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之七种武器(通用2篇)
公开课之七种武器 篇1
88年我普师毕业“提拔”到中学任教。如果当时有人对我说某一天我会到校外上公开课,或在优质课上获个什么奖次,我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因为当时大家都承认公开课是“表演的艺术”:优美的嗓音,迷人的姿态,漂亮的板书是它的三项基本原则。而我在这些方面无疑是个“三等残废”,要想博得公开课这位MM的青睐,那得是下辈子的事情了。
所以,当漂亮的白兔们在公开课这塑胶跑道上不知疲倦地奔跑的时候(这些兔子是不会大意地躺在地上休息的),我可是做梦也不敢想像有一天我能够胜过“她们”,或者与“她们”并驾齐驱。这只乌龟胸无大志,他只是凭着个人的兴趣,不言收获、不问是非地读着自己的书。
……
于是,某年学校无人可派的时候我不得不从幕后走到前台,不料从此一头撞进“公开课”中,着实公开了好一阵子。现在既然已经“金盘洗手”,也就不揣冒昧,将“七种武器”献上,供诸位品评:
定音锤——课前故事(应一朋友需要,此章没有删节)
上课尚未开始,我们就得祭起一种特殊武器:课前故事。然而大多数使用者并未得此招的精髓。
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前,为了让大家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往往会先讲一个笑话或者故事。然而由于笑话与故事与课文本身缺乏有机的联系,使得这一招也就仅仅停留在有趣的层面,而未能使课堂因此丰厚起来。
其实课前故事若选择精当,处理巧妙,它能够成为课文学习的有效的“前奏”,而不仅仅只是课堂的点缀与修饰。
上公开课《儿子的旋律》,文章的主题是“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老交替,继往开来”。于是我在上课前,用两三分钟时间介绍了那一年风行全球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而书中小矮人哼哼与唧唧,小老鼠嗅嗅与匆匆的故事,讲的正是一个简单有趣的“结局……或者是新的开始”的故事。
上《斑羚飞渡》,我用的是这个:“假日到了,有个男人带着一家人――他的母亲,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去划船游玩。不料船翻了,全家落入水中。这家人中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为什么?”
——就这样,一锤定音,众说纷纭的“斑羚飞渡”以一个“该先救谁”二难故事定格为一个“人类面临灾难时的选择”的人类寓言,使得整个课堂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探寻作者与读者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的高度。
一般说来,课前的“同结构小故事”可以达到以下功能:
1.激发兴趣,吸引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上;
2.促使反思,引发我们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与物进行深度思考;
3.使学生亲身介入到故事-问题场景中,这一点在《斑羚飞渡》一课的导入 部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介入事件”的状态;
4.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教学的展开及控制下一问题或程序的难度提供依据;
5.最重要的,一锤敲定“基本主题”的方向,帮助参与学习者确定他的“原始立场”。
火焰刀——课件
课件在当前的公开课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使得课堂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火器时代。
……
然而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它既可能是对人的解放,同时也可能是成为对人的束缚。所以为了防止课堂被线性的PPT课件所束缚,我的这一套“火焰刀法”的练成,还真是经过了一波三折呢。
……
火焰刀折了!
当时我想,这只能是我使的刀法有误,岂可能是刀本身有错?于是继续精研软件,自学FLASH,一时还未成赛课能手,倒先成了远近闻名的课件高手,不少要参加优质课比赛或有大型公开课的,便托人拿了名酒咖啡来央我做课件。
2002年,在县市级和大市级的公开课上,我都获得了一等奖。两个课件都做得别致,文字极少,画面极精,能互动,能一定程度地输入“变量”,自然在获奖中也分了不少功劳。
……
但作为一名天生的怀疑派,我会不断地质疑自己业已取得的成功(相反,在失败的时候我倒可能会自我辩护)。绍兴市优质课获奖以后,我开始对优质课和课件产生怀疑,我认为那个课件的成功恰恰证明了我课堂的设计之精巧,学生还是不由自主地中了我的圈套。
……
然而弃课件的成功反过来又缓和了我对课件的怀疑。只是从此,我的课件开始返朴归真:不再用虽然精美但特别费时的FLASH,而只采用最简单的PPT;课件中不再含教学程序的设计(因此也就不再成为课堂进程的枷锁),而仅仅成了其他“兵器”的有效载体,成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资料呈现手段……
长生剑——朗读秀
课件是最新的武器,朗读是最古老的武器。然而它对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性,不亚于烧回锅肉水平之于成都的厨师。
身为语文老师,无论你音质是否动听,普通话是否标准,你都无法绕过“朗读”这一关。
……
我的普通话至今没过二甲,然而在平时自家孩子面前也一样深情吟诵,一样能够让听者耸然动容,黯然动情,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是遭遇公开课,我还敢这样“玩火自焚”么?
