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精选16篇)
第三单元 篇1
本单元研读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在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里,阿Q可谓大名鼎鼎。1921年12月4日,阿Q在北京出版的一份报纸上首次现身。自此,人们的目光便长久地聚焦于他。长期以来,一代代读者对这部作品的兴趣长盛不衰,出现了人人争相读阿Q的文化奇观。《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作者所概括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话题。小说以其巨大的思想价值,穿越时空,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学习这部小说,要在欣赏的基础上,培养研读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分析阿Q的思想性格,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透过小说表层的风趣幽默,体会作者深层的严肃与悲哀;在品味小说语言的基础上,把握这部小说语言的独特风格。
第三单元 篇2
单元提示
现代科学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但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本单元所选的科普文章,有的阐明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有的阐释某一领域的科学观点,内容丰富多彩,文笔兼有理趣情趣。学习这些文章,对我们加强科学意识,提高分析概括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重点注意说明的顺序,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组织文章的。
第三单元 篇3
[目标全解]
1、 掌握"预习提示"里的词,了解"课下注释"。
2、 在初步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
3、 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艺术形象。
4、 结合历史背景,深刻领悟小说的主题。
[内容全解]
本单元的内容是欣赏小说。所选的五篇古今中外的小说,有的技术韭时代的国民性问题,有的鞭挞见风使舵的丑恶现象,有的歌颂杀富济贫的英雄豪情,有的表现少年成长的历程……题材丰富,手多样,语言精彩。
1、《孔乙己》是鲁迅所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技术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2、《变色龙》是契诃夫所写的一篇著名小说,侄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对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3、《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中国古典小说《小浒传》里的精彩片断,作者通过写鲁智深三拳打死强占民女的号称镇关西的郑屠,表现了他爱憎分明、正义感强、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表达了被压迫人民想伸张正义的愿望。
4、《孤独之旅》是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写一个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赞扬了他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正在成长的少男少女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5、《白色鸟》是一篇构思奇特的小说,作者何立伟通过写两个少年在"文革十年动乱时期尽情地在大自然中玩乐,用象征的手法揭示了孩子们童年世界的美好、幸福。与大人们(外婆他们)世界之间形成强烈的反衬,让我们看到了"文革"时代社会的悲哀、突出了"文革"的悲剧性。
11、-一孔乙己①
鲁迅
训练重点
一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
二理解社会环境描写
预习提示
鲁迅先生曾这样答复一位朋友,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 他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是《孔乙己》。 这篇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 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如此鲜明,让我们 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 一串长长的足迹。作品还清晰的勾画了那个社会的尝尝众生相,将可悲的世态呈现在人们眼前。忧愤如此深广,形象如此丰富,行文却从容不迫,讽刺也不很显露,作品中哄笑之声迭起,却使人感到无限悲凉。
《孔乙己》揭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代害的读书人的痛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
阅读这篇小说时可想想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小说怎样描述孔乙己几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读准下边加点字的音。
咸亨酒店砚附和
看清下边几个字的笔画,抄写两遍。
荤屡拭蘸惋
查词典,解释下边的词语。
不屑置辩颓唐分辩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①,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③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茵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①,大抵②没有这样阔绰③。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案,慢慢地坐喝。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呼哆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④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之下,屡⑤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③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①,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①,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②"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吼乙己,你脸上
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茵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③……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④,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⑤",什么"者平"之类,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①,又不会营生②;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③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④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⑤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③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茵香豆的茵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哦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菌香豆上帐;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单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①,你知道么?"我愈不
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②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舍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予。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予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①。"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卜…··他打折②了腿 了。"掌柜说,"哦广"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③,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卜…··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拴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
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①,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919年 3月②。
理解·分析
一依下列步骤分析人物性格。
1.下边是从课文第四段摘出的若干句子,请按示例,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示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贫困潦倒而又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式,虚荣心十足)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2、分析全文后,综合说明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并说说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一段,完成下边各题。
1.比较改句与原句,说说原句透露丁举人是怎样一个人。
[改句]这一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原句」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愉得的么?
2.比较改句与原句,想想原句突出了丁举人的什么特点。
「改句]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折了腿。
「原句]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3.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三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
1、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2.用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揣摩·运用
四这篇小说的艺术构思匠心独运。试研究下边的问题。
1.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 12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有什么好处?
2.为什么用"我"回忆20年前的口吻来写,而不用当时的口吻来写?
3.开头两段从容的勾画了清代末年江南小镇以酒一店为中心的社会风俗画,然后再写孔乙己出场的热闹场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从"孔乙己一到店"到"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写的是孔乙己无数次到酒店喝酒的情形,还是一次喝酒的情形?为什么这样写?
5.如果在"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之后,再用一段文字,写掌柜和喝酒的人对话,侧面描写孔乙己的死,这样写与课文的写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五揣摩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便排出九文大钱。
(为什么不说"拿出掏出"或"付出"?可用九枚硬币权当银钱,做做"排"的动作,体验一下。)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与"的确"用在一起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六"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吼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两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各有什么效果?
积累·联想
七下边一段文字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理解小说的写法。读后谈谈你的体会。
文中所提的"鲁镇",在作者的小说中有好几处提到,实在是一个创造的地名;我想这个地名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作者的父系故乡(绍兴城内都昌坊口)和· 149·母系故乡(绍兴东皋乡安桥头)的混合体,我们到那两处附近去,一定可以寻到许多迹象。
而"咸亨酒店"却是一个真店号,就在都昌坊口,作者故里的斜对门,我还见过多少回,大概至今还在,这种小规模的老字号是不大容易倒闭的。
《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自己告诉我,也实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 人们都叫他"孟夫于",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 写的差不多。
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
第三单元 篇4
(2003-01-23 21:23:19)
本单元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巨著。它的内容异常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多方面的,既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双能突破前人窠臼,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鲁迅评论它说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对后代的小说、戏剧的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像,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第三单元 篇5
第三单元 知识点
一、我会认的字组词:
识字3:神州 四川 奔涌 中国台湾岛 隔离 海峡 大陆 陆地 民族
9课:欢庆 庆祝 贡献 奉献 奏乐 旗帜 洁净 洁白 歌曲
弯曲 一亿
10课:中央 瓦片 庄严宽阔 纪念碑 四周 似乎 拼成 图案天坛 名胜古迹 高楼大厦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11课:喜讯 传来 不约而同 聚集 挥舞 锣鼓 高呼 相互击掌 打击 拥抱 泪珠 奥林匹克 克服 表扬
12课:台湾省 省会 商店 橱窗 手指 指挥 讲话 讲课 铺着 雪毯 毛毯 银装 打雪仗
语文园地三: 后退 危险 买菜 卖东西 反面 复杂 简单
二、我会写生字组词:
识字3:夕阳 夕照 前夕 与其 山川 河川 川流不息 四川
广州 讲台 戏台 台风 台灯 争气 争抢 争取
民族 人民 民众 民国 民主 公民 国民 居民 农民 民歌 汉族 家族 种族
9课:十亿 亿万 洁净 洁白 清洁 整洁 欢庆 欢乐 欢快 欢送 欢笑 祖国 祖母 祖先 旗帜 旗手 旗开得胜 国庆 庆功 欢庆 歌曲 乐曲 曲子 弯曲
10课:中央 央求 央告 交手 公交 交易 交流 风雨交加
市区 城市 市民 两旁 旁边 旁人 旁观 优秀 优美 阴天 阴冷 背阴 花坛 天坛 城区 城门 长城 国家 国民 国画 国歌 图书 意图 地图 立交桥 风景优美 优秀 绿树成阴
11课:申办 申请 申明 布匹 一匹 互相 互动 互生 北京 京城泪水 泪花 泪光 眼泪 海洋 洋为中用 拥抱 拥有
打抱不平 相信 相亲相爱 相当 相对 照相 相声
飞扬 扬手 扬名 扬扬得意 扬长而去
12课:讲话 对讲机 讲卫生 打水 打井 打球 打扫 手指
指出 指向 令人发指 连接 接连 交头接耳 接到
直接 吃惊 惊奇 变故 故意 故人 故宫 故乡 候车 时候 气候 候鸟 火候 问候 奇人 引以为奇 奇计
三、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川(山川) 帜(旗帜)亿(几亿) 台(台灯) 祖(祖国)
州(广州) 识(认识)忆(回忆) 治(治病) 组(小组)
吹(吹风) 诚(诚实)京(北京) 棋(象棋)
欢(欢庆) 城(城市)惊(惊奇)旗(红旗)
讲(讲话) 匹(一匹)扬 (飘扬) 泪(泪水) 国(祖国)
进(进来) 四(四周)杨(杨树) 相(相互) 图(图画)
四、多音字组词
xiāng(相信 )
相
xiàng(相声 )
五、反义词:
进——退 快——慢 买——卖 正——反 安全——危险 复杂——简单
六、近义词:
美丽-漂亮 有名-著名 非常-特别 中心-中央
七、词语搭配:
金黄的(果实) 火红的(旗帜) 洁白的(鸽子) 欢乐的(乐曲)
美好的(日子) 宽阔的(广场) 新建的(立交桥)
绿毯似的(草坪)风景优美的(公园) 欢庆的 (锣鼓)
激动的(泪水) 欢乐的(人群) 飘扬的(旗帜) 欢乐的(海洋)
八、说句子:
花坛真漂亮啊!我要把它拍下来。
北京真 美 啊!我多么想 亲眼去看看 啊!
