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回声》课堂实录(精选16篇)

《回声》课堂实录(精选16篇)


《回声》课堂实录(精选16篇)

《回声》课堂实录 篇1

  师:我来写一个字,请你认真观察我写的是什么字?

  生:回。

  师:有哪两个字组成?

  生:两个口。

  师:什么意思?从口里出去又从口里回来。

  师:你能用“回”组个词吗?

  生:回来,回家,回去,回归……

  师:写“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是《回声》(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回声是什么意思?

  生:声音传出去又返回来。

  师:我们同学都预习了,谁来当小老师?(带拼音的)

  生:呱,圈,碰,返

  师:拼音去掉了?

  生:呱呱叫,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来,他在学我说话哩。

  师:生字读好了,放回课文中再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小青蛙跟着妈妈来到桥洞底下,看到了周围美丽的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特别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种景色?

  生: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多美啊,谁再来读一读?一起来读一读。

  师:月亮是什么形状?他们都是圆形,观察圆字,细心看笔顺。

  师:“圆”字什么结构?指导书写。

  生:全包围结构。描红,练写。

  师:实投纠正学生书写。

  师:小青蛙看到美丽的景色,高兴地说什么?看看语文书。

  生:“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指导朗读,小青蛙都高兴地叫起来了,怎么读?

  师:小青蛙特别好奇,他问道:你是谁?你在哪?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

  生:读这句话。

  师:看着这四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两句都是一样的。

  师:我们配合来读,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小青蛙的话,女生读看不见的那只小青蛙说的话。

  师:读了这四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生:是不是真有两只小青蛙?

  师:真的有吗?

  生:没有。

  师: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是不是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呢?

  师:读出奇怪。

  师:那你们从哪知道的?

  生:4、5自然段。

  师: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上岸以后做什么了?用直线画出来。

  生:读出来,做动作。汇报:捡,扔。

  师:妈妈这个动作对波纹有没有影响?波纹发生了什么变化?(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播放课件

  师:妈妈还对小青蛙还说了什么?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第五)用曲线标一标妈妈说的话。标出有几句话。

  生:读妈妈的话。(4句话)

  师:看看这一段的第几句话是描写水的波纹的?谁来读读?

  师:那描写声音的波纹是哪句话?谁来读读?

  师:声音的波纹就像这水的波纹。

  师:两句话填空。

  生:学生边读边填。(师板书:声波,画桥洞演示)

  师:小青蛙知道了什么是回声,高兴的怎么样?

  生:高兴地一蹦老高。

  生:读一读,读出高兴。

  师:小青蛙明白了什么是回声,你们明白了吗?

  师:做游戏,你们来当我的回声。

  师:小青蛙也觉得特别有意思,他又回到了桥洞下,他欢快的说:“多好玩儿啊!”

  师:指导读出小青蛙的高兴。

  师:什么好玩儿啊?

  生:回声。

  师:你们听到过回声吗?你在哪听到过?

  生:地下通道,立交桥下,楼道里,天坛的回音壁。

  师:纠正不是回声的回答。

  师:我们国家的好多建筑物都用到了回声的知识,你们想看看吗?(播放关于回声的视频)有意思吗?你们可以用放假的时间去天坛公园看一看。

  师:请你再读一遍课文。

  师:留一个作业,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朋友听。

  板书设计:

  声     波

  回     声

《回声》课堂实录 篇2

  【教材简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1课。这篇科学童话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物理现象—回声,本文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增加学生对大自然现象探索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边读边悟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设计引导性问题。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呱呱……青蛙宝宝们好!我是你们的青蛙妈妈,今天妈妈就为你们带来好看的动画片,开心吗?

  生:开心。

  (师播放回声的录音)

  师:告诉妈妈,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这就是回声(板书课题)

  师:你还在哪儿听到过回声呢?

  生:(各抒己见)

  师: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妈妈不想直接告诉你们,想让宝宝们利用你们手中的课本自己去探讨,妈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字

  师:宝宝们长的真快,连妈妈都快叫不出你们的名字来了,下面妈妈想和你们做一个游戏,首先四个小宝宝在一起先介绍自己,在让别人给自己的名字找一个好朋友。

  (学生分组识字)

  师:宝宝们,再和妈妈玩游戏吧!妈妈喊你们的名字,喊到谁,谁就要站起来高举自己的名字,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宝宝们真聪明,妈妈想带你们到小河边去玩吧(出示课件1)瞧!小河上有座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象一个大月亮。宝宝们感觉怎样?

  生:多好看呀。

  师:妈妈想做个实验考考你们,请认真观察(播放课件)。

  师:妈妈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个宝宝最棒?(生边说,师边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本)

  师:宝宝说的真好,哪个宝宝能读的最好?(指导读,强调动词)

  师:宝宝们,你们也像妈妈一样自己做做吧,不过妈妈有要求,组长宝宝做,其他的宝宝认真观察。

  (学生做实验)

  师:宝宝们请坐好,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石子扔进水里会有一圈一圈的波纹。

  生:我看见那一圈一圈的波纹碰到盆壁又回来了。

  生:……

  师:宝宝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不是想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吗?妈妈告诉你们呀,其实声音和水一样,也要波纹,只是我们看不见,有一个青蛙宝宝想为大家演示一下,可要认真看哟。(播放课件)

  师:宝宝们发现了什么?

  生:(各述己见)

  (师根据生说的出示第五自然段的文本)

  师:这就是妈妈要给宝宝们说的。(师范读第五自然段)

  师:宝宝们,你们觉得妈妈说的好吗?

  生:好!耐心,亲切。

  师:哪个宝宝想模仿一下耐心而亲切的妈妈给其他的小宝宝讲讲。下面请宝宝们自由练习一下吧 !

  (生自由练读。)

  师:现在我们邀请一位青蛙妈妈上场,谁第一个挑战?

  生:我来试一试。

  师:他读的像吗?

  生:我认为他读的还可以,但语气还是不够耐心,亲切。

  师:你能来试一下吗?

  生:可以。

  (师生共同评议。)

  师:宝宝们,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明白了吗?

  生:……

  (师适时板书波纹碰到石壁又返回来的简笔图。)

  师:宝宝们真棒,自己弄清了回声的知识,高兴吗?

  生:高兴。

  师:把高兴的样子表现给妈妈看看。

  (学生自由表演)

  师:有个青蛙宝宝,他问我:“妈妈,如果当时我不是在桥洞里叫的。而是就在小河边叫的,我会听到自己的回声吗?”哪个宝宝告诉他?

  生:也许不会,因为他的叫声,不会碰到东西返回来。

  师:是呀!如果声音的波纹没有碰到阻挡的东西,就不会产生回声。

  四、拓展

  师:宝宝们,妈妈带你们到鸣凤山去玩吧,瞧,小熊的妈妈带着小熊也来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

  出示句子:小熊的妈妈和小熊来到山顶,小熊对着大山喊:“啊,好漂亮呀。”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啊,好漂亮呀。”小熊感到很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

  师:宝宝们,你们能替小熊的妈妈告诉小熊吗?自由练习一下吧!

  (生各述己见)

  师:大家都是善于动脑筋的好宝宝。妈妈还希望宝宝们不仅会写自己的,还要会写小伙伴的名字,你们一定能行!

  五、指导书写

  师:(出示:游 纹)以前妈妈教宝宝们写过好多好多的字,你们观察一下,该怎么写呢?

