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幼教语文教案有趣的木(精选6篇)

有趣的木(精选6篇)


有趣的木(精选6篇)

有趣的木 篇1

  语言:有趣的“木”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画面的实物,初步认读汉字“床、树、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认识常见的“木”字旁的汉字,知道“木”字边旁的汉字与“木”有关。

  3、积极参与用身体变换汉字的活动,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一段木头,汉字卡片“木、林、森”。

  活动过程 :

  一、出示一段木头,引导幼儿尝试探索汉字“木”。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  这是什么?(木头)

  2、  在黑板上写汉字“木”,启发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汉字。

  3、  我们知道旁的汉字与手有关,“口”字旁的汉字与“口”有关,那么“木”字旁的汉字与什么有关呢?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认识汉字:木、树、林、森。

  1、  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猜一猜,读一读汉字:木、树、林、森。

  2、  重点观察木、林、森,说说它们是由几个木组成的。使幼儿知道:“树”是由一个“木”组成的;林是由两个“木”组成的,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

  三、看图阅读汉字:床、桌、椅、柜、棋、栏杆,找出共同之处,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1、  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物品?认一认,读一读旁边的汉字。

  2、  找一找,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想一想,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运用已有经验,扩展想象,感知各种“木”字旁的汉字。

  1、  你还见过哪些木制品?哪些字会有“木”字旁呢?

  2、  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木”在汉字的什么地方?带领幼儿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什么汉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戏活动:木、林、森。

  1、  启发幼儿用身体逐一表示汉字“木、林、森”,教师观察幼儿用身体摆出的动作,选择个别好的动作幼儿示范表演。

  2、  游戏开始,教师出示汉字卡片(木、林、森),让幼儿看汉字做动作,拼出相应的汉字。可采用听教师指令进行快速组合拼字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

有趣的木 篇2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广东有一种树,叫木棉树,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果、开花,其花称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校园都有栽培。这种树树身高大,平时总时默默无闻地“守卫”着校园,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树才真正显示其“英雄”的本色(为广州市花)。那红彤彤的花朵,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这个时候,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木棉花。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为切人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木棉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木棉花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木棉花的形状、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木棉花的花办重叠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有些花朵的重叠方向是顺时针的,有的则逆时针。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写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画画的什么材料,表现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木棉花的花办,刚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颜色非常鲜艳,很红很红的,圆形果托又是鲜绿色的,红色和绿色形成了一组对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我们观察后进行写生画,为了画好木棉花的形状和色彩,我们每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用的水彩笔、蜡笔、水粉颜料宋表现木棉花。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水粉颜料来画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蜡笔画木棉花,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感,用水彩笔很慢又会没水……下面请看我们的写生作品吧。(展示写生作品)……

  (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

  “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通过对木棉花的写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树的生长规律》。”

  “1.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美术课里,仔细观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2.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关木棉花、木棉树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根据我们从《常用中草药手册》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树,又叫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树身高大概l0米左右,树和枝长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开花后生叶,花大,红色,肉质,花办有5片,结果后会裂开,还有棉毛种子。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广州市的市花,又称英雄花。”

  “根据资料记载,木棉树是先开花后生叶。但是我们对这一条资料有怀疑,因为根据我们的仔细观察,木棉树是在春天3月份开花的,在开花前是先有了绿色的叶子,后来绿叶开始变黄,木棉开花时没有了叶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树才开始长出了新的叶子。所以我们觉得有怀疑……”。

  “以上是我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木棉花的情况。”

  “我们写生木棉花,主要用线条画出木棉花的花办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办的重叠方向,有的是向右转的,有的是向左转的(投影仪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学生作品)。”

  “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是受太阳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木棉花在小时候被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说,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我们去请教了自然课的老师,自然课的老师说也不清楚,我们又上网去查找,但网上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道哪位同学、老师是否有这个问题的资料?请介绍给我们……”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被这个问题给激活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植物的枝蔓茎干,会出现左右旋转生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旋转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学生则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认为这是木棉树遗传基因的问题吧!当前大家都在说什么人类基因,我想植物也应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吧!”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景完全听命于“标准化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之中,极大地压抑了小学生好动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在发言中既有发言稿,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美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它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5、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思想的延续和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 ,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 ,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 好坏的肯定与否来实现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有趣的木 篇3

