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通用17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钱获救的幸运,台湾同胞的真情奉献.感受海峡两地人民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台湾同胞的真情奉献。
教学难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案例分析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
2、回顾
师:上节课呀,我们初读了课文,关于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大陆小钱得了白血病,很危险,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通过骨髓移植,让小钱得救了。(板书)
师:这位同学了解了课文内容,那还有谁知道了课文内容呢?
生2:我知道了大陆小钱得了白血病,很危险,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通过骨髓移植,让小钱得救了。
师: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
生3: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很有爱心。
师:你很细心。
生3:中国台湾青年和小钱素不相识,还是把骨髓捐给了小钱,让我很感动。
师:读书读的真仔细。
生4:李博士在余震中为小钱抽取骨髓让人感动。
3、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看来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动了我们每个人。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在边上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流,听清楚了吗?开始!
(学生读书、画、写、交流7—8分钟)
二、交流
师:老师看大家读书读的非常用心,画出了相关的句子,写了自己的感受,还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了交流,现在谁愿意把令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一)、生:我找的句子是:“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位同学找了这个句子,看来这句话给你的感触很深。那还有谁找了这句话?(生举手)
师:既然这么多同学都找了这段话,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句子)
师:说一说,为什么令你感动。
(1)生1: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安全,可是为了救小钱,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没有慌,很镇定,没想到跑出去。他们的做法让我很感动。
师:为了救别人,不顾自己的安危,很感人。你再说说。
生2:在这个时候,跑到空旷的地方才安全,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为了救小钱,他们没躲到安全的地方,他们真了不起。
师:他们没有慌,很镇定,是不是?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抓住了“沉着”和“静静地”这两个词语来理解,(点课件加点)很会读书。那“此时此刻”是什么时刻?还有谁能结合前边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生3:“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此时此刻”就是大地震刚过,余震不断,大地还在摇晃,十分危险。空旷的地方才安全,为了救小钱,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让我很敬佩。
师:在大地摇晃的时候他们为了小钱没有跑,真的很令人敬佩。你再说说。
生4:“此时此刻“就是大地震刚过,余震不断,大地还在摇晃,但是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就是为了让小钱早点恢复健康,他们很无私。
(3)师:说的对,在余震不断,大地还在摇晃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沉着的站着、静静地躺着真的很不容易。大家来看这个影片。(多媒体播放《台湾地震》相关视频片)
师:大家想象一下: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会有什么后果?谁来说说?
生1:会被重物砸伤。
师:砸伤了多痛苦啊!
生2:会被埋在废墟下,有可能死去。
师:失去了生命,多可惜呀!
生3:有可能被砸成残疾。
师: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多么令人感动啊!那“此时此刻”还是什么时候?谁再谈谈?
(4)生1: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突如其来”是说余震来得很突然,很猛烈,让人没有防备,使针头都从肌肤上掉了下来,多危险啊,但是李博士和小钱没有跑到空旷的地方,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小钱早点恢复健康。让我很感动。
师:你真聪明,能够抓住句子中的词语来理解。谁再谈谈?
生2:余震来的这么猛,这么强,针头如果不小心扎歪了,手术失败,或者针头折在肌肤里,青年更危险。可他静静地躺在床上,舍己为人很了不起,很敬佩他们。
师:你也很了不起!那你能不能读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出示句子“此时此刻…躺在病床上)自己先试试。(生自己读)
师:谁先读读?
指名生读
师: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谁还想读?
指名生读
师:读的很有感情。谁再试试?
指名生读
(二)、师: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的无私。那你还找到了哪个句子?说一说。
生1:我找的句子是:“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找了这个句子,你再说说你找的句子。
生2:老师我找的也是这个句子。
师:这两位同学不约而同的找了这个句子,我们来看看。老师请一位同学给读读这段话,大家想一想:这个句子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一生读)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3: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从这句中我知道中国台湾青年不仅自己有危险,而且他的家人还生死不明,有可能被砸伤,住在医院里,有可能被埋在废墟下,已经去世,他一定很着急,很担心他们,可是为早点救小钱,他顾不上去找去问,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很无私。
师:为了救小钱,他顾不上去寻找家人,确实令人很感动。还有谁想说吗?
生4:“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从这可以看出青年想的更多的是早点救小钱,耽误了时间,小钱可能就没救了,所以在自己十分危险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时候,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很令人感动。
师:说得对,在余震不断的威胁中,在对家人的担心和牵挂中,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生接: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3、师:中国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怎样的希望?会让他的生命出现什么奇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从第2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小钱病的很严重,很危险。不能再耽搁了。
师:是啊。
生2:找到适合的骨髓很不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10万个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师:真的很不容易啊!
生3:小钱是幸运的,他终于找到了适合的骨髓。我为小钱感到高兴
师:你很善良。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会带给小钱怎样的希望呢?谁来说一说?
生1:会让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
师:对,重新获得生命。
生2:会让小钱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师:让小钱得到健康。
生3:会让小钱像自己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正因如此,所以当余震频频袭来,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生接: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当家人在这场灾难中,毫无消息,生死不明的时候,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因为他知道(生接: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4、师:就是这样一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中国台湾青年,一个不顾个人安危的医生,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体里涓涓流出……同学们,想想看,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
生1:是中国台湾青年对小钱的爱心。
师:对,是爱心。
生2:是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亲情。
师:是亲情。
生3:是生命的希望。
师:是的。
生4:是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板书:血脉亲情)
5、师:是啊,这流出的不仅仅是骨髓,还是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无私的爱,更是小钱生命的希望。但是,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带着小钱生命的火种启程了,大家看这个时间表。(多媒体出示,教师读)
师:同学们看看这张时间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时间很紧。
师:对,只有24个小时。
生2:从骨髓抽取出来到手术成功用了16个小时。李博士没有休息,一定十分劳累辛苦。
师:这么辛苦也没有怨言。
(师:同学们想想看,为了救小钱,只有李博士一个人在忙碌、奔波吗?
生:不是。
师:还有谁?