  生:观察后发言。

  师:总结(边写边说)“纹”的绞丝旁是三笔写成的,当丝作为偏旁的时候,一横就要变成提了,旁边文字的一横要微微向上倾斜。“游”因为是左中右结构,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注意最后一个部分,不是反文旁,它下面是个子字。

  师:宝宝们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写的快的宝宝自己还可以挑选几个写一写。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六、总结课文

  师:今天宝宝们和妈妈玩的开心吗?和妈妈玩,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奥妙,只要宝宝们勇于去发现,去探索,一定会揭开他的神秘面纱的。

  七、实践活动

  师:宝宝们可以到大山脚下或空房子里去体验一下回声。

  教学反思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的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于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课前教师就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回声》课堂实录 篇3

  《回声》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同时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

  这节课的设计,我定位于学生,以学定教。让学生通过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然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通过读文、感悟、动画、游戏、体验等形式理解课文,突破难点。这个学期,我着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前认真地做好预习,学写批注,把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写在旁边,读后的感悟写下来;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在旁边打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展示,已经显示了成效。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价值的问题率较高。有的学生一下就提出了整篇课文的问题所在,如“声音的波纹是什么样的?”、“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的荡回来”是什么意思?“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说明学生用心去读文了。

  课开始,我以故事的方式导入,这时学生只能笼统地说出是回声想象。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通过小明妈妈的角色转换,告诉小明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明白其中的原理。在他们口述时,如果学生把 “石壁”一词换成“大山”,说明学生真正地了解了回声,达到了落实的目的。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当学生把较为重要的两三个问题提完后,我应该再问一问,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没有了再进入下一个环节——游戏,这样处理会更好些.

  《回声》教学反思

  《回声》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回声的形成,读起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注意发现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寻找解决途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上课之前,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教学设计,发现大多数的教案除了基本的识字外,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告诉学生回声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上。而我认为,毕竟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而且也是一堂语文课,识字、读文是重点,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朗读感悟,教师只需在关键的地方加以引导,回声的形成问题很容易就解决,即使不能够让学生彻底的明白回声的知识也不要紧,利用这一点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找到自己的答案。

  基于上述思想,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在识字和学生朗读方面下的工夫比较多,识字方面因为课文中的生字并不是很多,课前学生又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课堂我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经验大胆的交流识字方法,总的效果非常好,并且我还让学生给字组词是、说句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字的含义。

  而在读文这一块,我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小青蛙心情的变化,如“奇怪极了、一蹦老高、欢快”。在读文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读书的方式,如齐读,范读,学生分角色读,师生角色分读等,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以备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在解决回声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上,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只是利用板画展示青蛙妈妈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观看了板画之后,好象略有所感,各抒己见,虽然有的同学说的不是很到位,但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是他思想的火花,这一点很重要。最后让学生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在交流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他的答案。

  总之,这节课下来,我想了很多,虽然我的识字、读文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课文也大致的理解了,但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关注学生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课本只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载体,我们不应过多的把目光放在这个上面,而应该把视野打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

  回声教学反思

  这节课老师夸我进步了许多,还说有些新课程的感觉在里面了,我听了很是开心,这节课不足之处就在于开头的时候我让小朋友说自己平常听过什么声音,这样很难引出正题,其实可以让小朋友找找声的朋友,学生如果没有点到我可以说看看还有个朋友叫做回声。还有今天的生字其实都是形声字,大家仔细观察下偏旁是表意。生字教学来一个小结比较好。而我只是讲了一两个,好像其他就不是形声字一样。我指导书写影的时候没有很到位,其实这三个撇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第三撇最长,这是个部首叫做三撇儿。还有指导倒影这个多音字时候应该是先说词,再放进句子里面去读。如果学生说桥洞是倒影,我可以用手去幻灯片上指一指。还有指导小青蛙两句话时候比较混乱,不用两句一样的话出示,只用出示一句话就好,不然有点误导小朋友真的有小青蛙在学说话了。还有我只是指导了这两句话,而把第2 段整段都给忽略了。所以最后的时候时间非常宽裕。思考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的时候,我并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是叫了两个小朋友,这里其他小孩子都没有思考了。可以让他们自己思考下,或者四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学生说不出来我可以点一下。课文中说小青蛙是怎么读的,高兴地叫起来,它给美景吸引住了,用赞美的语气来读。

《回声》课堂实录 篇4

  第一课时

  1、播放: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回声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导入入新课:回声。齐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拼读,可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思考并说说出了种种听到的回声,也提出了各自的疑问。

  2、学生边读边圈生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们。尽量读通句子。

  3、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此设计培养了学生自读能力,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师生一起纠正。

  2、小组合作,互动识字,做转盘猜字游戏。

  3、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时评价读书情况。大家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认真读生字、生词。

  2、小组合作识字,四人一组,组长转盘子,依次分别猜出6个果子后面藏的字。

  3、学生相互评价读课文情况,交流读书收获,解答疑问。

  1、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巩固生字词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教学的群体功能,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了帮助。

  3、从字词句回归主题,了解课文内容。

  1、细细品读课文,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读读,说说读书收获。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哪些声音?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重点段第四、五段

  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自学要求:

  妈妈做的句子用——画上;

  妈妈说的句子用“~~~”画上。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a出示青蛙妈妈做的句子,指名读。(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b演示扔石击水实验,突破难点

  请小朋友上台来演示,观察口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学生针对问题,画出相关句子,认真读一读,填一填。

  3、反复朗读课文,美中品读

  “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请Word版完整教案:

《回声》课堂实录 篇5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

  生:“声”。

  师: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生:河水流动的声音。

  生:鸟的叫声。

  生:小提琴声。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学的课文题目又是什么呢?(板书“回”)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想知道回声是什么。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在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二、初读感知。

  (出示生词卡片)学生认读。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课文有六个自然段。

  师: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小青蛙跟着妈妈到桥洞里听到回声的事。

  师:那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

  三、细读感悟。

  师:谁来读第一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读第一段。

  生:这段告诉我们小河上有座石桥。

  师:(出示挂图)这就是书上说的那座石桥,书上还告诉我们什么了?

  生: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师:哪位同学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个大月亮?

  生:(指图说)。

  师: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生: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师: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

  师: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生:小青蛙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师:它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

  生:在桥洞底下发现的。

  师:(演示小青蛙和妈妈游到桥洞底下)这只小青蛙都学它说什么话了,同学们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把话画下来。

  师:我们把当时的情景读出来好吗?谁当小青蛙?谁当学话的小青蛙?大家仔细听他们是怎样读的。

  师:大家想一想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他说的第一次话是赞美的语气,第二次话是问的语气。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标点符号看出来的,是感叹号。

  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

  生:第一次心里高兴,而第二次话是问号说明他心里很奇怪。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注意语气的不同。

  师: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生: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在学我说话?

  生:那只小青蛙到底在哪啊?

  师:对,所以书上用了个什么词?

  生:奇怪极了。

  师:(板书“奇怪”)大家想一想:“奇怪极了”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奇怪。

  师:对,那他是怎样做的?

  生:他去问妈妈。

  师:谁读一下他问妈妈的话?

  师: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谁读第四段?

