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学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精选2篇)

数学教案-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精选2篇)


数学教案-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精选2篇)

数学教案-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篇1

  《两步计算应用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页例1。

  教材分析

  本应用题是学生过去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即由原来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引申到求比两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教材主要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比较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该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怪课后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节课有点像数学课,又有点像班队课,还有点像思品课。”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由于例1的内容较为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 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了2元钱, 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巧妙借助“今天我当家”的场景,对生活要素进行提炼,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从细微之处看生活”,在生活氛围中自觉调动原有认知储备,全身心地为小红想计策、出创意。]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师: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了( )小邻居。

  师: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

  (出示线段图,图略)

  师: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 )元钱。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青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 )元钱。

  师:谁愿意说说?(生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在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了,也想请她们帮帮忙。

  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买鱼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和必需的数学,就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生动的、有趣的。本环节步步深入,分别设计了“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等生活实例,激活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诱发出“我就是小红”的意识。让学生充分交流想法蕴涵了尊重个体思维的原则,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的学习不留痕迹地融入对生活的学习中,融入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3、师: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

  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服,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正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在数学课中创设情境,并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因此在四个计划这一主线中还必须注意数学知识间的衔接与穿插,“上街买菜算算钱”,“小区发了多少份倡议书”,这些都能在现实中找到蓝本,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其说是在解答题目,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不仅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而且还注意了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4、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比较三组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生完成例1)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生自练,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的不同列式)师:谁愿意来说说?

  逐题出示:① 8+6=14(个) ② 8+6+9=23(个)

  14+7=21(个) 23+7=30(个)

  师: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那如何改题目呢?

  [这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让学生在想中练,错中悟,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选择信息的主体,变以往学生坐着等信息为主动获取有用的信息。]

  2、师: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

  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

  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师: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学生设计)

  师: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

  [在课尾设计“计划四:购物”,这一环节呈现给学生的信息是用20元钱去买提供的商品。看似简单的一道题,由于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群体合作中收集、整理信息,不仅设计了10多种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而且还延伸出:如果买东西后钱多了可用来捐款、还给父母、存起来等多种办法,适时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当有同学提到要把所有的商品全买下而钱又不够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更是精彩纷呈,如讨价还价、打折优惠、先欠再还、买一送一,有些购物策略甚至连老师也始料不及。开放的活动开发了学生丰富鲜活的认知潜能,在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中,不仅增进了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而且还意识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师: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用数学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于养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数学最终是为了用数学。]

数学教案-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篇2

  (教学设计

  作者:丁月芳 文章来源:常福中心小学 点击数:54 更新时间:2004-6-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 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分步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3.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 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已有条件找准题目中的"中间问题"。

  教学关键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一)篇头动画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

  2.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想看吗?会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题歌)

  3. 刚才我们看的是什么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

  4. 今天蓝猫也来到了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请看屏幕:(播放专卖店录像)

  (二)书包信息

  5. 师:从这幅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6. 生:黄书包有6个、蓝书包有6个、红书包有6个、

  7. 师:除了颜色,还有什么不同?仔细数一数,大书包有几个?小书包呢?

  8. 生:大书包8个、小书包10个。

  9. 师: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提问)

  10.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计算? 8+10=18(个)、6+6+6=18(个)、6×3=18(个)

  11.问"6×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周以后……这里的书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卖出了一些书包)

  13.师: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样,一周后,专卖店卖出了15个书包

  师:现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数学问题了?(还剩多少个书包?)(非常好)

  二、 讲授新课,主动探究

  (一)研究例题

  1. 师:你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可以在小组内交流。(哪个小朋友先来交流,你是怎样列式的?)

  2. 生(1)6╳3=18(个)18-15=3(个)师根据回答板书。

  3.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4. 生(2)8+10=18(个)18-15=3(个)师根据回答板书。

  5.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真棒!)

  6. 师:用第一种方法的小朋友举手,第二种呢?有没有想出两种方法的?

  7. 问第一种 :你们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用到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组合起来,就是一道应用题。谁来完整的叙述一下?

