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 塾(精选15篇)
闺 塾 篇1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一、教学导入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
2. 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是其中的第七出。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春香、塾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C )
A.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
B.得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C.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降纱。
D.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
3.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目下平头六十(现在) 生受了(有劳)
B.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画小乌鸦) 唐突了师父(冒犯)
C.杜衙设帐(教书) 有甚光华(光彩)
D.洗净铅华(妇女画妆用的脂粉) 应文科判衙(科举考试)
4.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论六经《诗经》最葩(指《诗》、《书》、《礼》、《中庸》、《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B.有风有化(风俗)
C.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指教师)
D.伴诗云,陪子曰(诗歌)
四、朗读课文,然后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中问题化)
春香
的剧情较为简单。只写了陈最良讲《诗经》、丽娘习字和春香受罚三件事。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就像《西厢记》莺莺身边少不得红娘一样,丽娘身边也少不得春香。作者也借春香之口,剥下了程朱理学“假道学”的外衣,给予无情的嘲弄。
陈最良讲《关睢》时,她骗得陈学鸟叫,又故意曲解“在河之洲”的诗句;丽娘习字时,她竟取来画眉的笔墨。因私自溜去花园玩耍,顶撞、戏耍塾师,眼看要挨荆条、受责罚,她仍不放在心上,顶撞、调笑不已。这个活泼率真的少女,鲜活灵动,逗人喜爱。
杜丽娘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距,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陈最良
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青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的宣讲,显得迂腐至极。
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五、品味语言特色——语言中的情趣。
学生精读春香对塾师讲解《诗经》的诘问与取文房四宝后的一段文字,体会妙趣横生的宾白语言。
通过“谐音”激趣,如塾师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关雎》时,春香把“在河之洲”自作聪明地解释为衙门里放出一只斑鸠,飞到何知州家去了。通过“误解”生趣,如春香故意问塾师为什么君子要好好地去追求淑女呢。通过“错拿’”增趣,如春香取文房四宝时因不明而拿来了画眉的螺子黛、画眉用的细笔等,语言不可不谓幽默,动作也地道的滑稽,令人捧腹大笑。
在这一出戏里,宾白饶有机趣,曲折如意。在语言上,富有文采又雅俗共赏,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的意趣与神色。
六、创新练习:
1.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课内完成)
2.请以“春香闹学”为题,将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课外完成)
闺 塾 篇2
15 闺 塾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刘玛林
教学目标
1.了解汤显祖在明代传奇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2.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欣赏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3.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理解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在学习《长亭送别》的时候给同学们介绍了林黛玉听到《牡丹亭》时的感受。今天我们来深入地研究一下《牡丹亭》中的《闺塾》。
二、简介相关知识
1、明代传奇
明代传奇,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收杂剧的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的戏曲形式。《牡丹亭》是标志着明代传奇创作最高成就的剧作
2、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 。字义仍 ,号若士 。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 、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 ,任职5年 。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 ,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晚年以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 、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 。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 ,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3、《牡丹亭》
《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这个"情"没有局限于男女爱情,《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蔗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春归怎占先。……
这是多么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节!整个剧本文词华丽,充满喜剧氛围。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正在于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并且呼喊得那么高昂,甚至逸出中国传统理性主义传统,真人荒唐地死而复活(其他情节都又合常情)竟成了剧本主线。世态人情、市民文艺的粗俗根苗,在这里最终上升为典雅骀荡的浪漫之花。它们以不同形式反映了明中叶以来巨大变动着的社会动向、氛围和意绪。(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4、剧情介绍:
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请有所钟,终于和画中人的阴灵幽会。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诵读课文,把握剧情。
2、复述故事梗概:
陈最良与杜丽娘、春香一相见,便发生冲突。陈最良开口就是一番说教,责怪杜丽娘、春香来得太晚,不守女儿之规,杜丽娘陪不是,春香则打趣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一下子就止住了“先生”的唠叨。在陈最良一本正经地讲解《诗经》时,春香一再追问,使他频频出丑,让堂堂的先生有失尊严地学雎鸠鸣叫,春香“为甚好好的求他?”的询问,更是让他狼狈不堪。
接着是模字时的情景。陈最良闹了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和以“不知足而为屦”的一连串笑话。春香对模字感到索然无味,领出恭牌,乘机离开学堂。
然后是春香在大花园逃学游玩又引发了冲突。先生要打她,以古人苦学的故事教训她,而她则针锋相对地反驳。先生气急了,抡起荆条,被她一把抢下。杜丽娘见状,责备春香,扯住她的头发威胁要打她。杜丽娘的态度看来很严厉,实际上亦真亦假,她怕春香闹得太过,不好收场,因此出面干预,唬住春香,其实她此时已无心学习,虽身在学堂,但心已飞向高墙外的大花园。
最后是先生一走,杜丽娘、春香立刻得到解放。杜丽娘赶紧问春香:花园在哪里,花园有什么景致。春香不说,杜丽娘陪笑,春香才告诉了杜丽娘,于是二人回衙。这出戏至此结束,却为杜丽娘的游园埋下伏笔,酝酿了此后的戏剧冲突。
3、概括戏剧主要情节:
⑴丽娘、春香上学——进塾
⑵陈最良传《毛诗》——授课
⑶丽娘临书习字——模字
⑷春香贪玩受罚——训诫
四、自读讨论
⑴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⑵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
(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⑶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第二课时
一 思考、讨论
题目《闺塾》,闺,女子的活泼俏丽或优雅端庄,塾,迂腐古板的旧时学堂。二者放在一起, 一定产生很强的戏剧效果。本出戏又名“春香闹学”。今天学习本文,明确三个问题:谁闹?怎样闹?为什么闹?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身份:丫环(贴),小姐(旦),塾师(末)。
2、怎样“闹”?
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学生能够很准确地找到并加以评论。)
提示重点: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这几段文字)
思考:闹的主角是春香。只有春香一人闹吗?(研读“讲诗”一节和“请鞋样”一节)
讲解难理解之处:
丽娘向陈老师要鞋样,老陈竟说“做个‘不知足而为屦’”。显然,老陈把“不知足而为屦”理解为一种鞋子(意即“‘不知足而为’之屦”),糊涂荒唐,这样的鞋子是决不可能做出来的。正如同我们问:“今天午餐吃什么?”回答:“就吃‘谁知盘中餐’吧。”照搬《孟子》中的句子,可见既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又不懂生活中的鞋样是什么,真正迂腐到极点。(这儿学生读不出幽默感来,主要是对这句话不理解。一经讲解,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且会心而笑。
学生思考“都有谁在闹“的问题,回答。
明确:三个人都参与了闹。春香闹得天真直率明显,丽娘闹得端庄矜持含蓄,陈最良闹得胡涂不知就里。
春香俏,丽娘雅,老陈傻。
思考:小姐丽娘在闹中起到什么作用?从中看出二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提示重点: 矛盾主要在陈最良和春香之间展开。丽娘对侍女和陪读春香之闹采取默许态度。
二人的性格:春香天真直率大胆泼辣,生性单纯,无视师道尊严和封建礼教。
丽娘端庄矜持,温顺而有个性,稳重而不失机敏。
3、为什么“闹”?
讨论:是小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玩?是春香毫无教养无视教学秩序?为什么春香明里闹,丽娘暗里放任她闹?
