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精选13篇)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1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主备课人
授课人
课型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内容
个案补充
自
学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1、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能将展开图与圆柱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并推到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自主学习:
1、一个长方体由( )个面围成,求它的表面积就是求它( )个长方形面积的( )。(和、差、积、商)
2、一个圆柱体由( )个面围成,( )个底面,( )个侧面。则圆柱的表面积应等于( )与( )的和。
3、圆柱的底面是( )的两个圆,所以两个底面的面积s=( ).
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手中的圆柱形纸筒剪开,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2、怎样剪展开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圆柱的那个面有关系?是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圆柱有什么关系?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
3、怎样剪展开的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圆柱有什么关系?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
4、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有什么特点?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联系?
课堂练习:
1、圆柱的侧面只有沿( )剪开展开的图形才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 )长方形的宽等于( )。
2、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 ),公式s=(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则侧面积公式s=( ),如果已知底面直径为d,则侧面积公式s=( )
3、圆柱的表面积等于( )+ ( )。
4、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等于圆柱的( )等于正方形的( )。
例题:
做一个底面半径为10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
精讲点拨:
1、做一个圆柱形无盖的铁皮水桶,地面直径4分米,高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当堂检测:
1、 2.6米 = ( )厘米 48分米 = ( )米
7.5平方分米 = ( )平方厘米 9300平方厘米 = ( )平方米
2、填空:
(1)圆柱的( )面积加上( )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3)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4)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5)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6)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
3、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7.3分米。
(2)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5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乘以高。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2)把一个直径为4厘米,高为5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算式是( )
a、3.14452 b、45 c、452
5、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0.6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6、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内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在池内周围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强化训练:
1、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根长2米,底面积半径是4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根圆柱形的木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4、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它的横截面半径是0.5米,长是2米,它滚一周能压过多大的路面?如果它滚100周,压过的路面又有多大?
5、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6、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0.8米,要在水桶里、外两面都漆防锈漆,油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2
课 题
圆柱的表面积 课 型
学案导学课
年 级
六年级
教 师
学
习
内
容
教师提供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6页----7页
学生提供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
点
难
点
重点: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独
立
尝
试
1、 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2、 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3、 一个长为3米,宽为2米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4、准备圆柱体的模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布置课前预习
工学
习
过
程
学 案
导 案
点
拨
自
学
1、 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 3、 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关键在哪一部分? 4、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卷成圆柱形。 2)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呢? 3) 师;圆柱的侧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用长乘宽。 4) 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5) 请你来总结一下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6) 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 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交
流
解
惑
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包括:上下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圆柱的底面积容易求出,但侧面积该怎样求呢? 你能想办法说明吗?同桌两人合作,试一试,说一说。 四人小组讨论。 试着在作业本上写一写,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 自己试独立计算。请同学上黑板板书,然后全班讲评。 组内交流 组际解疑 老师点拨 合
作
考
试
1、求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的表面积。 2、教师板书: 侧面积:2╳3.14╳10╳30=1884(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10╳10=314(平方厘米) 表面积:1884+314╳2=2512(平方厘米) 要求按步骤进行书写。 2、 试一试。 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围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表面积。 这道题要注意什么?无盖就只算一个底面。这种题如果求整数,一般用进一法。 3、 练一练。书第8页第1题。 3个小题:已知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重点讨论:已知底面周长,求表面积。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自
我
总
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 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交流、问答、推理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知识的探究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用2∏rh,求圆柱的表面积要用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3
六年级《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学 习
目标
1、知道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重点
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知识链接:
1、用公式表示出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2、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它们的面积( )。
3、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
知识超市 :
操作:(一)试一试,怎样可以得到圆柱形的侧面展开图?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 ),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 ),圆柱的高就是它的( )。
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实际就是计算( )
圆柱的侧面积=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求它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5cm,高是10cm,求它的侧面积。
操作(二)有两底的圆柱展开后呈什么形状?
