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精选13篇)


北京教案(精选13篇)

北京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运用分析比较巧归纳的思维策略引导学生在观察实物、分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对称现象。学会欣赏数学美。

  2、引导学生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初步掌握判断图片是否对称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能力教学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教学点】体会对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判断图片是否对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理解边沿完全重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等图形纸片,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对称,激趣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请你猜一猜照片中的人是谁?

  出示课件 出示学生熟悉的本班同学照片,只出示照片的一半,让大家猜一猜

  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回答)

  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个数学知识,这个知识叫——“对称” 所以可以很快猜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对称。

  (板书:对称)

  二、认识对称,建立概念

  出示三张学生熟悉的实物图:空竹 飞机 大头娃娃 (标出对称轴)

  问:请你观察这三张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空竹上下是一样的) (飞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大头娃娃的脸左右两边也是一样的)

  归纳:像这样的物体,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是对称的。

  三、了解对称,感受特征

  1、看一看: 出示松树图和奥迪标志图,问:他们是对称的吗? 学生判断 说出理由 演示松树的对折过程和奥迪标志图的对折过程,理解边沿完全重合的意思。 像松树和奥迪标志这样对折两部分,边沿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片是对称的。

  2、折一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 问:正方形是对称的吗? 你怎么知道的? 你是怎么折的? 同桌交流三角形是对称的吗?说出你的理由

  3、说一说: 出示思维策略和思维诀窍 小组交流:运用分析比较巧归纳的思维策略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好方法?

  全班交流

  小结:判断对称的方法

  (1) 对折或画虚线

  (2) 形状大小相同

  (3)边沿完全重合

  4、找一找: 生活中对称处处可见。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出示课件) 先看看常见的数字中有没有对称的?

  出示数字:2、9、3、5、0、8

  5、猜一猜: 在我们的语文课中也有对称

  出示汉字:西、出、王、金、田

  猜一猜哪些字是对称的 英语课中也有对称

  出示英文字母:C D E M T F

  看看哪些字母是对称的

  6、赏一赏: 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是的对称的?

  找学生说一说 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出示课件) 蜻蜓、蝴蝶图片 剪纸、京剧脸谱

  建筑物:天坛、天安门、凯旋门

  舞蹈:千手观音

  三、巩固练习,正确判断

  1、同学们都认识了对称,那么你们能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吗?

  2、观察汽车,从哪个方向看,这辆车是对称的?从哪个方向看,这辆车不是对称的?

  3、出示七巧板拼图说一说这些拼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 出示七巧板拼图看看哪些图案是对称的。 训练学生的审题的能力

  4、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做一做: 学习了对称,下面就想请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发挥你的创意,做一些对称的物品来装点我们的教室。 可以用剪刀剪一个对称的图,还可以用七巧板摆出一个图形是对称的,可以画一张画是对称的。 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思维策略:分析比较巧归纳

  思维诀窍:找相同点,不同点,归纳特征。

北京教案 篇2

  一、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但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是比较全面的。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北京。本课中有许多好词和优美的句子,学生配以形象的图片,录象,文字介绍是很容易理解,但要指导孩子进行词语的积累。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三、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20__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学伴分享资料:与学习伙伴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北京图片和文字资料,说说自己对北京的印象。

  3、板书课题,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课件“识字通”:进行组词练习,巩固字形。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利用网络进行自学探究:

  拓展阅读资料:关于北京的图片和文章。(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通过在网络中查找资料,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从而读懂课文内容。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交流学习体会,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朗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学间互相补充,重点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等词语,并进行词语积累。

  3、练习背诵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文段。

  4、表演背诵,同学评议。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观察课件的范写,发现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

  3、点拨,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议。

  四、拓展阅读,打写创作:

  网上收集介绍北京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专题(如奥运、古今北京等),进行资料处理,制作北京专题ppt,进行评议。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

  课时

  媒体类型

  作用

  第一课时

  校园网bbs

  资料分享,了解北京

  课题网站:“识字通”

  打写组词,巩固字词

  课题网站:“资料城”(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理解探究,赏析词句

  第二课时

  录像:介绍北京

  引入学习,激发兴趣

  互联网

  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校园网bbs

  制作专题ppt

  七、教学流程图:

北京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北京》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长的课文,共五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介绍了我们的首都----北京。文中描绘了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一座现代化城市,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同时让学生明白首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我们的国家就要从爱北京开始。

  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是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感司,读中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就赋予了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权利,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城”“央”等6个字,学写“北”等9个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热爱首都的感情。

  教学难点:用课后练习里的8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首歌,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师:刚才那首动听的歌曲唱的哪儿?