泉城济南 真 美 啊!我多想把它画下来啊!
真 啊!我 。
九、背诵第9、10课。
第三单元 篇6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共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结构: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生活环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
3.常见的藻类植物:衣藻(单细胞)、水绵(多细胞)、鹿角菜、马尾藻、石莼、紫菜、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等。
4.作用:做鱼类饵料、可供食用、可供药用等。
二、苔藓植物
1.结构: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所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2.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3.作用: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三、蕨类植物
1.结构:根、茎、叶中都有运输物质的管道,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
2.生活环境:野生的蕨类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湿环境中。
3.繁殖:苔藓、蕨类靠孢子繁殖后代。不结种子。
4.常见的蕨类植物:肾蕨、江南星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等。
5.作用:卷柏、贯众等可供药用。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煤的形成。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定义:能够结种子并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种子的结构:菜豆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的结构:
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子叶两片、没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归纳:1、种皮的作用: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2、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发育成新植株。
3、子叶或胚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所以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寿命长。
4、能产生种子是种子植物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5、淀粉遇碘变成蓝色,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里含有淀粉。
三、裸子植物
1、定义:种子是裸露的植物叫裸子植物。松球果不是果实。
2、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四、被子植物
1、定义: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的植物叫被子植物。
2、果实的结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常见的被子植物:刺槐、毛白杨、槟榔、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玫瑰等
4、果实保护种子。果实有一些适于传播的特点。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光照。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饱满的、结构完整的、活的、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4、发芽率的公式:
种子的发芽率大于90%以上的才可以播种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1、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2、胚根发育成根。
3、胚轴伸长。
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一、幼根的生长
1、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二、叶芽发育成枝条
三、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
1、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量大的主要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2、根主要是通过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3、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第三节 开花和结果
一、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二、花的结构。
1、一般的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
2、柱头、花柱、子房组成雌蕊。
3、花药、花丝组成雄蕊。
4、桃花的基本结构见第九页图。
三、传粉和受精
1、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2、受精过程:花粉管穿过花柱、子房壁到达胚珠,花粉里的精子和胚珠里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受精过程如下图。
四、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谢
2、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
3、缺粒现象或果实空瘪是因为传粉不足引起的,可以用人工辅助授粉来弥补。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叶片舒展,有利于光合作用。
2、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二、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三、水分的运输途径
1、水分沿茎、叶、根内的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
2、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沿筛管运输到其他器官。
3、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使茎长得粗壮。
四、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
1、叶片的结构。
2、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气孔的结构: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4、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5、蒸腾作用的意义: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地输送原料;降低植物体的温度;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6、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我们应当保护森林。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一、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等糖类。
光能
二、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叶绿体
三、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四、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五、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二、有机物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
活细胞
线粒体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进行光合作用。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净化空气。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我们主要的植被类型
1、植被的定义:一个地区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2、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
二、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3、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1、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每年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3、绿化祖国,从我做起。
单元小结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
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3、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都是由根吸收的,通过导管运送到各个器官。
4、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三单元 篇7
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牛津小学英语》3b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听说运用词汇 grandfather, father, uncle, son, brother,
grandmother, mother, aunt, daughter, sister。
2 能较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o’s he/she? he’s/she’s….
3 能正确区别he和she。
三 教学重点:
1 能够正确听说运用家庭成员类单词。
2 能运用who’s he/she? he’s/she’s….进行问答交流。
四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别he和she。
五 课前准备:
1 制作与家庭成员类单词及句型有关的课件。
2 磁带,录音机。
六 教学过程:
(一) free talk:
1 师生之间用交流语进行问候。
a good morning/afternoon.
b hello! nice to meet you !
c how are you?
d are you happy today?
2 电脑出示实物(钟,小刀,故事书,收音机)通过“猜物”游戏与学生做问答练习,复习巩固上一单元内容,同时为新内容做铺垫。
t:look, what’s this?
s:is this/that a/an…?(教师点击图片,揭示正确答案。)
3 听音乐,渗透歌曲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listen to the music “family song”.
(二) presentanition and practice:
1 oh ,what’s this?(学生猜is this a…?)it’s a family photo.电脑出示全图和短语family photo,理解并领读。
2 教师以helen的身份出现
a i’m helen. this is my family photo.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my family .guess! who’s he?依次点击照片上的男性,教师引导学习。
点击父亲图片:who’s he? he’s my father.(学习father)
点击祖父图片: look at the old man. he’s my father’s father.who’s he?he’s my grandfather.( 学习grandfather)
点击叔叔图片: look at the man in the brown coat. he’s my father’s brother.(学习brother) who’s he? he’s my uncle.( 学习uncle)
点击mike图片look at the boy. he’s my brother. he’s my father’s son.(学习son)
出示所有男士图片,与学生进行交流问答,领读who’s he?并理解he,用he’s….造句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
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对照片上的男士进行对话练习并表演。who’s he?he’s….
b 同法学习mother,grandfather,aunt,daughter,sister.
点击母亲图片: who’s she? she’s my mother.(学习mother)
点击祖母图片: look at the old woman. she’s my father’s mother. who’s she?she’s my grandmother.( 学习grandmother)
点击阿姨图片: look at the woman in the blue coat. she’s my mother’s sister.(学习sister) who’s she? she’s my aunt.( 学习aunt)
点击helen图片: look at the girl. she’s mike’s sister. she’s my father’s daughter.(学习daughter)it’s me.
出示所有女性图片,与学生进行交流问答,领读who’s she?并理解she,用she’s….造句介绍自己身边的同学。
学生利用自己的照片,对照片上的女士进行对话练习并表演。who’s she?she’s….
c 教师总结 this is a big family.they are all very friendly.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出示friend,领读并理解。用he’….和she’s….介绍自己的朋友。
(三)play a game:(通过游戏复习所学单词及短语)
在教师的叙述中猜猜他或她是谁,比比谁最快。
your uncle’father is….
your aunt’s mother is….
your mother’s son is….
your mother’s sister is….
学生模仿老师进行叙述,继续游戏。
(四)work in pairs:(三人一组。模仿家庭人物进行表演。)
a: who’s he/she?
b: he’s/she’s….
c: nice to meet you!
(五)homework:
1听录音读听单词。
2用所学句型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3 欣赏歌曲“family song”。
第三单元 篇8
一、语言的实际运用 ----- 得体的统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
B 、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您。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主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郎不愧为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答:
2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 A 、 B 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变更原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 、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栅娜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___
B 、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___
3 、下面一段短文有不得体的地方,清指出并改正。
某校请教授作报告,写了一封信给教授说:“请您老人家作报告,想来您也会觉得荣幸的。”作了报告后,有关人员又给教授写了一封感谢信,说:“您的报告对我们确实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不当之处:①____ ③______
4 、从语体色彩考虑,下面的句子括专内应填入哪一个词恰当呢?
(1)国家预算中消费支出增加了,就应该相应地积累,基建,保持国民收入中生产和分配之间的平衡。
(减一减少;压缩一压) 答:依次选:
( 2 )我们村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年农民正跟不少人第二天买化肥的。
(进进入;商量商谈;问题事) 答:依次选:
二、阅读
(-)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性!李先生究竟犯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历声,热烈的掌声)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掌声)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谋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5 .这段文字一开头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论点):
6 .接着,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三方面是:
(1); ( 2 ); ( 3 )
7 .第 1 句话中的“历史上”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
8 、第一段第 3 句话中有三个副词:“只”“不过’“无非”,放在句中有什么作用呢?
答:
9 .第二自然段中用反义词“无耻”与“光荣”有什么作用?
答:
10 、从语言运用要得体的角度,说说第二自然段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答:
(二)
①进入对世纪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智力对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提高,人们发现,情感、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成功往往起着比智力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人的健康的情感,又与长期的艺术熏陶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重视艺术教育。
②古往今来,在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次在布拉格作物理专题演讲后,在阵阵热烈的掌声中他起立作答:“如果我用小提琴演奏代替言辩,将会更加愉快,更易理解”于是, (甲)他熟练地演奏了一首难度相当高的莫扎特的奏鸣曲 [ (乙)他演奏了一首莫扎特的鸣奏曲 ], 用音乐表示谢意。了解爱因斯坦的人都知道,他酷爱艺术,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他把拉小提琴当作最好的休息,并在琴声中获得灵感。
③当代中国科学泰斗之一钱学森先生,为我国发展尖端空间科学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1 年 12 月 22 日,在接受国家最高褒奖时,他深情地提到了夫人女高音歌唱家蒋英,他说:“她给我系统地介绍了德国的古典音乐艺术,这些包含着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的古典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了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 (从“导弹之父”的话语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艺术,能启迪心智,能拓展视野,能完善人格)。
④我们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1996 年在菲律宾与参加亚太地区经济论坛会议的各国首脑联欢时,他不仅表演了歌舞,还用钢琴弹奏了一曲《天鹅湖》。它对记者说:“我虽然是国家主席,但也是个普通的人,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喜欢唐诗、(丙)、元曲,也爱看坦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 丁)的作品,这些作品带给我极大的欢乐;我也喜欢(戊)、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⑤我国古代就已注意到艺术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起的作用。在古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能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古代称为六艺),其中的“乐”指的是音乐,而音乐正是艺术的重要内容。孔子说:“诗,可以兴也。”这里的“诗”,是文学和艺术的结合,而“兴”,指的是思想感情的激发。这句话强调了文艺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作用。时代发展到今天,艺术对人的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们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近十年来,上海中小学都把艺术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海某区的一所小学,以写字为突破口,把书法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结果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有益的启示)。
(6)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的自身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掘艺术教育的资源,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重视人的高尚情感的培养,使对世纪的一代新人,成为个性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社会优秀人才。
11 、第②段画线部分,原文用甲句而不用乙句的理由是什么呢?
