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孔乙己(精选2篇)
语文教案-孔乙己 篇1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阅读全文,质疑。
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四题。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以及社会环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
究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三、正课
1.提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讨论并归纳:
(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衣裳的椎一的人。”“站着喝
酒,说明他经济桔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不能享受“长衫顾客”
的待遇,只能和“短衣帮”一起,可他又舍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
衫”,这便使他成为不伦不类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
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
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
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
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顿颓
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
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
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
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2)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
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
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
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于’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
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惟有
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
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
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③“不要取笑!”“跌断,跌,跌……”明明是丁举人打断的却不敢说
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他的精神,摧残了他的肉体,他却至死不悟,死要
面子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桔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
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
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
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③孔乙己教“我”识字,表现他的热心善良。
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自存而又好吃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
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2.提问: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总的说来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来说:
(1)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
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了废料笑料,任人取乐
践踏的对象。
(2)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不恨不能成材,
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
(3)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意识不到
自己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反而以嘲笑更加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
趣。
(4)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
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3.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
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
笼住全文。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显示这种“笑”声带着冷酷的
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果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
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嘴
脸,笑声里蕴蓄着一股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
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
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
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第四次是孔乙己分简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
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
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 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
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
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
无人性,更表现了当时社会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令人窒息的地
步。
4.提问: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各是什么样
的笑?
讨论并归纳: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
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
5.提问: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讨论并归纳: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
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
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
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
了。
6.提问: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各抒己见。
讨论并归纳:有几种说法。
(1)反封建说。小说不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
朽性及其罪恶,而且可以引伸到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全部伦理道德的
彻底否定,同时,它对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及其阶级关系,也有
着极为真实的反映。
(2)等级观念说。,认为小说主题是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思想。
精神中的封建等级观念的揭露和讽刺。
(3)认为作者通过孔乙己的悲剧,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
教育一科举制度和产生孔乙己悲剧的整个封建社会制度。
四、小结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一篇猛烈抨击封建社会“吃人”
的小说,孔乙己是一个备受科举制度愚弄和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把
青春浪费在一年又一年的考场搏斗上,可是直到胡子花白,还是连学
个秀才也捞不到”,反而染上了“好喝懒做”、轻视劳动的坏习气。他即
使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脱下那件作为读书人标志的破长衫。然而严酷的
现实却把他抛出长衫顾客的行列。他成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堆一
的人\沦落为“使人快活”、供人奚落的材料,终于被丁举人毒打之后悲
惨地从人们记忆中擦去。作品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控诉了
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旧社会“对苦人的凉薄”。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至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
几粒苗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
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
语文教案-孔乙己 篇2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漠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写得多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鲁迅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查清字词。
(1)应掌握的字:
阔绰(chuò) 舀(yǎo) 羼水(chàn) 绽(zhàn)
拭(shì) 蘸(zhàn) 打折(shé)
(2)应掌握的词: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置辩,辩论。
颓唐:精神不振作。
2.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
人物:孔乙己
环境:(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情节:①开端、发展(第4段至第9段)
②高潮(第10段至第11段)
③结局(第12段至第13段)
(三)教学过程
1.了解人物活动的环境
(1)提问思考:孔乙己这个人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呢?
泛读课文(第1段至第3段)要求:(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这个环境有什么特征呢?
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的1918上溯二十多年,那是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那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
故事发生的地点:咸亨酒店。(酒店是旧社会各阶层往来聚会场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缩影。)
酒店的顾客有着不同的特征:“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讨论“踱”为何不能换成“走”?
“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3)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酒店里等级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的环境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揭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就在这等级森严,势利冷漠的环境里,一个“笑”字引出了主人公孔乙己,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他特殊在什么地方?
