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练习题(精选15篇)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1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 chǎn tónɡ zhì huì shī quàn shuō zhū hónɡ
hónɡ jūn ɡōnɡ jī bì dìnɡ shǒu hòu rì jì
二、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扁担 一( )队伍 ( )的斗笠
一( )粮食 一( )草鞋 ( )的工作
( )的扁担 ( )的朱德 ( )的花朵
三、连线。
穿 粮食 监守 敌人
戴 山路 粉碎 部队
挑 草鞋 储备 根据地
走 斗笠 带领 粮食
四、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 )
2、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 )
3、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 )
4、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 )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天上飘着白云。 (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1、黄叶落下来。 ( )的黄叶( )落下来。
2、小鱼游着。 ( )的小鱼( )游着。
六、乱句成段。
( )那顽皮的小孩摘下柳条绕成大项圈。
( )它悄悄地把柳芽抽成一条条细丝在微风中起舞。
( )他骑上牛,吹起柳木做的笛子,悠悠地走向村外。
( )初春,柳树最早露出春的生机,带给人们春的消息。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1.这段短文共有 句话。
2.云的颜色有 、 、 ……
3.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还会有 。
4.是 把云染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
5.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的脸 ( )地往下沉
( )的云 ( )地向前跑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2
《朱德的扁担》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转载自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朱德、扁担、会师、封锁、险要、崇敬、稳健利落、日理万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习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问难,为下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朱德像,简介朱德。 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板书“德”,字形右边是“十、四、一、心”。在课桌上练习书写“德” (2)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板书“扁”,注意下面的里面是一横,多音字“担”不同的音组词。 (3)课题补充完整,教师示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预习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1 回顾预习情况。 2 交流预习情况。 (1)生字词正音。 生词:朱德到达布匹药材官兵着急毛竹防止甩得老远 难读的词语:会师增添崇敬敬佩井冈山十分险要日理万机稳健利落 (2)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难读的句子: ①根据地周围地势十分险要,上山下山非常难走。 ②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需的食盐、布匹、药材和粮食奇缺,红军官兵的生活十分困难。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疏通课文。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5)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质疑。 学生质疑预设: a朱德是谁?扁担是什么? b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c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d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三学习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 简介背景:(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2 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3 查字典理解“会师”“记”。 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记在字典中的含义有:①在脑子里保留着印象。②把事情写下来。③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④符号;标志。⑤皮肤上天生的色斑。⑥量词,用于动作的次数。 想一想“朱德记”的“记”应取的解释是: 这些词语中的“记”又分别是什么意思?选择填空。 记忆日记笔记胎记一记耳光 过度: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四.课堂练习: 1 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 学习生字:朱、达、冈、匹、材 3 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 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跳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质疑。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3)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 二.学习课文,解决问题,指导朗读。 1.指导理解第一个问题: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1)自由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言,回答问题。 提示:课文总共有五处可以说明朱德是用扁担来挑粮的。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仔细地体会,全面的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的读懂课文内容就要落实到每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内容主要集中在第2、3、4自然段中。(详情见课文) (2)指导学生完整、连贯、全面的回答这个问题。 2 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提示:这是文章的重点问题,也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朱德挑粮的样子,战士对朱德的敬佩和心疼来理解“藏扁担”的原因。重点抓住的词有:地势十分险要、非常难走、往返50千米、穿草鞋、满满的一担粮、稳健利落、甩得老远、日理万机、翻山越岭等等词语来体会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及战士们对他的崇敬和爱戴。 3 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刻“朱德记”?读了文章,你想说什么?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指导书写有关生字:官、甩、急、竹、防 (2)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甩( )记( )桃( )防仿 用( )纪( )挑( )放访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写出和下面句中带横线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a 朱德同志仍然走在战士们中间。 b 大家很惊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重点难点: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突破举措: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4、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教师小结: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6、学习写字。