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精选12篇)


教学内容(精选12篇)

教学内容 篇1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所学的英语交流,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先和学生问候,然后询问当天的日期,星期几等,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示范说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并说说自己想得到的生日礼物是什么?还询问学生父母的生日,以此来教育学生从小就要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从知道他们的生日开始。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根据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学习资源,使之符合学生的经验、情趣和认知规律等。我立足新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学生从最熟悉的节日儿童节着手,很自然地过渡到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may day 、dragon boat festival的学习。课前和学生一起收集了一些节日的图、照片、音乐等。从谈论节日这一真实的、学生熟悉且极为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入词汇的学习。本课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在每个环节中只给学生一个新知识点,以此分化难点,让学生学得不吃力。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当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学生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例如:在教学句型did you…last…?中可挑选学生常做的游戏,先给学生热身,然后进行小组操练。通过游戏和歌曲,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很强,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理解了句型。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他们设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他们从不同方面领略成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创设更多的机会,应设计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对他们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鼓励和关怀。本课的设计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听到某一个节日时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词,如;national day:red,national,flag,china, love,7 days holiday,travel等,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效果很好。

教学内容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教学内容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

  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并知道根据自己的需要、物品的价格来购买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实际活动课—小小商店

  板书课题:小小商店

  二.实践活动。

  1.选选算算:

  出示教材第66页图,图上的货架上有哪些物品?他们的价格分别是多       少?

  买一本字典和买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本字典10元,一个书包35元,大约要带50元)为什么要带50元,而不是40元呢?

  (3)有30元,买一个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为什么?(一个熊猫20元,一个布娃娃11元,比30大,不够买。)

  (4)给你50元买上面货架上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

  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再汇报结果。

  2、做做玩玩。

  1)我们自己办个“小小商店”,大家都来买东西,可以吗?

  (在同学们所带物品上标售价)

  2)每一组同学分组活动,轮流做售货员,其他同学都去买东西。

  2.提问:“我有10元,买一辆汽车够不够?”

  买铅笔,钱不够怎么办呢?

  1)集体交流。

  你想买哪些东西?一共需要多少钱?

  你和同伴说说买东西的经过?

  小结。

  今天我们用学的知识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买东西时,要看清商品的价格是多少,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购买;付钱时,看需不需要找零,并计算一下找得对不对。

教学内容 篇4

  教学内容:认识吨(1吨有多重)

  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吨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千克和克适合计量哪些物体的重量呢?

  2、一袋白糖重( )千克 一个鸡蛋重( )克

  二、新授。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我们以前学过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如果要计算一头大象有多重,要知道一艘轮船能装多重的货物,用千克和克做单位就会感到不太方便,所以人们又规定了一个比较大的重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1)一头水牛重350千克,3头水牛大约1吨重。

  (2)一桶油重100千克,10桶油大约重1吨.

  (3) 一袋面粉约重50千克,20袋面粉约重1吨.

  (4) 我们每人大约重25千克,40人大约重1吨.

  (5)吨的国际单位符号是“t”

  3、感知吨。

  (1)请一位体重为25千克的学生,再请一位学生背一背这位学生,感知25千克有多重。

  (2)想象1吨。一位同学重25千克,多少名同学的体重之和为1吨。

  (3)想一想1吨与40名25千克重的同学的体重一样吗?

  4、简单的换算。

  (1)10个100千克是多重呢?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吨 =1000千克 1t = 1000 kg

  1千克=1000克 1kg= 1000 g

  (2)观察吨、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进率都为1000)

  (3)我们知道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后,你们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吗?