  深圳市北斗小学 翁宏国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广东有一种树,叫木棉树,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果、开花,其花称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校园都有栽培。这种树树身高大,平时总时默默无闻地“守卫”着校园,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树才真正显示其“英雄”的本色(为广州市花)。那红彤彤的花朵,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这个时候,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木棉花。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为切人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木棉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木棉花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木棉花的形状、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木棉花的花办重叠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有些花朵的重叠方向是顺时针的,有的则逆时针。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写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画画的什么材料,表现木棉花色彩最好》的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木棉花的花办,刚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颜色非常鲜艳,很红很红的,圆形果托又是鲜绿色的,红色和绿色形成了一组对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我们观察后进行写生画,为了画好木棉花的形状和色彩,我们每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用的水彩笔、蜡笔、水粉颜料宋表现木棉花。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水粉颜料来画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蜡笔画木棉花,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感,用水彩笔很慢又会没水……下面请看我们的写生作品吧。(展示写生作品)……

  (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

  “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通过对木棉花的写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树的生长规律》。”

  “1.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美术课里,仔细观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2.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关木棉花、木棉树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根据我们从《常用中草药手册》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树,又叫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树身高大概l0米左右,树和枝长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开花后生叶,花大,红色,肉质,花办有5片,结果后会裂开,还有棉毛种子。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广州市的市花,又称英雄花。”

  “根据资料记载,木棉树是先开花后生叶。但是我们对这一条资料有怀疑,因为根据我们的仔细观察,木棉树是在春天3月份开花的,在开花前是先有了绿色的叶子,后来绿叶开始变黄,木棉开花时没有了叶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树才开始长出了新的叶子。所以我们觉得有怀疑……”。

  “以上是我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木棉花的情况。”

  “我们写生木棉花,主要用线条画出木棉花的花办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办的重叠方向,有的是向右转的,有的是向左转的(投影仪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学生作品)。”

  “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是受太阳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木棉花在小时候被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说,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我们去请教了自然课的老师,自然课的老师说也不清楚,我们又上网去查找,但网上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道哪位同学、老师是否有这个问题的资料?请介绍给我们……”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被这个问题给激活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植物的枝蔓茎干,会出现左右旋转生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旋转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学生则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认为这是木棉树遗传基因的问题吧!当前大家都在说什么人类基因,我想植物也应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吧!”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景完全听命于“标准化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之中,极大地压抑了小学生好动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在发言中既有发言稿,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美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它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5、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思想的延续和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 ,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 ,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 好坏的肯定与否来实现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有趣的木 篇4

  语言:有趣的“木”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画面的实物,初步认读汉字“床、树、桌、椅、林、森”等。

  2、探索并认识常见的“木”字旁的汉字,知道“木”字边旁的汉字与“木”有关。

  3、积极参与用身体变换汉字的活动,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一段木头,汉字卡片“木、林、森”。

  活动过程 :

  一、出示一段木头,引导幼儿尝试探索汉字“木”。建议教师这样引导:

  1、  这是什么?(木头)

  2、  在黑板上写汉字“木”,启发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汉字。

  3、  我们知道旁的汉字与手有关,“口”字旁的汉字与“口”有关,那么“木”字旁的汉字与什么有关呢?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认识汉字:木、树、林、森。

  1、  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猜一猜,读一读汉字:木、树、林、森。

  2、  重点观察木、林、森,说说它们是由几个木组成的。使幼儿知道:“树”是由一个“木”组成的;林是由两个“木”组成的,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

  三、看图阅读汉字:床、桌、椅、柜、棋、栏杆,找出共同之处,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1、  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物品?认一认,读一读旁边的汉字。

  2、  找一找,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想一想,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运用已有经验,扩展想象,感知各种“木”字旁的汉字。

  1、  你还见过哪些木制品?哪些字会有“木”字旁呢?

  2、  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木”在汉字的什么地方?带领幼儿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什么汉字里面有“木”字

  五、游戏活动:木、林、森。

  1、  启发幼儿用身体逐一表示汉字“木、林、森”,教师观察幼儿用身体摆出的动作,选择个别好的动作幼儿示范表演。

  2、  游戏开始,教师出示汉字卡片(木、林、森),让幼儿看汉字做动作,拼出相应的汉字。可采用听教师指令进行快速组合拼字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阅读汉字的兴趣。

有趣的木 篇5

  活动目标:

  一、学会根据画面的实物,初步认读汉字“床、树、桌、椅、

  森”等。

  二、探索并认识常见的“木”字旁的汉字,知道“木”字边旁

  汉字与“木”有关。

  三、积极参与用身体变换汉字的活动,产生对识字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幼儿用书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二、一段木头,汉字卡片“木、林、森”。

  三、相关形象图片:1、森林背景图;2、木质物品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森林寻宝引出活动,出示一段木头,引导幼儿尝试探索

  字“木”。:

  1、看图思考,森林里最容易看到的有些什么?