出示会写字,读一读。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挑 五六十里 (路远) 穿草鞋 挑粮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难走) 满满 做 藏 (连夜 赶) 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本学期为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新增加的一篇课文。本文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这个自然段我将它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来解决。)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教师讲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点拨明确了此时红军所处的严峻形势,即“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是敌人。”坚守阵地相当的困难。第二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导入时主要是复习一下上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教师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只要说出当时坚守阵地困难重重即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当时真的是形势严峻,红军战士们在这个情况下要坚守阵地真的是非常困难。 二、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一)第二自然段解读 (有因才有果,正是因为粮食是一切的根本,所以才会有这个故事的来源,所以首先要学生明确粮食的重要性。) 1、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学生自由读后师介绍:由于遭到敌人地方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学生明白粮食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2、出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问:“抽出”什么意思?(即挑选的意思) 如果你是红军的领导你会抽出哪些人去?(身强力壮、力气大)为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讲解来回一百多里的距离,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确定,大概是来回太仓的距离) 问:“山高路陡”和“山高路远”意思一样吗?突出一个“陡”字。 用简笔画表示出“陡”的意思。 问:你们爬过山吗?感觉怎样?你们空身爬山都觉得累,那再挑上一担粮食,走那么远的路又会怎么样呢?(很辛苦) (不仅如此,在这里还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中当时形势,提一下不仅是距离遥远,地势条件差,而且还面临着敌人攻击的危险。) 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这个路途的艰难。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这么艰难的事情,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做呢? 从这里学生就能体会出红军战士不怕苦难大无畏的精神,这个就是红军的精神。指导朗读,把战士们争着去挑粮的那种感觉读出来,进一步体会战士们的精神。 (二)、第三自然段解读 1、(出示图片)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问:大家看谁走在最前面?(朱德) 看着这幅图片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用来描述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让小朋友看看朱德的装扮与其他战士们有没有不一样?并体会“满满”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当时朱德同志的年龄,以及当时的职务是红军的军长,初步感知朱德与大家的不同之处。) 2、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道),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要求学生说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是把自己也当作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在这个基础上指导朗读) 小朋友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觉得心疼吗?战士们也是和大家一样。 设计说话练习: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怎么劝朱德?听听朱德会怎么回答? (劝说的时候可以适当点拨,点拨小朋友结合第二自然段中的地势条件说说路途的艰辛以及险恶。并且结合上一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来说。)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可是朱德同志却不听大家的劝说,他依然要去挑粮) 3、出示扁担图 看,这就是朱德挑粮食用扁担。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 (1)理解“记”是记号的意思。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轻声读后面的课文。联系上文劝说内容继续。 (3)战士们劝说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板书:战士 藏扁担)为什么要这么做?(板书:尊敬热爱)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朱德做扁担)为什么这么做?(板书:同甘共苦) 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4、引读:大家见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通过填空,加深刚才体会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三、拓展延伸 选一题:1、讲一个朱德的故事。 2、讲一个革命领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说板书 13、朱德的扁担 战士 藏扁担 尊敬热爱 朱德 做扁担 同甘共苦 本教学板书是为了落实教学难点所服务的。本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通过“扁担”来达到情感的升华,突破这个难点就能够体会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精神品质,以及战士们对朱德的尊敬热爱之情。 说特色 1、设身处地,主动思考。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古时候,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围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围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大事。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什么是“崎岖”?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课文里的一个“找”字,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四、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8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方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1)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3)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军井肩 战士担 作者:沈澜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9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四 作者:沈澜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 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这是扁担)出示投影,板书: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6,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机简要介绍朱德及其课文背景.