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教学文摘教学随笔五则(精选13篇)

教学随笔五则(精选13篇)


教学随笔五则(精选13篇)

教学随笔五则 篇1

  音乐与其它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就不能捕捉住这种机会,学生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因势利导,诱导学生创新。

  如教学《云》时,结合这首歌曲中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适宜引导学生创新。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先运用直观、感性的手段,给学生展现“水在大自然中循环”的动感画面。随着轻轻的背景音乐,教师如解说员般描述:“地上的小水珠受到太阳的照射以后变成水蒸汽冉冉地上升,它们越积越多,变成了云,云在空中飘呀飘呀,受到冷化作小雨点落下来。”接着.教师问:“小雨点落下来除了能浇麦田,还能浇什么?”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蔬菜、瓜果、树木……接着,一段极富动感的前奏音乐又一次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大门,学生仔细倾听这段音乐后,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转化成动作表现出来。学生们感到音乐在“上升”,创编了许多优美、新颖的动作表现音乐:“花朵在绽放”,“小树在长高”,“水蒸汽在上升”……在创编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懂得了雨点来自云这一科学道理,还在自然状态下得到了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

  二、想象教学

  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例如我在教学歌曲《云》的练声环节设计中,运用启发性的语言:“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变成云,身体越来越轻,往天上飘去……”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进入身临其境的云海之中。接着,让学生选用象声词“呜”“啦”“哒”来表现不同情景下的云,一位学生用轻柔的“呜”声来唱月光下的云;另一位学生说,阳光下的云很亮丽,云的周围金边环绕,用明亮、流畅的“啦”唱比较好;还有许多学生赞成表现乌云的小雨点应该用短促、有弹力的“咕”声来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尝试了小小的创意之后,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教师从学生的创作、演唱、表演、实践活动中,发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使音乐学习形成良性的循环。音乐是美的,游戏是快乐的,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奇迹!

  三、歌词教学

  学 随 笔》

教学随笔五则 篇2

  今天,我在一本妇女杂志上看到由词写作文的内容,此信息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迫不及待地翻到第52页,细细地读了作文要求。我想,这个作文训练多新颖呀!比现在我们语文课本上的习作训练强多了,看到一个个小作者的习作内容,我按奈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我的学生会写吗?这是过去从来没接触的作文练习。今天正巧是作文课,何不让学生试一试呢?上课了,我拿着这本书走进教室,我把这些词抄在黑板上。

  A:月色  静悄悄 雨 照片  拥抱  家乡  难忘   回忆

  B:微笑   冷   解脱  疼痛   洁白  晕眩   露珠  光明 

  c:  丁东  冷清清   明晃晃   咔嚓  咣当  街  酸溜溜   爸爸 

  我先让学生猜猜要做什么,同学们好奇心极强,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的说:“用这些词说一句话。”有的说:“用这些词讲一个故事。”……同学们相互肯定,又相互否定。有的同学焦急地说:“老师,你就告诉我们吧!”我见时机已成熟,便对同学们说:”你们想不想用这些词写一篇文章呢?“同学们听后,面面相觑,有的呀了一声。我说:“怎么啦,有问题?”我把写作要求告诉同学们,同学们心里有了底,有的跃跃欲试,我说;“给你5分钟时间的构思,选择好事例,展开丰富的想象,体裁不限,看谁的构思新颖,奇妙。我还要和同学进行比赛。“同学们听了,非常高兴。比赛开始了,只见同学们拿起笔,一会双眉紧索,一会眉开眼笑,胜券在握,我也抓紧时间开始写,由于平时都是学生写,我批改,好长时间没写,钢笔好像不听使唤,我稳定好情绪,思路慢慢打开,材料在脑海中应允而生,行云流水。仅用了十分钟时间,《难忘的一次春游》已经完成,仔细读一读,觉得很满意,再看看同学们,有的已经写完,有的即将完成。稍等片刻,同学们的佳作已经完成。我率先读我的作品,同学们听后,不由自主地为我鼓掌,接着是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师生听后,也为他鼓起了掌。我听了同学们的作品,构思新奇,语句通顺,叙事完整,语言优美等,令我大吃一惊,我也为同学们喝彩。就这样,一节作文课在轻松自在中完成啦,我和同学们都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我想:只要让学生放开写,写他自己喜欢的东西,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随笔五则 篇3

  作者:hfhhjj

  我的语文观

  ——牢记实用观,培养创新人

  叶圣陶先生说:“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根据叶老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语言是干什么的,是用来交际的,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见,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当然,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这里所说的“实用性”的含义。这里所说的 “实用性”应是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首先,它表现为最庸俗最基本的工具性,即一般的口语交际,一般的读书看报,一般的应用写作。其次,它还表现为人类对理想、幸福、真理追求所必须依赖的高级工具性,即感情的熏陶,美感的增强,认识的提高,人格的形成,心灵的交流,高品位的创作等。这种语文实用观具体体现到教学过程 中,应该表现为:

  一.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同步。张志公先生说,在作文方面要培养学生“适应今后会产生的各种新的需要的能力”,其实用于整个语文教学都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对学生的成长负责。学生走向社会需要生存,生存离不开基本的交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最基本的运用词汇准确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当然生存之后便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语文教学更要为学生的将来做好更加厚实的准备。未来社会需要感情丰富,思想深刻敏锐,人格健全的人才,那么这种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语文教学的。能否从更高层次,即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待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工具性是决定当前语文教学能否突破窠臼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语文教学与创新教学同步。传统认为,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是工具学科,主要是实用,不存在创新,这是对语文多么大的误解。就从最古老的“文以载道”的观点看,不同的社会与时代有不同的“道”,岂能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去理解这些“文”?时代在不断更新,文也必随之更新,对文的理解也必因时而变,”变”其实不就是一种“创新”?尽管这种创新是制约于时代的。另外,写作是一种需要,创作更是一种高级需要,如果没有创新,就必然会千篇一律,那么还有什么写作或创作的必要?从大一点方面说,人类的精神家园将会一片荒芜,不!应该说简直就会呈现出一片的沙漠!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难道“新”仅仅是指“新的知识,新的内容”,其中没有创新之意?韩柳发起的复古运动,难道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简单回归,其中没有时代的创新?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难道不是一次最伟大的创新运动?韩柳不是老师,五四文化运动中的许多健将原来不是老师,后来成了老师,不管是否为老师,我认为,他们实际上称得上中华民族古代或现代的最杰出的语文老师。我们难道仅仅从他们的文章中学到几个文字,几句文法?加快不可以说,是他们这些真正敢于创新的语文老师启迪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难道不可以说是他们的创新给了我们源远流长的最实用的人格和灵魂工具?

