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探索月球奥秘(通用17篇)

探索月球奥秘(通用17篇)


探索月球奥秘(通用17篇)

探索月球奥秘 篇1

  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可能引发你对这颗星球产生更大的兴趣,想揭开它更多的秘密,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在,让我们对这颗神秘星球,也进行一番追问。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在老师、专家的帮助下,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从下面的活动中任选一项。

  一、月球奥秘知多少

  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关系,等等。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不求意见统一,只求有所收获。

  二、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

  1.细看下面的月球运行图(最好观测一段时间的月球运行,与下面的运行图对照),想一想:这些图各指哪一运行阶段的月球形状?现在一般使用什么名称?我国古代分别用哪两个字来命名哪两个重要阶段?

  (思考:观察月球运行后,你有什么体会?)

  2.有条件的可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向专业人员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了解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学家及常见的天文观测仪器和天文现象等,并观看关于月球的录像资料。

  (思考:为什么天文台大多建在山顶上?为什么天文台观测室大多为圆顶?通过这次参观,你对月球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搜集以上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

  讨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四、我是月球小专家

  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成立组委会,将班上同学分成几个参赛小组,并准备竞赛题、小卡片和奖品。五、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第一项必做,二、三项任选其一)

  1.班上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2.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3.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参考资料

  一、月球的几大谜团

  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椨钪娣纱彼怠?/P>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

  二、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

  ●古代美洲玛雅人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可是在他们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七、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自然科学宝库》(太阳·月球·星球卷)

  《亿万个为什么》(天文地理卷)

  《牛津现代科技大百科》(宇宙科学卷)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

  《当代博物馆丛书》(天文博物馆卷)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

  《月球人》(彼埃尔·布勒)

  《飞向月球》(J.普特卡梅)

探索月球奥秘 篇2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月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

  2.学习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3.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科学现象;

  4.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展开想像与联想,进行写作练习。

  二、教师准备

  1.一份这次学习的时间安排表;

  2.一份较详细的阅读书目和部分网址;

  3.联系天文馆或天文台,以便带领学生参观;

  4.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

  5.关于月亮的更多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6.每个学生一个文件袋(用于对学生进行档案评价)。

  三、活动指导

  活动导入  :可从放映人类登月的录像导入  教学,使学生感受人类的伟大;没有条件的,可从朗诵写月亮的诗文或讲一则关于月球的故事入手,以激起学生对月球的兴趣。

  在学习“漫游语文世界”的基础上,让学生复习巩固图书馆资料的查询方法,并指导学生查询与月亮有关的图书资料。

  有条件的可介绍上网查询并下载资料的方法。分两种情况介绍,一是在知道网址的情况下怎么查(直接键入网址),二是在不知道网址的情况下如何查询(通过有关搜索器进行搜索)。

  1.月球奥秘知多少:组织同学分好小组,最好每组有班干部,让他们在活动中起带头和监督作用;发给学生每人一个文件袋,告诉他们要把整个活动中的有关材料随时装入文件袋中,作为活动结束后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让学生用一星期左右的时间进行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可根据不同情况给学生一定的课内时间);可以有意识地跟踪某一小组,观察他们搜集材料的情况。

  2.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这两个活动至少选择一个,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观察月亮运行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设计一个表格,标明时间,把观察得来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活动时最好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可尽量让学生准备一定的观察仪器,帮助他们选择好观察的地点。如果住校生多,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观察。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依教师预先约定的行事,教师最好要事先去参观一次,了解、熟悉有关情况,以备正式活动时指导学生。要预约解说员,如没有专业解说员,可邀请工作人员(最好是专家)作现场解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况,作为给学生评定成绩的一个参考。

  3.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搜集材料,可根据前面提供的方法去查找有关资料(可给学生一定的课内时间),并进行整理,也可指导学生向有学问的人询问,随时记录下来,可用一周左右的时间;二是讨论,这是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要求专门安排一节课时间,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与互补性,认识文艺作品对人的灵魂所起的美化与慰藉作用。至于有关的外星文明的传说,主要用来激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不要从科学上论证其可信不可信。

  4.我是月球小专家:擂台赛主要由学生组织开展。但教师要事先布置班干部尤其是学习委员和语文课代表,列出一份详细计划与教师一起论证可行性,保证擂台赛的顺利进行。建议由组委会命题,并严格保密。擂台赛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比赛结束后教师可进行总结,使学生看清这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5.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共有三个小活动,一为必做,二、三为选做,它们都可认为是作文,强调对学生想像力的培养。“我在月球上的一天”故事接龙可在这次探索活动开始后不久就进行,教师可不定期检查其中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纠正,以保证圆满完成这一接龙活动。以“月球”为话题的想像性作文侧重于抒情,当然也可以是科学幻想或科学文艺,但最好要引导学生与故事接龙有区别;写心得体会是一则日记,重在发表感想,记录活动过程 也未尝不可。要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说真话。

  以上所有活动都结束后,教师可找一个时间总结一下,也可让学生谈谈这次月球探索的感想。

  四、活动建议

  1.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开展此项活动。因此,教学时可灵活调整教材内容,要预先布置任务,不能“临时抱佛脚”;

  2.争取半个月左右完成此项综合性学习任务。其中课内安排约3~5个课时;

  3.除了安排上图书馆、上网、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成果汇报会、知识抢答赛外,其他可由学生课外自行活动;

  4.注意不要与其他学科(如地理)所传授的月球知识相矛盾,也要避免与其他科学知识的重复,这里的侧重点应该是探索月球的人文内涵;

  5.在每一个分项活动中,教师手头要有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如条件不允许,可简化活动内容,取消参观和上网;但汇报会和写作任务一定要完成,即一定要落实到口语交际和写作的练习上;

  7.搜集材料确实有困难的,可组织学生重点阅读课本中所附资料,教师也可把教学参考中的有关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

  8.活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对学生进行知识(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和能力(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过程(重视考察学生的活动过程 而不是结果)和方法(获得资料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等)三个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五、活动评价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给每一阶段学生的表现拟好分值,给出分数,最后总评。

  可用档案评价和实作评价两种方法,各占50分。

  档案评价即活动前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文件袋,学生将探索月球活动过程 中的各种资料(研究计划、调查提纲、上课笔记、学习心得、观察日记、搜集的资料、图片、小论文、家长意见书、教师的评语等)放进去,并进行一定的归纳整理,活动结束后交给老师。这一方面主要侧重对学生的活动过程 和方法的评价,也检验学生对这一活动的情感和态度。

  实作评价主要是指汇报交流的口语表达能力、故事接龙比赛或小论文写作能力的评价,可分别占25分。

  六、有关资料

  1.月球十大谜团详细资料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三种理论:捕获说、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似可能性最小的理论却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分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三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月球年龄之谜: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当巨大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的一下撞在月球表面。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仿佛是一个大铃铛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这使得科学家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不锈铁之谜: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自陨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月球放射性之谜: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

  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号”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这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气来自月球内部。

  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月亮的磁场之谜: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1968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地表明这物质聚集结构的存在,以及它们巨大的质量。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称:“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2.人类美丽的幻想:到月球上织网(苏月琼)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在天幕上,晚风送来一阵阵醉人的花香。当人们踏着银色的月光,尝着美味的月饼,在花前月下漫步之时,抬头仰望那皎皎明月,有人会突发奇想:当21世纪在月球上建成人类基地之时,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这个月球网络也和地球的因特网联接吗?这的确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