答:
12 .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作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
13 、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
14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第④段中的丙、丁、戊处应该填写什么呢?
答:
15 .文中的第④段不能与第③段互唤位置,不是因为时间先后的原因,而是因为 _______
16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中“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前后顺序如果颠倒的话,就不符合逻辑,这是因为
17. 本文的论点是 ________ ________
18 .本文在论证论点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从 __ 方面论证的;后一部分是从 _____ 方面论证的。
19 .本文结尾句是“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是有益的启示。”请把它改成意思相同的反问句。
答:
(三)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影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许多容貌俊秀的人却一无所为,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的内在的美。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过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见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加以合成的方法,画出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美人的迟暮也是美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有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傀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20 、这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篇短文《论美》。作者认为什么最美?
答:
21 、哪一个自然段列举了两种情况作对比论证?
答:
22 、将文中划线的三种美,按作者的观点由高层次向低层次作排列是-
23 .第 5 段“美有如盛夏的水果”的“美”是指哪种美?
答:
三、作文
24 、作文
题目:此事我认为好(或不好)
要求: l 、把“此事”记清楚; 2 .要说出自己认为好(或不好)的理由
答案:
五册三单元
一、 l 、 D .(“令郎”“令媛”“令尊”都是传统的对对方的儿子、女儿、父亲的礼貌称谓, B 、 C 用在自己一方显得不得体; A 项中称对方母亲为“家母”也无表敬之意。) 2 、 A 、小王说“(姗姗,)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她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 B 、小王说:“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由于对象、时间、场合及目的等条件的变化,引起了语言运用的变化。首先要把握题干中要求转述的两个内容,回答对不得遗漏。由于是转述,人称、时间、地点都发生了变化,转述时要切合新的语境。) 3 、“荣幸”是自谦之词,用在对方,有抬高自己不尊重别人之嫌;用“有些帮助”评价别人的报告,显然不尊重对方,更谈不上致谢了。①处可改为“乐意”或改为“我们感到很荣幸”;②处可改为:“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之类。 4 .( l )依次选:减少压缩。此句有较强的书画语体色彩,选用双音词显得庄重严肃。( 2 )依次选:进,商量,事。此句是口语化,要用通俗明快的语言。
二、(-) 5 、“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6 .拿不出“理由”“事实”,只是野蛮屠杀,足见其卑劣无耻;不敢光明正大,只是偷偷摸摸地暗杀,足见其卑劣无耻;杀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足见其卑劣无耻 7 .“历史上”指有史以来。加上“历史上”强调反动派卑劣无耻的行径是空前的,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愤怒。 8 、三个副词“只”“不过”“无非”用在句中,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个中国人正当的,正义的行为。 9 、用反义词前后呼应,构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表达效果,表达了对反动派罪恶的有力控诉,高度赞扬了李先生为争取和平的献身精神,富有演讲的鼓动性。 10 。
这段文字都使用短句子,每一句话后都是一个!表现了演讲者激愤之情。用短句大声疾呼,义正词严,慷慨激昂,痛斥敌人,很有感染力。
( 二 )11. 因为甲句突出了爱因斯坦小提琴演奏技艺的高超 ( 或答小提琴拉得好 , 艺术修养高 艺术造诣高 ) ) 1 排比 13. 能表演歌舞 ; 能弹钢琴名曲 14. 依次为 : 宋词 马克 . 吐温 莫扎特 15. 因为第 (3) 段紧承第 (2) 段写科学家 , 第 (4) 段写政治家 , 所以不能互换 .16. 学习热情的提高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前提 ,( 或说条件 ) 所以不能调换 .17.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18. 18. 事例 道理 19. 他们的成功经验 , 对我们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 , 不是有益的启示吗 ? ? 三 ) ) 2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21. 第四段 22. 优雅行为之美→形体美→颜色美 23. 颜色美
第三单元 篇9
一、避免革命的改革——( )
1、概况: 年,沙皇 颁布了废除 的法令。
2、主要内容:① ② ③
3、实质:是一次 性质:
4、影响:通过改革俄国废除了 避免了 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但 依然沉重而缓慢。
二、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
1、背景:①美国独立后北方的 与南方的 矛盾尖锐。② 为矛盾的焦点。③1860年, 当选美国总统,他主张 成为美国内战的
2、经过:① 年 挑起内战,美国内战爆发,又称为“ ”。战初 失利,② 年林肯政府颁布了《 》、《 》两个重要法令。这些措施调动了 扭转了战局。③ 年,以 获胜而告终。
3、影响:废除了 促进了 维护了
为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
1、背景: 的危机
①阶级矛盾:带有 性质的工厂主、商人等同 的矛盾激化。
②民族危机:1853 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面临沦为殖民地危险。
2、概况: 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 性质的改革,力图 史称“ ”。
3、主要内容:① ②
③ ④
4、1889 年日本颁布了《 》,实行 统治。
5、影响: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 ;摆脱了 ,成为亚洲强国,并走上 的道路。
四、电气时代的来临——( )
1、概况: (时间)开始,主要表现:①
② ③
2、特点:二次工业革命以 为核心 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从“ ”进入“ ”。
2、主要发明:① 称为发明大王,一生有 项发明。②德国人 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美国人 首先使用 生产汽车,③1903 年,美国人 制造了第一架飞机取名 被誉为 。
五、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
1、根本原因:是由于 争夺 导致 。
2、交战双方:①、一国主导的 ,又称 由 、 、 组成,核心是 。
②、拼盘式的 ,又称 由 、 、 组成,核心是 。
3、导火线: 年 月发生的“ ”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4、战役: 是一战中最残酷战役,史称“ ”。
5、结果: 年以 的失败告终
6、性质:它是一场 ,影响:
第三单元 篇10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一年组说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苹果》,也就是10的加减法。我的说课分为四部分内容。
一、 说教材
《分苹果》本课时教学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的关系。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10的加减法,通过游戏学会凑十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操作中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采用情景展示与实物演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 说教学流程
我们把本节课分成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老师,你们想和这些老师教朋友吗?如果想和老师教朋友,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这时,学生会纷纷举手发言。老师便指名两位发言积极的同学到前面来,奖励苹果,以此引出课题:分苹果。
第二板块:师生合作分苹果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将出示10个实物苹果,与学生一起分苹果,要求是把10个苹果分成两份,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教师将与学生一起列出算式.这部分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10的组成以及有关10的加减法.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轻松一刻”活动.活动之一:拍手游戏,教师用手指出示数字后,学生用手指回应教师,手指之和是10。活动之二:“找朋友”学生手中拿樱桃卡片,寻找另一位拿樱桃卡片的同学,樱桃数量之和是10。通过“轻松一刻”使学生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第四板块: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带领学生完成书中的练习题。
第五板块;猜电话号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带有计算题的卡片,小组合作完成后,得数排列起来就是老师的电话号码,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三单元 篇11
第三单元 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卫星运行时间 1课时
体育场 1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三 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① 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 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 1 2
① 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 × 5 4
1 2 4 8
1 5 6 0
② 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 0 8
× 2 5
2 0 4 0
8 1 6
③ 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 7
×2 1 0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巩固练习:
1、 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挂图 114×21= 竖式
体育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
2、能力目标:能运用估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正确估算。
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估计生活中的一些数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组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谈话:XX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信大家还记忆犹新。这不,老师就为你们选取了一些精彩的片段,请大家欣赏。(播放视频)
2、提出问题:看了以后,同学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如果有学生提出“参加开幕式的有多少人?”的问题后,师再问:你有什么办法估算吗?)
3、提示课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运用估算的方法算算体育场能容纳多少人。(板书:体育场)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体育场全景图,并请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计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数据及结果。
(3)小组选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约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约是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2、出示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1)出示其中一个看台的图片(多媒体出示),学生进行估计。
方法一:将看台座位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 人,这个看台估计有 名观众。
方法二:这个看台每排有 人,共有8排,估计有 名观众。
……
(2)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观众数大致相同,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有多少名观众吗?
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
③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1×8×28或168×28
估算结果:把168看成170,把28看成30,170×30=5100
4、小结:
师:估算时应注意什么?
a) 将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这样便于计算。
b)估算时注意符合实际,估计结果接近准确值。
三、联系实际,拓展练习。
1、根据本班级人数,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自选一张报纸,估计其中一版的字数,你能有几种估计的方法?(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3、 估一估。这是小博士文具店九月中旬一个星期的营业额(单位:元),你能很快估计出这个星期的营业额吗?你还能估计出九月份的营业额吗?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营业额 294 286 291 298 302 315 312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神舟七号飞船什么时候返回吗?我们课后回家通过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多少圈,估计共飞行多少千米?