  也许以上所说有点空泛,但确为我在传统的困惑中所感所思,冒昧地表述出来,希望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亲切教诲。

  谈谈语文课内课外的衔接

  要教学好语文,单靠课内教学是不行的,课内教学必须延伸到课外,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收到实际效果,但如何将二者衔接起来呢?我谈两点做法。

  一.建立班级图书室扩展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教学虽然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具有系统性,但由于教材上相对时代的某种滞后性,以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等等原因,决定了单靠教材是不能真正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性的。为此,我建立了班级图书室。发动学生捐献各类书籍,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为了激发学生捐书捐好书的热情,我们将捐书学生的名单张贴公布,并且每周根据所捐书籍被借阅的次数多少评出本周最佳书籍,并在书籍名称后注上捐献者姓名。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并且避免阅读的盲目性,我们采取了又一种措施。

  二.结合课内文章,联系实际,尤其联系自己成长中的所思所想自编阅读材料。比如同学们在学过《荷塘月色》一文后,有的自编小组以“借景抒情”为专题编写同类阅读材料,为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提供了大量可参考文章。有的自编小组以“社会与个人”为专题编写材料,使同学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个人的感情与社会的政策、制度、风气都是密不可分的。还有的自编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编写了“朱自清精彩文章选读”。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我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评委,评委根据大家提供的自编材料以及对自编材料的有关说明评出“最佳自编组”或“自编材料最佳个人”。当然,编选材料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重交流,重感想。为此,我们规定每周四下午第三节为讨论感想课。同学们交换材料,随意讨论,在谈天说地中享受一种充分的自由,不少同学就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获得灵感,谈出了较为丰富深刻的感受。比如张伟同学谈《由“范进中举”联想到今日“素质教育”》,不仅深刻,而且有理有据,如果不是将课内与课外有效地衔接起来,是决不可能有此文章出现的。

  关于课内外衔接,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我的课堂提问艺术

  问答,有问即要答,因此人们在教学中常喜欢以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法。但我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更感觉到这问中实在有许多学问,下面谈一点关于提问的体会。

  一.问得关键,问开学生的思路。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作答,关键应在于提问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后学生一脸茫然,可能是失之宽泛;问后学生即答,可能失之浅露;问后学生于沉默中进入思考状态,那才是真正的效果。在提问中,我们常犯的错误是走两个极端,一是疏于备课,往往提问使学生不知所云;另一种就是精心备课,设计一个非常明晰的思路,一步一步引领学生理解出文章的主旨。第一种情况固然不可取,第二种情况往往受到众人赞赏。其实,这正如走路,由于别人的牵引能轻松到达目的地,但也正是由于别人的牵引,使得我们失去辨别路向的主动性,一旦别人松手离去,我们就立刻会迷路。因此,最佳的办法是只在路边或十字路口处挂牌提醒,不可一步步牵引。提问的最高境界应是问后一片无声的空白,然而无声的空白正是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正是学生各种思路的自我抉择,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比如,我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以一问打开学生思路::“作者一开头便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什么原因导致作者这种不好的心情?题目是‘荷塘月色’,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它的?作者‘心里颇不宁静’与‘荷塘月色’怎样联系起来的?综合考虑,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什么?”这一问后,老师除了适当点拨以外,就应让学生充分思考。于是学生各自抉择不同的思路去探求主旨。

  学生甲:

  一.(1-3)明写颇不宁静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

  二.(4-6)暗写颇不宁静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主旨:以“颇不宁静”为暗线写社会使作者失去自由、热闹、情趣、美好的环境,荷塘月色虽美,终究弥补不了作者心灵的失落,消除不去作者心头的沉重。

  学生乙:

  (1-3)

  沿着荷塘的小煤屑路:              幽僻、寂寞

  (4-6)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叶子田田、白花点缀、清香缕缕、流水脉脉、

  月光如水。

  荷塘的四面:                      杨柳的丰姿、没精打采的路灯光、热闹的蝉声

  和蛙声……

  忽然想起:                        江南女子嬉采莲

  于是又记起:                      《西洲曲》里惦江南

  主旨:作者以游赏荷塘月色的行踪和感受为线索,写出荷塘月色的宁静和优美,表现了作者一心一意想通过这美丽的月色荷塘来摆脱心中的烦躁郁闷。

  学生丙:(略)

  二.问得巧妙,问出学生的智慧火花。“巧妙”贵在一语惊醒梦中人。比如,我在教《药》一文时,学生通过自学,沿着各自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后,我便适时地简介本篇故事发生的背景,接着提问:“这药有没有治好小栓的病,他们最大的病在哪里?该用何药医治?谁来治?鲁迅以‘药’为题的意图是什么?”于是学生猛然醒悟,全文主旨不言自明,最后请学生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作者采用暗写,意在批评辛亥革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并通过买人血馒头、鉴赏杀人的看客的议论等情节来揭示国民精神的愚昧、麻木和社会的弊端。”

  三.问得实在,问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对文章的领悟只是手段,学生能由此及彼,由可内而课外,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悟出社会人生的真切道理并因此自觉培养出更健全的人格来,那才真正收获了语文教学的“果”。如果老师问得实在,便可以让学生自然联系起现实来思考,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了体现。

  总之,问得关键,问得巧妙,问得实在,就能问出一番全新的境界来。

  选准教材突破口

  选准教材突破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于如何选准教材突破口,本人做了以下总结:

  一.从题目中寻找。《世上最美的坟墓》一文,可从“最美”一词突破。可设立思考题,“托尔斯泰的坟墓为什么最美?”学生便以此为立足点思考更多附属的问题,如托尔斯泰墓是一座什么样的墓?为什么托尔斯泰墓建造得如此朴素?如此朴素的墓给作者以及许多拜谒者的感受是什么?如此朴素的墓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最终将自然得出结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中因为包含着一个伟大的人格,所以在人们的心中才变得如此美丽。

