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精选14篇)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1
[活动案例]“中国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实践学校:琼海市华侨中学
学生年级:七年级
指导老师:吴荣
一、主题的确定
本课题的选择是从与七年级学生的一次谈话而引起的,当时他们虽然学了“中国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课,却都在抱怨:课本上说了那么多戏曲,可我们一种也不懂。同学们在谈话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方面,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来自乡镇,经常听爷爷、奶奶哼几句,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对于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得实在太少了。经过班级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关注戏曲”这一主题。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2、 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
3、 学会欣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戏曲;
4、 了解一些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 了解当地有关戏曲文化的现状。
情感目标:
1、 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3、 激发大家热爱戏曲,为家乡戏曲献计献策的激情。
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2、 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 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5、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培养“自我?社会“的认识观。
三、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活动正式开始了。为了活动进行的方便,我们的活动小组马上成立了。根据初一(1)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在征求学生意见后,就以寝室为单位,将五个寝室编为五个小组。
第一组:301寝室蒋费炳、吴建伟等10人
第二组:302寝室陆诚斌、徐群荣等10人
第三组:410寝室张洁、鲁晓丽等10人
第四组:411寝室沈琳、郑曹颖等10人
第五组:412寝室庄颖、刘湘等10人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采访社区戏迷等方法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发现当今社会在戏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活动地点:乡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上网查询)、音乐教师办公室、镇上的“戏迷角”、乡村录象室、音像资料市场、高震声爷爷家等地方。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到乡镇、学校图书馆(室)摘录戏曲方面的知识(如:戏曲的概念,戏曲的特点,戏曲的种类等等);
2、各小组到电脑房、网吧等地方查询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一些戏曲片段;(如咚咚锵网站、神州戏曲网、戏曲摇篮、梨园春戏曲在线网等等)
网站名称资料内容下载片段
咚咚锵网站戏曲e文、昆曲e文、名家名段、京剧ABC等《霸王别姬》等
CCTV戏曲频道名剧欣赏、梨园漫话、戏曲人物等《玉堂春》等
梨园春戏曲梨园动向、戏曲欣赏等《九斤姑娘》等
神州戏曲网地方戏曲、戏曲擂台、经典剧目等《状元府》等
4、 第二小组的陆诚斌等10位同学分别采访了五个乡镇的录象室,了解老人爱看的戏曲节目;有的还聆听了老人们的演唱呢。
地点时间老人爱看的剧种剧名
观音桥小店04、4、15越剧、京剧《五女拜寿》(越剧)
沙家浜录像室04、4、21越剧、黄梅戏《天仙配》(黄梅戏)
东浜录像室04、4、27越剧、沪剧《红楼梦》(越剧)
新塍陆家桥录像室04、5、2越剧、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
我们的体会:戏曲的流行与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关。
老人们的希望:希望镇政府能恢复原有的老剧院,多些现场表演。
4、第三小组张洁、鲁晓丽等10位同学到镇上的“戏迷角”、高震声爷爷家访问,了解本地戏曲文化情况,寻求对策(他们设计了一组采访题目,认真作好记载,写好采访日记。)
(1)、流传在本镇的剧种有哪些?老人们最喜爱的剧种是什么?
(2)、镇上有没有剧团?(以前呢)有名气的艺人有吗?
(3)、对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唱戏有什么看法?
(4)、对现今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怎样振兴本镇的戏曲文化?
5、第一小组的蒋费炳、吴建伟等10名同学在音乐室听老师弹唱十几种戏剧,欣赏了《中国戏曲名家名段》VCD中的《徐九经》、《四郎探母》等,还学唱了京剧片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等。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
2、学会合作与交流。
(二)、活动流程:
1、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2、在探究中继续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以“戏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3、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
第三阶段:互相交流展示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对研究成果有成功感、自信心;
3、总结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喜悦。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1)、欣赏戏曲磁带;
(2)、看VCD和下载的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
(3)、展示京剧中的脸谱,了解脸谱中的象征意义;
2、各小组参加知识竞赛,体验劳动成果;
3、拟定方案,进行社区宣传,寻找振兴地方戏曲文化的途径。
(1)、将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投到广播站作一次专题栏目;
(2)、制作卡片、小报,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公共场所宣传有关戏曲知识,了解戏曲文化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3)、向镇政府写建议书,希望政府重视戏曲文化建设;
(4)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重视地方戏曲文化。
附: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的“振兴地方戏曲文化”建议书的概要:
尊敬的镇人民政府:
我们是中学初一(1)班的学生,我们在对地方戏曲文化的调查研究活动过程 中,发现新塍镇的许多文化设施正在遭到破坏。为了振兴地方戏曲文化,我们向政府提出三条建议:
(1)、关闭街上的麻将馆,多增加些有利于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设施;(如老剧院)
(2)、多向居民、村民宣传传统的戏曲文化,宏扬传统美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3)、为居民、村民多提供一些表演的舞台,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此致
敬礼
初一(1)班全体学生
2005年1月8日
五、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花絮
(一)、小组活动的开展很有成效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大家就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讨论怎样进行研究,从哪些方面着手,到哪里查资料、利用哪些时间查询,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地点离学校近的,就利用活动课、中午;离学校远的,就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这样,他们有的泡图书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网上下载,每发现一种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戏曲就惊喜异常,能下载的都下载下来,一一品味;有的通过采访一些镇上、村里的老戏迷,了解本地戏曲文化的现状。
返校后,同学们集体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和活动感受,把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一起研究。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知道戏曲的种类不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通过网上下载,购买音像资料等,对许多戏曲的唱腔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个同学都能哼两段不同的曲种;有几个女同学还偷偷地喜欢上了越剧,唱得有声有色,想考越剧学院呢。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各学科的整合。如请教音乐老师,学到了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把戏曲与音乐融合在一起;采访老戏迷、高爷爷运用了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写出许多质量较高的体会文章,提高了写作能力;上网查询运用了信息技术知识;列表运用数据对比来分析本地戏曲文化现状用了数学内容等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二)、知识竞赛的热烈场面
由于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音像作品,因此在知识竞赛上同学们表现出惊人的知识面。他们回答时不看任何资料,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题目学生都回答出来了。这里是知识竞赛的一段实录:
师:今天我们围绕“关注戏曲”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参赛的同学将面临三种题型的考验,分别是三道10分必答题,10分抢答题,20分抢答题。抢答题答对加上相应的分数,答错倒扣相应的分数。下面请301室的同学听清题目:黄梅戏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其发源于什么地方?
生:湖北的黄梅县。
师:回答正确加10分,生可分为哪几种?
生(想了十秒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行当中的“净”,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的代表脸谱是谁?
生:包拯。
师:回答正确加10分,脸谱中的红脸含有褒义,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迟疑了好一会儿,在全班同学倒数到2时才回答出):忠勇。(热烈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四大行当中的丑,俗称为什么?
生:小花脸。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京剧的起源是由于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进京。请问是哪四班?
生(思考片刻):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下面我们听一段戏曲,想一想它是什么戏曲?名称是什么?(教师开始放录音)
生: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异常热烈的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讲究用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法来表现人物,其中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四种,哪四种?
生:唱、念、做、打。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中国的戏曲可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为难地,在同学们倒数到1时答出):生、旦、净、丑。(掌声响起)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下面请听一段戏曲录音,想一想它是什么戏曲?名称是什么?(教师开始放录音)
生: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下面我们进入抢答题,请同学选题。(301室的同学要了20分的题目)请听好了,在脸谱中代表草莽英雄的是什么?
生:蓝脸和绿脸。(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20分。
(411寝室的同学要了20分的题目)
师:听戏曲录音,想一想那是什么戏曲?名称叫什么?“白天去种地”的下一句是什么?
生:豫剧。《花木兰》“夜晚来纺棉”
师:回答正确加20分。(掌声如雷)
……
师:下面宣布结果:第一名301室,第二名411室……
知识竞赛后,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查询的资料以及录音带、VCD等等,同学们在欣赏之余,获得了更多的戏曲知识。
(三)学生谈收获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将真实的感受写在了体会文章当中:
詹琳琳同学: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戏曲。今天,为了检验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举行了一次戏曲知识竞赛。
这场竞赛是以宿舍为单位的,每个宿舍都选出了三名代表。为了了解更多的戏曲知识,同学们事前纷纷开展看书、上网、到图书馆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向社区中一些爱看戏的老人进行采访等等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戏曲大舞台”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的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数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装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总之,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蒋维斌同学:
“我邻居李妈妈平时总喜欢听《翠姐姐回娘家》的越剧故事。内容叙述了翠姐姐回家看娘的遭遇,反映了绍兴旧时农村妇女的生活,从中可以体会出这些妇女在呼唤健康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回归,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情节生动,生活气息浓郁,乡土特色鲜明,深受人们喜爱。”
刘湘同学:
“我们这些平日酷爱流行影视文化的少年们,现在应该行动起来了,给自己创造良好的条件,去了解戏曲,亲身感受一下戏曲艺术的魅力。”
鲁晓丽同学:
“综合实践课真好!一次活动下来,我的社交能力提高了不少。记得我第一次去找高爷爷,整整与他斗了十分种嘴,才顺利地采访了他。”
六、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针对七年级学生实践能力、社交能力还较稚嫩的特点,在实践中,我尝试着自己当参谋,放手让学生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比如学生第一次采访失败、计划不完整、收集的信息比较散、活动后没有及时记载等等。我就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角度收集信息、发现信息、归纳信息,在处理信息中获得许多戏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在这里,教师无疑是一个引导者。
七、活动后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开设这一门课程,能够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多面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为它不仅能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并使之得以巩固提高,而且能使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就能掌握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就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一次上网时我注意到同学们只知道好玩,活动没按老师的思路去做,结果学生把握不住有价值的资料,发现的问题也杂乱无章。
以后,我及时调整思路,把学生放在参与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每个小组又细化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工明确,既有分头查找,又有合作讨论,让学生回到主题上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使我感受到课改中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态度,以及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的激情很有作用。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先必须订好一个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采访、合作讨论等活动不但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甬剧、锡剧、杂剧等知识,更学到了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思维拓宽了,能力提高了。如社交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了兴趣,体验到了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因此,我认为,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开展综合活动实践的环境,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八、教师的体会
1、综合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在内容方面要灵活多样。因为学生每个人的想法都各不相同,都存在着差异,并不是不变的。其次,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观念,首先要考虑参与者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要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吴荣
作者单位:琼海市华侨中学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2
实践学校:琼海市华侨中学
学生年级:七年级
指导老师:吴荣
一、主题的确定
本课题的选择是从与七年级学生的一次谈话而引起的,当时他们虽然学了“中国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课,却都在抱怨:课本上说了那么多戏曲,可我们一种也不懂。同学们在谈话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方面,因为绝大多数同学都来自乡镇,经常听爷爷、奶奶哼几句,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对于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得实在太少了。经过班级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关注戏曲”这一主题。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2、 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
3、 学会欣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戏曲;
4、 了解一些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 了解当地有关戏曲文化的现状。
情感目标:
1、 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3、 激发大家热爱戏曲,为家乡戏曲献计献策的激情。
能力目标:
1、 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2、 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3、 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5、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培养“自我?社会“的认识观。
三、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活动正式开始了。为了活动进行的方便,我们的活动小组马上成立了。根据初一(1)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在征求学生意见后,就以寝室为单位,将五个寝室编为五个小组。
第一组:301寝室蒋费炳、吴建伟等10人
第二组:302寝室陆诚斌、徐群荣等10人
第三组:410寝室张洁、鲁晓丽等10人
第四组:411寝室沈琳、郑曹颖等10人
第五组:412寝室庄颖、刘湘等10人
四、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
(一)、活动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采访社区戏迷等方法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发现当今社会在戏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活动地点:乡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上网查询)、音乐教师办公室、镇上的“戏迷角”、乡村录象室、音像资料市场、高震声爷爷家等地方。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到乡镇、学校图书馆(室)摘录戏曲方面的知识(如:戏曲的概念,戏曲的特点,戏曲的种类等等);
2、各小组到电脑房、网吧等地方查询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一些戏曲片段;(如咚咚锵网站、神州戏曲网、戏曲摇篮、梨园春戏曲在线网等等)
网站名称资料内容下载片段
咚咚锵网站戏曲e文、昆曲e文、名家名段、京剧ABC等《霸王别姬》等
CCTV戏曲频道名剧欣赏、梨园漫话、戏曲人物等《玉堂春》等
梨园春戏曲梨园动向、戏曲欣赏等《九斤姑娘》等
神州戏曲网地方戏曲、戏曲擂台、经典剧目等《状元府》等
4、 第二小组的陆诚斌等10位同学分别采访了五个乡镇的录象室,了解老人爱看的戏曲节目;有的还聆听了老人们的演唱呢。
地点时间老人爱看的剧种剧名
观音桥小店04、4、15越剧、京剧《五女拜寿》(越剧)
沙家浜录像室04、4、21越剧、黄梅戏《天仙配》(黄梅戏)
东浜录像室04、4、27越剧、沪剧《红楼梦》(越剧)
新塍陆家桥录像室04、5、2越剧、京剧《智取威虎山》(京剧)
我们的体会:戏曲的流行与所处的地域位置有关。
老人们的希望:希望镇政府能恢复原有的老剧院,多些现场表演。
4、第三小组张洁、鲁晓丽等10位同学到镇上的“戏迷角”、高震声爷爷家访问,了解本地戏曲文化情况,寻求对策(他们设计了一组采访题目,认真作好记载,写好采访日记。)
(1)、流传在本镇的剧种有哪些?老人们最喜爱的剧种是什么?