生:还有医护人员和机场的工作人员。)
生3:还有许多医护人员和机场工作人员为挽救小钱在奔波。
师:海峡两岸那么多的人在忙碌,在奔波,不顾危险,不顾劳累,都是为了挽救一个18岁的生命。让我们把感动带入第六段文字,齐读这段话。
三、拓展延伸
师:小钱就这样得救了,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生命桥。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到现在中国台湾也没能完全回到祖国怀抱,但中国台湾与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什么时候也不能割舍的。如果小钱与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
师:是啊!他们有说不尽的话,千言万语道不尽两岸同胞的深情。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读这篇课文。(配乐学生自由读)
师:谁想读读这篇课文呢?(学生举手)
师:既然大家都想读,那我们就一起来合作读一读。
教材安排: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了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要通过教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两岸同胞的真爱;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提升,从而达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整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杨老师采用了三个层面的阅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样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一、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除了让学生理解词语,把课文内容读通顺以外,在这个环节中,杨老师还和学生一起搜集大量的资料来补充文本。比如:查找关于白血病、中国台湾慈济医院、李博士和历史上中国台湾的多次变革;还查找了关于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沟通,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等的资料。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让学生把资料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还降低了理解上的难度。
二、抓住词句,理解内容,感悟精神。
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更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在这节课教学中,杨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联系前文内容“7.3级的大地震刚刚过去,余震不断,十分危险,家人生死不明的时刻”来进行阅读理解,在这种瞻前顾后的阅读与朗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感悟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博大的爱心。
三、 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每一种语言都表现了一种思维,如果学生能读的好,读出了感情,就说明他理解了文字,理解了内容。所以,杨老师在整个教学中除了穿插学生的感情读、齐读和老师的引读外,在后半段教学中,当学生心中充满了感动,迫切需要表达这份感动时,杨老师安排了配乐读,这是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也使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2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略)
一、感情朗读,深化体味,生发情感
二、假设见面,亲切交谈,提升情感
三、质疑问难,互动交流,融合情感
四、提醒指导,写好字词,扎实基础
五、借助语段,联系实际,抒写友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3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酝酿血脉亲情
1、课前播放《爱的奉献》。同学们,一首深情的《爱的奉献》又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当中。十八岁,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一个如花的年纪。而他,一位杭州青年小钱,此时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点从远隔万里的海峡彼岸中国台湾送到杭州。(板书:中国台湾 骨髓 杭州)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中国台湾却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2、边播放地震视频边描述。看完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3—6自然段,感受、理解“爱”
1、在这样可怕的地震之后,手术能如期进行吗?让我们把镜头转向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 3 — 6 段,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词语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2、自由汇报,相机指导、朗读
我们先来交流中国台湾青年令你感动的词句
a、出示句子1:“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那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为什么让你感动?(因为---所以,把话说完整)
(2)师:对啊,当时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多危险哪!我们设想一下:当余震来临的时候,手术室里可能会出现什么状况?
明明知道地震很危险,而且抽取骨髓又这么地难,那为什么他还静静地躺病床上?
师:这就是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是无私的奉献!
(4):中国台湾青年还有什么行为能让你怦然心动吗?
b、出示句子2:“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期待着他的骨髓。”
(1)谈谈你的感受?
(2)还有谁也找到了这一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中国台湾青年真的不关心家人吗?不是的,此刻他的内心一定不平静,他会想些什么?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去贴近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
(3)师生合作模拟采访:
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你很勇敢。那你有想过让手术延期进行吗?
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4)这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多大的决心啊!
课件出示: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师引读句子。
体会李博士的性格
中国台湾青年的行为感动着我们,在手术室里,还有谁也 让我们的心也随之跳动呢?你找到了李博士哪些感人的词句?读出来
a、在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他又为什么步履匆匆呢?
b、课件出示: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为什么这句话揪住了你的心?
师:是啊,可怕的地震,房屋随时都可能倒塌,此时此刻,只有怎样才是安全的?
引读:多么艰难的选择啊,但是,他没有选择离开,李博士仍————
多么伟大啊,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李博士仍——
c、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从他身躯里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那么,还流出了什么?
师:我们感动着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感动着李博士那高尚的医德,感动着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里发生的这一切,让我们再来重温手术室里那令人感动的一幕幕。(齐读课文4到5段)
d、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1)老师这里有一张当天李博士护送骨髓的时间表,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这是怎样的12小时?
(2)经过12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整整12个小时,纵然有重重困难,也无法阻隔李博士对大陆同胞的深深关爱。此时此刻,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感动”, 请大家深情地朗读第6段。
三、品读第7段,情感升华
1、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小钱终于得救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所有关心小钱的人。(课件出示,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2、小钱终于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这是一座用什么搭建的生命桥?(板书:爱心 血脉亲情)
3、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海峡两岸同胞用爱心、用血脉亲情搭建起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此时此刻,他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要说,他会对谁说什么呢?(生配乐写,交流。)
4、其实,中国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事例还有很多,课文写的仅是其中一例。(课件出示其他事例)
5、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无限敬意一起读课题。(生读课题)
让我们带着中国台湾和大陆人民的爱一起读(生再读课题)
6、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出示根据课文改编的诗,师配乐深情朗诵)
四、拓展作业:
以小钱的名义,给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血脉亲情
骨髓
中国台湾 杭州
教学反思:
对于本堂课,自己特别想说的一句话是:经过了不少努力,留下了不少遗憾。细心反思时,却也发现了遗憾中令自己感到欣慰的地方。
一、巧妙、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生活在平原上的这群幸福的孩子他们对地震的感受是空洞的,为此课堂上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地震的录象,孩子们看了以后纷纷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有的说太可怕了;有的说太危险了;有的说太吓人;有的说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很庆幸;还有的说太震撼人心了……
播放此录象,让学生们深入感受录象有两个用意,一是让学生们读好“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这句话。
二、以情入手,展开课文最动人的场面来教学,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的感人之处。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谈谈心中的感受,多数学生认识到课文内容令人感动。再让学生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把学生带入情感中,还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中救助远在大洋彼岸的陌生人小钱,从而体会到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即理解课题的褒义。
三、以读为主,“读是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引起学生和作者的共鸣。尤其是第3至6自然段,我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认真感悟,大地震刚过后,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没有考虑家人是否平安无事,没有考虑是否延期手术,没有选择空旷安全的地方等细节,从反复读中体会中国台湾青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李博士抽取骨髓时的镇定沉着,运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缓,植入骨髓时的不分昼夜,从读中体会李博士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两个“静静地”,让学生对比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提高认识。最后,饱含深情地读题,则是情感的升华。
遗憾是因为不足,由于本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有些环节设计的又不够简练,怕内容完不成,很多时候我都在考虑和提醒自己:“环节怎么样一个一个顺利进行下去?不加快些速度等下就来不及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他们是否还有表达的欲望。导致了这堂课不管是朗读一个句子还是回答一个问题都没有请多位同学发言,这样子“无视”那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想说话的小手实在不应该。
有遗憾也有收获,反思时我也给自己敲响警钟:
1、中心不要偏移,关注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一个引导者。
2、一堂课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4
师: 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先自我介绍,我姓欧,这姓不多见,谁能巧妙地来记住呢?
