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电子教材说 “ 屏 ”(精选11篇)

说 “ 屏 ”(精选11篇)


说 “ 屏 ”(精选11篇)

说 “ 屏 ” 篇1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教材分析:

  本文写作特点鲜明,教学中不应当做一般说明文来处理,应当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体会文中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重点)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要分隔室内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

  墙,屏……

  在这众多的可用的器物中有种算的上最“巧”的的,那就是“屏”。

  (出示各类屏风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屏的魅力。教师解说)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一道说说“屏”。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积累生字词。

  (1).注意下列字音字形

  帷幕    伧俗   休憩   造型

  忒      点缀     韶光  

  (2).解释重点字词

  伧俗:粗俗鄙陋。伧,粗野。

  休憩:休息。

  韶光:美丽的春光。韶:美 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

  徒劳:无益地耗费劳力。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2.勾画关于介绍屏的知识的句子或段落。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把握特征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分组讨论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观点,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

  ◆屏风的作用:

  a遮挡视线: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b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

  c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感,把握语言。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总结:喜爱  向往  赞赏

  2、品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让我们欣赏的同时了解屏。屏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作者将自己的深情借助古诗词抒发出来,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请小组内合作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句式:“我最喜欢的诗句是——因为它——”

  学生可能会提到的句子: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投影全诗)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六、作业

  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七、板书

  说  屏

  陈从周

  作  用                             

  ↗ 巧 ↖

  分类  → 设置

说 “ 屏 ” 篇2

  课题

  说“屏"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 材 分 析

  概述

  重点

  难点

  教具投影仪

  教学法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语言运用

  1. 找出下列句中用得准确的词语。

  (1)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

  2. 造句。

  既……又……而且……

  3. 模仿例句,用所给的诗句写一段话。

  例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1)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2: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

  (2)江山如此多娇

  4.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

  “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茧”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

  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课内精读

  (一)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j-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5. 文段的中心句是:

  6. 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7.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8. 结合文段内容给“屏”下个定义。

  【二】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伦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9. 选文的总说旬是:

  10.从选文看,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三)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11.这段文字的说明方法是:

  12.文中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课外选读

  桂林阳朔

  从阳朔县城沿公路南行约五公里,便到了田家河,有工农桥,是旧时青克渡渡口,东望有獭岩、骆驼过江诸山,更有农舍、绿竹点缀期间,波光筏影,山川如画。再前行约半公里,便到穿岩。这是个造型别致的小石山,就在穿岩村边,前临金宝河,山石色彩斑斓,岩洞前后穿透,像个巨大的城门,又像个中空的“石罩”。在靠近山顶的岩边,有一小石悬空横出,形状如钩;河边有一石似浮蛙;南面山坡上的数块奇石很像小熊。渡口对岸有株古榕,大逾六抱,荫蔽亩余,一枝横出如卧龙。据说此树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有人把这些景色编为歌谣说:“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小熊满山跑,古榕伴清流。”

  月亮山在穿岩之南约一公里许,山顶有一穿洞,如一轮皓月。若在山东南面历村边的“赏月路”上边走边望,随着人们行进的位置不同,洞后山峰掩蔽天空光亮的多少不一,可看到上弦月,娥眉月,下弦月等圃缺变化的奇景。清人徐延诤有诗说:“峰峦顶上镜光浮,旦夕空明未见收。自昔悬崖崩一角,至今遗魄照千秋。山穿月曜无圆缺,月出山辉任去留。万古不磨惟此镜,与君长作广寒游。”

  (徐君慧)

  13.第一自然段引用歌谣有什么作用?

  14.第二段中观月的顺序是什么?可看到

  几种情形的月?

  15.结尾处两句诗中的“惟此镜”“广寒游”里的“镜”和“广寒”分别指什么?