  生:天an门

  3、师:它在哪座城市

  生:天an门在北京

  4、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页,看拼音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

  2、(出示生字)看这些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现在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找到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比一比看谁交到的朋友最多。

  3、你们都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了吗?现在我们来点点名吧!

  生:读

  4、师:谁能给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呢?

  生:组词

  三、再读课文,加课理解

  1、师:请小朋友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师: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五个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读课文,你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北京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吗?

  生:美丽

  师:书中的第一自然段就直接告诉我们了,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范读)

  师:模仿老师的语气自由读一读(自由读)

  师:谁能再读一遍(指名、齐读)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谁有勇气来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师:你们想看看天安六是什么样的吗?(出示图片)

  师:这就是天安六,在蓝天、白云不,鲜花绿草前望着它,我们好像听见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天an门因此成为我们祖国的象征,你认为它美吗?

  生:美

  师:哪儿美?

  生:红墙、黄瓦很美

  师:天an门附进还有些什么呢?

  生: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

  师:谁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干什么的?

  生:纪念英雄的

  5、自学了三、四自然段

  师:北京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自然段,用笔把这些地方的名字圈起来。

  生:汇报

  师: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生:什么是绿树成荫?

  什么是立交桥?

  什么是川流不息?

  什么叫名胜古迹?

  (解答、并给予帮助和评价)

  师:我们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有这么美丽、繁荣的首都,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

  师:谁能带着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生:读(让生对其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北京真美啊!

  师:北京这么美!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生:北京,我爱你

  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浏览了我国的首都---北京,让我们一起祝福北京,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吧!

北京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初步了解北京的著名建筑及名胜古迹,萌发幼儿热爱首都的情感。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挂图:天安门广场。

  2.配套幼儿用书《社会》上册。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首都是哪儿吗?请幼儿相互议论一下。

  教师小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在北京居住、工作,许多重要会议在北京召开,有关我们国家的重要新闻、消息也从北京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每个中国人都热爱首都--北京。

  2.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天安门广场”和幼儿用书第18~19页,认识天安门广场和广场上具有代表性建筑,并讲述它们的主要特点。

  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教师作相应小结或介绍。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在广场的北面是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它有高大的红色城墙,顶盖是金黄色的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城墙上有五个城门,中间挂着毛主席像。城楼两边有许多面红旗。每当重大节日时,我国的领导人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庆节日。

  广场的西面是人民大会堂。它雄伟高大,长方形的平顶下有十二根大理石柱子,每根柱子要四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过来。人民大会堂是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代表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我国的领导人还在这里接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接待外宾。

  广场的正中*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为了纪念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而修建的。

  广场的东面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那里的藏品记叙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整个历史过程。

  3.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1)请幼儿观察、欣赏幼儿用书第20~21页,告诉幼儿:北京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它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请小朋友仔细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教师简要介绍一下故宫、长城和颐和园,重点告诉幼儿: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北京的颐和园是世界上最瑰丽的园林。

  4.引导幼儿讨论:你喜欢北京、爱北京吗?为什么?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领导人生活、工作的地方。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全世界都知道的名胜古迹。我们爱首都北京。(幼儿学说:我们爱首都北京)

  活动建议

  1.在教室内布置一些有关北京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北京的认识。

  2.要求幼儿回家向家长介绍北京。

北京教案 篇6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

  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

  ②7自然段(除夕);

  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

  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

  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北京教案 篇7

  中队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奥运,发扬奥林匹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

  电视机、影碟机、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出旗仪式略)

  (主持人甲、乙、丙、丁上,男女各2名)

  主持人合:腾飞的,相约在北京。

  甲乙合:我们出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丙丁合:那是一块美丽而神圣的土地。

  甲:它有山明水秀的南国景致,

  乙:更有雄壮粗犷的北国风光;

  丙:它有碧波荡漾的东海之滨,

  丁:更有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

  主持人合:它的名字叫,万里江山--美如画!