明确重点:这里闹产生的喜剧效果主要是由各种矛盾造成的。
①人与人之间性格矛盾:小姐丫环的女孩儿性格与塾师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气与陈最良的迂腐矛盾。
②人与书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与书经教义之间的矛盾;先生的讲解与书本原义的矛盾。
③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静的外表与激动难宁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④环境气氛的矛盾:书房外春意满园、春色盎然的环境与书房内师授迂诗压抑的气氛之间的矛盾。
二、分析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高贵矜执,另一方面亦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喜。从一开始就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就等于是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大了,这才出面干预。但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缘故,她闹得比较含蓄罢了。
春香是小姐身边的丫环,并陪伴小姐读书,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对小姐自是体贴关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知小姐内心所知所想,因而在小姐面前比较随意放肆,并无拘束之感。而对塾师陈最良则深为不满,凡小姐不便言行之处则代为反抗,因而屡屡和陈先生发生冲突,但又均因有小姐保护而未作追究。
塾师陈最良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受主公之托尽心用儒家的一些诗教传统教育小姐,维恐有半点差错,迂腐、冷漠,因而常与小姐和丫环发生矛盾。但又顾及师道尊严和宾客身份并不过于计较。
三、风趣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剧中的人物语言富于风趣,这特别表现在陈最良和春香的说白上。陈最良的话酸腐不堪,总是引人耻笑。春香口无遮拦,她的话则处处充满对陈最良的嘲弄,令人开心大笑。在戏曲中,常常有插科打诨,即演员在演出中穿插一些滑稽的谈话和动作来引人发笑。插科打诨是戏曲的特点之一,往往容易失之于庸俗、单纯搞笑、脱离剧情,而这出戏中有不少滑稽的对白,能很好地适应剧情的需要,既增添喜剧气氛,又具有讽刺效果。
剧中三个人物的语言各有特色,鲜明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显示了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文化教养。春香言辞犀利,快人快语;杜丽娘说话不多,含而不露;陈最良则喋喋不休,一本正经,满口酸话。杜丽娘与陈最良的对话,表现了常规的师生关系;她与春香的对话,则表现了两人的主仆兼伙伴的关系。甚至剧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如“(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虽不多,却鲜明地表现了三人各自的性格,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身份地位和文化教养。
四、生动的细节
剧中的很多细节,如陈最良上场时潜玩《毛诗》、讲解《雎鸠》时学雎鸠鸣叫,春香问陈最良“君子”“为甚好好的求他?”,陈最良不识画眉细笔、薛涛笺、鸳鸯砚并“不知足而为屦”,春香要“写个奴婢学夫人”以及领出恭牌离开学堂等等,都很生动。其中的不少细节是夸张的,这与作品的讽刺性密切相关。
作业 :
课后练习题
附:
1、关于“思无邪”:孔子在《论语》论《诗经》一书,代表着儒家学派的诗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论语》论《诗》凡18次,“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论语•为政》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原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但后人亦多释之为“思想”或“意思”之“思”。“邪”,《广韵》云:“不正也。”《正韵》云:“奸思也,佞也。”“思无邪”,出自《诗•鲁颂•驷》:“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引以论《诗三百》之主旨。故一般认为,若以“思”为语助词,恐不合孔子之意。朱熹《论语集注》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惰性之正而已。”又引程子语曰:“思无邪,诚也。”何宴《论语集解》亦谓之“归于正”者。这都说明“思无邪”之旨,当指《诗》之思想内容、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而论,并非专指思想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乎礼义,要求思想纯正;二是中正和平,强调“文质彬彬”。“思无邪”是中国儒家的诗教传统,正如此将《关雎》解为咏“后妃之德”“风之始”,即对女子而言要中规中距,谨守妇道。
2、•全唐诗•
卷643_74 【柳十首】
李山甫
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 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 受尽风霜得到春,一条条是逐年新。 寻常送别无余事,争忍攀将过与人。 长恨阳和也世情,把香和艳与红英。 家家只是栽桃李,独自无根到处生。 只为遮楼又拂桥,被人摧折好枝条。 假饶张绪如今在,须把风流暗里销。 弱带低垂可自由,傍他门户倚他楼。 金风不解相抬举,露压烟欺直到秋。 终日堂前学画眉,几人曾道胜花枝。 试看三月春残后,门外青阴是阿谁。 也曾飞絮谢家庭,从此风流别有名。 不是向人无用处,一枝愁杀别离情。 从来只是爱花人,杨柳何曾占得春。 多向客亭门外立,与他迎送往来尘。 强扶柔态酒难醒,殢著春风别有情。 公子王孙且相伴,与君俱得几时荣。 无赖秋风斗觉寒,万条烟草一时干。 游人若要春消息,直向江头腊后看。
卷742_16 【春夕言怀】 张泌
风透疏帘月满庭,倚栏无事倍伤情。 烟垂柳带纤腰软,露滴花房怨脸明。 愁逐野云销不尽,情随春浪去难平。 幽窗谩结相思梦,欲化西园蝶未成。
卷550_72 【寄远】 赵嘏
禁钟声尽见栖禽,关塞迢迢故国心。 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
卷511_9 【扬州法云寺双桧】 张祜
谢家双植本图荣,树老人因地变更。 朱顶鹤知深盖偃,白眉僧见小枝生。 高临月殿秋云影,静入风檐夜雨声。 纵使百年为上寿,绿阴终借暂时行。
3、《牡丹亭》的思想内容
汤显祖在本剧《题词》中写道:“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所说的“情”,指人们的真正感情,在《牡丹亭》里表现为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理”,是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在《牡丹亭》里表现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对青年一代婚姻自由的束缚。这种明确的创作思想,与当时反对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一脉相承。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牡丹亭》比同时代的爱情剧高出一筹。剧中关于杜丽娘、柳梦梅在梦中第二次见面就相好幽会,杜丽娘鬼魂和情人同居,还魂后才正式“拜告天地”成婚的描写;关于杜丽娘不是死于爱情的被破坏,而是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死”的描写,都使它别具一格。显示了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杰作。这部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的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关系的冷酷和虚伪;同时又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在追求幸福自由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牡丹亭》的这个主题有其强烈的时代意义。
明代统治阶级大力推崇程朱理学,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如何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牡丹亭》提出背叛封建礼教,无疑地有着强烈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更重要的是由于作者有进步的思想指导,有明确的反礼教的创作动机,剧本的思想内容更显得深湛。作者有意识地用“情”与“理”的冲突来贯穿全剧。“情”,就是人们真正的感情,在《牡丹亭》里它表现为青年男女对自由的爱情生活的追求。“理”,是指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封建道德观念,在《牡丹亭》里它表现为封建教义和家长的专横对青年人身心的束缚。这种冲突既表现为杜丽娘、柳梦梅和封建家长杜宝之间公开的和面对面的斗争,也反映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作出的努力。这种从爱情的角度上表现的“情”与“理”的冲突,与明中叶的进步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以摆脱礼教的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脉相通、遥相呼应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牡丹亭》比同时代的爱情剧在思想上概括得更高,有着更进步、更深远的意义。
《牡丹亭》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他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这种特色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作者善于继承前代戏曲遗产,采取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作者有进步的理想,是这种理想激烈迸发的结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人物剧情闹 学特 点
春香进塾诅咒:“贤文禁杀”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
授课巧妙回嘴:“今夜…上书”∕曲解诗经∕学鸠声∕连续追问
模字故意拿错文房四宝、借口出恭逛花园
训诫和陈对打大闹
人物剧情闹 学内 涵特 点
杜丽娘进塾“以后不敢了”外表谦恭,内心不服知书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又不失个性∕稳重又不失机敏
授课“学生自会”、“经文偌多”对照本宣科、厌烦索然说教
模字作笑介窃笑陈迂腐
开小差(问师母年尊)
开玩笑(笑春香)暗中鼓励春香“闹学”
训诫教训春香“掩人耳目”
逛花园对自由自然向往
人物剧情闹 学内 涵特 点
陈最良进塾教训早起满口说教,令人生厌迂腐、可笑、虚伪
授课依注解书枯燥无味,毫无新意
学鸠鸟叫有失尊严
解释诗经歪曲原意,牵强附会
被逼追问理屈词穷
模字不识文房四宝见识浅陋
联想孟子迂腐可笑
训诫缴械失败丑态百出,有失尊严
4、
[1]
闺 塾 篇3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一、教学导入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
2. 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是其中的第七出。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春香、塾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C )
A.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
B.得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C.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降纱。
D.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
3.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目下平头六十(现在) 生受了(有劳)
B.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画小乌鸦) 唐突了师父(冒犯)
C.杜衙设帐(教书) 有甚光华(光彩)
D.洗净铅华(妇女画妆用的脂粉) 应文科判衙(科举考试)
4.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论六经《诗经》最葩(指《诗》、《书》、《礼》、《中庸》、《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B.有风有化(风俗)
C.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指教师)
D.伴诗云,陪子曰(诗歌)
四、朗读课文,然后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中问题化)
春香
的剧情较为简单。只写了陈最良讲《诗经》、丽娘习字和春香受罚三件事。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就像《西厢记》莺莺身边少不得红娘一样,丽娘身边也少不得春香。作者也借春香之口,剥下了程朱理学“假道学”的外衣,给予无情的嘲弄。
陈最良讲《关睢》时,她骗得陈学鸟叫,又故意曲解“在河之洲”的诗句;丽娘习字时,她竟取来画眉的笔墨。因私自溜去花园玩耍,顶撞、戏耍塾师,眼看要挨荆条、受责罚,她仍不放在心上,顶撞、调笑不已。这个活泼率真的少女,鲜活灵动,逗人喜爱。
杜丽娘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距,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陈最良
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青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的宣讲,显得迂腐至极。
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五、品味语言特色——语言中的情趣。
学生精读春香对塾师讲解《诗经》的诘问与取文房四宝后的一段文字,体会妙趣横生的宾白语言。
通过“谐音”激趣,如塾师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关雎》时,春香把“在河之洲”自作聪明地解释为衙门里放出一只斑鸠,飞到何知州家去了。通过“误解”生趣,如春香故意问塾师为什么君子要好好地去追求淑女呢。通过“错拿’”增趣,如春香取文房四宝时因不明而拿来了画眉的螺子黛、画眉用的细笔等,语言不可不谓幽默,动作也地道的滑稽,令人捧腹大笑。
在这一出戏里,宾白饶有机趣,曲折如意。在语言上,富有文采又雅俗共赏,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的意趣与神色。
六、创新练习:
1.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课内完成)
2.请以“春香闹学”为题,将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课外完成)
闺 塾 篇4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一、教学导入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
2. 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是其中的第七出。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春香、塾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C )
A.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
B.得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C.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降纱。
D.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
3.对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目下平头六十(现在) 生受了(有劳)
B.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画小乌鸦) 唐突了师父(冒犯)
C.杜衙设帐(教书) 有甚光华(光彩)
D.洗净铅华(妇女画妆用的脂粉) 应文科判衙(科举考试)
4.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论六经《诗经》最葩(指《诗》、《书》、《礼》、《中庸》、《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B.有风有化(风俗)
C.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指教师)
D.伴诗云,陪子曰(诗歌)
四、朗读课文,然后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中问题化)
春香
的剧情较为简单。只写了陈最良讲《诗经》、丽娘习字和春香受罚三件事。春香无视封建礼教的威权,插科打诨,逗引说笑,显示了活泼、机智勇敢的性格。就像《西厢记》莺莺身边少不得红娘一样,丽娘身边也少不得春香。作者也借春香之口,剥下了程朱理学“假道学”的外衣,给予无情的嘲弄。
陈最良讲《关睢》时,她骗得陈学鸟叫,又故意曲解“在河之洲”的诗句;丽娘习字时,她竟取来画眉的笔墨。因私自溜去花园玩耍,顶撞、戏耍塾师,眼看要挨荆条、受责罚,她仍不放在心上,顶撞、调笑不已。这个活泼率真的少女,鲜活灵动,逗人喜爱。
杜丽娘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距,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陈最良
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青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的宣讲,显得迂腐至极。
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五、品味语言特色——语言中的情趣。
学生精读春香对塾师讲解《诗经》的诘问与取文房四宝后的一段文字,体会妙趣横生的宾白语言。
通过“谐音”激趣,如塾师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关雎》时,春香把“在河之洲”自作聪明地解释为衙门里放出一只斑鸠,飞到何知州家去了。通过“误解”生趣,如春香故意问塾师为什么君子要好好地去追求淑女呢。通过“错拿’”增趣,如春香取文房四宝时因不明而拿来了画眉的螺子黛、画眉用的细笔等,语言不可不谓幽默,动作也地道的滑稽,令人捧腹大笑。
在这一出戏里,宾白饶有机趣,曲折如意。在语言上,富有文采又雅俗共赏,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的意趣与神色。
六、创新练习:
1.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课内完成)
2.请以“春香闹学”为题,将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课外完成)
闺 塾 篇5
汤显祖
【仙吕过曲】【掉角儿】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 “ 无邪 ” 两字,付与儿家。
(末)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墨、笔、砚在此。(末)这甚么墨?(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旦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是一个是两个?(旦)鸳鸯砚。(末)许多眼?(旦)泪眼。(末)哭甚么子?一发换了来。(贴背介)好个标老儿!待换去。(下,换上)这可好?(末看介)着!(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看你临!(旦写字介)(末看惊介)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甚么格?(旦)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旦)还早哩!(贴)先生,学生领出恭牌。(下)(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 “ 不知足而为屦 ” 罢了。(旦)还不见春香来?(末)要唤他么?(末叫三度介)(贴上)害淋的!(旦作恼介)劣丫头,那里来?(贴笑介)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末)哎也!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贴)荆条做甚么?
