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通用16篇)

平行四边形(通用16篇)


平行四边形(通用16篇)

平行四边形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的高.

  (二)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的关系.

  (三)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作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和掌握的定义及其特性,画的高是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与之间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投影)

  在明确它们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过的四边形有长方形、正方形、.)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吗?

  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

  我们已初步认识了,那么什么叫?它有什么特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理解的定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①动手测量.

  指名一学生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其余同学用三角板检验课本151页3个图形的对边.

  然后再用尺子度量一下每组对边的长怎样.

  ②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吗?

  小组先议论一下,(可能说出每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能说出每组对边平行)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的确切含义.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板书)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投影)

  2.的特性.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那么有什么特性呢?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并测量一下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有不稳定性.(板书)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的底和高.

  (1)认识的底和高.

  出示: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

  从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的高.这条对边叫做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

  出示:(投影)

  观察上图中,有几条高?它们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从而让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的高.

  同学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画高的方法,高的画法与其相同,都用过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同学动手画高:152页“做一做”.

  4.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的关系.

  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还可把变成长方形,比较一下长方形和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的特征,也属于.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

  比较正方形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还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什么叫做?它有什么特性?

  2.在下面图形中画高,并指出它的底.

  3.在下面图形中,画出两条不同的高.

  4.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实践等手段,给学生建立明确的概念.

  新课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让同学利用前面讲过的检验平行线的方法,检查三个不同形状的,然后再用尺子度量一下每组对边的长度,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的特征,从而抽象概括出的定义.

  其次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发现的特性,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然后认识的底和高,并会画高.

  最后通过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行的异同点,明确它们的关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并用集合图表示.

  在教学或练习中,既要重视直观演示,运用比较的方法,又要加强动手操作,量一量、画一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

  板书设计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特性:不稳定性.

  画出两条不同的高

平行四边形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

  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因为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平行四边形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①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培养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电脑、课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这又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指出平行四边形对边上的高。

  二、认定目标。

  1、(出示平行四边形)谈话引入:你想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有多大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学习哪些知识呢?

  三、导学达标。

  (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电脑显示数方格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比较方格图中两个图形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设问:根据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虽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如果要求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果园的面积,用这种方法方便吗?(不方便)既然不方便,我们不数方格能不能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二)、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⑴、学生实验操作。

  谈话:请拿出你的平行四边形, 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在剪、拼前,大家想一想长方形的特征是怎样的?

  a、学生实验操作。

  b、问:你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

  c、电脑显示剪拼过程。

  ⑵、讨论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a、谈话: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拼成长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①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②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

  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表示?

  b、谈话:请看屏幕, 根据提纲大家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电脑显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

  c、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d、齐读两遍公式

  (三)实际运用。

  1、导语:我们理解并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2、学生运用公式计算方格图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⑴、学生计算。[板书:6×3=18(平方厘米)]

  ⑵、谈话:运用公式和数方格的方法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一样吗?(一样)哪一种方法方便?(运用公式)因此,以后我们一般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强调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条件。

  师小结:由此可见,运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 条件?(底和高)

  4、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大家有信心去解决吗?请看例题。

  ⑴、出示例题,学生默读一遍:

  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长32.5米,高23.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平方米)

  ⑵、审题:题中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求这块菜地的面积够条件吗?

  (电脑显示菜地的透视图,并闪动菜地的底和高)计算结果要求怎样?

  ⑶、学生列式计算,一生板演。

  ⑷、评讲。

  (五)、实际应用训练。

  ①课本p72.2

  ②p73.5

  四、教师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五、谈话:刚才你们不是想知道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吗?

  看谁算得最快?

  六、作业:72页1、3。

  评议记录:

  本节课教学过程完整合理,教学方法选用恰当,重难点突破较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理,活泼有序,板书设计合理,教态亲切自然,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话声音略显小了一些,激情不够;偶尔有一句不够准确的数学语言,望教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平行四边形 篇4

  昨晚看到了天空有风老师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的课件,正好和我的进度吻合,今天上课借鉴了一把,感觉真好。

  练习题的设计非常实用,如计算面积的第2小题,已知一个底是8分米,另一个底是6分米,这个底上的高是4分米,解这道题学生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6分米和4分米,8分米这个条件在计算面积时没有用到,要让学生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对应的底和高相乘。接下来,让学生算出8分米的底所对应的高,用刚刚计算过的面积÷底=高。解决问题的第2题:有甲、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乙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分米,高是底的一半。甲的高是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这种变式练习,很有必要,学生先求出乙的高,然后底×高=面积,再用面积÷底(8分米)=高。解决问题的第3题:一块底边长24米,高10米的平行四边形地面要贴瓷砖,每平方米需要贴6块瓷砖,这块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和第4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多少辆车?这学生通过对比,知道求了面积之后,什么情况用乘法?什么情况用除法计算。最后的考一考和比一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

  学生纪律较好,几个较慢的同学当时也做对了,我真高兴。在此,特别感谢天空有风老师,谢谢你,辛苦了!

