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夹竹桃》教案设计(通用16篇)

《夹竹桃》教案设计(通用16篇)


《夹竹桃》教案设计(通用16篇)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

  目的要求:

  1、充分感知课文,认识夹竹桃的外形特征与内在品性;

  2、学会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夹竹桃精神的感染,激发审美情感。

  重点、难点:由“形——性”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夹竹桃的特点。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文字内容、夹竹桃实物、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程序和内容

  一、出示图片,初看夹竹桃的花、叶

  引出课题: 夹竹桃

  认读课题

  二、回顾欣赏,认识形貌。

  1、再次观察。

  (1)叶  图上的叶有什么特点?(细长、翠绿、如竹叶……)

  板书  叶如竹

  (2)花  用语言描述,或用词语概括(艳丽、迷人、如桃花……)

  板书  花如桃

  2、指点: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

  3、出示明代翰林学士的诗,吟读加深认识。

  妾容如桃萼,郎心如竹枝。

  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

  4、出示夹竹桃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增强感性认识。

  5、引入课文第二小节对花的描述。

  6、小结概括: 夹竹桃真是一种________的花。

  7、比较课文第1小节作者的看法。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质疑:究竟是什么最值得作者留恋与回忆呢?你们想更深入地了解夹竹桃吗?

  三、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易读错的字,并思考这样的问题。

  四、检查初步感知。

  1、与词语“对话”(逐行出示)

  融洽  花团锦簇  满院生辉  五彩缤纷

  熏透  美不胜收  一墙之隔  迎风吐艳

  衰败  无不奉陪  毫不含糊  叶影参差 

  一嘟噜          微风乍起

  (学生自读、试读、领读结合)

  2、是什么让作者爱上夹竹桃?

  出示最后一小节“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齐读)

  五、把握重点,品悟韧性。

  1、课文的哪一小节着重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2、出示第4小节内容。

  (1)哪些语句你特别有体会,能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呢?(鼓励,有发现就举手)

  (2)相机出示相关语句。

  ①“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认识 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板书:生命力强)

  有感情地朗读此句。

  a 比较句子练习

  春天、夏天、秋天,夹竹桃都开花。(比较原句体会表达)

  b 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练习改句子:

  例:a 翁建平同学热爱体育,注重锻炼,每一次比赛都名列前茅。(无……不……)

  b大家听了好书记孔繁森的事迹报告后,没有一个人不激动万分。(无不……)

  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结合欣赏图片,认识花期长、生命力旺盛。

  体会读这一句。

  (让学生再自由读,关注课堂生成的契机,灵活把握)

  (3)指点:这就是韧性,你觉得韧性就是指怎样的精神呢?

  (不屈服、敢于进取、顽强……)

  (4)自由体会读,表现出这样的精神。

  (5)指名读 (师注意有新意地评价)

  (6)师示范读,互动评价。

  (7)学生再体会读。

  (8)出示划出重点词的这段,学生齐读,注意突出这些词。

  六、总结课文。

  现在你爱上夹竹桃了吗?爱它的什么?

  七、布置课外作业。

  1、将本课的所知所得,用“我喜爱的夹竹桃”为题,向他人介绍(还可查阅有关资料,以求全面了解)

  2、背诵课文第4小节。

  板书设计:                      

  叶如竹

  形    花如桃

  夹竹桃    

  性   生命力强

  [教案说明]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案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课件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学生多方位地、全面地认识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丰富的内心情感,学生的体验空间,变得更加开阔,思维与审美的情感自由地碰撞、提升。

  二、精心练习,突出感悟。

  练习的设计,让学生自然地融入与文本的对话中,层次分明地为完成由“形----性” 的过程认识而服务。学生的主体在课堂中得了到充分的发挥,与文本进行和谐的交流,在自悟中完成一次次认识的质的飞跃。

  三、整体联系,注重拓展。

  教案的设计不局限于课本,引入“活水”是为了让自身更加“清澈”, 为学生全面地、整体地认识事物而努力,跳出课本学课本,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活力。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2

  一、导入

  (出示夹竹桃图片)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认识这些花吗?看到这些花你想说些什么?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的夹竹桃。(师板书)

  他眼中的夹竹桃又是什么样的,请你们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设疑:为什么夹竹桃既不名贵也不美丽,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 最值得回忆的花?

  从课文中找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段落来。

  指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韧性 、 幻想。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同学们,韧性是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那谁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什么叫“韧性”?

  指生解释“韧性”。(指顽强持久的精神)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里呢?

  1、(屏显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品读,在感悟深的地方写下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从第一句话中可体会出夹竹桃默默无闻、不张扬或花开连绵、从不间断的特点。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又开出”、“又长出”或“悄悄地”、“一声不响”

  好,试着读出你的感受。

  师点评:好像没读出花开连绵的情形。

  师:同学们想想在这句中仅仅开了两朵花吗?只是两嘟噜吗?

  生:不是。

  师指导朗读,重读两个“又”,谁再想读。

  师点评:老师听出你的花开不败。

  小结:是啊,夹竹桃悄悄地开了败,败了开,默默无闻,这就是韧性,来我们一起读,读出它的这份韧性。

  预设(2):从第二句话中可感受到夹竹桃不怕风吹雨打、每天开,不怕挫折、困难、迎难而上的特点。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无日不迎风吐艳)师板书。

  小结:是呀,春天里,夏日里,深秋里,它们始终如一地在那里开,它的坚持不懈,不正是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出它的坚持不懈?

  好一个无日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

  预设(3):从第三句话中感受到它生命力旺盛。

  生:从“无不奉陪”可体会到。师板书。

  师:你是怎样理解“无不奉陪”的?把你的感受融入到阅读中再读。

  师:夹竹桃奉陪了哪些花?(看课件)这些花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过渡:既然作者院子里的花开得这么美,为什么只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

  生:(因为它的花只开一个季节,而夹竹桃三季都开,夹竹桃的韧性是其它花所没有的。)

  所以作者说(屏显)“这一点韧性……可贵吗?”

  作者写夹竹桃,可三自然段中却只字未提,却把院子里那些花写得很美,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反衬)

  小结:学完这段,我想大家对夹竹桃的“韧性”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的语气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品读第五自然段

  过渡:是啊夹竹桃的韧性是难能可贵的,让大家都爱上了它,但是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有一番情趣,使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幻想,闭上眼睛,让我们领略她月光下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1、睁开眼,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大家真会听,现在有两组词语等着我们呢!

  指名读第一组词语:毫不含糊、浓浓烈烈、袭

  追问:这组词语是描写什么的?(花香)

  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花香传的远些?谁能让花香传得更远些?

