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精选8篇)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精选8篇)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精选8篇)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1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之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同时,这五条运算定律在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 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

  出示: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

  (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符号表示:(△+☆)+○=△+(☆+○)

  教师板书:

  (a+b)+c=a+(b+c) 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

  p28/做一做

  p31/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

  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课后小结: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2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运算定律必须弄清

  加法交换律 a+b = b+ a

  例:25+37=37+25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例:25+37+63=25+(37+63)(扩展)

  a-b-c=a-(b+c)

  例:125-37-63=25-(37+63)

  a-b+c=a-(b-c)

  例:300-159+59=300-(159-59)乘法交换律 a×b×c=a×c×b

  乘法结合律 a×b×c=(a×c)×b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扩展)a÷b÷c=a÷(c×b)

  a÷(c×b)= a÷b÷c

  二、必须背下来的几个算式

  2×5=10 2×50=100 412×5=60 8×125=1000 37×3=111 333=111×3 999=33

  3例:25×9×4=25×4×9 例:128×3×8=(125×8)×3 例:8×(125+25)=8×125+8×25 例:100÷5÷2=100÷(5×2)

  例:100÷(5×2)=100÷5÷2

  ×25=100 8×25=200 ×3=111×9

  三、加法简便计算训练

  1、凑整法简便计算:

  例:(28+36)+64

  182+18+276+24 =28+(36+64)

  =(182+18)+(276+24)=28+100

  =200+300 =128

  =500 小结:多数相加,看尾数是否能凑成整数,将凑成整数的配对先加。练习:91+89+1

  178+46+154

  168+250+

  85+15+41+59

  364+97+636+1803

  2、补差法的简便计算: 例:99+198+397+296

  =100-1+200-2+400-3+300-4

  =100+200+400+300-1-2-3-4

  =1000-10

  =990 小结:计算中先看有与整数最接近的数字,补差后计算。练习:

  999+9999+99+9

  99+88+77+66

  三、乘法简便计算训练

  1、简便运算一:

  例:(4+2)×25

  =4×25+2×25

  =100+50

  =150

  小结:注意必须背下来的算式中的.数字是否在算式中出现,尽量求整数再计算。练习:

  (24+8)×125

  25×(20—4)

  2、简便运算二:

  例:45×9+55×9

  8×27+73×8

  =(45+55)×9

  =8×(27+73)

  =100×9

  =8×100

  =900

  =800 小结:在两组乘法相加的算式中,看是否有相同数字出现 练习: 14×9+9×36 28×19+28×81

  9×47+53×9

  8×(125+25+5)

  (1000—3)×8

  125×13—125×5

  3、简便运算三:

  例:45×90+550×9

  37×12+×880

  =45×9×10+550×9

  =37×12+×10×88

  =450×9+550×9

  =37×12+37×88

  =(450+550)×9

  =37×(12+88)=1000×9

  =37×100 =9000

  =3700 小结:两个因数一个扩大10倍,另一个缩小10倍,积不变。(可类推)练习:

  ×200+55×4

  ×7+×37

  4、简便运算四:

  例:999×7

  102×43 =(1000-1)×7

  =(100+2)×43 =1000×7-7

  =100×43+2×43 =7000-7

  =4300+86 =6993

  =4386 练习:69×101

  1111×9999

  四、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1、减法简便计算;

  例:1035-235-497

  1275-164-36 =(1035-235)-497

  =1275-(164+36)=800-497

  =1275-200 = 303

  =1075

  小结:减法题看尾数是否相同,可以先减;连减题可以先看后两数是否可以相加求整。练习:436-236-150

  1245-(245+673)

  480-82-18

  673-84-71-45

  2、除法简便计算;例:81÷3÷3 =81÷3×3 =81÷9

  =9

  练习:64÷2÷4

  综合练习:

  1184-68-42

  3576-133-67

  25×4×6

  210÷(7×6)

  =210÷7÷6

  =30÷6

  =5

  420÷(7×6)

  5347一347一972 1054-13-54

  4×7×25 5

  7×8×125 234×25×4

  37×2×125×25×5×4×8

  125×32×2×25×5

  4444×25

  98+265+202

  250×13×4

  88×125

  17×23—23×7

  24×125

  125×(8+10)

  333×774+113×666

  273—73—27 99×38+38 72×125 99×56

  199×56+56

  999×999+999 6

  3200÷4÷5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3

  七、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法交换律

  =(115+85)+(132+118)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加

  ←加法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4

  加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

  一、教学内容:

  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四、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五、教学关键: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形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1、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讨论与思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

  和不变)

  6、提出猜想。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

  1、男女生猜想。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合猜想。

  2、小组内猜想。自己设计一 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事例验证。(寻找身边的例子)

  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

  31+25=25+31

  (2)○○○○

  ○○○○

  4×2=2×4 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

  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1)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我们猜想的.这个规律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2)观察不同的表示方法:等式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如:○+□=□+○中,“□”和“○”代表什么?(代表任意不同的数)○+□=□+○又表示什么呢?