  据欧洲宇航局的预测报告显示,月球上引力小,并且月岩中的矿藏很丰富,很有开采价值,因此,月球在未来的200年内将成为太阳系的科学研究和工业中心。目前,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航天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而进行科学试验,准备在2030年建成月球人类基地。美国宇航局将拨款1 000亿美元在月球上兴建月球城,计划在2007年向月球移民100多人,最终达到10 000多人。为此,通信学家们也正在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便在将来月球人类基地建成之时,月球网络能够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月—地通信”的重任。

  1999年4月9日,美国宇航局局长丹尼尔·戈尔丁在印第安纳州伦斯勒理工学院举办的“空间周”活动的开幕词中预言,21世纪初,美国人就可以在家里通过星际因特网遨游太空,包括月球、火星乃至整个太阳系。戈尔丁说,这并非科学幻想,而是美国宇航局对21世纪科技应用前景的展望。星际因特网的研究计划是美国宇航局在1994年首先提出的,这项引人瞩目的计划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商界巨头的鼎力支持。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星际因特网将在太空轨道上运行的所有的卫星通信设施联接起来,成为一个巨大的通信网络,并且与地球上的互联网络联接在一起。2003年,星际因特网建成之后,将不再像目前这样由单个卫星向地球传输数据,从而大大地提高卫星通信的传输效率。无独有偶,世界级的IT巨头也想到了要将因特网撒向月球、火星,撒向太空,撒向整个宇宙。Internet之父、MCI通信公司高级副总裁Vinton Cerf,不久前出席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21世纪国际太空开发研讨会,他在谈到建立“一个地球之外的因特网”这个问题时,语惊四座:“现在是考虑如何建立地球之外的Internet的时候了。”他还表示,星际因特网设计是美国太空总署火星任务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快可以在2001年开展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星际协议试验。他估计,人类最早可在2030年登上火星。地球和火星的距离约为8 000万公里,因此,从地球向火星传输信息会有长达40分钟的延误,而一来一回便长达80分钟。此外,地球与距离更远的木星、土星等其他更远的星座的通信延误时间会更长,因此,VintonCerf认为建立星际因特网通信新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美国在卫星通信领域遥遥领先,美国科学家设想,可以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中继站,像纽带一样把月球和地球的通信网联系起来。而日本在登月太空船的研制方面成绩斐然,日本科学家则设想,不妨利用登月太空船作中继站,像桥梁一样让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联系息息相通。

  美国和日本科学家们的方案,目的都是为了把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国际计算机因特网联通到月球上面,把因特网编织成为贯通月球和地球的巨网,让网上盛开出更鲜艳夺目的“月—地通信”之花,让网络世界上升起一轮皎皎明月,把整个世界辉映得银装素裹、分外多娇。

  (选自1999年10月7日《科技日报》)

  3.月球与外星文明的传说

  ●世界上许多报道说美国曾有意掩盖了有些登月资料,比如,有报道说在美国第一次登月时曾拍摄下一幅照片,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二十几个人类脚印。所以,世界上许多人认为,美国知道许多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是什么呢?从现有逐渐透露出来的消息看,美国终止登月计划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在“阿波罗15号”登月的过程中,地球上的接收人员听到了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一个由二十个音节组成的一个短语,而且重复多遍。对此,美国宇航局同样没有作出解释。

  ●1987年3月,前苏联科学家公布了一条十分惊人的消息,在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火山口中,停放着一架美国二战时期的重型轰炸机。这个消息是前苏联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一组照片中得知的,据照片显示,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的有些地方已被陨石损坏,但机体仍非常完好。然而,1988年7月22日,这架飞机竟然从月球上神秘失踪,令科学家们大惑不解。据说,美国曾组织专家秘密调查过这宗月球上的轰炸机事件。尽管后来有些新闻媒介报道说,这张月球背面的照片是有人把两张照片合成的欺世之作,但又提不出确实的证据。

  ●苏美两国在太空航行中曾多次与来历不明的某种文明相遇。1984年5月14日,前苏联太空试验室“礼炮六号”就曾在空间轨道与这种文明相遇。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100米,据说,前苏联宇航员曾亲眼目睹了这些肤色呈棕黄色的外太空生物。在双方并航了34天之后,这个圆球体的飞船才终于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中。

  ●最近,前苏联太空研究部宣称,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曾被两个不明飞行物尾随。据说,“发现号”进入轨道之后,即有两个UFO(不明飞行物)尾随其后,当航天飞机抵达指定空间后这两个UFO便隐没而去。但“发现号”返航时,它们再次出现,直到“发现号”顺利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才离去。

  ●1843年,一个名叫约翰·西洛塔尔的人曾在月面上观察到一座直径12公里的环形山,被命名为“林奈”环形山,但几十年后,人们奇怪地发现“林奈”环形山正在逐步地消失,到20世纪,据美国“阿波罗15号”拍回的照片显示,现在的“林奈”环形山只有24公里。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月球火山造成的,然而天体物理学却证实,月球火山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月球如果有核心的话,那也早已冷却、凝固,根本不可能在这个阶段上存在火山活动。因此人们相信,“林奈”环形山的改变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说穿了,就是月球人对其防护层进行改造。

  4.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5.中国古代部分月亮诗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之七)》)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听月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车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6.知识擂台赛部分参考试题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月球是行星吗?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自古以来,月亮有其他不少别名,你知道哪些?

  ●月饼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月饼有哪些种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的诗句?你怎样理解?

  ●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叫什么?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怎样的?

探索月球奥秘 篇3

  ○活动目标  

  ①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⑤ 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月亮运行的情况。观察星空变化,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搜集有关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① 导人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② 整合阶段: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子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③ 上交档案袋,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等级评定。  

  ④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l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活动小结  

  ①本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中、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就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又将看、听、说、写、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在一起。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上书店看书、买书,最大程度地获取最多的资料。  

  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特别是在internet上资料的获得及从多媒体光盘上资料的获得,使学生倍感新奇,兴趣盎然,劲头十足。  

  ③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竞赛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探索月球奥秘 篇4

  青岛 林琳

  ○活动目标

  ①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⑤ 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月亮运行的情况。观察星空变化,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搜集有关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① 导人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② 整合阶段: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子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③ 上交档案袋,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等级评定。

  ④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l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活动小结

  ①本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中、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就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又将看、听、说、写、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在一起。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上书店看书、买书,最大程度地获取最多的资料。

  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特别是在internet上资料的获得及从多媒体光盘上资料的获得,使学生倍感新奇,兴趣盎然,劲头十足。

  ③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竞赛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探索月球奥秘 篇5

  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可能引发你对这颗星球产生更大的兴趣,想揭开它更多的秘密,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在,让我们对这颗神秘星球,也进行一番追问。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在老师、专家的帮助下,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从下面的活动中任选一项。

  一、月球奥秘知多少

  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开发月球、月球与人类关系,等等。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不求意见统一,只求有所收获。

  二、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

  1.细看下面的月球运行图(最好观测一段时间的月球运行,与下面的运行图对照),想一想:这些图各指哪一运行阶段的月球形状?现在一般使用什么名称?我国古代分别用哪两个字来命名哪两个重要阶段?

  (思考:观察月球运行后,你有什么体会?)