(2)、镇上有没有剧团?(以前呢)有名气的艺人有吗?
(3)、对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唱戏有什么看法?
(4)、对现今的戏曲文化有什么看法?怎样振兴本镇的戏曲文化?
5、第一小组的蒋费炳、吴建伟等10名同学在音乐室听老师弹唱十几种戏剧,欣赏了《中国戏曲名家名段》VCD中的《徐九经》、《四郎探母》等,还学唱了京剧片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等。
第二阶段: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
2、学会合作与交流。
(二)、活动流程:
1、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
2、在探究中继续收集、整理资料;进行以“戏曲”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3、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
第三阶段:互相交流展示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对研究成果有成功感、自信心;
3、总结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喜悦。
(二)、活动流程:
1、各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1)、欣赏戏曲磁带;
(2)、看VCD和下载的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
(3)、展示京剧中的脸谱,了解脸谱中的象征意义;
2、各小组参加知识竞赛,体验劳动成果;
3、拟定方案,进行社区宣传,寻找振兴地方戏曲文化的途径。
(1)、将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投到广播站作一次专题栏目;
(2)、制作卡片、小报,分小组深入街道、农村、公共场所宣传有关戏曲知识,了解戏曲文化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3)、向镇政府写建议书,希望政府重视戏曲文化建设;
(4)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重视地方戏曲文化。
附: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的“振兴地方戏曲文化”建议书的概要:
尊敬的镇人民政府:
我们是中学初一(1)班的学生,我们在对地方戏曲文化的调查研究活动过程 中,发现新塍镇的许多文化设施正在遭到破坏。为了振兴地方戏曲文化,我们向政府提出三条建议:
(1)、关闭街上的麻将馆,多增加些有利于戏曲文化发展的文化设施;(如老剧院)
(2)、多向居民、村民宣传传统的戏曲文化,宏扬传统美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3)、为居民、村民多提供一些表演的舞台,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此致
敬礼
初一(1)班全体学生
2005年1月8日
五、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花絮
(一)、小组活动的开展很有成效
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大家就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讨论怎样进行研究,从哪些方面着手,到哪里查资料、利用哪些时间查询,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地点离学校近的,就利用活动课、中午;离学校远的,就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这样,他们有的泡图书馆,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有的网上下载,每发现一种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戏曲就惊喜异常,能下载的都下载下来,一一品味;有的通过采访一些镇上、村里的老戏迷,了解本地戏曲文化的现状。
返校后,同学们集体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和活动感受,把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一起研究。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学生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知道戏曲的种类不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知识;通过网上下载,购买音像资料等,对许多戏曲的唱腔特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个同学都能哼两段不同的曲种;有几个女同学还偷偷地喜欢上了越剧,唱得有声有色,想考越剧学院呢。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各学科的整合。如请教音乐老师,学到了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把戏曲与音乐融合在一起;采访老戏迷、高爷爷运用了语文学科的口语交际,写出许多质量较高的体会文章,提高了写作能力;上网查询运用了信息技术知识;列表运用数据对比来分析本地戏曲文化现状用了数学内容等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多种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二)、知识竞赛的热烈场面
由于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音像作品,因此在知识竞赛上同学们表现出惊人的知识面。他们回答时不看任何资料,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题目学生都回答出来了。这里是知识竞赛的一段实录:
师:今天我们围绕“关注戏曲”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知识竞赛,参赛的同学将面临三种题型的考验,分别是三道10分必答题,10分抢答题,20分抢答题。抢答题答对加上相应的分数,答错倒扣相应的分数。下面请301室的同学听清题目:黄梅戏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其发源于什么地方?
生:湖北的黄梅县。
师:回答正确加10分,生可分为哪几种?
生(想了十秒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行当中的“净”,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的代表脸谱是谁?
生:包拯。
师:回答正确加10分,脸谱中的红脸含有褒义,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迟疑了好一会儿,在全班同学倒数到2时才回答出):忠勇。(热烈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四大行当中的丑,俗称为什么?
生:小花脸。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京剧的起源是由于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进京。请问是哪四班?
生(思考片刻):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下面我们听一段戏曲,想一想它是什么戏曲?名称是什么?(教师开始放录音)
生: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异常热烈的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10分,我国戏曲讲究用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法来表现人物,其中常用的艺术手段有四种,哪四种?
生:唱、念、做、打。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中国的戏曲可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为难地,在同学们倒数到1时答出):生、旦、净、丑。(掌声响起)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下面请听一段戏曲录音,想一想它是什么戏曲?名称是什么?(教师开始放录音)
生:越剧。《红楼梦》中的〈金玉良缘〉。
师:回答正确加10分。下面我们进入抢答题,请同学选题。(301室的同学要了20分的题目)请听好了,在脸谱中代表草莽英雄的是什么?
生:蓝脸和绿脸。(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回答正确加20分。
(411寝室的同学要了20分的题目)
师:听戏曲录音,想一想那是什么戏曲?名称叫什么?“白天去种地”的下一句是什么?
生:豫剧。《花木兰》“夜晚来纺棉”
师:回答正确加20分。(掌声如雷)
……
师:下面宣布结果:第一名301室,第二名411室……
知识竞赛后,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查询的资料以及录音带、VCD等等,同学们在欣赏之余,获得了更多的戏曲知识。
(三)学生谈收获
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体会,将真实的感受写在了体会文章当中:
詹琳琳同学: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了一方戏曲。今天,为了检验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举行了一次戏曲知识竞赛。
这场竞赛是以宿舍为单位的,每个宿舍都选出了三名代表。为了了解更多的戏曲知识,同学们事前纷纷开展看书、上网、到图书馆查找一些相关资料、向社区中一些爱看戏的老人进行采访等等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戏曲大舞台”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比如说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的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数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装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总之,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蒋维斌同学:
“我邻居李妈妈平时总喜欢听《翠姐姐回娘家》的越剧故事。内容叙述了翠姐姐回家看娘的遭遇,反映了绍兴旧时农村妇女的生活,从中可以体会出这些妇女在呼唤健康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回归,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情节生动,生活气息浓郁,乡土特色鲜明,深受人们喜爱。”
刘湘同学:
“我们这些平日酷爱流行影视文化的少年们,现在应该行动起来了,给自己创造良好的条件,去了解戏曲,亲身感受一下戏曲艺术的魅力。”
鲁晓丽同学:
“综合实践课真好!一次活动下来,我的社交能力提高了不少。记得我第一次去找高爷爷,整整与他斗了十分种嘴,才顺利地采访了他。”
六、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针对七年级学生实践能力、社交能力还较稚嫩的特点,在实践中,我尝试着自己当参谋,放手让学生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比如学生第一次采访失败、计划不完整、收集的信息比较散、活动后没有及时记载等等。我就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多角度收集信息、发现信息、归纳信息,在处理信息中获得许多戏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在这里,教师无疑是一个引导者。
七、活动后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开设这一门课程,能够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多面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为它不仅能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践并使之得以巩固提高,而且能使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就能掌握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就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一次上网时我注意到同学们只知道好玩,活动没按老师的思路去做,结果学生把握不住有价值的资料,发现的问题也杂乱无章。
以后,我及时调整思路,把学生放在参与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把每个小组又细化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工明确,既有分头查找,又有合作讨论,让学生回到主题上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活动,使我感受到课改中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兴趣创造性思维、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态度,以及了解戏曲、热爱戏曲的激情很有作用。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先必须订好一个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查询资料、采访、合作讨论等活动不但能够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甬剧、锡剧、杂剧等知识,更学到了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思维拓宽了,能力提高了。如社交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产生了兴趣,体验到了实践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因此,我认为,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开展综合活动实践的环境,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八、教师的体会
1、综合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在内容方面要灵活多样。因为学生每个人的想法都各不相同,都存在着差异,并不是不变的。其次,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观念,首先要考虑参与者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要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吴荣
作者单位:琼海市华侨中学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3
(2002-11-24 21:03:37)
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 王爱娣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春节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二)导入 新课
以情导入 :以戏曲音乐、画面导入 新课,为本次活动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三)讨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一两个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提供以下主题供学生选择。
1、“戏曲”的涵义。
2、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3、中国戏曲与文学(语文)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搜集你认为最优美的一段唱词;说出一位你认为是最优秀的戏剧作家)
4、聊一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及京剧的脸谱知识。
(1)脸谱知识介绍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戏曲的虚拟动作
(四)名段欣赏
现场播放戏曲名段,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五)家乡戏大展台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并向大家推荐一曲。
(六)搞“我与中国戏曲”调查
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及其家长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旨在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七)结束语
预期效果
1.让学生全部动起来:会唱的唱,会演的演,不会唱、演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
2.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
3.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4
语文活动课《戏曲大舞台》教学过程实录
执教者: 共青团路中学 刘小燕
【教学构想】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让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由分组,共分成山峰队、飞鸟队、十佳少年队等八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
2.要求学生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学唱经典戏曲段子,绘制脸谱,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大家请坐!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播放课件,背景音乐《唱脸谱》响起)
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分小组收集整理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相信同学们已经胸有成竹,要一较高下了。下面我们就进入本活动课的第一个板块——智者为王。我先来公布比赛规则,我读完题目说开始后方可举手抢答,每小组每题只有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请看大屏幕,第一题: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哪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开始——山峰队!