  二.从主旨句中寻找。如《驿路梨花》一文中主旨句应是“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中”处处”即可作为本文的突破口。本文只写了一处自然的梨花,为什么说“处处“开呢?是否有言外之意?由此启发下去,引导学生将自然梨花的洁白,梨花姑娘品德的高尚,梨花妹妹的天真烂漫及美好的心灵等方面联系起来,自然可以得出主旨句中的梨花象征着梨花姑娘们的美丽纯洁,更象征着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到此,全文的构思及主题都昭然若揭了。

  三.从文章的构思中寻找。《藤野先生》一文,其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交代我与藤野的相识前因、相识过程及相别和别后情形;暗线是作者的一颗强烈的爱国心。从这两点入手,就可以比较透彻地理解藤野的崇高品质和我对藤野先生的无比崇敬和怀念。

  当然,关于教材突破口的选定应是多渠道的,比如还可以从写作目的上寻找,甚至可以抓住文章的某种表现手段或某种修辞找准突破口,总之,应依文而定,不可千篇一律。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既实又活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一就是所谓教得实在,学得实在,其结果势必培养出一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书呆子;另一方面就是搞了许多花样,结果未取得明显成效。我想,导致这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教学中的“实”与“活”二者的关系。

  首先,要能做到以灵活的形式完成务实的教学内容,达成既定的目标。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可采用朗读、表演、给孔乙己写对联、联系现实的教育方法讨论、写感想、观看同主题影像等种种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拓其思维有很大的好处。但语文教学毕竟不是表演教学,不是欣赏教学,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目标要求,每一课都要落实到对文章的全面阅读与理解的能力考查上,都要落实到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和语言能力培养上。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搞了一些好的形式就以为学生主动性起来了,就有了成效了,其实不然。教师在灵活采取各种形式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清小说的思路,体会《孔乙己》一文精巧含蓄的布局;另外,指导学生能从制度和社会环境上去挖掘孔乙己的可笑性格及悲剧命运的根源。对于鲁迅小说精练而含蓄的语言也都需要学生反复耐心的咀嚼体味的。当然文中的一些字词注音解释、字形辨析等基础知识更不是单靠灵活生动的形式就能完全让学生掌握的。

  其次,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的实与活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能切实提高自己的素质。不仅专业素质要强,更要综合素质强。前者能保证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后者决定了教师教学思路的开阔性,也是课堂手段多样化的能力基础,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教师应成为“杂家型的专家”。国家曾要求教师能做到“三字”“三话(画)”,其实要想做到教学既实且活,做到这些还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教师内在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才是最为重要的。

  当然,教学气氛的浓厚和教学环境的宽松、教学硬件的配备是使教师能做到既实且活的外在保证。

教学随笔五则 篇4

  学生都害怕作文。多数是学生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学生看到作文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根据要求独立作文,而是在记忆仓库里搜索,自己曾看到过的哪篇作文符合本次要求,可以拿来用,搜索不到便紧皱眉头,苦思冥想。三年级刚接触作文,我们要让学生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首先要让学生多读精背。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适合于他们的课外读物,有计划地增加背诵内容。这也是积累语言的有效形式。多读,学生个个乐意,而且速度也很快。一本书到手,三五天便完。大量的阅读的确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语言,精背即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典范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摘抄一些课外的,让他们记忆。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使他们从小受到典范文章的熏陶,为他们准确、熟练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作文知道中要结合实例具体指导许多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是空洞无物。如何让他们的习作内容丰富我通常结合实例教给学生准确易学的写作方法。

  我让学生练习写日记,不要求华丽不实。日记必须记录真实内容,反对虚构。如允许虚构,其结果必然使他们不去观察、思考,只会闭门造车,凭空捏造。

  在作文中提倡学生使用个性化的儿童语言。儿童语言最能生动地表现儿童的生活世界。如果使用得好,能增强作文语言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感染力。儿童语言来源于儿童真实的生活。除了课堂上必要的语言训练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积累、提炼语言。经过引导训练,可爱的孩子们定会以优美真实的语言回报教师的一番苦心。

教学随笔五则 篇5

  那天在班里上了《一株紫丁香》,听课的老师们都说不错,孩子们也觉得很幸福,自己也有些沾沾自喜,呵呵  。那节课,感觉自己真的如一只领头的雁,带领着群雁一起翱翔于语文这一自由的天空。整个课堂气氛融洽,笑语不断,我、孩子们、听课的老师们都沉浸着语文课堂的快乐。当然课堂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憾,但是有人说课堂是永远有缺憾的艺术,但是我还是喜欢语文,喜欢语文教学,喜欢把语文课堂当成一种艺术来追求。

  附课堂实录

  一株紫丁香

  日照经济开发区连云港路小学  陈彩祥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境真让人感动。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板书紫丁香)这是一种花卉的名字,谁来读?这种花大家见过吗?(孩子们有见过的,也有没见过的 )没见过的,不要紧,那我们就来猜一猜,这种花会有什么特点?(学生猜想花是紫色的,很香)

  真是些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正因为她是紫色的,而且香气迷人,所以人们给她取了个高雅而好听的名字——紫丁香。打开课本 23 页,请看上面的插图,这就是紫丁香,你喜欢吗?为什么?

  2、师:(板书一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一株紫丁香》,齐读课题。一株紫丁香也可以说成一(  )紫丁香?(可能是孩子们对“一株”这个词比较陌生,回答居然是“一枝、一串、一朵。。。。”,后来我告诉他们“一株”就是“一棵”,并问“除了可以说一株紫丁香之外,还可以说一株什么?”不知什么原因,孩子们回答还是不尽人意,我夸张地说:“天哪,我再说一遍,株 是木字旁的,这样偏旁的字一般和植物有关系,比如一株花、一株草。。。”终于有孩子回答出一株葡萄、一株牵牛花之类的。呵呵,我真的没想到孩子在这个词的理解上居然会这么费力,看来,我过高地估计了他们呢。)

  二、整体初读(10)