平行四边形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叫杨海燕,来自赵和镇大仇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几何初步知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的安排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同时,这节知识的学习又将为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知识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我根据教材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在推导公式中,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公式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培养其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加坚定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5、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6、学具准备

  学生自制的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板、直尺。

  本节,适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等。导入新课时,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推导公式时,用引导探究法,探究新知。

  学法:本节,我一改过去让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采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教法,这样的学法怎样才能付诸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呢?——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景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学校大队部为各班重新分配了卫生区,让我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卫生区吧:

  出示第一块卫生区:这是什么形?你知道有关长方形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二块卫生区:这是什么形?你知道有关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旧知的复习过程,当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你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当学生回答出:我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导入新课:“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今天,我们来研究探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环节,利用学生身边的事情为素材,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将学生带入探究新知的氛围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样一个浓厚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开始对新知进行思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2、探究新知

  师:首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面积

  ⑴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方格网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分别数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长、宽、面积。数完后,让学生观察两组数据,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有的会说: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或许,也有人会说:“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相乘的积刚好等于它的面积。

  这时,教师可进一步设疑:请大家来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等于底乘高呢?让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这个猜想吧!

  ⑵割补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吗?试试看吧!

  ②全班交流

  让小组选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开?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开,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这样的方法叫做割补法。割补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

  ③课件演示

  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我又用flash课件演示了割补的过程,不仅难验证了学生的操作,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割补法的认识和理解。

  ④小组合作、动口讨论

  出示讨论题:

  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维总是开始于问题。”讨论时,出示讨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可以使学生方向明确,在讨论时有话可说。

  ⑤全班交流

  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新知时,以学生为主体,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说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思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出一种动态的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巩固新知

  基本练习:

  第1题填空,再现了公式的推导。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第2题判断,复习了面积公式。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两个条件决定的。

  第3题应用,第①小题,把例题变为练习题,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②小题,让学生计算两个卫生区,并选择卫生区,不仅照应了开头,而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数学教学带上了情感色彩。总的来说,这两道题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提高练习:

  第1题,课上,学生会说出多种不同的答案,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课堂教学。

  第2题,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不仅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3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渗透了已学过的乘法分配率和将要学习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不失为练习题中的一个亮点。

  整个习题设计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的重点,而且练习题的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一节课最终落幕,依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画龙点晴,而且机动性很大,可以随时添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或S=ah

  这节课是否完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五、说预设效果

  本节课,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很活跃;重点部分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互相监督、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可以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本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定会带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精彩与收获!

  以上是我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的初步设想,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提保贵意见,谢谢大家!

平行四边形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播放运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火箭成功发射的录像。

  2.师: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们在数学活动上利用一些图形拼出了运载“嫦娥一号”的火箭模型呢!

  3.(课件出示拼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火箭模型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提问:如果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要知道它们的什么?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怎样求?

  4.比较其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可以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

  1.数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1)提出要求: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写书上80页表格。

  (3)反馈汇报数的结果,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4)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6)引导学生交流发现并全班反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7)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操作验证。

  (1)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4)利用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过程。

  (5)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6)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得出:

  a.形状变了,面积没变。

  b.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7)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8)活动小结: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了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出了平行四边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验证了前面的猜想。

  3.教学例1。

  (1)(出示例1)平行四边形的花坛的底是6 m,高是4 m。它的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答案。

  三、看书质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五、巩固运用

  1.练习十五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答案。

  2.你会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3.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4.练习十五第3题。

  六、全课小结(略)

平行四边形 篇7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重点和难点分析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虽然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在小学学过,但对于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并不深刻,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打下基础,所以教师不要忽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四边形问题的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尤其是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的推论,推论的应用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夹在两条平行线间;一个是平行线段,具备这两个条件才能得出一个结论平行线段相等,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结论都不成立,这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教师要反复强调.

  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为了能熟练的应用性质定理及其推论,要把性质定理和推论的条件和结论给学生讲清楚,哪几个条件,决定哪个结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即书写格式,都要在讲练中反复强化.

  3.教法建议

  (1)教科书一开始就给出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感觉这样引入新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己设计了一个动画,建议老师们用它作为本节的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2)在生产或生活中,平行四边形是常见图形之一,教师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教师最后做总结.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要判断两点:首先是四边形,然后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3)对于教师来说讲课固然重要,但讲完课后有目的的强化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做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要反思回顾,总结深化.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1、2.