生1:中国的戏曲由民间戏曲和滑稽戏综合而成。
师:山峰队,你们确定吗?
生1:确定!
师:那么很遗憾,我只能把机会给其它队了,飞鸟队!
生2:应该是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师:非常正确,请给飞鸟队加十分。好,看第二题!中国戏曲的角色分哪四大行当?其中女性角色统称为什么? (题目读完后,马上就有人举手)笨蛋队,犯规了,老师还没说开始呢,很遗憾,这一题你们没有答题资格了,其他小组注意,开始!
师:十佳少年队!
生:中国戏曲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其中“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师:很准确,我们来看一下答案,请给十佳少年队加十分。来看下一题:在我国戏曲表演中,演员凭借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性虚拟动作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虚拟动作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________动作。开始!巨人队!
生:这一题很简单,这种虚拟动作叫做程式化动作!
师(笑):看来难不倒你们嘛,下面一题有难度了,注意听题:我国戏曲讲究用哪四种艺术手段和哪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开始!笨蛋队!
生: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师:非常正确!加十分!来看下一题: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有______________的雅称。开始!飓风队!
生:中国戏曲之母。
师:很好,加十分!下一题:京剧是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主,兼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戏精华,因形成于_______ 而得名。开始!青春美少女队!
生: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师:非常棒,加十分!下一题:因为京剧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所以京剧被称作______________。开始。十佳少年队!
生:东方歌剧。
师:很正确,给十佳少年队加十分!智者为王,勇争第一!同学们在第一个板块中表现出色,十佳少年队在该板块中表现最出色,分数暂列榜首,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掌声响起)
师:刚才大家经历了激烈的抢答,现在就让我们放松深信,进入奇文共赏阶段,欣赏几段经典的戏曲段子,再请大家谈谈感受!首先请出两位主持人!(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在掌声中走上台)
主持人1:先请大家欣赏京剧《玉堂春》中的精彩唱段《苏三起解》。
(播放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主持人1: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听完后的感受!
生1:刚才我听到选段中有二胡、京胡的声音。
主持人2:对,这是京剧的特点,大家还听出什么呢?
生2:唱词是北京口音。
主持人1:不错,京剧形成于北京。
生3:我觉得曲调深邃曲折,而且唱歌的这位女性要表现内心的悲伤!从“未曾开言心内惨”这一句可以听出来!
生4:我觉得这位女性应该是一个社会中下层女性,她应该是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
主持人2:大家谈得很好,《苏三起解》是京剧的入门段子,同学们若是感兴趣,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查查资料,了解《玉堂春》的故事情节。下面我们来欣赏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主持人1:听完了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是不是和刚才京剧《玉堂春》选段感受很不一样?哪位同学来谈谈?
生1:感觉乡土气息很重。
生2:对,感觉像是民间小调,曲调悠扬婉转,优美动人。
生3:我觉得曲调真是土得掉渣了,很适合老年人听,但是从唱词中可以感受到这对夫妻很恩爱,他们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共同劳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日子虽然清苦却很幸福。
生4:我觉得曲调很好听,简单又流畅,好学也好唱。
主持人1: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这段曲子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找到喜爱它的理由。要给大家播放的最后一个唱段是豫剧《花木兰》选段。我们刚刚学过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都非常喜爱花木兰这个英姿飒爽的女性形象,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生1:我觉得女子也很不容易,男子在前方英勇杀敌,她们在后方纺织种田,军功章有她们的一半。在当今社会,女性的知识层次提高了,社会地位也高了,对社会做的贡献更大了,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现在的女性真正是顶起了半边天。
生2:我觉得豫剧很有地方特色,语言很生活化、平民化。
生3:我很喜欢花木兰的唱腔,很质朴,很本色,没有女子的娇羞之感,我觉得很符合花木兰的身份和她的性格特点。
生4:我觉得刚才听的这一段戏曲节奏鲜明强烈,不像京剧那么拖拖拉拉,又跌宕起伏,很有韵味.
主持人:同学们点评得很好,豫剧的特点就是保持了自然质朴的风格,具有生活化乡土化的特点和鲜明强烈的节奏,这些正好对应了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下面请老师对我们这个板块做个点评。
师:同学们能够从唱段的唱腔、曲调、内容、风格等方面点评,有些同学的评点很到位,比如山峰队的同学对豫剧《花木兰》的评点,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豫剧的特点,这对于平时不大接触戏曲的同学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山峰队同学的活动课准备很充分,这种学习上的主动性和钻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觉得山峰队是本板快的优胜队,同学们同意吗?
全体生:同意——(报以掌声)
生:刚才大家欣赏了几段优美的戏曲段子,听别人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同学们一定心里痒痒的,也想上台一试身手。俗话说得好,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那么要知道戏曲的韵味,最好亲口唱一唱,现在就请同学们行动起来,粉墨登场!请上主持人!(掌声响起)
主持人1:大家好!这个板块有两项活动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上台唱戏曲段子,然后请各小队将事先画好的脸谱海报贴到黑板上,我们来进行现场评比。好,活动开始,巨人队的同学们已经披挂好了,我们请他们登台表演!
(一生脸上戴上假胡子,踱着方步上台)
生:我不会唱京剧,只能给大家模仿几个老生的动作,献丑了(抱拳)!
(表演了踱方步、捋胡子等动作,很大方,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2:巨人队学得真像,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有请青春美少女队!
(两位女生在掌声中走上台)
生:大家好,我们要为大家唱一段《天仙配》。
(表演配以简单的动作,有些紧张,声音略微发颤,动作有些走样,但同学仍给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表演非常精彩,为我们重新演绎了经典!现在请各小队队长将事先画好的脸谱海报贴到黑板上,请同学评选出画得最好的海报!
(八个组长将海报贴在黑板上)
生1:我觉得飞鸟队画得最好,他们画的脸谱颜色很鲜艳,勾画得很精细。
生2:我觉得刀光雪影队画得好,尤其是这个美猴王,从这个脸谱就能看出孙悟空很顽皮、机智,他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和黄色,很醒目,额头上还有佛珠,考虑得很细致。
生3:十佳少年队画得好,笔法工整严谨,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很生动,性格鲜明。
生4:我还是觉得我们笨蛋队画得好,虽然没有飞鸟队画得精细,也没有刀光雪影队画得生动,但是我们的脸谱画得很像是中国的水墨画,讲究的是神似,看起来洒脱大方。
主持人1(笑):笨蛋队的同学在自卖自夸吧,不过好坏还是大家说了算,请每队派一名代表将你们准备的小红花贴在你们最喜爱的海报上!
主持人2:结果出来了,刀光雪影队为粉墨登场板块的获胜队,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掌声)
师:刚才大家点评得很好,能够准确地说出各队海报的特点。在我国戏剧史上,经过一代代无数京剧艺术家的努力,京剧成为全国性的剧种,被誉为是“国剧”,京剧脸谱随着京剧整体的发展而发展。京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集中表现,而京剧脸谱则成为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代表。到了20世纪,京剧脸谱艺术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京剧脸谱在不同流派的名家那里也获得完美发展,结合着表演形成了多种风格流派,有的笔法洒脱大方,结构严谨有气度;有的勾画精细,造型凝重浑厚,笔法洒脱流畅;有的笔法工整细腻,造型峻峭挺拔;有的流派更注重角色性格的体现。京剧脸谱的颜色往往用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老师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现在屏幕上打出了四个脸谱,其中有张飞、土行孙、曹操和关公,现在请同学们将人物和脸谱对号入座。
生1:从左到右分别是关公、曹操、张飞和土行孙。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从左到右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曹操、张飞、土行孙和关公。
师:山峰队的这位同学。
生3:我觉得从左到右应该是曹操、土行孙、张飞和关公。
师:他们三个人谁说得对?
(下面同学意见不一)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50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京剧脸谱这一节。
生: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师:现在大家都能以一对应了吧,第一幅脸谱是个白脸,代表凶诈,是曹操;第二幅是个金脸,代表神妖,则是土行孙;第三幅以黑色为主,代表猛智,是张飞;第四幅脸谱为红色,代表忠勇,则是关公。
师: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现在我们进入源远流长板块,请同学们就中国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哪个更有生命力的问题展开辩论。每个小队派一名队员参加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可以将想到的写在纸条向台上传给本队的辩手。现在请上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位辩手!
生1: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来自飞鸟队!
生2:大家好,我是正方二辩,我来自十佳少年队。
生3:大家好,我是正方三辩,我来自于刀光血影队。
生4: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辩,我来自于巨人队。
生5: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来自于青春美少女队。
生6:大家好,我是反方二辩,我来自于山峰队。
生7:大家好,我是反方三辩,我来自于笨蛋队。
生8: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辩,我来自于飓风队。
主持人:正方的辩题是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反方辩题是流行音乐更具生命力。辩论规则为正方一辩先发言,接着由反方一辩发言;然后是正、反两方的二辩、三辩轮流发言,发言时间各三分钟;接着进行自由辩论,每队各有四分钟,最后由双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四分钟。现在开始辩论,首先请正方一辩申论。
正方一:世界上有三种典型的戏剧文化形式:一是歌剧,二是芭蕾舞,三是中国京剧。中国戏曲成熟较晚,到12世纪才形成完整的形态。它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不平的道路,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今中外戏剧文化的撞击与交流中,中国戏曲不仅展示出华夏民族戏剧的浓厚传统,而且对世界未来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我方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
反方一:我方认为流行音乐更具生命力,因为流行音乐的旋律优美、多变。最大的特点是它适合用来宣泄情绪,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感情,是宣泄而不是表达。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众接受和传唱。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流行音乐,它如一群闪烁的星星,一捧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生活在人们的心中,所以我们认为流行音乐更具有生命力。
正方二: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戏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她呈现一种'上流化'的趋势。她的基本观众主要是集中在受教育层次较高的中、上阶层,形成较稳定的观众群,这一趋势正在中国大地上缓慢的出现着。期望几亿人看几个大戏的场面已是'昨日辉煌'将不可能再现。但不能就此说中国戏曲就失去生命力了,我国的戏剧是雅俗共赏的。我们说文雅和通俗不是矛盾的,在我国的戏曲中是共存的。中国戏曲的唱词就是诗词歌赋的一种,只是每个时代的诗词歌赋不同罢了。难道诗词歌赋就不是大众的?诗经不是古代的民歌吗?难道只有“一听就懂”的唱词和腔调才是大众所喜欢的吗?大众也是喜欢优美新颖的唱词和腔调的,北京的蹬三轮车的叔叔不是一边蹬车,一边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一马离了西凉界”吗?就拿通俗歌曲来说,也有优劣之分,刘欢和毛阿敏的歌为大家喜欢,就是他们的歌词好,曲调也好。
反方二:流行音乐能够让音乐与人,乐队和听众更互动、更自由,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现自己。现在的人类思维更广阔、创作更新颖,他们不会受过去音乐风格的束缚,需要尽情、大胆地表现情感。人们爱追求时尚,所以流行音乐更受到人们的喜爱。古典戏曲语言难懂,对于我们这一代,就会感觉很陌生。
正方三:曲高和寡,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说大众就不能懂。过去的京剧艺人,没有机会读书,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但他们为了艺术,很急于提高自己。他们从学戏和演戏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从戏曲中懂得许多诗词和历史。比如,四郎探母里,杨四郎出场念的“引子”,谭鑫培改为“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不是又有韵味,又贴切吗?如果把这引子也说“大实话”,就好?戏曲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是吗?再说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教育水平高了,文化水平在逐步的提高。人们对京剧喜爱不是在增加吗?在每年年三十的中央一套春节文艺晚会播出的同时,中央三套不也在播出戏曲晚会吗?