  生:(读第四段)。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生: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到了跳到岸上的“跳”字(演示),大家再找一下,还有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捡起的捡,扔进的扔。

  师:对,大家拿起笔,把这三个字点上小黑点。

  师:大家一起表演一下怎样叫捡起石子扔进河里。

  生:(表演)。

  师:对,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师:请大家看录像(石子激起波纹,又荡回来)。你刚才看到了什么?谁能起来说一说。

  生:有人扔进河里一颗石子,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

  师:(板画,河水激起波纹)在什么情况下荡回来?

  生:碰到河岸又荡回来。

  师:(板画,又一圈圈荡回来)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离着河岸很远,会荡回来吗?

  生:不会。

  师:(指学生读这一段),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水的波纹碰到河岸会荡回来。

  荡

  师:(板书,水波河岸)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同学读第5段。

  生:(读第5段)。

  师:谁愿意读青蛙妈妈的话?其余同学边听边想青蛙妈妈说了几句话?

  生:(读)。

  生: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四句话。

  师: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

  生:(读)。

  师:告诉我们什么?

  生:叫声像水的波纹。

  师:下面我们就学着青蛙妈妈的样子指图说一说。(师边指图边范读)。

  生:(指图说)。

  师: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请同学读一下第2、第3句话。

  生:(读)。

  师:老师把这二句话写到了小黑板上(出示),谁再读?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他们哪儿像?

  生:碰到一个地方都要返回来。

  生:水的波纹碰到桥洞要荡回来,,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

  返

  师:(板书声波石壁)同学们想一想,荡回来的“荡”是什么意思?

  生:是弯弯曲曲的。

  师:你的意思对了,但说的不准确,我们说水波是一上(一下),一起(一伏)。

  师:对,一起一伏地在动。大家再想想返回来的“返”是什么意思?

  生:比如说有个人出去有事,想起忘拿东西了,再回去就是返。

  生:“返”就是回来的意思。

  师:下面我们加上动作说说这句话。(师示范),谁愿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

  生:(加动作读)。

  师:青蛙妈妈第4句话又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生:(读)。

  师:想一想:小青蛙又一次听到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

  生:回声。

  师:对,我们就叫它回声。谁来把青蛙妈妈的话完整地读一下。

  生:(读话)。

  师:小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再请一位同学上来指着图说一说。

  生:小青蛙在桥洞里面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又返回来,小青蛙就听见自己的声音了。

  生:……

  师: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高兴地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师:大家看图,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演示),你说他现在心情怎么样?

  生:它非常高兴。

  师:是啊!很兴奋,高兴得都蹦起来了,想想这句该怎样读呢?

  生:(读)。

  师:最后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读第六段)。

  生: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叫了。

  师:他又回去了,还告诉我们什么?

  生:他叫个不停,还听到一片呱呱的回声。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小青蛙的回声。(放录音)你觉得小青蛙现在心情怎样?

  生:很高兴。

  生:很快乐。

  师:对呀,从哪个词看出他很高兴,很快乐?

  生:欢快。

  师:“欢快”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兴奋。

  生:特别高兴。

  师:对,他为什么特别高兴?

  生:因为他明白了回声是怎么回事。

  师:明白了道理,学到了知识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们就用欢快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这课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回声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声音碰到非常硬的物体会返回来。

  师:好,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生:在山谷里能听到。

  生:在新家里没放东西的时候,一叫能听见回声。

  师:还从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回家以后从课外书中、从家长那里了解一下,并读一读自读课本的33课《山会说话吗?》。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回声》课堂实录 篇6

  《回声》教学反思

  桦南中心小学    田晓华

  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学习生字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愿意吗?想不想像刚才这位老师一样地来读读这个故事?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这些生字吧!

  1、学生小组学习识记生字。

  第一步: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思考怎样记住生字。

  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怎样的方法记住每个生字。

  第三步:组长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刚才的要求都清楚了吗?现在就请大家先自己读课文,识记生字吧!

  学生开始学习生字,教师巡回指导检查。

  2、识字情况反馈。

  (1)、学生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

  (2)、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师:现在我们就来考考大家对这些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出示词语)

  小组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课文。

  1、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指生读一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

  (1)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句子,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  )一颗石子,(扔进  )河里,河水被激起( 一圈圈波纹 )。波纹(碰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荡   )回来。

  3、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反思:

  《回声》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形象地告诉了学生,和回声有关的知识。我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识字朗读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识字和朗读上。本课的生字是“呱、哩、圈、纹、碰、返”这些字很有规律,呱(口+瓜)哩(口+里)圈(口+卷)纹(纟+文)返(辶+反),这些字的读音有类似的地方。而且有三个口字旁的字,识字是很有规律的。通过小组合作读书,让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了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我的教案中设计了两个合作的环节,小组合作识字和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加深了对回声的巩固理解。最后,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有许多欠缺的地方:

  1、本节课学生识字的效果不是很好,个别学生组词时有错误。

  2、识字反馈用的时间过多,导致朗读时间少了,起不到预计的效果。

  3、我想通过这堂课,在以后的班级小组合作中,还要努力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力争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回声》课堂实录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习目标】

  1、认识“呱、圈”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和五自然段,读出亲切,欢快的语气。

  3、通过课前体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情朗读课文,重点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大屏幕,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和回声有关的故事。

  3、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回声}

  师:同学们请注意“声”字不仅翘舌而且还有后鼻音。{板书:shēng}读“声”。

  4、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师:恩,有的同学速度很快,已经读好了,坐端正了。

  2、检查生字:

  呱哩圈纹碰返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字?拼读。师:你的三拼音读得很准。师:谁再来试试?师:你的声音很响亮。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下一个,谁来?你来读。师:你的轻声读得很好!师:我们学着他的样一起读读。

  师:第三个字有点难读,谁来试试?师:三拼音节读得很准。师:一起读!

  师:下个字,请你读!师:前鼻音读得真准。大家一起来试试!

  师:谁来读第五个字?师:很好,后鼻音读得很准。师:请大家齐读。师:恩,同学们都读准了!

  师:最后一个字!请你读。师:全班跟读。

  3、去拼音读字。

  师:去掉拼音帽还能读准吗?自由试一试。师: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往哪开?

  4、读词语。

  师:生字躲到词语里去了。你还会读吗?呱呱叫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

  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读这些词,如果你的同桌还读不准的,请你帮帮他!一起读读!

  5、了解“返回”

  师:最后一个词“返回”有个小秘密,返就是回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有趣的词吧!(齐读)

  6、读词、句子(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

  师:大家看“一圈圈”和“波纹”碰到一块儿了,你会读吗?你读,你读。师:这就是一圈圈波纹,一起读。师:(电脑屏幕用鼠标点)现在老师把词语放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自己练一练。请你读!师边做动作,边读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请大家带着动作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回声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同学们生字宝宝我们已经掌握了,那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呀?

  2、师:是呀!小青蛙跟着妈妈来到桥洞底下,他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呀?

  3、师:是呀!特别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呢?

  师:你能不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请你来!师:我听到他读得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样读一读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是呀!小青蛙看到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注明:师引读,点击屏幕。

  师:这时桥洞里传来了一个声音——(师轻读)“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小青蛙紧接着又问?

  师:“你是谁?你在哪儿?”

  2、师:(出示这句话:呱呱呱,多好看哪!)仔细看,这句的结尾是什么标点符号呀?

  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师:那我们一起来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吧!谁再来读读?他读得真高兴呀,我们再来读读!