  3.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或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知道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化为三角形问题来处理,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推导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导、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风.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渗透几何方法美和几何语言美及图形内在美和结构美

  二、学法引导

  阅读、思考、讲解、分析、转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和运用性质定理2的推论;在计算或证明中综合应用本节前一章的知识.

  3.疑点及解决办法:关于性质定理2的推论;两点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直线中间的距离的区别与联系,注重对概念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上述概念,搞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做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投影仪,投影胶片,小黑板,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提问,学习思考口答;教师设疑引思,学生讨论分析;师生共同总结结论,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达标练习

  第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四边形?什么叫四边形的一组对边?

  2.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在位置上有几种可能?

  (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画出图1)

  图1

  【引入新课】

  在四边形中,我们常见的实用价值最大的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汽车的防护链,无轨电车的击电杆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形象,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呢?这是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写出课题).

  【讲解新课】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注意:一个四边形必须具备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才是平行四边形,反过来,平行四边形就一定是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一个四边形.因此定义既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判定方法(定义判定法)又是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 ”表示,如图1就是平行四边形 ,记作“ ”.

  图1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讲解平行四边形性质前必须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从属于四边形,因此它具有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共性),同时它又是特殊的四边形,当然还有其特性(个性),下面介绍的性质就是其特性,这是一般四边形所不具有的.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教具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凑的平行四边形演示,由此得到证明以上两个定理的方法.如图2)

  图2

  如图3, , .

  所以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

  由此得到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图3要注意:必须有两个平行,即夹两条平行线段的两条直线平行,被夹的两条线段平行,缺一不可,如图4中的几种情况都不可以推出 .

  图4

  4.平行线间的距离

  从推论可以知道,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从一条直线上所有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如图5.

  我们把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平行线的距离.

  图5

  注意:(1)两相交直线无距离可言.

  (2)连结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叫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一定要注意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例1  已知:如图1, , .

  求证:(1) ; ; .

  (2)△ 的顶点分别是△ 各边的中点(证法略),课堂提问(投影打出).图1

  ①平行四边形两邻边的比为2:5,周长为28cm,则四条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

  ②在 中,若 ,则 , .

  【总结、扩展】

  1.小结

  本堂所讲的主要内容有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要理解这个概念的实质.

  (2)平行四边形的部分性质.

  ①关于边的:对边平行;对边相等.

  ②关于角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两平行线的距离”是一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改变,即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2.思考:如图.已知: 平面 , ,   求证: .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41.2 (1)、(2)、(3) P142中  3(1)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33中1、2、3

  补充1.在 中  (1)若 ,则 度, 度, 度;(2)若 ,则 度, 度;(3)若 ,则 度, 度.

  2. 中,周长为 ,△ 的周长比△ 周长多   则 , .

  3. 中, 的平分线分 为长是 和 的两线段则 的周长是___________cm.

平行四边形 篇8

  一 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 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同时它又是后面进一步研究矩形、菱形、正方形判别的基础,更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及说理的良好素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在本课中,可以探索活动为载体,并将论证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从而将直观操作与简单推理有机融合,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2都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逆命题,它们的证明都可利用定义或前一个方法来证明.

  (2)平行四边形有四种判定方法,与性质类似,可从边、对角线两方面进行记忆.要注意:

  ①本教材没有把用角来作为判定的方法,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为补充;

  ②本节课只介绍前两个判定方法.

  (3)教学中,我们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如通过欣赏图片及识别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建立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觉认识.并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接着提出问题: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从而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的方法.

  然后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在学生拼图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探讨,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实现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别方法的掌握,并发展了学生说理及简单推理的能力.

  (4)从本节开始,就应让学生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去解决问题,凡是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知识证明的问题,不要再回到用三角形全等证明.应该对学生提出这个要求.

  (5)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眼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6)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

  三 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教材P96的例3,它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此题最好先让学生说出证明的思路,然后老师总结并指出其最佳方法.例2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和综合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例3是一道拼图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边拼图边说明道理,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再用四个不等边三角形拼一个如图的大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四 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探究】: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篇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71—73页。

  【教材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其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先通过数图形中的方格,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然后,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推导出公式。本节课教学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导出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通过观察图形,会判断与底相应的高。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长×宽(a×b)。接着,教师在图旁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回答:一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算面积;二是两边相乘(a×b)。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没有评判对错,去讲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开去,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教师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左移至长方形图上,如下图,

  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吗?(不一样大)哪个大?大多少?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就是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大的部分。既然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大,这位同学的a×b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不能)学生懂得了想法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怎样计算呢?今天我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讨论:上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平行四边形的高。如下图。

  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现。

  2.操作验证。

  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经过平移之后,刚巧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我们能不能把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呢?试试看。

  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

  (1)画上底和相应的高。

  (2)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

  同桌相互检查:

  (1)你剪拼成了什么图形?