生:欧洲的欧。
师:那可是七大洲之一啊,好办法。
生:欧阳修的欧。
师:巧借名人,不错!
生:那是欧尚的欧。
师:希望今天的课上,同学们也像进超市一样,各有所获。
生:欧莱雅的欧。
师(疑惑):?
生:欧莱雅是一种知名化妆品。
师(恍然大悟):一用化妆品,就想起欧老师。真是好办法。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现在是国际大球星了,身价据说在一亿美元以上。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 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 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生命高于一切
生: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
生: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我觉得姚明很伟大!
师:是啊,姚明的话语虽然朴素却感人。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也同样是关于拯救白血病人的感人故事。一起读题目。
生读。
师:课前你们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读了几遍?
(学生有的读了三遍,四遍、五遍的也有。)
师:现在先来交流一下。谁知道文中的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
生:中国台湾海峡。
师:那么跨越海峡桥的两端是?
生:这一头是杭州,那一头是中国台湾。
师:两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谁能用一两句来简单说说?
生: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中国台湾那里的一个青年捐骨髓给他。
生:中国台湾青年捐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杭州青年。
师:李惠利的同学真不简单,不用老师教,通过预习,对课文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杭州,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哪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但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读的不是很流利,老师请他停下。)
师:这句话一连出现了几个生字,确实比较难读,也比较难懂。请各位同学自己多读几遍。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果然好了很多。但“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停顿不是很好。老师领读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即将”什么意思?
生:将要。
生:马上。
生:马上就要。
师:那么凋零呢?
生:指花儿凋谢了。
生:花儿枯萎了。
师: “即将凋零”在文中指什么呢?
生:是指小钱快要死了。
生: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个成语叫“含苞未放”或“含苞欲放”,指花还没有开放,那么文中的“含苞”又指什么呢?
生:指小钱很年轻。
生: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师:是啊,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可小钱呢……,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小钱太悲惨了!
生:小钱太可怜了!
生:上天对小钱太残忍了。
生:我真为小钱感到惋惜!
师:生命是这么美好,却是这样脆弱,怎么不让人痛惜伤心呢?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读。(这一次读得投入、深情。)
老师请第一位同学继续往下读,读完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么可怜的小钱,文中却说他是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默读后):因为适合移植的骨髓10万里,才有一个,小钱居然找到了。
生:找到适合的骨髓,“谈何容易”,可现在小钱却找到了。所以说他幸运的。
师:从“几经辗转”中,我们可以想象小钱经受了多少次的失败的打击,对生命的绝望,才迎来这一线生机啊!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
学生读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与小钱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朗读得很动情。)
师:同学们,这仅仅还只是个希望啊。中国台湾的青年愿不愿意捐献呢?骨髓会不会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对小钱来说,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啊。让我们来看中国台湾那一头,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5小节。想想此时此刻,中国台湾青年他在做些什么呢?
学生快速默读,半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中国台湾青年也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中国台湾青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在文字中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并连起来说说。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边思考。两三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在大地的余震中,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地震后不知家人是否平按无事的情况下,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还有补充吗?
生: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谁能把同学们讲的连起来说说呢?先试试。
(片刻后)师: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说的真好。如果最后两句,各加上“仍”、“还是”,就更有味了。谁还愿意试试?
生:在大地余震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不顾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强忍着牵挂和担忧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中国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们再认真读读3、4、5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中国台湾青年的心里。
学生低头读书思考,三三两两举起了手。
师:你们读懂了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吗?你们真正了解他吗?
学生点头称读懂了。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青年,就你当时心里所想,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师(模仿记者):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说实话,我也害怕,生命给我的也只有一次啊。但我想到还有一个人需要我的骨髓去救命的时候,我就不害怕了。
师(模仿记者):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有些激动):不是,我爱自己的家人。有谁不爱自己的亲人呢?我躺在病床上一直担心着他们,所以我一下病床就去寻找他们了。
一生插话:他们胡说,我怎么会不爱自己的家人呢?我一直为他们担心呢。但当时如果我也去寻找家人的话,那杭州的小钱,不就要死了吗?
师(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不遗憾。我捐献骨髓不是为了让人感谢。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不遗憾。我们是同胞啊,只要他能活下来,我就很幸福了
生(模仿中国台湾青年):不遗憾。我知道小钱能救治好,我就很开心了。姚明不是说,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中国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其间,有个了不起的人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他就是李博士。请同学们划出描写李博士的句子,自己读好。
指名读。老师边听边板书“步履匆匆、沉着、奔波”
师:“履”在古时候就是鞋子,那么“步履匆匆”呢?
生:就是脚步匆匆,
生:就是快速地走。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奔波”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来回奔走。
生:忙忙碌碌地不停地奔走。
生:指李博士赶得很急。
师: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沉着、奔波”上,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李博士医术很高明。
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
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
师:“一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
师: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有关他的事迹课堂上不展开了,我们可以通过“百度”去搜索阅览。
同学们,当医院手术室的门禁闭的时候,大家都在静静等待着,期盼着。这时手术室的门忽然打开了,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小钱得救了!你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怎么样?
生:太高兴了
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
生:我祝福小钱永远幸福!
生:我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太兴奋了!
师:我想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为小钱的得救由衷地高兴。请同学们融入你们的那份感情,自己试着读最后一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语言流露出的那份真情。
学生认真朗读。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同学,和他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同学。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怎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一生认真地读,投入而有激情。
师:如果你就是小钱的父母,为他担惊受怕、操碎了心的父母。你听到消息后的心情这样呢?不用说,让你的朗读告诉我。
学生真情投入,读得热泪盈眶。
师:现在我们对课题中的“生命桥”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愿意来谈谈?