……
多情环——电影剪辑
公开课上爆破力最强,也是最取巧的武器是放电影剪辑,——你要赚眼泪或者掌声,都有明星们伺候着呢。
……
古老的语文课堂要焕发新意,岂能弃人类最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不用?
……后来在赛课时我不只一次看到其他选手使用这个剪辑,感觉正如我原先所想,无非是加了一个的漂亮的点缀,课堂并没有因此而亮起来。
课堂上运用电影剪辑更常见的毛病是电影固然摄取了学生与听课老师的魂魄,但一如“吸星”,若食之不化,喧宾夺主,便容易电影取代了文本,冲淡了思考。
……
霸王枪——论辩
既然公开课含有表演的成份,那么总得在课上展现一下每个人最拿手的“好戏”,或唱,或舞,或诵……从表面看来,我的那柄无敌的霸王枪是“论辩”。
非常快捷地抓住对方话中的要义与要害,用简洁清晰的语言给予快速反击,这是我在BBS上的“个性”,也是我在生活中的“长处”。平时,我在课堂上经常性地表演“双手互搏”,同时串演正反方,然后自己诘驳自己。在公开课上,岂能不露一手长期演练的必杀绝技?
……
孔雀翎——问题(文章解读)
然而,……论辩只是表面的形式,论辩下面潜伏着的“真问题”,才是课堂的灵魂。
最终,决定公开课成败的,不是谁用了什么花招,而是谁把课文上得最有“意义”。决定课堂“意义”质量的两个因素是课堂对话的质量与文章解读的质量,而二者其实不过是钱币之正反面,且以对文章的独特解读为前提。
……
拥有一个根本性的真问题,就是握有无敌于天下的“孔雀翎”,当它展开的时候,将使课堂里发出“比彩虹更美丽辉煌的光芒”。
拳头——应变,无招之招
我不知道拳头该不该算成一种武器。
但一到台上,你就会发现,原先的打造武器都不过是一种准备,而且别人也一样握着锋利的武器。你还将发现,各种武器之间也并没有高下之分,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双手”;在许多时候,原先精心策划的所有招术,购置的新颖武器都会因为情况突变而无法伸展它理想状态下的功能,这时候,克敌制胜的只能是你的应变——就像是赤手相搏中,决定胜负的是谁的拳头更硬、更有力。
……
说到底,“技术”毕竟是个中性词,或者说,它是个褒义词,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现实的难题。技术无罪,正如刀无罪,剑无罪——尽管刀剑也可能沦为“凶器”。
然而正如人在制造工具的同时,工具也在改造着人类。当“技术”与“主义”结合上升为“技术主义”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因此而遗忘课堂与教育的本义:师生生活在一起,彼此带来希望、幸福与挑战。
超越技术的,是持续地关注技术为之服务的本来目的:在课堂上的人的幸福与成长。
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简洁或者更复杂的途径,可以抵达这一目的?