  (2)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面积的大小有没有改变?学生汇报:(投影)

  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是的)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改变?(不变)

  3.推导面积公式。

  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我们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拼成的长方形的什么?

  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提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

  教师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4.小结。

  同学们,各种平面图形是有一定联系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长方形,从而找到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在今后学习求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还要用到这种方法。

  (二)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出示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1)学生列式解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2)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要求下图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以DC边为底,应取哪一条高?

  生:任意取哪一条高都可以的。因为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平行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说明这几条高都相等,所以可以任意取一条高。

  3.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都是3×2=6(厘米)。对吗?为什么?

  生: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左图的2厘米不是高。它的面积不是6平方厘米。

  生:高和斜边的长短是不相等的,因为高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所以不能把斜边的长当作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右图的高是2厘米,图中和高相对应的底边的长不知道,所以也不能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师小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知道相应的底和高。因此,这两个题目的面积不能列式为3×2=6(厘米)。

  4.选择条件,用两种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看是否相等。(单位:米)

  5.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有括号里。

  (1)计算下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式是( )

  A.7.5×4 B.7.5×6 C.6×4

  (2)下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2厘米 B.12平方米 C.12平方厘米

  小结: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必须找到底和相应的高的长度,还要注意面积单位。

  6.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这个图形里有两个平行四边形,左边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生:4×3=12(平方厘米)。)右边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左边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不是相等?(生:是一样大的。)为什么?

  生:因为上面一条边与下面的一条边是平行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生:我补充一点。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说明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都相等,都是3厘米。而且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4厘米长的线段。高相等,底相同,那么面积肯定相等。

  师: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还可以画出几种形状不一样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生:可以画出无数个。)你们想得很好。谁愿意来画一画?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十七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 篇10

  一、说教材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平行与相交,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为以后认识梯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本课包括两个例题、1道试一试、6题想想做做以及“你知道吗?”。

  例1呈现了三幅生活场景图,通过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知识找一找、说一说哪里有平行四边形使之充分地感知平行四边形。接着教材要求学生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或沿着直尺边画平行四边形这些具体操作及交流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教材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的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点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2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揭示底和高的含义。

  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以此体会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外,“想想做做”安排了实践性很强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中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最后,“你知道吗”介绍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及其应用,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能正确画出或测量它的的高。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分析、概括和判断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在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和学生学习地难易程度,我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作为教学重点。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与学法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讲解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不止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认真听讲、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三、教学准备

  按小组准备小棒、钉子板、方格纸、直尺、三角尺、七巧板、吸管等,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课标和本课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因此,课一开始,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生活场景,并说:“同学们,请先欣赏几幅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其中的平行四边形吗?”引导学生找出每幅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说:“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了解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结果,也要理解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我将这个环节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动手操作,感知特征。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中并进行必要的指导。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沿直尺边画四种做法,利用多媒体技术逐一隐藏小棒、钉子板、方格纸和直尺,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渗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第二层次:猜想验证,总结特征。教师根据刚才抽象出来平行四边形图形,板演一个标准的平行四边形图形,并提问:“你能结合之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能会有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边平行等猜想。接着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测量、比较等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共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之后,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利用这一基本特征判断平行四边形,其中说说第二个四边形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利用反例揭示平行四边形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三、四两个图形改变平行四边形的位置,通过变式图形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

  第三层次: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特点的基础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这个平行四边形中上下两条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能量一量吗?请学生板演如何量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并画出相应的线段。教师相机告诉学生,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教师进行板书,并标出底和高) 随后教学“试一试”,指导学生在图中指一指需要测量的线段后再分别测量三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后就其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追问:“如果把另一条边看作底,你还会测量出它的高吗?你认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最多有几个不同的数值?”让学生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同时体会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出示“想想做做” 第五题让学生画出每个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指导画法,并提醒学生把高画成虚线并标上直角标记。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新课标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因此,我通过“想想做做”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提高。

  第2题让学生探索用两块以及用四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拼法。在小组合作完成后全班汇报不同的拼法,进一步内化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3题是动手操作题。先请学生与同桌合作完成,再汇报方法,最后教师课件演示改拼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

  第4题要求学生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成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是怎么剪拼的,使学生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一条高剪开,再把其中的一个图形沿合适的方向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从而为以后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作孕伏。

  第6题可以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再请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最后总结归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在将饮料管做成的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角变,边没变,所以周长没变)。进而引出平行四边形有易变形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阅读“你知道吗?”,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有利于学生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末尾,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引导他们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培养概括与评价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本课采用的是纲要式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突出重点。

平行四边形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

  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因为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

  1.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在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分别画出两条不同的高.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 篇12

  一、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和说理能力;掌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判别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之后即将学习的第三个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难点:

  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理解及说理的基本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

  两根长40厘米 和两根长30厘米的木条

  五、教学设计

  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判定定理,然后借助各种方法加以验证。最后依靠课本所设计的“做一做” ,“议一议” 以及“随堂练习”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旨在为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做铺垫)

  2、小组活动

  用两根长40厘米和两根30厘米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当两组对边相等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边不相等时,所围成的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课本91页的“做一做” (其目的是巩固和应用“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4、“议一议”

  问题1、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说说你的想法。 (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再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问题2、要判别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你有哪些方法?