生:是两岸同胞的爱心架起了生命桥。
生:是中国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捐献骨髓,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叫生命桥。
生:是两岸的血脉亲情才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所以说是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是啊,正如姚明在采访中所说,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珍视生命,拯救生命,它其实就融于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平平实实的细节中,这篇文章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完) 作者邮箱: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骨髓、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正是因为爱,才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板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正音“骨髓、暂停、辗转”。
3、回答刚才思考的问题: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学习第一部分(1~2)
1、故事要追溯到1999年9月22日,(出示画图)这是杭州的一家医院,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医护人员正在帮小钱帮骨髓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再仔细观察小钱,发现了什么?
(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很苍白。)
2、(出示“小钱静静地……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小钱还很年轻就身患重病、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他)划出重点词:静静地、刚满18岁、唯有、才。
3、指导朗读。
4、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觉得小钱很可怜、不幸、痛苦。)
5、关于白血病同学们了解多少?(学生自由说)教师再补充: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到目前为止骨髓移植是最好的办法。
6、那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如果……才)是呀,我国的大陆骨髓库起步较晚,人们对捐献骨髓的知识欠缺,目前各地捐献志愿者的库存资料加起来还不到三万份。所以要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谈何容易)。但小钱是幸运的,(出示句子: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比较、朗读句子,从“几经辗转、终于”体会到找到合适骨髓的不容易。
四、学习第二部分(3~6)
1、此时的小钱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骨髓移植,与此同时,中国台湾的情形如何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或段落,并写上自己的感受,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划句子。写感受。
3、交流反馈。
4、学习第3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从李博士“步履匆匆”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李博士的急人之所急的高尚医德。介绍李博士:李博士是李政道教授,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专家,由他在中国台湾建立的骨髓捐赠中心,到目前为止,登记在册的骨髓捐献者资料达23万余份。
从“就在昨天……仍在摇晃”感受到当时环境的危险、抽取骨髓遇到了困难。教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回忆去年九江发现的4.7级地震,谈谈自己当时感受到的余震,而中国台湾发生的是7.3级大地震,通过对比,学生体会到在这样危险和困难的环境下,李博士和青年还坚持抽取骨髓是多么的勇敢和坚强,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想着他人。
⑵ 指导朗读。
5、学习第4段:
⑴ 所幸的是。大地震并没能让病床上的青年受伤,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他的心中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家人是否平安。)
⑵ 引读:
可他现在仍躺在病床上等待抽取骨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6、学习第5段:
⑴ 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⑵ 抓重点词句研读、感悟:
“突如其来”感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发生余震的危险。
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之下,李博士和青年的表现是如何的呢?
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分别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因为他们知道在海峡的对岸有个青年正在满怀希望地期待着。
教学到青年的表现时,可与前面小钱的“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体会到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还能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这“静静地”正是他内心坚定沉着反映,表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从“一次又一次”、“终于”体会到,他们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才将骨髓顺利抽出的。
⑶ 指导朗读。
7、学习第6段:
⑴ 还有哪里是让你感动的?
⑵ 从“十几个小时”、“连夜”体会到两岸的医护人员劳累奔波的辛苦。
补充资料:其实中国台湾离大陆只隔一道海峡,可是因为一些原因,中国台湾至今还不能直飞大陆,必须先飞到香港,再由香港转机到大陆,这样一来路上的时间就很紧迫了。早一分钟到达,病人就多一分的希望。
⑶ 指导朗读。
五、学习最后一段
1、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
2、出示这一段,请同学们读一读。
3、通过对前面课文的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4、那课前提到的“生命桥”指的是什么,现在明白了吗?
(就是两岸同胞隔不断的血脉亲情。)
5、有感情地朗读。
六、深入体会
1、在这次跨越海峡的生命求助行动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2、同学们大胆的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中国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会对青年说些什么呢?
【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杭州 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6
1.续写一: 自从小钱的白血病好了,小钱立刻向中国台湾青年要“qq”号,小钱每天都要上“qq”和中国台湾青年聊天。突然,有一天,,小钱在“qq”上邀请道:“中国台湾青年,请你明天来我们杭州西湖玩,好不好?我期待你的来到”“好!”中国台湾青年满口答应。“我会带很多朋友一起去的,我去机场接你,要记得不能离开机场,不然我就找不到你了。”小钱提醒道。“知道了”中国台湾青年说。
第二天,小钱和朋友在机场等候中国台湾青年。中国台湾青年来了,小钱急忙迎上去,说:我们终于见面啦!我的救命恩人!走,我带你去美丽的西湖。”小钱招了辆旅游车,大家坐了上去。
到了西湖,“这里是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的云栖竹径,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清凉无比,婉转动听的鸟声从树林中传出,使人爽心悦耳。”小钱说。他 们还游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小钱一一介绍了西湖的著名景点。中国台湾青年非常喜欢这里,说“实在太美了,我回去一定向朋友推荐,让大家都来杭州玩。我还会再来的。谢谢你的招待。”
参观完西湖,中国台湾青年要回去了,小钱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中国台湾青年。“再见,亲爱的朋友,欢迎你再来杭州玩!” (飘飘の叶)
2.续写二: 小钱握着那个当年救他的中国台湾青年——楚行云的手,眼里闪出了泪花。所有在场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小钱握着那个当年救他的中国台湾青年——楚行云的手,眼里闪出了泪花。所有在场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回想起那段寻找恩人的过程,也曾发生了不少一波三折的故事……
在小钱渐渐康复后,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去寻找救他生命的年轻人。于是,他准备好行囊,坐上了飞往中国台湾的飞机。当踏上中国台湾的土地,小钱觉得一切都很陌生,心里有点紧张,还夹杂着一丝喜悦,毕竟离恩人又近了一步。
他拿着花莲普济医院提供的地址,找到了附近的居民询问。当居民们得知事情的缘由后,他们都热心地帮忙四处寻找。当得知恩人已经搬走了的时候,小钱失望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去。这时,居民们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到警察局,请警察帮忙。
小钱来到警察局,经过仔细的电脑查询,得知楚行云已搬到台北,但具体的地址不知道。不过,他们查到了楚行云一个朋友在台北的地址。小钱的心里又燃起了一丝的希望,他决定明天就去台北。
第二天,小钱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风尘仆仆来到台北,找到了那个朋友居住的小区。在保安的帮助下,找到了那个朋友。当小钱说明来意后,朋友却大呼起来:“太巧了,楚行云出差刚回来!”说完,便打电话把楚行云叫了出来。
“啊!”见到楚行云,小钱激动地大叫起来。楚行云见到眼前的这个青年,明白了一切,这就是当年他救过的那个人。他急忙把小钱领到家里,谈了许多许多话……
第二天,小钱就要走了。在走之前,小钱问楚行云:“为什么在危险情况下还要救我呢?”“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楚行云答道。
小钱将楚行云的话牢牢记在心里,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下了飞机,小钱见到机场外有一辆采血车来到这里,小钱便第一个去献血,一些年轻人看到小钱的行为,也加入了献血的行列。医生问小钱为什么会这样,小钱笑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山东雪宫小学四年级 珍妮0
3.续写三: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重逢篇)
我,就是帮助小钱恢复健康的中国台湾青年,不过,幸运的是,我也是性钱,叫钱无莲。
1999年9月22日,我用自己的骨髓,救了小钱的一条健康的生命,为此而感到非常的荣幸。
就在这年的冬天,我和小钱重逢了。
那是一个严冬的清晨,阳光撒满了整个中国台湾,外面的雪花漫天飞舞,梅花还没开,已经传来甜丝丝的香气。
我躺在了慈济医院的病床上,因为我得了肾癌,需要肾移植,当时医生一提到需要肾移植,我差点从病床上掉下来。
过了一会耳,医生来了,医生说,我需要到手术室旁边的办公室的旁边的病床上,病床的门前,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的青年,他身体强壮,脸色红润,顿时,他看到了我,他哭了起来,医生告诉我:“这就是接受你的骨髓的小钱同志,他从遥远的杭州赶了过来,就是他捐献自己的肾给你!”