  师:(出示这句话:你是谁?你在哪儿?)这句是什么标点符号呢?师:那该怎么问呢?请你来!(我们在读问句的时候,要稍微地往上扬一点,像老师这样,){范读}我们一起来问问吧!

  3、师: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4、师:小青蛙这时听到有一只青蛙在学他说话,他心里会感到怎样?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于是,他就去问?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我听到他读出了那种奇怪的感觉。我们也一起来奇怪地问问吧!

  (四)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师: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这时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先读读第四自然段,再来填一填吧。师:谁来填?师:我们一起读。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河水是怎样变化的吧?

  (3)师:谁来读读这段话?我听到你的碰字字音读得比较重。

  师:谁再来读?你的荡字也读得比较重了。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吧!

  (4)师:是呀,石子一扔,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水的波纹{板书:水波}碰{板书:碰}到了?{板书:河岸}又怎么样?(师边做动作演示){板书:荡}

  (5)师:我们再来读读这河水的变化吧,会做动作的同学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师:还有什么波纹也跟河水的波纹一样呢?读读第五自然段,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师:请你说!你找到了什么?(生:声音的波纹)

  (2)师:哦,声音的波纹,那声音的波纹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填空: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师:请你来填!师:一起读。

  (3)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感受下小青蛙的回声吧!

  (4)师: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吗?

  (5)师:是呀,声音的波纹{板书:声波}碰{板书:碰}到了?(生:桥洞的石壁){板书:石壁},也要返回来{板书:返}。(手演示)这样我们的耳朵就听到回声了。(一只手指着耳朵)这就是回声。(手指着板书课题)

  (6)师:声音的波纹可真有趣呀,谁来读读这句话?请你读!恩,我听到你的返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再来读读吧!

  (7)师:是呀,这就是回声,青蛙妈妈就是想把这个道理告诉小青蛙的,我们把青蛙妈妈说的话读一读吧!

  (8)师:小青蛙明白了回声,高兴得一蹦老高,说:“(生: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师:妈妈笑着点点头。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师: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生:呱呱地叫个不停)。桥洞里立刻响起了一片呱呱的回声。小青蛙欢快地说:“(生:多好玩啊!)”

  (2)师:小青蛙懂得了道理,多高兴呀!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当成小青蛙,高兴地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四、学写生字

  (一)学“影”字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也和小青蛙一样,带着欢快的心情来学写两个生字吧!看到“影”字。师:同学们看看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呀?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2、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呀?这个三撇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部首,我们仔细观察写这三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呀?要注意这三撇起笔在同一条线上。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还要注意左边要写得比较(生:宽)右边写得比较(生:窄),(师:加上手势)这就叫左宽右窄。

  (二)学“游”字

  1、看看这个字,游的左边是?(生三点水),中间是?(生方),右边是?(生撇,横,子,)老师有个好方法来记这个字:大人带着孩子到一个方方的池塘里游泳。

  2、这就是什么字呀?闭上眼睛记一记,记住了吧?我们一起来写一写,(书空)小手拿出来。预备齐,点(生继续读)。(师生一起写,师注意面对学生书空)同学们注意这三个部件要写得瘦长一些。

  3、下面老师把两个字送进田字格!{板书“影和游”}请你们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现在你们也把这两个字送进田字格里吧,描一个,写一个。(师范写“影和游”,生描和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学生作业展示: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某某的影字三撇的起笔在同一条直线上,(用笔指着书上)整个字摆在田字格的正中央,而且写得左边宽右边窄。哎呀,真棒!打钩。

  5、这个学生的游字三个部件写得瘦长,而且挨得很紧,像一家人,真不错!打钩。

  五、拓展

  1、师:同学们,生字我们就学到这,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很有趣的课文《回声》,平时你们听到过回声吗?(生:听到过)你们是在哪听到的呢?

  2、师小结:除了回声,其实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着一些自然科学现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很多,用你们的眼睛,用你们的心到生活中去发现吧。

  3、师: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读懂了课文,还学写了两个生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剩余的生字,并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声》课堂实录 篇8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只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一个声音,好像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它奇怪地问妈妈,妈妈的解答使他明白那声音是自己的声音。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以童话的形式,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讲了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帮助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读懂句子,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产生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是带后鼻韵母的生字,如“藏”、“扔”、“荡”的读音及“哪儿”、“哩”等语气词的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分清自然段,知道课文主要讲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进行词句、朗读等训练,懂得什么是回声,回声是怎么产生的这一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和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回声》这课,齐读课题。上节课,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什么是回声以及回声是怎么形成的?童话中的小青蛙和老师也想知道呢!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弄明白这些问题吧。

  二、学习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板画半圆的桥洞)

  (过渡:这个地方怎么样呢?)

  ⑵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地方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的?

  ⑶ 理解第二句。第二句是什么句?为什么觉得这句美?把什么比作什么?

  ⑷ 出示课件,教师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以渲染美景。

  ⑸ 学生以自读、指名读、评议后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体会其美景。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 引读第二自然段(教师读叙述语,学生读小青蛙的话和它的回声)相机引导激发学生读书的情感。

  ⑵ 课件播放小青蛙的叫声和它的回声,问: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觉得怎样?指导朗读小青蛙奇怪极了的语气。(引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河岸上以后是怎么做的?

  ⑵ 画出表示妈妈动作的词(捡、扔)

  画出河水变化的有关动作的词(激、碰、荡)

  ⑶ 用找出来的动词连起来说说妈妈是怎么做的?河面有什么变化?

  ⑷ 课件出示课后填空题叫生填空:青蛙妈妈( )起一颗石子,( )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 )。( )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⑸ 做实验:(出示水槽)

  第一次认识“水的波纹”。

  第二次观察“水的波纹的变化”。

  第三次观察“水的波纹荡回来的样子”。

  (相机板画水波)

  ⑹ 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青蛙妈妈这样做是想干什么呢?咱们看看青蛙妈妈是怎么给小青蛙讲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勾出妈妈说的话,想想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从中你明白了什么,不明白什么。

  ⑵ 四人为一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情况。

  ⑶ 出示课件结合二、三句讲解声波和水波的相似之处及回声形成的原因及什么是回声,相机引导学生弄懂不明白的问题。

  ⑷ (课件出示填空):青蛙叫的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也要( )回来。

  ⑸ 课件播放有关回声的录像。

  ⑹ 课件出示青蛙妈妈的话,生再齐读。

  ⑺ 你们明白了回声是怎么形成的,高兴吗?小青蛙也和你们一样呢,看,他高兴得怎样?(让生做动作体会小青蛙的高兴心情并朗读小青蛙的话。)

  5、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 课件出示小青蛙又游回桥洞的画面,问:小青蛙干什么去了?生齐读课文最后第六自然段。

  ⑵ 问:小青蛙为什么要回到桥洞底下叫个不停?体会小青蛙这次高兴与前一段中高兴的不同原因,并用课件来渲染小青蛙高兴的气氛,朗读好小青蛙的话。

  三、总结激趣

  1、结合板书总结。

  2、激趣:孩子们,为什么我们有时能听到回声,有时听不到?(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并推荐一人汇报。)

  3、总结:孩子们,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回声这样看似神奇但并不神奇的科学知识,还等着我们去探究呢!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究,就一定能弄明白的。

  附板书:回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通过课后练习和分角色朗读,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略)

《回声》课堂实录 篇9

  教材分析:

  《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旨在通过激励、体验、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和表现欲。使学生在审美、创造、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得到培养。增强学生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及合作能力,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友谊的回声》,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聆听无伴奏合唱《回声》,感受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变化表现的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的回荡。

  3、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

  在听、想、唱、创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体验回声这一自然音响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创编并运用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变化表现回声。

  教材切入点:

  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回声》,感受回声这一自然现象。

  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欣赏法、对比法、启发式教学法、鼓励法、交谈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学法:感受乐曲的艺术形象,通过欣赏、感受、游戏、讨论、演唱、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电子琴、旋律条、图片等。

  教学流程:

  一、聆听感受

  1、欣赏歌曲《回声》

  问: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声音?

