的方案,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3

  1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14、(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6.32

  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4

  “除法”的意义是表内除法(一)中的基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今后利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关键。“除法”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的,也就是说:“除法”运算是“平均分”概念的具体表达方式。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伯广辉老师的这节《除法》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从“平均分”的含义把学生引入到“除法”的含义上来。总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在教学目标上,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除法”这个概念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新知识之前,利用“口答”、“动手摆一摆”手中的学具等形式,巩固课前学习过的知识,为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如:把10根小棒或几何形状的纸片平均分成两份、5份,每份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摆,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来指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教师紧紧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好奇这一心理特征,将教学图示利用版面展示给了学生,突出了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编写意图。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形来引导学生想象,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手段,进行知识间的转化。让学生根据实物的价钱和给定的条件如:小明有12元钱去购买小熊、小汽车、小船、小飞机等儿童玩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数学的道理。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较直观的展示了数学原理,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进行了内化,达到消化理解的目的。

  四、在课堂组织形式上,由教师单一的讲授变为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多项学习方式。如:在熊猫请客分竹笋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互相看一看,讨论分法等。说明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存在的问题:

  从这节课的整体看,还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但还存在这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上课开始没有情境创设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伊始,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的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情境过程,对于低年级由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开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挂图、故事、谜语、游戏等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新课时,由“平均分”这个概念引入“除法”概念衔接不够。教师应在学生帮助小熊分完竹笋后,引导学生“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以激起学生学习新计算方法的欲望,进而引入“除法”的概念,并列出算式。再结合平均分竹笋活动让学生知道“求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的道理,同时向学生交待“除法和加法、减法、乘法一样,都是一种运算的方式,然后再告诉学生除法算式的读法。这样,学生对于“除法”的含义就有了明确的了解。

  三、做习题练习时,应该围绕认识“除法”运算的重点来设计题目,以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训练题的第二题,在完成填空后,应设计让学生填除法算式的练习。如:如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应该怎样写?

  思维训练题设计的比较好,将数学学习生活化了,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脱离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如果每次购买后,能让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自己的分法,就符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

  四、课时分配不太合理,复习时间过长,新课教学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5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大数的估计,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此外,还有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大数等内容。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提供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平台。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计算的方法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其宗旨是承认学生思维策略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它是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促使学生不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在本单元的各个活动中,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归纳计算的方法。如“买文具”的活动(教材第58页),对于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教材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有逐步相减的、有用乘法思考的、也有用竖式计算的。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地进行探索,与同学进行交流后再归纳计算的方法。又如“参观苗圃”的活动(教材第 64 页),如何试商是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计算的关键,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为学生提供现成的计算方法,可以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各种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单元安排的“探索与发现(四)”(教材第 74 页)是第三单元三个“探索与发现”的继续,探索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对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从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教材中用对话的形式来反映探索的过程,教学时,可以运用这些思路来指导学生。对于商不变规律的应用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所以相关的简便计算不要求加大难度。

  2. 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的安排都与计算同步。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呈现的信息,会选择相关的信息。因为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多余的,有些信息是隐蔽的,只有把这些信息合理分析,才能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是合理地利用题目中的条件,并能根据条件之间的关系作出简单的推理。如教材第77页第3题的“设计购买方案”是条件比较多的问题,而且具有开放性。因此,如何根据题目的要求,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则显得十分必要。当然,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逐步出示一些条件,以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

  3. 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基本上在每个运算前都安排了估一估的要求,目的是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论是学习新的知识,还是练习巩固,都应该让学生先估一估,然后再算一算。对于学生的估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依据。当然,每个学生的估算方法不一定是一致的,只要合理都应肯定。

  四上五单元除法学习者分析

  一、认知特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在认知方面有如下的特点:

  1、商定位的认知特点

  虽然,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也会用竖式进行计算,但本单元的三位数除以两数的除法,对学生的除法计算而言,则是一次较大的认识上的飞跃。因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学生仍然可以借助直观的想象,运用平均分的思路分析商的定位问题,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则往往难以借助直观的学具进行分析,这时,商的定位则完全需要对算式各位数据意义理解的基础,才能进行确定。如果“80÷20”的计算,如果不用竖式计算,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反而高,他们知道80里面有4个20,所以商是4。但在竖式计算时,他们反而会把这个“4”定位在十位上,这样就会出现十分明显的错误。当然,数据简单,这种错误的特点还不明显,如果被除数的数据较大,那么学生的错误就会比较明显,他们会按照错误的定位进行计算,从而形成商的数据扩大 10倍、100倍的现象。为此,有教学这一内容时,重点应突出商的定位,并说清楚为会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道理。