  5吨= ( )千克 8000千克= ( )吨

  5、 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如第1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6吨=( )千克 9吨=( )千克

  4000千克=( )吨 27000千克=( )吨

  2、曹冲称象。

  第几次 1 2 3 4 5 6 7 8

  质量╱千克 280 220 250 300 230 250 270 350

  船上的石头称了8次才称完,你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四、作业。

  书上第22页的第2题。

  思路:估计重量 → 引出1吨概念的必要性 → 寻找1吨的参照物 → 确定不同物体重量单位 → 重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篇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与圆有关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发现等活动,了解圆环面积的特点,经历探索求圆环面积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3、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能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环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求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纸卡片、正方形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猜面积公式。

  师: 同学们,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这里有求它们面积公式的卡片,卡片上有漂亮的小动物图案,谁猜对了就送给谁。

  生:争先恐后猜公式卡片。

  师:大家表现真踊跃,可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并不是只求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还会遇到求它们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

  (评析:通过猜公式这个小活动,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注重全员参与。二是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修改意见:这个环节虽然达到复习旧知的目的,可是总是觉得有些欠缺,毕竟本节课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学生看到组合图形后应该知道都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修改成,“创设情景,学习新知”。用大屏幕投放一组学生喜欢的实物图片,图片由不同的平面图形组合成,像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小木屋、长方形和半圆组成的操场、圆组成的花坛、半圆和长方形组成的涵洞等,学生欣赏后说出它们都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在欣赏图片,更主要的是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图形,图形的组合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组合图形学习的兴趣,也为新知面积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寻找计算公式。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片,你们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吗?

  生:它是圆环。

  师:生活中你们在哪还发现过圆环?

  生:光盘

  生:螺丝垫

  生:公园的甬路

  ......

  师:真棒,你们知道的还真多,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剪一个圆环呢?

  生:想

  师:那就拿出学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剪一个圆环吧。

  生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把你的劳动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我用圆规画两个同心圆,先剪外面的大圆再剪掉里面的小圆就得到了一个圆环。

  生:我将正方形的彩纸对折再对折就找到圆心,然后用圆规在纸上画两条弧线,剪去小弧线再剪大弧线,就得到了一个圆环。

  生: ......

  师:真不错,有这么多方法。根据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不能找到求圆环面积的方法呢?

  生:大圆面积去掉小圆面积。

  板书:圆环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师:真了不起!下面就用你们得出的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新课标中三维目标的培养 ,特别是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手段,来自主探究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修改意见: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到时间问题,只是让学生观察圆环的面积怎么求,时间是节省了可是学生并没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回避了学生的困惑,教学重点也就不突出了。修改后既突出了圆环面积的计算这个重点,也为后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拓展了思路夯实了基础。)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学校要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可是工人师傅不知道外面甬路的面积,请你们帮着算一算好吗?

  大屏幕出示例题

  谁能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吗?

  生:求甬路的面积就是求圆环的面积

  生计算后全班交流

  师:我们学校要改善校园环境,征求大家的意见,你们最希望改善哪里?

  生:异口同声:“操场”。

  生:操场是我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可是一刮风都是尘土,要改善。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改善好的操场,你们愿不愿意把绿化后操场的面积求出来呀?

  生:愿意

  师:谈谈你们的算法?

  生: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两个半圆的面积。

  生:长方形的面积加一个圆的面积。

  师:那就算一算吧

  全班展示计算结果

  师:刚才我们一起利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了身边的问题。现在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求面积的和,一个是求面积的差。

  师板书:面积之和 面积只差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闯过最后的关头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应该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技巧,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们。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在比较两种解题方法后归纳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两种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联系,检验新知。

  师出示闯关题

  学生独立做完后,全班交流方法,

  五、总结所学,梳理知识。

  现在把你们这节课的小收获和大家一块分享好吗?

教学内容 篇6

  有趣的声响(自编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的,探索大自然中的声音,开始对听赏活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兴趣(人文主题)

  2、初步感知音乐要素(长短、高低、音乐、强弱)和它们的表现作用(知识技能主题)

  教学准备:录音磁带、画纸、画笔、课件、乐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大自然中你都听到过哪些声音,并用自己的嗓音模仿出来

  二、1.纸模仿大风吹小风吹的声音

  2.自制的纸袋模仿大雨小雨的声音

  三、听辨大自然中的雷电、风、雨、小鸭子、小青蛙、小虫子的声音,请学生听辨模仿,比较不同的声响,说出自己的感受,用乐器模仿。

  四、多媒体课件展示

  第一幕: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烤着大地,格外闷热,小鸭子出来了,它们要到池塘里游泳,小青蛙、小虫子也在不听的叫唤着。