公开课之七种武器 篇2
冒昧,将“七种武器”献上,供诸位品评:
定音锤——课前故事(应一朋友需要,此章没有删节)
上课尚未开始,我们就得祭起一种特殊武器:课前故事。然而大多数使用者并未得此招的精髓。 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前,为了让大家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往往会先讲一个笑话或者故事。然而由于笑话与故事与课文本身缺乏有机的联系,使得这一招也就仅仅停留在有趣的层面,而未能使课堂因此丰厚起来。 其实课前故事若选择精当,处理巧妙,它能够成为课文学习的有效的“前奏”,而不仅仅只是课堂的点缀与修饰。 上公开课《儿子的旋律》,文章的主题是“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和“新老交替,继往开来”。于是我在上课前,用两三分钟时间介绍了那一年风行全球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而书中小矮人哼哼与唧唧,小老鼠嗅嗅与匆匆的故事,讲的正是一个简单有趣的“结局……或者是新的开始”的故事。 上《斑羚飞渡》,我用的是这个:“假日到了,有个男人带着一家人――他的母亲,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去划船游玩。不料船翻了,全家落入水中。这家人中只有这个男人会游泳,而他的能力只能救一个人。请问:他该救谁?为什么?” ——就这样,一锤定音,众说纷纭的“斑羚飞渡”以一个“该先救谁”二难故事定格为一个“人类面临灾难时的选择”的人类寓言,使得整个课堂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到探寻作者与读者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的高度。 一般说来,课前的“同结构小故事”可以达到以下功能: 1.激发兴趣,吸引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上; 2.促使反思,引发我们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与物进行深度思考; 3.使学生亲身介入到故事-问题场景中,这一点在《斑羚飞渡》一课的导入部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学生“介入事件”的状态; 4.测试学生的理解能力,为教学的展开及控制下一问题或程序的难度提供依据; 5.最重要的,一锤敲定“基本主题”的方向,帮助参与学习者确定他的“原始立场”。
火焰刀——课件
课件在当前的公开课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使得课堂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火器时代。 …… 然而任何一项新的技术,它既可能是对人的解放,同时也可能是成为对人的束缚。所以为了防止课堂被线性的PPT课件所束缚,我的这一套“火焰刀法”的练成,还真是经过了一波三折呢。 …… 火焰刀折了! 当时我想,这只能是我使的刀法有误,岂可能是刀本身有错?于是继续精研软件,自学FLASH,一时还未成赛课能手,倒先成了远近闻名的课件高手,不少要参加优质课比赛或有大型公开课的,便托人拿了名酒咖啡来央我做课件。 2002年,在县市级和大市级的公开课上,我都获得了一等奖。两个课件都做得别致,文字极少,画面极精,能互动,能一定程度地输入“变量”,自然在获奖中也分了不少功劳。 …… 但作为一名天生的怀疑派,我会不断地质疑自己业已取得的成功(相反,在失败的时候我倒可能会自我辩护)。绍兴市优质课获奖以后,我开始对优质课和课件产生怀疑,我认为那个课件的成功恰恰证明了我课堂的设计之精巧,学生还是不由自主地中了我的圈套。 …… 然而弃课件的成功反过来又缓和了我对课件的怀疑。只是从此,我的课件开始返朴归真:不再用虽然精美但特别费时的FLASH,而只采用最简单的PPT;课件中不再含教学程序的设计(因此也就不再成为课堂进程的枷锁),而仅仅成了其他“兵器”的有效载体,成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资料呈现手段……
长生剑——朗读秀
课件是最新的武器,朗读是最古老的武器。然而它对一个语文老师的重要性,不亚于烧回锅肉水平之于成都的厨师。 身为语文老师,无论你音质是否动听,普通话是否标准,你都无法绕过“朗读”这一关。 …… 我的普通话至今没过二甲,然而在平时自家孩子面前也一样深情吟诵,一样能够让听者耸然动容,黯然动情,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是遭遇公开课,我还敢这样“玩火自焚”么? ……
多情环——电影剪辑
公开课上爆破力最强,也是最取巧的武器是放电影剪辑,——你要赚眼泪或者掌声,都有明星们伺候着呢。 …… 古老的语文课堂要焕发新意,岂能弃人类最新的艺术与科技手段不用? ……后来在赛课时我不只一次看到其他选手使用这个剪辑,感觉正如我原先所想,无非是加了一个的漂亮的点缀,课堂并没有因此而亮起来。 课堂上运用电影剪辑更常见的毛病是电影固然摄取了学生与听课老师的魂魄,但一如“吸星”,若食之不化,喧宾夺主,便容易电影取代了文本,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