(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他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 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 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主党组织极积动员群众为山上送.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听,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5,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坳:山间平地. 围剿:包围起来消灭掉. 经济封锁:用强制的力量使跟外界经济联系断绝. 绵延:连续不断. (三)集中识字.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3,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如:担战士军令井冈山粮食 指出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 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dān 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禁坪浩荡 5,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四)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禁锁井冈坪战士脱肩浩荡戴 (2)找朋友:给生字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 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如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方法记住:旦——担良——粮站——战 开——井土——士房——肩 3,指导书写.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4,学生练写两个,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生字:朱担粮军井战士肩 2,给生字组词. 粮( ) 军( ) 井( ) 肩( ) 战( ) 士( ) 担( ) 板书设计: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转载自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朗读课文。 2、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内容: 1、出示扁担图,这是什么?(生:扁担)出示卡片:扁指读(怎样记?)(户字旁,右下为一横两竖)担指读(左右结构,右边为元旦的旦,还可以用熟字“胆”“但”来比较认识)两个字合起来读扁担(板书:扁担)(“担”为轻声)开火车读。 2、有一根扁担,上面写着“朱德记”三个字。“记”在新华字典中这样解释:(大屏出示) 记:(1)记忆,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如:记住 (2)把事物写下来。如:记账 (3)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如:日记 (4)记号,标志。如:以红色为记 (5)皮肤上天生的色斑。如:胎记 (6)量词,用于动作的次数。如:一记耳光 见新华字典第10版第211页注释 这里“记”为------“记号,标志。” 3、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了吗?(朱德)(板书:朱德的) 出示卡片:朱说笔顺记忆。德(双立人,右边为“十四一心”,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下面为一心。)读卡片朱德(出示头像)朱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a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b朱德爷爷用扁担干什么呢? c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二.初读课文 你们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答案吧!(学生读两遍课文。) 1、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 山高路陡整夜整夜斗笠扁担不料 同甘共苦一担粮食挑粮找来队伍 (如果你会读,就向我点头微笑,不要出声。)开火车读。 2、词语会读了,文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学生读文,评价。 3、读了几遍文章,你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 三、进入课文 1、师: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 生:挑粮上山。板书:挑粮上山 师: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 生a: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b: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c: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神态。)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a: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b: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c: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d: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 师:你能读出你的感觉吗?学生读。 2、师:挑粮上山容易吗?快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生a: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朱德工作很忙,现在还要走这么多路,说不定会累出病来的。 b:而且山高路陡。 出示文中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师: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老师早上六点钟就开始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你们想想红军战士走的路是什么样子的?) 师出示卡片:山高路陡 生:山很高,路也不平,还会有很多石头。 师:四个字拆开来就是拆字解词法。(生读词语) 师: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个手势) 生a:路很窄。(大屏展示图) 生b: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生c: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生读。 3、师:是呀,正是因为挑粮不容易,朱德同志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于是战士们藏起了扁担。(板书:藏)从“藏”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呢? 生a:从“藏”中,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 生b:从“藏”中,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师: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出示卡片:敬敬爱相机认识板书:敬爱 .师:战士们藏扁担成功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个词看出来?从书上第三自然段找找。 生:不料。 师:给不料换个说法。(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让我们知道朱德愿意与战士们一同战胜困难去挑粮,这叫同甘共苦。也就让大家—— 生: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师:通过这件事,也让我们看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板书:同甘共苦) 四、总结 1、小结: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和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 2、让我们怀着对朱爷爷的敬佩再次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上网查阅、到图书馆查阅或问爸爸妈妈等途径,搜集有关朱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朱德爷爷。