  5、通过课本的“随堂练习”,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加以应用和巩固

平行四边形 篇13

  第20章  平行四边形

  20.1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理解平行四边形其边、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3.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能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准备图钉、方格纸、剪刀、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是同学们常见的平面图形,你见过那些物体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形状?2.你能从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

  二、新授。    1.按课本第30页的“探索”画图。2.剪下平行四边形,沿平行四边形的各边再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各顶点记为a、b、c、d。通过连结对角线得交点o,用一枚图钉穿过点o,把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绕点。旋转,观察旋转180°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是否重合。重复旋转几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问题1: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问题2:请说出平行四边形边、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出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探索结果。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整个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发现对角线互相平分,要及时鼓励和肯定,表扬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    三、应用举例。1.例1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40°,求其他各个内角的度数。 (该题可以将∠a=40°改为∠b=140°,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拓展延伸。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bac=20°,求各内角的度数。3.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8,周长等于24,求其余三条边的长。四、巩固练习。课本第38页习题12.1的第1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六、布置作业。    1.课本第32页练习的第2题。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该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3.充分利用平面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等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与计算问题。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学准备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      ),对角(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垂直于bc,e是垂足。如果∠b=55°,那么∠d与∠dae分别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引导观察。    1.按照课本第30页“探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量一量并观察,oa与oc、ob与od的关系。    2.在如课本图12.1.3那样的旋转过程中,你观察到oa与oc、ob与 od的关系了吗?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oa=oc,ob=od。同时又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性质。)三、应用举例。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ao=oc,od=ob,ab=cd,ad=bc。本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以及对边相等的应用。)    例3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对角线ac和bd相交相于点o,△aob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 (本题应让学生回答,老师板演。注意条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四、巩固练习。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c=26厘米,bd=20厘米,那么ao=(    )厘米,od=(     )厘米。    2.在平等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3,bc=4,ac =6,bd=5,那么△aob的周长是(    ),△boc的周长是(    )。    3.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8厘米,bc =6厘米,△aob的周长是18厘米,那么△aod的周长是(   )厘米。     4.试一试。    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若干点,过这些点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刻度尺度量出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得到平行线又一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练习。如图,如果直线l1∥l2.那么△abc的面积和△dbc的面积是相等的。你能说出理由吗?你还能在两条平行线i1、l2之间画出其他与△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五、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课本第34页练习的第一题。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老师帮你解决的问题?七、作业补充习题

  3、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2.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简单识别方法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到数学推理的严谨性。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与应用。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图钉、剪刀。教学过程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对边(     ),对角(      ),对角线(      )。2.(                 )是平行四边形。二、探索,概括。    1.探索。    (1)按照下面的步骤,在力格纸上画一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步骤1:画一线段ab。    步骤2:平移线段ad到bc。    步骤3:连结ab、dc,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ad∥bc,ad=bc。(2)如图,沿四边形的边剪下四边形,再在一张纸上沿四边形的边画出一个四边形。把两个四边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点分别记为a、b、c、d。通过连结对角线确定对角线的交点o,用一枚图钉穿过点o,把其中一个四边形绕点o旋转,观察旋转180°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是否重合,重复旋转几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根据上述的过程,能否断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概括。    我们可以看到旋转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重合,即c点与a点重合,b点与d点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_bac=∠acd,从而ab∥dc,又ad∥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得到: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三、应用举例。    例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点e和点f分别在ad和bc上,且ae =cf,连结ce和af,试说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m和n分别是ab、cd上的中点,试说明四边形bmdn也是平行四边形。五、拓展延伸。在下面的格点图中,以格点为顶点,你能画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六、看谁做的既快又正确?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八、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20.2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矩    形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    2.学会识别矩形。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矩形特殊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矩形纸张、剪刀、矩形纸板、四段木条做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教学过程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对边(    ),对角(     ),对角线(    )。    2.如图,在平等四边形abcd中,ae垂直于bc,e是垂足。如果ab=55°,那么∠ad与∠dae分别等于多少度?为什么? (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识别。)二、引导观察。如图,用四段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将其直立在地面上轻轻地推动点d,你会发现什么?