圆柱是由( )和( )三部分组成的。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 )和( )。
所以圆柱体的表面积=
(3)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我会用: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想:求做这样一顶厨师帽需用多少面料,实际上就是求这顶圆柱形厨师帽的( ),厨师帽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列式计算:
达标检测:
(1)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深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2)用铁皮做一个圆柱形茶叶筒,底面直径是1dm,高是2dm,则做这个茶叶筒至少需要铁皮多少dm2?
(3)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是45厘米。做这样一对水桶,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4
【旧知复习】
1.直接写得数。
3.1453.1423.1413.1493.140.4
3.140.53.14203.140.73.140.63.148
2.长方形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表面积?
【合作探索】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2.拿出前面做好的圆柱,把它展开。说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形,它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4.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
【学以致用】
1.求出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1.6分米,高0.7分米。
(2)底面直径8厘米,高12厘米。
(3)底面半径3.2米,高5米。
2.求出下面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积40平方厘米,侧面积25平方厘米。
(2)底面半径2分米,高5分米。
3.你们见过压路机压路吗?压路机压路的面积与圆柱的有关,,前轮转动一周,实际求圆柱的。
完成课本第16页的第7题。
【拓展提升】
一个有盖的圆柱体油桶,高6.28分米,将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制作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表面积的计算。
2.侧面积的含义与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圆柱体侧面展开教具。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5
课题: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导学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付娟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 语言表达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预测 学习重点: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时间预设 导学:5分钟 自学:7分钟 互学18分钟 评学:9分钟 整理导学案:1分钟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导学 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它们的面积( )。 2、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3、一个直径是100毫米的圆,求周长。 4、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求周长和面积。 二、自学 自主学习:预习课本13、14页,完成填空 1、圆柱的表面积包括( )和( )。 2、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 圆柱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等于( )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 )。 3、想一想:圆柱的底面积怎样计算呢?侧面积呢? 三、互学 合作探究: 1、圆柱的底面积容易求出,但侧面积该怎样求呢? 你能想办法说明吗?同桌两人合作,试一试,说一说。 小组讨论:试着写一写,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 ( ) 2、自己试独立计算,小组订正。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求它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3.2dm,高是5dm,求它的侧面积。 3、圆柱是由( )和( )组成的。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 )和( )。 尝试练习全班点评: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cm,求它的表面积(按步骤计算) 侧面积: 底面积: 表面积: 四、评学 1、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深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3、用铁皮做一个圆柱形茶叶筒,底面直径是1dm,高是2dm,则做这个茶叶筒至少需要铁皮多少dm2?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6
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有初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柱形纸筒、笔筒等。
教学过程:
师:(拿着圆柱模型)昨天我们认识了圆柱,谁来说说圆柱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略)
师:拿出圆柱形状的罐头,辨析:外面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什么?学生(圆柱的侧面积)。好,今天我们首先来探讨圆柱的侧面积。(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师:想一想如何计算包在外面的商标纸的面积?
生: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所以商标纸包在外面也是曲面,必须要把它拿下来。
师:说的对呀,那么怎么把商标纸拿下来,拿下来后和圆柱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圆柱形物体,动手操作去探究,去发现。
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沿着圆柱的高剪开的,剪开后就是一个长方形,-----
(还没有等他说完,另一个学生就抢着说)
生2:我们是斜着剪的,剪开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我再问:还有不同的剪法吗?
生3:我没有剪,就是沿着罐头的接头撕开的,展开后也是一个长方形。
生4:我这个圆柱的商标纸有点紧,我撕得有点破,不太像长方形。
师:看来大家的方法很多,有两人剪成长方形,还有两人不是,有办法把那两种也变成长方形吗?
生5:简单,用我们上学期学的转化法就行了。接着他说了方法:就是再把那两种沿着高对折,剪开重新拼成长方形。
我照着他说的做演示,并且大声表扬他说:“同学们,这并不简单,转化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它,就会化难为易,化复杂为简单啦!”
师:那么,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形?
师:这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得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生:老师,平行四边形也能推导出来,不需要变成长方形!让他来说说看,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也能推出来。我们给他以热烈的掌声,为他的精彩发言而喝彩!