顿时,眼泪模糊了双眼,那么久了,小钱还记得我!他要把自己的肾移植给我!真不感相信,我们见面了!
我和小钱含着眼泪,被医生腿进了手术室。
我被麻醉要麻醉了,不知睡了多久,我看见自己正在一个病房里,病房里摆着一束鲜花,原来是小钱送的。
后来才知道,那位慈祥的医生,就是李博士啊!两次他都用自己的努力把我和小钱的生命桥搭得结实!如果没有李博士和小钱,我都不会再有一次生命了,所以,大家都样像小钱和赋有爱心的人一起手拉手,公建好的社会,做个有爱心的人吧! ( 冼熙文)
4.续写四 有缘千里来相会
自从中国台湾青年把骨髓捐给小钱后,他很挂念着小钱的生命安危他的身体状况。于是,中国台湾青年连夜坐着飞机赶到了杭州,他四处打听小钱所在的医院。与此同时,小钱的病已经快好了,他精神焕发,满面红光,从他灿烂的笑脸可以看出他活力充沛。
青年找到了小钱,他们见面后非常激动,有很多话要说啊!于是他们来到一片桂树林里,说着离别后的思念和牵挂。小钱紧紧握着中国台湾青年的手,说: “谢谢你,真是谢谢你!如果不是你无私地把骨髓捐给了我,也许今天我已经不能站在这里和你说话了。”青年忙捂住小钱的嘴巴:“呸呸呸!别说这些晦气的话!”他诚恳地说:“我们血管里都流着一样的血,我们都用有一样的中国心,我们都共同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你是我的同胞,骨肉亲情啊,我怎么能见死不救?”小钱激动地说:“我为有你这样的同胞而自豪!你不仅给了我生命,更让我懂得了同胞情的可贵!让我们用爱心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我们尽我们的力量使两岸同胞早日相聚!”
“说得好!”我们虽然认识不久,我们虽然有海峡相隔,可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我们就是一家人,祖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就是兄弟,”青年的声音提高了,“让我们用我们的爱去影响更多的人,影响我们的后辈,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生命之桥搭起来的,让我们一起为这一天的快点到来而努力!”两双年轻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颗热血沸腾的心啊,一起跳动!
是啊,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用爱心去架起生命的彩虹桥,用我们的努力使祖国的宝岛台湾赶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新兴学校 四(1)班 梁缘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7
1、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凋零”指草木凋谢零落。这句话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让我们痛心地看到,正值如花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苍白”“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而中国台湾青年却并非因为缺乏生气而不得已躺在病床上。他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文中前后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
3、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祖国宝岛台湾与大陆虽然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愈燃愈烈,经久不熄,世代相传。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8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凋零、谈何容易、余震、骨髓、奔波”等词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用“也许……但是……”的句式来练习说话,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为拯救他人生命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以及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高尚品质,以及海峡两岸同胞之间的骨肉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第一节,师范读后问: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⑵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3、指导朗读。
4、揭题:
⑴过渡:
然而,钱畅又是幸运的,后来在中国台湾的一位青年身上找到了可移植的骨髓,于是,在杭州和中国台湾之间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抓住“凋零”、“惟有”、“十万个”、“一个”、“谈何容易”等词来体会钱畅的不幸、可怜,找到可移植的骨髓的不易,从而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过渡:
可移植的骨髓找到了,接下来事情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呢?
2、请大家自由读3~6节,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又怎样呢?
3、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简要地概括课文3~6节的主要内容。并且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威力,为后文理解李博士和青年人的品质埋下伏笔。)
三、重点研读
1、过渡:
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们一般该怎么做?
2、交流:
出示句子:
“也许,此时此刻,大家都应该跑出去,在空旷的地方保全自己的生命──所有地震知识都教人们这样做。”
3、师:但是李博士和青年是怎么做的呢?
⑴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青年静静地躺着。
⑵齐读“也许……但是……”这两句话。
4、师:一个是庄严地站着,一个是静静地躺着,然而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可以选其中一个来说说,用上“也许……但是……”这个句式来说。
出示练习:
李博士庄严地站着,他想:也许但是。
青年人静静地躺着,他想:也许但是。
5、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杭州、钱畅
6、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用“也许……但是……”句式来进行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李博士和青年人为拯救他人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出第四节,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青年顾不得家人的安危,感受他的爱心、奉献精神。)
7、出示句子:
“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生接读。
这句该怎么读呢?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8、师:骨髓终于抽到了,李博士带着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赶到了杭州。这十几个小时,他做了什么呢?