  2、试商过程的认知特点

  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学生认知上较为困难的是试商的熟练程度。在除数是一位数时,学生可以运用基本的口诀进行快速地试商;在除数是整十数时,他们也可以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而除数是一般的两位数时,这时,头脑中先要把这个两位数看作整十数,然后再运用口诀进行试商。在试商的过程中,又涉及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最后,得出的积可能大了?也可能小了?还需要进一步地改商。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那么整道题的计算就会出现错误。即使学生每一步都正确,仍然还存在一个熟练的程度。为此,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铺垫的练习。如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看作整十数的练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口算练习等,当学生的这些基础十分牢固时,他们试商的正确率与速度才会有明显的改变。

  3、认识除法运算规律的认知特点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几个不同的算式,比较它们的异同是不困难的。所以,本单元学习的商不变规律的得出一般学生都能理解。但学生在认识规律后,在直接的运用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概念混淆的错误。如判断下列的算式是否成立:24÷8= (24÷2)÷(8×2)、24÷8=(24+2)÷(8+2);学生在判断时,往往会误认为是正确的。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对商不变性质概念理解的缺失,学生把商不变的概念扩大化,认为题目中只要有类似的形式都是商不变的。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概念的导入需要正确的引导、观察外,在巩固概念的练习中可以多安排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让学生多加辨析。

  二、知识基础

  1、会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知道如何用竖式进行计算的道理。同时,对于商有中间“0”与末尾“0”的计算,他们也已经学习。所以,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重点是理解商的定位与试商的具体方法上,而且学生形成较为熟练的程度需要一个阶段的练习时间。

  2、会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从一年级起,学生已初步接触加减的混合运算,在二年级时,他们又知道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三年级时,他们学习了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每个学生都已掌握在加减与乘除的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在有小括号的运算中,先做带有小括号的部分运算,再做其它的运算。因此,教学本单元的带有中括号的运算,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着手,在复习这些知识的前提下,引出带有中括号的运算式子。当然,在引出带有中括号的运算时,仍应让学生体会到下列两个方面:一是中括号的引入的必要性。中括号的引入是算式中仅有小括还不能表示运算的要求,所以需要引入中括号,以区别与其运算的不同。二是体会中括号与小括号在运算过程的不同作用。运算的算式中增加小括号与中括号都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先算的部分,但在这两个括号都存在的情况下,应该先算小括号内,然后再算中括号的。

  3、经历自主探索运算规律的过程

  在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学生在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分配律时,通过具体的情景活动,他们已经历“发现问题、举例验证、归纳规律、实践运用”的过程。这些学习方法的形成,对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学生“商不变的规律”时,完全可以把探索、发现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确定观察的方法,自己归纳观察的结果,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作一些适当地引导。

  三、典型错误分析

  1、竖式计算错误

  ⑴ 889÷41 =210……28 ⑵ 970÷40 =24……1

  210 24

  41 889 40 970

  82 8

  69 17

  41 16

  28 1

  第⑴题的错误是计算时出现商的最高位定位错误,因为学生把“41”看作“4个十”时,错误地认为“8个百”里有2个十,这样在定位时就把商的最高位定在百位上,从而形成后面计算的一连串错误。第⑵题在运用商不变的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时,忽视余数的“1”在数位上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消除这类错误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新授课时,要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运算的意义。如商的最高位在定位时,可以反复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商的最高位定在某一位?”在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时,也可以追问学生“余数的1表示什么?”等,通过这些提问,至少可以让学生理解运算中的道理。二是加强估算。第⑴、⑵题的计算结果只需要简单的估算一下,就能发现结果不正确,这样便于学生立即进行纠正。