  第二幕:忽然见天阴沉沉的,风越刮越大,雷电轰轰做响,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小动物们吓得赶紧躲起来了

  第三幕:夏天的雨来得快去的也快,雨停了,“滴答滴答”雨后的大自然特别美丽,小鸭子高兴得唱起了歌,小虫子小青蛙也加入了这场音乐会。

  让学生用各种乐器来表演该童话剧

  四、欣赏《胡桃夹子》、《天鹅湖》,让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线条、色彩、文字、图画表达出来。

  教学说明:这是一节根据新课程理念来设计并操作的艺术综合实践课,课中让学生将美术融入到音乐中,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基本元素。

教学内容 篇7

  教学内容:平移的妙用

  乐至高寺中学  罗勇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在理解平移性质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的平移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概括平移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平移实例中的图形,探索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对平移的再探索,发现平移的妙用!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探索中的艰辛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正确态度。

  3、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应用例子,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中的图形美。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平移特征---------平移中的不变量

  难点:对图形进行理解和平移

  教学突破:从实例入手,让学生思考小学解答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能否进行平移。引导学生进行平移,从而让学生多平移角度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再探索,让学生的妙用得到升发。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平移特征,准备纸笔和画图工具。

  教师用小黑板准备例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

  教师:同学们,本期11.1学习了平移,同学们想想:什么叫平移?平移的二要素是什么?平移的特征是什么?

  1.       学生思考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学生: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平移

  平移的二要素是: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特征: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如图:线段AB以如图所示的方向平移2cm.

  通过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理解,为后面的探索作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一、要在如图楼梯上铺设某种红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40元,楼梯梯道宽为3米,侧面如图所示。计算一下,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多少钱?

  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解决此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平移知识进行平移

  一通过平移发现,楼梯长实际就是

  AA’+A’M=2.8+6.2=9米

  这样便可计算出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

  (2.8+6.2)×3×40=1080元

  平移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平移,注意对平移后图形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问题二、从县城到石桥镇有两条路可走, 请你判断一下哪条路长一些?

  教师提问:第①、②条路横向距离一样吗?纵向距离呢?

  学生亲自动手平移。

  学生回答:道路①的横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横向距离的和,道路①的纵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纵向距离的。

  结论:①、②两条路一样长。

  学生从表面上看总认为②比①要长。

  因此,引导学生平移是难点,教师注意引导。

  教师:从以上两个问题发现:平移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应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出:平移是有妙用的!

  问题三、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为多少米?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小学的方法解)

  允许学生应用小学思维来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对阴影部分进行平移

  教师讲解:

  设道路宽为x米,则

  (20―x)(32―x)=540

  x2―52x+100=0

  (x―50)(x―2)=0

  x1=50(舍去)x 2=2

  课堂作业 :

  平移后的图形

  设:道路宽为x米,引导学生表示出,除阴影部分外的小长方形的长为(32―x)米,宽为(20―x)米。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如图a,如果在问题三中,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型路,如图所示,余下部分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是多少米?

  解题方法由教师解,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三、归纳与发现: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现平移有许多妙用。

  学生讨论感受平移的妙用。

  让学生体会平移的妙用,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四、再探索:

  教师出示小黑板:

  学生合作探索完成下面内容:

  如图:△ABC是直角△,∠C=900.现将△ABC补成矩形,使△ABC的两个顶点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两个,矩形ACBD和矩形AEFB(如图)

  解答问题:

  ①              设图②中矩形ACBD和矩形AEFB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______S2(填“>”“<”“=”)

  ②              如图③中,△ABC为钝角△时,按如图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请利用③把它画出来。

  ③              如图④中△ABC为锐角△,BC>AC>AB,按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利用④把它画出来

  ④              在④中,所画出的矩形哪一个周长最小?