  2.有条件的可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向专业人员了解人类观测天体的历史,了解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学家及常见的天文观测仪器和天文现象等,并观看关于月球的录像资料。

  (思考:为什么天文台大多建在山顶上?为什么天文台观测室大多为圆顶?通过这次参观,你对月球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搜集以上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

  讨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四、我是月球小专家

  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成立组委会,将班上同学分成几个参赛小组,并准备竞赛题、小卡片和奖品。五、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第一项必做,二、三项任选其一)

  1.班上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2.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

  3.在你的日记本上,写下你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参考资料

  一、月球的几大谜团

  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椨钪娣纱彼怠?/P>

  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

  二、不少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

  ●古代美洲玛雅人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可是在他们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

  ●距今大约4000年左右,亚历山大里亚大图书馆的第一位馆长在他留下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古时,地球的天空中看不到月亮。”

  ●《金史·天文志》中记载了一条十分惊人的资料:“太宗天会十一年十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意思是:金太宗天会十一年(公元1133年)五月(公历6月)乙丑日(15日),月亮忽然偏离了运行轨道,向南而去,不一会,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五、赏月佳对

  ●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六、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七、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自然科学宝库》(太阳·月球·星球卷)

  《亿万个为什么》(天文地理卷)

  《牛津现代科技大百科》(宇宙科学卷)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

  《当代博物馆丛书》(天文博物馆卷)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

  《月球人》(彼埃尔·布勒)

  《飞向月球》(J.普特卡梅)

探索月球奥秘 篇6

  探索月球奥秘

  刘珍伟 蒲峻

  【活动目的】

  ①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①搜集有关月亮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

  开场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1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教师总结

  【写作训练】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亮上的梦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2、参考例文:

  在月亮上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梦见我乘着宇宙飞船来到了月亮上。这是一个神奇的月亮。我刚到那儿时,已经很累了,这时,月亮立刻变成了一只金色的摇篮,我躺在上面,星星在四周唱着动听的催眠曲。不知不觉我就甜甜地入睡了。等我一觉醒来,只见身边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小河,清清的河水泛着耀眼的银光,小星星们纷纷跳进银河里洗澡,瞧,他们把自己洗得更亮了。

  忽然,月亮又变成了一只弯弯的小船,我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呀摇。啊!我看到了天公公,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披风,驾着一辆金色的大马车,正从岸边疾驶而过,那样子多神气,多威风。我还看到了漂亮的彩虹姑娘,她披着七彩衣,正忙着为出席明天的舞会精心化妆呢!我被这天上的美景迷住了,久久忘了划船。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闹铃声把我惊醒,原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我好想再回到梦里。

  【参考资料】

  1.月球十大谜团详细资料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三种理论:捕获说、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似可能性最小的理论却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分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三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月球年龄之谜: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当巨大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的一下撞在月球表面。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仿佛是一个大铃铛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这使得科学家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不锈铁之谜: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自陨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月球放射性之谜: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

  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号”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这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气来自月球内部。

  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月亮的磁场之谜: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1968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地表明这物质聚集结构的存在,以及它们巨大的质量。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称:“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2.月球与外星文明的传说

  ●世界上许多报道说美国曾有意掩盖了有些登月资料,比如,有报道说在美国第一次登月时曾拍摄下一幅照片,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二十几个人类脚印。所以,世界上许多人认为,美国知道许多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是什么呢?从现有逐渐透露出来的消息看,美国终止登月计划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在“阿波罗15号”登月的过程中,地球上的接收人员听到了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一个由二十个音节组成的一个短语,而且重复多遍。对此,美国宇航局同样没有作出解释。

  ●1987年3月,前苏联科学家公布了一条十分惊人的消息,在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火山口中,停放着一架美国二战时期的重型轰炸机。这个消息是前苏联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一组照片中得知的,据照片显示,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的有些地方已被陨石损坏,但机体仍非常完好。然而,1988年7月22日,这架飞机竟然从月球上神秘失踪,令科学家们大惑不解。据说,美国曾组织专家秘密调查过这宗月球上的轰炸机事件。尽管后来有些新闻媒介报道说,这张月球背面的照片是有人把两张照片合成的欺世之作,但又提不出确实的证据。

  ●苏美两国在太空航行中曾多次与来历不明的某种文明相遇。1984年5月14日,前苏联太空试验室“礼炮六号”就曾在空间轨道与这种文明相遇。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100米,据说,前苏联宇航员曾亲眼目睹了这些肤色呈棕黄色的外太空生物。在双方并航了34天之后,这个圆球体的飞船才终于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中。

  ●最近,前苏联太空研究部宣称,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曾被两个不明飞行物尾随。据说,“发现号”进入轨道之后,即有两个ufo(不明飞行物)尾随其后,当航天飞机抵达指定空间后这两个ufo便隐没而去。但“发现号”返航时,它们再次出现,直到“发现号”顺利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才离去。

  ●1843年,一个名叫约翰•西洛塔尔的人曾在月面上观察到一座直径12公里的环形山,被命名为“林奈”环形山,但几十年后,人们奇怪地发现“林奈”环形山正在逐步地消失,到20世纪,据美国“阿波罗15号”拍回的照片显示,现在的“林奈”环形山只有24公里。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月球火山造成的,然而天体物理学却证实,月球火山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月球如果有核心的话,那也早已冷却、凝固,根本不可能在这个阶段上存在火山活动。因此人们相信,“林奈”环形山的改变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说穿了,就是月球人对其防护层进行改造。

  3.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4.中国古代部分月亮诗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之七)》)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听月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车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5.知识擂台赛部分参考试题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月球是行星吗?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自古以来,月亮有其他不少别名,你知道哪些?

  ●月饼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月饼有哪些种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的诗句?你怎样理解?

  ●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叫什么?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怎样的?

  重庆沙坪坝实验外语学校 (400035) 023-65533102 023-66777789

  作者邮箱:

探索月球奥秘 篇7

  课题说明:

  本课题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第四单元要求是丰富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科学探求精神。作为大综合的《探求月球奥秘》活动肩负着这一学习任务,既要丰富学生的月球知识和月亮文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悟,更应侧重培养学生读写听说多项能力和科学探求精神,还应培养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学会筛选整合信息,并进行创新性加工的能力。为此我安排以下目标。.