  1、这是一首非常感人的诗,听老师读一遍好吗?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呵呵,有个孩子回答因为这首诗写了小朋友在老师窗前栽下了紫丁香,他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所以喜欢。孩子们能理解到这一点真不简单,毕竟是刚升入二年级的孩子)现在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老师的要求: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的生字,然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生字可以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还可以问老师。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你们是最棒的。课文当中有很多词语宝宝、生字宝宝,他们都想和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交朋友呢,快来喊一喊他们的名字吧。(生字卡片出示本课一些重要的词语、生字,重点理解几个重点字的的音形义,或组词,或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或提问整体认读音节,这在低年级是教学重点,当然不能忽视了。下课后,王艳老师给我指出我这一环节的一个小的失误,那就是在翻卡片的时候有两次居然用手去沾了下嘴唇。这一细节让我羞愧,以后一定要注意,教师的举止行为是孩子们的眼中的榜样,正如有人说“你在闯红灯的时候是否注意了对面楼上或许有一双孩子的眼睛在注视着你呢。”我应该在各方面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三、重点点拨(20分)

  1、同学们,静静的深夜里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里彻夜明亮,孩子们看到这一些,商量好要送给老师一件特殊的礼物,自由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看看是什么礼物?孩子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给老师送礼物完全可以热热闹闹地进行呀?(怕影响了老师)

  3、是呀,为了不影响老师工作,孩子们悄悄地栽下了这株紫丁香,可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来,画好后读一读。

  (学生自己读)

  师: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生:孩子们想对老师说:“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

  师:有了这些绿色枝叶的陪伴,老师就会怎么样了?多么美好的心愿呀,谁再来读这一小节。谁能读得再深情一些,(我看到了,这些绿色的枝叶闪着光泽,在窗口摇曳,我再也不会寂寞。)孩子们还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生: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

  师:老师工作了一天,真的有些疲倦了,听课的老师们也有些疲倦了,小绿叶呀,你们能给唱一支歌给老师解除疲劳吗?(生领唱)(当我让文娱委员来打拍唱歌时,myf居然扭捏着不上,于是我就把机会给了那个好表现自己的wjiy,同时我还说了这样一句:机会只有一次,可不能轻易错过哟。)

  师:听着你们这动听的歌声,这下,老师又精神抖擞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把第三小节读得更带劲。(指名读、齐读)

  师:孩子们还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师:谁知道“挂牵”是什么意思?

  (在理解“挂牵”这个词的时候,一个孩子说成了“大手牵小手”,只有王国凯说是“担心”的意思。看来这个词孩子们理解起来也很困难,于是,我接着问:“平时谁挂牵你最多?”回答是“爸爸妈妈和老师。”我趁机问道,老师都挂牵些什么?呵呵,孩子们众说纷纭,基本上是从学习和安全方面上来说的,呵呵,是我平时对他们的生活关心有些少吧。以后当努力呢 。)

  师: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老师时时刻刻牵挂着你们的学习、安全!谁能带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来读这一小节?(指名读)

  师:孩子们,张开我们的笑脸,让我们用朗读把感谢送给敬爱的老师吧!(齐读)

  四、升华情感(7)

  1、孩子们有这么多话想和老师说,你是不是也有话想和老师说?

  2、我知道大家还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和老师说,可是,夜深了,星星都困得眨眼,还在辛勤工作的老师呀您该休息了,谁来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想一想,老师会做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

  (孩子是最天真的,有的说每个人都考100分,有的说在一个盛满鲜花的房间了睡觉,有的说,让同学们都考100分,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我喜欢这种儿童的天真。后来,我补充说,你们知道老师最大的心愿吗?那就是在座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长大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师:能让老师也做一个这样又香又甜的梦吗?孩子们,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把我们的爱,把这一株美丽的紫丁香献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齐读)

  3、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课下请把这首诗歌背诵下来,你还可以找一些关于赞美老师的诗歌读一读。下课

教学随笔五则 篇6

  今日教学《月亮湾》一课,看到书上美丽的插图,我便灵机一动,和孩子们从近到远观察,并练习说话,我肯定了孩子们说话有进步,但是我告诉他们有一位作者看着这幅图写了一篇非常美的文字,听,我把课文的第二段深情并茂地读了一篇,真当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有孩子说:“这不是课文写的吗?”“是啊!你瞧,文章写得多美啊!

  好,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认为月亮湾哪儿最美?为什么?

  孩子们读读读,“我认为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这句话最美。因为我喜欢粉红的桃花。”“我认为,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最美,因为我喜欢月牙一样的小河,觉得特别好玩。”“我认为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最美,因为我喜欢游来游去的小鱼儿。”

  孩子们滔滔不绝,说出自己认为月亮湾的美。徜徉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

  “缓缓地”“清清的河水”“灿烂的朝霞”“绿油油的农田”在细细咀嚼词语中让孩子们再次品位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

  最后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一起美读文字,孩子们喜滋滋的脸上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这样优美的文章。

  教学随想:要想让孩子们喜欢语文,首先要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这样的美文,美图本身就很吸引孩子,再加上课堂上老师善于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精心设计孩子们喜欢的预案,孩子们还有什么不喜欢语文呢?

教学随笔五则 篇7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引导学生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让学生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儿童诗,学生的积极性挺高的,所写的儿童诗歌也不错。仿写能够体现出儿童诗歌的特点。

  下面是几篇学生习作:

  童年的水墨画

  翟慕航

  海边

  听不见车辆的鸣笛声,

  只闻拂面吹来咸咸的海风。

  沙滩上一个个身影蹦蹦跳跳,

  海岸边一阵阵呼喊响彻云霄。

  是哪个小淘气挂了一身贝壳,

  身边传来爽朗欢快的笑声。

  郊外

  一簇簇柳絮迎风飞扬,

  微风中混杂着淡淡的花香。

  风筝在蓝天上悠闲地飞舞,

  小脚印在野草地上不停地奔跑。

  一只蝴蝶从小手里跳跃着飞走,

  竟停留在小姑娘头上的红花丛中。

  山径

  像叽叽喳喳快乐的一群小鸟,

  山路上留下了他们的歌唱和欢笑。

  停下脚步止住歌声遥望山径,

  只见窄窄的山道隐藏在绿林中。

  几个小毛头凑在一起不服气,

  带着喊声一路奔跑直奔山顶。

  河边

  几颗小青石啪啪被投进水中,

  水里山林的倒影换成了圈圈涟漪。

  水边紧接着传来阵阵欢呼声,

  小花鱼受到惊吓四散逃离。

  几双小手伸进水里抓了空。

  我想

  王欣宇

  我想

  把小手长在大花园里。

  去抚摸一束束鲜花,

  去抚摸一颗颗小草。

  说呀!笑呀!