  指名读第二组词语:一团模糊 、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追问: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的)

  过渡:是啊,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模模糊糊,给我们带来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梦幻的美,谁能把这份感觉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引起作者哪些幻想呢?指名说。

  作者真会幻想啊!

  四、出示小练笔

  作者还会幻想哪些,请你展开想象,模仿文中的句子写一段话。

  五、感受第二自然段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许多幻想,那么除此之外还对夹竹桃产生了哪些幻想,请同学们欣赏文中的插图,那火红的夹竹桃,使作者想到了 ------,那雪白的夹竹桃使作者想到了-------,这真是一幅雪火相融图啊!

  总结语:同学们,既不名贵,又非最艳,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迎着春风,冒着暴雨,顶着秋寒,吐艳争芳,这就是夹竹桃;在朴实中饱含坚韧,在平凡中彰显伟大,这就是夹竹桃,你说作者怎能不喜欢呢?(板书:喜欢)让我们永远几住他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幻想。

  六、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这篇散文文字优美,写作特色鲜明,表达方法生动,联系全文想一想,在写作方面所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首尾呼应,对比反衬)

  2、送给学生一句话:(屏显)

  板书:              无日不迎风吐艳

  韧性

  无不奉陪            

  最值得留恋、回忆

  爱   夹竹桃  

  幻想    月光下

  雪火相融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3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 ----听《夹竹桃》第二教时有感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28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现在,许多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的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我听了陆老师的这节课后,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多媒体听觉、视觉的刺激,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喜爱之情,但一堂真正的好课是能触动学生的灵魂的。

  陆老师的这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朴实”。没有繁花似锦的装饰,有的只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握手。在精读训练中,老师请学生读、思、找。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而且让学生边读边思,边思边悟,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悟。

  想象是一种体验。陆老师设计的小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这一体验。小练习是:叶影参差,花影迷离,香气袭人,我幻想它是_________,它居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四人小组商量、集体交流,体会到了夹竹桃的妙,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夹竹桃的爱。这一环节的妙就在于,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堂朴实的语文课,同样能引领学生走入语文殿堂,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4

  课前交流: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北京大学的真实故事:有一年开学了,刚刚考入北大的新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北大的校园。有一个新生背着沉重的行李累得气喘吁吁,只好把行李放在路边。正巧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经过那儿,他很不好意思地走上前去:“老师傅,能帮我看会包吗?”“老师傅”看了看他那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小时后,那位新生办完了入学手续匆匆地赶了回来,“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看守在行李旁。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师傅”也坐在主席台上。他是谁呢?

  师:同学们一定还在想刚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傅是谁?他就是当时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出示:季羡林照片)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他的原作改写的课文《夹竹桃》,并通过课文一起走近这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板书课题)

  你们见过夹竹桃吗?老师带来了一组夹竹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出示夹竹桃的图片。

  师:夹竹桃原产于印度及伊朗,后传入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对粉尘和灰尘有较强的吸附力,被誉为“绿色吸尘器”。但是它的叶子、皮、花等都有毒,同学们平时不要轻易地去采摘它。

  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猜猜它名字的由来吗?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它的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它夹杂着竹子和桃花的特征,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项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1:写了夹竹桃的花色。

  师:它的花色很美,吸引了你。

  生2: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读出了它的韧性,你很会读书。

  师:我们课堂上再细细来品读。课文中的生字你读得怎样了?

  出示词语:

  熏透榆叶梅花团锦簇

  凄清玉簪花叶影参差

  荇藻一嘟噜微风乍起

  师:谁愿意读读第一竖排?

  一生读第一竖排。

  师: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中间一行,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二竖排。

  师:最后一个词请你再读一下。

  生读“一嘟噜”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读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三竖行,谁来读?

  一生读第三竖行

  师:很好,特别是中间的多音字读得很准确。我们把这个词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对字音掌握的不错。看看书后的生字表,观察一下生字的字形,你觉得哪些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生:“藻”是上下结构。

  师:注意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生:“蛾”是左右结构。

  师:我们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觉得这个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点红“熏”)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生书空,师提醒第三笔是短竖。

  师:拿出笔来,在书上把这个字再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书写。

  师:生字的字形会写了。看看它的意思,你有没有不太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荇藻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老师这里带来了一幅它的图片。

  出示图片

  师:“荇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圆形,浮于水面上,根生在水底,花是黄色的。

  还有哪些词语你不太明白的?

  生:一嘟噜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他的?

  师:“一嘟噜”是北方的方言,比如我们这儿说一串葡萄,那儿说是一嘟噜葡萄。我们这儿农村会有人家晒辣椒干,串成一串,那儿叫一嘟噜辣椒干。一嘟噜就是——

  生:一串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好。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读。

  出示: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听说我们班同学朗读水平特别高,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大胆地表现自己。你想读对不对?就请你好吗?

  生读

  师:对不起,老师打断一下,看清楚了,是“对我说来”。

  生继续读

  师:不错。要勇敢地表现自己,还有谁愿意再来读读?

  生读

  师:从你流利地朗读中老师知道,你课前预习得很充分。

  孩子们,俗话说“学贵有疑”,读了这句话,你心中有怎样的疑惑?

  生:为什么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书:最留恋

  师:你很会读书。

  我们不仅要学会提问,还要学会去解决问题。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回答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你们预习时有没有留心?

  没关系,我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生浏览课文

  生: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们同意吗?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一生读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夹竹桃带给我怎样的幻想?

  板书:幻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文中的韧性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韧性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读书,两位同学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一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想到的是哪些词语跟它意思差不多?

  生1:坚韧

  生2:柔韧

  师:韧性就是柔韧不易折断的品质。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就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你们找到了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中,老师知道,课前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我们班同学预习习惯非常好。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在心里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师行间巡视。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轫性?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哪位同学也找到的这句话?请你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你从哪些关键词当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无不奉陪

  师:无不奉陪就是什么意思呀?

  生:坚持到最后。

  师:你读出了它坚持到最后。那无不奉陪是个什么句式?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还知道双重否定句,了不起。如果把它换成这样的句式,你觉得哪句好一点?

  出示句式比较

  生:无不奉陪语气要强烈。

  师:双重否定的句式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表达的意思也更明确了。

  那能把这句话也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改一改吗?

  出示练习

  生: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人不激动万分。

  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会尝试用一用这样的句式。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一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也体现了“无不奉陪”?