【前腔】女郎行,哪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起介)(末)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知道么?(贴)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末)悬梁刺股呢?(贴)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痆,有甚光华。(内叫卖花介)(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末)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末做打介)(贴闪介)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
(贴抢荆条投地介)(旦)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快跪下!(贴跪介。旦)师父,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
【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贴)则瞧罢!(旦)还嘴!这招风嘴把香头来绰疤,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贴)瞎了中甚用?(旦)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贴)争差些罢。(旦捋贴发介)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贴)再不敢了。(旦)可知道!(末)也罢,松这一遭儿。起来。(贴起介)(末)
【尾声】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你们功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陪话去!(合)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末下)
(贴作背后指末骂介)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旦作扯介)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得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贴做不说、旦做笑问介)(贴指介)兀那不是!(旦)可有甚么景致?(贴)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集唐)(旦)也曾飞絮谢家庭,
(贴)欲化西园蝶未成。
(旦)无限春愁莫相问,
(合)绿阴终借暂时行。
闺 塾 篇6
张连生
《闺塾》【一】
学习目的
1.体会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味剧中风趣、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重点
1.体会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味剧中风趣、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
1.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2.戏中反理学的内容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方法
解析、鉴赏
学习过程
一、点拨: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万历十一年(1583)考中进土,开始进入官场,目睹江南各地连年水旱,“西河尸若鱼,东岳鬼全瘦”、“督理荒政”的大官,“贪赃宴乐,扰害饥民”,以致社会动荡不安,遂于万历十九年(191)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执政者申时行,希望朝廷整肃吏治,”以新时政”。结果,不但意见未采纳,反由南京贬至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典史。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在遂昌作过一些抑制豪强、整顿税制的工作。后因不附权贵,时遭排斥,陷于苦闷徬徨,加上佛道思想,的影响,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家。此后专心创作,连续写出《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三部戏曲,连同旧作《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因所居名玉茗堂,又称《玉茗堂四梦》。“四梦”中最突出的是《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通过戏剧讽刺腐败政治和反动理学,具有积极意义。作品重在表达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不受曲律限制,后有不少模仿者。形成戏曲创作中的“临川派”。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闺塾》是《牡丹亭》的第七出(全剧共五十五出),是后世经常上演的剧目,称为《春香闹学》。春香是杜丽娘的侍女,陪伴丽娘读书,她对老学究陈最良迂腐思想十分反感,总要寻些事来嘲笑陈最良,反对封建教条。杜丽娘对陈最良的教育也很反感,但出于礼貌不像春香那样公然反抗。她在塾中读《关睢》一诗,唤起她对爱的渴望,引起她感春、伤春的情怀。《闺塾》中三个人物各有性格特点,展开维护封建礼教和反对封建教条的冲突十分自然,语言风趣。
二、作品简介:
课文节选了《牡丹亭》的第七出《闺塾》(近代演出本叫《春香闹学》)。
《闺塾》描写杜丽娘听老塾师讲课的情景,用老塾师的迂腐守旧衬托侍女春香的活泼、机智、勇敢,以及丽娘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老塾师以《诗经》中的诗作为对丽娘进行封建道德教育的教材,然而诗的内容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是对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课文分四个场面:一是课前,二是讲诗,三是模字,四是课后。
三、主题:
剧本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闺塾》【二】
学习目的
1.体会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味剧中风趣、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重点
1.体会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味剧中风趣、个性化的语言。
学习难点
3.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4.戏中反理学的内容是如何表现的。
学习方法
解析、鉴赏
学习过程
一、释疑解难:
《闺塾》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有何作用?
杜丽娘本是在严格的封建官宦家庭和腐儒陈最良教育训导下成长的少女,性格温顺,但她深居闺阁,生活空虚。处于青春时期,内心感到寂寞,有难言的精神苦闷。因此当塾师陈最良向她解释《关雎》,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却激发了丽娘与封建礼教相悖的情思,叹惜人不如鸟,鸟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之所爱,而她却不能。可以说,《闺塾》一出,《诗经》中热烈的情歌开启了她的心扉,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在春香的影响下,她做出了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行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当她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更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她长期被关闭的心扉打开了,被压抑的情思激荡了,她渴望着爱,在生活中得不到的爱,就托之于梦中的少年,摆脱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大胆地追求她理想中的爱,终于和她思念中的人结为夫妻。她的反抗性格一步步形成,而《闺塾》一出正是她由温顺到反抗这种转折的起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末)听讲:“关关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 (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1.①文中涉及的三个人物是
②“是了。不是昨天是前天,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几句表现出了什么语言特点?刻画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最良的话表现出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③在《闺塾》中也提到了《关雎》这首诗,在陈最良看来,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主题?
答案:1.①陈最良、杜丽娘、春香 ②语言特点是:诙谐、幽默 人物性格是:开朗、直爽、伶俐、敢说。 ③封建、迂腐。
2.①比兴的手法。②表现出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的向往。③是吟咏“后妃之德”,是“乐得淑女以配君子”。
[1]
闺 塾 篇7
胡月
教学目的
1、赏析人物形象。
2、品味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从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导入
本出戏又名“春香闹学”。今天学习本文,明确三个问题:谁闹?怎样闹?为什么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细品课文:
1、谁“闹”?
学生明确三个人物:春香,丽娘,陈最良。
2、怎样“闹”?(目的就是要学生找出产生闹剧效果的情节、场面、语言,进行评论)
(1)、板书:出场闹、学诗闹、模字闹、闹学高潮
出场闹------------春香一上来就给冬烘先生陈最良一个“下马威”:“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语带讥刺,弄得陈最良表情尴尬开口不得!
学诗闹------------①、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岔。
②、在春香追逼下,陈最良自丧其尊“作鸠声”,春香乐不可支“学鸠声”,已过耳顺之年的龙钟老头和一个青春焕发的伴读婢女同台叽叽咕咕学鸟叫,是何等滑稽的场面。
③、为甚好好的求他?":此为明知故问,使塾师不得回避爱情这一敏感话题。
模字闹------------- 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陈最良不识卫夫人书法之妙,令丽娘“闹”胆顿壮,戏称这是“美女簪花之格”,春香双关戏言“写个奴婢学夫人”,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闹学高潮----------听讲中途,春香“领出恭牌”,请假溜出去转了一遭,兴匆匆回来禀告小姐:外面“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饱受揶揄奚落的陈最良终于按捺不住,于是,一个步履蹒跚追“打”,一个嘻嘻哈哈“闪”避,一老一少,在舞台上绕起圈子来了。好一个春香,居然动手“抢荆条投地”,弄得陈最良目瞪口呆无地自容。
(2)、都有谁在闹?只有春香一人闹吗?
三个人都参与了闹。春香闹得天真直率明显,丽娘闹得端庄矜持含蓄,陈最良闹得胡涂不知就里。
比如------丽娘的闹
“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隐藏了一句话)--------------你说的完全是废话!对我无用。
杜丽娘对春香的“训斥”其实是演给陈最良看的戏。“关关的雎鸠,尚有河洲之兴,何以人不如鸟乎?”身在闺塾,丽娘注意的是窗外传来的阵阵“卖花”声。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的花园,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就这一点而言,丽娘也在“闹学”:春香“闹”得大胆泼辣,她“闹”得富有心机。
比如------陈最良的胡闹
丽娘向陈老师要鞋样,老陈竟说“做个‘不知足而为屦’”。显然,老陈把“不知足而为屦”理解为一种鞋子(意即“‘不知足而为’之屦”),糊涂荒唐,这样的鞋子是决不可能做出来的。正如同我们问:“今天午餐吃什么?”回答:“就吃‘谁知盘中餐’吧。”照搬《孟子》中的句子,可见既不懂这句话的意思,又不懂生活中的鞋样是什么,真正迂腐到极点。(这儿学生读不出幽默感来,主要是对这句话不理解。一经讲解,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且会心而笑。)
(3)、小姐丽娘在闹中起到什么作用?从中看出二人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
矛盾主要在陈最良和春香之间展开。丽娘对侍女和陪读春香之闹采取默许态度。春香之“闹”,闹在明处,闹得欢快。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由此可见二人的性格:春香天真直率大胆泼辣,生性单纯,无视师道尊严和封建礼教。丽娘端庄矜持,温顺而有个性,稳重而不失机敏。
3、为什么“闹”?(让学生讨论老师设置的问题)
(1)、是小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玩?