  2、运算顺序的错误

  ⑴ 420+180÷(37+23) ⑵ 125×80÷25×4

  =600÷60 =10000÷100

  =10 =100

  对于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般学生都可以十分熟练的背诵,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数据组成的算式,学生错误率将会成倍地提高。第⑴题运算顺序来说,先做小括号内的运算,再做除法,最后做加法。但由于“420+180”是一个凑整的结果,这时学生往往会没有根据地先计算这部分,导致整道题的运算错误。第⑵题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因为“125×8、25×4”的结果都是整万、整百的数,学生很容易受简便计算的影响,而犯运算错误。防止、或者纠正这类错误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同类算式的比较练习。如“420+180÷(37+23)与(420+180)÷(37+23)”可以放在同一层的练习中,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先算某一步的道理。二是培养学生做题思考依据的习惯。如“125×80÷25×4=10000÷100”那么它的依据是什么呢?如果学生经常这样思考,就不会随意地改变运算的顺序。

  3、商不变规律运用的错误

  ⑴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计算 800÷25。

  800÷25

  =(800÷4)÷(25×4)

  =200÷100

  =2

  ⑵ 两数相除,商是24,余数是6,如果被子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乘4,商是( 24 ),余数是( 6 )。

  第⑴题的错误是没有把握商不变的运算规律,认为除数“乘4”,那么被除数要“除以4”。第⑵题的错误是把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扩大化了,其实余数的变化是与被除数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纠正上述错误的方法也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正确理解商不变的运算规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本质是什么?在运用时它适合哪些条件?二是倡导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如第⑴题口头验算就会发现,结果是错误的;第⑵题可以运用举例的方法进行验算,也能发现结果是错误的。

  买文具教学目标

  1. 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 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在二、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基本掌握了除法计算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解决买文具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而要借助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借助过去分一分活动的经验,看80里有几个20;也有的学生借助推理,2个20是40,3个20是60,最后得到4个20是80;还有的学生会直接想几乘20得80。这些方法并不存在高低之分,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创造交流的机会。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的要求,讨论“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怎样列式,再鼓励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在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中,逐步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并重点讨论“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教材之所以在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了分散难点,先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如果有些学生对竖式理解有困难,可以利用图上直观的人民币进行解释。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从教材呈现的材料着手,也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两个人行走的快慢着手。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学生在理解这三者的实际意义后,可以多安排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多样化的算法以巩固他们对三者关系的认识。

  参观苗圃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列出算式,接下来重点讨论两个问题。(1)如何估计算式的得数;(2)如何进行试商。第(1)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学生估计的方法可能与教材中呈现的几种估计方法不同,只要合理便可。第(2)个问题也可以先请学生用竖式算一算,然后说说试商的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把除数22看作20的合理性。

  秋游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

  2.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上的信息,然后讨论怎样安排乘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出第(1)题;接着估计商的得数。教材中呈现了两种估计的方法:一是把除数看作整十数,估计约需要 9 辆车;二是车辆数直接取整十数,知道需要的车辆应比 10 辆少。在讨论时,学生可能会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他们说得合理,就应肯定。在试商的过程中,学生仍会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 × 34的积”比被除数大。那么,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这些都是讨论的重点问题。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商是改大还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国家体育场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2.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活动是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后,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数据来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由于生活中的一些较大数据离学生较远,学生不容易体会其实际意义,因此,通过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这些大数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大数认识的参照数据,从而理解一些较大数据的意义。

  探索与发现(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受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2.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活动是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后,利用生活中的具体数据来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由于生活中的一些较大数据离学生较远,学生不容易体会其实际意义,因此,通过一些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数据,形象地描述这些大数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大数认识的参照数据,从而理解一些较大数据的意义。

  中括号教学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先复习过去学过的带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的计算顺序,然后思考本节中提出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怎样计算。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6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本套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教学除法。

  二年级(上册)

  认识除法,口算表内除法。

  用除法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

  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

  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并验算除法。

  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把“和”或“剩余数”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

  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

  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三段编写,先着重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法,然后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最后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单元复习整理并应用全单元的基础知识。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本算法。(第1~5页)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相比,计算方法的最大区别是要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即先算几百除以一位数。所以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教材从现实情境中引出600÷3,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思考算法并相互交流。表面上看,学生的算法各不相同,实质上各种算法是相通的。所以,通过交流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从6÷3=2类推出600÷3=200。教材在“想想做做”第1题里及时引导学生应用这种思考,并在表内除法、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之间建立一种结构性联系。