  生:一直

  师:一直、一直。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报春的迎春花一直到傲霜的菊花,它无不奉陪。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

  生:韧性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一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株充满韧性的夹竹桃。

  夹竹桃到底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比较好?推荐一下。

  生推荐一名同学

  师:其他的同学思考:你在季老家的小院看到了哪些花?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果然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

  季老家小院的花可真多,可以说常见的是应有尽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一生介绍花名

  师:有这么多花呀。读了这段文字,你心中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1:为什么那么多花不写唯独写夹竹桃?

  生2:为什么写这么多花,不提夹竹桃?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介绍了这么多种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不是跑题了吗?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衬托对比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真会读书,都知道衬托对比的方法了。

  是呀,作者就是用衬托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上这样的写作方法。

  师:夹竹桃和这些花相比,这点韧性显得是多么的——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生:可贵。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女同学中谁读书比较好?推荐一名。

  生推荐一名同学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夹竹桃?

  生:生命力旺盛的夹竹桃。

  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的字词?

  生:一声不响。

  师:一声不响、悄悄地,它在那里默默地开放着。

  你还从哪些关键字词中看出来的?

  生:从“又”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

  引读: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

  师:就这样坚持着,向世人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一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株默默而又生生不息的夹竹桃。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

  师:从哪些关键的字词中感受到的?

  生: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茂盛、衰败、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孩子们,你们想象一下,伴着和煦的春风,许多花——

  生:竞相开放。

  师:而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盛夏的暴雨,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深秋清冷的凉风,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我们刚才的“无不奉陪”句式是一样的。

  出示句式比较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生:文中。

  师:显然文中句式表达的意思更强烈一些。

  出示句式练习

  师:老师相信这个练习一定难不倒你们。

  生:小明是个小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师:也希望我们同学,每天都能看一点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此刻,你喜欢上夹竹桃了吗?

  生:喜欢。

  师:就让我们向它毫无保留地表达我们的爱意吧。捧起书,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

  师:好一群夹竹桃的知己啊!

  自古文人多爱花,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原因。

  出示季羡林的生平

  师:快速浏览这段文字,相信你们对季羡林会有更深的认识。

  生浏览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季羡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

  师:你读出了他的坎坷经历。

  生:他具有夹竹桃一样的韧性。

  师:是呀,他就像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一样,一路坎坷地走过来,最后坚持下来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他仿佛看到了他——

  生:自己。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相信你会有更深的认识。请男同学来读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

  男生齐读

  师: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难怪他这样说——

  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女生读。

  女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感受,师行间巡视。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内心感受。

  交流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夹竹桃的韧性。对于一开始有同学提出的,“夹竹桃会引起作者怎样的幻想”这一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出示作业:

  1.背一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让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在我们心中开花吧。

  2.读一读:季羡林的原作《夹竹桃的传说》,感受文学大师的优美文字。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节课,意在从学生的疑问处入手,激发探究的欲望,引领他们品读质朴的语言文字,理解语言,自主释疑。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补充作者资料,进一步感悟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习得语言。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强势,主体的自主性受牵制,所给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朗读机会虽说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指导是不够到位的,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的朗读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语调轻重上的改观,没有显著的进步,也仍未从内心品悟到夹竹桃的韧性。

  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被淡化。本课的段落大意提取并不难,经过充分预习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握,因此我将其安排在检查预习的环节。由于刚由新老师上课,又是第一节,学生似乎有点紧张,发言不够积极,我呢,便在说出“写了夹竹桃的花色、韧性”后掐断,进入字词的检查,本打算权当做了解他们的基点,待抓住最后一节的学习后再借助板书将“花影及引起我的幻想”顺便补充进去,随之小结一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再说,读词语难度系数不太高,可缓解一下学生的紧张情绪。然而,实际的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给人的感觉是没在意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此中的遗憾会给以后的教学以提醒甚至强化。

  再次,正如陈所长提出的,本节课没能从宏观上,把整个单元内容串联起来,足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感受大师语言的平实、质朴,借物抒情写法的独到与精妙。如果课前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或者团队成员能适当引领一下,将单元主题融入本课教学,深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后的教学,更需静下心来研读文本,真正实实在在走近学生,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将学习到的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不止,反思不断,促进自我成长。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5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呢?

  1、请大家打开书,默读第四自然段,找找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反复读上几遍,想想妙在哪里?并写下你的感受。

  2、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

  生:我从“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妙处。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我从“又……又…… ” 感受到夹竹桃妙在好像开不完的。

  生: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持不懈。

  师:一朵花败了,引读——(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引读——(又长出一嘟噜……)

  生说话练习:一串花谢了,(                     );一团花落了,(                  );一簇花枯萎了,(                         )。

  师:此时,你脑子里想到了那些词呢?

  生:我想到的是坚持不懈。

  生:锲而不舍。

  生:不知疲倦。

  生:生生不息。

  生:我还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到了夹竹桃开花时默默的,一声不响的

  师:同学们,然而……却…… 说明还有花开得不是“悄悄地”,不是“一声不响”,哪些花呢?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三自然段)

  师:自己大声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些花不是“悄悄地”开的?

  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师:交流一下,哪些词语?

  生交流:报告、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熏透、怒放

  师:这些词语看出这些花开得如何?

  生:这些花开得很热闹、很热烈。

  师:是啊,百花开得是那么热闹、那么轰轰烈烈,来,我们来读好它。

  (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院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唯独夹竹桃,它——(生接:悄悄地一声不响地,)有人欣赏,它开着。无人问津,它也开着,一朵花败了,引读——(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这样一比,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呢?

  生交流:默默无闻、毫不张扬

  师:来,把你们的感受放进你们的朗读中。

  (生齐读这句话)

  师:你还从哪里读到了夹竹桃的妙呢?

  生: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特别是“无日不迎风吐艳”可以看出妙在它是常开不败,一直开着的。

  师:“无日不迎风吐艳”这是一个什么句?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能换个说法吗?

  生:日日迎风吐艳。

  生:每日迎风吐艳。

  师:比较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生:意思相同,句式不同,语气更强烈。

  (指导读好这句话。)

  生:我还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感受到了夹竹桃妙在不管是怎样的情况,它一直在迎风吐艳。

  师:昨日,夹竹桃迎风吐艳,今日——(夹竹桃迎风吐艳)明日天——(夹竹桃迎风吐艳)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迎风吐艳)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迎风吐艳)

  师:此时,你又想到了哪些词?

  生:勇敢顽强。

  生:坚韧不拔。

  生:常开不败。

  生:一如既往、始终如一。

  师:是啊,不管季节如何更替,环境如何变化,夹竹桃却始终如一,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我们一起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中的无不奉陪再次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

  师:“无不奉陪”这又是一个什么句?