  (3)小结: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在数学中称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三)应用,巩固新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里填上运算符号。

  ①+165=165+35 ② 1013+214=+③ 80○50=50○80

  ④ 48+29+52=48++⑤+=+(1)自主练习。

  (2)交流:第④小题中有三个数,还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完善加法交换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最后一题:可以怎么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抽象,渗透符号化思想)

  2、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讨论:对加法验算时,我们用什么方法?你知道这是根据什么吗?

  (2)小结:我们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验算加法运算,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总结,引申定律

  1、师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师生归纳研究问题的方法:质疑→举例→观察→归纳→验证→应用。

  2、质疑引申:学了今天这节课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40+56=56+40

  ┆(学生举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

  一、教学内容:

  P29/例2(加法结合律)练习五有关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领会“形成问题一提出假设一验证假设一形成规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归纳、概括中发展数学思维。

  3、根据数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4、情感与态度:在运算中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举例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关键:通过大量实例的验证引发对规律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形成问题

  1、出示教材插图,让学生说说插图的意思,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3、自主列式计算。

  4、请学生介绍并展示不同的算法。(88+104)+96

  88+(104+96)=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5、讨论:(1)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2)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88+104)+96=88+(104+96)

  (3)从这两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尝试探究

  构建模型

  1、提出假设。

  (1)小组讨论并交流:在加法中,除了交换律之外,根据这两个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

  (2)师生交流并板书初步的发现。

  (3)提出要求:这只是我们根据这两个算式归纳出来的,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运用更多的事实去验证它。

  2、验证假设。(1)个别举例验证。

  女生完成(69+172)+28

  155+(145+207)男生完成 69+(172+28)

  (155+145)+207 从而得到:(69+172)+28 =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男生用“凑整法”使计算更简便。(2)自由举例验证。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总结。(3)寻找生活实例。如:张老师上午到书店买书用去27元,又到文具店买圆珠笔用去18元;下午去文具店买钢笔用去12元。他一共用去几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并找出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27+18)+12 = 27+(18+12)(4)小组讨论并归纳。讨论小结:

  ①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一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另一边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③等号左右两边的和相等(不变)。④改变计算的顺序可以使计算简便。

  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5)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结合律。达成一致后板书:(a+b)+c=a+(b+c)

  3、形成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并齐读课题和内容。(导出规律的命名)

  4、辨析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不同点:

  (1)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加上小括号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2)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应用加法结合律时,加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特征——几个加数可以“凑整”(一般凑

  十、凑百)。

  (三)使用规律

  巩固新知

  1、我能填得又快又对。

  a+(b+c)=(□+b)+c

  (28+36)+64=28+(□+64)

  □+235+65=78+(235+□)

  182+18+276+24=(182+□)+(□+24)(1)独立完成习题,并说说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律?(2)讨论:四个数相加,结合律还可以用吗?更多的数相加呢?(3)尝试归纳四个或四个以上的数相加时的结合律。(如果出现要使用交换律、结合律的,暂不研究)

  2、我能很快比较它们的大小。

  (63+25)+35○63+(25+35)

  a+(b十c)○(a+b)+c

  (33+232)+3768○33+(232+3768)

  418+(56+82)○(418+82)+43 讨论:怎样比较更快?我请谁帮忙?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1+89+1

  178+46+154 168+250+

  3285+15+41+59

  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及练习

  一、教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例3(P30)练习五习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关键: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六、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

  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

  (二)创设情境

  探讨算法

  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

  2、出示插图。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整理图意:第四天 城市A→B

  a→B 115千米 第五天 城市B→C

  B→C 132千米 第六天 城市C→D

  C→D 118千米 第七天 城市D→E

  D→E 85千米

  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

  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1)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 115+132+118+85

  ②115+132+118+85

  =247+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

  =365+85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450(千米)

  =200+250

  =450(千米)(2)师生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讨论第②种算法:在这种算法中,分别运用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把115和85、132和118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有什么好处?(4)小结并揭示课题。把能凑成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 方法:运用“加法运算律”)(5)评价其他不同的写法。

  ③ 115+132+118+85

  ④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200+250

  =450(千米)=450(千米)