  可以发现,角的大小改变了,但不管如何,它仍然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问题:我们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就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移动d点,使∠=90°,让学生观察。)从而导人课题:矩形。三、探索特征。     1.探索。    请你作矩形纸板的对角线,探索矩形有哪些特征,并填空。    (从边、角、对角线入手。)    (1)边:对边相等;(2)角:四个角都相等;(3)对角线:相等。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完全可以得到矩形的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2.请你折一折,观察并填空。        (1)矩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    ) 。(2)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    )。四、应用举例。    1.例1  如图,矩形abc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如果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和是86厘米,对角线长是13厘米,那么矩形的周长是多少?      (矩形的简单的计算问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此题教师板演,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    2.请你思考。识别一个四边形是不是矩形的方法。(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很完整,可以多让几个学生相互补充,逐步完善,最后教师适当的给以点拔。)    五、巩固练习。1.如图,在矩形abcd中,找出相等的线段与相等的角。

  2.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且∠aod=120°,你能说明 ac=2ab吗?六、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d=120°,ab =5厘米,求矩形对角线的长。2.工人师傅在做门框或矩形零件时,常常测量它们的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来检查直角的精度,为什么?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八、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2、菱    形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    2.学会识别菱形。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特殊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学生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矩形纸张、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矩形的性质是什么?    2.识别矩形的方法有哪些?    3.导入课题。    二、引导观察。1.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打开,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同桌互相帮助。)    2.探索。    请你作该菱形的对角线,探索菱形有哪些特征,并填空。    (从边、对角线入手。)    (1)边:都相等;  (2)对角线:互相垂直。    (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猜想,完全可以得出菱形的特征,这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    问题:你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验证的?        (可以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解一下他的结果。)    3.概括。    菱形特征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特征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剖析矩形与菱形的区别。    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它的一组对角。    4.请你折—折,观察并填空。(引导学生归纳。)    (1)菱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__。    (2)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_______。    5.请你思考。    识别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的方法    (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很完整,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补充,逐步完善,最后教师适当的给以点拨。)     菱形的识别方法。    (1)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三、应用举例。例1  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2∠b,试说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此题要求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    四、巩固练习。    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5,oa=4,  ob=3,求这个菱形的周长与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写出解答过程。)    (组内互相检查,指出存在问题。)    五、拓展延伸。    用你认为最简洁的方法画一个菱形。(简要叙述一下步骤。)    六、课堂小结。    请你写一写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写完后互相检查、补充。)七、布置作业。补充作业

  3、正方形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其特殊的性质。    2.学会识别正方形。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方形特殊特征与性质的探索过程。难点:数学说理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正方形纸张、剪刀。教学过程一、提问。观察正方形有哪些特征?边_________角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 。     进而导入课题:正方形。二、探索,概括。    1.探索。    观察正方形是否轴对称图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    正方形可以看作为_______的菱形;    正方形可以看作为_______的矩形。    (让学生探索、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意识,也可以指名学生讲讲他的发现。)    2.概括。        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正方形可以看作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正方形可以看作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三、应用举例。例3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求∠abd、∠dac、∠doc的度数。(此题要求学生尝试说出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用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说理能力。)四、巩固练习。    1.如果要用给定长度的篱笆围成一个最大面积的四边形区域,那么应  当把这区域围成怎样的四边形?2.在下列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有多少个矩形?五、看谁做的又快又正确?1.用纸剪出一个正方形,与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又快又正确?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七、布置作业。补充作业

  20.3  梯形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等腰梯形的性质。    2.会运用分解梯形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一些特殊的图形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4.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添加辅助线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梯形的定义与等腰梯形的性质。难点: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方法。教学准备硬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回忆。    1.说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其识别的方法。观察图形。   

  2.学生回答后在图(2)旁边标注“对边平行”,然后指向图(3),同图 (3)是什么四边形?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梯形。二、引导观察。    让学生观察图(3),并跟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试述梯形的概念,并结合图形说出梯形的底、腰及高。    (板书。)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或: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如图,梯形abcd中,ad∥bc,其中ad是上底,bc是下底,ab、cd是腰,ef是高。

  三、巩固练习。l.如图,梯形abcd中,ad∥bc,上底是______下底是______,并作出高。

  2.小组讨论。    (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吗?(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吗?3.特殊梯形。