  生:又是双重否定句。

  师:换个说法来说说。

  生:全都奉陪,永远奉陪。

  生:奉陪到底。

  师:夹竹桃都在奉陪谁啊?

  生:奉陪百花。

  师:从哪里可以读到?

  生: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师:奉陪了多久?

  生:奉陪了三季,从“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可以看出。

  师:春花开时,夹竹桃奉陪着,春花落了,夏花开了,引说——(夹竹桃奉陪着)夏花落了,秋花开时,——(夹竹桃奉陪着),从不间断。

  (再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作者一连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强调了语气,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更好地突出夹竹桃的妙处。

  生:为了更好地赞美夹竹桃。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夹竹桃很多的妙处,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韧性)(板书:韧性)

  (再次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一大段的文字写了14种花,唯独没有提到夹竹桃,这是否是多余的呢?

  生:不是多余,更加写出了夹竹桃的“妙”;

  生:我觉得也不是多余,反衬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对比。(板书“对比”)

  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你能换个说法吗?

  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显得非常可贵。

  师:我们知道,反问句的语气也要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要来的强烈。来,读好它。

  师小结: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显得非常——(可贵)。(板书:可贵)

  师:让我们再次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夹竹桃这份可贵的韧性。

  (师生配合读三、四自然段)

  师:正是因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使季羡林老先生——(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我爱上了夹竹桃

  生齐读这句话。

  简析: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韧性”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查了下字典,明白了它的意思,但对于它的内涵还没有真正去理解。为了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可贵”,使“韧性”在孩子们脑海里变得丰富起来,就设计了以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先以“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家,去看看夹竹桃还有哪些妙处呢?”的一句话过渡到对夹竹桃韧性的感悟中来。然后现在老师的“扶”中,从第四自然段中划出描写夹竹桃的句子,如: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抓住关键的词语“又……又……”、“悄悄地一声不响”,想到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不知疲倦、生生不息、默默无闻、毫不张扬”让学生明白这些是夹竹桃的妙处之一,是夹竹桃韧性内涵之一,最后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放”,给学生时间与机会,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句子,从而感受到“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常开不败、不屈不挠、一如既往、始终如一”都是夹竹桃韧性可贵的表现。

  在这其中,教师还不失时机地渗透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双重否定句的使用、反问句的使用都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夹竹桃的”妙”;“对比”手法的运用,反衬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6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以读为主,力求通过个性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文,读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处理得并不好,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而是急于让他们用双重否定词来造句,结果学生说得并不理想,可见,学生对句子理解得并不深入,这就冲淡了对夹竹桃的韧性的理解和认识,也冲淡了两个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学生虽也能产生以上认识,但印象一定不及对比朗读的方式来得深刻。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给予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问自己:这节课上,我的智慧火花在哪里闪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需要每节课后、每天问自己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这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学习作者对比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夹竹桃花期所呈现出的可贵韧性。

  2、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样一种花,她静静地、默默地绽放,开得泼泼洒洒,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并非最艳丽,更谈不上名贵,但它却算得上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生齐读课题)夹竹桃。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来读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相信你也会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是什么原因令作者爱上夹竹桃的,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2、朗读末段,认识中心句。(既能回答了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的原因,照应了开头,游食文章内容的总结。)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韧性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那么夹竹桃的韧性又体现在哪呢?

  2、轻声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圈出句中的重点词语。再读读,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交流、指导朗读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了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夹竹桃默默绽放,生命力旺盛常年不败,不张扬。)

  ◆ “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夹竹桃生命力顽强,一年三季充满生机,花期长。)

  “无日不”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每日都)与原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原句是双重否定句)还有哪句也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也是双重否定句?

  ◆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花期长,别的花无法与之相比)

  “无不奉陪” 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呢?也与原句比较,体会这两句双重否定的作用(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1)用“无…不”造句。(无时不、无人不、无法不)

  (2)用“…无不…”造句。

  4、小结:不论天气变化,还是季节更替,夹竹桃依旧迎风吐艳。它们不张扬,不倦怠,不抢眼,而生命之歌却是那样嘹亮,这是多么可贵的韧性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5、是啊,“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陈述句改反问句)说说作用

  6、院子里其它的花又如何呢?请三人分季节读第三自然段。(多媒体出示图片)

  7、院子里的花开的这样美,可是作者却单单钟情那一声不响、悄然开放的夹竹桃。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也叫“夹竹桃”,那作者为什么要将小院的花写得如此美,这样写用意是什么?(衬托夹竹桃的韧性)

  8、小结:悄悄地,一声不响的,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它那顽强的生命力,不正是它的韧性所在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它的韧性。

  四、作业:

  1、 造句:“无…不” 、“…无不…”

  2、 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板书:                                 春风

  这样的韧性     暴雨            无…不

  深秋

  (“我”爱上了)夹竹桃

  许多的幻想

  反思: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伊始,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为主线,以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突破口——夹竹桃的韧性是“我”爱上夹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紧接着讲读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讲的就是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我主要让学生找出写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找出重点的词语来感悟夹竹桃花的生命力强,花期长,从而领悟夹竹桃的韧性。第四自然段中的两个双重否定句是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的,我让学生理解“无日不”“无不”的意思,在比较句子朗读,谈感受、说体会,得出了双重否定句在文中的作用。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到位,学生对夹竹桃韧性的体会不够深,所以感情朗读的效果不明显。

  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我主要在学生读中通过图片及四字词语的展示,问学生:为什么要把院中的花写得这样美,用意是什么?学生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回顾我的课堂教学,如果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对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可能会体会的更深刻。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8

  作者: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4

  《夹竹桃》详细教学设计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      陈冬安

  邮编:225325   联系电话:289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一篇优美散文——《夹竹桃》。(板书:夹(jiā)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请同学们自个儿先去感受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读好了吗?文中哪几个小节是直接写夹竹桃的呢?

  4、学生汇报:第2、4、5自然段。   

  5、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品味它……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一起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吧!(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大家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这是两盆什么颜色的花?(板书:花色)(生答:红色和白色的)

  4、作者由这两种花色分别联想到什么呢?看课文,老师引读,请大家跟读。

  5、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你为什么觉得这样的景象奇妙有趣呢?(火与雪是不相融的,却能融洽地开在一起。)

  6、你们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吗?请大家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

  通过练读有了自己的体会吗?怎样才能把这段话读好呢?(指名说,教师标出重音)你能为大家朗读吗?