  第二道例题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教材没有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估计986÷2的商是4百多,为应该先算900除以2作铺垫。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估计时的思考,引导他们清楚地看到,“4百多”是9个百除以2得出来的。这样,他们在笔算时就能自觉地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然后在学生尝试进行笔算时,通过“4为什么写在百位上”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想想做做”第2题采用了“先扶后放”的设计。

  第三道例题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教材仍旧不把算法直接告诉学生,先让他们通过估计知道312÷4的商比100小。在学生估计时,要帮助他们弄懂两点: 一是商为什么比100小,二是商应该是几位数。然后在竖式计算时让他们研究为什么先算31÷4,而且“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的道理。学生初学除法的这种情况,容易写错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所以教材在“想想做做”中仍旧使用“先扶后放”的设计。

  通过上面几道例题的教学,学生基本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总结计算法则,而是通过“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整理并体会笔算的方法。其中的四组题都是精心设计的,每组的两题中,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应该先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商是三位数;另一道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应该先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是两位数。通过比较和估计,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练习一除了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还注意加强估算。在学生已能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基础上,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这样的估算既巩固除法的法则,又培养试商的能力。学生第一次进行这样的估算,教材通过小卡通估算228÷3的商是七十多作了示范。教学时要让学生说说这个卡通是怎样想的,“七十多”是怎样得到的,从而得到启示。除了教学第2题要让学生估算外,在以后的笔算前,也可以先让学生估算,培养估算的习惯。第3题是利用估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估计的现实作用,增强估算意识。这道题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懂题意,“谁跳得快一些”是什么意思,使他们明白只要比较两个人每分钟跳绳的下数。其次要让学生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估算。在得到结论后,还要引导学生体会一下,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估算省力、方便。

  2. 商里有0的除法。(第6~10页)

  计算除法,在写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商0。“不够商1”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某一位上遇到“0除以一个数”,另一种是某一位上被除数虽然不是0,但比除数小。商里有0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商的中间有0,另一种是商的末尾有0。

  商里有0的除法分三部分教学: 第一部分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第二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如果是0除以一个数,这一步要商0;第三部分教学除法中的某一步不够商1,这一步要商0。

  (1) 例题教学“0除以一个数商0”,编排上有四个特点: 一是在现实的情境中由6÷3引出0÷3,使学生感到“0除以一个数”是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自己得出0÷3的商是0,不是由教材或教师告诉他们应该商0;三是从0÷3=0很自然地迁移到0÷4、0÷9……发展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四是初步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教材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注意了方法和结论的科学性。关于除数是“任何不是0的数”在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 一是不能含糊,即除数必须是不为0的数;二是暂时不要求学生研究为什么除数不能是0,也不要对他们讲这是为什么,因为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理解这一规定的条件。更不要出现类似3÷0、0÷0这样的式子让学生说它们都是无意义的。

  (2) 第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有关的“想想做做”,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知识。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

  在教学306÷3时,教材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估算、口算和笔算,通过估计306÷3的商比100大一些,口算300÷3=100、6÷3=2、100+2=102,体会到商中间有0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这个0,就不是一百多一些,就不是三位数了。通过竖式笔算,着重体会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时,0÷3应该在十位上商0,即商的中间有0。然后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即被除数的十位上0÷3,只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可以把0移下去、3乘0得0、0减0得0这些过程都省略不写。

  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试算306÷2,帮助他们通过估算、口算、笔算实现教材的意图。第二,要把竖式的简便写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写法上(即“萝卜”卡通那样的写法),让他们弄懂为什么可以这样写,体会其简便。

  第7页的“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在计算前先估计商是几位数,能防止漏写商的个位上的0,体会商末尾有0是合理的。要提醒学生,竖式是不是也有比较简便的写法。

  学生初次学习商里有0的除法,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为此,教材在“想想做做”第2题仍然采用“先扶后放”的策略。第3题选择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错例,让他们辨析并改正。第4题除了巩固商里有0的除法计算,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如508÷4,虽然被除数中间有0,但商的十位上不是0;440÷8,虽然被除数个位上是0,但商的末尾不是0;400÷5,虽然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但商的末尾只有一个0。教材设计这些题,希望学生进一步明白商里有0的原因不是被除数里有0,而是除到某一位上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

  (3) 第9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继续教学商里有0的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虽然不是0除以一个数,但这一步的被除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也应该商0。仍然是例题教学商中间有0的情况,“试一试”教学商末尾是0的情况。