指名朗读第4段“孔乙己是……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要求:①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特殊身份?这是怎样的一种特殊身份?③作者对孔乙己的肖像语言特征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潜台词?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站着喝酒”说明什么?孔乙己生活贫困,无法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经济地位和“短衣帮”一档。“穿长衫”说明什么?孔乙己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人是这样,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可爱的人。
作者接着以凝炼的笔墨刻划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肖像,描绘了孔乙己的语言特征,它告诉我们孔乙己是怎样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凌辱、迂腐不堪的悲剧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这个特殊的人物与周围的哪些人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速读4-11段,看课文选取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展开情节的。
(1)与酒客——护短(第4、6段)
(2)与“我”——教字(第7段)
(3)与“孩子们”——分豆(第8段)
(4)与“丁举人”——被打(第9段)
(四)总结、扩展
鲁迅先生通过咸亨酒店格局和酒客不同层次将孔乙己定位在一个上不靠天下不着地的层次,他成了一个迂腐清高、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社会多余的人。
学生活动:结合当代社会现实,青年人读书考不上大学后,种种做法如:重者想不开自杀,轻者感到生活的渺茫,从此一蹶不振,你认为应怎样看待读书,联系《孔乙己》一文。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掌握刻划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认识小说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刻划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小说塑造人物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从表现人物的手法上看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从表现人物所采用的角度上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护短一事是孔乙己到店后所发生的第一件事,是情节的开端。思考:众人取笑孔乙己的哪几件事?孔乙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神态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们对孔乙己的取笑是一步紧一步,一层进一层,先笑他偷书;再奚落他没有进学。
动作描写:排出九文大钱的“排”的含义:
表现的不止是动作,还有动作的神态,可见他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显阔的得意炫耀的神情。
语言神态描写:当别人揭穿事实时,他窘得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窃”与“偷”本是本义词,只是语言色彩不同,可孔乙己宁可承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比“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和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了一等了。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正是孔乙己所独有的。这反映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迂腐不堪)的思想性格。
神态描写:当人们接着说道:“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层灰色”。
孔乙己脸上表情变化深刻地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以自己身为读书人为荣,以没有过学为耻。孔乙己梦寐以求的是读书做官,却一生未能“进学”,这成了他最大的痛苦和羞辱,别人毫不留情地直戳他这块精神上的伤疤,正是击中了他的要害。
2.孔乙己受尽了人们的取笑,感到孤苦寂寞,只好向孩子们说话,以寻求一点人生的温暖,分角度朗读(读7、8段),划出孔乙己的表情、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善良,待人热情,迂腐不堪。
3.第9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看:承上启下,内容上看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4.不过也有人会提起他,为什么会提起他呢?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因为结账,才发觉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因此引出了掌柜与酒客的对话,交代了孔乙己“被打”的经过。(1)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2)孔乙己悲惨遭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明确:
(1)侧面描写。
(2)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行凶作恶,作威作福;没有爬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凌辱。孔乙己则是后一种人。他在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上受到摧残,肉体上也成了残废,这有力说明了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控诉了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罪恶。
5.孔乙己被打之后,还来过一次酒店,范读第11段,(1)划出孔乙己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2)思考:和第一次到店相比,孔乙己有什么变化?
先前的“青白脸色”现变得“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先前身材高大,跟孩子们说话要弯下腰去,现在盘着两腿,坐在蒲包上,不能站立,跟别人讲话须仰面,先前人家嘲笑他,他常常脸红脖子粗地为自己辩解,现在却不十分争辩,只是用眼睛“恳求”掌柜不要再提他的断腿,但他仍死要面子,以腿“跌断”来遮掩,不过说话声音极低,断断续续。先前他在“短衣帮”面前是“排出九文大钱”,现在只能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种鲜明对比,显示孔乙己的遭遇更为悲惨。
孔乙己从“笑”声中出场,最后又在“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这“笑”中没有怜悯和同情,人与人关系那么冷漠。
(三)分析小说主题
1.孔乙己悲惨一生的结尾如何?
死。“大约”“的确”,这两个词表面矛盾而含义是深刻的。说“大约”是因为二十年来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生死,说“的确”是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来推断他肯定活不下去。
文章最后着力描写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似乎没有钱人们再不会想起他,这十九个钱似乎表示着他存在的全部价值。当这十九个钱从粉板上抹去时,孔乙己便永远从冷漠残酷的社会消失了。
2.总结主题。(略)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情节的高潮部分,体会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总结、扩展
小说不到3000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这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
2.课后将《孔乙己》一文与吴敬梓《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阅读,加深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八、布置作业
1.给文章写个结尾,你认为孔乙己最后的命运怎样?
2.写作练习;记叙一个你印象深刻,性格特别的人物的活动片断,要有适当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