反方三:请问在座各位同学,大年夜时,你是看中央一套的春节晚会还是看中央三套的戏曲晚会?请看戏曲晚会的同学举起手来。实事求是,请举高一点!(笑)唉!对方辩友,看见没有,都没有人在看戏曲晚会,可见传统戏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被重视,又怎么能论及它在当今社会生命力依然顽强呢?无论何种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脱离了生活,就意味着疏远了观众。那样,不管它多么高雅脱俗,都会缺乏活力,而缺乏活力的艺术又何言生命力呢?
正方二:谁说传统戏曲是脱离了生活,疏远了观众?朱自清先生在四十年代里曾经说过:“真正‘雅俗共赏'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皮簧戏等。”朱先生所说的皮簧戏,就是传统戏曲。
主持人:下面请双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
正方四辩:记得去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时,老一辈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在备感欣喜的同时也曾担忧:优秀传统文化能否为年轻一代所传承?这样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气韵在极大程度上蕴藏在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文明里。唐诗宋词的杰出作者陆游、辛弃疾,京剧昆曲艺术中岳飞、李香君等人物形象,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载体。然而,时下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注重于现实,青少年学生由于不懂得欣赏戏曲,只能选择流行音乐,这是极其危险的。振兴戏曲必须培养观众,观众不等于戏迷,更不等于票友,观众是较戏迷和票友要大得多的群落,对于戏曲来说,观众是生存的土壤,票友、戏迷都必须首先成为观众而后为戏迷、为票友。上个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到美国演出,大获成功;2001年,笔者的老师奎生先生导演的《夜莺》在德国演出,结果演出也很成功。我们可以让外国人喜欢戏曲,为什么不能让中国人喜欢戏曲?同学们,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不能让她在我们的世纪里走向衰亡,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民魂,等待我们去做的实在太多太多……(长久的掌声)
反方四:各位同学,如果在你面前,放在一张戏票、一张流行音乐会的票,只准选一张,你会选择哪一张呢?很显然,大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流行音乐的票。由此可见,虽然古典戏曲的历史悠久,但如今已被快节奏的流行音乐比下去了。传统戏曲的生命力正在减弱,而流行音乐的生命力在增强,所以我方认为流行音乐的生命力更强。(掌声)
主持人:最后请老师点评!
师:文化是一条不间断的河流,是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体,处于这条河流不同阶段的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认定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今天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为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传统与现实在你们的身上进行着激烈的冲击,也使老师认识到做为一个文化的传承者,身上担负的责任的重大。中国传统戏曲需要推陈出新,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果把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就可以使两者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最后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得到了巧妙的结合,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戏曲之旅吧!(播放音乐)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5
了 解 戏 曲,关 注 戏 曲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关注戏曲的发展。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
[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1、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2、制作课件,介绍戏曲知识。
3、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4、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梨园春戏曲在线:
5、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
同学们:有一句话赢得了世人普遍的赞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真正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特色的东西,才是最具有生命力,最能打动人的。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展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课前搜集有关资料制作的课件,并欣赏一些戏曲名段,从中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戏曲,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1、京剧——第六学习小组
2、川剧——第三学习小组
3、昆剧——第一学习小组
4、黄梅戏——第五学习小组
5、粤剧——第二学习小组
6、潮剧——第四学习小组
(三)广告词设计:
为你们小组介绍的剧种设计一段广告词,要求围绕它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做到言简意明,让大家都能记住你介绍的戏曲。
(四)戏曲知识考查:
(五)关注戏曲——我与中国戏曲: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音响的普及,流行音乐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不少地方剧团纷纷关门或转向,真正的戏迷也越来越少,联系现实,展开讨论:对中国戏曲的看法。(提示可从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等方面展开讨论)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六)戏曲欣赏:
播放一些戏曲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品味,亲自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七)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收获吗?让我们齐唱一曲结束今天的上课。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6
《戏曲大舞台》案例
【个人简历】
王麦喜,男,汉族,1971年6月出生于焦作市山阳区恩村乡。毕业于焦作教育学院中文专业。1989年8月分配至山阳区定和学校任教.2002年3月到焦作市龙源湖学校任教至今。本人爱好广泛,尤喜书法、美术和朗诵艺术,多次在教师书法比赛中和市普通话比赛中获奖。1998年加入焦作市硬笔书法协会。任教十几年来,默默无闻地苦耕于教学第一线,崇尚返朴归真的教学风格。利用自身特长录制了课文朗读磁带,辅助教学效果良好。撰写论文《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和《要重视写作文批改记录》均获山阳区论文一等奖。课堂实录《黄河,母亲河》被收入《走进课改的山阳》一书中。2002年10月所作公开课《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学习活动课)受到省、市教研室的好评。
【教育理念】
返朴归真,关注成长。
【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常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活动程序:
1、学生在课内外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同学、老师互相交流;
2、在硬纸或蛋壳上绘制戏曲脸谱,制成小工艺品;课外试着学唱一小段戏;
3、灵活运用自己搜集和与同学交流得来的戏曲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
4、教师搜集资料,制作网页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网络环境平台,使学生通过浏览课件,拓展戏曲的有关知识。并于课后把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和经历写下来。
活动创意:
1、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验证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促进作用;
3、尝试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的“整合”。
课时安排:
课内二课时,课外时间学生自行掌握。
课堂实录:
一、教师导入 (欣赏唱腔,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戏曲大舞台》。
世界上有三大古代戏剧:那就是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戏曲了!前一段时间,大家已经了解了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资料,并办了一份手抄报——《戏曲大舞台》;不过,大家的资料大都是一些文字材料。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还是亲口尝一尝,那么咱们今天就先欣赏几句唱腔,咂摸一下戏曲的滋味儿吧!
(教师演示,欣赏几个戏曲片段)
师: 怎么样?大家品出点儿味儿了吧?谁能说一下自己的感觉?
(学生举手,指名回答。)
生1:我感觉到戏曲的唱腔挺优美的,比如说《女附马》的唱段,婉转柔和,悦耳动听。
生2:我觉得这几个片断似乎不是同一种戏曲,因为它们的伴奏音乐听起来味儿好像不一样。
生3:我以前不爱看戏,刚才的几个片段倒是都很有意思,尤其是《七品芝麻官》的片断。
生4:我发现唱戏的服装和脸上的化妆都跟生活中大不一样。
师: 大家的感觉挺真切的。刚才大家谈的这些涉及到了戏曲的唱腔、戏曲的剧种、戏曲的服装、道具等有关的知识,那么要想把这些方面了解得更全面、更具体,大家可以访问一个奇妙的小网站——《戏曲大舞台》。它会告诉你许多许多。
二、教师简单叙述访问课件的方法:
访问路径:网上邻居/stu61/D:/□wmx/ □戏曲大舞台
三、浏览课件的要求:(教师边解说边操作演示)
1、大家的浏览范围是网页上的前五个部分;
2、注意把握各个网页的主要内容,并有选择地做记录;
3、注意合理安排时间(25分钟);
4、看完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并作发言准备。
四、学生浏览网页课件(教师巡回指导)
网页内容:
1、 戏曲知多少;
2、 行当剧种;
3、 话说脸谱;
4、 唱段欣赏;
5、 听听唱唱;
6、 辩一辩写一写。
五、交流学习收获:
师:通过刚才的浏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谁能给大家谈一下?(指名回答)
生5:通过刚才的浏览,我明白了原来戏曲也有京剧、豫剧、越剧等不同的类型,以前我还以为只要是唱戏的,都是一种戏曲。
生6:我明白了唱戏的脸上的各种油彩原来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各种不同的性格。
生7:我通过看课件了解了戏曲里的人物也有不同的行当:生、旦、净、丑,各具特色。
生8: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戏曲的起源和发展的知识,知道了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还知道了京剧是在清朝的时候才形成的。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通过浏览这个网页课件,各有所得。那么,现在请大家关注这个课件的第六部分——“辩一辩,写一写"。我们来看“辩一辩”这个部分: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成极大的冲击,你认为中国传统戏曲:
A、是去?(反方) B、是留?(正方)
坚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各自结合成小组,形成正、反双方,准备展开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辩论,教师恰当调整学生的位置,形成了辩论的正方、反方)
六、正方、反方辩论:
师:现在我谈一下辩论的要求:
1.主要辩手先展开对自己观点的陈述,其他支持者可以帮着阐述观点,反驳对方;
2.对方辩手说完,才可以站起来反驳;
3.友谊第一,既要据理力争,又要礼貌得体。
现在请正方代表张雪同学发言,反方的主辩手赵超同学作准备
正方1:我认为中国戏曲不该“去”,而应该“留”。因为中国戏曲是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充满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应该抛弃的。
反方1:我们不同意正方的观点,中国戏曲太古老了,都快老掉牙了,跟我们当今时代太不协调,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正方2:什么叫老掉牙!古老的的东西,就该丢弃吗?这是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反方2:既然是历史,就该是过去的了,我们现在是生活在现实中,不是老生活在历史中。
正方3: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刚才我们看网页的时候不也看到吗,戏曲经历过长期的发展,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让很多人喜闻乐见,刚才大家欣赏的唱段,不是都很精彩吗?
反方3:这些唱段是很精彩,可是当今流行文化的快节奏不是更让人振奋吗?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什么都讲究速度和效率;你再看那唱戏的,依——依——呀——呀,扭一扭,再转一转,看着都让人着急,照这样的速度,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赶得上发达国家呢?
正方4:现代生活是节奏加快了,不过我国的戏曲也已经注意到这点了,就像刚才大家看到的《智斗》、《朝阳沟》,情节明显加快了,不都是挺好懂的吗?
反方4:戏曲表演太麻烦了,长袍短褂,还得往脸上勾勾画画,多耽误工夫!
正方1:那现在人们拍电影、电视的时候,你以为就不麻烦吗?也要涂抹、粘贴,十遍八遍的拍,不都是为了更精彩,更有艺术感染力吗?
反方1: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喜欢看戏的?