  我们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我想

  把鼻子长在大森林里。

  去深闻大树的清香,

  去深闻土地的芬香。

  我们跑啊!跳啊!

  就像一个森林里的小精灵。

  我想

  把耳朵放在百鸟园中。

  去倾听百灵的歌唱,

  去倾听黄鹂的鸣叫。

  我们喊啊!唱啊!

  我们是金光闪耀的小歌星。

  我想

  把我自己安放在大自然中。

  没有忧愁,

  没有烦恼。

  把自己变成梦想中的小天使。

  我会飞啊——飞

  飞过森林草原,

  飞过江河湖海。

  去领略大自然的一切美好,

  多么自由,多么幸福!

  我想……

  我想

  韦羽翩

  我想把我的小手,

  挂在天空上。

  摘下一颗颗星星,

  当做盲童的眼睛,

  让他们重见光明。

  我想把我的眼睛,

  安在小鸟的翅膀上。

  带着我翱翔,

  飞过草地,飞过高山,

  飞过一望无际的大海。

  领略世界的风光。

  我想把我自己,

  变成一位魔法师。

  变一座美丽的学校,

  还有许多的文具,

  让失学的儿童来学习。

  我想

  李翰堂

  我想把耳朵,

  挂在蓝天上,

  听白云的低吟,

  听鸟儿的歌唱。

  听啊,听——

  听出一个美妙的世界。

  我想把小手,

  插进小河里,

  抓出一条活蹦乱跳的小鱼,

  抓出一只正在歌唱的青蛙。

  抓啊,抓——

  河里是小手的天堂。

  我想把自己,

  种在花园里,

  与各种鲜花争奇斗艳,

  与许多虫子欢声笑语。

  笑啊,笑——

  你会发现自己在慢慢成长。

  我想

  柴小碗

  我想变成一只小鸟,

  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蓝天白云陪我做游戏,

  茂密的树丛是我栖息的场所。

  飞啊,飞——

  飞到了白云的末端,

  天空的尽头,

  在那儿尽情欣赏无限风景。

  我想变成一条小鱼,

  在澄澈的溪水中自由嬉戏。

  与上升的气泡捉迷藏,

  每一次都是我被找到,

  气泡左一个,右一个好不热闹!

  游啊,游——

  游到水底深处,

  去探索更多奥秘。

  我想变成一滴露珠,

  在翠绿的叶尖上来回滚动。

  我能看到日出时,花朵绽开的美妙。

  飘啊,飘——

  飘到了泥土滋润花草,

  飘到了天空上,

  向太阳和云彩问好!

教学随笔五则 篇8

  (一)对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为“温故而知新”的复习课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它不仅有巩固知识, 训练能力的功能,更有“温故”和“知新”的要求。这里的“知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那么,语文复习课如何进行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呢?

  一、检测:摸清知识能力现状。

  要在复习时避免无效信息的重复传授、无效训练的简单重复,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就必须在复习课前采取测验、考查、提问,或通过座谈、个别了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复习课教学方案。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第三册教材教学结束后,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编制了一份检测试卷,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对按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对声母在字典中的位置是清楚的,但对韵母的顺序,或声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如何查检,都不大搞得清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这位老师在复习课上边示范边介绍具体的检字方法,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特点的字,让学生现场练习查检,于是全班同学都掌握了音序检字的方法。虽然这位老师讲述的是过去讲授过的内容,但由于训练内 容是新的,学生查检字的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贯通:建立系统的知能体系。

  语文课是以课文和单元作为结构单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段段清”的做法,一篇课文教学结束马上又转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是呈相对的一个个点状或块状的,没能形成大 纲所规定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网络。语文期末复习课则应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训练,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训练和提高所规定的能力。例如三年级上学期已进入作文训练,第五册教材中安排了八次作文训练:有看图写话,有状物,有叙事,有记人,还有练写通知。每次作前指导,教师一般都只是就该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讲些与本次作文相关的知识,做些必要的引导,满足于把作文写出来就行了,而在复习课上,有人误认为作文没有什么可复习的。其实,复习是提高学生综合作文能力的重要一步。为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应居高临下,对本学期八次作文训练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 统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从总体上回顾本学期作文的特点,重点讲述小学记叙文写作中的“观察——说话—— 写话”的规律,结合学生写作的实际解析各类作文的标题、开头、正文、结尾的写作知识和要求。这样,经过 融会贯通的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讲授的知识和训练的水平显然会比复习前要提高一步。

  三、补缺:弥补过去教学的不足。

  由于教师对课文和单元所规定的教学重点和任务的理解不同,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平时教学中,有一些该讲的内容没讲是在所难免的。虽然在学生作业和辅导时教师已知道这些缺漏,因为要赶教学 进度,有些也没有或来不及补充讲解。复习课上针对这些缺漏必须予以补充,以求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四、比较:促使认识的深化。

  在“温故”中“知新”,并不是仅仅靠机械性重复就可以做到的,有些要通过比较来辨别才能达到目的。上复习课不在于老师不停嘴地讲多少,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旧知识、旧知识与新知识、新知识与新知识按教学和复习的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训练新的能力。

  五、强化:提高训练的深度。

  训练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那些题海战术、“炒冷饭”、机械性重复训练等等,是训练中的弊端。怎样才能在复习课的训练中提高复习效率呢?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进行段的 复习和训练时,除了进行一般的段落层次划分训练外,教者还必须深入讲析分段的一般方法:诸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或空间位置变换划分、按总分关系划分、按材料性质划分等。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然后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划分的,还要求学生说出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每一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等等。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可以克服学生在划分段落时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六、拓宽:多侧面地讲解相关知识。

  复习课要重温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因为复习要体现提高的原则,所以这种重温又不能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而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向外拓宽。平时的讲读课教学由于受教学内容和目标、时 间的限制,不能随意拓宽,而复习课上因为经过多篇课文教学,多个知识点的讲解,已具备了拓宽的条件。例如扩句、缩句是小学语文训练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平时训练时有些东西具有只能意会不易言传的成分,复习课 上则必须进行拓宽性讲解。例如作为主语、宾语前面的定语,谓语前面的状语和后面的补语,以及一个中心词前面可以分别加上多个定语或状语的知识,则应结合具体实例,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话进行讲析。待学生基本掌 握了这些知识之后,才能保证学生做扩句和缩句的练习,得出来的答案不是懵出来的。事实上,学生进行扩句和缩句练习的水平也只有在这种拓宽性练习中得到提高。