  你能给这首歌曲起一个名字吗?

  2、介绍歌曲:

  《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是十六世纪以来的一首经典合唱曲。

  3、复听:

  边看教材中的歌词边欣赏歌曲。

  问:听了这首歌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介绍歌曲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的演唱是采用一支只有几个人的小型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一个大的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的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

  [设计意图:根据主题内容把学生引入一个带有回声的山谷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

  二、情景创作

  1、问:你们知道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入手,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铺垫。]

  2、学唱旋律:

  3、回声游戏:

  ①请一名同学模仿全体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②请一组同学模仿另外三组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③请两组同学模仿另外两组同学的声音。

  师生互评:是否有回声的效果。

  小结:①人数差距 ②演唱技巧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使学生在不同的体验中感受回声的不同效果。教师通过对即时的信息反馈进行评价,对学生模仿的效果予以肯定和表扬,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感与创新精神。通过学生间互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4、为学唱的旋律加上力度变化,并演唱。

  5、小组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旋律设计一句话,表现回声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探索自然界(回声)的音响为创作主题,充分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通过探究性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综合表现

  1、欣赏歌曲《友谊的回声》。

  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问:歌曲的速度、情绪?

  3、再次欣赏歌曲,指导学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反复聆听、哼唱歌曲,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减轻学习的难度,为学唱旋律做铺垫。]

  4、学唱歌曲旋律:

  ①教师范唱歌曲旋律。

  ②随教师轻声视唱歌曲的旋律。

  ③随琴演唱歌曲的旋律。

  5、学习歌词:

  ①把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②全体学生按女声、男声、合这一要求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注重音乐与相关学科的整合,帮助学生提高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6、随音乐轻声填词。

  7、完整演唱歌曲。

  8、问: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同时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友谊。

  四、扩展升华

  1、问:除了回声部分有力度变化外,还可以根据歌词加入哪些力度变化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及力度变化的理解,为歌曲加入适当的力度记号,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师按照学生设计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师生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全课。

《回声》课堂实录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分析:

  《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看科学。本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解释了回声这一物理现象,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本文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的重要凭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语气。理解青蛙妈妈言行的语句,懂得水的波纹与声音的波纹相似点,从而明白“回声”原理。

  难点: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生产回声”这一科学知识。

  4.教学准备:字卡、课件。让学生搜集回声的资料。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讲读课文,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忌把它上成自然课。教学时应主要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及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产生回声的原因。在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力求遵循“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原则,紧扣教材重点。

  学习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这一段时,先让学生轻声自渎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用填空的方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使语言文字训练与认识事物统一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看投影演示,明白河水是怎样激起波纹,又是怎样荡回来的这一现象,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并想象句子的内容。这样,把朗读的训练和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本课须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品读课文感悟回声的教学任务。第二课时进行巩固复习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书写生字等教学任务。下面我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是这样导课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唤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就会被吸引住。这时老师继续说有一只小青蛙也听到了回声,他是在哪里听到的呢?回声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学习31课《回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多种形式,乐中认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多种形式,乐中认字

  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能力。如:。学习“纹”字。老师问这个字叫什么?谁能给它找个朋友,组个词。预设学生说“花纹”。(师及时引导:你瞧这位同学衣服上的花纹可真漂亮啊!)学习“圈”字时,让学生伸出小手来画一个大大的圈(边说边画圈,生跟画)。学习“返”字时,老师走到一位学生前和他握手,然后问:握完了手我要干什么?(师引导刚才老师这样走了过去,又走了回来就是返,你看它的偏旁是什么?)走之旁。

  三、精读课文,感悟回声。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老师问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了回声?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画桥洞。然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师:半圆的桥洞和倒影在那里?大月亮又在那里你能用手指一指吗?师引导看图,看桥体和倒影连起来好象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练习用好象说话。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小青蛙听到了什么样的回声?此时投影句子:小青蛙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指一名学生读小青蛙的话,再指一名学生读回声。比比谁读得好,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部分学习材料十分适合朗读,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男女声当小青蛙赛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读出小青蛙的兴奋与好奇。在读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他评,每一句评价语不同,相同的是鼓励、表扬.评价成了朗读提高的推动力。这样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尽情地朗读,和文本亲近,揣摩小青蛙的心情,激发了学生对小青蛙心理的多元解读。)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在这一教学中,我巧用课件,突破重难点: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到,摸不着。要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呢?此时我用电脑适时展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的动画。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再让学生根据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并为“青蛙妈妈起一颗石子,进河里…”让学生填动词.然后让学生模仿青蛙妈妈的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既认了这两个生字,又理解了它意思。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也理解波纹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返回,而且动词“激、荡”也不用解释学生就能明白它们的意思。

  课件中通过青蛙妈妈的讲述,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波纹,波纹碰到岸边又一圈圈荡回来。在桥洞里小青蛙的声波碰到石壁声波也返回来。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声波,找出了水波与声波的共同点,再来认识回声轻而易举。在此课件的出示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溶化了知识的难点,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师:那桥洞里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师相机板书:

  碰

  声波               石壁

  荡回

  明白回声后,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小青蛙高兴的心情。

  通过精读感悟课文,使学生在能力情感态度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四、拓展延伸。

  我们在哪儿还能听到回声?回声有什么作用呢?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碰

  声波                石壁

  荡回

  该板书运用了板画和几个字,把回声形成的地点及回声的形成过程表现出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回声》课堂实录 篇11

  精彩的课件能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也能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也为学好这篇课文开了一个好头。为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电教创景,激qing引趣。

  1、课前谈话:

  谁来说说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也有一个爱好,就是把生活中有趣的、难忘的事用摄像机把记录下来。今天我就带来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回声片断)

  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3、引入新课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能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先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说:“老师我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回声……”,“老师,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出了那是回声,也提出了疑问。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回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交流识字方法:这可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想读吗?

  师:可是课文中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生:可以查字典。师:(及时评价)这可是自己识字的好办法。

  查字典仍是二年级学生认字识字的重要方法,在此我设计鼓励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独立认字和识字的方法。

  2、交流读书方法:

  3、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4、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在此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这篇课文很长,你想不想找两个同学和你合作读?生:想。师:找谁?怎么读?每人读一段轮流读?(生找伙伴读书)师相机把学生读错的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读完以后指导重读。

  师对三个学生竖起大手指)问: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师:真聪明!老师佩服你们呢!够勇敢!够自信!(生有举手想读)

  师:你也想读,好!想读的同学站起来!(生多数站,用手势让全体都起来读)这么多勇敢的同学看到你们这么自信我也勇敢起来了,我也想读----行吗?生:行

  师:那我们合作读?你们读第一段我读第二段?你们读三段我读…?