  (1)点明树木最多,提问树木有什么用?“防风、挡雨,阻挡风沙,还能净化空气,做家具等”

  (2)这是什么?(木头)这是哪里来的?“是树木长大后,经过加工以后的样子”,

  2、在黑板上写汉字“木”,启发幼儿认一认,读一读汉字。

  (1)认读汉字“木”,感知字体结构,联系图片记忆汉字。

  (2)知道“木”不光是一个汉字,还可以是某个汉字的偏旁。

  3、我们知道“扌”旁的汉字与手有关,“口”字旁的汉字和“口”

  有关,那么“木”字旁的汉字与什么有关呢?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认识汉字:木、树、林、森。

  1、 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猜一猜,读一读汉字:木、树、森。

  2、 重点观察木、林、森,说说它们是由几个木组成的。使幼儿

  知道:“树”是由一个“木”组成的;林是由两个“木”组成的,

  森是由三个“木”组成的。(告知幼儿中国字里面像“森”这样由

  三个相同部分组成的字还有很多,但是没有四个或者四个以上相

  同部分组成的汉字。)

  三、看图阅读汉字:床、桌、椅、柜、棋、栏杆,找出共同之

  处,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1、 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物品?认一认,读一读旁边的汉字。

  2、 找一找,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 想一想,为什么都有“木”字旁?

  四、运用已有经验,扩展想象,感知各种“木”字旁的汉字。

  1、 你还见过哪些木制品?哪些字会有“木”字旁呢?幼儿边说教师边记,书写在黑板上,可以将“木”字偏旁部首用彩色笔写出,方便幼儿观察。

  2、 观察这些汉字,说说:“木”在汉字的什么地方?带领幼儿

  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什么汉字里面有“木”字

  设计说明

  这篇活动设计是基于幼儿有过一定识字基础上开设的,幼儿在课堂上能够通过实物和图片,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并通过以往的识字经验读出或猜出汉字的读音,所以不需要教师太多的铺垫和情景设置,教学时只要紧紧围绕活动目标,逐层深入,单一的“教”要尽量减少,以提示和引导为主,让幼儿能在不断地探索中感受到靠自己的能力学到知识的乐趣,从而形成要学、乐学的情感。

有趣的木 篇6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广东有一种树,叫木棉树,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果、开花,其花称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校园都有栽培。这种树树身高大,平时总时默默无闻地“守卫”着校园,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树才真正显示其“英雄”的本色(为广州市花)。那红彤彤的花朵,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这个时候,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木棉花。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为切人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木棉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木棉花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木棉花的形状、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木棉花的花办重叠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有些花朵的重叠方向是顺时针的,有的则逆时针。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

  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写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画画的什么材料,表现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木棉花的花办,刚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颜色非常鲜艳,很红很红的,圆形果托又是鲜绿色的,红色和绿色形成了一组对比。 (把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我们观察后进行写生画,为了画好木棉花的形状和色彩,我们每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用的水彩笔、蜡笔、水粉颜料宋表现木棉花。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水粉颜料来画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蜡笔画木棉花,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感,用水彩笔很慢又会没水……下面请看我们的写生作品吧。(展示写生作品)……

  (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

  “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通过对木棉花的写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树的生长规律》。”

  “1.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美术课里,仔细观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2.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关木棉花、木棉树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根据我们从《常用中草药手册》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树,又叫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树身高大概l0米左右,树和枝长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开花后生叶,花大,红色,肉质,花办有5片,结果后会裂开,还有棉毛种子。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广州市的市花,又称英雄花。”

  “根据资料记载,木棉树是先开花后生叶。但是我们对这一条资料有怀疑,因为根据我们的仔细观察,木棉树是在春天3月份开花的,在开花前是先有了绿色的叶子,后来绿叶开始变黄,木棉开花时没有了叶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树才开始长出了新的叶子。所以我们觉得有怀疑……”。

  “以上是我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木棉花的情况。”

  “我们写生木棉花,主要用线条画出木棉花的花办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办的重叠方向,有的是向右转的,有的是向左转的(投影仪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学生作品)。”

  “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是受太阳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木棉花在小时候被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说,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我们去请教了自然课的老师,自然课的老师说也不清楚,我们又上网去查找,但网上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道哪位同学、老师是否有这个问题的资料?请介绍给我们……”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被这个问题给激活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植物的枝蔓茎干,会出现左右旋转生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旋转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学生则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认为这是木棉树遗传基因的问题吧!当前大家都在说什么人类基因,我想植物也应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吧!”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景完全听命于“标准化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之中,极大地压抑了小学生好动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在发言中既有发言稿,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美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它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5、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思想的延续和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 ,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 ,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 好坏的肯定与否来实现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在关注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