六、布置作业:课后完成“练一练”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体育场
每个看台座位数 看台数 共有多少个座位
28×6 170 170×30=5100
30×6=180 28(30) 180×30=5400
20×8=160 160×30=4800
21×8=168 28 168×28=4704
教学反思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2、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学习。
1. 争做优秀推销员( 认识计算器)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强调小数点
2.计算器高手:(计算)
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但要有非常棒的口才,还要有良好的计算功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场计算比赛,请听清要求,女生先用口算进行计算,男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指定的题目,并把答案记录在口算卡上,算完后马上起立,比一比口算速度快,还是计算器的速度快?拿出你的口算卡做第一组题,准备开始
演示课件:
第一组:15+23= 82-62= 1000×5 =
第二组:7861+3492= 35×21= 6300-2145=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计算都用计算器比较快,对于比较简单的算式来说用口算更方便、更准确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1002-63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
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看似不经意的一滴滴水,积累起来就够一家子喝上几年的。通过这组数据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吗?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4.你说我做。
同桌之间互出题目进行计算。
5.游戏。
做了半天题,同学们一定有点累了,现在我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出示计算器:输入12345678(做小动作,吹口气等),按=号,显示:87654321
想一想:这个小魔术的秘密在哪里?(事先键入99999999-)
师:你们能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游戏吗?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有趣算式结果的探索,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 鼓励学生对算是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2、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探索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数学王国里充满了奥秘与神奇!传说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山,山里有一座宝藏,等着人们去挖掘。不过,要想去挖掘宝藏,可得闯过四道关卡。每道关卡都有一组有趣的算式,如果你能找出算式中的规律,就表示你闯关成功!连闯四关,就有机会挖到宝藏。今天淘气和笑笑想去闯一闯,你们愿意与他们同行吗?那就带上你们的计算器一起出发吧!
(板书: 探索与发现(一) 有趣的算式 )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的答案的规律。
(2)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111×1111=?
(3)请学生继续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4)依据规律直接填得数。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5)这组题的得数都是回文数,也就是一个数从左边开始念和右边开始念完全相同。与回文数相关的还有回文句,如“北京自来水来自京北”;回文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油灯少灯油,火柴当柴火”等。
(6)学生举例说说。
2、第二关:奇怪的142857。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142857奇怪在哪呢?先请同学们把142857分别乘1、2、3、4,仔细观察积的特点,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可以让计算器来帮忙。
(2) 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
(3)观察积与因数的关系,及结果的特点。 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规律:用142857的个位上的7乘第二个乘数,确定积的个位是几,然后在142857中找到这个数,把它及前面的数一起移到积的后面,剩余的一部分移到积的开头,如果剩余两部分,把后面的部分放前面。如142857×2,7×2=14,积的个位就是4,先从142857中找到4,把4及前面的1写在得数的后面,其余的2857就写在开头,所以142857×2=285714。
(4)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得数:142857×5,142857×6的积吗? (714285,857142)
(5)学生独立计算后与组内同学交流,再全班交流验证结果。
教师加以鼓励:恭喜你们闯关成功,有信心闯下一关吗?
3、第三关:神奇的9。
(1)提出疑问:999999×999999=?
学生计算,用普通计算器无法直接得到准确结果,怎么办呢?
(2)学生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引导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
先出示: 99×99=
999×999=
9999×9999=
借助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4)小组讨论,寻找规律。汇报总结。99×99=9801 999×999=98001 9999×9999=980001
教师总结规律:
它们的结果都以数字98开头,以1结尾,中间填0,0的个数是算式中一个乘数里9的个数减1得来的。
(5)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结果。
99999×99999 =
999999×999999 =
9999999×9999999 =
99999999×99999999 =
4、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 板书呈现0-9十个数字。请你在这十个数字中,随意选出4个你喜欢数字。
(2)老师也选取了4个数字:6、1、7、4。
(3)“卖关子”,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要按我的方法去做,不管你挑哪四个数字,我都知道你的结果。
(4)计算规则。
规则:将四个数字组成数字不重复的最大四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
如:1,2,5,0。
最大四位数:5210 最小四位数:1025
然后两数相减,并把得出的四位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与最小的数,再次相减……例如:
5 2 1 0 8 5 4 1 8 7 3 0
-1 0 2 5 -1 4 5 8 -3 0 7 8
4 1 8 5 7 0 8 3 5 6 5 2
6 5 5 2 9 9 6 3 6 6 4 2 7 6 4 1
-2 5 5 6 -3 6 9 9 - 2 4 6 6 -1 4 6 7
3 9 9 6 6 2 6 4 4 1 7 6 6 1 7 4
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得到的最后结果都是6174。
(5)学生探索。
① 学生独自按照规则进行计算。
② 最终发现,计算的结果全部都是“6174”。
教师加以鼓励:说得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祝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连闯四关。看来,数学王国里的宝藏很快就会让你们挖到。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读44页的“数学阅读”,了解一下计算工具的演变历史。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二)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并懂得用字母进行正确的表示。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乘法算式进行 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结合律。
2、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探索,看一看,我们还能发现些什么规律(板书课题:探索与发现)
二、活动探索规律
(一)、乘法交换律
1、计算下面几组算式
17×13= 125×8=
13×17= 8×125=
2、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a ,b表示两个数,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二)、乘法结合律
1、出示摆好的长方体。(教材45页长方体)
教师:老师在课下用许多小正方体搭了这样一个长方体,你们知道老师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组内商量。
学生交流验证,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质疑:为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呢?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某些规律呢?
板书算式:
3×(5×4) (3×5)×4 3×4×5
=3×20 =15×4 =12×5
=60 =60 =60
2.探索乘法结合律运算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3×(5×4)=(3×5)×4= 3×4×5
(2)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 这三个算式乘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结果相同。
师:那这种现象是不是偶然呢?
生:再找几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再举一些其他的算式,看一看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为了节省大家计算的时间,在运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34×28)×21和34×(28×21),发现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生:我们小组举的例子是(15×25)×4和15×(25×4),计算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师:从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来看,每一组的结果都是相同的。那么从这一过程中,你能发现乘法运算中的规律吗?
学生概括:乘法运算中三个数相乘,可以先算前两个数,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所得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
3、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这个同学概括得真好。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用字母表示:(a×b)×c=a×(b×c)。
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说的过程表示出来就是,发现问题、举例验证、概括规律。这就是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
4、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想一想,计算43×25×4怎样最简便,应用了什么定律。
三、介绍小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47页的“你知道吗”。
教学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2、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10个红圆片、6个白圆片。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谁来说一说,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今天我们在一起去探索,寻找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不但可以巩固旧知,为新课作铺垫,而且当学生快速口算到新课题时,会出现一种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现问题情境,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三、 探究发现
1.动手操作,按要求摆学具
每行摆5个红圆片,3个白圆片,摆了2行,共摆了多少个圆片?
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得出以下两种解法:
(5+3)×2或5×2+3×2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师:算式,看看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那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计算呢?通过这一个例子能下结论吗?(不能。)那怎么办?(再举几个例子。)好,下面请每个同学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
(学生计算,并汇报。)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就写到这里,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都可以这样计算。有没有举出例子不能这样计算的?(没有。)一个例子不能说明问题,我们全班同学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都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下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几组等式,看看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定律吗?
介绍一种记忆方法: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即:(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或c×(a+b)=c×a+c×b,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设计意图】:在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猜想——验证——结论。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看到乘法分配律,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除都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掌握这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三个单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
2、 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
教学流程:
一、 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
1、 认识更大的数。(能说出读书,写数的方法,体会数据改写单位的意义。)
2、 线与角。(能说出三种线和五种角的名称。)
3、 乘法。(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 估算。
5、 乘法运算定律以及应用。
说完之后,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汇总,画一张简单的提纲图。
二、 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成长足迹。
1、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2、 明白了某些数学道理。
3、 存在哪些疑问与困惑。
三、 课堂作业练习。
1、 老师说数,学生写数。
62457 1689256 1475963 70006000 1203670630
2、 教材53页练习1.
(1)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可以画标记明确题意。
(2) 提问:怎样把以“一”为单位的数改写为以“万”为单位的数?
(3) 学生独立完成。
(4) 提问: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吗?
3、教材53页练习2
4、教材53页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同桌之间可以互相检查,交流画角的方法。
5、教材53页练习4.
(1)先让学生说出互相平行的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手势表示。)
(2)学生找平行和垂直的街道,并进行验证。
6、教材53页练习5
(1)复习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2)学生进行计算。
7、教材53页练习6.