  读得真不错,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奇妙有趣的景象吧!(齐读)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段,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板书:花期)

  2、请同学们再读第四自然段,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先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句子,再用着重号标出反映花期长的词语,然后好好地品读品读。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能一边读一边圈画,这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哪些句子写出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生(1)读第一句:(相机出示句子)

  师:哪些词语反映了它的花期长?(又开出、又长出)

  师:这句话不但写出了它的花期长,还写出了它的品性“悄悄地一声不响”,它是默默绽放,不张扬,常年不败。

  师: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请大家自己读。

  指名读;评价。(“悄悄地一声不响”要读得轻柔些,而“又开出、又长出”要读得重些。)

  齐读。

  生(2)读第二句:(出示句子)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花期长的?

  生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齐读)

  师:

  (1)标出“和煦的春风里”、“盛夏的暴雨里”、“深秋的清冷里”,从这里的三个“在……里”你体会到什么?(不管什么气候,夹竹桃始终是迎风吐艳。)

  (2)“无日不”可不可以换个说法?(每天都这样)

  这里为什么不用“每天都这样”而用“无日不”呢?(它的语气更加强烈,更能突出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应如何读呢?(指名读)

  自由练读;

  齐读;(大家读得很投入,我也被感动了。)

  生(3)读第三句,从“无不”一词反映了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无不”是什么意思?(是“都”的意思)

  这里不用“都”而用“无不”一词,大家懂了吗?(起强调的作用,不管什么季节夹竹桃都一一奉陪,突出了花期长,表达了对夹竹桃的赞美)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师:真不错,我们一起读。

  6、师:夹竹桃的花期真长呀,所以在作者的心理又有什么新感受呢?

  生(4)读句子;(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这一点韧性,(板书:韧性)同院子里的哪些花?文中哪一小节写了?(生:第三小节)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的词语“然而”,用“然而”过渡到夹竹桃,就说明第三自然段写了其他花。

  请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写了多少花,有没有写夹竹桃?

  (生答)

  一百几十个字,写了十四种花,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内容呢?(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句子上,“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请大家换个说法。(出示陈述句)

  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下用哪一句好?

  学生对比读。

  哪一句好呢?(生答:反问句好,强调了夹竹桃韧性的可贵)(师标出“不是……吗?”)是啊,说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反问句。

  7、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第四自然段,好好地品味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花影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9

  《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最适宜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从朗读中感悟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

  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结合文本语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由于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平时不大注意观察花草树木,不善于想象,有好多学生可能没见过夹竹桃。对借物喻理这类文章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引导学生感悟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和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根据上述情况,我设想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

  一.引发猜想,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板书课题:夹竹桃,指名读,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对夹竹桃的猜想,如为什么叫夹竹桃?这名字怎么来的?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夹竹桃的图片,让了解的学生作简单介绍,紧接着没下悬念: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作者为什么对它这么留恋、回忆呢?以激发学生迫切读文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检查初读情况,正音,对文中比较长的难读语句,如写夹竹桃韧性的那些句子等,重点加以指导,并理解相关字词。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在次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条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把握重点,朗读感悟

  在学生基本了解各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夹竹桃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学生不难找出第二、四、五自然段。然后让学生重点朗读这三个自然段,从中感悟夹竹桃花色的融洽,开花的韧性和由它引出的奇妙思想。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四.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用钢笔书写本课生字,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重点说说第二可是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课开始,我再现第一课时的生词,带领学生默写并订正。然后与学生谈话,组组交流上堂课的学习收获,以唤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回忆,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浏览课文,把握课文脉络。课文第一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而第六自然段则是对3—5节的总结,同时照应了第一段。接着思考:你觉得夹竹桃怎样?可作者是情有独钟,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二、四、五自然段。

  当学生交流到第二自然段内容时,我顺势出示相关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当学生交流到夹竹桃花的色彩红白相映,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时,启发学生联想“红似火”“白如雪”的景象,:“火上有雪”、“雪上有火”交相辉映,指导读好这句话。凭借课件画面,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当学生交流到第四自然段“夹竹桃的韧性”时,我没疑: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让学生去找一找相关的语句,重点引导学生充分读懂“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这两句话,启发学生从这两句话中体会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通过朗读指导认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赞美。

  当学生交流到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时,学生会兴趣盎然。我着重从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会引起作者的幻想以及引起了哪些幻想两方面引导,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堵不住烦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抓住学习语文的关键,重视高年级学生的读书感悟和背诵积累。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出示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也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朗读,既体会到季老先生家院子里那一年三季热闹非凡的景象,又让学生明白这样写是为了与夹竹桃进行比较,反衬出它的那种韧性。

  三.布置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进一步巩固积累课文规范语言。

  2.造句:无……不……;无不——

  3.迁移写法,模仿课文写一种植物。

  附极书:

  韧性

  17.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夹竹桃

  幻想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0

  《夹竹桃》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划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融,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第三至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与其它写花的状物文章不同的是,《夹竹桃》这一文里,虽然也定了花的色,但却没有去细描花的形,而是把浓墨用在细腻提示花的气质与蕴味,写夹竹桃所带给“我”的全新的美感——“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更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去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作者借花来抒发内心的感情,来表达对自然界草木的喜爱之情——“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作者眼里的夹竹桃的特性——花色红白相间,奇妙有趣;花期很长,有可贵的韧性,让学生跟随作者一起陶醉在月光下的夹竹桃的花香里,在扑朔迷离的花影里幻化、想象、愉悦……从而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独特的情感,进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的人生情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第二教时中,我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1、品读2、4、5自然段,兼带学习第3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感受夹竹桃所引起的作者的幻想,感悟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

  2、学习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教学过程如下:

  一、采用变序,提挈中心

  由问题“作者对夹竹桃,有怎样一种情感呢?”引导学生浏览全文,找出中心句——第6自然段:“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从中提挈出关键词、灵魂词——“爱”,板书。

  设计意图:中心是文章的灵魂。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展开教学,以中心为发端,最后又以中心为终结,可达到一种中心突现、完整统一的效果。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展开教学,将贯穿于全文的教学和每个自然段的教学,旨在取得凿眼打井之效,挖得深,获的水多。放得开,收得拢,主线分明,脉络清晰。

  二、围绕中心,直奔重点段。

  1、以“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爱夹竹桃的什么呢?接下来学习课文”为过渡,引领学生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从而从全文中揪出

  2、4、5三个重点自然段。

  2、让学生边读边思,弄懂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

  设计意图: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课文,大胆舍弃,直奔重点段,腾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让学生品读重点段。