  教学理念:在活动中凸显语文性,注重读写听说能力及与各学科的整合,即,注重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求精神。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月球的天文知识和月亮文化,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二、学习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三、培养对信息的梳理整理和加工创造的能力;

  四、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科学现象;能据提供的条件说话和写作。

  活动重点:

  上网分组查阅资料后进行信息筛选整合加工的过程是活动的重点。因为对信息的加工创造使学生学习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也是最能展现学生亮点的时候。

  活动时间:两周

  活动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网搜集资料

  教学目标:

  1.通过上网了解月球天文及开发知识;

  2.搜集积累月亮方面的诗词、成语、谜语。

  3.培养对天文和语文的兴趣。

  4.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书上网搜集内容和要求。

  1.月球知识组:搜集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及观察天文现象的工具。搜集人类开发月球、登月、月球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2.月亮诗词组:搜集有关月亮的诗词,含古诗、现代诗。

  3. 月亮成语组:搜集月亮的成语。

  4. 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搜集月亮的谜语。

  5. 月亮对联组:搜集月亮的佳对。

  6. 月亮故事组:搜集月亮的故事传说。

  要求:注意组长分好组,且边搜边抄重要知识。

  二.学生搜集

  三.学生交流整理所抄的资料。

  四.每组课外搜集有关月亮的小品相声及其它艺术作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资料及活动准备

  教学目标:

  1. 各组整理加工好各种资料;选好展示选手和小组主持人。

  2. 准备好小品相声等文艺展示节目。写好主持词并训练好主持人。

  3.训练学生独立整理资料,自主选择艺术创造形式。

  教学过程:

  一、整理好资料,确定展示形式。

  a、天文知识组:分类整理资料。或编成月亮天文知识问答题。

  b、月亮诗词组:要按类搜集整理,选好唱诗词、颂诗词的选手。

  c、月亮成语组:要记熟月亮成语,并对成语进行加工如编成语小品相声、写含月亮成语的片段等。

  d、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汇总分好类,记熟歇后语谜语,并进行此类的艺术加工创造。

  e、月亮对联组:汇总分好类,记熟有关资料,并做好如何以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的准备。。

  f、月亮故事组:搜集好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确定讲故事人。

  强调:要求每组都有所需的资料一份。选手还要熟记有关知识。

  二、课外训练好展示节目。教师分组了解并适当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展示课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大胆发言和表演节目的心理素质。

  2.培养学生展示文艺节目的能力和兴趣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3.训练学生独立整理资料,自主选择艺术创造形式。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致开头辞。

  教师应饱含激情说开场白,以充分调动学生展示节目的热情和自信:

  上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上网查阅大量有关月亮的知识的资料,后来又加工整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精彩展示。

  今天,有许多领导和老师也来参观我们的展示。大家有没有信心让我们的精彩展示永远留在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心里?

  好!有情两位主持人上场1

  二.主持人开场白:

  1.点幻灯片,出现月亮图片。

  2.在《明月几时有》歌曲中,主持人上场主持活动。

  甲:各位老师!

  乙:各位同学!

  甲乙:大家好!

  甲: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的儿歌。是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乙:读了《月亮上的足迹》,我们了解到人类从登月幻想到登月实践,从有史记载的“飞天第一人”到阿姆斯特朗,人类的飞天之路充满激情与悲壮。

  甲: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来感受最富魅力的月亮文化吧。

  三.知识问答:

  1.点幻灯片,出现知识问答幻灯片。

  2.主持人先应介绍有关天文知识制造探索天文知识的气氛:

  甲:首先由我为大家简介关于月亮的小知识,然后我们会提出一些问题来考考大家。

  甲:月球和地球相距384401千米,它本身不发光,只能像镜子一样反射太阳的光。月球的引力很小,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从1969年美国的阿姆斯特朗首次登上月球到今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人类为登上月球而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3.知识问答问题不宜过多,但尽量做到信息丰富,且应把嫦娥一号发射飞行有关时事引入增强学生爱国自豪感,促使养成关心时事大事的习惯。两位主持人交换提问主持: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二十一日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今年我国发射的绕月卫星叫什么?嫦娥一号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我国登月计划叫什么 ?嫦娥计划

  我国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

  为何人站在月球上感到很轻?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建在山上,视野更开阔,便于观察天文现象。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屏幕上打出“你真棒”以鼓励同学的积极参与。)

  四.月亮诗歌。

  1.主持人主持活动。

  甲:经过紧张激烈的抢答竞赛。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有请月亮诗歌组。(点击幻灯片,屏幕上出现“月亮诗歌”)

  2.主持人导入后,让小组主持人上场主持本组活动,以训练更多学生主持活动的能力。

  甲:月,在科学家眼中是一个星球;月,在诗人笔下是一个柔情似水的美女;月,在我们语文天地里又是什么呢?

  乙: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自己的思乡深情。

  甲:我们组在近一大周的搜集整理中,领略了我国月亮诗海的浩瀚与幽深。自诗经到建安风格再到唐诗宋词,诗人一路高歌留下了千古绝唱。

  乙: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诵其中一首吧。------

  3.(屏幕上出现《明月几时有》歌词及苏轼图片)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全班学生齐诵后,几位学生代表在竖笛伴奏下齐唱《明月几时有》。

  小组主持人上场主持说:月的古诗让我们如痴如醉,月的现代诗也毫不逊色。请欣赏。(屏幕上依次出现有轻音乐伴奏的图片文字课件)

  两位同学分别依次朗诵现代诗:

  月亮升起的地方

  作者:小岛

  " 月亮升起

  有雕归巢的声音

  有鱼儿跃出碧光

  有琴声演绎古老传说

  好多不知谁的眼睛

  落于白桦树上 眨眨地

  透出智慧和孤傲

  "

  夜里

  却抛给月亮

  无限柔情

  也是那晚

  贴在窗上的那些

  姥姥剪出的窗花

  被冰凌花裹着

  在我的梦中

  溶化了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丰子恺

  人的一生,遇上过多少个一钩新月天如水的夜?

  此夜,可能是良朋对酌,说尽傻话痴语。

  此夜,可能是海棠结社,行过酒令填了新词。

  此夜,可能是结队浪游,让哄笑惊起宿鸟碎了花影。

  此夜,可能是狂歌乱舞,换来一身倦意,却是喜悦盈盈。

  但,谁会就在当下记取了这聚的欢愉,作日后离散的印证?

  蓦然回首,人散了,才从惘然中迫出一股强烈的追忆,捕捉住几度留痕。

  聚、散、聚、散,真折煞人了。

  今夕,人散后,夜凉如水,请珍重加衣。

  五.月亮佳对

  1.主持人乙:关于月亮的诗词还真不少,想必大家一定还余意犹未尽。不知下组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屏幕上出现月亮佳对幻灯片)

  2.小组主持人上场:

  大家好!我们组是收集整理关于月亮的对联。我们发现我们组所搜集的对联可以分五类:佳节类、写景类、思乡类、时令类和哲理类,由于时间关系,现在我们为大家各举一例,以收抛砖引玉之效。下面,由我们组的成员一一展示。

  ①我辆为大家展示的是关于的佳节类对联:(出示对联)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这是鹤顶格对联。大家请看上下联的首字就明白了。对联中虽没出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自然景观。

  ②大家好我俩为大家展示的是关于月亮的写景对联(出示对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这是中国台湾阿里山古月亭对联,全联对仗工整且韵味无穷。“弄”“窥”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③大家好1我们为各位同学展示的是关于月亮的思乡对联(出示对联):中秋赏月,天月缺,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地月缺是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④大家好1我俩各位展示的是关于月亮的时令对联(出示对联):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园时愈明。这是清代一位名人小时候老师说出上联他对出下联。其中下联的“月明“指每月十五,与上联的”冬至“相对。

  ⑤各位好!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是关于月亮的哲理对联(出示对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这是上海豫园的月楼联,联中阐明“尺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六.谜语歇后语:

  1.主持人甲:不同的小组有着不同的展示风格,有趣的灯谜妙趣横生的歇后语使我们回味无穷,下一组又还给我们带来什么?