  8. 生(1)蓝猫专卖店进了3种颜色的书包,每种有6个,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如果出现两问的编题,师作出肯定: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9.师:请刚才那位小朋友说一说:你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分几步来解决的?

  10.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

  11.问第二种:你们又是选择了哪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来叙述成一道应用题?

  12. 生(2) 蓝猫专卖店进了8个大书包和10个小书包,卖出了15个,还剩多少个书包?

  13.选择这些信息解决问题的同学,他们又是分几步来解答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说一说。(谁来交流一下)

  14.出现全部信息:

  师:小朋友能够合理的选择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真不简单!这两种方法虽然选择的信息不同,但在解决"还剩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时也有相同的地方,你们仔细看一下,有什么地方相同呢?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再求还剩多少个书包?(说的真好)

  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quot;还剩多少个书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师: "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这个问题虽然在题目中没有出现,但它其实就藏在题目的中间。需要我们小朋友自己去发现。

  17.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几步来解答?(两步)(板书课题)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继续研究

  师:一周以后,书包专柜上只剩下3个书包了,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家专卖店的经理,你会怎么办?

  经理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又进了两箱书包。

  1. 出现两箱书包,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谁有本事求出来?

  2. 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个书包?

  3. 师:那怎样才能知道呢?

  4. 生:打开数一数、查看包装上的数量

  5. 师:真是个好办法,(每箱有30个)。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6. 生:30×2=60(个)60=3=63(个)

  7. 师问:30×2求的是什么?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8.师:为什么要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9.生:先求出"两箱一共有多少个书包?"就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个书包?"。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师:下面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师:轻声读一读每道题目,再想一想,解决这些问题要先求什么?

  (解决第一个问题先求什么?)

  (1)蓝猫专卖店有5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1个,还剩多少个?

  (先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意吗?)

  (2)蓝猫专卖店有红色运动鞋8双,蓝色运动鞋10双,卖出12双,还剩多少双?

  (先求:一共有多少双运动鞋?)

  (3)蓝猫专卖店有15袋保龄球,卖出10袋,又进来12袋,现在还有多少袋?

  (先求:卖出后还剩多少袋?)

  3.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先求:一共进了多少袋?)

  4.师:你的想法很独特,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下。(鼓掌)(请你们任选两题列式计算。)

  5.(当回小会计):

  师:蓝猫专卖店的生意越做越好,经营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这是专卖店一个月部分文具用品的进货和销售情况(媒体出示)

  文具用品 进货 卖出 剩余

  文具盒 大号25个、小号40个 50个

  橡皮 5盒、每盒20块 85块

  卷笔机 红色12个、蓝色15个 16个

  铅笔 3盒、每盒50支 120支

  师:经理知道我们小朋友今天学到了新的本领,想请你们当回专卖店的小会计,帮他完成这张表格。小朋友,你们能帮这位经理解决这些问题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既快又对?

  小组汇报交流。(请这一组小朋友上来说一说各自的想法,第一题:剩余文具盒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有不同的想法吗?)(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小会计。)

  6.(出个小注意)

  师:你们为蓝猫专卖店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经理准备用25元钱为你们购买一些奖品,奖品就是蓝猫专卖店里的学习用品。

  (卷笔刀5元、水彩笔4元、练习本3元)经理想从这三种商品中选择1~2种购买,怎样买正好用完这25元钱呢?小组合作,把你们的想法填在表内。

  7.小组讨论交流。

  (想出一种方法的小组举手,两种的呢?三种的呢?三种以上的呢?)

  (先请想出一种方法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方法很好。

  (还有哪一组来补充),这个方法也不错。

  还有吗?

  8.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经理到底买了什么呢?瞧!奖品就在这儿。这些奖品应该奖给谁呢?就奖给我们三班的全体小朋友。你们推选哪位小朋友来领奖。

  卷笔刀5元 水彩笔4元 练习本3元

  5 0 0

  2 0 5

  1 5 0

  0 1 7

  0 4 3

  四、总结谈话,激励创新

  师:能有机会和这么聪明的小朋友合作,丁老师感到非常愉快。这节课快要结束了,小朋友,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吗?

  师:蓝猫也有话想对你们说(结束语)

  小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