  七、升华:提高原有教学层次。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满足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些教师还常常就文论文、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能正确解答训练题目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有时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复习课的 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这种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例如在平时的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传授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并训练了一些阅读理解的能力,但是因为还没有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学生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时往往还只是凭经验。在复习课上教者则有必要结合独立阅读课文、自读课本和练习与测试中的阅读习题的训练,帮助学生总结阅读、理解的有关学习方法,像初读了解文章的概貌,再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体会思想感情,重读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等等方法。在这些方法的指导下,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阅读和理解的实践。从而使过去的那种阅读和理解的水平、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八、分层:取得各自的理想效果。

  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受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同,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的接受程度、训练能力的层次也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复习课上对学生要按不同层次要求,分别对待,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九、迁移:推动综合能力训练。

  迁移,是以对过去教学内容和训练能力的复习为基础,向新的复习内容迁移,向其他方向扩展。这种复习方法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的做法。复习课实践显示,使用迁移 的复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图学文是贯穿于小语整个教材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复习课上教师则需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然 后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看图学文课文的复习上来,指导自我复习。实际上,学生完成这种迁移之后,不仅所需复习的知识、思想、内容得到了复习,而且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都能得以提高。此外 ,看图学文的复习还可以向看图说话写话、看图作文迁移,用看图学文中所学得的观察、想象、写作方法去指导看图、说话、写话和作文。这种复习已不是一篇课文或单项知识的复习,而是转向对一个网络知识的复习和 综合能力的训练。这种复习不仅在训练程度,而且在训练角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小学语文复习的一点体会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方法是否恰当、科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得以充分调动。在期末的复习里,我注意做好下面两方面:

  一、巧用复习方法

  在复习中,除了对知识的归类复习外,我还尝试了一种新的复习方法,效果也不错。这种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教师划定复习范围或确定复习项目,学生依据课文、课堂笔记、平时作业及相关学习资料,确定复习重点,列出复习提纲,自行复习,然后根据自己的复习所获,尝试拟出模拟试题,做好“摆阵”和“攻阵”的准备。此阶段,学习支配权应属于学生,教师只是相机做一些提示:“想一想,还有那些内容该掌握。”“你还有哪些地方没复习好。”“你估计谁可能会疏忽什么内容,会搞不透什么问题,你能出个题目考考他吗?……

  第二阶段:学生之间开展“攻阵”活动。第一个“阵主”,由学生自荐上场,根据自己所拟的测试题进行“摆阵”,或由全班同学竞答,或指人作答,优胜者为下一轮“阵主”,继续“摆阵”。此阶段,教师是导演,是参谋,是顾问,除维持好课堂秩序,调节好课堂气氛,还要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不正确的问法、测法要给以纠正;对没有掌握好的问题,要引导讨论,明辨是非;对提问巧妙、见解独到、回答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以热情表扬。

  第三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次复习要点,交流、推广先进的学法,帮助确立正确的复习导向。教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

  这种复习方法因为是师生共同活动,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同时还是“老师”,是评议员,学生间人人平等,个个参与,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配角。此外,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攻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难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也遵循了民主、平等和鼓励为主的教学原则。在复习中,学习的主动权完全由学生掌握,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学生通过看、读、背、思、问、听、议、答、辩、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1、复习生字时,我让他们编字谜,学生很是喜欢,兴趣很高,如“舅”:老鼠舅舅是男的;“资”:发给贝贝一次工资;“啪”;一掌拍在嘴上……

  2、为了不让学生对炒了又炒的生字厌烦,我一进教室就向学生求助了:孩子们,这张生字表怎么看我都觉得有缺陷,那些编者叔叔们都是按一课一课来编写的,现在整本书的生字我们都学会了,生字一课课复习起来不太有条理,你能否当当设计师,将这张生字表重新设计呀?(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兴致勃勃的,或许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还可以重编生字表)然后我们评选出一个高级设计师的大作进行复习(情绪更高了,还可成为高级设计师,同学们用自己设计的生字表复习)比如可以按什么形式来归类设计呀?(学生讲了很多类别:字形相似的,可以加强区别;字音相似的,可以加深比较;同偏旁的归成一类……)于是,设计在专心致志中拉开了序幕……

  二、上好语文复习课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简单重复,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上好小学语文复习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内容的整体性

  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因此,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按照拼音、字、词、句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把课文中出现的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如生字、多音字、诵读课文等部分基础知识及作文训练等;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如阅读能力的训练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着眼于各类知识的整体性,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复习过程的开放性

  复习课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要实施开放式教学,即让学生自主选择复习的内容和形式,自己总结复习的方法。教师的任务在于“宏观调控”,把握复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点拨等。复习时,教师不再布置学生多读多写,而要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复习生字:“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难写,应重点复习哪些字;你愿意怎么复习就怎么复习,可以反复练,可以同桌合作听写,也可以出一份自测题。”复习阅读部分:“自己从课外读物中找一篇文章,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怎样回答,然后在小组内容交流。”每复习一类知识或一个单元让学生写一份“复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复习中的新收获和成功的复习方法。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出一份测试题,在全班内互相检测。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

  3、知识之间的互融性

  在复习过程中,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是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阅读为核心,融”双基“于一体,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

  总之,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学随笔五则 篇9

  《尊严》教学随笔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实验小学 王金莲

  课例《尊严》

  师:同学们,《尊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逃难者成了庄园主的故事,你学了这篇课文体会到了什么或有什么想法?

  生:哈默在饥寒难忍的情况下坚持干完活之后才肯吃杰克逊送到他面前的食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师:对,你们对课文理解的很好。

  生:杰克逊好心好意将食物送到饥饿难忍的哈默面前,哈默为了尊严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如果杰克逊一时还想不出叫他做饭捶背这件事,那么哈默就得继续挨饿,饿的起不来,甚至死了怎么办,值得吗?