  说明:这两个算法也运用了加法运算律。前者可以省略有些过程。后者缺少小括号,作为口算也是可以的。

  (三)自主练习

  优化算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425+14+185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1)独立完成。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对比练习比较下面的算式,有什么异同点?你喜欢计算哪个算式?为什么? 56+78+22+44

  (56+22)+(78+44)

  (56+44)+(78+22)

  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同桌互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60+255+40

  282+41+159

  548+52+468 135+39+65+11

  13+46+55+54+87

  5+137+45+63+50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归纳算法练习、优化算法练习和运用算法练习,让学生在运用中观察、比较不同的算法,从而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

  (四)解决问题

  体验价值

  1、小结启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

  2、解决高斯的数学题。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二101 ×50

  二5050

  3、交流。高斯的聪明表现在哪儿?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计算有什么帮助?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5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一、教学目标

  1币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

  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笔寡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三、编排特点

  1庇泄卦怂愣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贝酉质档奈侍馇榫持谐橄蟾爬ǔ鲈怂愣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

  律。

  3敝厥蛹虮慵扑阍谙质瞪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具体编排 1奔臃ㄔ怂愣律。(1)本小结具体编排。

  ①主题图。

  旅行途中记录行程的情景。考虑到学生对自行车上的记录仪表比较陌生,所以画了一个仪表表面的放大图,并让小精灵做提示性介绍。②例1。在主题图的基础上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③例2。加法结合律。

  理解了题意,并搞清了条件和问题之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计算。

  接着,还可让学生观察比较教材提供的另两组算式,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出像例

  2这样的例子,再观察、比较。

  ④例3。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2)本小节教学建议。1弊裱认知规律。

  教学时,应注意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

  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2庇煤弥魈馔肌1窘诮滩牡娜道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继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都形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

  3弊⒁庖导学生用新知识去理解以前学过的内容。

  本节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识基础,反过来,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与方法。例如,交换加数的验算方法,加法中的“凑整”计算,等等,过去只知道这样做,现在知道了它们的依据。这种“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的。

  2背朔ㄔ怂愣律。

  ①主题图。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可以按自己看到的说,也可以把图中的两段说明文字复述一遍。再根据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可解决的一些

  问题。②例1。

  让学生自己发现乘法交换律。

  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

  进一步,可让学生在主题图中,找出可用乘法交换律解决的'其他问题,并列出算式。

  ③例2。

  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得到乘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结合律。

  小结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交换律是两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在这一活动中,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自己的发现。

  ④例3。

  通过比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小结时,教师有必要指出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最大区别,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个规律,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乘法一种运算内部的规律。3奔虮慵扑恪

  (1)本小节内容的具体编排。

  ①例1。

  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

  教材展示了三种算法,同时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

  ②例2。

  画面是书店的一角,题中包含两个需要综合应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③例3。

  讨论可用连除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解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比较两种算法,说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与例1比较,例3只给出了两种解法。这是因为第三种解法先除以后一个数(1250÷5),联系实际作出解释较为困难,对学生来说比较费解,所以有意回避。

  ④例4。

  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整个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4的三个问题,可以一次给出,或依次给出,也可以先出示插图和四个已知条件,让学生说说“一打装”是什么意思,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⑤例5。

  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

  (2)本小节教学建议。

  注意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实质。

  首先,要鼓励独立思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算法;其次,注意组织互相交流,尽可能使个别学生的创见为其他同学共享。第三,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第四,还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要求的把握上,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比如,本节教材的练习中,不少题目的指导语是“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由于“怎样简便”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上个人具体情况的差异,很自然产生不同的评价判断,你认为简便的方法,他认为不简便。因此,采用何种算法,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可以依据有关知识经验对算式进行变形,也可以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五、本单元教学建议

  1背浞掷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2奔忧渴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如前分析,本单元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生活中来,到社会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的愿望。因此,领会教材的这一意图,用好教材,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运算定律,构建个性化的知识意义。进而,凭借知识意义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学运算定律的运用。

  3弊⒁馓逑炙惴ǘ嘌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6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习题.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 28-735 ÷49+7

  47× 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 4

  =960

  5× 12-12× 12+12)

  =5×(0+12)

  =5× 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 78)

  (41-16)× (89-64)

  (375+31-16)× (89-64)

  2、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 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出示课件

  2、   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 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 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8×3+28×5+22×8

  25×4×740      98×27

  23×37+27×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 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7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应用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请运算顺序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些易混题能准确辨析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归纳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拓展箱抽1题(拓展在哪一个方面?)