  三、品读重点段,感受花性

  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以读促悟。借助画面、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自主阅读、积极对话的氛围,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有着心灵上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韵,把自己对文本的融合体会表达出来,把课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学完了三个主要段落,再归拢到文章的中心上,让学生说说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爱夹竹桃的什么,使中心问题得以解答,使文章的中心进一步强调、突现,使教学始终紧扣中心,完整统一。让学生再读第6自然段,领会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即总结4、5自然段,,总结全文,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让学生读第1、第6自然段,感悟其内在的联系。

  2、把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放在更宽广的情感背景中,使学生对课文中许多内容理解得更深入。师介绍写作背景: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在异国他乡巧遇自小于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使学生了解这篇文章描写了故乡的夹竹桃,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但同时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在这普通的植物身上,承载了沉甸甸的乡情。师介绍原文的第二自然段:“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让学生读一读,从而解读第1自然段中所说的“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

  设计意图:不停留于语言文字的表面、文章的表面,引领学生感受作者更为博大的情感世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内心更为敞亮,精神进一步得到唤醒。

  五、练习写话,习得方法

  作者写夹竹桃,由看到的景抒发自己的情,由真实的描写,写到虚幻的想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选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植物可以称之为有韧性,例举仙人掌、松树、小草、梅花、广玉兰等,仿照作者的句式赞美其中的一种。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也就达到了内化、外显的效果,得到了知识的积累,得到了技能上的发展。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韧性的特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4、体会对比衬托的写法,感受季羡林先生语言的精妙。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夹竹桃有韧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回忆起40多年前在家里天天看到的两盆花,欣然写下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读题)

  2、(图)有什么特点?(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得名夹竹桃。)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夹竹桃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但在“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却有着别样的一番情趣。季先生对这两盆夹竹桃有着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轻声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大家沉浸在美妙的文字里,读得非常认真。这里的词语都会读吗:(出示)

  (1)指名读 正音。

  (2)点击:藻、凄    这两个字写法上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吗?

  在书上描红。

  3、夹竹桃在作者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交流,出示: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请大家轻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能从中读出问题来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文本的呈现本身具有完整性。这一部分由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明确学习重点,同时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

  三、感受色美。

  1、我们就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出示,指名朗读第二段。)

  2、“这景象”指什么景象?

  你觉得它奇妙有趣吗?为什么?

  平时说什么“融洽”?

  这里用了这个词,这两盆花给你什么感觉?

  3、齐读,体会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四、品悟“韧性”

  1、仅仅因为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季先生才爱上了它吗?还因为什么?

  2、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3、这一点韧性,究竟是怎样的韧性呢? 让我们走进第四自然段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哪些词语、句子最能体现夹竹桃的韧性,圈一圈、划一划,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自读。(出示第四自然段)

  5、集体交流。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

  (1)谈体会。

  (2)引导:

  “悄悄地一声不响”(点红):

  季先生为什么说它悄悄地一声不响?是想强调什么?(板书:默默无闻)

  季先生对这种默默无闻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指名。

  “又”:你仿佛看到夹竹桃怎样地开?你能读好吗

  (3)一嘟噜就是——(一簇簇)季先生用了一嘟噜这个北方方言,充满了韵味,你感受到了什么?

  ▲ “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1)谈体会。

  (2)“无日不迎风吐艳”换个说法就是?既然“无日不”的意思就是“每日”,那干脆改成“每日迎风吐艳”,好不好?为什么?

  (3)夹竹桃迎过哪些风?夹竹桃只经历过风的考验吗?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它在怎样地开着?(板书:始终如一)

  (5)能把这种韧性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谈体会。(花期长,一年四季开花长达三季,一年365天开花将近300天。)

  (2)夹竹桃奉陪过哪些花?

  别的花花开一季,夹竹桃却能花开——  (板书:花开三季)

  (3)看看这一自然段,刚才讲了有十几种花,花多不多?

  除了花很多,还给你什么感受?

  (4)这段话,季先生花了这么多笔墨,却只字不提夹竹桃,难道仅仅是告诉我们夹竹桃奉陪过这些花吗?

  6、所以,季羡林先生在第四自然段开头这样写道:然而,逗号,季先生想借这个平白无奇的“然而”和一个逗号,他想说什么?你能帮他说说吗?

  (出示:尽管          ,然而           。)

  7、让我们再来回味这段文字,感受季先生对夹竹桃的一片深情吧!

  (音乐,引读,逐段出示文字)

  8、学到这里,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是夹竹桃的韧性?

  9、你喜欢它这种韧性吗?那就请你大声地读好这个句子。齐读:这一点韧性—

  10、让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烙印。(出示填空,自由背,齐背)

  11、正因为这一点韧性,所以季先生才认为:(出示:对我说来,……)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始终紧扣文本,让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自主研读,并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学夹竹桃“韧性”这一重点段时,首先紧扣“韧性”一词,让学生通过朗读第四自然段中对夹竹桃的描写,谈谈对“韧性”的看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紧扣句中的“无……不…”“无不”两个关键词展开思考,并结合所设计的相应的说话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夹竹桃的韧性。通过这种环环相扣,逐层推进的方法,再加上情感朗读,进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这一韧性”“显得非常可贵”。)

  五、由物及人

  1、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却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或许能找到原因。(音乐,出示:)

  2、静静地看完,你有什么话想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学完这一部分,让学生联系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来谈,让这种“韧性”也扎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3、先生最后深情地说 :“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

  4、这节课我们品悟了夹竹桃的韧性,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又能引起我怎样的幻想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用“无……不”和“无不”分别造句。

  2、熟练背诵第四自然段。

  3、阅读《夹竹桃》的原文,感受大师的散文风格。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2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上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了三种事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这一自然段第一句“夹竹桃的妙处”,是指课文上一自然段讲的夹竹桃__________的特点,作用是承上启下;“还不止于此”的作用是___________。这一段的总起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3