  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盛开在祖国的阳光下。

  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共同的名字叫中华。

  丙:我们从小爱祖国,祖国时刻装心中。

  丁:下面请听歌曲《爱我中华》

  甲:悉尼奥运的圣火已经熄灭。

  乙:中华健儿的辉煌已经铸就。

  甲:人在世界体坛上扬眉吐气。

  乙:健儿奋勇拼搏,英姿飒爽。

  甲乙合:华夏儿女--(队员合):无不感到激动万分。

  丙丁合:炎黄子孙--(队员合):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甲:队员们,在历届奥运会上,我省运动员也为江苏人民争了光。下面请**同学讲一讲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葛非、顾俊的成长故事。

  乙:我们的首都--北京,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

  丙:从那里放射出五彩的光芒。

  丁:你热爱北京吗?了解北京吗?你看,我们请来了一群北京的队员,他们会给我们讲讲北京的事。

  队员一:北京的大街小巷贴满了申奥海报、广告。(队员们拉起横幅:祝北京申奥成功)

  队员二:北京已经开始修建新的公路、体育场和其它基础设施。

  队员三:北京承诺,将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一些工厂已被关闭,小汽车、公交车正在更换清洁燃料。我们将要比悉尼的"绿色奥运"办得更好!

  队员四:1990年,举办的亚运会获得了圆满成功,我们坚信一定能成功举办奥运会。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和能力,我们已做好了准备!

  丙:真精彩!我相信北京一定会成功!

  丁:那就让我们8年相约在北京!

  男主持人合:屈辱的历史,不屈的斗争。

  甲:曾几何时,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

  乙:曾几何时,运动员被排斥在奥运大家庭之外。

  甲乙合:请听相声《漫漫奥运路》

  女主持人合:你对奥运了解多少,下面进行奥运知识竞答。

  甲:奥运会全称是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

  乙:奥林匹克起源于哪儿?(希腊)

  丙:奥林匹克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

  丁: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谁?哪国人?(萨马兰奇,西班牙人)

  甲:0年9月在哪里举办的第几届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第27届)

  乙:北京申奥的结果是什么时候揭晓?(1年7月)

  丙:奥运会几年一度?下届在哪儿?北京申办第几届?(4年,希腊的雅典,第29届)

  丁:0年悉尼奥运会谁为夺得首金?(陶璐娜)

  甲:悉尼奥运会上,谁为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又是谁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孔令辉、王楠)

  乙:悉尼奥运会上,代表队共夺得金牌多少枚?(28枚)

  丙:在悉尼奥运会上名列第几?(第三)

  丁:申办8年奥运会的除了北京,还有那些城市?(巴黎、多伦多、大阪、开罗、吉隆坡、伊斯坦布尔、布宜诺斯艾利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九个城市)

  甲:了不起,大家对奥运了解得真不少。

  乙: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体育王国。

  丙丁合:凭着这样的实力,我们一定能把第29届奥运会办得更加精彩,更加迷人。

  甲:请欣赏歌曲《拥抱明天》

  男主持人合:我们为申奥助威。

  丙丁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辉煌的梦想。

  队员们合:相信8年的奥运会一定会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

  丙丁合:这是我们每个少年的共同心愿。

  队员合:我们为申奥助威,为健儿加油。

  丙:你们为北京申奥都做了些什么?(几名队员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支持申奥的美术作品)

  队员一: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为的是向世界展示少年的健康体魄。

  队员二:我们每人养了一盆花,栽了一棵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队员三:我们自觉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向世界展示少年的文明风采。

  队员四:我还教爸爸、妈妈学习100句英语。

  队员五:我还给萨马兰奇爷爷写了一封信!(朗读信的内容)

  甲:我还写了一首诗《欢迎你,奥运》,下面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朗读。

  丁:队员们为了申奥成功,还真作了不少努力!

  丙:我坚信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更加美丽,更加让人心驰神往。

  甲:我看到五环旗在长城上空飘扬。

  乙:我听到各种语言在北京荡漾。

  丙:相约在8年。

  丁:相约在北京。

  四名主持人合:让我们畅想8年北京奥运会。

  队员一:我正坐在观众席上挥舞着五星红旗,为健儿们加油!

  队员二:我们队包揽了羽毛球、乒乓球的所有金牌,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冉冉升起。

  队员三:我为女排重振雄风,勇夺金牌,流下了眼泪。

  队员四:男子游泳队进步了,奋力夺得金牌。

  队员五:昔日的马家军又跑上了环行跑道,披上了五星红旗。

  丙:中华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赢得了一个个荣誉,是什么在支持着他们奋勇拼搏呢?是慈祥的祖国母亲。下面请听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一个队员领唱,全体队员合唱)

  主持人合:朋友们,让我们8年相约、相约在北京,让奥运圣火在熊熊燃起!