(2)、是春香毫无教养无视教学秩序?
(3)、还是别的?
明确:
①人与人之间性格矛盾:小姐丫环的女孩儿性格与塾师老朽先生性格的矛盾;春香的淘气与陈最良的迂腐矛盾。
然而,千万不可忽略冬烘先生陈最良。丽娘、春香与这位先生的戏剧冲突构成整出戏的主要矛盾。闺塾能够“热闹”,与陈最良其人的个性密不可分。不妨设想,如果塾师学富五车,丽娘如何愿“闹”?如果塾师文采风流,丽娘如何肯“闹”?如果塾师侠肝义胆,丽娘如何敢“闹”?偏偏陈最良不是此等人物-----------不学无术的腐儒,要么望文生义,胡乱曲说,要么墨守旧注,毫无变通。连做一双鞋,也要从亚圣孟子那里搬来“不知足而为屦”的教条。
②人与书的矛盾:小姐的思想情感与书经教义之间的矛盾;先生的讲解与书本原义的矛盾。
③人自身的矛盾:小姐文雅平静的外表与激动难宁的内心之间的矛盾。
④环境气氛的矛盾:书房外春意满园、春色盎然的环境与书房内师授迂诗压抑的气氛之间的矛盾。
三、扩展问题:
丽娘长到十六岁,竟不知自家有个大花园,这说明什么?
四、同步导练
[1]
闺 塾 篇8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二、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二、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上网了解作者汤显祖简介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这里有一个网站,介绍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演示: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几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
《姹紫嫣红牡丹亭》:
“国学网”:
京剧艺术:
[1]
闺 塾 篇9
一、说教材
《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 鉴赏个性化语言
3、 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如下准备和预习:观看影片<<牡丹亭 >>,,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1。
1、为了检测预习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习检测题、检测预习。
①字词正音:窈窕(yǎo tiáo)净几(jī)明窗 淑(shú)女 闺(guī)门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n)台偌(ruò)多 嫉妒(jídù)
②字形比较:
薛涛笺 涂鸦旦末贴
客栈 荼毒帖子
流水浅浅 途径粘连
③词语补注: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③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⑥ 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⑦ 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预习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做得充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事半而功倍,这就需要教师选取一定的方法去督促和落实。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联系生活,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与学生产生共鸣,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我的导语是:“国有乾隆,国运昌隆”曾经被顽皮的小燕子解释为“国有乾隆,谷不生虫”另人捧腹大笑,正是由于她的活泼、调皮以及鲜明的个性,很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特高。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跟小燕子一样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人物,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汤显祖的《闺塾》。
3、介绍作者。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者简介要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
问题一:《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模字——责打。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
问题二: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导语已经有了暗示。
教师明确:春香。分析春香性格特点——是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的小姑娘。可以从三个事件中体会出来。也就是通过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主要是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学生运用戏剧常识抓矛盾冲突,教师适当点拨)
在讲诗一节中¬¬——春香一上场就咕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陈最良用大道理把她们训斥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使木讷的陈最良无言以对。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就是春香逼得老塾师学起了鸟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头,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叽叽咕咕叫了起来,不是十分滑稽吗?春香一见老师的憨态,也乐不可支,乘机诨闹。并且自作聪明地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不是今日是昨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门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运用的诣音,达到了诣趣的效果。当她问到那些“幽闲女子”、君子们“为甚好好的求他”时,陈最良狼狈不堪,只好把她喝住。
在模字一节中——丽娘习字时,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春香兴味索然,便说“学生领出恭牌”,乘机溜下。溺尿回来,她告诉小姐: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
在责打一节中¬——老塾师列举了几个"古人读书"的事例,这几个事例可以概括为几个成语,囊萤夜读、随月读书、悬梁刺股。春香针锋相对(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骨,添疤nie)。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却是十分火爆。特别是当春香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它掷之于地时(贴抢荆条投地介),喜剧性的冲突进入了高潮。这一掷,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掷到东洋大海。作者也借春香之口, 给予了程朱理学无情的嘲弄。
就这样通过春香的几次诨闹,作者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小结:春香¬——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
陈最良¬——迂腐、守旧
问题三: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杜丽娘在此节中话却不多,但值得分析 这就需要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所以说“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
④春香双关戏言“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 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
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正可见其心性袒露,芳心萌动。
⑤“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⑥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花园在哪里?”
丽娘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
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
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小结:。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问题四: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名字就迂腐得可笑。(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五、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日积月累,所以每学到一种突出的表现方式就要应用于实践。厚积而薄发。
六、板书设计(略)
闺 塾 篇10
教学目的:
1.把握冲突三方杜丽娘、春香、陈最良的性格特征。
2.学习饶有机趣而富有个性的宾白语言。
教学重点: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富有情趣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教学步骤 :
一.教学导入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各出现了两位戏剧大师:一位是英国的莎士比亚,另一位就是我们中国的汤显祖。汤显祖善诗文词曲,在戏曲方面贡献尤著。《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闺塾》又是《牡丹亭》中的精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汤显祖的《闺塾》吧。
二.介绍作者与作品:
1.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市)人。明代戏曲作家。所居名玉茗堂。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时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34岁中进土,先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因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执政宰相的专横与任用私人,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免官,从此隐居家中,专事写作。
汤显祖一生蔑视封建权贵。早年参加进士考试,因拒绝宰相张居正的拉拢而落选。中进士后,拒绝与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申时行合作。晚年淡泊守志,不与郡县官周旋。这种性格使他同讲究厉行气节、抨击当时腐败政治的东林党人顾宪成、邹元标等交往密切。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颇多善政:抑制豪强,打击恶势力;放囚犯回家过春节,出狱看花灯;五年没有拘捕过一名妇女和打死过一名犯人。
汤显祖政治上的开明是由于他思想上的进步。他的老师是左派王学的进步思想家,对他有较大影响。他很崇拜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贽,与有名的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紫柏)禅师交往密切,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李贽和达观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权贵、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汤显祖的作品较多,流传下来的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诗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和诗文集《玉茗堂全集》。明传奇是对明代南戏的称呼。在当时,传奇创作方面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以汤显祖为领袖的“临川派”,注重文采,忽视韵律;一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注重音律,忽视文采。风格各异,成就不同。
2.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共五十五出,《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还魂梦》《牡丹亭梦》)是剧作家在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鲜明地体现了反礼教、反理学的进步倾向,在“情”与“理”的冲突中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叛逆色彩的杜丽娘形象。壮丽娘的一生经历了四个阶段、三种境界,即从现实到梦幻,再到幽冥,再回到现实,基本上是由生而死,又由死而生。
《闺塾》是其中的第七出。它前面写太守杜宝决定请塾师,让年已二八的丽娘读书,以便“她日嫁一书生,不枉了谈吐相称”“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做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后面写的是丽娘偷偷走进了后花园,与梦梅在梦中结合,真正走上了反礼教与争取个性解放的道路。《闺塾》反映了丽娘对封建教育的厌恶、抵制与个性解放的要求,反映了她心灵的初步觉醒。这是全剧的基础。在这一出戏里,作家把主要矛盾冲突安排在春香与塾师陈最良身上,而其中隐伏着主线即丽娘初步觉悟、反礼教以及对个性解放的要求。在这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细腻地体现了春香、塾师和丽娘的性格特征,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三个鲜明的形象。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早膳(shan)栉笄(kai)恁(nen)时节
B.雎鸠(ju)蟾蜍(chu)女郎行(hang)
C.窈窕(yao)流觞(shang)薛涛笺(jian)
D.盥漱(guan)好逑(hao)《诗经》最葩(pa)
2.选出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C)
A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履”罢了。
B得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
C.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降纱。
D.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目下平头六十(现在)生受了(有劳)
B.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画小乌鸦)唐突了师父(冒犯)
C.杜衙设帐(教书〕有甚光华(光彩)
D.洗净铅华(妇女画妆用的脂粉)应文科判衙(科举考试)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论六经《诗经》最葩(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B.有风有化(风俗)
C.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吓煞(指教师)
D.伴诗云,陪子曰(诗歌)
四.朗读课文,然后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中问题化)
1.春香的性格在这一出体现得最鲜明。她泼辣、大胆、机智,很不满于封建教育,当塾师讲经时,她连连发问,最后逼得塾师理屈词穷,只好以责备“多嘴”岔开。她领恭牌以后,却跑进了后花园,塾师无可奈何,只好以“打”来教育她。当塾师走后,她还要背后骂上一句“痴老狗”,方才解恨。
2.塾师陈最良受儒家思想毒害,行为迂腐,作风寒酸,是个地道的老学究。在这出戏里,春香和塾师形成对比,春香对丽娘构成映衬。
3.丽娘恭顺温良,抑郁愁烦。性格表现为满腹幽怀。她像春香一样不满,社会地位却使她内心深沉。为了照顾面子,她说“依注解经学生自会”,而不说“你这样讲是多余的”;要罚春香也是这样。面对《关雎》她凭直觉认识到这是一首热烈的恋歌,在内心冲破了封建道德标准后导致惊梦。又如欲进花园前问春香的话,也带着持重的色彩。
五.品味语言特色——语言中的情趣。
学生精读春香对塾师讲解《诗经》的诘问与取文房四宝后的一段文字,体会妙趣横生的宾白语言。
通过“谐音”激趣,如塾师陈最良讲解《诗经》中的《关雎》时,春香把“在河之洲”自作聪明地解释为衙门里放出一只斑鸠,飞到何知州家去了。通过“误解”生趣,如春香故意问塾师为什么君子要好好地去追求淑女呢。通过“错拿’”增趣,如春香取文房四宝时因不明而拿来了画眉的螺子黛、画眉用的细笔等,语言不可不谓幽默,动作也地道的滑稽,令人捧腹大笑。
在这一出戏里,宾白饶有机趣,曲折如意。在语言上,富有文采又雅俗共赏,充分地表现了作品的意趣与神色。
六.创新练习:
1.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课内完成)
2.请以“春香闹学”为题,将课文改编成一个故事。(课外完成)
七.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2.完成印刷资料[同步练习]。
闺 塾 篇11
(末上)“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瓶花。”我陈最良杜衙设帐,杜小姐家传《毛诗》。极承老夫人管待,今日早膳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一遍。(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者好也,逑者逑也。(看介)这早晚了,还不见女学生进馆。却也娇养的紧。待我敲三声云板。(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上书。
【绕地游】(旦引贴捧书上)素妆才罢,款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
(见介)(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末)你念来。(旦念书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末)此鸟性喜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窈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掉角儿】(末)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嫄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付与儿家。
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墨、笔、砚在此。(末)这甚么墨?(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什么笔?(旦作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什么砚?是一个是两个?(旦)鸳鸯砚。(末)许多眼?(旦)泪眼。(末)哭什么子?一发换了来。(贴背介)好个标老儿!待换去。(下换上)这可好?(末看介)着。(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看你临。(旦写字介)(末看惊介)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甚么格?(旦)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旦)还早哩。(贴)先生,学生领出恭牌。(下)(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旦)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履”罢了。(旦)还不见春香来。(末)要唤他么?(末叫三度介)(贴上)害淋的。(旦作恼介)劣丫头那里来?(贴笑介)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末)哎也,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贴)荆条做甚么?