  一朵朴素的夹竹桃----听《夹竹桃》有感今天下午,有幸参加了实验小学承办的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对外活动。聆听了无锡市奚梅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夹竹桃》,感受颇深。《夹竹桃》中有这样一句话:“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我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我感觉奚老师也具有夹竹桃的品质,虽然衣着朴素,课也非常质朴,但却处处闪耀着她对小学语文独特理解和独到追求,让人回味无穷。一、“我要教会学生阅读”这是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一个朴实的追求。上课伊始,她就问学生:我们已经阅读了不少经典佳作,也积累了不少阅读文章的方法。平时,你看到一篇新课文,会怎么做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的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有的说要学习写作的方法……在不经易间,教师渗透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结束全课前,奚老师给学生们推荐了一篇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杨柳》。这是一篇与《夹竹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文章,教师的推荐意图不言自明。她是把课文当作了拐杖,在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如此设计,不光拓宽了学生的阅读渠道,更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巩固课堂上的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二、“我要教给学生表达方法。”这是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另一个朴实追求。在平时所听的公开课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师给学生渗透写作知识。但那只是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一般,有“作秀”的嫌疑。但今天的课堂上,却让我有了很深的感动。表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奚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她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自然段的内容。这在公开课上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仅枯燥,而且会比较费时。但奚老师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引导学生如何既准确又精练地说出主要内容。当孩子们终于能比较自如地概括段意之后,奚老师笑了,我也在心里笑了!奚老师还非常重视写作方法的指导。如讨论此文开篇的方法,指出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并由作者先写夹竹桃外在的特点,再与内在的品质这个写法,告诉学生“由表及里”的写作手法。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言论穿插其中。让学生学习大作家对写作的态度和做法。有些时候,语文是需要“告诉”的。相信孩子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对写作文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组织材料,一定若有所悟。整堂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教师想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没有花里胡哨而没有价值的刻意设计,真是“简简单单上语文”的好课例。但在课堂上,我还是有一点疑惑,写在这里,与伙伴们讨论:1.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学生共找出了三处,分别为第一小节,第四小节最后一句和第六小节。接着教师就按照学生的交流,直接出示第一小节开始教学。但在随后的教学中,并没有再提到学生交流的第二处和第三处内容。在平时的听课中,也时时能找到类似的情况。给我的感觉是,教师让学生找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着看是让学生自主性学习,但其实还是教师在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2.当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夹竹桃和其它花的不同特点时,学生却提到了夹竹桃的韧性。这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此时,教师打断了学生的话,说:“你这个问题先搁一搁,我们待会儿再讨论吧!”这样的情况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会发生。不知伙伴们,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首先肯定这位学生预习工作做得好,然后巧妙引导,不露痕迹回到讨论的问题中。如果学生的“插话”是合理“有用”的,则适当调整备课时的预设,跟着学生的思路,接着下面的教学。我想,这样一方面尊重了学生,更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说起容易做起来难。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以上两点奚老师的教学理想与同伴们分享,两点我的困惑与同伴们共同探讨。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4

  《夹竹桃》教学设计九

  作者:西来中心小学  姚九兵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48

  夹竹桃》教学设计九

  《夹竹桃》教案

  西来中心小学  姚九兵

  一、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二、四、五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特点,品位课文语言。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点

  感受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想,培养审美情趣。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夹竹桃》。

  2、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大声的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老师巡视。

  3、课文读完了,谁告诉老师,作者爱不爱夹竹桃。(爱)

  (老师板书:爱)

  4、出示课件。

  课前老师找了些关于夹竹桃的资料。指名读资料。

  老师引导(夹竹桃就是这样一种植物,而且课文第一自然段也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为什么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知道为什么吗,文中有一句话,找找看。

  5、出示课件

  (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齐读这句话。

  韧性知道什么意思吗?(柔软而结实)课文中是指夹竹桃的花期非常长。

  二、学习课文主要部分四自然段。

  找出描写夹竹桃有韧性的自然段。

  1、 交给同学们一个任务,同学们能勇敢的接受吗?我就知道同学们会接受,老师相信你们的能力。

  2、 出示学习要求:(很简单)

  (1)说说夹竹桃的韧性(即夹竹桃的花期长);(2)读出夹竹桃的韧性。(提示:为了更好的说出夹竹桃的韧性,可留意课文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都下位找你的好朋友去交流讨论,可以两个人一组,也可以几个人一组。老师只强调一点,别浪费时间就行。好了,开始。)

  3、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4、 全班交流

  (1) 说出夹竹桃的韧性。

  (抓住一些关键的词如:又开处又长出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无不奉陪等等)

  老师适时进行表扬。

  (2) 读出夹竹桃的韧性。(选择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老师相机进行指导。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又长出一嘟噜。(老师觉得你不仅读出了夹竹桃的韧性还读出了夹竹桃其他的品质,因为老师觉得你注意了悄悄地一声不响。如果你再仔细的读,你会读出夹竹桃其他的好品质,特别注意一下悄悄地一声不响)再读一遍。

  b: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学生进行评价:他读得怎样。)

  c: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老师觉得你从……一直从……一直无不读得挺到位的。)

  d:这一点韧性……非常可贵吗?(最后感情再强烈一些效果会更好,你再试试。)

  (3) 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老师引读导入第五自然段。

  师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那院子里的其它花怎么了,再给两分钟时间同学们认真读一下课文第三自然段,知道其它花怎样了吧。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我爱上了夹竹桃了。

  (板书:韧性)

  1、 配乐范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 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幻想。用书中的话说。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老师觉得当时的环境也对作者的幻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门们想想看,当时该是一幅怎样的环境。

  3、 指名说。

  老师渲染。(是啊,在皓月当空的晚上,四周静悄悄的,作者来到夹竹桃下,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夹竹桃浓郁的香气却弥漫四周,看着墙上参差的叶影和迷离的花影,闻着浓郁的花香,作者不由得产生了许多幻想。

  4、 自由读课文,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

  5、 出示课件。指名学生读。

  a:我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作者的想象力是多么的丰富啊,把爬过的小虫子当成是远渡重洋的海轮了。作者还幻想到什么?)

  b:我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了一个小池塘。

  c: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6、 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了那么丰富,奇特的幻想,下面我们也该好好的读读课文,领略那其中的美妙。先请同学们自己练读。

  7、 请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读。

  (这位同学,问你一下,在你马上投入的朗读这一段的时候,你对我们有没有什么要求,比如,你可以要求我们都把眼睛闭上,静静的听你读,边听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吗)

  (另外老师这有一段音乐,也可以借给你用用?)

  8、 学生配乐师范朗读。

  9、 读完后,音乐继续,(同学们别把眼睛睁开,静静的听,静静的想,你的脑海中肯定也会产生许多幻想。)(想好的同学把眼睛睁开,轻轻的打开本子,把你幻想到的景象写在本子上。)

  10、 交流写的幻想。(出示课件:省略号)

  11、 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让人幻想)

  四、除此以外夹竹桃还有什么让作者留恋、回忆的地方吗?

  文中还有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留恋,回忆夹竹桃的原因,找到了吗?(在课文第二自然段)

  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板书:奇妙有趣)

  这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现在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出示课件指名读课文。

  其实这一处也是作者的幻想。

  五、老师总结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因为它们的颜色奇妙有趣,因为它们有韧性,花期长,因为它们能带给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所以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好了,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留给同学们三道课后作业。

  六、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 思考:课文主要写作者喜欢夹竹桃,为何第三自然段要写那么多其它的花?