  思考探究

  16.文中含“屏”的诗句很美,请摘抄一两句,并对其作简要的评析。

说 “ 屏 ” 篇3

  《说“屏”》教案

  田  萍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2、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思考:

  a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b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并找出屏的特点)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2、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3、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例: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

  作者结尾引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小结: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四、拓展延伸

  1、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2、现代屏风的演变(媒体展示)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课堂活动

  展示自己制作的屏风,并配上精彩的解说。

说 “ 屏 ” 篇4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七)   研读赏析

  1、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三、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     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教学后记:学生对屏的知识把握,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不是很深刻。

说 “ 屏 ” 篇5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1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导入课文。

  2 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3 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布置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

  4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然后请学生找出,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

  5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

  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6 师:“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喜爱和向往。”,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书法出这种感情的句子。

  7学生继续深入体会,找出文章中流露出感情的语句。“ 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这些句子自然的流露出作者对屏 那种喜爱和向往之情,那作者还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8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轻”,“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师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9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10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

  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11 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

  12 总结: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说 “ 屏 ” 篇6

  一.说教材

  《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看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不能只把它当说明文来教,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优美的特点,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应以学生自渎为主,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渎,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采用自读,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直观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设计: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许多同学都被金銮殿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雕龙宝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宝座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它点缀着整个金銮殿,更增加了宝座的庄重肃穆,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中还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我觉得这样的复习导入,不只是温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屏风图片,并猜想它们的用途,辅以简单的介绍,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是训练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接着老师展示一组屏风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屏”。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辨字这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筛选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两个思考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说其作用。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作者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谈体会。

  本环节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介绍屏的分类时展示不同种类屏的图片,让学生再次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四)品味语言赏析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本环节主要探究文中古诗词的含义,感受浓浓的诗意,(重点指导句子通过多媒体展示)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品味语言,在探讨语言之后,总结本文的说明方法。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结束语的设计: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其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能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资料,写“屏”的古诗词及“屏”的图片,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在自习课上,组织一次“话说屏风”的交流会。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教堂内外的交流。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说 “ 屏 ” 篇7

  一.说教材

  《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看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不能只把它当说明文来教,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优美的特点,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应以学生自渎为主,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渎,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采用自读,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直观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设计: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许多同学都被金銮殿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雕龙宝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宝座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它点缀着整个金銮殿,更增加了宝座的庄重肃穆,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中还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我觉得这样的复习导入,不只是温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屏风图片,并猜想它们的用途,辅以简单的介绍,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是训练学生搜集资料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接着老师展示一组屏风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屏”。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辨字这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筛选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两个思考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说其作用。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作者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谈体会。

  本环节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介绍屏的分类时展示不同种类屏的图片,让学生再次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四)品味语言赏析阅读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很有必要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本环节主要探究文中古诗词的含义,感受浓浓的诗意,(重点指导句子通过多媒体展示)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品味语言,在探讨语言之后,总结本文的说明方法。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结束语的设计: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其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能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资料,写“屏”的古诗词及“屏”的图片,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在自习课上,组织一次“话说屏风”的交流会。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教堂内外的交流。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说 “ 屏 ” 篇8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下面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说屏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说屏阅读材料

  ①“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②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③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④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说屏阅读题目

  1.第①段中写母亲背诵“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作用是什么?(2分)

  2.找出第①段中表现屏风特点的语句写在横线上。(2分)

  3.在②~④段中,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3分)

  4.作者对“屏”怀有怎样的感情?(2分)

说屏阅读答案

  1.①引出说明对象。②使文章具有诗意和韵味。③引发作者的向往之情。(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2.(2分)“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到神秘作用”或“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3.(每点1分,3分)①在室内外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②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③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4.喜爱、向往和赞赏之情。(意近即可得2分)

说 “ 屏 ” 篇9

  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考核题型。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速度,需要我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说屏》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后会有收获。

  《说屏》

  陈从周

  (1)“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nà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xiāo魂的了。后来每次读到诗词中咏屏的佳句,见到古画中的屏,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国人还都齐声称道。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3)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4)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5)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徒劳了。

  《说屏》阅读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nà xiāo

  ( )凉 ( )魂 闺女( ) 休憩( )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屏的知识?(3分)

  3.读第1段,说说屏的什么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2分)

  4.屏的主要作用有哪些?(3分)

  5.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屏的喜爱之情?(3分)

  6.作者除了介绍屏的知识,还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

  《说屏》参考答案:

  1.纳 销 guī qì

  2.从特征、作用、分类、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3.屏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点赢得了外国人的“齐声称道”。