  甲:下面请我们的辅导员。(略)

  主持人乙宣布队会结束。(退旗仪式略)

北京教案 篇8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面积、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的。这节课的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起始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代数知识的起始,因而本节课有着特殊地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的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

  (四)微课设计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目的

  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来描述事物具有概括的意义。

  体会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用运算符号把字母和数联结起来的式子可以更简洁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实例感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及优越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特殊方法。

  练习设计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让学生从最容易理解的加法数量关系开始,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通过叙述字母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和独立用字母式子解决问题来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通过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儿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见到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念的一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我们先来念前半句,来点节奏[出示:画面]

  师: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

  师:怎么不读了? 照这样下去,能读得完吗?

  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师:同学们都是用文字表述的。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呢?

  师:这句话能不能代替这首儿歌呢?

  如果n是3,( )只青蛙( )张嘴;如果n是8,( )只青蛙( )张嘴;

  如果n是10,( )只青蛙( )张嘴;如果n是100,( )只青蛙( )张嘴;

  师:这里的n还可以表示那些数?

  师: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这么多不同的数!可以换个字母说一说吗?

  师:可以说:a只青蛙b张嘴吗?为什么?

  青蛙只数与嘴的只数相同,用同一个字母就能表示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师: 我们用n只青蛙n张嘴一句话就概括了这首说不完的儿歌。

  既然用字母表示数这么简明、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摆三角形 电脑演示:用小棒摆三角形。

  师:同学们用小棒摆过三角形吗?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

  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6根)

  摆3个呢?(9根) 摆4个呢?(12根)

  怎么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板书)

  摆1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用算式(13来表示,)2个,23, 3个,33,

  你想摆几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能象这样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当摆a个三角形时,需要用多少根小棒?

  请同学们填写完表格。

  2)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怎样填写表格的。

  3)让学生自己上来讲述填写的原因。

  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三角形个数

  需要小棒根数

  1

  2

  3

  ......

  ......

  a

  4)教师引导: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每个算式都3)为什么要乘3呢?知道三角形个数,怎样算小棒根数?(三角形的个数3=小棒根数)

  当摆a个三角形,需要用多少根小棒?

  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这个式子a3,又表示什么?

  式子a3可以看出小棒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几倍?

  表格中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小结:哇,字母式真奇妙!一个式子就概括了表格中所有的算式,而且能看出小棒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当a是1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当a是100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

  5)介绍乘法的简便的写法。

  a3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请打开书86页自学。

  这里的.表示的是乘号,读作3乘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板书)

  6)练一练: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8 12y ab

  反问:8+a可以写成8a吗?为什么?(只有乘法才可以省略乘号。)

  练习:

  1只手有( )个手指,

  2只手有( )个手指,

  3只手有( )个手指,......

  t只手有( )个手指。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你是怎么想的?

  (二)妈妈年龄

  出示情境图:(妈妈对淘气说:我比你大26岁。)

  题中的你指的是谁?(淘气)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当淘气1岁时,妈妈多少岁?(27岁)你是怎么想的?(1+26)

  当淘气b岁时,妈妈又是多少岁?

  妈妈比淘气大26岁

  淘气的年龄/岁

  妈妈的年龄/岁(写算式)

  1

  ......

  ......

  b

  教师把巡视到的学生的不同答案:b 、b+26 、26b让学生讨论,哪个对,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观点。

  引导:那么知道了淘气的年龄,怎样求妈妈的年龄呢?(淘气的年龄+26=妈妈的年龄)b表示什么?b+26又表示什么?

  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妈妈的岁数,还可以表示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关系:妈妈比淘气大了26岁。

  4)渗透字母的取值范围。

  当b=20时,妈妈多少岁了?当b=30时,妈妈多少岁?

  b还可以表示哪些数?

  b可以等于200吗?为什么?

  看来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候字母的大小也是有限制的。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与淘气正在逛超市,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星期天,笑笑与淘气一起去超市。笑笑带了a元,淘气带了30元,他们一共带了( )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个作业本要y元,笑笑买了4本,要用( )元。

  3、一个书包要k元,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一个书包价钱的一半,淘气买一个文具盒要( )元。

  4、笑笑有50元钱,买书包用去b元,还剩下( )元。

  5、部分商品价格:

  乒乓球拍 a元, 圆珠笔b元, 书包c元。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列出算式。

  (1) (2)

  (3) (4)

  师:请把你提的问题的算式写下来。

  (找些有代表性的式子板书,根据这些式子让学生说说提了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还能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我们的儿歌还只是念了一小段,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念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

  观察一下,眼睛只数与青蛙只数有什么关系?(2倍)

  腿的只数与青蛙只数又有什么关系?(4倍)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师:这首儿歌,我们终于把它补充完整了。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让学生自己读这首儿歌,直到学生停下来。)

  生:几只青蛙几张嘴;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

  生:n只青蛙n张嘴。

  生:可以表示1、2、3、4、5......

  n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

  生:a只青蛙a张嘴......