生6:老师,刚才我没有用剪刀剪开,也没有撕,我也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接着他边做边说:我这个商标纸有点松,我直接拖下来压平,这时也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2就是圆柱的侧面积,也就是底面周长的一半高2,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同时我们从不同的途径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结论,真棒!下面如果用s表示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你能写出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吗?(板书:s=ch)
基本练习(求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师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三、探究表面积
师: 我们掌握了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表面积怎样计算呢?
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援助的表面由那几个部分组成?
生: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5.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的题目。
1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
3教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
4介绍进一法。
四、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师:从例4可以看出来数学来源于生活,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几道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
提高练习:
1、做一个底面半径2分米,高10分米的圆柱形茶叶筒(如图),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2、用铁片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8分米,底面周长4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4米,池深5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分析好求的是哪一部分的面积?在选择解答方法。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们想不想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实用的学习用品呢?
设计制作一个笔筒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怎样确定笔筒的大小?
五、师小结:下课铃响起,老师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够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制作出的笔筒送给你最喜爱的人。
六、板书设计:
圆 柱 的 表 面 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 c 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步的几何知识概念,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从生活实践中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教学的重、难点是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设计意图:对于《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以往我都是在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的教学中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公式,然后在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教学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操作,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再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侧面积公式,然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加深巩固,课堂的教学设计以练笔的形式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容易把求表面积中所应用到的公式混淆在一起,而且这种教学手段学生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局限了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再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如何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本技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构建新的知识,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学反思:
我首先解决的是“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再进而启发学生想到“如何把商标纸拿下来”,学生自然就想到“用剪或其他方法”,探究的方向准确后,我则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去操作,留给学生大量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活动中,会随着操作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发现,个性化的精彩随之绽放!中国有句古话就是: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坊!我觉得确实是的,我们的学生就是这样:你给他一个探究的空间,他就会回馈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还你以一幅精彩的画面!“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有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学生“如鱼得水”,让学生的精彩得以释放,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让学生的智慧充分展示,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生命和活力!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7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信息窗2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分析、比较、概括等活动探究出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直尺、一些容易剪开的圆柱形纸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你能用字母说一说吗?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2、感知情境,收集信息。
谈话:今天,咱们继续研究有关圆柱的知识。你想了解一下这种纸筒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到生产车间去参观一下。(多媒体播放纸筒的生产过程。)
3、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根据屏幕展示情境图右侧的圆柱形纸筒成品及其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纸筒包括哪几部分?做一个圆柱体纸筒需要多少纸板?……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明确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谈话: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纸筒,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总结求需要多大的纸板,就是求圆柱形纸筒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自主探究。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出示探究提示:
⑴看一看,圆柱的表面包括几部分?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⑵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⑶试一试,利用你们手中用纸围成的圆柱沿着高线剪开图,看你有什么发现?
⑷你能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吗?和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收集交流素材。)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生汇报: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圆的面积我们已经学过了,关键是求侧面积。
2、汇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谈话: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将侧面展开后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出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等。
3、学生交流展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学生展示汇报,大家分享,相互评价,质疑对话。)
展开法:
如果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没有沿着高线剪的话,可能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4、小结:无论剪开成长方形还是平行四边形,我们都完成了一个转化,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化曲为直。也就是说把曲面转化成了平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5、师质疑:大家想一想,我们还能想出其它方法,也可以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呢?
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8
一、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着重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创新发展的空间。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和难点之处都是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并能运用公式灵活计算。
数学学习活动不单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因此设计剪一剪、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公式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圆柱模型、小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投影出示)
(1)口答下列各题:
①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单位:厘米)
3 3
4 3
5 3
你能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圆柱表面积该如何计算。
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师:你们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圆柱的表面积指的又是什么?(讨论、交流)
学生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2)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组织学生将自制的圆柱模型展开(分组学习)。
②侧面展开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③以长方形为例,指导学生观察联系。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计算它的面积了,现在我们又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你们知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
(3)解决实际问题。
①投影出示例4: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复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②组织学生读题,找出条件,说说实际是求什么问题。(分组学习)
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④反馈订正。
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思路和步骤及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三、课堂小结: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四、应用反馈。(独立完成计算)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2、广告公司制作了一个底面直径是1.5m,高2.5m的圆柱形灯箱,它的侧面最多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圆 柱 侧 面 积 + 两 个 底 面 积
宽(圆柱的高)
长(底面圆的周长)
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9
一、教学构思
圆柱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状的笔筒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笔筒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圆柱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做的笔筒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笔筒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当学生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概念,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圆柱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圆柱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圆柱的面有什么特点?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圆柱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4.教学例4
一定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面料,是求圆柱的什么?你会算吗?