指导学生写清解题步骤,答题要完整。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篇12
第三单元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表现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在经济、政治、风俗习惯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探究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促进了北方以鲜卑族为中心的民族大融合,消除了民族隔阂,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奠定了基础。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制作表格
分析图片
问题探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政权封建化的加速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仪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问题探究
分析图片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而认识到孝文帝是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汉族风俗习惯成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族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中分析图片
问题探究课堂讨论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进步;民族团结和民族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孝文帝改革后的影响: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政权封建化,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及租调制,把农民与土地紧密结合起来,使鲜卑的牧民转化为农民,扩大和巩固了自耕农队伍,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如兴儒学、恢复汉族礼乐制度、定官制、修律令等,大大加速了政权封建化进程。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和经济、政治的变化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密切、交流频繁,风俗习惯逐渐趋同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建议教师通过探究问题、分析图片和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把握本课的中心和线索,进而高屋建瓴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过程,孝文帝改革是促进民族大融合的一项力措,使学生体会到孝文帝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加强了这堂课的思想性。本课引言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的佛像图片。云冈石窟的佛像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这些雕像共同的特征是:面相丰满,目大眉长,鼻梁高隆,直通额际,口唇较薄,嘴角微微上翘,呈微笑之意,肩宽胸挺,躯肢浑厚健壮,神态温静具有伟丈夫的气概。体现了原始佛教的特点。而龙门石窟的佛教造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性格爽朗,风神飘逸,从侧面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效果。建议教师以课本图片和下载两石窟具有代表性作品图片为素材,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问题一:通过这些图片,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第一目“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经济发展的表现及概括其原因,体会孝文帝改革后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1.农牧业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其原因一:政府政策的调整即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二是民族大融合的影响;三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设施的兴修等。2.手工业的成就。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对图片的解释,然后归纳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在:民间、官府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丝织业较大发展,北方青瓷的出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农业、商业的发展,孝文帝的扶持政策。3.商业活动的活跃。建议教师通过学生看图片和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概括商业的主要表现是洛阳市场繁荣,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商人实力雄厚;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其原因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孝文帝铸造铜钱,重视和支持商业的结果。北魏的贵族的大都经商,一方面说明了商业的活跃,另一方面说明鲜卑族接受了汉族的生活方式,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第二目“政权封建化的加速”鲜卑族经济的转型,推动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材从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三个方面说明。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儒学既重外在的行为规范又重内在道德的自律,维护了封建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教材介绍了从孝文帝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建孔庙并亲自祭拜,起用儒家人士,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的史实。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所谓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朝食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制度,是对宗法制和等级制的强调和固定。孔子对礼乐制度加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提出“仁”的理念,高扬仁爱与和谐的思想,用以提升和深化已有的礼乐文化,使礼乐文化进一步成为礼仪文化,历代统治者沿用这一制度来维护统治。教材介绍了孝文帝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废置鲜卑族的祭祀礼仪,改用汉族的祭祀礼仪,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最终维护鲜卑族的统治。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教材介绍了孝文帝仿汉官制,制定北魏官制。修律令,废除一些带有奴隶制成份的落后残酷的法律,保证了汉化政策与制度的施行。教学建议: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自己归纳孝文帝政权封建化的措施。然后分组讨论:政权封建化加速的背景?教师在总结中讲清封建化、礼乐制度的概念,师生通过互动答疑完成本目任务。第三目“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适应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教材首先叙述了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特别指出改革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其次说明鲜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风俗习惯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一)民族的交流与融合1.生活习惯的汉化。教材主要介绍鲜卑族经济方式的变化,鲜卑族的劳动者变成农民,贵族转化为地主。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封建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鲜卑族优秀文化的融入。民族融合的过程是各民族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而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教材从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证明了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二)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教学建议:通过讨论探究问题,让学生理解民族融合的实质,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像滚雪球一样发展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意识;联系以前的课程,理解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自觉树立改革意识。最后,总结孝文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积极地、主动地、彻底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业化、风俗习惯汉族化,从而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教师以课本图片和下载两石窟具有代表性作品图片为素材,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问题一:通过这些图片,你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第一目“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教师应先对社会经济作一定阐释: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代社会经济可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门类。历史的发展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主要是生产力的制约。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做表格归纳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的图片、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分析其原因和历史作用。第二目“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教师提问学生: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的历史作用?后总结: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推动了民族大融合,生产方式的变化促使统治者更加彻底的政治改革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导入本目学习,教师应对封建化进行阐释: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朝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让学生归纳政权封建化加速的措施,分组讨论每一项措施的影响。第三目“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一:生活习惯汉化的表现?举例说明;问题二:通过阅读教材的图片(《汉人胡食画像砖》),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么启示?问题三: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联系前两节内容,孝文帝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功需要什么条件?2.教学案例案例一 在导入新课时,用计算机或幻灯展示图片图片1:云冈石窟的第六窟的图片:云冈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云冈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品。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图片2:龙门石窟图片: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作品。古阳洞等。由于孝文帝迁都后,大力推行汉化,此时的雕像一改云冈时期的风格,服饰、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等处,都带有明显的汉族文化的特征。案例二 用实物投影和幻灯片展示(《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南梁大臣陈庆之的一段话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始如登泰山卑培,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这段话展示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也说明了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的文化与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由此导入“政权封建化的加速”的学习。案例三 今天我们吃着烤羊肉串,徜徉在云冈石窟中,遥想当年鲜卑人叱咤风云、横扫天下的气势,他们作为单一的民族消失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孝文帝或许被称为历史的罪人,但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推动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鲜卑族及鲜卑文明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也得到了永生。我们又谁能说得清自己身上是否流淌着鲜卑族人的血液?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凝聚力就是来自于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融合。下面结合孝文帝改革的三节内容,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解题关键:商业繁荣,市场活跃,物品丰富,商人多且实力雄厚。思路引领:商业繁荣;鲜卑族以前没有商品经济,以物换物。答案提示:北魏商业繁荣,商品经济深入人心;鲜卑族逐渐汉化。【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北魏孝文帝实施改革后,北魏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北魏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解题关键:经济的转型及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影响思路引领:农业恢复、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活跃,经济的变化对政治、民族融合影响巨大。答案提示: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活跃: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活动活跃: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贸易远达西方国家。影响:经济的变化推动了鲜卑族的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增加了国家收入;经济的变化促使孝文帝进一步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加速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巩固了封建统治;经济的变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等少数民族成为汉族一部分,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鲜血液。2.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的最重要历史意义在于它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解题关键: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南北分裂的原因思路引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意义。民族矛盾是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答案提示: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为发展生产,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农业成为经济的主要成分,使游牧为主的鲜卑族变为农民,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政治上迁都、实行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团结了汉族地主,有力地推动了政权的“汉化”。文化和风俗习惯上全面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加强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融于汉族之中,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南北之间民族隔阂的消除,北方经济的繁荣,为隋唐时期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二)学习延伸略单元学习小结一、重要概念简释【均田制】北魏时期实行的国有和私有相结合的封建土地制度。主要内容是国家把荒地分给丁男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露田在农民60岁免课赋或身死时归还政府;桑田传给子孙。地主按级别也分给公田。均田制的实行,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推动着鲜卑族经济的转型,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三长制】北魏的基层行政组织制度。为配合均田制的实行,北魏统治者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它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它的推行,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基层政权,完善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汉化”措施】北魏统治者实行的推动鲜卑族向汉族同化的措施。孝文帝基于对汉族先进文化优越性的认识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出发而自觉主动地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从生产、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全面接受汉族文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迁都洛阳】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减少改革的阻力,孝文帝决定把首都从经济落后、地理环境偏远的平城迁往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洛阳。孝文帝克服阻力,设巧计迁都。迁都洛阳,为孝文帝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二、归纳与总结【单元内容小结】5世纪,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为缓和民族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基于对汉族文化优越性的认识,北魏统治者孝文帝自觉地、主动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内容为实行官吏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尊儒崇经等。改革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争取到了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与拥护,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改革使鲜卑族全面汉化,消除了民族隔阂,推动了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大融合,为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鲜卑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文化中,为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三、历史感悟(略)
第三单元 篇13
第三单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卓有成效的新制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改革的作用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问题探究
材料分析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其改革的策略和坚决的态度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巧设计迁都洛阳490年孝文帝亲政,495年正式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的原因结合今天的改革探究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情景教学
对比分析雷厉风行
移风易俗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民族融合的实质问题探究
教师点拨