【前腔】女郎行,那里应文科判衙?只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起介)(末)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贴)待映月,耀蟾蜍眼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末)悬梁、刺股呢?(贴)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瘌。有甚光华!(内叫卖花介)(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末)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末做打介)(贴闪介)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贴抢荆条投地介)(旦)死丫头,唐突了师父,快跪下。(贴跪介)(旦)师父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
【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贴)则瞧罢。(旦)还嘴!这招风嘴,把香头来绰疤。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贴)瞎了中甚用?(旦)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贴)争差些罢。(旦捋贴发介)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贴)再不敢了。(旦)可知道?(末)也罢,松这一遭儿。起来(贴起介)
【尾声】(末)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你们工课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陪话去。(合)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
(末下)(贴作背后指末骂介)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旦作扯介)死丫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的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贴做不说)(旦笑问介)(贴指介)兀的不是!(旦)可有什么景致?(贴)景致么,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也曾飞絮谢家庭,李山甫
欲化西园蝶未成。张 泌
无限春愁莫相问,赵 嘏
绿阴终借暂时行。张 祐
(末上)“吟余改抹前春句,饭后寻思午晌茶。蚁上案头沿砚水,蜂穿窗眼咂
瓶花。”我陈最良杜衙高帐(1),杜小姐家传《毛诗》(2)。极承老夫人管待。
今日早膳已过,我且把毛注潜玩一遍。(念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3)。”好者好也,逑者求也。(看介)这早晚了(4),还不见女学生
进馆。却也娇养的凶。待我敲三声云板。(敲云板介)春香,请小姐解书。
[绕池游](旦引贴捧书上)素妆才罢,缓步书堂下。封净儿明窗潇洒。(贴)
《昔氏贤文》(5),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6)。(见介)(旦)先
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
父母(7)。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
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
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末)你念来。(旦念书介){关关
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睢鸠”,睢鸠是只
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8)(末)
此鸟性喜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
关著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9)。(末)胡说,这是兴(10)。
(贴)兴只甚的那?(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
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哩。(旦)师父,依注解书,
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11)。
[掉角色](末)论《六经》,《诗经》最葩(12),闺女门内许多风雅:有指
证,姜原产哇(13);不嫉妒,后妃贤达(14)。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臬,
思汉广(15),洗净铅华(16)。有风有化(17),宜室宜家(18)。(旦)这经
文偌多?(末)《诗》三百(19),一言以蔽之,没多少,只“无邪”两字,会与
儿家。书讲了。春香文房四宝来模字(20)。(贴下取上)纸、墨、砚在此。(末)
这甚么墨?(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旦作笑
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
(21)。(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23)。这是甚么砚?是一只是两
只?(旦)鸳鸯砚。(末)许多眼(23)?(旦)泪眼(24)。(末)哭什么子?
一发换了来。(贴背介)好个标老儿(25)!待换去。(下换上)这可好?(末看
介)著。(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26)。(末)看你临。(旦写字介)
(末看惊介)我从不曾见这样好字。这甚么格?(旦)是卫夫人传下美女簪花之格
(27)。(贴)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28)。(旦)还早哩。(贴)先生,学生领
出恭牌(29)。(下)(旦)敢问师母尊年?(末)目下平头六十(30)。(旦)
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只“不知
足而为屦”罢了(31)。(旦)还不见春香来。(末)要唤他么?(末叫三度介)
(贴上)害淋的。(旦作恼介)劣丫头那里来?(贴笑介)溺尿去来。原来有座大
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末)哎也,不攻书,花园去。待俺取荆条来。(贴)
荆条做甚么?
[前腔]女郎行(32)那里应文科判衙(33)?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34)。
(起介)(末)古人读书,有囊萤的,趁月亮的(35)。(贴)待映月,耀蟾蜍眼
花;待囊萤,把虫蚁儿活支煞(36)。(末)悬梁、刺股呢(37)?(贴)比似你
县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痕(38)。有甚光华!(内叫卖花介)(贴)小姐,
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末)又引逗小姐哩。待俺当真打一下。(末做打
介)(贴闪介)(39)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40),险把负荆人唬煞(41)
。(贴抢荆条投地介)(旦)死丫头,唐突了师父(42),快跪下。(贴跪介)(
旦)师父看他初犯,容学生责认一遭儿。
[前腔]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贴)则瞧罢。(旦)还嘴,
这招风嘴(43),把香头来绰疤(44);招花眼,把绣针儿签瞎(45)。(贴)瞎
了中甚用?(旦)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支”,陪“子曰”,没的争差(
46)。(贴)争差此罢。(旦抓贴发介)(47)则问你几丝儿头发,几条背花(48)
?敢也怕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49)。(贴)再不敢了。(旦)可知道?(末)也
罢,饶这一遭儿,起来。(贴起介)
[尾声](末)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50),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你们工课
完了,方可回衙。咱和公相陪话去合)怎辜负的这一弄明窗新绛纱(51)。(末下)
(贴作北后指末骂介)村老牛(52),疑老狗,一些趣也不知。(旦作扯介)死丫
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打不的你?俺且问你那花园在那里?(贴作不说)
(旦做笑问介)兀那不是(53)!(旦)可有什么景致?(贴)景致么,有亭台六
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54),面著太湖山石(55)。名花异草,委实
华丽。(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旦)也曾飞絮谢家庭(56), 李山甫 (贴)欲化西园蝶未成。张泌
(旦)无限春愁莫相问, 赵颉 (合)绿阴终借暂时行。 张祜
注释:
1、设帐:教书。东汉经学家马融,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南)人。他坐在绛纱
帐内教学生。见《后汉书》卷十上本传。
2、《毛诗》:战国时代毛亨著《毛诗故训传》。这是解释《诗经》的一部书。此
外,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都传《诗》。三家诗先后亡失,只有毛传独存。
后来《毛诗》用作《诗经》的代称。
3、关关睢鸠……君子好逑:《诗经》的第一首诗《关睢》的头四句。《关睢》是
一首爱情诗。
4、早晚:时候。
5、《昔氏贤文》:书名,用格言编成的一种初学读本。下文禁杀,拘束死了。
6、恁时节:这时候。意思说听了《昔氏贤文》的教训以后。鹦哥,鹦鹉。
7、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这是载于《礼记·内则》篇的旧时
代做子、女的生活守则之一。
8、诨:打诨。打诨的语句由赏自己添加。它们往往富于幽默的情味,机智泼辣,
但也有流于低级趣味的。
9、知州:州的地主行政长官。何知州与“河之洲”谐音,调笑用。
10、兴:风、雅、颂、赋、比、兴称为《诗》的六义。风、雅、颂指《诗》的不同
体制;赋、比、兴指《诗》的作法。兴,即物起兴,民歌的开头。
11、敷演:这里是解释的意思。
12、论《六经》,《诗经》最葩:《六经》中以诗经》最有文采。《易》、《诗》、
《书》、《礼》、《乐》、《春秋》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合称《六经》。葩,花,
此作华丽有文采解。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后来《葩经》被用作《诗经》
的代称。
13、姜原产哇:古代传说,券原是黄帝的曾孙帝的妃子。她在天帝的大脚趾印上踏
了一脚,因而有孕。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后稷。见《诗·大雅·生民》。哇,通娃。
14、不嫉妒,后妃贤达:《诗·周南》中的《蓼木》、《虫斯》等篇,诗序、朱熹
注都牵强附会地认为它们是写后妃不妒忌,其实这些都是古代恋歌。
15、咏鸡鸣,伤燕羽,泣江臬,思汉广:咏鸡鸣,指《诗·齐风·鸡鸣》。伤燕羽,
指《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胆望弗及,
泣涕如雨。”这是一首判别的诗。思汉广,指《诗·周南·汉广》,是一首思念爱
人的诗。泣江臬,指《诗经》中的哪一首诗,无从确定。
16、洗净铅华:归之于朴素。铅华,铅粉,搽脸用。
17、有风有化:有教育意义。
18、宜室宜家:女儿在夫家一家和顺。语本《诗·周南·桃天》:“子之于归,宜
其室家。”室外,两夫妻的住房;家,整个家庭。
19、《诗》三百:《诗经》有诗三百零五篇,三百篇是约数。全句本《论语·为政》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文房四宝:即下文所说的纸、墨、笔、砚。
21、薛涛笺:唐代名妓薛涛制的笺纸。
22、蔡化:东汉时代人,低的发明者。见《后汉书》卷一零八本传。
23、眼:砚眼,砚石经磨制后出现的天然石纹,圆晕如眼,有白、赤、黄等不同颜
色。广东省高要县端溪出产的砚中端砚。
24、泪眼:端砚的眼不很清润明朗的叫泪眼。泪眼次于活眼,比死眼好。死眼又比
没有好。见楝亭本《砚笺》卷一。
25、标老儿:不知趣的人,犹如说土老儿。
26、把笔:孩子初学写字,不会使毛笔,教师以右手握(把)住孩子的右手帮着写,
叫把笔,也叫把字。
27、美女簪花之格:美女簪花,本来用来形容书法娟秀。见《金石萃编·杨震碑跋》
。格,范本、式样。
28、奴婢学夫人:原来是学不像的意思。《说郛》卷二十三引《宾退录》:“羊欣
书似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29、出恭牌:请假上厕所。明代试场不让考生擅离座位,高有出巷入敬牌。考生上
厕所,凭牌出入。
30、平头:凡计数逢十,叫做齐头数。平与齐同。白居易诗:“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见《通俗编》卷三十二。
31、不知足而为履:履,鞋子。语本《孟子·告子》。这是写陈最良书呆子气。
32、行:用在人称词之后,有“辈”、“家”的意思。女郎行犹言女儿家。有时也
作那边、跟前解释。
33、应文科判衙:去应考,(考取后)做官坐堂办事。
34、书涂嫩鸦:随便写几个字儿。涂鸦,乱涂,字写不好,一个个像乌老鸦。
35、趁月亮的:南齐江泌点不起灯,晚上在月亮下读书。见《南齐书》卷五十五本
传。
36、虫蚁儿:泛指昆虫,此指萤火虫。活支煞:活活地弄杀。
37、刺股:战国时苏秦刻苦学习,怕自己倦极睡去用钻子刺大腿。见《战国策·齐
策·苏秦始将连横》章。
38、光华:光彩。
39、闪:躲避。
40、门墙:指师门。《论语·子张》:“夫子这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41、负荆人:身背荆条向人请罪的人,这里指有过错的人。
42、唐突:冒犯。
43、招风:招惹是非。下文招花(眼)的意思和这差不多。
44、把香头来绰疤:用点着的香来戳,灼一个疤。绰,戳。
45、签:刺。
46、没有争差:这里是不要出差错的意思。争差,一般的用法,是指相差、不同。
有时只用个争字,义同。
47、挠:用手指扯、拔。
48、背花:背上被鞭打的伤痕。
49、家法:封建家长责打家人的用具,如鞭子。
50、女弟子则争个不求闻达:女学生不要做官,只有这一点(和男的)不一样。闻