  2.小组主持人上场主持活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天幕上,谜语与月亮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流传着无数妙趣横生的月谜,或以月为谜面,或以月为谜底。有的引用了人们喜欢的唐诗宋词,有的与时共进让人在猜谜之余,感受一番鲜亮的时代风采。

  我们组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写入了摘抄本,自习时我们背诵了许多,可我们不甘心接受他人的“陈品”,我们将月谜月歇后语编成了相声小品。请大家欣赏其中的月谜歇后语的展示艺术,也希望同学们多多积累关于月亮的谜语歇后语哟。

  3.展示者上场展示

  比说谁行(相声)

  作者:彭江峡 刘丰昶

  表演者:彭江峡 刘丰昶  谢永亮 邓效禹

  甲:啊!今天的月亮可真圆啊!一看见这样圆的月亮,我就想起中秋十五的月亮.一想起十五的月亮就想起我最吃的吃月饼.一想起我最吃的吃月饼.我就想起小时侯一边在月光下吃月饼,一边猜月饼的情景.

  乙:灯谜呀,我可是高手.你会吗?

  甲:就你这样也会猜灯谜?别吹吧?大家说是不是?看看,听听,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乙:你可别门缝里瞧人,这样容易把人看扁了.

  甲:看你?根本就不用从门缝,你本来就是扁的.

  乙:有本事咱们比比?

  甲:来就来.我先出”明天日全食”.

  乙:明字连太阳就没有了,当然就是”月”呀.

  甲:”中秋菊盛开”

  乙:美景呀!有花有月,真是”花好月圆”啦

  甲:”冰轮乍涌”打一电影名?

  乙:”冰轮就是月亮,乍涌就是海,当然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电影<海上升明月>

  甲:二月平

  乙: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问?两个月合在一起不就是明吗?

  甲;“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

  乙:农作物需要阳光照射,哦“光照”

  甲:“僧敲月下门”贾岛的诗句,打一外国地名。

  乙:“僧敲月下门“,门肯定关着的,再加上施加到的诗句,会不会是“关岛”呢?

  甲:算你聪明。我出“月涌大江流”打两个物理名词。

  乙:“冷光”“波动”。

  甲:“二十五弦弹夜月”打一文艺活动。

  乙:里面既有弦,又有弹,哦,对了,文艺晚会!

  甲:有些谜语同一个谜面却可以分别映射内涵完全相左的谜底,好似掀起一块红盖头能够见到几个新娘的不同笑脸,要不要试试?

  乙:当然要!

  甲:好!“举杯邀明月”一个一个来呀,先打曲谱名。

  乙:《朝天曲》

  甲:再打集邮名。

  乙:上品。

  甲:再打一成语?

  乙:唯我独尊。

  甲:再打两个外国地名?

  乙:仰光、巴尔干

  甲:我再打四个拼音字母。

  乙:yowv

  甲: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

  乙:这。。。。。。

  丙:哎,山下两个月不就是朋嘛。谁出这么低级的问题呀?

  甲:不错嘛!牛都被你吹到天上去了。

  丙:怎么说话呢?

  甲:就这么着,怎么样?不服气?

  丙:不服气!

  甲:远树两行山倒影,清舟一叶水横流。

  丁:悲!

  丙:什么悲嘛。是慧!真是没智慧!

  丁:灯谜我是不行,不过歇后语我略知一二。

  丙:别吹。咱俩过两把。(甲对乙说:咱俩换换地。顺势溜走了)

  丁:我出:月亮下散步。

  丙:形影不离。

  丁:月亮跟着太阳走。

  丙:这样的问题你也问。你想呀,月亮跟着太阳走,那准是“借光”呀。

  丁:好。我就不信难不住你。我出:“中秋过了闰八月”。

  丙:哎,团圆节过了又来一个闰八月,不又过了一个团圆节嘛。那就是“团圆过了又团圆

  丁:我出:“中秋节的月亮。”

  丙:这个歇后语呀,就是专门为我设定的。大家一看肯定知道了这个歇后语。

  丁:什么呀?

  丙:正大光明呀!这个就没有看出来。

  丁:我还真没看出来。

  丙:好。现在换我出了:中秋节赏桂花。

  丁:哎,花好月圆嘛。

  丙:你也不赖嘛。

  丁:那是自然。

  丙:不过比我还是差点。我出:晴天挂月亮。

  丁:这谁不知道呀。一清二白嘛。

  丙:我出:大年三十盼月亮。

  丁:哎,你想呀,大年三十怎么可能出现月亮呢。这肯定是痴心梦想的嘛。

  丙:我再出:纸糊的月亮当太阳。

  丁:这,这,哦(手不断摸后脑勺),拿假的阅览换走太阳,就是偷天换日啦!越来越难啦。

  丙:废话少说,我又出;月亮里的桂树。

  丁:嗯。。。。。哦?(手又不断摸后脑勺)传说月亮里的桂树高五百丈,当然是“高不可攀”嘛。

  丙:我再出:我再出。。。。。

  丁:慢,慢!看来你也难不住我了。换我来考考你。“碾盘打月亮”

  丙:哎,你拿着碾盘打月亮,当然是,当然是“不知轻重”嘛。继续吧。

  丁:月亮当镜子。

  丙:啊,什么?你敢拿月亮当镜子,你也“太把自己看大“啦。

  丁:我不跟你斗嘴,我出:“月亮下看书”。

  丙:啊,这谁不知道呀,当然是:“借你的光啦。

  丁:对!你沾我也沾啦。

  丙:谁沾你的光?应该说:兔子跟着月亮走。

  丁:这是?

  丙:谁不沾谁的光嘛。

  七.月亮故事

  1.主持人乙:看来。同学们关于月亮谜语歇后语数不胜数,但月的故事也不会因此黯然失色,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传说”“月球来源”等,从古到今,这样故事代代相传,任凭时光流逝,任凭人事变迁,.那么这样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有请月亮故事组为我们一一展示吧。

  2. 讲故事人上场:大家好!我们这个组搜集了许多关于月亮的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传说,月亮起源,后羿射日等等,今天就由我代表我们组为大家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 还是由上一位选手说:谢谢大家!各位同学,听了刚才的故事后一定还想听更精彩的故事吧。下面有请我们组的另一位小选手为大家讲述《广寒宫起源》。

  广寒宫起源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太阳是一座非常大的宫殿,里面住着玉帝、王母,还有如花似玉的仙女,她叫嫦娥。千万年间,这个神圣的地方一直过着安静和平的日子,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突然有一天。嫦娥在天宫中待厌了。于是他偷偷跑到人间,住在一个叫后羿的凡人家里。过了两年,嫦娥与后羿产生了浓浓的感情,并像普通人一样结婚、生子,但是他们并没有料想到最终等待着他们的结果。这件事,最终还是被严厉的玉帝知道了。

  玉帝十分愤怒,他马上下令所有的天兵天将下凡抓捕嫦娥。嫦娥为了不让后羿伤心,于是她便独自一人飞向天宫,告诉玉帝是她自己的错,后羿完全不知情的。玉帝被嫦娥的所说打动了,就没有杀她。但是玉帝为了服众他只得在离太阳很远的地方,又建了一座小宫殿,让嫦娥一个人住在里面,起名叫广寒宫。我们称之为月球。

  后来,玉帝见嫦娥一个人孤寂,就又送给她一只小兔子----这就是玉兔。从此,嫦娥与玉兔一起生活在广寒宫里。月球就这样形成了。

  八.月亮成语

  1.主持人甲:月亮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入了如痴如醉的神话世界里,那栩栩如生的月亮成语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就让成语组的同学们为大家展示他们的成果吧!(屏幕上出现月亮成语幻灯片)文章引用自: 八八八八吧八

  2.小组主持人上场说: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组搜集了许多关于月亮的的成语,我们分了类,分成了月字在前的成语、月在第二字的成语、月在第三字的成语、月在第四字的成语和不含月但却说月的成语。有的同学还写成含月的成语片段,有的还写成成语小品相声。现一一展示出来。

  3.片段展示: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是成语片段

  片断1.