正方1:刚才大家看网页课件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兴高采烈的,大家难道不是年轻人吗?
反方 1:那可能是这些戏曲片段是老师挑选的,内容当然很精彩!
正方 1:再看我们的生活中,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节目,现在几乎家喻户晓;现在每天晚上,在不少的街心花园,我们都可以听到吹拉弹唱的戏曲唱腔,生活中的戏曲还少吗?
反方 1:那些都是爱好戏曲的人,咱们大家有几个会唱戏的?
正方1:多得很呢!有很多同学都会,不信我就给你唱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暂停)好!他们辩得真够激烈的!各位请坐下,大家用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辩论,!
师: 辩论,最能集中体现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在辩论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理不辩不明,理越辩越明!其实,我们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感觉到: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流行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戏曲在改革创新,贴近时代;流行文化也在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像刘欢演唱的京味歌曲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也就是说,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七、关注"写一写":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写一写"的要求: 刚才大家看戏、听戏又学唱戏,通过参与本单元的语文活动,你有什么有趣的感受和经历,请你自拟题目,把它们写下来。
八、结束语
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唱脸谱》,大家一起来感受传统和现代的融合效果!
(学生齐唱)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课尝试用网页课件来上课,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上完课后,我问学生这堂课的感受的时候,他们都认为这种课件的好处是他们可以自主地确定学习过程,选择学习的内容,不像以前的课件,大家一切都得听老师的。可见,利用网页课件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本节课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却不失语文课的特点,融入说、学、唱、辩,这都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了解戏曲的来源、分类、脸谱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辩论的环节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主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但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从学生那里反馈得来的,学生认为自己浏览网页的时间太短,应该多给些时间。除此以外,辩论的时候学生的参与范围还不够大,今后还应该注意多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点评】
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期的一次活动课。在这次活动课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网站----《戏曲大舞台》,并引导学生在这个小网站中畅游,感悟中国戏曲的点点滴滴。在这堂课上,学生的学习方式跟以往大不相同:过去是老师讲、学生听,整个学习过程操纵在老师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知识——老师讲啥就听啥,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而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己,学习的内容和进度都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可见,这样的学习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作用的发挥,这也是对当今网络资源利用的一次尝试。网络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戏曲世界,信息量大,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一改过去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与网络多向交流、多向反馈、多向互动课堂教学。课堂中“辩论”这一环节的引入很好地突出了活动的“语文味道”,既是学生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学生合作交流思想的有效方法。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也体现出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向辅助“学”渗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7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九义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对中国戏曲已经作了概括的介绍,对戏曲的流派及特点均有所涉及,但比较简单。要上好这堂课,教师必须作好充分准备,既要收集相关影碟、录音,又要查找相关网址,并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分析:由于地域限制,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戏曲缺乏基本的了解,根本不感兴趣,因此连最基本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对中国戏曲中的京剧有所了解,甚至对京剧中的著名片段还能摹唱。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学生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设计理念: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有图文影像资料和个别学生已有的戏曲基础,给学生以形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常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戏曲艺术的熏陶,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唱脸谱》、京剧《打虎下山》、豫剧《花木兰》vcd光碟;川剧选段《营门斩子》录音磁带;
3、学生李婉准备京剧片段;
4、收集相关网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播放《唱脸谱》vcd光碟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关于京剧脸谱的歌曲。京剧是地地道道的国粹,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自它诞生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东方“歌剧”。(播放课件中关于京剧脸谱的幻灯片)这几张脸谱只是京剧脸谱中的一小部分。其实,京剧脸谱也是一门艺术,其中的色彩和图案都很有讲究,请大家阅读p.149“京剧脸谱”。
二、 欣赏京剧《打虎下山》片段。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平时对京剧的了解,说说你听了京剧的感受。(只要说说大致印象或感受即可,不必要求过严)。
三、 学生李婉演唱京剧《红灯记》片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其余学生欣赏。教师点评。(多媒体链接到中国文化信息网:,打开关于京剧特点、流派、剧目等内容。)
四、 学生阅读参考资料,对中国戏曲进行较全面的了解。(结合屏幕显示,教师向学生讲述中国戏曲的几大剧种及其特点、剧目和主要表演艺术家等内容。)
五、 欣赏其它几种戏曲的精彩演段。(欣赏完每一片段后留3分钟时间讨论该剧种的特点和与京剧的异同。)
1、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配放flash动画;
2、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3、川剧选段《营门斩子》。
六、教师总结中国戏曲的发展史和主要特色。(幻灯显示)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中国戏曲,就是要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情感,陶冶我高尚的艺术情操。
七、活动安排。
1、学唱一曲你喜欢的中国戏曲片段,剧种不论;
2、到县剧团了解川剧及其它地方剧的现状和发展;
3、通过internet网查阅中国戏曲的相关资料。教师提供网址。
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拟定详实周密的活动方案,教师签署意见后方能开展活动。要尽可能地将活动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周到,比如,学唱什么剧,跟谁唱,歌词和曲谱哪里去找;采访剧团时应询问哪些问题,该怎样问;在网上找什么,记些什么等等;
2、注意安全、纪律和礼节。
八、效果检查评比。
1、结合团队活动,开展一次中国戏曲摹唱擂台赛。
2、将了解到的关于川剧和地方剧的知识写成一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的作文。
3、班内或同年级交流网上查阅的资料。
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一定的戏曲兴趣,陶冶了学生情操,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艺术修养,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情感。同时,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附:相关网址:
中国戏曲论坛
中国文化信息网:
咚咚锵-中国戏曲网:
梨园豫曲网:
地方戏曲网:
中国秦腔网: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8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教学环节
(一)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春节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二)导入 新课
以情导入 :以戏曲音乐、画面导入 新课,为本次活动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三)讨论、交流戏曲知识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一两个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提供以下主题供学生选择。
1、“戏曲”的涵义。
2、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3、中国戏曲与文学(语文)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搜集你认为最优美的一段唱词;说出一位你认为是最优秀的戏剧作家)
4、聊一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及京剧的脸谱知识。
(1)脸谱知识介绍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戏曲的虚拟动作
(四)名段欣赏
现场播放戏曲名段,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五)家乡戏大展台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并向大家推荐一曲。
(六)搞“我与中国戏曲”调查
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及其家长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旨在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预期效果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2.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3.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9
爱我中华艺术,展望戏曲明天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
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九中学 刘琳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的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我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①为了满足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获得令人惊喜的发现。我们躬身力行实践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期望以中国传统艺术—戏曲的探究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综合学习的方法;引导其了解探究中华戏曲历史、戏曲文化;在听戏、评戏、学戏、演戏、唱戏、品戏的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中华戏曲艺术的情感;辅导其对中华戏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提出有关戏曲发展的设想。故而,我们为此次《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提出这样的活动主题──爱我中华艺术,展望戏曲明天。
注:①摘自《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预设目标为:
1、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善于合作的品质。
2、指导学生学习利用图书和互联网动手获取资料和信息,在历史、音乐、地理等学科的整合学习中,初步探知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多方位了解祖国文化传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综合学习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赏戏、学戏、演戏的过程中,感受戏曲的魅力,在鉴赏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课内外生活。
4、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热爱,探讨与展望祖国艺术的发展前景。
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并通过合作学习与综合学习,使同学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戏曲知识,最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大大增强,对祖国戏曲的未来发展表现出愈来愈强烈地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得以尽情体现。
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活动具体过程设计为四个板块:准备过程──实践过程──探讨过程──总结过程
一、准备过程
这一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工合作型的自主学习和兼顾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进行信息搜寻,知识积累。时间安排在课余,约为两周。
我们在准备阶段加强了教师指导:向同学们说明活动主题、目的及意义并介绍资料的查询途径及方法;协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情况调查;指导调查汇总,形成意见。
教师为学生介绍资料的查询途径及方法。强调综合而广泛了解戏曲,如:戏曲的渊源;发展历史;唱腔特点;代表曲目;反映的地理人文特点等。为了便于搜集信息资料,我们热情的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资料的查询方法:
1、图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可以选定书目,查找目录,参阅有关文章。也可以摘录资料,复印、摘录或抄录要点,概括总结。
2、上网查询和下载资料的方法:先键入网址及查询主题。然后将所需资料下载存盘。
3、也可搜集名家名曲选段磁带、cd或vcd进行欣赏,积累体验。
同学们在课外自主合作综合学习。其方式主要为:自愿组合,形成学习小组,自觉分工,各尽所能,整合学习内容,共通体验。我以初一、4班第一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学习情况为例,介绍他们的活动情况:
组长:丁聪,负责组织协调、信息综合;
组员:宋旭,负责搜集网上资料;
兰若兰,负责搜集、推荐名家名曲选段;
刘诗辰,查阅相关书籍,摘录或复印有关知识;
胡潇文,查阅相关书籍,摘录或复印有关知识;
谢颂之,负责问卷调查及汇总分析。
我们在准备期间不断鼓励学生积极的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有关知识,注意积累和知识汇总。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支持、指导学生搞“杂谈中国戏曲”调查。教师协助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指导调查范围内容。倡导学生就自己的研究需要设计调查形势及内容。调查形式力求多样化,不拘一格。调查对象的选择涵盖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同学老师等。
举第一小组设计的调查问卷为例:
⑴您喜爱戏曲节目吗?是/否
⑵您能说出几种剧种名称?
1个。3个。更多。
⑶您平日喜爱哪一种戏曲形式?说说您的理由。
⑷你对祖国戏曲发展有什么建设性意见?
此后,我们指导同学们调查汇总,将意见分类处理;计算比例,形成数据;分析数据与意见,发现问题。小组分工学习获得的信息资源与调查意见汇总,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成果,资料共享。
老师向同学们推荐的书目有: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杂技·木偶记·皮影戏》
《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辞海》
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国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中国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二、实践过程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时间:两课时
首先,设置情境:在激昂的咚咚锵声中,进入戏曲大舞台知识擂台赛。
师:祖国的戏曲天地博大而精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他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久的韵味吧。“继承民族文化精粹,弘扬民族传统精神”戏曲大舞台知识竞赛现在开始。
1、知识竞赛与实践竞赛:
⑴宣布竞赛规则:小队为单位;采用积分制;抢答依据举手先后为准则;必答题每组推举一代表。
⑵要求各组以戏曲中的某一名称为本组自由命名。(如:按脸谱划分、按戏曲种类命名)
⑶介绍题目类型:知识竞赛分为两类:文字题;画面题;实践竞赛则具体设计为听戏、评戏;学戏、演戏;唱戏;品戏。
2、知识竞赛──-第一组:文字题
(观众题)什么是戏曲?
(抢答题)每小题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⑴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
⑵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多少种?试举5例。
⑶戏曲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⑷我国的“国粹”指哪一剧种?
⑸戏曲的四大行当是什么?
⑹生行分哪几类?
⑺旦行分哪几类?
⑻净行俗称什么?分哪几类?(试举两例)
⑼请说出四大徽班的名称.
⑽京剧以哪两个调式为主?
⑾中国戏曲之母是哪一剧种?
⑿请说出中国历史上四大名旦的名字
⒀被称为“东方歌剧”的剧种是什么?