  师:好!准备好了吗?于跃把书端起来读真好!刘文川你来起个头。

  (师生合作读)读完。

  师(感叹的说):“和大家合作读的感觉真好”

  三、多种形式,乐中认字。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从汉字的造字角度说,汉字的形声字又特别的多,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学习“呱”字。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的时候,我发现有许多不认识的生字挡住了我们,你瞧我把他们请出来了,你们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来吗?

  师(出示生字卡片“呱”字,生齐读)读的这么准,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生:他的旁边是个西瓜的瓜(师及时评价:用读半边的方法认字这个方法好)

  生:他的偏旁“口”是小青蛙的嘴在叫。(师及时评价:字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真不错)

  师:那小青蛙是怎样叫?(生模仿青蛙动作呱呱的叫)师:多么可爱的一群小青蛙啊!

  2、学习“纹”字。

  师:这个字叫什么?

  生:“纹”

  师:谁能给它找个朋友,组个词。

  生:波纹。

  生:水纹

  生:花纹。(师及时引导:你瞧这位同学衣服上的花纹可真漂亮啊!)

  3、学习“哩”字。

  4、学习“圈”字。

  师:这个字呢?

  生:圈

  师:来伸出你的小手来画一个大大的圈(边说边画圈,生跟画)

  师:接上了吗?

  生:接上了

  师:为什么要接上?

  生:它就像圈字的口子旁要把里面的字圈起来。

  师:说的多好啊!

  5、学习“碰”字。

  师:谁来做个动作来表示这个字

  师:脚趾不小心碰到石头了,疼不疼?

  6、学习“返”

  师:这个字呢?

  生:返

  师:这位同学上课发言最积极坐姿也最端正,来,老师和你握握手。手握了我要干什么?

  生:返回去

  师:刚才老师这样走了过去,又走了回来就是返,你看它的偏旁是什么?

  生:走之旁

  为巩固学生的所学的生字,在此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了摘果子的游戏,每一个字的猜测学生都会把所有的字想一遍,新字便会在脑子里反复出现。即巩固了生字又将学习气氛充分调动起来。

  游戏:猜果子(出示课件)

  师:哎?这些调皮的生字娃娃一转眼又跑到果子的后面了。我们快来猜一猜这果子的后面都是谁?先来猜葡萄的后面藏的是谁?

  生:纹。生:返。生:哩。生:圈。生:……

  师:到底是谁呢?请猜对的同学大声喊出它的名字来。

  生兴奋高呼着:纹!我猜对了

  师:好!我们再来猜猜苹果的后面是谁?

  依次分别猜出6个果子后面藏的字。

  2、小组合作 ,互动识字。转盘猜字游戏

  (1)游戏说明。(2)学生范做。(3)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教学的群体功能,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了帮助。再是精彩的游戏设计,不规则的生字出现,多彩的画面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生字音、形的在反复出现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四、精读课文,感悟回声。

  在这一教学中,我巧用课件,突破重难点: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到,摸不着。要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我用电脑适时展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并为“青蛙妈妈起一颗石子,进河里让学生填动词并模仿青蛙妈妈的动作进行表演,这样既认了这两个生字,又理解了它意思。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也理解波纹是如何产生的,又是怎样返回,而且动词 “激、荡”也不用解释。

  1、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怎么样?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娃娃,我们再来读课文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课文,有信心吗?生:有

  师:这次读书可要仔细的多读几遍,读后想一想小青蛙遇到一件什么奇怪的事?

  生带问题再读课文。(师巡回时提醒读完的学生思考问题)

  师:谁来说说小青蛙遇到一件什么奇怪的事情?

  生:小青蛙很奇怪他认为桥洞里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生:小青蛙在桥洞里呱呱叫桥洞里面也传出呱呱叫的声音,它问你是谁,桥洞里的声音也问它你是谁?

  师:多有意思啊,桥洞里竟然传出和小青蛙一样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小青蛙感到又兴奋又奇怪?甭提有多高兴了。

  师:谁能带着小青蛙的这种兴奋而又好奇怪的心情把课文的第二三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课文二三段。

  2、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师:是啊!多奇怪啊!小青蛙找到答案了没有?

  生:找到了师:怎么找到的?

  生交流:

  生:青蛙妈妈告诉他的。

  生:青蛙妈妈向河里扔了一个石子讲给它听的

  生:是做了一个实验。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段(指大屏幕)出示课文第四段,闪烁动词。齐读

  师:这段中有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语?谁愿意当小演员表演青蛙妈妈的动作。

  师:表演的太精彩了。掌声鼓励一下。

  师:引导看动画。同学们看!(出示第四段动画)带范读。

  师:哪桥洞里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

  碰

  生充分的交流中  板书   声波 石壁

  返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来看一看,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指看大屏幕)动画第五段带范读。

  播放课件:第五段动画

  课件中通过青蛙妈妈的讲述,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波纹,波纹碰到岸边又一圈圈荡回来。在桥洞里小青蛙的声波碰到石壁声波也返回来。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声波,找出了水波与声波的共同点,再来认识回声轻而易举。在此课件的出示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溶化了知识的难点,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同学们弄明白了吗?高兴吗?小青蛙也很高兴它又返回到那里了?

  来!我门也分享一下小青蛙喜悦的心情,一起读一下课文最后一段。

  五、美读课文,拓展想象。

  师:是啊!多么好玩啊!

  师:你们想不想到这座小桥上去玩一玩?生:想

  师:瞧!这里的风景怎么样?生:“好美啊!”“美在哪?”

  生交流。出示课件。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师:半圆的桥洞和倒影在那里?大月亮又在那里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师:多漂亮的石桥啊!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石桥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引导看图,看桥体和倒影连起来好象什么?练习用好象说话。

  师:你瞧这些石桥在同学的赞美声中变得更漂亮了。

  课文第一段“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描写得很美,动画中出现“小河、石桥、倒影”的画面,创设情境,激发了他们的朗读的欲望。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再细细品味,要读出它的美就不成难事了。

  “好象”是本课语句训练的切入点:在各种美的石桥图片中,有的学生说石桥好像电梯,也有的说象眼镜,像秋千,像两扇大门。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拓展。

  六:整体回顾,美中品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和小青蛙一样的事呢?

  生:充分交流。

  师:多有趣的事啊!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吧!

  播放课件:课件中将远出的石桥渐渐拉近,在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播放了整篇课文。

  多媒体它以具体的“形、声、光、色”化小为大,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创造了教学的主题情景,其教学效果其优势显而易见。《回声》这篇课文环境描写优美,语言富有童趣,课件中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美中读,在美读中,在美欣赏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七、走进网络,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回声的现象还有很多,科学家们还根据这声学原理做出了许多发明和创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网络教室去查看更多的回声资料吧。

  学生活动。

《回声》课堂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具准备

  青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大自然中一种奇妙的声音——回

  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31课——回声。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复习词语

  二、 研读感悟

  1、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 出示学习提示

  ② 大声读二自然段,说说小青蛙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他是在哪发现的?小青蛙说了几次话?

  指导朗读

  男女生合作读这两句话

  过渡:这时,小青蛙会想什么呢?