  一个月朗星稀的深夜,一位佳人临窗而立。风轻轻地掀起薄薄的窗帘,她抬起头凝望这美丽的婵娟,窗前的花在月光下静静地闭上眼。自己本算是月貌花容,可月下老人为何不解风情?我与他的花前月下,他是否早已忘记,还是另有心欢?我的思念他能否收到?是否有人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们的风花雪月已成记忆?月落星辰,泪水缓缓从她的脸颊滑落,她度过了又一个伤心之夜。

  片断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月缺花残之夜,月儿温柔了许多。我走在湖边,望着皎洁的星空真心地祝福,。月光如水似玉,湖面折射着星斗的明辉,秋风萧瑟,水波荡漾,水中的月碎了;正如他乡游子的心——-碎了。这几年披星戴月的打拼如水中捞月,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这都是彩票惹得祸!哈哈,要是买中了,可得众星捧月,愿那花好月圆之夜早点来到。日新月异的故乡呀,我不再海中捞月,光风霁月是我的希望。多少次樽前月下对故乡的思念将托付今天的残月带回。

  3.小组全体同学依次说成语。(一人两个)

  4.小品展示。

  比说月亮成语(小品)

  甲:今天是中秋佳节我披星戴月在外散步。天上那一轮圆月如同一位少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惜没有酒,否则我要痛饮一番。

  乙:今天月色溶溶,人人笑逐颜开,人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加上昨天一个人比赛吹牛赢了他,就更高兴了。瞧。说曹操,曹操就到,在那里是不是?喂,哥们,最近怎么样?

  甲;我说谁呢?原来是他!昨天比赛赢了,今天幸灾乐祸的问我怎么样,真是明知故问。今天心情本来不错,全让他搅了,看我给他好看。

  乙:嘿,哥们儿,是不是不服气呀?

  甲:哼。就是不服气。

  乙:那不服气,咱们再比比。

  甲:比就比,我怕你不成?

  乙:好、我们就比谁说的成语多。不过成语里必须有“月”字,怎么样?

  甲:好!

  乙:我先说?霸王风月。

  甲:冰壶秋月。

  乙:闭月羞花。

  甲:日积月累。

  乙:嘲风咏月。

  甲:月夕花朝。

  乙:春花秋月。

  甲:烘云托月。

  乙:月朗风清。

  甲:披星戴月。

  乙:皓月当空。

  甲:长年累月。

  乙:皓月千里。

  甲:残冬腊月。

  乙:月缺花残。

  甲:月黑风高。

  乙:月光流水。

  甲:风花雪月。

  乙:日居月诸。

  甲:成年累月。

  乙;荒时暴月。

  甲:蹉跎岁月。

  乙:光风霁月。

  甲:日省月试。

  乙:穷年累月。

  甲;五黄六月。

  乙;花容月貌。

  甲:日新月异。

  乙:花颜月貌。

  甲;月白风清。

  乙:日月如梭。

  甲:晓风残月。

  乙;九天揽月.

  甲:月自圆缺。

  乙:明月入怀。

  甲:荷塘月色。

  乙:众星捧月.

  甲:日就月将。

  乙:迎风戴月

  甲:嘿,不错嘛。不过我绝对不会认输。月下花前。

  乙:水中捞月。

  甲:月下老人。

  乙:日月重光。

  甲:日月星辰。

  乙:月量而风。

  甲:无边风月。

  乙:经年累月。

  甲:月章星句。

  乙:嫦娥奔月。

  甲:不日不月。

  乙:(只是摸脑袋而不语)

  甲:怎么样?认输吧?

  乙:哼!男子汉大丈夫。我认输。但是我告诉你别得意得太早,我会再挑战你的。

  甲:好!我等着你来挑战。不过我不会让你赢。

  乙:那就等着瞧吧。

  甲乙:谢谢大家!

  九 。月亮体会。

  1.主持人乙上场:(屏幕上出现月亮体会幻灯片)看完了各小组展示的成果,想必同学们有许多想说的话。现在我们就为大家提供展示大家说心里话的平台。哪位先说?

  2.学生自由说。四五个即行。

  十.教师小结。

  看了大家的精彩展示,我感触许多:

  1、我班人才辈出。相声小品,歌唱朗诵,节目主持。。。。。。可以说人才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我们当老师的非常兴奋。展示者自信、灵气、潇洒,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2、 我班团队精神强。一切为了班组,一切为了展示,你唱歌,我朗诵;你展示,我支持,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在合作中体验到班级的团队协作的快乐。

  3、 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展示大家的有关月球天文知识的储备,在活动中展示大家加工创造月球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加深了友情,在活动中我们体验到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活动中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能力的缺陷,更加激发我们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可以说《探索月球奥秘》其乐无穷!收获无穷!

  教后反思

  这是我三易其稿最后上的公开课。在这个活动中,我得到我校各位语文同行的大力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同一年级的王凤兰、王芳老师每天奋不顾身抽时间指导修改,让我感到集体的温暖。我先后改了三次教案课件。临上课时,因多媒体教室重堂,我只好改为教室内上。我最初想不通。因为我为之有几天几夜没休息的课件说不能用就不能用,是否太可惜?向芳杰老师又劝我,上公开课,会出现意外的,应学会沉着冷静,学会处理偶发事件。我才调整心绪愉快上课。在此,首先我想说,谢谢各位同仁!生活在文化中学真幸福!

  上完本节课后,县教研员向元茂老师和我校语文老师一起讨论,一致觉得有几点比较成功:1。凸显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语文性。无论什么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突出语文性。朗读、唱歌、小品、相声、讲故事。。。。。都注重“语文性”三字。2.综合性强,课堂信息量大。各种活动,丰富多样;月球知识,容量大。能力展示,各项训练到位。特别是姜泽风同学的故事《嫦娥奔月》和王荣同学的故事《广寒宫来源》,孙欣同学和鲁冰花同学的朗诵让人回味无穷。3.培养了学生探究精神。上网查资料,整理分类别,编写演小品,让学生在月球知识天地里领悟了中国月文化的精深和奥妙,也培养了他们对现有材料加工整合创造的能力。

探索月球奥秘 篇8

  ○活动目标

  ①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⑤ 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月亮运行的情况。观察星空变化,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搜集有关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① 导人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② 整合阶段: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子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 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③ 上交档案袋,根据作业 情况,给予等级评定。

  ④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l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活动小结

  ①本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中、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就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又将看、听、说、写、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在一起。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上书店看书、买书,最大程度地获取最多的资料。

  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特别是在INTERNET上资料的获得及从多媒体光盘上资料的获得,使学生倍感新奇,兴趣盎然,劲头十足。

  ③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竞赛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探索月球奥秘 篇9

  ○活动目标

  ①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 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探索月球奥秘 篇10