⑴(播放补充资料)结合箭头、画外音来了解整个运送的过程。
⑵看来刚才的媒体介绍,你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媒体的创设,让学生理解李博士克服了重重困难,飞跃了千山万水,终于把骨髓及时送到了杭州。)
⑶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李博士千辛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仅仅是骨髓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2、师总结:
是啊,李博士千心万苦为钱畅送去的不仅仅是骨髓,还送去了爱心……
3、师:出示练习:
也许,钱畅是不幸的,因为。但是,他又是,。
同学们,请大家完成这个练习。
4、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继续用“也许……但是……”句式来练习说话,一方面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再次来体会钱畅的幸与不幸的原因所在。)
5、点题,再齐读题目。
6、让我们满含激情地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结束全文,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再次齐读课题,更是对海峡两岸同胞骨肉相连的体会。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9
【教材分析】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
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 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中国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⑴ 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⑵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
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⑴ 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⑵ 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⑴ 感情朗读:
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⑵ 创境引读:
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⑶ 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⑷ 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中国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祖国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中国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课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件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老师小结。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中国台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0
【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因此在课堂中就要求我们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做到师生共同探讨,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坚持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同时,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从而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课前参与
学生参照以下几点,自主预习课文:
1、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
2、读读课文,了解本课主要讲什么,整体粗批。
3、细读课文,画出重点的字词,查阅不理解的词语,查阅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再读读课文,作批注;读读课文,回答课后思考问答题。
4、记下预习本课遇到的疑难问题。
【课前参与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它不仅为后续的课中研讨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带着思考与探索的思想走进课堂,促进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练习,更锻炼了学生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展现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基础,实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前参与的形式、内容和途径都是多样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创新空间。例如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还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到了骨髓移植、李政道博士、中国台湾地震情况等相关资料。】
二、课中研讨
【片段一】
(课件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感受:在这一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在自己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学生在配乐中深情朗读课文。适时引导学生评价。)
师:刚才这位同学深情的朗读让我们的心中产生了深深的震撼,下面就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感受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从这个句子当中,我感受到了小钱非常的不幸,才刚18岁,生命就即将结束了。
师:你在为小钱伤心啊!
生2:(补充)我同意她的意见。我还想说说我的看法。我是从“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感受到了小钱18岁本来应该是盛开的花朵,可是由于他患了严重的白血病,所以生命还没有感受到精彩就要结束了。
生3:是的,18岁本来应该是生机勃勃的年龄,可是小钱却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感受到他非常可怜。
生4:我从“唯有骨髓移植”看出来要就小钱就只能做骨髓移植,我感到非常的难。
师:是的,你在为他着急啊!
……
师:的确,此时的小钱是不幸的、痛苦的,他眼前的世界仿佛一下子暗淡了下来……谁能把他此时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他们注意抓住了重点词语,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怀着对小钱的深深的同情一起再来读读这句。(学生齐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能够激发他们对来源于生活的知识的兴趣,以及学习知识的愿望。在此环节中我首先在学生充分前参的基础上,通过配乐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到了小钱的身边”让他们感到此时此刻小钱就静静地躺在他们的面前。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一入课堂就有感觉,激起了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对小钱的关怀与同情之心。】
【片段二】
师:真是历尽了千辛万苦啊!骨髓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可就当小钱满怀希望,等待接受骨髓移植的时候,9月21日,在中国台湾却发生了里氏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图片)
师:(解说)短短几十秒钟,数万栋房屋倒塌变成废墟。这次大地震造成2470人死亡,1万多人受伤,1000多名婴儿成为孤儿,10万人无家可归。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抽取骨髓的过程又将经历怎样的辗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4、5自然段,把描写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的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体会)
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但是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青年人非常有爱心。他虽然没有受伤,但家人怎样还不清楚,可他依然坚持为小钱捐献骨髓。
生2:我也找到了这个句子。我们都知道,亲人一直在我们身边关心着我们,是我们最亲的人,最在乎的人。可是青年为了救小钱,没有去寻找亲人,而是静静地躺在哪里等待抽取骨髓。
……
师:(满怀深情)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此时,也许他的亲人已经逃过一劫,正在医院里接受治疗,这一切,青年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也许,他的爸爸、妈妈正被埋在废墟地下,痛苦的呻吟着,挣扎着,他们多想早点见到自己的儿子啊,可这一切,青年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待着他的骨髓。)也许,他的亲人已经离去,临终前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可这一切,青年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期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正是因为他怀着这样的信念,所以我们说,他正用自己的爱心架设着这座——(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1:我还找到了一句:“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得躺在病床上。”从这个句子中,我体会到他们为了救小钱,冒着生命危险,没有跑到安全的地方。
生2:我来补充。我们都知道地震来时,一般我们都会跑出去逃生,可是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却很沉着,他们的爱心让我感动。
……
师:在抽取骨髓时又发生了余震。所谓的余震,其实它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中国台湾这次地震是里氏7、3级,而当天接连发生的六七十次余震中,最大的一次也达到了6、8级。那么李博士和青年刚刚经历的这次余震大么?从哪里看出?
(生:“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等。)
师:在余震不断袭来的情况下,房屋随时可能倒塌,人的生命随时受到威胁。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生:李博士仍沉着的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得躺在病床上。)
师:正是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不顾生命危险,捐献、抽取骨髓,所以说他们正用爱心架设着这座——(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从“一次又一次”、“终于”这两个词中我感到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
师:请你读出这份不容易。(生朗读)
生2:从这句中我还感到了骨髓终于抽取出来的喜悦。
师:请你也试着读一读。(生朗读)
师:此时此刻,你认为从青年身上涓涓流出的仅仅还是骨髓吗?(生:还有人们的爱心,对小钱的希望,小钱的生命源泉等。)
师: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妙的希望,更是博大的爱心。(板书:爱心)
【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在本环节我给学生预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默读课文,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体会,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交流,实现了观点的优化整合。在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交流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再一次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在充分体会了句子的内涵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而使他们自己真正读懂了“奉献”,读懂了“艰辛”,读懂了“爱”。】
【片段三】
师:因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又开始了奔波。(出示李博士工作时间表)从表中发现了什么?(生:李博士忙碌、没有休息……)
师:李博士,就是著名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位可敬老人所说的一句话“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本是一家子,救助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师:是啊,海峡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在这次救助小钱的过程中,还有哪些人在默默奉献着呢?(生:两岸的医护人员,关心小钱的好心人,亲人,朋友……)
师:是海峡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小钱终于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倾吐我们此刻的心声。(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又是一个清晨,阳光依旧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此时的桂树已经开花,晨风中飘来甜丝丝的香气,苏醒了之后的小钱睁开了双眼……此时的小钱一定有许多感激的话想说,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替他写下这些感激的话语。(音乐:感恩的心,交流写话)
【此刻,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趁机安排练笔,让学生的真情流露,实现了读写结合,使得学生多种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课后延伸
师:正如文中所言,大陆和中国台湾虽被中国台湾海峡所隔,但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割舍的,而这血脉亲情就是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座用爱心架起的桥梁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
请大家看我们的课后延伸:1、摘抄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词句。2、搜集更多表现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故事。
【合理的课后延伸作业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它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为学生留下了一个“有差异的发展空间”。】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贯彻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坚持运用“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持让他们自读、自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读自己感动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理解,同时适时给予点拨,扣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使他们分享彼此的体验。同时,为了使他们更积极地深入到课文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了多个情境,同时加强了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表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中国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你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句话,只要是令你感动的,让你心中有所触动的。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生交流感受。
生:我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这里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小钱得救了。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结果,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容易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生:我读课文的第五段。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要读通顺。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看清楚词语,不能读破了。你仔细看看,轻轻练练,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大家都试一试。
生: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很好,坚持这样读课文,就一定能把课文读得很流利。这段中有一个词语“突如其来”,你们怎样理解?