  4、独立完成( 给分步式整理成综合式)

  20×5=100 70-30=40 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5、 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二、复习简便计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交流,复习各种运算律和简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

  3、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减 法 性 质:a-b-c=a-(b+c)

  4、分组练习: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0×4)×25 25×28    25×28

  (40+4)×25 =25×(4×7) =25×(20+8)

  =(25×4)×7   =25×20+25×8

  =100×7   =500+200

  =700   =700

  5、拓展箱抽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交流反馈

  98×18+36 37×56+43×37+37

  45+54+63+72+81 321×4+963×3-642×2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题:校园里有38棵松树,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2倍,柏树的棵树比杨树的棵数少24棵。校园里有柏树多少棵?

  (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

  (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例题:学校舞蹈队购买了23套服装,每件上衣84元,每条裤子66元。学校舞蹈队买服装共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简便计算

  298+135+102 372-72-28 88×25 56×125

  125×13×8 99×23+23 270000÷(125×3) 25×32×125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篇8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今天好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他们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生:想)他们想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谁能告诉他们?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

  学生列式,师板书

  (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1) 27+73                 (2)  37+58    

  73  +27                             58+37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 黾臃ㄋ闶街械骰涣礁黾邮奈恢茫蓟岢鱿趾筒槐涞南窒螅?br>投影书上的主题图,

  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

  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

  如35+20 =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

  同桌互说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

  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在这个环节中有出现个别代表一般的给予举例纠正。

  .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 ?)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新知

  1.学习加法交换律的最终目的是用。

  问:验算加法,我们用什么方法?根据什么?

  2.“练一练”1,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3、“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4、放录音、做游戏——“我该在什么位置”

  470+830=830+    101     3+214=       十       

  256+214=           +256               十 367=367 +       

  (1)将卡片470、880、1013、214、58、58发给六个同学。

  (2)伴随音乐,寻找自己的位置,并贴上。

  (3)小结:这些算式都用等号连接,两边都有相同加数,那就意味着另一个加数也相同,我们并用了加法交换律。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  (举例证明一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     +          在     中可以填哪些数据?(五)作业:

  课题: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    234-66-34  (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    234-(66+34)  (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    234-34-66  (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     560-178-22    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加法结合

  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通过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 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 学习用加法运算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 例2、例3                                                                                                

  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 引入。                                                                                                                        

  也不知道知道李叔叔骑自行 车 旅行 情况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2.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 (不论那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

  二 、探索规律

  1、加法结合律。

  ( 1   ) 三天 一共行多少千米?可以怎样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8+104+96           88+(104+96 )                  

  =192+96            = 88+ 200

  =288               = 288                 

  问: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学生讨论交流 后汇报结果: 后两个数先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 ○  88+(104+96)  怎么填?

  (2) 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秘密?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符号表示。

  ( ◢+★)+●=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

  (5)问: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

  三 、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主题图(教科书27页图显示小精灵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让学生回想例2解决了什么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然后课件展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引出例3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全班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六、 作业:练习五的第5、第7。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出示口算卡片

  50*70=   125*8=   40*5=   11+7=   4+25=  

  70*50=    8*125=   5*40=   7+11=   25+4=

  2、 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 5    *   4     =    20

  因数      因数        积

  二、 教学实施

  1、 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25=100(人)或25*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25=25*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 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5)*2        方法二:25*(5*2)

  =125*2                     =25*10

  =250(桶)                 =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5)*2=25*(5*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6)*1015*(6*10)

  (125*80)*3125*(80*3)

  (12*25)*412*(25*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 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 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26=*                           8*2=2

  a*b=*                         a*=15*

  125*7*8=**7            (40*15)*[  ]=40*([  ]*6)

  25*(4*[  ])*([  ]*4)*13      2*4*6*5=(4*6)*([  ]*[  ])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6、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教学内容:儿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36页例3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 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

  =6×25

  =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

  =100+50

  =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         4×25+2×25

  =6×25             =100+50

  =15(人)        =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     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     +      ×     

  a×(b+c)=    ×     +      ×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最好,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    234-66-34  (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    234-(66+34)  (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    234-34-66  (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     560-178-22    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进行计算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

  1、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汇报:(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展开

  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    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

  5、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

  280÷35       360÷45

  (1)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

  280÷35       280÷35     360÷45     360÷45

  =280÷5÷7    =280÷7÷5   =360÷5÷9   =360÷9÷5

  =56÷7       =40÷5      =72÷9      =40÷5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

  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

  (得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

  6、试一试:700÷28     256÷32

  独立做、个别板演。

  7、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

  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540÷(9×4)    620÷5÷2

  420÷(14×6)   270÷45÷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20÷35      630÷18     486÷54      600÷24

  集体做、校对。

  3、提高练

  480÷(□×□)=480÷20÷6

  750÷□=750÷25÷3

  560÷□=560÷□÷□

  三、 课堂小结:谈收获,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