综合分析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节引言简单介绍了以太子恂为首的鲜卑贵族守旧势力反对孝文帝改革,于496年接踵发动了两次叛乱,都被孝文帝严厉镇压的史实。旨在通过史事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对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探究,并激发起学生对孝文帝大义灭亲,坚决改革精神的钦佩情感。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契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实施情景教学。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两个时期介绍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条理清晰。前期改革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重点是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要包括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后期改革是在孝文帝亲自主持下进行,主要有两个方面,即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史资料,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鉴于本课教材在整个课题中承上启下的地位,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孝文帝改革每一项措施实施的原因和作用,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这场改革的背景和影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一目是“卓有成效的新制”教材首先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措施是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的,是孝文帝改革前期的重点内容,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具体内容如下:(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北魏官吏旧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结果吏治黑暗,贪污成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威胁到北魏政权的稳定。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484年,实行俸禄制。诏书说:“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均预调为二匹之赋,即兼商用。”(《魏书·高祖纪》)俸禄制就是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同时将班行俸禄与严惩贪赃紧密地联系起来,规定了在“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的严厉惩治措施。孝文帝实行的俸禄制,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整顿吏治、惩办贪污,使北魏吏治状况开始明显好转,为北魏政权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成为推动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因素。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形的。(2)推行均田制北方自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兵戈不息,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土地大量抛荒,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这就使得均田制的推行成为可能。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即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不种则由政府收回。同时,鼓励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均田制的推行影响深远: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次,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再次是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改变原先落后的游牧生活而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还有,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教学建议:均田制的推行是各项新制中的重点内容和中心内容,建议教师结合教材【历史纵横】中的史料,让学生首先了解均田制的具体内容,继而分析均田制的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推行的出发点。(3)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486年,朝廷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选择本乡“强谨”的人充当。三长制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在实行三长制的同时,颁布与均田制相适应的新的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粟二石,帛或布一匹。这一制度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这些改革措施以发展生产,缓和矛盾,巩固政权为目的,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项新制实施的影响,把握各项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第二目“巧设计迁都洛阳”教材首先指出,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北魏改革进入新阶段,为继续推进改革,孝文帝首先确定迁都洛阳。接下来教材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四个方面分析了迁都洛阳的原因并介绍了孝文帝巧设计迁都洛阳的过程。北魏建都平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在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相当深,而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迫切需要汉族地主的合作,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当时有人作《悲平城》诗说:“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流行的歌谣也这样唱道:“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东)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且又无水陆漕运,在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粮食供给经常出现困难;再次是军事上,与北边的柔然相比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基于以上认识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为保证迁都顺利进行,孝文帝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以“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建议教师:一、结合《洛阳平面图》和【学思之窗】中所给史料,对比旧都平城和新都洛阳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及北魏一统中原的政治需求,探究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历史地理的综合认识;二、对孝文帝巧设计迁都的过程不必翔实描述,着重说明孝文帝设计迁都不仅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雄才,也体现了一代明君的大略。三,结合孝文帝迁都洛阳,说明改革的成功不仅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指出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政治家,为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三目“雷厉风行,移风易俗”教材指出,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具体措施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五个方面。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迁洛之后,孝文帝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主要措施有:易服装。495年十二月二日,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孝文帝自己带头穿戴汉族服装,并在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建议教师利用教材中《北魏掌衡武士》和《北魏文官俑》两幅图片,让学生对比指出鲜卑族服装款式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何意义?使学生从鲜卑族服装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而形成对孝文帝“易服装”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鲜卑族向中原农耕文明的转化和发展意义的理性认识。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六月,正式发布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下令官员上朝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改汉姓。太和二十年(496)正月,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他在诏令中说:“自代郡迁到洛阳的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都要更改。”于是,当时,他带头将拓跋氏改为元氏,因为北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魏主认为他们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就姓了拓跋。而土是黄色的,它是万物之元,所以改姓为元。其余鲜卑姓氏也改为汉姓。改姓以后,鲜卑族姓氏与汉姓完全相同。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族的门第高低,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建议教师结合【学思之窗】的史料和问题,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孝文帝在改汉姓的同时又采用汉族的门阀制度对鲜卑族所起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婚姻。为使鲜、汉两族进一步融合,孝文帝还大力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他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个弟弟聘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通过这种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巩固统治。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汉代“和亲”政策,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一改革措施对加强民族联系,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并进而认识“政治联姻”是处理民族关系和政治矛盾的一种重要策略。改籍贯。孝文帝发布诏令,规定迁到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要葬在河南,不得还葬平城。于是,从代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开始经营起小块土地,筑起数间房屋,逐渐成为中原地区的个体农民。自从魏孝文帝建都洛阳起,先后有四位北魏皇帝葬在洛阳北郊邙山一带,即有魏孝文帝的长陵,魏宣武帝的景陵,魏孝明帝的定陵,魏孝庄帝的静陵。孝文帝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地区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关于“卓有成效的新制”一目的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新制建立的原因、作用和彼此之间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孝文帝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然后引导学生逐个分析新制实施的原因和作用及各个措施之间相互关系。在学习俸禄制时,可提问俸禄制实行之前北魏的吏治状况怎样?接着引导学生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从俸禄制实行之前官吏的收入来源和分配原则;官吏贪污盗窃,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国家机构迅速腐败,鲜卑贵族依靠攫取的财富追求奢靡,使原来悍犷善战的风气逐渐丧失;官吏贪残,压迫人民,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等方面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吏制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在学习均田制时,可结合【历史纵横】中均田制的材料和教材有关内容让学生概括均田制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然后结合均田制的特点从经济的恢复发展、政权的巩固、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等分析均田制的影响。在学习三长制和租调制时,可在帮助学生了解两者实施的原因和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均田制为中心,分析上述措施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得出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建立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赋税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要求,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总之,这些制度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设巧计迁都洛阳”一目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讨论。问题一“北魏兴起于塞北,定都平城已历数世,其间,北魏国势不断增强,逐渐由一弱小政权入主中原而一统黄河流域,那么孝文帝为什么还要迁都洛阳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思之窗】材料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等方面分析迁都的原因。关于迁都的过程应着重强调孝文帝假“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的策略性,可设计问题二“假设孝文帝不设巧计,面对鲜卑贵族保守势力的阻力,一意孤行,强行迁都会是何种结局?”让学生讨论,以此说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物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关于“雷厉风行,移风易俗”一目的教学。教师可首先让学生明白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鲜卑族进一步向汉族学习,更完整地接受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巩固已有改革成果并继续深化改革。然后利用【历史纵横】和《北魏文官俑》的图片材料,让学生把两种服饰进行对比,指出其各自的特点?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说北魏文官俑的服装体现了民族的融合?”“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引起服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利用【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中材料对孝文帝移风易俗的功过进行评价,以此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提纲挈领地从改革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孝文帝勇于改革、不畏困难的精神等方面进行小结,以此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无缺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印象。 2.教学案例案例一 可利用课前引言导入新课:通过引言大家从中得到哪些信息?一是孝文帝改革极大地触动了鲜卑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二是孝文帝对以太子恂为首的守旧势力不徇私情,坚决镇压。那么孝文帝到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而招致守旧势力如此激烈抵抗?我们又对孝文帝如何评价呢?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一课的学习,我们将会从中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案例二 在学习孝文帝设巧计迁都时,用计算机或幻灯片展示“北魏迁都图”。时间,493年~495年。过程,由平城到洛阳。策略,假“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历史上,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而迁都的不乏其例,但孝文帝迁都尤其与众不同。孝文帝不仅顺应了北魏加强对黄河流域统治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要求,而且设巧计避免了与鲜卑贵族在平城直接冲突,借“南伐”之名,顺利实现了迁都计划。更值得一提的是,孝文帝利用迁都避开了保守势力雄厚的旧都平城,减轻了改革的阻力,同时,加强了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系,为巩固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推行深层次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一切体现了一代帝王的远大抱负和雄才大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案例三 在介绍通婚姻时,可用计算机和幻灯片出示下列材料。材料:他(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弟聘室,命长弟咸阳王禧聘故颍川太守陕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聘故中散大夫代郡穆明乐女,次弟广阳王羽聘骠骑谘议参军荥阳郑平城女,次弟颍川王雍聘故中书博士范阳卢神宝女,次弟始平王勰聘廷尉卿陕西李冲女,季弟北海王祥聘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六个王妃中,除代郡穆明乐女出于鲜卑八大贵族之一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利用联姻来解决政治矛盾和民族冲突是古今中外统治阶级的一贯做法和重要策略。西汉的“和亲”政策和“昭君出塞” 给汉匈带来了长期的和平,极大地密切了汉匈关系,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历史上解决民族冲突的一段佳话。孝文帝的“联姻”政策是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不仅使鲜卑统治者赢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信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对接受汉文化,巩固和深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都是巨大的推动。孝文帝对鲜卑族的封建化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问题解答【学思之窗】想一想魏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解题关键:正确解读材料,从旧都“文轨未一,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中原“河洛王里”中提取相关信息。思路引领:从平城和洛阳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着手进行分析。答案提示:北魏虽然实现了统一(局部),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等地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参考教材有关内容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学思之窗】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门阀制度,对鲜卑族起了什么作用?解题关键:孝文帝后期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思路引领:应从鲜卑族的封建化、政权的巩固和后来的分裂两方面回答。答案提示:孝文帝采用门阀制度取得了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树立了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推动了改革的进行,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建立了稳固的地主阶级统治秩序,有力地巩固了政权。但世家大族掌握大权,也为北魏的分裂埋下了祸根。【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解题关键:把握孝文帝改革的全过程和内容。思路引领:注意改革前后两个阶段的核心内容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提示:第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2.从严格意义上讲,迁都洛阳事件并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本身内容,然而,人们大都把它看作是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解题关键:迁都洛阳对孝文帝改革大业的影响。思路引领:考虑迁都洛阳的原因及迁都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的地位。 答案提示:洛阳是历代帝王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首先有利于巩固前期改革的成果,其次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深层次的改革。迁都洛阳是整个改革的关键和后期改革的前提,此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二)学习延伸略
第三单元 篇14
单元测试
1.直接写出得数.
400+300= 5000-3000= 99+1=
1000-1= 1000-240= 450+540=
1001-1= 999+1= 5600-5000=
7000+600=
2.填空.
(1)10个一百是( ),10个一千是( ).
十万里面有( )个一万,一千里面有( )个十.
(2)从右边起百位是第( )位,右边起的第五位是( )位,千位是第( )位.
(3)8008这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上的8表示8个( ),第四位上的8表示8个( ).
(4)一个数百位上的数是6,千位上的数是1,其科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是( ),读作( ).
(5)892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10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
(6)用5、0、3、9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7)按顺序,找规律填数.
102、____、100、____、____97、____.
190、____、____、160、____、____、____、120、____、____
5000、____、____、____、7000、____、____、____、____、9500
3.读出下面各题.
3800( ) 4050( )
6009( ) 8047( )
4.写出下面各题.
(1)二千零六写作( )
五千八百七十二写作( )
九千一百写作( )
四百六十八写作( )
(2)5个百和8个十是( )
1个千、2个百、3个十和4个一是( )
六个一、八个千是( )
一个万是( )
5.在□里填数.