  生:不一样,一个3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另一个3表示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

  填写表格。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摆a个三角形就用a3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始终不变。

  学生进行自学。

  练习。

  (淘气)

  (妈妈比淘气大26岁,淘气比妈妈小26岁。)

  学生写算式,交流讨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练习。

  生:(齐读)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学生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电脑演示。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按点:

  如果用字母来表示青蛙的只数,这个字母可以是:

  A.n B.y

  C.m D.a

  E.任意一个字母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巩固。

  按点: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跟小棒,摆若干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A. n4

  B. 4 a

  C. 44

  电脑演示,巩固自学结果。

  电脑演示,巩固练习。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巩固。

  电脑演示,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意义

  方法

  优点

北京教案 篇9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课堂用语以及句型和新单词。

  2、学习书中内容并填空。

  教师让学生翻开书本第一页齐读一遍,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3、找学生出来表演,让一个男学生(扮演Ken)和一个女学生(扮演Ann,可用自己的名字)在讲台前作自我介绍的表演。完成后继续让其他的同学出来表演。最后把Learntosay填空。

  4、课堂活动

  通过学习句型,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使新同学之间互相认识。

  (1)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各组按顺序到相邻的下一组一对一对地自我介绍。

  (2)开火车练习句型,看看哪一组最快最好地把句型背出来,

  奖励一支小红旗。

  5、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对方是否已熟练掌握新句型(互相背诵)。

  6、布置作业:背诵Hello和Learntosay的内容。

北京教案 篇10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会写本课9个生字。

  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歌谣,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在网上下载了一首歌谣,是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你们想读吗?(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

  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想办法认识。

  (2)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不能保证人人参与预习。把预习纳入课堂,重在指导预习的方法,培养预习的习惯。)

  2、小组内检查生字。

  3、教师抽查“规矩、亲戚、预示、放假”的读法。指导“规矩”的写法。(读写结合,分散了写字的难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同学们,你们能把课文通顺的读下来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春节的开始、高潮、结束分别在哪一天?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2、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

  (开始)(高潮)(结束)

  3、你觉得哪些段落写得最有趣?自己找出来读一读。

  四、创设情景,精读品味。

  1、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画出这一段的的总起句吗?(到了除夕可真热闹。)我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也体现了除夕的热闹情景,愿意欣赏吗?

  2、放映录像,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从这段录像上看到了或者联想到了课文中哪些句子,请你自己在座位上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按照自己的体会读相关句子。)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颇为巧妙。学生在读“根据录像所联想到的句子”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理解课文,而且这种理解是个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机械的。)

  4、你能用你的声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热闹情景表现出来吗?(学生比较辨析三段音乐,认为其中一段活泼欢快,较为合适。然后学生在此背景音乐中朗读课文。)

  5、刚才的录像非常有趣,你们想不想自己做导演,拍摄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小组之间讨论,要拍摄这样的录像需要做哪些准备。

  6、现在,你们就是导演了,请把你们的.计划告诉大家,好吗?(有趣的情境,亲切的话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生1:我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灯。

  师:什么样的,请具体说说。

  生1:这些灯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是冰灯,还有的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

  生2:还要准备走马灯、纸灯、宫灯、带有小铃铛的灯。

  师:每样的准备一盏,准备九盏够吗?

  生(激动地):不够不够。课本上说,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应该准备很多很多这样的灯。

  生2:还应该准备荷花灯、猴子灯等。

  师:哦,我怎么没见书上写这样的灯?