  观察图(4)和图(5)的特点,找出它们与一般梯形的区别,引导得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的概念。由学生试述,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及时更正并板书。    (板书。)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特殊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思考讨论:若上面两个条件同时成立是否是梯形?    4.等腰梯形的特征的发现及证明。    等腰梯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利用它的特殊形状可以构造各种建筑模  型,设计各种图案,比如我们常用的梯子。下面观察演示一下等腰梯形具有哪些特征?    让学生先在硬纸片上画一个等腰梯形,再用剪刀剪下来,通过折叠、对比、演示,启发学生从腰、底角、对角线的对称性人手,寻求发现等腰梯形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试述结论,教师适时用准备好的等腰梯形纸片进行演示并及时  补充完善结论。    等腰梯形的性质:    (1)两腰相等;(2)同一底上两角相等;(3)两条对角线相等;(4)轴对  称图形,对称轴是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性质(4),学生不易发现,应引导他们联系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发现  结论并叙述。)    同学们经过努力,发现了上述结论,这些结论是否成立仅靠观察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所学知识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小组讨论、探索证明思路。教师启发点拔,怎样添加辅助线使梯形转化成已熟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可让学生广开思路,任其发挥,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情况调控教学。对于结论(2)若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能找出证明思路,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整的证明过程;若不能的,引导学生做如下探索推证。    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请你说明∠b=∠c。

  5.思考讨论    我们在探索证明的过程中,得到的解决梯形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板书。)梯形转化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四、知识应用。    上面探索发现的结论经过推理都是正确的,今后我们可利用这些结论进行有关计算与证明。    1.判断。    (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    )    2.填空。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b=60°,ab=8厘米,则    (1)∠c=(  ),∠d=(   ),cd=(   )厘米。(2)若bc=15厘米,则ad=(   )厘米,梯形面积s=(  )厘米2。

  第2题                      第3题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b=70°,∠c=40°,试说明cd=bc-ad。根据学生解题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纠正。五、课堂小结。    1.围绕学习目标提问有关梯形的概念及等腰梯形的性质。2.本节课主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思想。六、布置作业。    。

平行四边形 篇1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p 64–67

  教学目的:

  1. 通过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剪、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图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黄山美景闻名于全国,黄山四绝更是我们黄山的骄傲,“温泉”是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某宾馆利用当地温泉资源修建一个游泳池,(课件出示长方形游泳池的效果图和平面图)你能算出这个温泉的占地面积吗?(要求学生写出长方形面积公式)

  老师来自于海南,海南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海南一处美丽风光。(课件播放录像:海南美丽风光—神州半岛)

  师:这就是海南美丽的神州半岛。中信泰富公司准备对神州半岛进行开发。但开发之前,中信泰富公司的人员需要知道神州半岛的大概面积,你们能帮忙算出神州半岛的面积吗?

  师:(课件显示:描出神州半岛边框——形成平行四边形)同学们神州半岛,从地图上看这个围成神州半岛,像我们以前学过的那种图形?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图形入手,再引出学生陌生而熟悉的情境——海南岛中呈“平行四边形”形状的神州半岛,两个情境、两种图形前呼后应,不仅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过度,更重要的是拉近了“陌生”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自己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2、分组验证,请小组内的同学先商量打算怎样验证所提出的猜想,再利用手中学具和平行四边形进行验证。

  3、讨论交流

  (1)组内交流。先说一说自己的结论,再说是怎样验证的,组内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时,注意猜想错误小组的结果验证。)

  (评析:这是新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采取“大胆猜想—组内验证—全班交流”的手法,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想问题、动手验证问题、动口说明问题,使学生个体的手、口、脑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师生、生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化“静”的知识接受为“动”的知识建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的形成过程。)

  三、深入探究,内化知识

  1、看图思考

  (1)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

  (2)为什么要沿高剪开?不沿高剪开行不行?

  (评析:通过这样深入的探究,将学生为动而动的状态引向有效的“做数学”活动,不仅有效地渗透了数学的转化思想,而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同学们的验证过程。(师小结并用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评析:这样的重复,有利于突出本课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

  3、看书质疑。

  (1)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你还有疑问吗?

  (2)请同学们认真阅读64至65页内容,通过看书你又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评析:课本乃学生学习中的重要媒体之一,要充分地发挥这个重要媒体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看书质疑”,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数学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四、反馈练习,发展思维

  1、基本练习——计算平行四边形图形的面积。

  2、变式练习——谁做得对?

  3、应用练习

  (1)计算体育馆天花板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解决神州半岛的面积计算问题(课件出示神州半岛地形图,并给出数据)。指名口答。

  4、拓展练习——小小设计师

  学校教学楼前要建造一个面积是1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坛,请你帮学校设计一下(要求它的底和高均为整米数),可以有几种方案?

