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教学实录《黄河颂》教学实录(通用13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通用13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通用13篇)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1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张慧莲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434400)

  【评点】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青刀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孝文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434100)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上一篇:诗歌的教学应注重品读——《黄河颂》教学后记

  下一篇:《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2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张慧莲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434400)

  【评点】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青刀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孝文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434100)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3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张慧莲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434400)

  【评点】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青刀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孝文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434100)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4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

  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在本诗的哪一句中能体现出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田”。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能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佛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一说?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说得好。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生:我就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众生笑)

  师:独特的感受。为什么呢?

  生:这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说明了这一句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这句读不好,说明体会不深。

  师:精辟。那应怎样读呢?

  生:应充满雄浑豪迈之感。

  师:好,你来试一试。(生读)

  师:有其雄浑但缺其“颂”的味道。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能再读一下吗?(生再读)

  师:这就很好了。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我们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生:我觉得第2组的同学还可以把“巨人、英雄”读重一些,“屏障”读得还要有气势。

  师:说出了关键,你来试一下好吗?(该生读,同学们自发地鼓掌)

  生:第3小组同学把“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读得急,把“发扬滋长”读得高而长,轻重缓急把握得很好。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的心真的被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拨动了。让老师与你们合作读一遍,好吗?那就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师生联读)

  师: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屏幕出示话题)

  1.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先探究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黄河的气势、精神的?

  生:我觉得“望黄河滚滚”中的一个“望”字,写出了黄河雄伟、广阔的气势,也统领了全诗的内容。

  生: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师:你们很好地把握了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没有同学能从对中华民族贡献的角度来谈一谈?

  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师: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精神就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身上。

  生:“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师:很有见地,理解深刻。

  生:从朗诵词中我知道黄河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真是一语中的。

  生:“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生:“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生: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师: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生:一往无前。

  生:豪情万丈。

  生:勇敢无畏。

  生:博大宽广。

  生:保卫祖国。

  生:开拓进取。

  师:说得如此丰富,让我领略了你们的精神和风采,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深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张慧莲湖北石首市文峰中学;434400)

  【评点】

  张慧莲老师的案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青刀度的优秀案例。

  从教学全程看,全课孝文学思路开阔,选材精致,步骤明晰,布局合理,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话说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吟诵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申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这样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咀嚼。

  (余映潮湖北荆州市教研室;434100)

  转录自《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2期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5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作品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伟大而坚强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范本,更是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在备课时,我本能的认为像这类诗歌类文体的教学,调动学生情感当然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于是,我的教学设计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为主,将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作为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我请学生借助教辅书《完全解读》对这篇诗作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大致体会本文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朴素的爱国感情。

  在课堂上,我第一阶段的教学以扫除生字词障碍为主,在学生可以通读课文的前提下,再进入第二阶段的有感情的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在进入诵读领悟的教学环节之前,如何引导聋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这曾是一度困扰我许久的难解的症结之处。在普校,老师们大多采用播放《保卫黄河》为背景音乐作为铺垫来点燃学生读的热情,以达到喧染感情加深诗歌理解的教学效果。而我们聋生听不到,无法感受音乐带来的撼动心灵的力量。于是,我根据聋生的特点,指导学生将诗歌以口语+手语+体态语的`朗读形式呈现出来,竟然也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读前要统一手语。在这篇诗歌中,大部分的词句都可以用手语表达出来,但是还有个别的语句不能恰当地得以表达,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以口语+体态语的方式解决。其次,朗读时正确运用手势动作的轻重“读”出诗歌的情感,力求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这样的朗读才符合本课整体的诵读基调。最后,在熟读理解诗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默写课文。回顾《黄河颂》的教学,我以聋生极富特色的手口并用的“读”来贯穿课堂始末,很好地将黄河的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通过大量的读展现了出来,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读” 强烈体会到本文力透纸背的歌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聋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6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合作交流感悟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扫清xx字词障碍,感悟主旨,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课前准备:

  相关主题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文本

  大家好!大家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大家认真倾听!(播放《黄河大合唱》)欣赏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就是啊,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颂就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

  (一)、创作背景: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作者(光未然),现代(著名诗人)。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2、创作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写下了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二)、欣赏诗歌:

  1、请大家小声初读这首诗,圈点勾画出对于你来说为生字的词语,同座合作交流、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2、欣赏课文配乐朗诵,感受磅礴气势,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同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三、感情读诗,感悟主旨

  (一)、朗读

  1、学生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4、学生齐读。

  (二)、比读课文

  每组同学选择你们喜欢的一段课文,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三)、品读课文,感悟主旨。(以下各题合作交流完成)

  1、解题。题目就是《黄河颂》,哪个词就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就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就是主体部分,主要就是“颂黄河”,但不就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就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标志,这就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乐朗诵。

  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中学:刘勇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及《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学生们汇报交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多形式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2、多媒体展示范读及音乐,再次感受文章的内容,体味表达的情感.

  3、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

  4、全文是怎样赞颂黄河的?

  5、结合网上资料,分析赞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内容探究

  1、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2、小结课文,启发学生应该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3、查找了解黄河的现状,启发学生要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关爱自己的母亲河。

  【教后记】

  1、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机会。

  2、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实践。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9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黄河颂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黄河颂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反思

  本文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我在本课教学中希望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黄河、保卫黄河的情感。我渴望用饱含自我感情的诵读感染学生,渴望借助自由诵读来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民族感情的熏陶。我希望每节课教学都能关注学生情感的影响,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这些对话告诉我们,抓住关键词,结合语境来体悟情感很重要。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学生对“摇篮”“屏障”“臂膀”等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对民族精神的个人理解是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种交流,有利于师生间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语感的迁移并形成一种共有的语言文化心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主体地位的确定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学的成功之处.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关注以及由这一教学思想而采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的某些教学环节教师主导性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并不十分充分,未能释放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推进课堂教学。

  评课中,我认真听了诸位老师的点评,反思之后,确实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如:对于课文的重点词语解析点拨的深度不够,激励性语言运用偏少,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等许多方面皆有不足之处。

  最后,衷心感谢区教研室给了我们这次学习与展示的机会!衷心感谢在此次研讨课中给予我很多指导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前辈和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10

  《黄河颂》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歌颂黄河而写的,也表达了对黄河的崇高的敬意。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黄河颂》阅读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黄河颂》阅读原文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阅读题目

  1、《黄河颂》那个词是关键?那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题部分,其内容是什么?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3、主体部分中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他所统领的内容是什么?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6、《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8、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黄河颂》阅读答案

  1、“颂”字,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

  2、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望”字,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

  4、“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5、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写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6、(1)音节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2)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7、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8、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音乐激情,诗歌导入。

  1、音乐激情: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诗歌导入: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二、诗歌诵读,感悟黄河。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回味抒情,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②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学唱《黄河颂》。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及课后练习

  下一篇:《黄河颂》教案5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颂》教案1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初一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认知比较浅显,教师应设法使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体会诗歌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感情朗读是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视,诗歌是训练朗读水平最好的题材,况且这首诗歌感情澎湃激越,尤其值得朗读,故确立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二、激发情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三、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

  ⑴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⑵“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⑶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⑷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见板书设计)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见板书设计)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

  1、小组中练习。

  2、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达成教学目标2的要求。

  六、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七、布置作业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 欣赏《黄河大合唱》其它乐章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