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1、游戏: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二、继续学文 1、引出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以及会师图片) (1)“会师”就是两个队伍合到一起了,这时队伍的人变多了,队伍壮大了,会师成功了,看,战士们多高兴啊!井冈山可是我们红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就是朱德总司令和毛泽东等一些了不起的人共同创立的。看,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可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2)可是(引读)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多危险啊! (相机学习生字“队伍抽”) 2、过渡:朱总司令白天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晚上还要制定作战计划,他太辛苦了!战士们看到了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战士们怎么想的?所以大家劝他,不料? (2)朱总司令为什么要连夜赶做扁担,上面还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呢? 师:一根普通的扁担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引导:(理解扁担深刻的内涵) 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有了扁担才能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挑了粮才能——储备足够的粮食 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粉碎敌人的围攻 师:朱德的扁担是普通的扁担吗? 三、总结全文 1、朱总司令的扁担是粉碎敌人围攻的武器,也象征了他带领红军战士勇敢地战胜困难的决心。 2、学到这里,你想谈谈你的感受吗? 朱德爷爷,我想对你说…… 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指导学习生字: 出示:敌抽队伍 1、齐读生字 2、你发现了什么? 3、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练习书写。注意提醒坐姿和写姿。 板书设计: 27、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山高路陡 藏找 (敬爱)(同甘共苦) 片断一: 师: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之后交流) 生:(齐)因为心疼他 师:为什么心疼? 生1:因为“他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课文原话),所以让人心疼。 生2:他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 师:只有一个晚上是这样吗? 生:(齐)不是,是很多个晚上(是整夜整夜)。 师:每个夜晚战士们在睡觉而朱德同志却在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真的很辛苦,确实令人心疼啊1 生3;他还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多辛苦啊 师:是阿,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还要研究作战方案,多么辛苦啊!真让人心疼。(做出心疼状) 生4:挑粮时他的草鞋都磨破了。 生5:他的脚都磨出血泡了。 师:看了真让人心疼。 生6:爬山时身上,腿上都刮破了。 师;心疼啊。(双手紧握捂住心窝,表情凝重) 生7:太阳晒得他的脸都黑了。 生8:他累得人都瘦了,脸也黄了。 师:的确让人心疼啊! 生9:他的眼窝也深深地陷下去了。(边说边用手在眼睛上比划) 片断二: 师:因为心疼,战士们藏起了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生1: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 生2:他还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了。 师:哦,藏了一根,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再藏一根(生齐:他还会再找一根……) 生3;我知道了,那是在给朱德同志加活而不是减活。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3;朱德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没有了扁担他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找,找不到还要做,不是活更多了吗? 师;你的心真细,战士们肯定也是这样想。 生4;藏了扁担,朱德更辛苦了。因为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还要整夜整夜研究,没有了扁担他还要跑更远的路去找,或者锯木头做,这样他不就更累了吗。 师:好一个“辛苦”呀!正是怕朱德同志受更多累,更辛苦,战士们心疼呀,所以才不藏了。 小结:战士们藏扁担是因为心疼朱德,不藏扁担更是因为(生齐:心疼他!) 反思: 1、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心疼"一词所包含内容的感悟竟然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的具有立体感,无疑体现了语文学习中生活化经验在孩子大脑中的积淀,有对日常生活直观形象的观察到运用抽象思维词语的概括描述,说明生活与语文的紧密联系,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2、低年级学生易受教师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情感,情绪来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本所叙述的事情当中去,体验角色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这两项隐性的课程资源如果挖掘运用的好,不仅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而且还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就会丰富起来。 3、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这样活跃,体验这样丰富,得益于课外阅读的积累。低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如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丰富经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学生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汇、积累语段、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积极地运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文本进行细读,在细读中抓住文眼(即:关键词或句)引领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抓住学生思维闪光处进行引导,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其思想并积极交流的舞台,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师生的共同成长。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为了让孩子们彻底感受到朱德同志的这种品质,我采用了观察插图与分析人物行动的方法: 一、仔细观察插图,感受朱德的品质 在弄清了为什么要去挑粮、朱德同志的身份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起初,孩子们都没有仔细观察,只说看到了朱德同志也和其他战士一起挑粮。我提醒孩子们要仔细观察图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经过提醒,孩子们的观察细致多了。 有的说看到了朱德挑着粮食走在了最前面;有的说朱德的箩筐里满满的,一定很沉;有的说朱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和战士们没有任何区别;有的说周围杂草丛生、山高路陡,但是朱德同志始终微笑着,他一定感觉和战士们在一起很开心……说了很多。 从图中,孩子们看到了朱德同志作为一个将领,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没有上下之分,他们感受到了一个亲切的朱德,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朱德,一个没有架子的朱德,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朱德。 