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教学文摘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精选6篇)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精选6篇)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精选6篇)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 篇1

  点击浏览该文件

  读诗问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古诗词诵读部分选录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我在教学过程 中产生了两点不同的看法,与大家同议:

  首先,课文中关于夜郎的注释令人不解。

  课文中注释[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夜郎]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照此注释来理解,诗人的意思要误解了。作者是因为同情王昌龄的遭遇而作,表达的是对王的担忧和思念,故而“寄愁心与明月”既然如此,则忧愁之情当到王所之处,可按课文注释,“随风直到夜郎西”就与王的“龙标”擦肩而过了,又何以表达思念之情,又何以让王知道呢?因此,我感觉课文注释有不妥之处。查阅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延边任民出版社的《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等资料,我觉得对“夜郎”应加以详细交代。取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说法“泛指西南边远的地区。”或者延边人民出版社的说法“唐代以夜郎为名的地方有三个,本篇所说的夜郎在今沅陵县境,龙标在夜郎的西南方。” 较为妥当。

  其次关于“风”。我上课在跟学生讨论时,让学生思考过,既然“我寄愁心与明月”,又何来的“随风”呢?学生争论不休,但终无结果。我查阅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同上)发现它用的是“君”字,它所依据的版本是:《〈四部丛刊〉影印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十三》。而且从意义上,“君”字较“风”字亦较易理解。 “我”把忧愁、思念托付给明月,让她带着“我”的关心、思念随“你”一直到“你”要去的地方,就能更好的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同情之心了。(2005-1-4晚家中)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 篇2

  这是学生第二次集中学习古诗。这五首诗都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写的。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诗欹学习的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丰富倩感,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我国古代诗歌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力。 

  [教法学法] 

  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和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运用抢答的形式,简介作者。 

  在黑板上写出曹操、李白、王安石、杜牧、杜甫五位诗人的姓名。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抢答。 

  (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像丰富,构思新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李白 

  (2)他,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他的抒情写景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小杜\'。我们学过的诗有《山行》《清明》杜牧 

  (3)他,曾是宋朝的一个臣相,唐宋八大家之一,江西临川人。我们在上一个单元学过他的一篇文章王安石 

  (4)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我们学过的诗有《舂夜喜雨》《绝句》杜甫 

  (5)曹操由学生点评,要肯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朗诵曾经学过的以上诗人的诗句,读得好可示意学生鼓掌鼓励,激发诵读兴趣。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三)赏析《江南春》 

  茌江南舂天的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所有景物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怎么7下起了春雨,甫朝留下的许多寺庙,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楼台亭榭,在烟雨中掩映,时隐时现。 

  2•学生阅读《江南舂》,思考: 

  [问题一]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问题二]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诗中描写了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下寺、楼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无哏贷美和向往之情) 

  (四)作业 

  i•抄写五首诗。 

  第二课时 

  (一)齐诵五首诗 

  (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i•揭示标题,划出标题停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讨论、探究。 

  [问题一]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提示: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将诗人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奠大的精神慰藉。将月亮人格化了) 

  [问题二]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三)教师范读《望岳》 

  1•介绍泰山。 

  泰山,属五岳之首,主峰海拔1524米,舂秋时的齐国、鲁国两国都可看见泰山。由于山势高耸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谓神奇秀丽。山中还会升起层层云气,看后使人心胸开阔,睁大眼睛远望,归巢的飞鸟都尽收眼底,如此美景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看那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的景象。 

  2•讨论、探究。 

  [问题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种感觉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得到?(要点提示:登岳) 

  [问题二]由此首诗,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视一切的雄混气概) 

  (四)赏析《观沧海》 

  i•教师结合图画讲述:一个人登上一座山石,面对着波涛翻滚的大海和海中树木茂盛的山岛,看着一轮红日仿佛从海面升起。如果此时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战事连连告捷,正挥师北征,他会作何感想呢? 

  (2)学生自由发言:具有(心胸开阔、雄心勃勃、野心勃勃、一统江山、囊括宇宙、称霸天下¨予肯定)。 

  2•诵读全诗。 

  3•合作探究。 

  [问题一]诗中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 

  [问题二]其中最能表达作者志向的句子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要点提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银河代表宇宙,可它们似乎就在大海里运行,从波涛中涌出。诗人把眼前实景和想像融为一体,绘摹出大海万千气象和吞吐星辰、囊括宇宙的气魄) 

  (五)默诵《登飞来峰》 

  [问题一]与《观沧海》相比较,二者在写法、结构上有何相似之处? 

  [问题二]点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要点提示: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深层含义,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六)作业 

  背诵五首诗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 篇3

  一、导入

  古人常常将月融入笔端。或望月怀远,或借月抒怀,或遥寄相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感受一下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笔下的明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碎叶,李白便出生于那里。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因以自号青莲居士。早年读书学剑,游览名胜,写过许多才华横溢的诗篇。25岁时,出蜀漫游。42岁时,因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入京都,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放诞不羁,不到二年离开了长安,从此过着长期漫游的生活。“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参与永王幕府,但被唐肃宗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他走到四川奉节时,得到赦免。最后他病死在安徽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终年62岁。李白与杜甫齐名(比杜甫稍长),世称“李杜”。他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的诗歌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善于向乐府学习,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具有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等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开元20xx年,贬放岭南,天宝7年,再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惊悉好友被贬湖南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并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他。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解释标题: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2.结合注释,试译诗句。

  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参考:

  杨花落尽了子规鸟儿哀啼,听说去龙标还要逾过五溪。

  我把这颗愁心寄托给明月,随君好友你一直到夜郎西。

  五、诗歌赏析

  1.从表达方式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明确:写景抒情的诗。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杨花,子规