  人教社(七---九年级)的语文实验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分散在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是对每个语文教师的一个挑战。下面介绍一下,我是如何从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综合性活动中选择以“月亮”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类似学者研究的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和网络信息与处理等活动,从不同角度对月亮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以下是《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设想。

  一.  活动目标

  1.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2.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掌握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能力

  4.据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

  二.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获取资料的方法。

  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  课前准备

  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月亮奥秘知多少”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两大活动小组,把“月亮奥秘知多少”小组又细分为“月亮的起源”、“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若干小组,把“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又细分为“神话传说”“文章诗赋”“民风民俗”“音乐绘画” “对联‘等小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

  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据活动主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查找资料

  ⑶每组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装在资料袋里,由大组长整理后,交给老师打分,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五.  专题课活动过程

  (一)成果汇报

  1.“月亮奥秘知多少”组,他们把搜集来的资料、图片,筛选整理后,制作成幻灯片,向同学介绍。如“潮汐”组,利用本地区资源,他们向同学播放钱江潮录像,并配上简洁的语言介绍潮汐产生的原因,图文并茂,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人类登月”小组不仅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录像,介绍登月知识;还据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有关内容,编排小品。  

  2.“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组,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同学汇报成果。如讲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吟诵关于月亮的诗词;展示图画;介绍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等。

  (二)知识竞赛

  以小组为单位,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部分

  (三)写作题

  要求:想象奇特,有新意;小组合作完成,一人表述;200字左右,5分钟完成。

  题目: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一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六.  活动反思

  1.  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自然等其他学科有机综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

  3.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无时无处不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探索月球奥秘 篇11

  ○活动目标

  ①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 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探索月球奥秘 篇12

  ○活动目标

  ①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⑤ 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月亮运行的情况。观察星空变化,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搜集有关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① 导人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② 整合阶段: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子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 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③ 上交档案袋,根据作业 情况,给予等级评定。

  ④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l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活动小结

  ①本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中、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就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又将看、听、说、写、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在一起。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上书店看书、买书,最大程度地获取最多的资料。

  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特别是在INTERNET上资料的获得及从多媒体光盘上资料的获得,使学生倍感新奇,兴趣盎然,劲头十足。

  ③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竞赛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探索月球奥秘 篇13

  探索月球奥秘

  刘珍伟  蒲峻

  【活动目的】

  ①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①搜集有关月亮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

  开场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1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教师总结

  【写作训练】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亮上的梦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2、参考例文:

  在月亮上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梦见我乘着宇宙飞船来到了月亮上。这是一个神奇的月亮。我刚到那儿时,已经很累了,这时,月亮立刻变成了一只金色的摇篮,我躺在上面,星星在四周唱着动听的催眠曲。不知不觉我就甜甜地入睡了。等我一觉醒来,只见身边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小河,清清的河水泛着耀眼的银光,小星星们纷纷跳进银河里洗澡,瞧,他们把自己洗得更亮了。

  忽然,月亮又变成了一只弯弯的小船,我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呀摇。啊!我看到了天公公,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披风,驾着一辆金色的大马车,正从岸边疾驶而过,那样子多神气,多威风。我还看到了漂亮的彩虹姑娘,她披着七彩衣,正忙着为出席明天的舞会精心化妆呢!我被这天上的美景迷住了,久久忘了划船。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闹铃声把我惊醒,原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我好想再回到梦里。

  【参考资料】

  1.月球十大谜团详细资料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三种理论:捕获说、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似可能性最小的理论却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分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三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月球年龄之谜:令人惊异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经分析发现其中99%的年龄要比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更加年长。阿姆斯特朗在“寂静海”降落后拣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其他一些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年龄为53亿岁的月球岩石。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乍一听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当巨大物体袭击月球时,月球发出空心球似的声音之谜:在“阿波罗”探险过程中,废弃的火箭第三节推进器会轰的一下撞在月球表面。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文件记载,“每一次这样的响声,听起来仿佛是一个大铃铛的声音”。当登月人员降落在颜色特别黑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要在月球表面钻孔十分困难。土壤样品经分析后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稀有的金属钛(它被用于超音速喷气机和宇宙飞船上);另一些硬金属,如锆、铱、铍的含量也很丰富。这使得科学家迷惑不解,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很高的高温约华氏4500度下,才会和周围的岩石融为一体。

  不锈铁之谜:月面岩石样其中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它们不是来自陨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加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放了7年还不生锈。在科学世界里,不生锈的纯铁是闻所未闻的。

  月球放射性之谜: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可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和钚)是从哪里来的?假如它们来自月心,那么它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

  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气之谜: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它比戈壁大沙漠干燥100万倍。“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号”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气团。科学家们红着脸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气?当然这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液它直接喷射到月球的天空中。看来这些水气来自月球内部。

  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正如一位科学家所指出的:“月亮上铺着玻璃。”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的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月亮的磁场之谜:早先探测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可是对月球岩石的分析却证明它有过强大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大惑不解,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过磁场,那么它就应该有个铁质的核心,可是可靠的证据显示,月球不可能有这样一个核心;而且月亮也不可能从别的天体(诸如地球)获得磁场,因为假如真是那样的话,它就必须离地球很近,这时它会被地球引力撕得粉碎。

  月球内部神秘的“物质聚集点”之谜:1968年,围绕月球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的表层下存在着“物质聚集结构”。当宇宙飞船飞越这些结构上空时,由于它们的巨大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稍稍低于规定的轨道,而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上空时,它又会稍稍加速,这清楚地表明这物质聚集结构的存在,以及它们巨大的质量。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只牛眼,由重元素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海”的下面。正如一位科学家所称:“看来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对付它们。”

  2.月球与外星文明的传说

  ●世界上许多报道说美国曾有意掩盖了有些登月资料,比如,有报道说在美国第一次登月时曾拍摄下一幅照片,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二十几个人类脚印。所以,世界上许多人认为,美国知道许多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些东西又是什么呢?从现有逐渐透露出来的消息看,美国终止登月计划很可能是迫不得已。

  ●在“阿波罗15号”登月的过程中,地球上的接收人员听到了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一个由二十个音节组成的一个短语,而且重复多遍。对此,美国宇航局同样没有作出解释。

  ●1987年3月,前苏联科学家公布了一条十分惊人的消息,在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火山口中,停放着一架美国二战时期的重型轰炸机。这个消息是前苏联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一组照片中得知的,据照片显示,这架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的有些地方已被陨石损坏,但机体仍非常完好。然而,1988年7月22日,这架飞机竟然从月球上神秘失踪,令科学家们大惑不解。据说,美国曾组织专家秘密调查过这宗月球上的轰炸机事件。尽管后来有些新闻媒介报道说,这张月球背面的照片是有人把两张照片合成的欺世之作,但又提不出确实的证据。

  ●苏美两国在太空航行中曾多次与来历不明的某种文明相遇。1984年5月14日,前苏联太空试验室“礼炮六号”就曾在空间轨道与这种文明相遇。双方最近的距离只有100米,据说,前苏联宇航员曾亲眼目睹了这些肤色呈棕黄色的外太空生物。在双方并航了34天之后,这个圆球体的飞船才终于离去,消失在茫茫的天宇中。

  ●最近,前苏联太空研究部宣称,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航行过程中,曾被两个不明飞行物尾随。据说,“发现号”进入轨道之后,即有两个ufo(不明飞行物)尾随其后,当航天飞机抵达指定空间后这两个ufo便隐没而去。但“发现号”返航时,它们再次出现,直到“发现号”顺利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才离去。

  ●1843年,一个名叫约翰•西洛塔尔的人曾在月面上观察到一座直径12公里的环形山,被命名为“林奈”环形山,但几十年后,人们奇怪地发现“林奈”环形山正在逐步地消失,到20世纪,据美国“阿波罗15号”拍回的照片显示,现在的“林奈”环形山只有24公里。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月球火山造成的,然而天体物理学却证实,月球火山早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停止了,月球如果有核心的话,那也早已冷却、凝固,根本不可能在这个阶段上存在火山活动。因此人们相信,“林奈”环形山的改变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说穿了,就是月球人对其防护层进行改造。

  3.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风露助清幽。”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4.中国古代部分月亮诗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之七)》)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古诗十九首(之十九)》)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听月诗》)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白《关山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车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5.知识擂台赛部分参考试题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月海”是月球上的海吗?最大的“月海”叫什么?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

  ●月球上的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变得那么轻?