小结:这顶厨师帽的下面应该是没有的,所以在这里,不需要我们算圆柱的下面,也就是说少算一个底面。
(二)笔筒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圆柱3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比如我们刚做的那道题,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1.帮助学生回忆笔筒的形状(圆柱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
3.课本第16页第10题:
(出示笔筒模型)
(1)笔筒缺少哪个面?(上面)
(2)要求至少需要多少彩纸,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算不算上面?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2个面,没有上面,侧面=底高,下面=一个圆的面积=π )
(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笔筒”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笔筒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练习:课本p18页练习二的第15题。
(点评:要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圆柱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
《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课上学生很快讨论出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所以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已经能想象和深刻理解,并且通过想象和推理能够明确展开的长方形的长 (宽)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展开的长方形的宽(长)就是圆柱的高,因此,学生对于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能够理解和初步掌握。
但是,通过学生尝试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学生对于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虽然初步掌握但是很不熟练,具体表现在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时,特别容易出现混淆,原因就是对求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计算办法掌握欠熟练,特别是求圆的面积时,部分学生总是忘记把半径进行平方,或者是直接用给出的直径去平方,这都是对圆的面积计算办法掌握不熟练的表现;第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正确率都有待提高,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圆周率,又有半径的平方的计算,所以很多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很低。原因就是学生的口算能力、笔算能力都没有形成技能,只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能熟练准确的计算,这都是学生能够准确求出圆柱表面积的障碍。
针对这种情况,我打算采取这样的办法:第一:强化学生对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办法。第二:在计算时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出错时要找出出错的原因,对证改错。同时结合课前三分钟计算的时间,加强学生的计算练习。总之,让学生熟练准确的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可以为下一步学习和计算圆柱的体积扫清障碍。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10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 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 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 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 练习七第6题。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 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 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 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在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的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索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初步认识圆柱的基础上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圆柱的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22页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
(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
(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22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四第6题。
四、全课总结: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1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圆柱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1~22页例3例4,第22页“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的教学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特征和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了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关于几何形体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例3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相应的“练一练”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例4是引导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经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理解这些方法的来源,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从中学到一些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侧面积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判断、概括、推理”等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生知识的形成总是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情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新知识时,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演算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知识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操作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
学生以前学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是本课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这个环节我分3步进行教学。
1、卷一卷,感知“由直变曲”。
首先,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引导他们卷成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原来长方形纸片是一个平面;现在卷成圆柱纸简后,它还是平面吗?让学生感知“由直变曲”。
然后,我根据学生回答谈话: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是可以“由直变曲”的
2、展一展,感知“由曲变直”。
首先,我让学生展开卷好的圆柱简。
其次,提问:这个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感知“由曲变直”。
然后,谈话:同样,在一定条件下曲面也可以“由曲变直”变为平面。
3、谈话引入:今天我们将运用这个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通过这个环节的卷、展操作,让学生感知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的过程,使得“圆柱侧面积”的新知识与“求长方形面积”的旧知识联系起,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观察对比,推导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进行教学
1、观察对比,理解圆柱侧面积含义
首先,我让学生再次卷出尽可能粗的圆柱纸简。
其次,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对比。
(1)原来长方形纸片的长现在在么地方?宽呢?现在长方形纸片卷成圆柱简后变成圆柱的什么面?
并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 长 宽
圆柱侧面 表面周长 高
(2)谁能指出这个圆柱简的两个表面?(现在是空的)
《圆柱的表面积》导学案 篇13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兀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兀r22 。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兀rh+兀r22 。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兀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近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 计算练习(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习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