  教学内容:平移的妙用

  乐至高寺中学  罗勇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平移的基本特征

  2、能在理解平移性质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的平移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概括平移的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平移实例中的图形,探索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对平移的再探索,发现平移的妙用!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并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学习探索中的艰辛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正确态度。

  3、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应用例子,从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中的图形美。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平移特征---------平移中的不变量

  难点:对图形进行理解和平移

  教学突破:从实例入手,让学生思考小学解答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观察:能否进行平移。引导学生进行平移,从而让学生多平移角度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再探索,让学生的妙用得到升发。

  教学准备:学生复习平移特征,准备纸笔和画图工具。

  教师用小黑板准备例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一、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

  教师:同学们,本期11.1学习了平移,同学们想想:什么叫平移?平移的二要素是什么?平移的特征是什么?

  1.       学生思考后,教师抽学生回答

  学生:图形的平行移动叫平移

  平移的二要素是:方向和距离

  平移的特征: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如图:线段AB以如图所示的方向平移2cm.

  通过复习平移的概念及特征,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平移理解,为后面的探索作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问题一、要在如图楼梯上铺设某种红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40元,楼梯梯道宽为3米,侧面如图所示。计算一下,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多少钱?

  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解决此题的办法,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平移知识进行平移

  一通过平移发现,楼梯长实际就是

  AA’+A’M=2.8+6.2=9米

  这样便可计算出购买这种地毯至少要

  (2.8+6.2)×3×40=1080元

  平移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平移,注意对平移后图形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问题二、从县城到石桥镇有两条路可走, 请你判断一下哪条路长一些?

  教师提问:第①、②条路横向距离一样吗?纵向距离呢?

  学生亲自动手平移。

  学生回答:道路①的横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横向距离的和,道路①的纵向距离的和等于道路②的纵向距离的。

  结论:①、②两条路一样长。

  学生从表面上看总认为②比①要长。

  因此,引导学生平移是难点,教师注意引导。

  教师:从以上两个问题发现:平移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应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出:平移是有妙用的!

  问题三、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长方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余下的部分作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为多少米?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小学的方法解)

  允许学生应用小学思维来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对阴影部分进行平移

  教师讲解:

  设道路宽为x米,则

  (20―x)(32―x)=540

  x2―52x+100=0

  (x―50)(x―2)=0

  x1=50(舍去)x 2=2

  课堂作业 :

  平移后的图形

  设:道路宽为x米,引导学生表示出,除阴影部分外的小长方形的长为(32―x)米,宽为(20―x)米。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如图a,如果在问题三中,修筑同样宽的两条“之”字型路,如图所示,余下部分为耕地,要使耕地面积为540米2.道路宽是多少米?

  解题方法由教师解,不必要求学生掌握(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说明

  三、归纳与发现: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平移的知识来解决,现平移有许多妙用。

  学生讨论感受平移的妙用。

  让学生体会平移的妙用,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与快乐。

  四、再探索:

  教师出示小黑板:

  学生合作探索完成下面内容:

  如图:△ABC是直角△,∠C=900.现将△ABC补成矩形,使△ABC的两个顶点为矩形一边的两个端点,第三个顶点落在矩形这一边的对边上。那么符合要求的矩形可以画出两个,矩形ACBD和矩形AEFB(如图)

  解答问题:

  ①              设图②中矩形ACBD和矩形AEFB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______S2(填“>”“<”“=”)

  ②              如图③中,△ABC为钝角△时,按如图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请利用③把它画出来。

  ③              如图④中△ABC为锐角△,BC>AC>AB,按要求可以画出____个矩形,利用④把它画出来

  ④              在④中,所画出的矩形哪一个周长最小?

教学内容 篇8

  托一班第10周教学内容

  日期:4月 29 日-5月3日

  语言

  活动名称: 《下雨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 故事《下雨了》。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滴滴答”。

  2. 体会助人的快乐,并学会帮助他人。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图片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结合图片为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华华用雨伞给谁遮雨呢?(小竹子)

  2.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打在小花猫身上。华华给小花猫遮雨,小花猫说了什么?(谢谢华华,谢谢华华)

  三.教师再次为幼儿讲述故事,并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滴滴答)

  2. 教师:你们会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小动物吗?