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从图中,孩子们就能基本感受到朱德的高贵品质。 二、认真分析朱德的行动,体会朱德的品质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始终引领孩子分析朱德的行动来体会朱德的品质。 我先让孩子们数一下第三小节共有几句话,孩子们数出了7句,然后我们就一句句来分析。重点分析朱德的穿着、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 其中,战士们与朱德的举动是重中之重,我问孩子们战士们为了体谅朱德同志,想出了什么办法? 大家一起分析出了:劝、藏,我又问孩子们:当战士们劝朱德不要去挑粮食时,朱德有怎样的行动?当战士们藏了朱德的扁担之后,朱德同志又有怎样的行动? 孩子们从文中的“不肯”与“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体会到了朱德的高贵品质。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体会朱德的高贵品质,我们还即兴编排了课本剧,从孩子们的对话中,我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但其意义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了语言符号,而是在其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悬浮于文本的表层,不能用简单的“是什么”、“怎么样”来机械地处理文本。我们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腾或脉脉隐含的感情脉搏,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义,使学生能在激荡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绪中对人生有所顿悟。 《朱德的扁担》一课,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的独特体验。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话,“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这句话可以看出路程之遥远,其挑粮之艰难。可是,我们这些孩子根本无法体会到这一点,就算我讲解了很艰难,学生在学习下一自然段时,就无法感受朱德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学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远吗?”学生根本没这个概念!因此,我举出身边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来回那么远,学生马上说:“哇!那么远啊!我们坐车还要好长时间呢!”我又问:“那你们走过这么远的路了吗?”生:没有,这么远,我们走得话,到那儿的话可能要天黑了。我接着说:“那战士们要挑着粮食来走这么远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学生马上回答:“累呗!”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孩子真的没吃过苦,干脆让这些小皇帝们来试试!于是,我提议来个亲身体验,我要请一个学生来表演。学生们十分踊跃的就举了手,我挑了个身材挺健壮的吴长松,给他身上背上两个书包,谁知他对大家说一点也不重,那这样,我又给他加了个书包。于是他开始围着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开心的看着,他也很高兴的快走,前几圈都挺顺利的,刚到9圈,他速度就明显的放慢了,我说:“运粮可不能耽搁,山上的战士们还等着呢?”于是吴长松又开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叫他起来,他继续背着书包走,终于走完了20圈。这时,我问大家:“你们看我们的同学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现在你们来观察一下”大家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他的呼吸都不稳了”“他头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学摸摸吴长松的背,那个同学说:“背上都湿了,还很热”,我请表演的吴长松说感受,他说:“我觉得真累,手都酸了,脚都疼了!” 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觉得吴长松背得很轻松吗?战士们肩上的粮食更多,走的路更远,遇到的困难更多,你能想到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吗?”马上,有学生就说:“他们走的山路会很高,路会很窄,要是下雨的话,就更滑,更危险了。”吴长松很积极的举手,他说:“他们走那么远,草鞋会磨破,脚会打起泡的!”还有学生说:“路上有许多送动的石头,会绊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摔交的”我连忙说:“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都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这样的路上艰难的走着。”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通过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们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也让这代的小皇帝们体验到战士们那辛苦的路程。这段虽不是重点段,但从这里所让学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难得的。所以,一篇课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价值,激活学生独特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 读出朱德和战士间的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引导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创设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和形势,明白挑粮的原因。 (课前知识储备:以“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读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认识扁担特点。 1、读课题: 第13课 朱德的扁担 2、观察扁担图,指导观察。 朱德的扁担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 正巧啊,在2个月前,老师去了一趟井冈山,在军事博物馆里亲眼看到了这根朱德的扁担,我特意拍下了一张照片,现在带来给大家看一看,高兴吗? 好,仔细看! 这就是朱德的扁担。 瞧,扁担上写了三个字:生:(“朱德记”), 看了这三个字,我们就知道了这根扁担是谁的?朱德的。(点红)。来,把课题再读一遍。 3、朱德用这样的扁担干什么呢?板书:挑粮 同学们,我们知道朱德同志可是十大元帅之首,是开国元勋,也是国家领导。他怎么会用这样的扁担去挑粮呢? 二、学习第一节,了解挑粮背景,。 1、师描述背景,相机读词。 告诉大家,那还是70多年前的事。那是在192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了一个地方(井冈山)(读词),井冈山就在江西,这地方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山连着山,山叠着山。山势非常险要,一般的人是很难走到山里去的。他们在这里竖立了一面红旗,板画“红旗”,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第二年,就是1928年,我们的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汇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冈山 “会师”,会师,多开心啊!队伍壮大了,力量变大了,你们为他们高兴吗?来,让我们高兴地读一读。(“会师”)不久就成立了 “红军”,朱德就是红军的总司令。 课文第一节就告诉了我们这些情况,想来读一读吗?快打开书吧,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胜利会师的高兴! 齐读 三、学习第2节,明白挑粮原因,。 1、理解“围攻” “坚守” “足够的粮食”。 同学们,我有个疑问,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书上有个词叫 “围攻”,读词,敌人想怎样攻打我们红军?理解“围攻” 敌人可狡猾了,他们仗着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封锁了各个路口,把红军团团围住,红军需要的粮食、生活用品没办法运进山里,红军也很难出山,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敌人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 这就是(读词“围攻”。) “围攻”一是围,二是攻,除了把我军围困在山里,还找机会攻打,他们先后调动了10万兵力三次攻打我们红军。