  4.既起分割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另外,还是“流动空间”,还有文化休憩作用。(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5.第1段直接表达了对屏的向往之情。第4段写对人们忽视屏的建筑美现象的不满也反映了对屏的喜爱。第5段在对屏的闲滋味的体验和对屏的创新希望中寄寓了对屏的喜爱。

  6.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在屏的制作上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

说 “ 屏 ” 篇10

  说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正音 

  屏风(  )纳凉(  )伧俗(  )忒(  )休憩(   )帷幕(   ) 擅长(  )

  2、释义

  伧俗:粗俗鄙陋。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雅俗之别:高雅与粗俗的分别。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

  (2)作者简介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试用一句话归纳大意。

  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特点、作用、种类和设置。

  3、研讨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3)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样分类?

  (5)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4、赏析

  (1)深入体会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令人

  销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词句? 明确:体现了作者对屏的喜爱之情,

  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

  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句,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 

  三.延伸迁移

  完成语段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炭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约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期。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说屏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正音

  屏风(   ) 纳凉(    伧俗(  )忒(  )休憩(  ) 帷幕(   ) 擅长(   )

  2、释义

  伧俗

  擅长

  休憩

  雅俗之别

  二、学习•研讨

  1、了解作者 检查预习情况

  (1)陈从周(1918—),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

  兼工诗词、绘画。(2)检查预习

  2、自读课文,感知内容,试用一句话归纳大意。

  3、研讨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先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3)根据课文,说一说“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样分类?

  (5)作者认为“屏”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4、赏析

  (1)深入体会作者在介绍“屏”的时候,为什么用上了“富有诗意”、“令人销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词句?

  (2)本文是介绍“屏”的说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记叙内容穿插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句,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①作者开篇引用杜牧《秋夕》——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贱。——

  ③抱膝看屏山。——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语段阅读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之一。20世纪以来,全球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大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按1992年各国的产量计算,分别只能开采44年和60年;虽然可采储量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社会需求也在增长,特别是考虑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油气燃料可供开采的时间不会很长。在化石燃料中,尽管煤炭的蕴藏量最丰富,但燃煤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为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虽然核聚变反应可提供清洁的能源,在海洋中蕴藏着约42万亿吨核聚变的主要物质氘,但核聚变堆研究的难度很大,估计要到下一世纪后期核聚变电站才有可能实现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期。为保证这一时期内人类有充足的清洁能源供应,利用太阳能来发电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事实上,太阳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中,起了无比重大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能源。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的高温核聚变反应释放着功率为3.8×1026兆瓦的巨大辐射能,其中只有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高层;经过大气层时,约30%被反射,23%被吸收,仅

  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达地球表面。尽管如此,只要能够利用其万分之几,便可满足今日人类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4.结合选文说出太阳能发电的主要优势。                                    

  学后感

  15《说屏》参考答案

  二.3. (1)总写—分说—总写(2) 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3)①分隔作用   ②艺术点缀   ③可以挡风(4)按其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屏风可以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5)因场合不同,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都要做到得体。4. ①作者开篇引用杜牧《秋夕》(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引引用出被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贱。(“锦屏人”指闺中女郎杜丽娘,她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 而感到惋惜。) ③抱膝看屏山。(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作用:1、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2、与展示屏风之美是相称的。

  三.2. :1.列数字 作比较 2.逻辑顺序 3.因此,在展望21世纪能源问题的前景时,可能不得不面对油气资源面临枯竭、核聚变发电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时期。 4.取之不尽,无污染

说 “ 屏 ” 篇11

  一.说教材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通过本文学习,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二.说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应以学生自渎为主,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自渎,如有疑难,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采用自读,点拨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对于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增加直观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设计: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时,许多同学都被金銮殿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雕龙宝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注意到了宝座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它点缀着整个金銮殿,更增加了宝座的庄重肃穆,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中还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我觉得这样的复习导入,不只是温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3.作者简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辨字这环节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是扫清阅读障碍,重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2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筛选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两个思考题: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说其作用。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给同学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作者介绍了“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谈体会。

  本环节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表述本组观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介绍屏的分类时展示不同种类屏的图片,让学生再次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结束语的设计: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其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能重新大放异彩。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