  ③ 小青蛙问了妈妈什么话?(指名读,

  2、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指名读

  ② 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找出描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画出来。

  ③ 表演青蛙妈妈的动作

  ④ 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指生读,看动画理解河水的变化。

  ⑤ 用自己的话说说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⑥ 完成填空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轻声读,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① 指名读青蛙妈妈的话。

  ② 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③ 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告诉了我们什么。

  ④ 指名读第二、三句话,青蛙妈妈为什么说他们像呢?(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⑤ 师小结:也就是说声音的波纹和水的波纹一样,都是碰到障碍物返回来,像这样(播放动画),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小青蛙的——回声。

  ⑥ 亲切的语气读青蛙妈妈的话。

  ⑦ 填空(出示课件)

  ⑧ 指名读小青蛙的话,指导读。

  4、 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 指名读

  ② 为什么会“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呢?

  ③ 你从文中哪个词感受到小青蛙的心情的?

  三、 拓展延伸

  1、 你在哪儿听到过回声?

  2、 听听大自然中的回声。(播放动画)

  四、 课后作业

  课后,到空旷的大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五、 总结

  1、师: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回声一样奇妙的科学现象,他们正等着你们用智慧的头脑、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它的奥妙!

  2、齐读老师的话。

  板书设计:略

《回声》课堂实录 篇13

  上完本节课后,对自己教的这节课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在第一课时中不集中学习生字,而是只对预习的生字进行反馈、检查,对学生反馈的难字进行学习、指导书写,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在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有些需要理解字意的生字也可以安排在这一课时进行学习。

  本节课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但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讲了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让孩子们动手在纸上画一画表示回声的现象也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声波的扩散。随后,再要求学生讲解自己画图的想法,在回头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口述过程,想象回声并反复进行,通过课件演示展示水面波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处理起来用了不少时间。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等,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的语气。

《回声》课堂实录 篇14

  1.多媒体教学软件文字脚本设计

  序号

  内 容

  媒体类型

  呈现方式

  1自学提纲:

  1,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跟它说话

  2,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做的(请用横线勾出) 又是怎么说的(请用波浪线勾出)

  文本

  直接展示

  2五个课文情节动画:

  1,小青蛙游到桥洞下,"呱呱"大叫,听到回声现象.

  2,青蛙妈妈捡起一块石头,扔进行河里,河水荡起一圈圈波纹.

  3,青蛙妈妈讲解回声的原理.

  4,青蛙妈妈是怎么做和怎么说的句子的示范朗读.

  5,小青蛙再次回到桥洞下,"呱呱"大叫,听到一片回声.

  动画,声音

  动画+声音同时出现

  3课文朗读:

  全文及插图和配乐朗读,(朗读可随时暂停和继续,画面可自动翻页)

  文字,图片,声音

  文字+图片+声音同时出现

  4生字学习:

  课文生字"藏","捡扔","波","荡",每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字意,组词.

  文字,图片,动画,声音.

  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同时出现

  5课堂练习:

  1,用鼠标把字拖到恬当的括号里.(课文中的量词,计算机自动判断,正确就填上,错了就返回)

  2,多音字组词.(学生直接在计算机中打)

  3,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4,组字游戏.(把字的笔画和部首拆散,让学生拖动鼠标把这些字组合起来,计算机自动记录组字时间,结合出现对照表并可再次修改.)

  文字

  可移动对象交互,按建输入交互

  6实践录像:

  1,山洞中的回声现象.

  2,池塘中的水波碰到石壁返回的现象.

  视频

  视频+声音同时出现

  7电子词库:

  1,本课多音字.

  2,"一"的变调.3,轻声

  文字,声音

  文字+声音同时出现

  8资料库:

  1,回声原理.

  2,另一篇关于回声的课文.

  3,更多的回声现象.

  文字,图片,声音,动画

  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同时出现

  9歌曲欣赏:

  可选择的六首儿童歌曲.

  声音

  声音出现

  10轻松一下:

  10个科普小幽默.

  视频动画

  动画+声音同时出现

  2.教具设计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

  2. 教学流程图

  4.资源创新设计分析

  《回声》一课是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整合的一次很好的探索. 我们都知道,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观刺激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在设计《回声》一课时,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络的优势,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网络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

  (1)利用多媒体网络监听功能,教师可随时调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观看的材料,聆听的声音,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为有效地讲评创造了条件;

  (2)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遥控功能,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键盘或鼠标切入学生的执行环境,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或纠正学生错误;

  (3)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教师可向全体学生展示资料,学习方法,还可适时调出学生范例进行讲评,并由学生本人进行及时修改.下面具体谈一谈在《回声》一课中运用多媒体网络精心设计的四个环节:情景激趣,学生质疑--利用课件,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理解课文--课堂练习,效果评价.

  (1)情境激趣,学生质疑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类主动探索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对小学生来讲,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对下一步的深入学习产生吸引力.多媒体网络教学正是具备了视听结合,形声并茂,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特点,使学生从感官愉悦产生一种全新的感觉.一开课就得用网络的广播功能让同学们带着要求观看一些同学去参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和南泉仙女洞时欢快吼叫的场面(制成录像),顿时课堂活跃起来,大家完全没想到能看到自己的样子,听到自己的声音,觉得惊奇无比, 互相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只短短的一分钟就让大家又重温了参观的全过程,自然就答出"看到了大家去参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和南泉仙女洞时欢快吼叫的场面,听到了吼叫声和产生的回声"紧接着师因势利导"通过看录像和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刚刚激起的求知欲被恰到好处地响应,许多疑问迸发而出:"为什么会产生回声 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是不是只有小青蛙的叫声碰到石壁才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根据生提出的疑问,师由此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要继续学习《回声》这一课,学完后大家就会弄明白."由此可见多媒体网络创设出的情境把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了求知欲,营造出一促轻松,活跃的氛围.

  (2)利用课件,自主学习

  学生质疑以后就渴求去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广播自学提示: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他说话 ②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的 (用"--"勾出)又是怎么说的 (用"~~~~~"勾出)(课件)使学生对刚才的质疑更明确化,然后师运用top2000网络系统将"全体教学" 切换成"全体恢复",此时的电脑完全由生自由操作(课件里贮备了课文朗读,课文动画等),生根据自学提示可以调出全文朗读,调出课文动画,可以读,可以讨论,可以动手勾和动笔做书上的填空题.总之,用足够的时间让生在多媒体辅助下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运用网络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监督察看,做到心中有数,再进行师生交互.

  (3)协作交流,理解课文

  这是一个交流自学情况的环节,以生为主,师为导,利用网络在大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具体表现在:

  ①学生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并且调出多媒体课件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阐述加以补充说明,还调出声音文件练习朗读.

  ②老师以读代讲,引导生对课文内容,语言文字进一步加深理解;运用网络将生自学时完成的勾画,填空练习示范给全体学生看,并及时让生修改.这样一来,学生一直在自主氛围中学习,兴趣盎然,收到了实效.