5431=□+□+□+□
7560=□+□+□
2048=□+□+□
8009=□+□
3070=□+□
6.在○里填上“>”、“<”或“=”.
1000○999 99○101
1111○9999 999○1001
1010○999+1 99○100-1
1001-1○999+1 999○1000-1
2020○2002+1 304○403-100
7.在○里填上“+”、“-”、“×”或“÷”.
45○5=3○3 6○7=20○22
7○9=87○24 48○6=27○19
36○6=36○30 4○7=50○22
2400○5400=8000○200 8○9=100○28
8.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9.写出个位上是0的所有两位数.
写出个位上是5的所有两位数.
10.应用题.
(1)水果店原有35筐桔子,又运进65筐,后来卖出了48筐,水果店现有桔子多少筐?
(2)一双布鞋8元钱,3双布鞋的价钱正好可以买4双凉鞋.一双凉鞋多少钱?
(3)二(1)班有24名男生和18名女生,第7名同学分成一组,可以分几组?
参考答案
1.700,2000,100,999,760,1000,1000,1000,600,7600
2.(1)一千,一万,十,一百
(2)三,万,四
(3)一,千
(4)1600,一千六百
(5)三,百,五,万
(6)9530,3059
(7)101,99,98,96
180,170,150,140,130,110,100
5500,6000,6500,7500,800,8500,9000
3.三千八百,四千零五十,六千零九,八千零四十七
4.(1)2006,5872,9100,468
(2)580,1234,8006,10000
5.5000+400+30+1,7000+500+60,2000+40+8
8000+9,3000+70
6.>,<,<,<,>,=,=,=,>,>
7.÷×,×+,×-,÷-,÷-,×-,+-,×-
8.(1)1909>1100>1090>1009
(2)10000>9999>9990>8909>8900
9.(1)10,20,30,40,50,60,70,80,90
(2)15,25,35,45,55,65,75,85,95
10.(1)35+65-48=52(筐)
(2)8×3÷4=6(元)
(3)(24+18)÷7=6(组)
第三单元 篇15
第三单元 世界问题真不少
10.战争何时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战争所造成的无数灾难的了解,使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丢掉性命。从而使学生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并对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儿童产生深切的同情。
2、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比较,使学生了解生活来之不易,需要珍惜,需要捍卫,要用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贡献。
3、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六界,使学生知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人民解放军的捍卫,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用实际行动热爱人民子弟兵。
教学准备
有关电教设备;有关图片;有关故事;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战争——人类最大的灾难
1、将学生在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播放课前准备的有关战争的录象片段。
3、讨论 ;战争有哪些危害?
4、讨论图片——:看:被枪弹击碎玻璃后的眼睛!(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图片使我们想到了什么?齐读图片配文)
5、阅读:《爸爸、妈妈再也回不来了》
说一说文章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什么?
6、读:p76“小资料”说一说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有多少
7、朗读:〈请把我埋得浅一些〉。用一句话说说感想。
8、展示“一战”“二战”“二战”以后的资料,教师概括介绍
9、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战争的小故事。
二.和平——人类永久的期盼
1、播放一首反映战争的歌曲
2、展示毕加索的〈和平鸽〉。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向导了什么?
3、教师讲〈和平鸽〉的由来
4、阅读:国际儿童节的来历。你打算今后怎样过儿童节?
5、朗读:〈儿童和平条约〉。用小节目表演
三.课后活动
准备“和平颂”歌舞联谊会。
第二课时
一.举行〈和平颂〉歌舞联谊会
二.中国的钢铁长城
1、说一说自己看过的有关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题材的电影、电视片。
我看过的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题材的电影、电视片 最深刻的印象是……
2.展示有关人民子弟兵保卫和平、保卫祖国的资料。
讨论;军人的风采给我们什么启示?
3.播放有关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歌曲。
4.阅读:〈国旗在维和区第一次升起〉。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军人参加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的故事?
5.献给人民子弟兵的礼物。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送这样的礼物?
11.科学技术的喜与忧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通过了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要为人类造福。
2、行为与习惯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将学科、爱科学的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怀着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并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能持有正确的态度。
3、知识与技能
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的了解,培养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通过辩论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关注周围的生活和收集有关科技资料,认识到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让学生通过辩论赛、故事会等活动,认识到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危害人类,我们应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产品,收集有关资料,对这些科技产品作大致了解。
2、请同学访问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了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现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学家成长经历的小故事。
导入
播放录像,请同学观看神舟五号载入飞船成功的场面。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场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叔叔从太空中凯旋归来,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振奋与自豪,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了,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这要归功于我国科学家的奋发努力和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教学互动一(衣)
1、教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吴家嘴村小学六(2)班的讨论会,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爱先两位同学,进行发言,先说说衣服与科技的关系。
2、再请班级同学根据已收集的资料对王依蒙同学的发言进行反驳。
3、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服装上的商标牌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看看服装的面料成分是什么,其中包含着哪些科技成分。
4、请同学扮演科学家,充满自豪感地为介绍智能服装。
教学互动二(食)
1、教师请同学说说今天家里吃了什么饭菜,再请同学说说这些饭菜和科技有无关系,有怎样的关系,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饭是杂交水稻生产的,一些肉类食品是养殖加工生产的等。
2、教师为同学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并让大家谈谈感受。
3、请同学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说说食品生产中还有哪些科技发明。例如罐头的发明、杂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学互动三(住、行)
1、教师给学生展示摩天大楼和磁悬浮列车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我们的居住与出行和科技有什么样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观察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技术先进的建筑和交通工具。
3、教师为学生介绍磁悬浮列车。
4、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跨越时空的来信”,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
教学互动四
1、将学生分成四个组,就“衣食住行”每组就某一方面来谈。
2、再请每组同学设想一下50年以后我们的衣食住行将会是怎样的,请每组派代表上台来发言。
教学互动五:“开心词典”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我发现同学们都对科技发明很感兴趣,现在我们就来个班级“开心词典”看看对我们生活中的科技发明知道多少。
1、教师将每组设立为一个答题组,并宣布答题规则,题目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答错不扣分,抢答题错扣分,教师可以请同学上来担任分数记录员。
2、教师宣布题目,题目可以涉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科技发明,例如,电灯的发明人是谁,贝尔发明了什么等,题目的形式可以多样,由教师自己把握。
3、比赛结束,教师宣布各组的得分情况,并评出名次,对取得较好的组给予鼓励。
教学互动六
1、请同学将课前准备好的一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讲故事时尽量绘声绘色,让其他同学能听到饶有兴趣。
2、听完故事,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这些科学家、发明家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些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崇高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教学互动七
1、教师给大家介绍电脑的发明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脑不断地更新换代。
2、教师给学生播放动画片片段,问学生是否喜爱这些动画片,知道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在同学们的踊跃发言后,告诉他们现在的动画片都是通过电脑动画技术制作而成的,画面精美,视觉效果好,所以无论大人孩子都爱看。
3、分组讨论电脑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请学生说一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要仅限于电脑网络的作用,引民生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想想电脑还用在了哪里,例如,陪妈妈去银行,看到柜台里的叔叔阿姨在使用电脑办理业务,使学生认识到现今电脑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
4、根据刚刚大家的讨论,让学生认真填写课文第87页中的问题。
教学互动八
科学技术和我们小学生生活、学习有哪些关系呢?让学生思考。
结束过程
师:看来,科技确实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科技产品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有关资料。
2、准备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的音像资料。
4、准备核电站的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克隆人的漫画或者其他图片资料。请学生收集克隆技术的有关资料。
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看过有关机器人的电影吗?有说说你看过的有哪些片吗?
师:这些影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这类影片还蛮感兴趣的,这些影片大多都是讲科技的发展使机器人具有超凡的智能,在未来要征服了人类,甚至要毁灭地球。虽然这些影片是科幻片,内容都是虚构的,但也反映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担忧,看来,科学技术也有让人烦恼的一面啊。
教学互动一
1、教师请学生感情地朗读课本中《暑假真长》的材料。
2、教师让学生体会韩乐同学的感受,说一说你是怎样度过暑假的,是不是也和韩乐一样感到寂寞。
3、教师告诉学生长时间在家里看电视,上网不利于身以健康。建议学生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教学互动二
1、教师请学生谈谈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水平也提高了,但为什么得癌症的人却比以前多了。
2、教师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化肥、农药、汽车、建筑材料等科技产品对环境造成了哪些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3、请学生说说除了上述的科技产品以外,还有哪些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互动三
1、教师请学生以科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口吻朗读《科学的价值》。
请学生说说理查德?费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忧,他是“杞人忧天”吗?
2、教师播放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录像材料。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广岛就像一股烟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4、向学生展示受到贫铀弹辐射的伊拉克儿童的照片。
5、请学生谈谈如果发生核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
6、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英国诗人拜伦《黑暗》中的一段诗句:
我做了一个梦,又不全是梦;
明媚的太阳突然无影无踪,
黯然失色的群星在漆黑的茫茫宇宙中游荡,
冰冷昏暗的地球虚悬在没有月色的天空。
黎明来而复去,
白昼从不降临;
人们在恐惧和孤寂中冷漠无情,
亿万颗凄凉的心都在为自己的祈祷光明。
师:这种景象可怕吗?这段诗句是一名科学家在描述“核冬天”来临时的景像所引用的。
7、教师给学生介绍何谓“核冬天”,它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灾难。
8、师:既然核武器这样可怕,为什么那么多的国家还渴望拥有它呢?应不应该全面禁止生产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呢,请学生谈谈,对待核武器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9、教师向学生展示核电站的图片。
10、师:核武器具有那么大的杀伤力是利用了核能,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核电站也是利用了核能,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核武器会给人们带来灾难,造成生灵涂炭,而核电站为人们提供了电能,为人类造福。
教学互动四
教师给大家展示“克隆人”的笑话图片。(出示课件)
师:看到旁边又冒出了另一个自己,小婴儿也不知所措了,“哦,上帝啊,我被克隆了!”