  432÷4的教学线索与306÷3相似,仍然先估计再笔算。不同之处是,让学生在笔算时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冲突——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接着由“豌豆”卡通解疑:“十位不够商1,就商0”,并出现完整的竖式。教学时,不但要告诉学生在十位上商0,还要让他们知道怎样继续除下去。

  (4) 结合除法计算教学,各次“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一些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各有特点。有些问题的解法是多样的,如第2页第5题,既可以通过130×4=520、520<540来思考,也可以通过540÷4=135、135>130来思考。有的问题综合了其他数学知识,如第5页第5题里有路线图的内容、第8页第5题里有简单的时间计算。有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处理余数,如第10页第4题最多只能做206套校服。

  3. 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第11~12页)

  这段教材有三个特点: 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能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利用条件的能力。也有个别题是文字叙述的,个别条件较隐蔽,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和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学习方式以学生独立解答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

  教师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完整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与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组织学生交流解法、整理解题思路、提高思维水平,通过反思弄明白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算、先算的这一步是怎样想到的。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但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4. 练习二和复习里继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上,还表现在他们对计算的理解和全面掌握上。练习二、单元复习通过两个方面来落实这一教学目标。

  (1) 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第13页第3题里有两条教学线索: 一条是“带”,即从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带出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让学生在18÷6和180÷6、42÷2和420÷2这样的题组中体会后者的思考方法,以旧带新,教学新的口算内容。另一条是“比”,即把商是两位数与商是三位数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进行对比,体会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

  (2) 整合笔算知识。第13页第2题的三组笔算题里,有商中间、末尾有0的比较,有商是整十数的有余数除法和没有余数除法的比较,还有商中间“0除以一个数商0”和“不够商1,商0”的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商里有0的除法。

  第15页第2题是更大范围的知识整合,同组的三道题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要遵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7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27 × ( )<132 69×="" (="" )=""><>

  83 × ( )<442 35×="" (="" )=""><>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8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

  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

  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

  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

  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

  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

  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9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使学生逐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人人争上星级榜”的活动。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都能获得老师奖励的“智慧星”和“守纪星”。大家有信心吗?

  二、 练习提高

  1. 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谈话:新学期来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题目:我们班有48位小朋友,分成4组,平均每组多少人?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48÷4=12(人),48÷2=24(张)]

  提问: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交流到第二问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的。)这两道题分别怎样计算?

  2. 用除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飞机模型呢!

  课件出示:三组小朋友做飞机模型的场景。(8个同学分成两组做飞机模型,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组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

  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 谈话: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想!)那么,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

  学生

  汽车辆数

  每辆车要坐的人数

  5人

  91人

  3辆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解题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反馈: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3)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

  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

  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 课堂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弄清解题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和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补充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渗透一些数学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题思路。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一步反思,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凭已有经验在解题。其次,虽然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希望借此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题思路,但很多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只是在机械地模仿或复述其他同学的发言。诚然,这种模仿和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思,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过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好课堂纪律,我采用了奖励“守纪星”和“智慧星”的方法,只要是上课发言积极的,能遵守纪律的学生就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事实上,过多的鼓励与赞赏,已使其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事求是、富有个性的,以充分发挥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10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课后反思总结

  在教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要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应的教学。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提高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

  教学难点:

  提高口算正确率。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

  450÷9   6000÷6   100÷10

  270-52  15×3   37+18

  39÷3   72÷4   80÷5

  30÷3   200-26   2700÷9

  120+48

  2、估算。

  387÷5   426÷8   218÷4

  142÷5   135÷7   320÷6

  说一说426÷8、142÷5的估算过程。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7题。

  指名学生读题。

  分析数量关系。

  集体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学生说出不同算法。

  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题意。

  说一说,题中要我们求什么。

  要求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哪些相关信息?

