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作文辅导作文评改实验方案

作文评改实验方案


作文评改实验方案

一、 问题的提出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受到来自教育界、新闻界及社会其他各届人士的批评。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板块中,作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在作文教学中尤为突出,作文教学亟待改革。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之所以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逃避作文,这与教师批改作文的方式呆板单一不无关系。有些教师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精批细改,从字、词、句的个别修改,到眉批、尾批都细致周到,看起来“满堂红”,其实学生收获甚少。而另一些教师恰好相反,采取的是不批不改,任其自然的态度,教师优哉游哉,学生茫然无知。这两种批改方式都压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知从何时起,“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尺码,迫使教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抓错别字、病句和写眉批、尾批上。效果怎样呢?尽管教师呕心沥血,朱批满篇,但学生却很难甚至不屑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与学严重脱节,学生怎能有较大的长进呢?这种高耗低效的批改方法,在讲究提高效率的现代社会,必须要改一改了。
作文评改这项工作久已形成公式:先由教师全批全改,再由教师讲评,而讲评的步骤则是“概述基本情况——摆优点ABC——讲缺点ABC——念一至两篇习作”。这样做,教师忙得天昏地暗,却费力不讨好,学生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作文评改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能力,以适应新课标下全面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 研究的理论依据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并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强调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例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吗?”叶老还指出:“学校领导迷信精批细改、家长也迷信,实在的损于学生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这是最大的损害。”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就语言教学问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一种素养。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养成。”
三、 实验的目的:

1、为了落实新颁《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贯彻新大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变革至关重要。
2、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写作水平,改变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现状,为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开辟一个新的窗口。

四、 实验目标

1、 设计作文课堂教学评改的新模式。
2、 提高学生互评自改的能力,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五、 具体操作模式

(一)师生共同评议。
可分六大板块进行:
1、 榜上有名——作文较好同学名单展示;
2、 片段欣赏——教师朗读作文中精彩片段;
3、 佳作亮相——成功作文赏读;
4、 咬文嚼字——作文中错字病句辨析;
5、 人物聚焦——作文有较大进步同学读作文、谈体会;
6、 教师试笔——教师朗读自己的同题“下水文”。

(二)学生交叉评改。
可分两步进行:
1、 互评。
同桌(或邻桌)同学互相评改,重点解决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并把典型的错字、病句集中起来,让全班同学讨论更正。
2、 选评。
由作者在班内选出最信任的同学评改(每次都有要注意轮流更换),重点看本次训练目标达到了没有,认真写出评语(可要求写旁批)。

(三)自我修改提高。
自己针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评改和对本次训练目标的进一步理解,独立修改提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修改:
推敲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润色语言。

(四) 教师评价定等。
通过三次评改后,把作文本收上来,逐本浏览一遍,对未评到的优缺点给予补充,对错评的予以更正,对有分歧的意见给以裁决,最后进行等级评定,可分A+(满分)、A(90分以上)、B+(80分以上)、B(70分以上)、B-(60分以上)、C(60分以下)六等。

六、 训练措施
1、定规范、启感悟、提效率、促发展。
关键要为学生树立评改的范例,范文的选择至关重要;当面向学生提出作文的优劣,使学生受到触动,感悟到写作的真谛;先给学生定出评改标准,再要求学生互批互改,“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失为提高作文评改效率的好方法。“教是为了不教”,作文评改也是这样,只有教会学生自我评改作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 实现评改中的“两个转变”。
一是变“先改后评”为“先评后改”。结合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共同评析,在此基础上,学生自评作文优劣得失,自改作文;二是变“笼统式”为“分步走”,严格按步骤进行。
3、 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作文能力。
提倡教师写“下水文”;评改之前,多看几篇同类题目的优秀范文及对作品的简析,从中揣摩文章的精妙之处;要发挥语文教研组的功能,彼此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要把握好两个层面。
技术性层面(错别字、病句、标点、格式等)应有严格细致的规定,圈点批注按统一的符号进行;第二层面写评语,禁写笼统抽象的套话空话,强调学生对作文的阅读直觉和语感,在此基础上再作理性分析,形成文字,不设条条框框,学生可自由发挥、创造,写出独具个性的评语。
5、实施“三级监督法”。
被评人对评论人的第一次监督,科代表为主的班级评论小组对交流后的作文的第二次监督,最后是教师在两轮监督后将作文本收上来再进行检查、评改。
6、 尽可能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写得好的可给满分,改得好的可给高分,实行文、字双向评分;实施激励策略,每次选出3-5篇特色文在班刊中展示,佳作可向校刊或报刊杂志、网上投寄,定期总结评比,并给予适当奖励。
7、 四个重视:
重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指导;重视第二课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重视信息反馈,及时收集来自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训练方法;重视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实验中的有关具体问题。
2003.10修改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