师:克隆技术到底带给我们的是喜还是忧呢?
1、教师请学生看课本中的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发展。
请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说说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
2、师:虽然克隆技术在很多方面造福人类,但有人设想甚至尝试克隆人,却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
请学生朗读《“夏娃”诞生》。
师:看来克隆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你赞成克隆人还是反对克隆人呢?请学生互相交流。
3、组织“要不要克隆人”的辩论会。
师:这次的辩论会上,双方同学都表现得很好,都能有理有据地表明了各自的观点,通过这次的辩论,大家应该认识到,克隆人的出现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我们应该反对克隆人,但是同时,我们应支持冶疗性的克隆研究,并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人类的尊严和国际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4、教师向学生展示漫画《克隆人》
请学生朗读“联合国通过禁止克隆人宣言”。
全班同学合作,写一封“反对克隆人”的倡议书,并在课后贴在班级墙报中。
结束过程
1、师:看来科学技术带来的烦恼还不少呢,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科学技术会给人们带来烦恼,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
2、教师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准备辩论会。
结束过程
师: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可见,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利用它为人类造福。
12、我在联合国作报告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机构,初步了解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情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联合国为全人类开展工作的事例,了解联合国的工作目标,激发学生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儿童的国际意识。
3、能力:学习搜集、处理资料,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一、诵读:感受联合国
1、教师深情朗读《联合国歌》歌词,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2、讲述:《联合国歌》是由一位美国诗人根据前苏联的一首歌曲重新填词而成。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初步认识联合国,了解联合国的奋斗宗旨和崇高理想,唤起学生关注全球,热爱全人类的美好情感。
二、浏览:畅游联合国
1、过渡:让我们跟林强华一起去参观联合国总部,进一步认识、了解联合国。
2、学生自读教材《走进联合国总部》
3、谁能学做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联合国总部。
请2-3人介绍,教师配合出示录像或图片资料。
4、你还知道联合国有哪些作用吗?
提示学生举一些实例来说说,比如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从战争前期时的调解,战争中对弱势国的人道主义援助,战后的重建等,都离不开联合国的参与。
三、探究:了解联合国
1、过渡:我们走进了联合国,相信同学们对它充满了好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分组探究。
(1)将学生提问进行分类,大致分为:联合国的产生与发展、联合国的会徽和旗帜、联合国趣闻、联合国的机构和其他等五类。
(2)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内容自由结合,分成五个学习小组。
(3)小组内学习教材中有关内容,交流资料,进行整合,推选代表准备向全班介绍。
4、集体汇报交流
5、“联合国全接触”知识竞赛。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答对一题加一分,总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2)参考题目。
联合国总部在哪里?
联合国有哪些主要机构?
联合国会旗上有哪些图案?有什么含义?
联合国的作用有哪些?
现在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是谁?
联合国成立于什么时间?
今天,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加入了联合国,联合国共有多少个会员国?
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的四项宗旨是哪些?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
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
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联合国和我们的密切关系,明确联合国是全球的联合国,也是儿童的联合国,知道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和产生的积极效果。
2、情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联合国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学生积极地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儿童发展的事业之中,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3、能力:通过调查、学做小大使等活动,培养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球村公民意识。
教学准备
1、以“战争阴影下的孩子们”为主题搜集录像或图片等资料。
2、布置学生调查,人们最关注的国内、国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
一、谈话;联合国离我们并不远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联合国,虽然联合国总部远在美国,但是它时刻都在关注着全世界的人们,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而奋斗。它时刻都在关注我们少年儿童工,为改善儿童健康状况和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出不懈的努力。在xx年5月8日,联合国还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专门研究儿童问题。
二、感受:联合国帮助和保护儿童。
1、观看“战争阴影下的儿童”录像。
内容为:在伊拉克等战争中,孩子们身心备受摧残,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甚至失去生命的悲惨情景。
2、出示一组数据:据联合国儿童工基金会统计,自1990年以来,全球共有200多万儿童工在武装冲突出中丧生,有600多万儿童受重伤,1200万儿童无家可归。
据联合国专家统计,伊拉克战争爆发后,800万伊拉克儿童的食物几乎都依赖于国家定量供给,随着战争的继续,定量供给可能难以保证,战争的爆发将使总数达130万的伊拉克儿童工面临严重的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伤亡人数可能高达数十万。而且,更多的儿童还要饱受精神上的打击,在伊拉克有多数儿童工患上战争创伤综合症,他们经常做噩梦,无缘无故地表现出焦虑的情绪。
3、面对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据,你想说些什么吗?
4、孩子无辜,为何要饱受战争摧残,于是人们的心里祈祷,愿战争早日结束,让孩子们在和平的阳光下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有谁知道,联合国又是如何为解救这些可怜的孩子而努力的呢?
5、联合营帮助孩子远离战争的痛苦,但世界的儿童工问题远远不止这些。
6、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你知道世界儿童问题还有哪些?
7、世界儿童工问题还真不少。为此,联合国做出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要点:制定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帮助儿童争取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入学率,帮助中国西部女童,改善儿童健康状况,保护儿童生存权利等。
8、你们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点拨:我们已远离战争、贫困、失学等问题,应该好好珍惜,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参与:让世界更美好
1、作为全世界儿童中的一员,我们应该怎么做的
(1)自读教材中有关内容(联合国儿童问题特别会议部分和《中国学生维护亚洲儿童工代表权益》),同桌讨论。
(2)集体交流,积极参与,争取权益。
2、那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1)请一名学生朗读安南的一封信。
(2)讨论:
读了安南的信,你有什么感想,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如果你是联合国秘书长,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
3、课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家长或朋友听听,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
如果你将出席联合国大会,并让你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发言,你将就哪些问题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请你根据最关注的问题,进行一次深入探究,可以查阅资料,可以调查采访,更要独立地进行思考。
(三)
一、小眼睛看大世界
1、课前,同学们对人们目前最关注的国内、国际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我们来交流一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大家是如何深入开展探究的呢?
2、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大致进行分类,如儿童、教育、战争、环境等问题,各人就自己发表问题的思路展开讨论,要求:有理有据,理由充分,理由充分,要求合理,建议可行。
3、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学做联合国小大使
1、联合国大会即将召开,如果让你出任大使,你会怎么做?
2、我们来看看深圳实验学校的廖敬钰同学是怎么做的,读一读教材中《地球首脑峰会;倾听中国孩子发言》
3、讨论交流个人的感受
三、我在联合国做报告
1、就儿童、教育、战争、环境等问题分组讨论,拟好发言提纲,准备好相关图片数据资料。
2、模拟联合国大会,我当小大使,我来做报告
(1)准备工作:
选举秘书长,并负责主持本次大会。
成立答辩组,各小组推选2人组成。
推选发言人,各小组推选1人担任。
(2)召开大会:
各发言人将本组大使的意见、建议进行陈橽 ,展示相关图片等资料、
由答辩组解答有关问题,并就发言人的某些观点,建议等提出问题,双方进行答辩。
秘书长作总结陈述
3、想一想,除了出任大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把我们的意见 和建议提交联合国?
四、总结全课
我们走进联合国,认识了解了联合国,全世界人民的心愿和责任,就是让人民幸福,让世界和平,爱和平首先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身在福中要知福,爱和平,还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只有实力强大,才能捍卫和平,让我们向全世界许下我们美好的心愿,我们热爱和平,渴望和平,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侵略战争,愿和平鸽衔着橄榄枝永远翱翔在碧空蓝天。
第三单元 篇16
武进湖塘桥初级中学 朱万川
作者:苏轼
教学重点:
一:读懂、背诵这首词。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传统意识中,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不知道同学们在往年看中秋圆月时有何感受?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 、欣赏《水调歌头》
1、 对照小序部分简介词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时间及创作原因。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 学生读书下注释。
(2) 由学生迅速自读课文。
(3) 点一生朗读(学生点评后,教师总结点评)
(4) 全班齐读
3、 疏通全文
(1) 学生对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记下读不懂、有问题的地方。
(2) 小小组交流问题
(能小组内解决的自主解决,不能解决的有组长整理提出)
(3) 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4) 打出全文注释,学生自主整理在课本上。
(5) 问:对照注释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两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问: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6)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训练
(1) 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
(2) 文中哪处是联想?哪处是想象?
(3) 看图一,发挥联想,你能联想到什么?
(4) 看图二,发挥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问:比较《十五夜望月》,你喜欢哪一篇?讲讲理由。
6、音乐欣赏
(1) 播放王菲的 《水调歌头》
(2) 第二遍播放,学生轻声跟唱
7、 学生总结
(1) 一生总结本课教学思路
(2) 由学生总结学习本课的收获
三、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小作文: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