  全班议论纷纷,都说可以先吃食物,吃完了才更有力气干活。

  生:不行,那哈默没尊严了。

  生:行,杰克逊送食物不是恶意的,哈默能知恩就报也是有尊严的表现。

  生:我认为先吃了再帮杰克逊干活不丢脸,丢脸的是哈默吃了杰克逊的食物而不感恩。

  我想:同学们都能把各自的理解,各自对生活的感受说出来多好啊,我没必要用本文的中心来限制他们,否认他们。

  执教《尊严》随笔

  广东省深圳市东晓小学 刘 红

  我准备讲《尊严》这课,课前我正在进入情境思考时,突然学习委员跑来说:“老师,管乐队的五位同学又没交作业,他们总是不按时交作业,再这样下去,怎么办呢?”看到学习委员一脸认真的样子,我很高兴,便故意装成一副无奈而又讨教的样子说:“是呀,我也头痛,这五位同学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好办法,帮帮老师?”此时她更加认真地思考起来,“唉,对了,老师,我们这堂课不是要上《尊严》吗,就结合课文说说什么是尊严吧!看他们还好意思吗?免得他们总是不要尊严!”。看到她像个小大人似的认真工作的样子,真让我爱在心头,尤其让我乐开了花的是:这小家伙指点了我一个极好的切入话题,真是太棒了!于是我兴奋地拉起她一块迈进了课堂。

  这时,我看到那几个未交作业的孩子好像有些恐慌,大概是担心我会批评他们吧!

  “同学好,刚才有个同学问我三道思考题,我想请大家帮助做做。”:

  1、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尊严?

  2、从这篇课文里你能找到答案吗?

  3、你认为身边的哪些人和事能说明尊严重要?

  习惯了语文“热身学习法”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投入到议论中去了,大约十分钟后,学生陆续举起了小手,渴望说出自己的感悟。

  学生说:“哈默为了堂堂正正的吃到该吃的食物,他宁可忍受极度的饿也要做完事再吃,决不吃嗟来之食,真是太有骨气了!”  

  “对呀,不像我们班有的同学一点都没骨气,做作业还要一催再催。”学习委员抓住机会当然不让地说,这把火可捅了蚂蜂窝了,顷刻间声讨不交作业的情景再现了,只见管乐队的那五位同学低下了头,我幸灾乐祸地坐山观虎斗,看他们怎样收场。课堂上,我常常被“凉”在一边成为学生的助手是经常的事,我也习惯了,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为主体。

  学生说:“没骨气的人就会没尊严。”

  “没尊严就等于没了生命,好比死了一样。”

  “尊严就是生命,有了它就受人欢迎,没了它就让人讨厌。”

  “尊严就是面子,没有它就很没面子。”

  “不做作业就没面子,也就没了尊严。”

  “这些管乐队的同学不做作业就没面子,也就没了尊严。”

  我抓住这个话题,提请学生思考:“他们没了尊严怎么办?” 

  “他们就等于死了呗!”一个同学脱口而出地说。

  “就是啰,他们总是这样不怕批评,真是不懂尊严!“几个学生赞同地说。

  “不对呀,他们还可以重新改的,不能说他们没有尊严!”一个同学很慎重地说。

  这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了片刻,又搔动起来了,五个不交作业的同学成为了焦点,我观察到那几位没有交作业的同学从尴尬地低头到看到一丝曙光,总算有人帮他们说话了,接着他们将目光移到了我的脸上,希望我也能原谅他们。

  我故意不说他们作业的事,只是直接进入讲课:“大家都说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认真读了课文,并抓住了课文的灵魂尊严来读,尤其是懂得联系班级的实际来学习,真了不起。古人说文章是用来讲道理的,相信所有的同学通过这课的学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课文把做人的道理通过一个平常而有趣的故事展示出来,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去佩服有志气的哈默先生。可见作者写作技巧高超。下面请大家再认真读文,并讨论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说:“作者把难民的样子、动作、神态,写得很简单,主要是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件事,而重点介绍一位与众不同的人哈默先生,给人印象很深刻。”

  “作者没有直接说哈默怎样有志气,而是通过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目光、喉结、捶背再吃起来等描写,展示出哈默是一个另人钦佩的有骨气的人。”

  “在那么冷的天,又那么饿,要是我早就先吃了再说。”

  “是嘞,我也无法坚持下去,尤其是食物在面前时发出的味道,更让人受不了。”

  “对呀,我有一次放学回家,路过一家烤饼店,那香味实在难挡,加上也有点饿,忍不住买了一块吃,结果被人告密到老师那儿说是买零食。好在老师忘记了这事。”大家笑了起来,一时间,课堂上活了起来,七嘴八舌的又议论起饿了不吃东西的感觉如何不难受……。我虽然暂时被当成透明人凉在一边,却也落得清闲,我正好整理一下学生们的思路,便于小结:

  “课文对突出主题的内容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详写,对起铺垫作用难民的内容略写。这是我们作文时常常不懂得运用的方法,主次不分,平均用力。关于尊严的道理作者是从故事中引伸出来的,他希望我们像哈默一样做个有尊严的人。”我说完后又顺理成章地说:

  “学了这课后,你最想对哈默说什么?”  

  “哈默你是好样的!我最喜欢与你这样的人交朋友。”  

  “我要像你一样,自己创造尊严。”  

  “尊严原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做的!”

  “我今后不再拖欠作业了,那样会让同学看不起!”那几个不交作业的同学都说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看到学生迁移思维活跃起来,我很高兴,便进一步刺激说:“谁能说一说相类似尊严故事的人与事呢?”  

  学生思考片刻,就有人举手。

  “鲁迅在桌子上刻上一个早字,从此不再迟到,说明了他是个有骨气的人。”  

  “倔强的小红军和陈庚都是有尊严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人尊敬。我们争先进就是争面子,这就是尊严。”

  “我们班上总是力争流动红旗,这是集体荣誉,也是班级的尊严。”

  “我妈下岗了,在外面开了个小店,我觉得很没面子,现在看来我妈妈是用劳动换来的所得,这是很不容易的,我误会她了,她很有尊严。“

  “运动员们在奥运会上勇夺冠军,让国旗升起来,这才是迎得国家尊严呢?”

  “我们几个常常不交作业,就等于丢掉了尊严,很没子,今后我们一定改!”