  3、 收集关于夹竹桃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夹竹桃。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品味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我的“幻想”,在品析之间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写什么)

  2.关注作者的谋篇布局,言语表达,领悟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和带给我的“幻想”的。(怎么写)

  3.由花及人,在学生自主阅读中,培养其阅读力以及审美情趣。(为什么写)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作者所产生的幻想。

  教学过程:

  师: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在季羡林先生的心中:“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到底是什么妙处让作者爱上了这夹竹桃?

  完成板书:花色有趣 韧性可贵幻想奇妙

  板块一:品读“韧性”,领悟写法,由花及人

  师:你知道什么是“韧性”吗?

  一、思考。

  作者是怎么写夹竹桃的“韧性”?轻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夹竹桃的这份韧性?(屏显第四自然段)

  二、交流

  1.自读品味,感悟韧性

  ⑴抓“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师说:①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不与百花争艳,就这样默默地开着,从不张扬,乐此不疲,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②关键词品味)③败了再开,黄了再长,顽强不屈的开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⑵抓“无…不”“在…在…在…”“一直…一直”①你很会读书,不仅关注写了什么,还领悟到了作者是怎么写的!②它安静从容地开、始终如一地开、锲而不舍地开、洋洋洒洒地开,这就是夹竹桃,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

  ⑶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品味到了夹竹桃的韧性,难能可贵的是还品味到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份韧性的。齐读。

  2.回环朗读,抒发韧性

  师:夹竹桃一年三季,默默开放,始终如一,极有韧性。①你看,在和煦的春风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在盛夏的暴雨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③在深秋的清冷里,那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④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屏显: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3.重组对比,激活韧性

  师:课文共 6 个自然段,其中有 5 段文字描写了夹竹桃,而第 3 个自然段的一百多个字,描述了 14 种花的千姿百态,却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这是为什么呢?

  请把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师:作者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用了哪些优美的辞藻写群花?

  写百花,只为一花。写百花的喧闹,衬托了夹竹桃的沉静;写百花的美丽,衬托了夹竹桃的清雅;写院子里一年三季百花盛开,衬托了夹竹桃一花独放春夏秋,这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对比读

  4.由花及人,升华韧性。

  师: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为什么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请你读读他的生平,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学生细读)季羡林1911年8月出生在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为临清市)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少年季羡林背井离乡投奔济南叔父。在济南他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5年24岁的季羡林被录取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小语种,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季羡林从一个农民的孩子起步,从学以后是一口气读到博士的。

  先生是的学术大师,一生的研究涉猎之广、造诣之深世间罕见。然而先生却这样说:“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 《悼念沈从文先生》 )先生的虚怀若谷可见一斑。因为先生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介平民,因而人们亲切地称他是平民中的大师,是大师中的平民。先生 1936 年在德国选读梵文,他认为 “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直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 。 ( 《留德十年》 ) 先生的信念是如此的坚定 ! 先生 1980 年进入古稀之年,尽管事务繁忙,他依然故我, “ 咬定青山不放松 ” ,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潜心研究,勤奋写作。一生勤奋刻苦的先生耄耋之年仍旧读书,仍然笔耕不辍 …… 他的译文创作无数,仅散文创作就有 80 余万字之多。

  师:不炫耀,不张扬,就像夹竹桃那样悄悄地一声不响;始终如一,锲而不舍;夹竹桃,季羡林,季羡林,夹竹桃。季羡林不愧是一位大家,文章语言典雅清丽,用字、用词非常考究,一些方法他信手拈来,又用得朴素自然,不露痕迹。

  再读第四自然段,相信大家对夹竹桃会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季先生才会在开头这么说:(屏显: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块二:感悟“幻想”,启发想象,由读及写

  1.师:同学们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音乐推起)美美读读第五自然段。

  2.你想说什么?怎样的景象引起了作者奇妙的幻想?

  (屏显)毫不含糊 浓浓烈烈 袭一团模糊 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师:指名读,追问:你读懂这两组词了吗?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

  是啊,月光下,叶影高低不一,错落有致,花影模模糊糊,它们给我们带来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梦幻的美,来,美美地读好这组词。

  读句子

  3.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谁来读一读?朗读过程中,你发觉作者是怎样写这一次次幻想的?

  4.正是这种由眼前的景物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以及你们美妙的朗读把大家带进入一个幻想的梦境里。每一次的幻想那么美,最美最美的那一次幻想一定在同学们心中。

  屏显:我幻想它是 ,我的眼前,

  板块三:提供话题,整合全文,升华情感

  有人说,季羡林老先生在《夹竹桃》这一课的最后概括得不够全面,你是怎么看的?

《夹竹桃》教案设计 篇16

  之一

  作 者:赣榆县柘汪中心小学 王芹

  教学目标 :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

  教具准备:一盆盛开的夹竹桃、投影仪、录音机、轻音乐磁带、课文录音磁带、VCD片、表格。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介绍夹竹桃这种植物。

  [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感悟

  (出示夹竹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所见过的花当中,夹竹桃是最美的花吗?它也不是最名贵的花,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一)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回答(韧性、幻想)

  [自主、合作的学习是现在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学习夹竹桃的韧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找的结果。

  3、品味重点语句。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指名读

  <2>圈出“春风、雷雨、清冷”这几个词,说说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3>请你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4>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5>练习用“无……不……”造句。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圈出“春天、秋天”两个词,说说它们告诉些什么。

  <2>请你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用“无不”造句,比较“无……不……”和“无了”两个词的异同。

  <3>练习朗读此句。

  [通过对得点语唏的“找”、“读”、“品”,培养为主的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语感能力。]

  3、小结:夹竹桃不管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都能始终如一的开放,它这种精神是不是可贵呢?

  4、自读手段(第4自然段)

  (三)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学习二、五两个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1>自由读、指名朗读。

  <2>你看到眼前这盆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实物)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使学生放任想像的翅膀,使他们敢想、会想、想出奇异,发展创新思维。]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制造月光下夹竹桃的情景)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

  <2>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呢?小组学习,完成表格。

  产生的幻想 幻想的依据

  <3>汇报学习结果。

  <4>你最喜欢哪种样子的夹竹桃,读给你的同桌听。

  [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小组内读、议、填等一系列程度锻炼了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在作者家的院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你看――(放VCD片,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小结课文的写法。

  三、小练笔

  写一种花,突出你最喜欢的一方面。

  [迁移写法,使学生学会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掌握不同的俄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