  四.教师小结。

  数学

  活动名称: 《奇妙的绳子》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教师和幼儿人手一根长绳子、一根短绳子。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长短。

  2. 鼓励幼儿大胆地参与集体活动。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两根绳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长短。

  1. 教师:这两条绳子一样吗?(不一样)

  2. 教师:为什么?(一根长一根短)

  二.教师给小朋友分发绳子,并请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绳子长短。

  教师:小朋友,请你比一比手里的两根绳子,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三.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比较长短的?

  1. 教师:请勇敢的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必出长短的?

  2. 教师请幼儿轮流说出自己的比较方法,并进行总结。

  教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把绳子的一头对齐,就知道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断了。

  科学

  活动名称: 《叔叔阿姨辛苦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厨师做饭的图片。2.菜一份(沙拉)。3.事先联系好幼儿园内的一名厨师。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厨师的工作。

  2. 引导幼儿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吃饭不挑食。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看一副图片,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图中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对幼儿进行提问。

  1. 教师:图片里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他们手里拿着什么?

  2. 教师:他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

  三.教师请厨师出场,为幼儿讲解厨师的工作内容,并请幼儿品尝厨师带来的沙拉。

  1.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幼儿园的叔叔(阿姨),请他为我们讲一讲厨师的工作内容,大家热烈欢迎。

  2. 教师:叔叔(阿姨)还为我们带来了美味可口的沙拉,请小朋友一起尝一尝。

  四.教师小结。

  健康

  活动名称: 《玩皮球》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活动场地一处,幼儿人手一个皮球。

  2.  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学会用多种方式玩皮球。

  2.  发展幼儿肢体协调性,激发幼儿参与肢体活动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幼儿用书相关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  教师:原来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玩皮球,大家想不想玩呢?

  二.教师带幼儿到活动场地上学习皮球的多种玩法。

  1.  教师为幼儿分发皮球,请幼儿自由探索玩皮球。

  教师:现在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发一个皮球,大家看一看谁最会玩,谁和别人玩的不一样?

  2.  教师向幼儿师范并讲解玩皮球的多种方法。

  ①.教师:刚才看到有的小朋友拍皮球,有的小朋友踢皮球,有的小朋友在滚皮球,大家都很棒!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

  ②.教师师范拍皮球、跑皮球、滚皮球、踢皮球。

  3.  幼儿练习玩皮球,教师指导。

  三.教师小结。

  社会

  活动名称: 《能干的手》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布置好各种材料(如彩纸、剪刀、穿珠、小绳、染料、白纸、积木等)的手工区。2.小魔袋。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体会小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到手工区活动,引导幼儿体会小手的功能。

  1.    教师: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到手工区玩一些好玩的游戏,好不好?

  2.    幼儿自由展开游戏(剪纸、玩穿珠、画画、拼积木等),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

  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和“触摸游戏”,引导幼儿继续体会小手的重要作用。

  1.    教师:小手真能干,能帮助我们做好多好看的收工作品。那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影游戏”。

  三.教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了解小手还能干什么。

  1.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还能干什么呢?

  2.教师:有的小朋友说得对,小手能为妈妈做事情。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小手。

  美术

  活动名称: 《开火车啦》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一辆铁轨的电动火车。

  2.    油画棒若干,画好两条轨道的绘画纸若干张。

  活动

  目标

  1. 尝试画短竖线。

  2. 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电动火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这事什么呀?(火车)

  2.    教师:火车是怎么开动的?

  3.    教师:火车要在什么上面开呀?请小朋友学一学。(铁轨)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并示范铁轨的方法。

  1.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把铁轨画出来?

  2.    教师:下面老师示范一下,如何画铁轨,大家仔细看哦。

  三.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铁轨是不是很好画呢?小朋友快动起手来,画一画。

  2.    教师:小朋友,画铁轨上的枕木时,竖线要画直,不要弯曲,弯曲的话,火车跑起来很危险的。

  四.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 篇9

  托一班第14周教学内容

  日期:5月 27 日-31

  语言

  活动名称: 《喂喂小动物》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头饰若干。

  2. 可当做小鱼、虾、骨头、虫子的自制食品若干。

  活动

  目标

  学说简单的语句,知道常见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动物头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谁来了?