达,原来是名声传出受人抬举的意思。
51、一弄:一派、一带。
52、村:粗野。
53、兀那:兀,兀的,犹言这的。兀那,兀谁,意思就是那、谁,但证据较强。
54、流觞曲水:宜于游宴的曲水。流觞,古代人在修契的日子,把装着酒的杯子(
觞)放在水上,顺水流下去。遇到水湾(曲水)停下来,就拿来喝。契,原是三月
上已在小边消除不祥的一种祭典。
55、太湖山石: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太湖石,产于太湖。石多孔洞,宜于作园林假
山之用。
56、也曾飞絮谢家庭:说自己像谢道韫一样有诗才。参看第三出注44。
闺 塾 篇12
各位教师:
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闺塾》。
一、说教材
《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 鉴赏个性化语言
3、 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如下准备和预习:观看影片<<牡丹亭 >>,,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1。
1、为了检测预习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习检测题、检测预习。
①字词正音:窈窕(yǎo tiáo)净几(jī)明窗 淑(shú)女 闺(guī)门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n)台偌(ruò)多 嫉妒(jídù)
②字形比较:
薛涛笺 涂鸦旦末贴
客栈 荼毒帖子
流水浅浅 途径粘连
③词语补注: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③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⑥ 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⑦ 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预习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做得充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事半而功倍,这就需要教师选取一定的方法去督促和落实。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联系生活,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与学生产生共鸣,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我的导语是:“国有乾隆,国运昌隆”曾经被顽皮的小燕子解释为“国有乾隆,谷不生虫”另人捧腹大笑,正是由于她的活泼、调皮以及鲜明的个性,很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特高。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跟小燕子一样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人物,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汤显祖的《闺塾》。
3、介绍作者。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者简介要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
问题一:《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模字——责打。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
问题二: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导语已经有了暗示。
教师明确:春香。分析春香性格特点——是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的小姑娘。可以从三个事件中体会出来。也就是通过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主要是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学生运用戏剧常识抓矛盾冲突,教师适当点拨)
在讲诗一节中——春香一上场就咕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陈最良用大道理把她们训斥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使木讷的陈最良无言以对。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就是春香逼得老塾师学起了鸟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头,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叽叽咕咕叫了起来,不是十分滑稽吗?春香一见老师的憨态,也乐不可支,乘机诨闹。并且自作聪明地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不是今日是昨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门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运用的诣音,达到了诣趣的效果。当她问到那些“幽闲女子”、君子们“为甚好好的求他”时,陈最良狼狈不堪,只好把她喝住。
在模字一节中——丽娘习字时,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春香兴味索然,便说“学生领出恭牌”,乘机溜下。溺尿回来,她告诉小姐: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
在责打一节中?——老塾师列举了几个"古人读书"的事例,这几个事例可以概括为几个成语,囊萤夜读、随月读书、悬梁刺股。春香针锋相对(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骨,添疤nie)。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却是十分火爆。特别是当春香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它掷之于地时(贴抢荆条投地介),喜剧性的冲突进入了高潮。这一掷,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掷到东洋大海。作者也借春香之口, 给予了程朱理学无情的嘲弄。
就这样通过春香的几次诨闹,作者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小结:春香?——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
陈最良?——迂腐、守旧
问题三: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杜丽娘在此节中话却不多,但值得分析 这就需要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所以说“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
④春香双关戏言“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 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
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正可见其心性袒露,芳心萌动。
⑤“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⑥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花园在哪里?”
丽娘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
⑦“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
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小结:。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问题四: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名字就迂腐得可笑。(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五、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日积月累,所以每学到一种突出的表现方式就要应用于实践。厚积而薄发。
六、板书设计(略)
闺 塾 篇13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闺 塾 篇1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闺塾》.
一、说教材
《闺塾》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本文节选部分,语言富有个性,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1、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2、 鉴赏个性化语言
3、 分析三个人物形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中国四大名剧之一《牡丹亭》。《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但是《闺塾》是《牡丹亭》第七出,“游园惊梦”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此情节内容,要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抓住戏剧冲突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认识人物性格。尤其是戏剧主人公杜丽娘的表现较为含蓄,对她的性格的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突破。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迁移教学法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比较分析法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品读语言从而进行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3、启发--发现探究法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2、鉴赏诵读法。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如下准备和预习:观看影片<<牡丹亭 >>,,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标1。
1、为了检测预习的落实情况,我设计了三道预习检测题、检测预习。
①字词正音:窈窕(yǎo tiáo)净几(jī)明窗 淑(shú)女 闺(guī)门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n)台偌(ruò)多 嫉妒(jídù)
②字形比较:
薛涛笺 涂鸦旦末贴
客栈 荼毒帖子
流水浅浅 途径粘连
③词语补注:①窈窕:女子文静美好。②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③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④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⑤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⑥ 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⑦ 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预习是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果做得充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将会事半而功倍,这就需要教师选取一定的方法去督促和落实。
2、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联系生活,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与学生产生共鸣,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我的导语是:“国有乾隆,国运昌隆”曾经被顽皮的小燕子解释为“国有乾隆,谷不生虫”另人捧腹大笑,正是由于她的活泼、调皮以及鲜明的个性,很受观众的喜爱,收视率特高。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跟小燕子一样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人物,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汤显祖的《闺塾》。
3、介绍作者。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其主要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为突出。《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者简介要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4、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
问题一:《闺塾》一出戏,主要写了几件事?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写了3件事:讲诗——模字——责打。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的效率。
问题二:你觉得这出戏中最吸引你的是哪一个人物?