⒁哪一剧种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⒂山东地方戏的代表是哪一剧种?试举一剧目例
⒃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
3、第二组:画面题
(抢答题)人物角色判断:出示戏剧行当中的部分人物形象的剧照。
(必答题)答对每题得20分,答错不得分。
⑴出示脸谱,脸谱中的黑脸代表什么?举一戏剧中的相应人物形象。
⑵出示脸谱,脸谱中的红脸代表什么?举一戏剧中的相应人物形象。
⑶出示脸谱,脸谱中的黄脸代表哪一类人物形象?
⑷出示脸谱,脸谱中金脸、银脸代表戏剧中的哪一类人物形象?
4、综合实践竞赛:
⑴听戏、评戏、戏曲欣赏──剧种介绍,名、目判断:
①欣赏京剧──《铡美案》提问抢答:
a、《铡美案》是哪一剧种的代表作?
b、你能讲讲京剧的起源与发展吗?
c、你知道京剧对于我们中国人的意义吗?
②欣赏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提问抢答:
a、《女驸马》是哪一剧种的代表作?
b、黄梅戏发源于哪一地区?
c、你还知道哪些黄梅戏剧目或者黄梅戏艺术家?
③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请学生哼唱两句。
④欣赏越剧《红楼梦》选段。提问抢答:
a、《红楼梦》是哪一剧种的代表作?
b、越剧发源于哪一地区?
c、你喜欢越剧吗?说说你的感受。
⑤你还知道哪些剧种?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提供相应的资料(多媒体展示)
⑵学戏、演戏:
让学生亲身体验戏曲表演的魅力。提示:要注意演员的虚拟动作,戏曲表演注重手眼身法步。
学戏:观看一段戏曲舞台表演
演戏:学生上台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在咚咚锵声中手舞足蹈,体验戏曲表演的无穷乐趣.
⑶唱戏戏曲大家唱。每组选派一名同学不论剧种、剧目大胆演唱。同学们还演唱了豫剧《木兰从军》、黄梅戏《天仙配》、现代京剧《沙家浜》、京剧《苏三起解》等曲目名段。引导:现代京剧《沙家浜》是京剧的发展与创新,对此你有什么体会?由学生们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探讨过程,品戏,探讨戏曲的发展方向
1、为什么戏曲如此富有魅力而我们平日并没有像热爱流行音乐那样热爱戏曲呢?
2、我们的传统戏剧应当怎样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畅所欲言。
四、总结过程
1、请同学们就“戏曲大舞台”学习过程中的任一感受形成文字报告。
2、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表彰成绩突出的合作小组;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强热情高的学生。
3、再次倡导学生整合各学科知识,实践综合性学习:
师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随乐曲一起高唱“唱脸谱”结束此次综合学习活动。
⑴学生的收获:
吕一帆:通过综合学习,我发现语文学习的天地竟然那么宽阔,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语文,通过搜集信息、自主学习、与同学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令我兴奋不已,综合学习活动让我发现了语文学习新途径。
孟妮:我喜欢这种确定研究课题,让我们自己去探究的学习形式。
我也乐于在活动中去做信息搜集、问卷调查的工作。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从老师和同学哪儿学会了运用网络搜集信息的方法,用自己的智慧研究问题,自主的学习。所以这是我最感兴趣的一次学习经历。
陈胜男:在这次综合活动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那么紧密,平日学习的历史、音乐、地理知识都可以运用到学习中来,乐趣无穷。
李烨:我想说的是:传统是条河---这是我在这次综合学习中最深的感受。在活动的全过程中,我面对那么多的美丽艺术无法克制自己的情感,我要继续去了解它、热爱它、发展它、传播它。
⑵学生习作: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初一·四班丁聪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统戏曲文化,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得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狱文化风情。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而浓郁的戏曲文化,则是我们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令无数人陶醉、神往。可是,今天,我们竟然提出了一个如此荒谬的问题——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对此,持否定态度的还是大有人在。而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缺乏了解者。殊不知,传统是条河,任何“流行”都是它的支流,而只有传统,才是最富魅力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拥有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传统戏曲,就是这种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它基于生活,表现生活,却有高于生活,拥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因此,才能获得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难道,炎黄子孙要在全球人类学习中华古文化之际放弃自己民族的精髓?并且,戏曲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不断丰富探索与发展,这些艺人,为了民族文化的弘扬工作,奉献了毕生的精力。试问,若我们今天毫无顾及地放弃了传统戏曲,怎能对得起老一辈艺术家的在天之灵?放弃了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道德何在,良心何在?不可否认,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化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节奏确实越来越快。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类的精神文明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今的人们,只知为了物质食粮而奋斗,却常常忽略了精神食粮的补给。致使社会上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就像刚才上演的那一幕闹剧一样,人们幼稚地问自己:“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存,那么,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当紧张的时候,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传统戏曲,放松疲惫的身心;在忧郁的时候,我们不妨欣赏一下传统戏曲,总结前人所走过的历史之路;在心情愉悦的时候,我们也不妨欣赏一下传统戏曲,仔细品位戏剧,品位生活,品位人生,或许,人生的美味也不过如此。
总之,传统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基石,若我们今天放弃传统,放弃源远流长的文化,那么,将对后世产生不可估量的灾害与侵蚀。传统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将它发扬光大,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根本目的。
【认识和体会】
通过组织这次《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活动课,我深切的体会到语文综合活动在教学中实实在在的为学生创设了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使他们乐于参与并积极的投入探究与合作学习,感到学习的事物充满兴趣并富有挑战性,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开创了崭新的语文学习方式──-自主兼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产物的语文综合活动课的设置还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挑战,它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对语文课堂的启示:在一堂课中我们教师究竟应起到什么作用?──-实践对学生整个人格的指导;提供一种学习的途径、一种思维的方式。其次,综合实践学习,整合各方面知识,还知识以原有的完整面貌,这使得语文的学习天地在学生的心目中豁然开朗,他开启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崭新认识──-日常交际中的语文学习、“影视语文学习”及各种文化中的语文学习(如戏曲大舞台语文综合活动)均是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语文的学习是综合性的。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变革。声像并茂的课件使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形象感受“知”的愿望,并在学的过程中,产生“乐”的情感。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10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组长,准备表演一段戏曲,画一张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图书馆查资料,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教师还应给学生分好小组,让每一小组自行决定各成员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后用一节课时间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节课是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它也是一个起点,希望学生能以此为契机,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漫谈中国戏曲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有多少了解呢?你看过、听过哪些戏?你知道哪些著名演员的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漫谈中国戏曲。
(这一环节意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上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我和戏曲
师: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继续走近戏曲。
1.展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都尝试着去做了几张脸谱,现在请你们给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脸谱作品,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表示的性格特点。师生掌声鼓励。)
2.我来一段。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韵味十足的脸谱,各位同学都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天赋。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的戏曲联唱。
学生上台表演戏曲选段,表演前介绍选段名称、大致内容和扮演的角色。(师生鼓掌。)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戏曲的亲和力。脸谱制作、戏曲排练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和本来很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为下一步戏曲擂台赛的进行酝酿了感情。现场气氛空前高涨。)
三、戏曲知识擂台
师:刚才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脸谱,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曲子。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考一考大家的戏曲知识。(记分员、记时员就位。)
(赛前各小组宣读竞赛口号,显示本小组必胜的信心,活跃现场气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是谁?(周信芳。)
(12)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13)请你说出锡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珍珠塔》。)
(14)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15)“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16)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17)丁是娥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18)“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1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20)请说出锡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王彬彬或梅兰珍。)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1)红脸 代表猛智
黑脸 代表凶诈
绿脸 代表忠勇
白脸 代表草莽英雄
(2)越剧 严风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王彬彬
黄梅戏 常香玉
锡剧 梅兰芳
(3)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4.欣赏《林海雪原》片段,思考:
(1)从这段表演中,可以看出杨子荣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2)戏曲“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这一特点在这一段表演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你觉得这段戏曲哪些地方很美?
动作美——舞蹈艺术
唱词美——文学艺术
小结:中国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欣赏戏曲,就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欣赏。
(新课标非常强调“自主”和“体验”。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领略戏曲艺术之美,自己总结出欣赏戏曲艺术的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我为戏曲出一策
师: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师:刚才大家纷纷对如何振兴中国戏曲提出了自己的点子,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来中国戏曲的春天。
(新课标重探究、重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振兴中国戏曲这一沉重的话题,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社会责任感。结果的可行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参与了,收获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11
教学目的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课前准备
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师: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推荐网站:
戏曲天地:
中国传统文化网曲苑杂谈: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中华戏曲网:
推荐电视频道:
cctv—3戏曲节目
cctv—3春节戏曲晚会
cctv—1综艺大观
cctv—1曲苑杂谈
活动课时:三课时
活动设计
1.让学生全部动起来:会唱的唱,会演的演,不会唱、演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体会掌握知识的乐趣;
2.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
3.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戏曲音乐,设场导入
以戏曲音乐、画面等导入活动,为本次活动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二、戏曲知识,小组竞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是谁?(周信芳。)
(12)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13)请你说出锡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珍珠塔》。)
(14)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15)“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16)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17)丁是娥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18)“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1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20)请说出锡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王彬彬或梅兰珍。)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1)红脸 代表猛智
黑脸 代表凶诈
绿脸 代表忠勇
白脸 代表草莽英雄
(2)越剧 严风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王彬彬
黄梅戏 常香玉
锡剧 梅兰芳
(3)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三、戏曲故事,你说我说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推举一两个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提供以下主题供学生选择。
1、“戏曲”的涵义。
2、中国戏曲最早起源于哪些艺术形式?大约成熟于什么时代?
3、中国戏曲与文学(语文)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搜集你认为最优美的一段唱词;说出一位你认为是最优秀的戏剧作家)
4、聊一聊京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及京剧的脸谱知识。
(1)脸谱知识介绍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戏曲的虚拟动作
四、名段欣赏,感受提升
现场播放戏曲名段,让学生欣赏,从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
五、家乡戏曲,交流体验
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并向大家推荐一曲。
六、“我与戏曲”,调查研究
目的是了解同学们及其家长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旨在让学生明白:发扬光大中国的戏曲艺术人人有责。
七、总结存储,课外表演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12
语文活动课《戏曲大舞台》教学过程 实录
执教者: 共青团路中学 刘小燕
【教学构想】
1.利用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比如京剧的脸谱知识和各种地方戏的名称、特色等;
2.让学生欣赏中国戏曲名段,感受戏曲的魅力;
3.积累中国戏曲方面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让学生按照兴趣爱好自由分组,共分成山峰队、飞鸟队、十佳少年队等八个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
2.要求学生利用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搜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学唱经典戏曲段子,绘制脸谱,做好参加“戏曲大舞台”活动的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大家请坐!同学们,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播放课件,背景音乐《唱脸谱》响起)
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分小组收集整理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相信同学们已经胸有成竹,要一较高下了。下面我们就进入本活动课的第一个板块——智者为王。我先来公布比赛规则,我读完题目说开始后方可举手抢答,每小组每题只有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请看大屏幕,第一题: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哪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开始——山峰队!
生1:中国的戏曲由民间戏曲和滑稽戏综合而成。
师:山峰队,你们确定吗?