  二.教师带领幼儿学说儿歌《喂喂小动物》,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

  1.教师:你们知道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爱吃什么食物吗?不知道的小朋友,听听下面这首歌就知道了。

  2.教师说儿歌《喂喂小动物》,并引导幼儿跟着学。

  三.教师示范喂小动物的方法。

  教师:小朋友已经知道每种小动物爱吃什么食物,那么我们就来喂喂它们吧!小朋友先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喂小动物的。

  四.教师请幼儿自选小动物头饰及食物,它们喂食。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想要喂食的小动物和食物,给他们喂食吧。

  数学

  活动名称: 《摸一摸》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摸箱一个,内有玻璃球与地垫。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利用触觉感知物体的光滑与粗糙。

  2. 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感受。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摸箱,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大摸箱!大摸箱里有两种神奇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二.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猜想,教师给予适当的提醒。

  教师:摸箱里不是吃的东西,而是玩的东西。

  三.教师请幼儿把手伸进摸箱,用手感知摸箱里面到底是什么?

  1.教师: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摸箱里面到底是什么?

  2.教师:方方的地垫麻麻的,它很粗糙。

  四.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指令到摸箱里拿出光滑或粗糙的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来拿出一个光滑的东西。

  教师:请小朋友来拿出一块地垫。告诉我他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科学

  活动名称: 《黄豆宝宝大变身》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 豆浆、杯子。

  2. 黄豆适量,豆浆机一个。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知道黄豆可以制成豆浆。

  2. 引导幼儿了解豆浆的营养价值,愿意多喝豆浆。

  活

  动

  过

  程

  一.  教师出示豆浆并请幼儿品尝,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请你猜猜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杯什么?

  2.  教师:对,杯子装的是豆浆。豆浆是什么味道的?你们喜欢喝豆浆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谈话,猜猜豆浆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师:你知道豆浆是用什么东西做出来的吗?教师鼓励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猜想,引导幼儿把话说好。

  三.教师出示黄豆,告诉幼儿豆浆就是黄豆变出来的。

  1.教师:小朋友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2.教师:老师手里拿的是黄豆,它的形状是圆圆的、小小的。你们知道吗,这些小小的黄豆可以制作出好喝的豆浆来。我们动手试一试吧。

  四.教师制作豆浆,请小朋友观察并品尝。

  教师可以边操作变为幼儿讲解操作方法,但应该提醒幼儿不能自己操作豆浆机。

  健康

  活动名称: 《运蔬菜》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  在活动场地放4辆手推车。

  2.  可当做输出的物品若干。

  活动

  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推车,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上做准备运动。

  二.教师出示小推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推过手推车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辆手推车,大家来运蔬菜,做一个小小的劳动者,好不好?

  三.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认真倾听。

  1.  教师:蔬菜在终点,在游戏中我们要推车去终点,装上蔬菜后再返回原来的位置。

  2.  教师:小朋友要排成四排,一个接一个地推车运蔬菜,这样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练习推车,运蔬菜啦。

  四.幼儿推车运蔬菜,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小朋友做好准备了吗?我们开始运蔬菜啦!

  五.教师小结。

  社会

  活动名称: 《小猫和小朋友》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小猫活动的图片:住老鼠,钓鱼,吃鱼。睡觉。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断句“小猫(小朋友)在”。

  2. 能够大胆地讲述,有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小猫活动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喵喵喵”,小朋友,小猫来了。

  二.教师逐一出示小猫活动的图片,引导幼儿学生短句“小猫在”。

  1.    教师:小朋友,请说一说,小猫在干什么?