生:突然发生。
生: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突然发生了。
师:就是说发生的时间很突然。余震突如其来,还有别的意思吗?“余震”是说大地震后的小地震,让我想起一个数学课中的一个词“余数”,数学中还有一条规则“余数一定除数小”,但是小多少并不确定……
生:我读课文的第二段。朗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中国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先说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小钱只有18岁,就患了白血病,很可怜;骨髓很难找,终于找到了,真让人高兴。
师:正是大悲大喜,悲喜交加。小钱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又叫血癌,很难医治,小钱的生命就像——你再读读这句话,刚才没有读通顺,这次看仔细。
生:朗读:“生命就像不曾开放就将面临凋零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师:你能在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人们常说“生命如花”、“岁月如花”,那是比喻生命的美好,让生命更加美好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于是你就有了这大悲大喜的感动,你的感觉是和全人类的感觉一致的。
生:我读课文的第四段。朗读:“在这场灾难中……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你读得很投入,说说你的感动。
生:这位青年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师:他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知道——
生:拯救生命更重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读读课文,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讨论
1、小钱感谢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志愿捐献骨髓吗?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令人感激的原因?有人说“看文如看山”,从不同的角度读课文能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师:读出新的发现了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4。学生朗读“在抽取骨髓的过程中,发生了余震……”
5、师:是啊,余震有大有小,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样的时刻,人们最应该做的是——
6、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发生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但是,这个青年人——
7、师:我不评价,也不想让别人评价,你自己说说你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在尽力表现自己的感动,也就是说你哪些地方读得特别努力?
8、师:但是,小钱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捐献骨髓,仅仅是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在读读课文,仔细地找一找。
9、师:不知道,并不表示他不关心,不牵挂,不担心。他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中国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写下来。
10、师:根据国际上骨髓资助的有关规定,骨髓资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们来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国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学配合表演。
11|、师:(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中国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中国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中国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13、师:是啊,这些人就在小钱的身边,时时刻刻给予小钱关心、爱护和支持,他们是怎样做怎么说的呢?课文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师:对,我们可以重点想象两个时间里人们对小钱的关心。这两个时间是很特殊的,一个是当小钱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时候,另一个是骨髓移植这一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两个日子里,小钱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医护人员是怎样想小钱传达他们的爱心的。并把他写下来。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2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完美的感情,在街道中年级教学交流上,我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就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用心的思维和情感中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重陶,获得思想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以“感激”为话题,以“感激”为线索,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千层浪花,他们从自我的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各抒己见,明白了“生命桥”的深刻好处。
内心的情感积聚太多需要写的方式来宣泄。写是对内情绪感的梳理、积淀,将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阅读感悟便发生了质的飞跃。课上,我让学生动笔写一封信,表达心中的感激。这个教学过程让我从中真切感受到阅读感悟是说、写的基础,说、写反过来能促进阅读感悟的提高,阅读感悟能够通过说、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只重感悟,不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如从雾里看花一样不真切,相反,只重说、写训练的教学,学生的感悟就像空中筑楼一样不现实,只有让学生“读”进去后,通过说的形式“浮”出来,再通过写的训练“沉”下去,课堂教学才能绽放溢彩。
课后,街道学校的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推荐,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状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到达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潜力起到作用。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潜力的不强。没有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3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查阅白血病、骨髓、骨髓移植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患上白血病对生命的危害及骨髓移植对挽救白血病人的重要性,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在讲读课文时,我通过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台湾同胞的献身精神,感受小钱生命的危险。比如在第二段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钱需要骨髓的迫切度,我让学生从“凋零”、“含苞”、“绽放”这几个词中体会小钱的生命正是花一样的季节,但却要面临被剥夺生命权利的危险。 同时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最想做什么。带着这份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想象、对比、升华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台湾青年与李博士的献身精神。比如讲到中国台湾青年部分,我问学生在中国台湾青年捐骨髓的前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想象大地震的情形,大地震会造成什么伤害?难道中国台湾青年没有家人吗?是什么让他在危难中仍坚定的躺在病床上?而小钱为什么如此的相信这位素不相识的中国台湾青年?从问题中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台湾青年把小钱当亲人看,以至上升到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感情深,从而体现主题。比如讲到李博士部分,我问学生面对如此的大地震,李博士怎样的站着?而此时此刻应该跑到什么地方比较安全?想象此时手术室里有什么在晃动?面对这样的情况李博士仍怎样站着?通过反复的提问,让学生抓住“沉着”两字,体会李博士忠于职守、尽职的品质的对话中。
本节课依然有不足之处。在钻研教材方面还不够仔细,没有联系单元导读展开。课问中分别有两个“静静地躺着”,两个静静地躺着他们分别在想什么,说明了什么,这一点没有认真钻研,从而忽略了。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4
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能写出下列词语(16分)
yú zhěn
xuè mài
tuō luò
kōng kuàng
zàn tíng
zhàn fàng
tóng bāo
xí jī
二、选择正确意思的序号填空(10分)
彼岸:① 比喻追求、向往的境界 ② (江、河、湖、海)那一边,对岸
1、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
2、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
三、读课文,填一填,理解“生命桥”的含义(14分)
1、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
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
3、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
4、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
5、 ,我终于 。
四、我会按要求写句子(6分)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话:
你已经发现自己的缺点。你应该坚决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诺贝尔为自己做出的决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轻松。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好钢笔字(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阅读乐园(30分)
美丽的日月潭
日月潭在中国台湾的中部,四周群山环绕,中央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因为岛的北面像日,南面像月,所以人们称她为日月潭。
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水很深。日月潭周围是山,山上是茂密的树林。山林倒映在潭里,湖光山色,非常美丽。
日月潭不但环境美丽,而且景色宜人。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天边的晨星、远山和点点灯光。日落的时候,潭水荡漾着美丽的霞光。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使人胸襟突然开阔起来。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感。
日月潭永远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我爱美丽的日月潭。
1、给短文分段。(用“△”在段首画出)(6分)
2、概括出第3自然段的大意: (8分)
3、短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日月潭?