  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计算360÷4、360÷9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三年级的学生去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4名学生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1)读题。

  (2)独立分析题意,列式解答。

  (3)订正口算过程及结果。

  2、出示课件。

  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阅读所给信息。

  (2)讨论:根据所给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板书学生所提问题。

  (4)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四、思维训练

  找出下面每行数的排列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   8   16   32 ( )

  2  43   81   27   9 ( )

  2   5   11   23   47 ( )

  8   24   12   36   18 ( )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12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出抽象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写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鸟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鸟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鸟只数×房子间数。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指导时,要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什么,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问题字面上的意义直接就列出除法算式计算;其次,要强调计算的结果要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检验和解释它的意义,并写出答案。这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

  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除法意义有初步的体会,会用2~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和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包括“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和“游乐场”三节。本单元的标题是“除法”,除法与乘法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除法关联着“倍”的意义,除法又以乘法口诀为最基本的口算工具。这个单元综合了除法的这些特征与联系,所以,本单元也是本册教材在“数与计算”领域的一次复习与提高。 “长颈鹿和小鸟”复习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小兔安家”复习除法的两类问题;“运动场”强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打好基础。

  长颈鹿与小鸟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包括两方面:一是已知什么(42只小鸟,6只小鸟住一间房子),二是求什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子)。进而从这个实际问题中出抽象数学模型:42可以分成几个6?或者42是6的几倍?于是知道要列除法算式42÷6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讨论,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根据“六七四十二”得42÷6=7,再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解释这个7的实际意义,并写出问题的答案:要为小鸟准备7间房子。这个过程就是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而且同时也发现了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小鸟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鸟只数×房子间数。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明确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用哪一句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体会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指导时,要强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是什么,这一点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往往从实际问题字面上的意义直接就列出除法算式计算;其次,要强调计算的结果要回到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检验和解释它的意义,并写出答案。这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过程。

  小兔安家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小兔安家”的情境图中没有提出数学问题。从图中发现并利用有关的数学信息(小兔只数,房子间数)提出数学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是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去做的第一件事情。针对具体情境,教材中提出两个问题,代表除法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目的是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一类是求“每间房子住几只小兔”,另一类是求“需要几间房子”。会根据具体情境提出这两类数学问题,是以理解情境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为前提的。因此,提出数学问题这个教学环节本身也为后续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教师应以“小兔安家”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简单地记录提出的问题。然后启发学生把所提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成两类,再回到教材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最后组织学生比较这两个问题及其算式的区别与联系。

  事实上,上述两类除法问题包含了相同的数量关系,即小兔的总数=每间房子住的小兔的只数×房子的间数。体会到这一层联系,有助于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以及除法的意义。

  游乐场教学目标

  1.结合提出并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并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熟练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游乐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其中包含很多数学信息。如,小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乘4人;碰碰车有4辆,每辆可乘2人;每张小火车票3 元,每张碰碰车票5元等,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实际上是要他们去发现能够联系其中有关信息的数量关系。例如,“小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能乘4人,这列小火车一共能乘多少人?”如果能提出这个问题,那么他一定意识到:小火车满载的人数=每节车厢可乘的人数×车厢的数量。能够提出“每张小火车票3元,买7张应付多少元”也意味着他懂得:应付的钱=每张小火车票的价格×车票的张数。教材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互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对问答双方,都提出了理解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要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量关系。

  教学时,教师要发现学生提出的好问题,让大家借鉴,开阔数学的视野,提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什么是好的数学问题呢?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高问题的综合性。如果学生还提不出好问题,教师要加以启发引导。如:“能坐满一节小火车车厢的乘客,去玩碰碰车时,需要几辆碰碰车?”这个数学问题就用上了情境中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信息。又如:“买6张小火车车票的钱,能买几张碰碰车的车票”这个问题涉及两步运算。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不要求他们列式,但可以让他们交流想法。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1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 教学例1

  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2、 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同座互说600除以3的口算过程。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四、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请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240÷3=80。

  五、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60÷3=20(箱)

  想:6÷3=2

  60÷3=20

  600÷3=200(箱)

  想:6÷3=2

  600÷3=200

  教学反思

  在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成为课堂主人。

《除法》知识点归纳 篇14

  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数,并且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一位数除以三位数的运算。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训练

  让学生先独立口算出示的题目,然后再指名口算,并选择几题要求说出口算的依据。

  2、分组练习

  分组练习并组织比较,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讲解计算的注意点,进行评讲。

  3、独立计算

  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并进行评讲。总结归纳:学生在计算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和经验。

  4、题目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然后自己独立完成并组织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进行以下题目的练习:

  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个4。

  2、根据4606=784填写算式:76( )+( )=( )

  3、从300里连续减去6,减( )次正好是0。

  4、如果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除数+余数=128,被除数=( )。

  5、最大的一位数除三位数,余数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在课程结束时,对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学习重点。

  四、作业:

  P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