  生3:书上有个省略号,省略了很多种形状

北京教案 篇11

  一、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但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是比较全面的。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北京。本课中有许多好词和优美的句子,学生配以形象的图片,录象,文字介绍是很容易理解,但要指导孩子进行词语的积累。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三、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学伴分享资料:与学习伙伴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北京图片和文字资料,说说自己对北京的印象。

  3、板书课题,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课件“识字通”:进行组词练习,巩固字形。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利用网络进行自学探究:

  拓展阅读资料:关于北京的图片和文章。(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通过在网络中查找资料,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从而读懂课文内容。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交流学习体会,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朗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学间互相补充,重点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等词语,并进行词语积累。

  3、练习背诵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文段。

  4、表演背诵,同学评议。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观察课件的范写,发现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

  3、点拨,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议。

  四、拓展阅读,打写创作:

  网上收集介绍北京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专题(如奥运、古今北京等),进行资料处理,制作北京专题ppt,进行评议。

北京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胡同以及胡同文化的特点,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方式。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3.情感目标:读懂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特殊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北京胡同的生活而揭示出的胡同代表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以宾衬主、以实补虚的写法和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朗读法讨论法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熟读课文,了解北京胡同的相关知识。

  二.激趣导入:

  如果在繁忙的学习之余,突然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让大家去外面旅游一次的话,不知你们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学生会出现很多思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切入点,把话题引向正题——北京,进一步导入课题。)俗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还有一句话,不知大家是否听过,那就是“如果你去北京,有一个地方你不去的话,就等于没去过北京,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对,就是北京的胡同。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冯雪梅的文字去领略一下北京的胡同。三.探究感悟:

  (一)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北京胡同的独特景色深深吸引了作者,文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写北京的胡同?

  生:自由朗读课文,找直接写北京胡同的文段。

  2师:作者在描写胡同时是带有很深的感情的,充满着一种美感。比如对北京胡同中晾衣绳的描写,对推车卖货的老人的描写,请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行点评。

  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

  3师:细读文中描写北京胡同的文字段落,想一想北京的哪些地方让作者留恋?

  生:默读文字,谈自己的

  (二)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师:文中除了描写北京的胡同之外,还描写了哪儿的巷子?

  生:写了作者自己家乡的巷子。

  2师:课文的题目是北京的胡同,但在文中却还写到作者自己家乡的巷子,请问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这是一种以宾衬主、以实补虚的写法。

  首先,家乡同北京一样,也有着“苍凉的历史”,它们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给了作者许多共同的感受。

  其次,作者在北京成长,但没有在四合院里住过,她那种“回归从前的愿望”,植根于她曾经生活过的家乡的小巷。写出家乡的小巷带有的尘埃气息的旧事,才能表达出像作者这样的都市人“回归从前的愿望”。

  3师:文章除了运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运用了哪种呢?

  生:议论。

  师:请学生讨论评价认为精彩的议论文段。

  师:重点讲解作者所认为的“唯一不变”、“永远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生:“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

  5师:你觉的上海的弄堂是不是也能给你这样一种感觉呢?

  生:自由回答,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6师:这些议论性文字在文中大篇幅的出现有必要吗?

  生:思考、论论、回答

  师:这些议论性段落穿插于记叙的文字之中,形成一种夹续夹议的结构,不仅把文章中对家乡小巷的描写与对北京胡同的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深化了对胡同的叙述,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四.拓展迁移:

  根据自己的见解,写一段文字,说说你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北京的胡同

  冯雪梅

  四合院

  路边的树

  晾衣绳

  北京的胡同推车卖货的老人

  车铃声

  炒菜作饭的响动及其香味

  树下聊天的人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

  韧性

  路边的树

  卖冰棒的老奶奶

  家乡的小巷买糖果、积糖纸

  槐树铁丝上变换的衣裳

  跳皮筋的小姑娘

  教案说明:

  北京的胡同对于我们上海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有点陌生的,但上海有很多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弄堂,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熟悉、亲切,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选择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胡同,以及胡同代表的文化内涵。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品味这篇散文的平实朴素的语言叙述风格。

  二期课改要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教案设计中,我特别了几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北京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学习自己选择测量工具,探索测量线段的方法。

  2、初步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感受不同地方到北京的距离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回形针、长短不同的长条积木、各种不同的尺、小棒、长条纸等材料。

  2、每组一张世界地图:选择5―6个不同的国家,并标出各个国家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国旗、象征性建筑物、服饰等),从这些国家到北京之间的距离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直线画出。一张记录单、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材料,猜测活动内容。

  我们的活动室里、桌子上有些什么?它们有什么用呢?

  观察自己小组的地图,尝试从国旗、象征性建筑物,服饰等特征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猜一猜哪个国家离我们的首都北京最近。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国家离我们的首都北京最近。

  通过讨论确定测量时需选用相同的测量工具。

  二、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提出测量要求:如何使用工具使自己的测量结果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