  我们设计了这节课的高潮: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懂回声是怎么回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散:除了小青蛙的叫声碰到石壁会返回来产生回声以外,还有哪些情况可以听到回声 带着这个疑问,生上网查阅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储备在自制课件里的).我们制作课件时,就考虑到学生对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围绕"回声"选择了图,音,像俱全,动静结合,紧扣主题的素材,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选定的素材制作成可自由操作的"资料库".一点开它,就会弹出"1,2,3"三个按钮:"1"是有关回声知识的配有背景音乐的解说;"2"是一个小故事《山会说话吗 》;"3"是体验回声的实践录像.此时,生完全在网上自由徜徉,尽情浏览查阅,边看边听,在头脑中积累了大量直观的,抽象的例子.然后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将电脑里有的和没有的资料归纳起来.老师运用网络监督察看并参与个别小组讨论.最后老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自然界里所有的声音碰到物体都会返回来产生回声.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网络开拓了信息通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创造思维,还教会了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

  (4)课堂练习,效果评价

  ①完成机上填空题.老师用网络广播学生的作业并进行集体评价和自我评价,正确率达到100%,巩固了所学知识;

  ②自由练习.这是一个拓展空间,培养情趣,开阔视野,极具个性化的作业题,生据己所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调资料,可以练习读课文,可以打字,可以点击音乐或幽默放松).使得整堂课一直到结束都保持了一种学生自主,乐学,好学的热烈气氛. 这节课由于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网络优势,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网上查阅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取子知识,训练了能力,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情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回声》课堂实录 篇15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师范读课文。

  2、听了以后,你们知道回声是怎么产生的吗?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青蛙知道是回声的?(4、5自然段)

  3、齐读4、5自然段,有趣吗?

  4、再读课文,把文中我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二、学习我会认的字。

  1、分小组自学生字。

  2、检测自学情况。

  指名读、用生字组词、偏旁、字型结构、开火车。

  三、学习我会写的字。

  1、齐读生字、记生字。

  2、用生字组词,理解词义。

  3、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师示范。

  4、生描红练习。

  四、作业:1、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卡,复习生字。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小河上这座石桥美吗?指导朗读。

  2、小青蛙来到桥底下,心情怎样?他是怎么叫的?看课件。

  3、看了以后,你们感觉怎么样?(很奇怪)小青蛙也感觉很奇怪。

  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来到岸上,是怎么给他讲的呢?

  4、看课件,你们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吗?

  5、你听到过回声吗?是在哪儿听到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出小青蛙高兴的语气。

  三、读读抄抄。

  1、小河上有座石桥。

  2、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

  3、小青蛙欢快地说:“多好玩啊!”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32课。

《回声》课堂实录 篇16

  学习标:

  1、认识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指导书写“倒”“影”两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教学

  教学难点: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想在黑板上写个字,我认认真真的写,你认认真真的看好吗?

  (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奇怪的声音叫《回声》(补全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二、认识生字,整体感知

  师:究竟他是怎样奇怪的声音呢,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吗?请小朋友轻轻打开书本翻到148页,看——(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插图的画面)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鸟的叫声,近处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小河上有座石桥。…………(师配乐自然的将课文背下去)

  1、师:小朋友,故事好听吗?

  咱们自己也来读读这个课文!

  2、小朋友读的开心吗!小青蛙也很高兴,他也高兴得叫起来了。你听:呱呱呱(出示课件青蛙叫)

  4、小朋友也学青蛙来叫一叫?

  5、课文中青蛙是怎么叫的,你能把这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吗?

  出示句子: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谁来试一下?

  师: 嗯,你读的也是顶呱呱的,谁再想来读一读?

  师:你觉得读这个句子应读出怎么样的语气呢?

  生:高兴

  师:一般你什么时候很高兴呀?

  生:……

  师:那就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来高兴的读一读这个句子吧(齐读)

  6、小青蛙看我们小朋友读的这么棒,可不服气了呢,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句子,你们能将他们读好吗?

  出示句子:

  1、小青蛙奇怪极了,他问妈妈:“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2、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

  3、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

  师:小朋友先自由的选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特别是红色的字要读准音。读好的小朋友请举起你可爱的小手!

  师:1谁敢第一个挑战?

  这里这个“哩”读轻声,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师:还有谁再来读一读?

  师: 是呀,你觉得那时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呢?

  那你们觉得应怎么来读呢?

  师:2谁还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二生)

  师: 波纹这个词你念得多好呀!你可以做小老师教全班小朋友一起读一读行吗?小朋友, “波纹”是怎么样的?(课件出示:一圈圈地波纹)

  河面上这样一圈圈的纹路就是波纹,我们连起来读一读:一圈圈波纹(齐读)

  师:3还有哪个小朋友喜欢最后这一句的,你来响亮的读一下!

  这里的“碰”是读后鼻音,开火车读一下。

  师:小朋友一起把这个句子读一下吧。

  三、学习第四五段

  师: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把这些生字都弄明白了。那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呢?

  青蛙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呢。请小朋友自由的读四五段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并用铅笔轻轻的画下来。(自由读四五段)

  师:小朋友,想看一看青蛙妈妈妈怎么做这个实验的吗?(出示青蛙妈妈做实验的课件)

  师: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指名2生)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用你的肢体语言来演一演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吗?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 (出示媒体提示)小朋友先自己试试。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 )一颗石子,( )河里,河水

  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 )到河岸,又一圈圈( )回来。

  师:谁来试试?

  (指名1生演示)

  师:我们一起把刚才这个小朋友做的动作的词都填进去。

  师:真聪明,都填对了,请我们的女小朋友来读一读吧!

  师:读得整齐又响亮,男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读好?

  (指名——出示答案——女小朋友读——男小朋友读)

  师:做完实验了,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把第五段来读一下。

  师: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指名生说)

  师:教师解释声波:声音的波纹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你们看!(教师边板画声波边解释)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要返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

  师:你能不能看着板画,自己来做做小青蛙的妈妈?(出示媒体)同桌之间可以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开始吧!

  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要( )回来。这样,你就能听到( )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

  师:哪个青蛙妈妈先来呀?

  (指名一生)

  师:青蛙妈妈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应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呢?(指名生读)

  师:如果你自己遇到了疑问,向你的妈妈请教时,妈妈会怎么样的对你说?(指名生读)

  师:小朋友们,这下你明白了回声究竟是怎样奇怪的声音了吧?是啊,你明白了,小青蛙它明白吗?它是怎么说的?谁来做做小青蛙?。

  师:是呀,当小青蛙知道了这就是回声的时候,他的心里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师:谁还想再高兴的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来做小青蛙读一读

  生:

  师:是呀,我们都明白了,那请两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个演妈妈,一个演聪明的小青蛙,告诉妈妈你明白了什么?(分角色朗读课文一次)

  师: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终于恍然大悟,知道了什么是回声。让我们一起再来认真的读一下第四五段。(齐读)

  师:小青蛙在妈妈的帮助下明白了它听到的是回声,它是在哪儿发现回声的?又是怎样发现回声的,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 指导书写。

  我们说,一堂语文课就是要听、要说、要读、要写,这节课,我们还有一件什么事要做?

  好,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写字练习。

  师: 这两个字怎么记住的?(倒、影)

  师(边写边说): “倒”因为是左中右结构,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倒”中间部分的第二横要向上斜,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再写一提。

  “影”字左宽右窄,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

  师:接下来大家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五、文本拓展,巩固生字

  我们有个调皮的小男孩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自己也去学青蛙妈妈做实验去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课《调皮的聪聪》)在这里你能找到许多我们已经认识的老朋友,也会发现一些新朋友。你打算怎样认识他们?

  《调皮的聪聪》

  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

  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的鱼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去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他想:可能是石头太小。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里扔。

  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张爷爷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笑着说:“小调皮!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边扔石头,快回家吧!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

  (读一读)

  六、实践活动

  课后你也可以在家里可以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