  ……

  看到学生们表现,真让我喜上眉梢,我动情地说:“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尊严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创造的,这就叫自尊、自强。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就表现了这个主题,我们是音乐实验班,更应该好好的去理解这首曲子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时代里,有人像鲁迅那样光芒四射,有人像挑山工那样微不足道,有人像音乐家贝多芬那样伟大,有人像穷孩子小珊迪那样渺小可怜,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有尊严的人,他们用自己地行动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成为了有利于别人的人。”  

  同学们静静地听,并会心地点点头,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未尽。我的教学计划也未按期完成,不过相信这节课已经把尊严嵌入孩子们心中了。

教学随笔五则 篇10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1

  太仓市经贸小学    姚敏美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群杂草与稻秧抢营养,喷雾器大夫收拾了杂草,使小稻秧又重新恢复生机的故事。如何使这类文章上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 抓住课题,设疑

  在出示课题后,我启发学生就题发问。“险”是什么意思?看着文题你会想到一些什么问题?学生议论纷纷,很快提出了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谁帮助它脱险的?小稻秧脱险后会怎样?利用课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也为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作了铺垫。

  二、抓重点词,品味

  小稻秧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通过听课文录音,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十杂草与小稻秧抢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杂草的蛮横,霸道。我首先让学生在课文的第一、第二节中划出重点词,在指导学生读好“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嚷道,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特别对“气势汹汹”一词,通过读一读,评一评,引导学生借助朗读 ,表达情意。其次,当天空中出现毛毛雨时,一棵杂草警觉的抬起头,“警觉”一词写出了杂草的敏感、狡猾,我不做字面解释,只是请一名学生演杂草,做一做动作,学生淋漓尽致的表演,使学生们体会到了词的含义。只要对课文中重点词理解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这样朗读课文才会入情入境。

  三、表演感悟课文

  众所周知,爱动、表演欲强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其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学生的行动参与性将大大提高。因此,我尽量利用教学资源,设计表演内容,让学生参与表演,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上完以后。我对小朋友说:“谁学懂了课文,请来表演一下”。这下子可热闹开了,小手一个个举得高高的。我请了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并适时地“导”了一下。然后再分组表演,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情感与被感知的对象融为一体,课堂气氛也尤为活跃,达到了表演中进一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效果很佳。     

  (搜索本课的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diyifanwen.com)

  本文转载

教学随笔五则 篇11

  水煮者,乱谈也。近来听多了公开课,忽然发现“公开课”上的老师越来越像明星了。明星演唱习惯众多舞者群星拱月,教师上课经常一班学生绿叶扶红。 

  课文导入,教师激情洋溢。或大量排比倾巢而出,华丽辞藻狂轰滥炸;或一首哀乐袅袅而来,眼泪鼻涕唏嘘不已;或精美画面夺人魂魄,沉浸其中欲看却止;更有甚者,课文早已预习熟透,可教师却神秘兮兮故弄玄虚,出个谜语让学生猜猜题目,学生当然一猜即中,不由让人想起著名相声艺术家马三立的名言“逗你玩”,哎,谁逗谁啊!如果我是学生,定说,老师,您比倪萍阿姨煽情多了,不是课文感动了我,是您感动了我啊! 

  课中对话,短兵相接,一来一往,精彩纷呈。教师巧设疑问步步进逼,学生兵来将挡一一拆招。可细听学生语言,或破绽百出,或简单直白,或语不对题,更多的是未经组织,信口而来,毫不讲究语文课的语言质量。试问一堂课中学生得到了什么呢?他们的语言有何发展呢?关键时候更来个“你们喜欢读吗?”天哪,谁说我们的课堂不民主?可惜,你喜欢,得读;不喜欢,你照样还得读!如果我是学生,定说,老师,听您的课,比听马季伯伯的群口相声热闹多了,可光顾着跟您热闹,我还没来得及思考呢! 

  我常想,现在就好象是教育界的“战国年代”,群雄纷争,百家争鸣,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真谛呢?这需要我们有“慎独”的精神,“思辨”的能力。 

  我思考,我存在。思考着,也便快乐着。

教学随笔五则 篇12

  作者:李春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4

  《月亮湾》教学随笔

  李春 

  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默读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苏教版第四册《月亮湾》中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文中具体描述没有提到过一个“美”字。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在“月牙一样”“绕着”“缓缓”等词语了解月亮湾的地形和地面的由来,体会到月亮湾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通过默读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概括、推理、判断,发展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同时,通过默读训练,也可提高学生运用表象进行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如:学习课文时,学生通过默读,在脑海里真地再现“鱼儿”,“小桥”,“绿树”,“青山”,“桃树”,“桃花”“农田”和“清清”、“倒映”、“一群群”、“灿烂”、“绿油油”。自此,学生能及时捕捉中心词句迅速找准文眼,如临其境的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景象。

教学随笔五则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求知时空    点击数:172

  《问银河》教学随笔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如何对待孩子的问题——《问银河》教学随笔《问银河》是一首文学性很强的儿童诗,全诗四个小节都以提问题的方式抒发小作者看银河的感想。第一节问银河的名字,第二节问小动物,第三节问天气,第四节问是否邀请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诗不但体现了儿童天真、善良、亲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任务,而且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任。必须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于是,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样子,也向银河提一些问题,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小朋友们立刻冒出了一肚子的问题。有的孩子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你河里的小鱼是银色的吗?有的问:你那里刮风吗?你那里下雨吗?有的问:你的河边有密密的大森林吗?那里风景美吗?有的问:银河,银河,你上面有水吗?有浪花、小船吗?有的问: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月亮是你的朋友吗?等许多有趣的问题。我想,此时我们所看重的应该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维得到了最自由的发散。对所有的问题都应给予赞扬。然后让他们把把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再用赞许的语气对他们说:“看,你们真了不起,也创作了一首新诗。”使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翱翔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体意识、创造思维、独立人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时,又有孩子举起了手,问:“应该读长(zhǎng)胡子的小虾,还是长(cháng)胡子的小虾呢?”这是我备课时疏忽的,我便请他向大家请教一下。结果,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觉得应读zhǎng,因为别的小动物没有胡子,只有小虾长胡子。”有的说:“我觉得应该读cháng,因为小虾的胡子是长长的,而不是很短的。”虽然课文录音中读zhǎng,可我还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读音来读。后来经过探讨,觉得两种读法都有道理。于是,孩子们读得特别带劲儿。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接受者,而是自觉、主动的探求者。可见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此以往,以问题为纽带组织教学,就能唤起孩子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他们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

  转载求知时空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