(8分)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分)
二、小练笔(20分)
以小钱的名义给李博士写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及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
附加题
例: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 ) 五十岁──( ) 六十岁──( )
七十岁──(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5
今天在全校上论文教研课《跨越海峡的生命线》,现结合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我自己的体会做如下反思后记。
一、因为考虑学生预习过,为节省时间多上点内容,我一开课从题目入手,解题以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学生是能够概括出来的,但是我觉得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多了一点,完全还可以再高效一点的,那就是直接在课题下画桥,然后问桥的这一头是哪个地方谁怎么了,另一头是哪个地方谁干什么?依着学生的回答做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讲完整的`一段话,可能会高效一些吧。而我却是让学生先讲,再做板书,再讲完整的一段话,在这里好久没磨得出来。呵呵。
二、因为是第一课时,又是重点课文,根据x版新课标指出,要加强写字训练,所以我在这里也做了展示,但我觉得如果在写“暂”字的时候,让两个写得比较好的同学上黑板展示,再评价,识字教学可能会更落到实处。
三、在品读课文的时候,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深刻?学生画,写感受,然后汇报。有学生汇报了第五自然段,说被李博士的敬业精神感动,然后我们抓住了“仍)”沉着“去体会,这本没有什么错误,但我觉得在这里学生回答语言简单,我的启发性语言不够。接着,我把小黑板出示我的对话设计,无疑是想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读到的内容想开去“我的练习是这样的: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有人说:“李博士,到空旷的地方菜安全啊,换个地方吧。”李博士沉着的说:“。”
有人又说:“要不,把手术改期吧。”李博士仍沉着的说:“。”我本来想设计这一组对话以后感情朗读,但时间已经到了。我觉得在这个环节我做得不尽如意,我缺乏教学机智,没有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我感到很遗憾。
四、在评课过程中,有老师评价说我的收尾很遗憾,她一提醒,我马上醒悟,确实是真的,我没有上完第五段的内容,但也应该做好收口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我应该用强有力的语言做总结,点名文章主旨,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可是,遗憾了。
五、我觉得板书做得很不美观,也许今天的板书是我做得最难看的一次,哎,我怎么搞得?还教学生书写规则,自己却没有做好典范,影响真不好,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潜移默化的呀,想到我的板书,我真羞愧。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断努力弥补遗憾,提高境界,是我努力的方向。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6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一、谈话,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同学们,温州高铁火车追尾,当时救援队赶到,有很多受伤的的旅客流血过多,需要大量的血,当时温州的市民赶到现场都挽起了袖子伸出了胳膊为这些受伤的旅客献血,假若你在场,会这样做?(生答)是的,给予就是一种快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生举手,提问。)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大声朗读),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研读)
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老师,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查查字典。
2、同学们认读下面的词语
第一组 苍白 凋零 含苞 绽放 辗转
第二组 震动 暂时 间隔 骨髓 流出
第三组 摇晃 抽取 奔波 移植 成功
a、同学们说说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b、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含这些词语的句子。
c、指导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同时体会这些句子表达的感情。
d、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同时,同学们可以讨论完成。
e、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老师同时板书。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得救了) 青年
白血病 捐骨髓
(请同学们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同学们可以看图顺着说,倒着说)
三、默读课文,同学们探究课文。(探究)
1、请同学们说说,从课文那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中国台湾青年,李博士的爱心、沉着、坚强?
2、认真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想说点什么?(血脉亲情)
(同学们讨论,也可以找老师)
四,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同学们讨论:1、假若有一天小钱和中国台湾的青年相遇了,小钱会对中国台湾青年说什么?
2、你会对小钱、李博士、中国台湾青年说点什么?(讨论交流完成)
五、反馈(老师、同学共同完成)
(画爱心桥,并起一个名字)
杭州 中国台湾
小钱 得救了 青年
白血病 血脉亲情 捐骨髓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案例 篇17
李雪莹老师为我们撩开了第一课时的面纱,那么第二课时又该怎样呈现在学生面前,怎样上才能使第二课时更具有实效呢?为此,我想通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来探寻第二课时的佳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单元组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以及中国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
一、抓住“静静地”,体会不平静,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时,抓住课文中“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和“中国台湾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两句话为切入点。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
中国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中,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这里的“静静地”是他内心坚定沉着的反映,他为了海峡彼岸的'小钱不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在品读这一点的时候,我用“周围的环境能静吗?”和“他的内心能静吗?”两个问题来衬托出那位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将中国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跃然纸上。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小钱的不平静,他生命的垂危,他对骨髓的迫切需求;感受中国台湾青年的不平静,是为了挽救同胞,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可以把自己的家人抛在脑后。通过研读,让学生感受到了平静背后的不平静和那份沉甸甸的爱。初步领会本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感受海峡两岸人们的血脉亲情。
二、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多样性的阅读、自主品读、读写结合体悟文本,感受真情。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训练形式,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感情朗读。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始终。
三,整合学习资源,使学生入情入境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用课外资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在这堂课上,我适时地补充白血病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小钱病情的严重,以及对骨髓的迫切,学生对"静静地"一词有更深的了解。当学生讲到"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中国台湾地区。"时,我及时地播放了"1999年'9。21'台南大地震"的资料,使学生更加体会到中国台湾的李博士和青年在余震中进行抽取骨髓手术的危险性,出示李博士奔波的路线图,体会他无私奉献,急人之所急得医德高尚医德。
四、不足
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比如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虽然整堂课中在某个教学环节激起了学生心中的涟漪,但是总感觉没有完全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尤其是学生不能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溶入到朗读中。这也是我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的方向。同时,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丰富,教学机智不够灵活。这些不足都有待于我不断向其他教师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