  2.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出“小猫在捉老鼠”“小猫在钓鱼”“小猫在吃鱼”“小猫在睡觉”。

  三.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学说短句“小朋友在”。

  1.    集体讲述。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做下列模仿动作:洗手、洗脸、刷牙、梳头。带领小朋友学说短句“小朋友在”。

  2.    个别讲述。

  方法同上。教师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并给与必要帮助。

  美术

  活动名称: 《开火车啦》

  执教:彭老师

  活动

  准备

  1.一辆铁轨的电动火车。

  2.油画棒若干,画好两条轨道的绘画纸若干张。

  活动

  目标

  1. 尝试画短竖线。

  2.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电动火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教师:小朋友大家看一看,这事什么呀?(火车)

  2.    教师:火车是怎么开动的?

  3.    教师:火车要在什么上面开呀?请小朋友学一学。(铁轨)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并示范铁轨的方法。

  1.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把铁轨画出来?

  2.    教师:下面老师示范一下,如何画铁轨,大家仔细看哦。

  三.幼儿在作业纸上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    教师:铁轨是不是很好画呢?小朋友快动起手来,画一画。

  2.    教师:小朋友,画铁轨上的枕木时,竖线要画直,不要弯曲,弯曲的话,火车跑起来很危险的。

  四.教师小结。

  音乐

  活动名称: 《下雨了》

  执教:范老师

  活动

  准备

  1.故事《下雨了》。

  2.幼儿用书相关图片。

  活动

  目标

  1.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滴滴答”。

  2.体会助人的快乐,并学会帮助他人。

  活

  动

  过

  程

  一.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快来看。图片里面有什么?

  二.教师结合图片为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下雨了!华华用雨伞给谁遮雨呢?(小竹子)

  2. 教师:滴滴答,滴滴答,小雨点打在小花猫身上。华华给小花猫遮雨,小花猫说了什么?(谢谢华华,谢谢华华)

  三.教师再次为幼儿讲述故事,并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 教师:下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滴滴答)

  2. 教师:你们会帮助有困难的人和小动物吗?

  四.教师小结。

教学内容 篇10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单元,会话的内容是以开学第一节课师生谈论学习的科目和课表为话题,通过miss li 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学习有关“星期和课程”的名称以及相关的句型。

  本单元的a部分read and say板块是介绍新学期开设的课程,共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新学习开学的第一节课,miss li和学生问候并谈论当天上午的课程。第二个场景是miss li和学生谈论本学期的主要科目。该话题与新学期的实际情况联系非常紧密,题材贴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学,在实际中用。

  b部分是关于星期和课程名称的单词,该部分教学要贯穿于本单元教学的每一个课时中,要做到“词不离句”,且要进行“课课练”,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部分和d部分是本单元的句型结构部分,重点学习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及其答语。要求学生能够四会掌握这些型。

  e部分为阅读、理解部分。该内容很有趣,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a trick 和minus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故事中两道数学题的计算诀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g部分是语音训练板块。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获得语感,并了解该板块内容的读音规则。

  h部分是sing a song。指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在思想上获得教益,有益于英语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教唱本单元的歌曲,使歌曲的学、唱贯穿于本单元的每一个课时之中。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a subject, chinese, science, computer studies, interesting, a week。

  2.初步掌握会话中出现的三会单词term, art, pe, about, interesting, hope, more。

  3.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we have …and …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i like …

  4.听得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或句型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i hope we have more. how about you?

  5.了解元音字母o在单词中的读音。

  6.会唱英语歌曲wish you are happy every day。

  单元教学重、难点:

  见教学要求。

  单元教学安排:

  共六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a部分,read and say

  第二课时学习b部分,look, read and learn

  第三课时学习c部分,ask and answer

  第四课时学习d部分,work in pairs

  第五课时学习e、f、g、h部分。

  第六课时是综合练习课,完成本单元学习手册。

教学内容 篇11

  周一:

  语言活动:儿歌~大一岁了

  美术活动:绘画~棒棒糖大气球

  周二:

  数学活动:它们都是有用的

  音乐活动:打击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周三:

  语言活动:儿歌~吹泡泡

  社会活动:活动室真漂亮

  周四:

  数学活动:点数~我身上的数

  音乐活动:歌曲~走小路

  周五:

  社会活动:新年表演会(二)

  社会活动:冬天里的用品

教学内容 篇12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