生1:确定!
师:那么很遗憾,我只能把机会给其它队了,飞鸟队!
生2:应该是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师:非常正确,请给飞鸟队加十分。好,看第二题!中国戏曲的角色分哪四大行当?其中女性角色统称为什么? (题目读完后,马上就有人举手)笨蛋队,犯规了,老师还没说开始呢,很遗憾,这一题你们没有答题资格了,其他小组注意,开始!
师:十佳少年队!
生:中国戏曲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其中“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
师:很准确,我们来看一下答案,请给十佳少年队加十分。来看下一题:在我国戏曲表演中,演员凭借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性虚拟动作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些虚拟动作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________动作。开始!巨人队!
生:这一题很简单,这种虚拟动作叫做程式化动作!
师(笑):看来难不倒你们嘛,下面一题有难度了,注意听题:我国戏曲讲究用哪四种艺术手段和哪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开始!笨蛋队!
生: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师:非常正确!加十分!来看下一题: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有______________的雅称。开始!飓风队!
生:中国戏曲之母。
师:很好,加十分!下一题:京剧是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为主,兼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戏精华,因形成于_______ 而得名。开始!青春美少女队!
生: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师:非常棒,加十分!下一题:因为京剧是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所以京剧被称作______________。开始。十佳少年队!
生:东方歌剧。
师:很正确,给十佳少年队加十分!智者为王,勇争第一!同学们在第一个板块中表现出色,十佳少年队在该板块中表现最出色,分数暂列榜首,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掌声响起)
师:刚才大家经历了激烈的抢答,现在就让我们放松深信,进入奇文共赏阶段,欣赏几段经典的戏曲段子,再请大家谈谈感受!首先请出两位主持人!(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在掌声中走上台)
主持人1:先请大家欣赏京剧《玉堂春》中的精彩唱段《苏三起解》。
(播放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主持人1: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听完后的感受!
生1:刚才我听到选段中有二胡、京胡的声音。
主持人2:对,这是京剧的特点,大家还听出什么呢?
生2:唱词是北京口音。
主持人1:不错,京剧形成于北京。
生3:我觉得曲调深邃曲折,而且唱歌的这位女性要表现内心的悲伤!从“未曾开言心内惨”这一句可以听出来!
生4:我觉得这位女性应该是一个社会中下层女性,她应该是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
主持人2:大家谈得很好,《苏三起解》是京剧的入门段子,同学们若是感兴趣,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查查资料,了解《玉堂春》的故事情节。下面我们来欣赏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主持人1:听完了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是不是和刚才京剧《玉堂春》选段感受很不一样?哪位同学来谈谈?
生1:感觉乡土气息很重。
生2:对,感觉像是民间小调,曲调悠扬婉转,优美动人。
生3:我觉得曲调真是土得掉渣了,很适合老年人听,但是从唱词中可以感受到这对夫妻很恩爱,他们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共同劳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日子虽然清苦却很幸福。
生4:我觉得曲调很好听,简单又流畅,好学也好唱。
主持人1:大家说得都有道理,这段曲子之所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以找到喜爱它的理由。要给大家播放的最后一个唱段是豫剧《花木兰》选段。我们刚刚学过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都非常喜爱花木兰这个英姿飒爽的女性形象,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生1:我觉得女子也很不容易,男子在前方英勇杀敌,她们在后方纺织种田,军功章有她们的一半。在当今社会,女性的知识层次提高了,社会地位也高了,对社会做的贡献更大了,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现在的女性真正是顶起了半边天。
生2:我觉得豫剧很有地方特色,语言很生活化、平民化。
生3:我很喜欢花木兰的唱腔,很质朴,很本色,没有女子的娇羞之感,我觉得很符合花木兰的身份和她的性格特点。
生4:我觉得刚才听的这一段戏曲节奏鲜明强烈,不像京剧那么拖拖拉拉,又跌宕起伏,很有韵味.
主持人:同学们点评得很好,豫剧的特点就是保持了自然质朴的风格,具有生活化乡土化的特点和鲜明强烈的节奏,这些正好对应了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下面请老师对我们这个板块做个点评。
师:同学们能够从唱段的唱腔、曲调、内容、风格等方面点评,有些同学的评点很到位,比如山峰队的同学对豫剧《花木兰》的评点,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豫剧的特点,这对于平时不大接触戏曲的同学们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山峰队同学的活动课准备很充分,这种学习上的主动性和钻研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觉得山峰队是本板快的优胜队,同学们同意吗?
全体生:同意——(报以掌声)
生:刚才大家欣赏了几段优美的戏曲段子,听别人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同学们一定心里痒痒的,也想上台一试身手。俗话说得好,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那么要知道戏曲的韵味,最好亲口唱一唱,现在就请同学们行动起来,粉墨登场!请上主持人!(掌声响起)
主持人1:大家好!这个板块有两项活动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上台唱戏曲段子,然后请各小队将事先画好的脸谱海报贴到黑板上,我们来进行现场评比。好,活动开始,巨人队的同学们已经披挂好了,我们请他们登台表演!
(一生脸上戴上假胡子,踱着方步上台)
生:我不会唱京剧,只能给大家模仿几个老生的动作,献丑了(抱拳)!
(表演了踱方步、捋胡子等动作,很大方,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2:巨人队学得真像,还有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表演?有请青春美少女队!
(两位女生在掌声中走上台)
生:大家好,我们要为大家唱一段《天仙配》。
(表演配以简单的动作,有些紧张,声音略微发颤,动作有些走样,但同学仍给以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表演非常精彩,为我们重新演绎了经典!现在请各小队队长将事先画好的脸谱海报贴到黑板上,请同学评选出画得最好的海报!
(八个组长将海报贴在黑板上)
生1:我觉得飞鸟队画得最好,他们画的脸谱颜色很鲜艳,勾画得很精细。
生2:我觉得刀光雪影队画得好,尤其是这个美猴王,从这个脸谱就能看出孙悟空很顽皮、机智,他火眼金睛,眼圈用金色和黄色,很醒目,额头上还有佛珠,考虑得很细致。
生3:十佳少年队画得好,笔法工整严谨,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很生动,性格鲜明。
生4:我还是觉得我们笨蛋队画得好,虽然没有飞鸟队画得精细,也没有刀光雪影队画得生动,但是我们的脸谱画得很像是中国的水墨画,讲究的是神似,看起来洒脱大方。
主持人1(笑):笨蛋队的同学在自卖自夸吧,不过好坏还是大家说了算,请每队派一名代表将你们准备的小红花贴在你们最喜爱的海报上!
主持人2:结果出来了,刀光雪影队为粉墨登场板块的获胜队,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掌声)
师:刚才大家点评得很好,能够准确地说出各队海报的特点。在我国戏剧史上,经过一代代无数京剧艺术家的努力,京剧成为全国性的剧种,被誉为是“国剧”,京剧脸谱随着京剧整体的发展而发展。京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集中表现,而京剧脸谱则成为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的代表。到了20世纪,京剧脸谱艺术迎来了更加辉煌的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京剧脸谱在不同流派的名家那里也获得完美发展,结合着表演形成了多种风格流派,有的笔法洒脱大方,结构严谨有气度;有的勾画精细,造型凝重浑厚,笔法洒脱流畅;有的笔法工整细腻,造型峻峭挺拔;有的流派更注重角色性格的体现。京剧脸谱的颜色往往用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老师来出个题目考考大家。现在屏幕上打出了四个脸谱,其中有张飞、土行孙、曹操和关公,现在请同学们将人物和脸谱对号入座。
生1:从左到右分别是关公、曹操、张飞和土行孙。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从左到右正确的顺序应该是曹操、张飞、土行孙和关公。
师:山峰队的这位同学。
生3:我觉得从左到右应该是曹操、土行孙、张飞和关公。
师:他们三个人谁说得对?
(下面同学意见不一)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50页,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京剧脸谱这一节。
生: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师:现在大家都能以一对应了吧,第一幅脸谱是个白脸,代表凶诈,是曹操;第二幅是个金脸,代表神妖,则是土行孙;第三幅以黑色为主,代表猛智,是张飞;第四幅脸谱为红色,代表忠勇,则是关公。
师: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现在我们进入源远流长板块,请同学们就中国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哪个更有生命力的问题展开辩论。每个小队派一名队员参加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可以将想到的写在纸条向台上传给本队的辩手。现在请上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位辩手!
生1: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来自飞鸟队!
生2:大家好,我是正方二辩,我来自十佳少年队。
生3:大家好,我是正方三辩,我来自于刀光血影队。
生4: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辩,我来自于巨人队。
生5: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来自于青春美少女队。
生6:大家好,我是反方二辩,我来自于山峰队。
生7:大家好,我是反方三辩,我来自于笨蛋队。
生8:大家好,我是正方四辩,我来自于飓风队。
主持人:正方的辩题是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反方辩题是流行音乐更具生命力。辩论规则为正方一辩先发言,接着由反方一辩发言;然后是正、反两方的二辩、三辩轮流发言,发言时间各三分钟;接着进行自由辩论,每队各有四分钟,最后由双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四分钟。现在开始辩论,首先请正方一辩申论。
正方一:世界上有三种典型的戏剧文化形式:一是歌剧,二是芭蕾舞,三是中国京剧。中国戏曲成熟较晚,到12世纪才形成完整的形态。它走过了漫长的坎坷不平的道路,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继续到现在,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当今中外戏剧文化的撞击与交流中,中国戏曲不仅展示出华夏民族戏剧的浓厚传统,而且对世界未来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我方认为中国传统戏曲更有生命力。
反方一:我方认为流行音乐更具生命力,因为流行音乐的旋律优美、多变。最大的特点是它适合用来宣泄情绪,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情绪而不是感情,是宣泄而不是表达。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众接受和传唱。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流行音乐,它如一群闪烁的星星,一捧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生活在人们的心中,所以我们认为流行音乐更具有生命力。
正方二: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戏剧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她呈现一种"上流化"的趋势。她的基本观众主要是集中在受教育层次较高的中、上阶层,形成较稳定的观众群,这一趋势正在中国大地上缓慢的出现着。期望几亿人看几个大戏的场面已是"昨日辉煌"将不可能再现。但不能就此说中国戏曲就失去生命力了,我国的戏剧是雅俗共赏的。我们说文雅和通俗不是矛盾的,在我国的戏曲中是共存的。中国戏曲的唱词就是诗词歌赋的一种,只是每个时代的诗词歌赋不同罢了。难道诗词歌赋就不是大众的?诗经不是古代的民歌吗?难道只有“一听就懂”的唱词和腔调才是大众所喜欢的吗?大众也是喜欢优美新颖的唱词和腔调的,北京的蹬三轮车的叔叔不是一边蹬车,一边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一马离了西凉界”吗?就拿通俗歌曲来说,也有优劣之分,刘欢和毛阿敏的歌为大家喜欢,就是他们的歌词好,曲调也好。
反方二:流行音乐能够让音乐与人,乐队和听众更互动、更自由,人们可以更自由地表现自己。现在的人类思维更广阔、创作更新颖,他们不会受过去音乐风格的束缚,需要尽情、大胆地表现情感。人们爱追求时尚,所以流行音乐更受到人们的喜爱。古典戏曲语言难懂,对于我们这一代,就会感觉很陌生。
正方三:曲高和寡,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说大众就不能懂。过去的京剧艺人,没有机会读书,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但他们为了艺术,很急于提高自己。他们从学戏和演戏中提高自己。我们可以从戏曲中懂得许多诗词和历史。比如,四郎探母里,杨四郎出场念的“引子”,谭鑫培改为“金井锁梧桐,长叹空随一阵风”,不是又有韵味,又贴切吗?如果把这引子也说“大实话”,就好?戏曲是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是吗?再说现在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教育水平高了,文化水平在逐步的提高。人们对京剧喜爱不是在增加吗?在每年年三十的中央一套春节文艺晚会播出的同时,中央三套不也在播出戏曲晚会吗?