  (评析: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记忆,而且通过前后相呼应的教学情节,也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五、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总评:

  本设计最显著的特点是为学生活动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之开始,借景勾通,拉近了“陌生”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欲望。课之展开,以体验为主线,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有意义的“做数学”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并且在构建数学模型、知识动态生成的思维过程中,把数学方法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课之巩固,既夯实“双基”,又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

平行四边形 篇15

  一、 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 教材简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的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具体的情境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2.教材处理

  以往,教师通常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看作是一种静态的规律性数学知识,只重视结论和应用,而不注意体验面积计算公式的生成过程,教学时简单演示操作,急于导出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再通过进行枯燥无味的操练,强化技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活动为载体,放大探究过程,以“猜想”、“实践”、“验证”贯穿全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重点,通过割补操作实验突破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自主地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实例应用进一步理解掌握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增强积极参与意识,体验成功。

  二、教学过程设计和设计意图

  1.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一上课,投影出示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如何计算这块空地的面积?接着老师就拿出一个长方形活动框架,让学生说出这是长方形,并说出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对角一拉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好奇这个变化时,让学生大胆猜想变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谁大?学生可能有三种猜想。

  [设计意图: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由于四条边的长度不变,所以不少学生认为其面积也不变, “猜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既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又让学生回忆旧知,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迅速切入正题。]

  2.实验操作,推导公式

  (1)讨论数小方格求面积的方法

  “数小方格个数求面积”的方法在“比较图形的面积”和“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中已有所认识,学生基本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包括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本课中我设计让学习小组自主实验。让学生用透明的方格胶片盖在图形上计算图形的面积,明确图中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请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可从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面积也是相等的,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孕育铺垫。再结合生活的实际列举出如需计算较大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用“数小方格个数求面积”的方法麻烦,难以操作,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急迫感。

  (2)实验操作,推导验证

  组织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假设为公园草坪,小组合作尝试操作实验, 带着问题自主探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本方法,集体交流,让学生汇报通过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把图形剪开,然后平移、拼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老师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激励。

  课件再次演示操作过程,组织学生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①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和转化成后的长方形的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 ②由此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对学生的精采表现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学生有疑后,给予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建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可能是笨拙的,观察、比较、概括可能会观点不一,或者不够完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自主生成的知识。]

  (4)阅读教材,反思质疑

  当学生正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时,教师给提供一个阅读、深入思考、反思、小结的机会。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自主完成填空,组织学生交流对用字母表示公式的理解;交流自学例题后的心得体会,学习计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质疑。

  [让学生阅读教材,反思质疑,不仅进一步让学生领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得到同步发展,培养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3、拓展延伸,展示成功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中 “看我有本领”的练习活动。◇基础练习:(1)完成课本第24页试一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同学说说你的方法。 (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请部分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做法,说自己的想法,征求同学们的意见。)(2)选择题:a、b、c这三个图形中哪一个面积是3×2=6(平方厘米),请同学们手势判断,说说理由(出示下图)。 (3)公园要铺一块如右图所示的草坪。如果每平方米草坪需要45元,那么共需多少元? (p24练一练第3小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这3小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有关问题。第(3)小题回应开头公园草坪的面积的问题解决]◇ 巩固练习:(1)(p24练一练第1小题)测量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边和它对应的高,并计算它们的面积。(2)(p24练一练第4小题)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cm) [设计意图:这两小题,可能有出现个别学生没有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导致计算错误,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概括出: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底和高,而且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2)自主实验,验证猜想(p24练一练第2小题)教师再拿出长方形活动框架,每个小组发一个,让学生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自主动手测量,计算图形的面积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思考发现什么?组织交流归纳出①长方形的面积大;②长方形拉变成平行四边形过程中,虽然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还相等,但高变短了,图形的面积也变小了。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底一定,周长相等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最大。(3)总结评价,体验成功总结活动引导学生反思、交流:“你有什么心得体会或建议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疏理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的理解掌握,进一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课外延展让学生自己独立或与家长、同学合作收集生活中应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实例,并整理成汇报材料,下节课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设计意图:生活应用的课外延展,学生感兴趣;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使不同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提高;让学生选择独立或合作完成,是充分考虑以人为本,鼓励学会与人合作,遇到困难要懂得寻找支持、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二、 说板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合理、明了简结的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图形的推导变化图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的联系,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设计总意图:整节课设计,凸显学生的知识的探究和建构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内容丰富又富有针对性的活动为载体,在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积极探究, 初步建立等积变换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和多种感官并用的综合能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帮助学生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宗旨。注重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大胆、探索,解决问题,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自我激励,陶冶情操,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设计意图:回应开头,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操作、计算、比较、分析来验证猜想,完善情境,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平行四边形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2)找出相应的底和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几条高?它位相对应的底各是哪条线段?

  使学生明确:从B点画高,它的底是CD;从D点画高,它的底是BC.

  (3)画平行四边形的高.【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教师说明: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与三角形画高的方法基本相同,都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从一条边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但通常是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它的对边画高.这里高要画在平行四边形内,不要求把高画在底边的延长线上.

  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

  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

  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

  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

  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2.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并画出相应的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4.数一数下图中有( )个平行四边形.

  四、教师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意义,特征及特性)

  2.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并解疑.

  3.教师提问:我们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因为长、正方形也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所以长、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布置作业 .

  1.用一套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2.在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中分别画出两条不同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