这个问题比较明显。导语已经有了暗示。
教师明确:春香。分析春香性格特点——是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的小姑娘。可以从三个事件中体会出来。也就是通过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主要是春香与陈最良的冲突。(学生运用戏剧常识抓矛盾冲突,教师适当点拨)
在讲诗一节中——春香一上场就咕哝着“昔氏贤文,把人禁杀” 陈最良用大道理把她们训斥一通,春香不以为然,回嘴道:“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话中带刺,使木讷的陈最良无言以对。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就是春香逼得老塾师学起了鸟叫。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头,下意识地像孩子那样叽叽咕咕叫了起来,不是十分滑稽吗?春香一见老师的憨态,也乐不可支,乘机诨闹。并且自作聪明地对“在河之洲”作了极为有趣的诠释。(不是今日是昨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门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运用的诣音,达到了诣趣的效果。当她问到那些“幽闲女子”、君子们“为甚好好的求他”时,陈最良狼狈不堪,只好把她喝住。
在模字一节中——丽娘习字时,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春香兴味索然,便说“学生领出恭牌”,乘机溜下。溺尿回来,她告诉小姐:外面“原来有座大花园,花明柳绿好耍子哩!”陈最良一听,立即要打;春香毫不客气,针锋相对。
在责打一节中——老塾师列举了几个"古人读书"的事例,这几个事例可以概括为几个成语,囊萤夜读、随月读书、悬梁刺股。春香针锋相对(比似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骨,添疤nie)。老师抡起荆条,丫头东躲西闪,一连串大幅度的动作,却是十分火爆。特别是当春香缴了陈最良的械,把它掷之于地时(贴抢荆条投地介),喜剧性的冲突进入了高潮。这一掷,充分表现出春香对陈最良的轻蔑,什么封建礼法、师道尊严,统统被她掷到东洋大海。作者也借春香之口, 给予了程朱理学无情的嘲弄。
就这样通过春香的几次诨闹,作者把陈最良的迂腐气,小丫头的泼辣劲,清晰地勾勒出来了。小结:春香?——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活泼
陈最良?——迂腐、守旧
问题三:杜丽娘是这出戏的主角,但是在这出戏中她的言语并不多。你能够从她不多的语言中体味出她的心态性格吗?
杜丽娘在此节中话却不多,但值得分析 这就需要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①“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
杜丽娘自己在读《诗经》时对诗句有朦胧的感触,但老师却不往处讲,她不满足于老师解释字面意思,所以说“学生自会”。十分含蓄,是大家闺秀风范。
②“这经文偌多!”
老塾师给杜丽娘敷演大意,不但没有消除她的疑惑,反而东拉西扯讲了一番大道理。于是,杜丽娘轻轻一句“这经文偌多!”,透露出强烈的厌烦情绪。
③陈最良令“取文房四宝来模字”,春香故意错拿“笔墨纸砚”,陈最良茫然不识,丽娘“作笑”调侃道:这是画眉笔、薛涛笺、鸳鸯泪眼砚。她用耐人寻味之一“笑”,讥讽了这位不学无术的塾师,还令其浑然不觉。
④春香双关戏言“待俺写个奴婢学夫人。” 丽娘不但不嗔怪,亦以戏言答之:“还早哩!”
这句极富潜台词的话,冬烘腐儒是听不出来的。字面上看是说春香写字太差,深层意思却是
在讥笑小春香小小年纪就急着当“夫人”,丢不丢人呀?——当着老师的面和丫环开起了这样的玩笑。正可见其心性袒露,芳心萌动。
⑤“敢问师母尊年?”
写字当中,杜丽娘忽然问起这句话来,还说要给师母做鞋。这是典型的姑娘家开小差的表现,却带着女孩儿特有的乖巧可爱。
⑥陈最良退场,丽娘迫不及待询问“那花园在哪里?”
丽娘一个16岁的姑娘,居然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一个花园,这真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可悲。杜丽娘问这句话时向往、急迫的神情跃然纸上! 早将塾师“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这一严厉警告抛至九霄云外。至此,观众才明白,她对老师的毕恭毕敬原来是装模作样。
⑦ “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
“原来”一词,是恍然大悟的语气,一个“且”字,细品之下就有“暂且搁下,以后慢慢盘
算”之意,为后文的“游园惊梦”埋下了伏笔。
小结:。其实,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个貌似旁观者的杜丽娘,才是“闹”的真正主角。没有丽娘的默许、纵容、支持,春香未必敢“闹”,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春香是丽娘的影子,春香之“闹”,其实是丽娘之“闹”的曲折反映。二者的区别在于,地位、身份、教养的不同,注定丽娘不可能如春香般明闹、诨闹、大闹,丽娘之“闹”,闹在暗处,闹得文雅,闹得巧妙。丽娘似乎显得文静、顺从。她假意要责罚春香,却又并不真动手;待陈最良走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去处。这些都说明什么?
(囿于大家闺秀的身份,表面上丽娘确乎显得文静、顺从,似乎愿意循规蹈矩,不越封建礼教的雷池一步。但责罚春香时,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实际上是保护了春香。事后又向春香打听花园的去处与景致,这正说明丽娘心中充满对自由和美满爱情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有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生死相爱的故事发生。)
问题四:老塾师陈最良可以说是封建教育与程朱理学的代表。课文中是怎样写出他的迂腐、守旧,并给予辛辣讽刺的?
名字就迂腐得可笑。(陈最良在杜太守家设帐教书,杜家便是他的衣食父母,更兼丽娘母亲对他款待周到,故而他并不想过分苛责丽娘与春香。但他视程朱理学为正宗学问,不遗余力地宣讲,显得迂腐至极。更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传授的诗经《关睢》及《汉广》、《桃夭》、《鸡鸣》诸篇,大多原是歌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他却偏要给予牵强附会的解释,但最终仍是这些诗恰恰引动了丽娘的思春之情。这不仅是对陈最良,也是对整个封建教育的绝妙讽刺。)
五、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写一段200字以内的对话,要求既能表现人物的个性,又有风趣。作文水平的提高靠的是日积月累,所以每学到一种突出的表现方式就要应用于实践。厚积而薄发。
闺 塾 篇15
闺塾
【知识指要】
1.字词正音:
窈窕(yǎo tiáo) 净几(jī)明窗 淑(shú)女 闺(guī)门 薛涛笺(jiān)
美女簪(zān)花 砚(yàn)台 偌(ruò)多 嫉妒(jídù)
2.词语补注:
① 窈窕:女子文静美好。
② 净几:干净的茶几。几:小桌子。
③ 淑女:温和善良的女子。
④ 闺门:女子居住的女室。
⑤ 嫉妒: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同忌妒。
⑥ 偌多:这么多。偌:这么、那么。
⑦ 簪花:把花插在头发上。簪:插在头发上。
3.资料检索:
①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 。字义仍 ,号若士 。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 、礼部祠祭司主事,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十九年因抨击朝政,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二十一年被任命为浙江遂昌知县 ,任职5年 。二十六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 ,他在北京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晚年以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 、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汤显祖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强烈地反封建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则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以他的《牡丹亭》等剧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的戏曲家 。在明代300年的剧坛上 ,没有一个戏曲家像他那样受到后人的敬仰。汤显祖以自己的浪漫主义艺术珍品,代表了明代戏曲创作的最高峰。其诗集、尺牍、戏曲作品,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汤显祖集》,最为完善。
②《牡丹亭》直接提出"情"作为创作的根本,并有意地把"情"与"理"对立了起来,他说:"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非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记题词》)这个"情"没有局限于男女爱情,《牡丹亭》所以比《西厢记》进了一步,就在于它虽以还魂的爱情故事为内容,却深刻地折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在要求变易的时代心声。《牡丹亭》主题并不单纯是爱情,杜丽娘不只是为柳生而还魂再世的,它所不自觉地呈现出来的,是当时整个社会对一个春天新时代到来的自由期望和憧憬。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蔗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春归怎占先。……
这是多么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节!整个剧本文词华丽,充满喜剧氛围。这个爱情故事之所以成为当时浪漫思潮的最强音,正在于它呼唤一个个性解放的近代世界的到来。并且呼喊得那么高昂,甚至逸出中国传统理性主义传统,真人荒唐地死而复活(其他情节都又合常情)竟成了剧本主线。本章第一节中讲的世态人情、市民文艺的粗俗根苗,在这里最终上升为典雅骀荡的浪漫之花。它们以不同形式反映了明中叶以来巨大变动着的社会动向、氛围和意绪。(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③元明时期,我国的戏曲声腔在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形成了四大派系: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海盐腔产生于浙江海盐,形成于元末,明朝风靡一时。海盐腔的特点是在搬演戏文时用锣、鼓、板等打击乐伴奏,清唱时则纯用板,不用弦乐伴奏;曲调典雅,较昆山腔高犷。
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嘉靖年间在常州、镇江、扬州、徐州和安徽池州、太平一带广为流传,主要活跃于民间。演唱时,仅用鼓板和打击乐伴奏。
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已经流行于南北。弋阳腔的特点,汤显祖曾说:"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弋阳腔是由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声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其曲文还可加"滚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弋阳腔演唱时不用乐器,只用金、鼓、铙、钹等按节拍,风格粗犷、豪放、刚健、质朴。
昆山腔原为流行于吴中苏州一带的一种清唱曲,据说为元人顾坚所创,到嘉靖、隆庆年间,经过以魏良辅为首的-批民间表演艺术家的改造而形成一种新型声腔。昆山腔轻圆舒缓、清柔宛转。徐渭《南词叙录》曾说它"流丽悠远"。演唱时,昆山腔最讲求"转喉押调","字正腔圆",要唱出"曲情理趣"。伴奏有笛、管、笙、琵琶等乐器,还用鼓板按节拍。
④图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梅保玖父子饰演的杜丽娘和春香。
【课文导学】
1.学习重点:
要准确理解文中的三个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杜丽娘是官宦小姐,大家闺秀,一方面表现得高贵矜执,另一方面亦不乏其顽皮任性。所以,她对塾师陈最良貌似恭而心有怨,对春香却看似怒而实为喜。从一开始就不理会春香的胡闹,实际上就等于是默许。直到后来春香夺了老师的荆条,她觉得事情闹大了,这才出面干预。但看似声色俱厉,实则不痛不痒,却瞒过了老师。待老师一走,就立即与春香说笑起来。因此,不妨说,杜丽娘其实也在"闹学",而且闹得更厉害、更高明。只是由于身份的缘故,她闹得比较含蓄罢了。
春香是小姐身边的丫环,并陪伴小姐读书,直率淳朴、天真可爱、机智泼辣的小姑娘。对小姐自是体贴关心,更重要的还在于深知小姐内心所知所想,因而在小姐面前比较随意放肆,并无拘束之感。而对塾师陈最良则深为不满,凡小姐不便言行之处则代为反抗,因而屡屡和陈先生发生冲突,但又均因有小姐保护而未作追究。
塾师陈最良是一个读了不少诗书但眼下却落到绝粮断炊地步的腐儒,受主公之托尽心用儒家的一些诗教传统教育小姐,维恐有半点差错,迂腐、冷漠,因而常与小姐和丫环发生矛盾。但又顾及师道尊严和宾客身份并不过于计较。
2.结构层次:
作者写此出意在为后文的《游园》《惊梦》作铺垫,是杜丽娘春心萌动的前奏。因而作者将其放在传统诗教(即"思无邪")的环境中出场,极力刻划青春少女杜丽娘与诗教传统之间的格格不入,既表现出人物的自然天性,又为下文张本。其结构如图:
情节:讲 诗 模 字 责 打
焦点 闹
人物:陈最良 春 香 杜丽娘
3.写作特点:
①利用多种矛盾冲突刻划人物。《闺塾》一场,设置了几组不同性质的矛盾--书房内外景色气氛的矛盾、淘气的春香与迂腐的陈最良之间的矛盾、杜丽娘平静的外表和激动的内心之间的矛盾等等。几组矛盾在情节上聚焦,便出现了所谓的"闹学"。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之中婉曲地传出。
②戏文风趣幽默,对白口语化、生活化。"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这是丫环春香故意绕舌利用谐言双关打差。《关雎》中有"在河之洲"句,聪明的春香便将正谐言为"在何知州",并虚构了一个小姐放鸟高飞的故事。意在调侃陈最良的依注解书,以博一笑;亦有隐笑小姐心不在焉、思春出窍之意。
4.难点点拨:
关于"思无邪":孔子在《论语》论《诗经》一书,代表着儒家学派的诗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论语》论《诗》凡18次,"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论语·为政》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原为语助词,无实际意义。但后人亦多释之为"思想"或"意思"之"思"。"邪",《广韵》云:"不正也。"《正韵》云:"奸思也,佞也。思无邪",出自《诗·鲁颂·驷》:"思无邪,思马斯徂。"孔子引以论《诗三百》之主旨。故一般认为,若以"思"为语助词,恐不合孔子之意。朱熹《论语集注》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惰性之正而已。"又引程子语曰:"思无邪,诚也。"何宴《论语集解》亦谓之"归于正"者。这都说明"思无邪"之旨,当指《诗》之思想内容、语言音调的中和之美而论,并非专指思想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乎礼义,要求思想纯正;二是中正和平,强调"文质彬彬"。"思无邪"是中国儒家的诗教传统,正如此将《关雎》解为咏"后妃之德风之始",即对女子而言要中规中距,谨守妇道。
【同步导练】
·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5题:
(旦)先生万福。(贴)先生少怪!(末)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旦)以后不敢了。(贴)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末)昨日上的《毛诗》可温习?(旦)温习了,则待讲解。(未)你念来.(旦念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末)听讲:"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贴)怎样声儿?(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末)此鸟性子幽静,在河之洲。(贴)是了:不是昨日是前日,不是今年是去年,俺衙内关着个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末)胡说!这是兴。(贴)兴个甚的那?
(末)兴者,起也。起那下头。"窈窕淑女",是幽闲女子;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末)多嘴!
(旦)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番。(末)
【仙吕过曲】【掉角儿】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螈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咏鸡鸣、伤燕羽、泣江皋、思汉广,洗净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两字
付与儿家。
(末)书讲了,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贴下,取上)纸、笔、墨、砚在此。(末)这甚么墨?
(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末)这甚么笔?(旦笑介)这便是画眉细笔:(末)俺从不曾见,拿去,拿去.这是甚么纸?(旦)薛涛笺。(末)拿去,拿去!只拿那蔡伦造的来。这是甚么砚?是一个是两个?
(旦)鸳鸯砚。 (末)许多眼?(旦)泪眼。(末)哭甚么子,一发换了来。 (贴背介)好个标老儿!待换去。(下,挨上)这可好?(末看介)着!
(旦)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末)看你临!
1.下列文化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万福",古时学生向老师行礼请安,多口称"万福"。
B."六经",亦称"六艺",即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著作。
C."文房四宝",指纸、笔、墨、砚四项读书写字的基本用具。
D."诗三百",即指《诗经》,因其共305篇故名。
(答案:A。"万福"是古代女子行礼请安时的口语。)
2.下列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待讲解":只等老师讲授分析。
B."兴者,起也。起那下头":兴,就是开头,引起下文。
C."没多些":没有别的。
D."好个标老儿":真是一个好老人家。
(答案:D。"标老儿"即土老儿,意指不知趣的人。)
3.下列成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洗净铅华:指女子喜爱梳妆打扮,不落俗套。
B.宜室宜家: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意。
C.一言以蔽之:一句话概括、总的来说。
D.敷演大意:随便讲解基本意思。
(答案:C。 A"洗净铅华"是指女子不爱梳妆打扮。B"宜室宜家"是指夫妇和睦。D"敷演大意"意指把主要意识阐述出来。)
4.对下列语句的语言特点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利用"在河之洲"的谐音,有意打差调笑;
B."(贴)为甚好好的求他?":此为明知故问,使塾师不得回避爱情这一敏感话题。
C."(旦)这经文偌多!":一句轻叹,已表现出小姐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D."(旦)丫头错拿了,这是螺子黛,画眉的":其实春香是有意拿错,以戏弄先生调笑小姐。
(答案:C。叹经文之多意在表达对种种迂腐诗教的不满,并非学习上的畏难。)
5.下列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最良是一位精通儒家经典博学多才的私塾先生。
B.杜丽娘悟性虽高,但学习有欠认真。
C.春香做事粗心大意,不太认真负责。
D.春香身为丫环,为人活泼调皮任性,对小姐的多情爱美充满同情,对先生的死板迂腐充满反感。
(答案:D。 A陈最良还谈不上"精通"和"博学多才",他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拘泥迂腐,对年轻女子的爱美多情了无感觉。
B杜丽娘不是学习不认真,而是对儒家的诗教有反感,不愿循规蹈矩地学。C春香拿错文房四宝乃有意 为之。)
·课外扩展阅读
阅读《牡丹亭·游园》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商调引子]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旦)剪不断,理还乱, 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旦)好天气也!
[仙吕过曲]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縻处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6.下列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煞年光遍":意谓使人眼花潦乱、令人讨厌的春光到处都是。
B."剪不断,理还乱, 闷无端":形容空虚、寂寞、无聊、苦闷的心情。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概括地描绘春天景色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
D."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花开太迟,难作春花之首,喻自己的青春被耽误。
(答案:A。没有令人讨厌的意识.)
7.对下列曲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此系春香所唱,她也看出了小姐的无精打采,真是旁观者清,杜小姐懒于添香,不愿刺绣,原因是"关情"。
B."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明写春景,暗写春情。作者巧妙地利用"晴丝"与"情思二的谐音,将春情寓于春景之中。
C."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是写小姐的的羞涩、娇美之态,反映出深闺名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复杂心理。
D."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写大好春天风光之美却无人发现欣赏。
(答案:D。参看前后文可知,"三春好处"在此实喻指自己的青春美貌和情思。)
8.下面对杜丽娘游园心理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刚开始杜丽娘在春和日丽之中,伫立在小庭深院,心神不定,感到"闷无端"。
B.一番装扮之后,她为即将来临的欢乐感到兴奋,却又带着几分初出闺房的羞怯;她热切地向往新的生活,却又有所顾忌。因而言"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C.走入园中后,则感到自己正当青春妙龄,花容月貌赛过了春景又心花怒放。
D.忽然传来了 "生生燕语"、 "呖呖莺歌",杜丽娘情绪一落千丈,人的顾影自怜和鸟儿的成双捉对,深深地刺激着杜丽娘,便怏快而去,结束了游园。
(答案:C。没有"心花怒放"只有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
9.对这段曲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丽娘走出深闺,面对大好的春色,她感到自己的生命和大自然一样美丽,从而引起了自我觉醒,萌生了像木兰一样不让须眉的渴望和憧憬。
B.六支曲子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 晴丝摇漾、莺啼燕舞、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
C.杜丽娘的情绪经历了喜春--爱春--惜春--伤春几个阶段,杜丽娘这种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折射着那个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D.六支曲子把抒情、写景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这支游园曲产生了摄魂荡魄的艺术效果。
(答案:A。杜丽娘在此曲中是痛惜自己的青春被埋没,萌生了对爱情和自由幸福的渴望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