  ●月球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的什么建筑?

  ●月球是行星吗?

  ●月球引起大海变化的现象叫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

  ●天文台为什么总是建在山上?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

  ●人类历史上是谁第一个开始月球的科学观察?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他们各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嫦娥和吴刚各是谁?他们有什么故事?

  ●自古以来,月亮有其他不少别名,你知道哪些?

  ●月饼是怎么来的?现在的月饼有哪些种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谁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的诗句?你怎样理解?

  ●你知道瞎子阿炳是谁?他写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的名称叫什么?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怎样的?

  重庆沙坪坝实验外语学校 (400035)  023-65533102    023-66777789

  作者邮箱:

探索月球奥秘 篇14

  探索月球奥秘活动展示实录

  (执教: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吴品国)

  一、导入  活动:

  古往今来,人类就对月亮这个夜晚光明的使者怀着美好的遐想,人们编了许许多多的传说、故事、诗词乃至音乐来颂扬,这一切无不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今天,美国宇航员早已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人类的探索还没有终止,我们初一(16)班学生也正投身其中。今天,我们就来汇报一下我们的战果。

  二、活动概况介绍:

  1、交代活动目的、程序安排及参赛代表队介绍。

  目的:了解月球知识,培养想象力和科学精神;

  程序:介绍研究情况;擂台赛(节目表演穿插其间)

  代表队:共三支队,如下——

  A、“月之影”队:叶包薪、李炜炜、王策

  B、“月之声”队:林王成、黄家栋、陈慧敏

  C、“月之梦”队:金辉煌、徐定乐、胡标标

  2、各小组长介绍本小组活动组织情况。

  三、认识月球奥秘活动展示流程:

  1、月球知识擂台赛一:

  ①必答题规则:先由小组抽取一组题,每题都须在30秒钟内作答,另两名选手可以补充,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完整不扣分。

  ②比赛开始:

  A组(1)请说出美国首次登月三名宇航员的名字:(2)此次登月探险来回经历了几个小时?(3)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约多少天?

  B组(1)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是多少?(2)美国宇航员首次登月乘坐的飞船名称是什么?(3)月球最高温度可达多少度?

  C组(1)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确切时间是哪年哪月哪日?(2)时任美国总统是谁?(3)月球的密度约为地球的几分之几?

  2、表演小品《大战外星人》,表演者:叶包薪、李炜炜、王策

  3、月球知识擂台赛二:

  ①抢答题规则:主持人说开始后最早敲桌子的小组获得解答权,答不完整另两个队员可补充,限时1分钟,答对者得10分,提前敲桌子或答错扣10分,作观众题。

  ②比赛开始:⑴请说出人类历史上2名天文学家的名字及主要贡献。

  ⑵瞎子阿炳曾演奏过一首关于月亮的乐曲,请问是什么?

  ⑶为什么会发生“月食”?

  ⑷刘方平《月夜》中“虫声新透绿窗纱”的上句是什么?

  ⑸月球和地球谁的年龄大?你的依据来自什么?

  ⑹对句:海上生明月

  ⑺宋代词人苏轼写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名篇,请问其词牌名是什么?

  ⑻说明月饼的来历。

  ⑼美国和日本的专家提出了“在月球上织网”的设想,请问这“织网”指什么?

  ⑽关于月球起源,科学界提出了三种理论,分别是什么?

  4、表演相声《说月亮》,表演者:戴慧君、郑婷婷

  5、月球知识擂台赛三:

  ①风险题规则:风险题有10分、20分、30分题,各组每类只能选一次,按各自要求得分。

  ②比赛开始:

  10分题(1)拼对联:①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 ②南雁一,双一飞中带月影 ③一亭山色月窥人 ④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①④)

  (2)诗句接龙:我寄愁心与明月(月是故乡明)

  (3)“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林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徐凝的诗写的是我国民间哪个传统节日的什么活动?(中秋赏月)

  20分题:(1)背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2)讲一个与月亮有关的传说故事。

  (3)唱一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

  30分题:(1)“心有灵犀一点通”猜词: 代表队中一人用动作或语言提示,一人猜词语,1分钟猜对6个得满分。

  新月 正月 嫦娥 明亮 洁白 吟诗赏月 花好月圆 游子思乡 月黑风高 月下独酌

  (2)情景描述:

  你生活在毫无生气的广寒宫,你知道,今天地球上又是月圆之日,你想到自己来广寒宫已多年了,望着这宫中冰冷的摆设,不由得想起当年来到月球时的情景……

  (计分看是否符合逻辑,情节是否完整,是否围绕一定的中心)

  (3)记忆力测试:

  播放录象《月相流程示意图》,停留半分钟,根据记忆从外形、颜色、想象等方面来解说。

  四、播放王菲演唱的苏轼词《明月几时有》,学唱歌曲。

  五、公布成绩,作小结。

  最后“月之声”队取胜,今天的活动充分展现全班同学的聪明才智。虽然活动的时间有限,但知识的探求是无止境的 ,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这种求知的精神。最后请评出今天的最佳表演者和最佳才子(女)。

  六、作业 :将本次活动见闻记录在练笔本上,为写作作准备。

探索月球奥秘 篇15

  ○活动目标

  ①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 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⑤ 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准备:每人一个档案袋;观测农历8月15日至9月15日月亮运行的情况。观察星空变化,观察八月十五到九月十五的月相,并每日画下来,搜集有关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① 导人阶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全班准备一个本子,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为题,全班同学每天轮流写一段话,进行故事接龙。

  ② 整合阶段:观测月亮运行情况的口头交流,注意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经过一个月的资料搜集,各子小组交流成果,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画月亮、集资料”作业 本上,互相补充,互相探究,互相质疑,然后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两个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

  ③ 上交档案袋,根据作业 情况,给予等级评定。

  ④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l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活动小结

  ①本次活动主题渗透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物理学科等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中、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就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又将看、听、说、写、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综合在一起。在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或上书店看书、买书,最大程度地获取最多的资料。

  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分门别类整理资料的方法,特别是在INTERNET上资料的获得及从多媒体光盘上资料的获得,使学生倍感新奇,兴趣盎然,劲头十足。

  ③整个学习过程和课堂竞赛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探索月球奥秘 篇16

  ○活动目标

  ①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 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探索月球奥秘 篇17

  ○活动目标 

  ①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 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 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 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