反方三:请问在座各位同学,大年夜时,你是看中央一套的春节晚会还是看中央三套的戏曲晚会?请看戏曲晚会的同学举起手来。实事求是,请举高一点!(笑)唉!对方辩友,看见没有,都没有人在看戏曲晚会,可见传统戏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不被重视,又怎么能论及它在当今社会生命力依然顽强呢?无论何种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脱离了生活,就意味着疏远了观众。那样,不管它多么高雅脱俗,都会缺乏活力,而缺乏活力的艺术又何言生命力呢?
正方二:谁说传统戏曲是脱离了生活,疏远了观众?朱自清先生在四十年代里曾经说过:“真正‘雅俗共赏'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皮簧戏等。”朱先生所说的皮簧戏,就是传统戏曲。
主持人:下面请双方四辩进行总结陈词!
正方四辩:记得去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时,老一辈艺术家及艺术爱好者在备感欣喜的同时也曾担忧:优秀传统文化能否为年轻一代所传承?这样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我们知道,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气韵在极大程度上蕴藏在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文明里。唐诗宋词的杰出作者陆游、辛弃疾,京剧昆曲艺术中岳飞、李香君等人物形象,都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载体。然而,时下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注重于现实,青少年学生由于不懂得欣赏戏曲,只能选择流行音乐,这是极其危险的。振兴戏曲必须培养观众,观众不等于戏迷,更不等于票友,观众是较戏迷和票友要大得多的群落,对于戏曲来说,观众是生存的土壤,票友、戏迷都必须首先成为观众而后为戏迷、为票友。上个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到美国演出,大获成功;2001年,笔者的老师奎生先生导演的《夜莺》在德国演出,结果演出也很成功。我们可以让外国人喜欢戏曲,为什么不能让中国人喜欢戏曲?同学们,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我们不能让她在我们的世纪里走向衰亡,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民魂,等待我们去做的实在太多太多……(长久的掌声)
反方四:各位同学,如果在你面前,放在一张戏票、一张流行音乐会的票,只准选一张,你会选择哪一张呢?很显然,大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流行音乐的票。由此可见,虽然古典戏曲的历史悠久,但如今已被快节奏的流行音乐比下去了。传统戏曲的生命力正在减弱,而流行音乐的生命力在增强,所以我方认为流行音乐的生命力更强。(掌声)
主持人:最后请老师点评!
师:文化是一条不间断的河流,是传统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体,处于这条河流不同阶段的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认定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今天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为老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课,传统与现实在你们的身上进行着激烈的冲击,也使老师认识到做为一个文化的传承者,身上担负的责任的重大。中国传统戏曲需要推陈出新,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如果把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就可以使两者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最后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传统戏曲和流行音乐得到了巧妙的结合,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戏曲之旅吧!(播放音乐)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13
[教学目标 ]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二)戏曲知识漫谈(三)戏曲知识竞赛;(四)戏曲演唱比赛。
[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社会调查等手段搜集有关中国戏曲
的相关材料。
三、学生分组,选定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
四、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协调人员安排、落实责任,
指导搜集材料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时戏曲知识漫谈
本课时拟采用师生以佳宾访谈的形式进行。
一、介绍下列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几种较常见的戏曲种类(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3、京剧(行当、脸谱、唱腔);
4、戏曲名剧、名家等。
二、戏曲名段赏析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铡美案》(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第三课时戏曲知识竞赛
在前两课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
竞赛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类,基础分100分,每答对一题加10分。根据答题成绩记活动得分。
附:竞赛题目
一、小组必答题
第一组:1、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的剧种是—— (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剧种是—— 昆剧(昆曲)
3、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4、发源于湖北,发展壮大于安徽庆安一带的戏曲剧种是——
(黄梅戏)
5、京剧“四大名旦”是指——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第二组:1、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中国剧种是—— (京剧)
2、中国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 (宋代)
3、中国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 (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4、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 (360多种)
5、“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 (脸谱)
第三组:1、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后来他们兼收其他地方戏的精华,诞生了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是—— (京剧)
2、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 (手、眼、身、法、步)
3、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西皮、二黄)
4、“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龙套)
5、到了十三世纪的金代,表明说唱艺术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都发展成熟的作品是—— (董解元的诸宫调《西厢记》)
第四组: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几种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
2、中国戏曲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的? (唱、念、做、打)
3、起源于浙江嵊州一带的剧种是—— (越剧)
4、戏剧脸谱中的红色代表的是—— (代表忠勇,含褒义)
5、古代的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在古代“优”是指——
(古代帝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
选答题:
1、说唱对戏曲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2、“参军”是曹操创建的一种官职的名称。魏晋南北朝多设置“参军”一职,是一种相当县一级的重要幕僚。著名诗人陶渊明和鲍照都做过“参军”。参军戏是唐代一种重要的戏剧形式。它是继承古代的“优”的滑稽戏谑、巧言善辩的传统发展而来的。表演发展到由两个角色,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请问:表演中被戏弄的角色是—— (参军)
3、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剧目(今存一百多种)和优秀剧作家,你能说出作家中最杰出的是谁吗?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一生写有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有很高的国际影响。)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赞“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中国古代戏曲作品是?
A《西厢记》 B《窦娥怨》 C《汉宫秋》 B
5、唐玄宗时大力鼓励戏剧,在宫中设立了“优伶”习艺班,自己有时也参与演出,旧时代的戏曲界把他视为戏剧的祖师爷,至今中国和日本都把戏剧界称为“梨园”。请问:把戏剧界称为“梨园”是因为——
A习艺班当时设置在梨园殿;B习艺班周围种植着许多梨树;C唐玄宗给习艺班定的名称。
6、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专为“伶官”立传,并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著名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请问“伶官”是指——
A 聪明伶俐的官员;B 宫中的戏剧演员
7、中国戏曲表演人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角色归为若干行当。“旦”角是女性角色,请说出 “旦”角可分为哪几类?(三种即可)
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闺门旦、彩旦等。
8、“生”和“净”都是扮演男性角色,请问在包公戏中,包公这个角色属于“生”角还是“净”角? (净角)
9、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
A 黄脸和白脸 B 蓝脸和绿脸 C 金脸和银脸
10、下列对京剧唱腔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 西皮是一种较舒缓、深沉的曲调;
B 西皮是一种比较明快、活泼的曲调;
C 西皮唱腔适合表现忧郁、哀伤的情绪。
1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贾宝玉向林黛玉称赞“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了呢!”的古代戏曲作品是—— (C)
A 《窦娥怨》 B 《牡丹亭》 C 《西厢记》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
A 《游湖借伞》 B 《盗仙草》C 《断桥》D 《劈山救母》 (D)
13、连线题:将下列剧种和著名演员用直线连接起来
越剧 严凤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梅兰芳
黄梅戏 常香玉
14、连线题:将下列京剧流派与表演风格用直线连接起来
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有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形象
15、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16、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表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的故事。扬子荣烈士的英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请问这部戏改编自作家曲波的哪部长篇小说?
《林海雪原》
17、脸谱辨识题。说出画面上四个脸谱是哪四个戏曲人物。
18、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曲目名称。
19、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剧中人物名称。
20、视听题:看一段表演,说出是哪种戏曲剧种和人物扮演者的名字。
第四课时戏曲演唱比赛
学生自备伴奏带(光盘),有条件的可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在班内演唱自己喜爱的戏曲唱段。最后评出最佳演员,表扬加活动分。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篇14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教学难点 ]
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组长,准备表演一段戏曲,画一张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上图书馆查资料,用一节课的时间上网查资料,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教师还应给学生分好小组,让每一小组自行决定各成员的任务,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最后用一节课时间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节课是前一阶段准备活动的成果展示,但决非最后的结果,它也是一个起点,希望学生能以此为契机,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
一、漫谈中国戏曲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那么你对她有多少了解呢?你看过、听过哪些戏?你知道哪些著名演员的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漫谈中国戏曲。
(这一环节意在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感情和知识上走近戏曲,为下面活动的展开作好铺垫。)
二、我和戏曲
师: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对中国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我们继续走近戏曲。
1.展示脸谱。
师:脸谱是戏曲中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脸上涂满的油彩代表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大家都尝试着去做了几张脸谱,现在请你们给大家展示一下。
(各小组派一名学生上台展示脸谱作品,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表示的性格特点。师生掌声鼓励。)
2.我来一段。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张韵味十足的脸谱,各位同学都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天赋。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的戏曲联唱。
学生上台表演戏曲选段,表演前介绍选段名称、大致内容和扮演的角色。(师生鼓掌。)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戏曲的亲和力。脸谱制作、戏曲排练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放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充分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表现的舞台。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能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学到了知识,和本来很陌生的戏曲拉近了距离:为下一步戏曲擂台赛的进行酝酿了感情。现场气氛空前高涨。)
三、戏曲知识擂台
师:刚才大家纷纷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精美的脸谱,表演了自己喜欢的曲子。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考一考大家的戏曲知识。(记分员、记时员就位。)
(赛前各小组宣读竞赛口号,显示本小组必胜的信心,活跃现场气氛。)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发、步。)。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南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是谁?(周信芳。)
(12)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13)请你说出锡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珍珠塔》。)
(14)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15)“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16)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17)丁是娥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18)“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19)“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20)请说出锡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王彬彬或梅兰珍。)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1)红脸 代表猛智
黑脸 代表凶诈
绿脸 代表忠勇
白脸 代表草莽英雄
(2)越剧 严风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王彬彬
黄梅戏 常香玉
锡剧 梅兰芳
(3)梅派 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 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 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 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4.欣赏《林海雪原》片段,思考:
(1)从这段表演中,可以看出杨子荣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2)戏曲“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这一特点在这一段表演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3)你觉得这段戏曲哪些地方很美?
动作美——舞蹈艺术
唱词美——文学艺术
小结:中国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欣赏戏曲,就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欣赏。
(新课标非常强调“自主”和“体验”。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领略戏曲艺术之美,自己总结出欣赏戏曲艺术的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我为戏曲出一策
师: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师:刚才大家纷纷对如何振兴中国戏曲提出了自己的点子,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来中国戏曲的春天。
(新课标重探究、重体验。这一环节让学生讨论如何振兴中国戏曲这一沉重的话题,就是要让学生有一种使命感,一种社会责任感。结果的可行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参与了,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