  3.这两种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萧瑟、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体现出飘零孤寂之感。

  子规:又叫杜鹃、杜宇、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所以叫杜鹃啼归。

  (3)烘托心情:表现出诗人的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

  4.从这句景物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友人离别的痛苦。

  5.“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对友人的深切同情。

  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和担忧之情。

  7.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明确:“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

  8.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明确:月的意象。

  (1)月形--团圆。

  (2)夜静月明,容易引起遐想;

  (3)明月升起,千里可共。

  (4)明月皎洁,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明月能让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情。

  9.明月与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体现作者对友人同情和关怀,还表现出两人的友谊如明月般纯洁光明,也寓两人的友谊就如明月长在一般会长存。

  表现出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

  六、主旨归纳

  明确: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板书设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漂泊不定

  子规--不如归去

  明月、轻风--寄送愁心:抒情--关怀、思念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 篇4

  一、目标设计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三、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五)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要点: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链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杂诗》“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八)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

  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九)总结储存,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课外延伸:

  ①朗读背诵,加深理解。

  ②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几首诗的意境。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 篇5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迢迢牵牛星》 

  一.导入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惬意的,相守的温馨的,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别离,难得的相会。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 

  二.文学常识介绍 

  1. 古体诗,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 

  2. 内容大多写士子失意彷徨的苦闷,夫妻间的离愁别绪。 

  三.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二读课文 

  要求:勾勒画面,复述情节 

  3. 情节描述 

  要求:抓住人物、环境、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 

  四.赏析诗歌 

  1.牛郎织女两个人物,主要写织女。 

  2.织女的活动(织而无丝) 

  3.为何无丝,又为何织?(思念亲人;排解内心苦闷) 

  4.对比《天上的街市》中天河“浅浅”“不甚宽广”,本文“清”“浅”却“相去复几许”。 

  《天上的街市》解放牛郎织女为写对光明、自由、幸福的追求与憧憬; 

  《迢迢牵牛星》写夫妻间的离恨与相思。 

  5.三读课文,对比《天上的街市》《迢迢牵牛星》的情感 

  6.课文如何更好体会情感(叠字,并标出) 

  7.重读叠字,四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本文以织女为中心展开想像,请据此想像牛郎怎样思念妻子。 

  过度:世间的思念远非亲人之间,李白也有不少思念友人之作,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文学常识介绍 

  李白(字、号、年代、小李杜) 

  李白及其他作家的送别作品 

  体裁:七跃?nbsp; 送别诗 

  二.释题 

  人物、事件、距离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压韵的字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的景色(杨花、子规) 

  3.景物的特点 

  杨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规:啼叫声哀鸣(不如归去) 

  4.眼见飘坠的柳絮,耳闻子规哀鸣,本已撩人愁思,却又传来好友被贬的消息。(事件) 

  5小结:此景暗含了友人漂泊远方的羁旅之苦。 

  6.友人远去,诗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与明月) 

  7.再读课文,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四、拓展 

  1.借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 

  如: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假设你是月亮,到了龙标。你将会对月亮说些什么。 

  五.学生小结 

  六.布置作业 

  收集相关名句,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两点看法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李白的诗,了解作者及其诗的风格。

  2、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了解李白的友情诗及借月抒情诗。

  二、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加之语文综合能力还不够高,对诗词学习感悟力比较弱,课外知识积累较少。因此,本节课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外,还专门为学生安排了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加强积累。

  三、重点难点

  理解李白诗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背诵李白诗,准备课堂展示。

  组长负责给组员讲解诗歌。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尚书》中说“诗言志”,我们也经常说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的诗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情怀、个性、才华等,李白的诗也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了解李白,就要从他的诗入手,而要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又不能不从了解李白的人开始。

  活动3【讲授】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天宝初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后蒙冤入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大量采用夸张、拟人和生动的比喻,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活动4【活动】导学自学

  1、从诗的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反复读,理解内容:

  诗人在首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杨花漂泊不定,给人以流落之感,子规暗含悲痛之情。诗人取这两样景物,既点明了时令,也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氛围。

  请赏析诗的最后两句(温馨提示:可从写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

  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希望明月捎去自己的愁思,表达了对朋友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活动5【活动】拓展阅读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⑴

  客自长安来⑵,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⑶。

  此情不可道⑷,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⑸。

  作品注释

  (1)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韦八:李白的友人。西京:即长安。

  ⑵客:指韦八。⑶咸阳:指长安。

  ⑷不可道:无法用语言表达。⑸望望:瞻望,盼望。

  活动6【活动】赏读李白

  其诗今存九百多首,内容丰富多彩。

  1、送别诗、友情诗:《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送友人》《金陵酒肆留别》《客中作》《山中与幽人对酌》《沙丘城下寄杜甫》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峨眉山月歌》《夜宿山寺》《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蜀道难》,以充满想象的神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

  3、描写渴望建功立业,仕途艰难,内心苦闷的:《秋浦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把酒问月》《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古朗月行》《行路难》《月下独酌》等。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朝廷重用,为国效劳,却怀才不遇,诗人内心悲愤,常借酒、借月抒怀,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能施展抱负。

  4、边塞诗、宫怨诗:《关山月》《塞下曲》《劳劳亭歌》《玉阶怨》《怨情》《长门怨》《子夜吴歌--秋歌》,表现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

  活动7【活动】秀我风采

  师生共读《将进酒》

  活动8【活动】赏读李白

  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古诗词的美,我们和王维一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和杜甫一起”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和李商隐一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苏轼一样“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活动9【作业】课下作业

  自由阅读,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友情诗,背下来,下节课背给小组的同学听。2、自己尝试着写一首小诗,发到梦想花开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