敌人是那么气势汹汹,再读 围攻 敌人想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读词)“坚守”,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守住根据地。这就叫(读词)“坚守”。 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首先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所以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足够的粮食 (词卡)多少粮食?红军有四五千人,要供这么多人吃上一年、两年的。那要多少粮食啊!读词 足够的粮食 为了对付敌人的长期围攻,红军必须储备(读词)足够的粮食 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读词)(茅坪)那是在井冈山北面的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那是为了避开敌人。 2、读句明白挑粮原因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朱德同志要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自读,思考。 *反馈,讨论。 *读句。 四、图文结合,品读“挑粮”艰辛 1、过渡: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大家是怎样争着去挑粮的呢? 师说:(年轻力壮的战士说:“我去,我有的是力气 。”经验丰富的老战士说:“还是我去,我熟悉地形,遇上敌人我能应付”。) 朱德同志会说什么?指生说 (我是军长,应该带领大家一起去。) 是呀,每次挑粮,大家都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去,大家挑粮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2、品读“挑粮”艰辛 1、(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同志。 (1)谁来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他头上戴着……脖子上搭着……手臂上挽着……脚上穿着……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都是那么艰苦朴素。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我想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我觉得朱德同志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同志的肩膀都压红了。 我想,朱德同志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了不起 。) (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灿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4)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gan共苦”。 2、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谁来读?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德仍旧走得那么带劲!谁再来读。 点:朱德同志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很忙,休息时间很少。可他也跟战士们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多了不起!齐读。 3、朱德同志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 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 “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相当于从璜土走到江阴城这么远的路程,汽车要开一小时呢,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呢。你们说,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路途遥远) 路途遥远,谁来读好这个词?五六十里 评:路好远呢?五六十里,谁也会读?路真远那!要步行一整天,再读慢些,就显得更远了。来,一起读。 五六十里的路是怎样的路啊?山高路陡,十分难走。 “山高路陡”追问: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导学生看板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呢。山不仅高,而且陡,路高高低低,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跟我们走的平整的水泥路是根本无法相比。 点: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坡度大,直上直下。) 是呀,这就是“山高路陡”,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陡?指2名说,男生读。 “翻山越岭 ” 正因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看板图手势演示)读词。同学们,如果我们空着手要翻过那么高的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呀,谁读出这番艰难?现在肩上挑着粮食,要翻山越岭,多么艰难啊。谁再来读,读出这番艰辛。 4、想象“挑粮”艰辛,读好句子 同学们,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这样的山,走这样的路。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呀? 脚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脚趾头踩在坚硬的石头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会怎样啊?磨出血泡,划出血口子。 如果碰上下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谁来说?(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这是多么艰难的挑粮啊!) 5、朗读背诵句子 一读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出当时挑粮的种种艰难吧! 二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请再来感受一下。 三背 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乐呵呵的,什么困难都不怕,笑着面对困难,让我们想着那挑粮的情景,一起记住这句话。(图,文字隐去) 五、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 1、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战士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节。 2、讨论: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想:(出示“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1)“那么忙”,有多忙? 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要忙些什么呢?(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 图片出示,稍作介绍。 说得真好,瞧:朱德同志正在灯下写作战计划,与大家开会讨论问题。 读词:工作那么忙 谁来读出朱德同志忙这忙那的情景。评:那么忙,“那么”这么一读,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工作的繁忙。忙,读得多响亮,我们听出了朱德同志的忙碌。 (2)是啊,作为军长,朱德比普通的战士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尽管那么忙,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看板图手势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我们被敌人围攻,(看板图手势演示)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3)朱德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真是“不畏wei艰险xian”。 (4)朱德工作这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同学们,如果朱德同志累坏了,会怎么样?(就没有人来指挥战斗,就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战士们十分担心,十分着急。谁来读一读?累坏了怎么办? 指名读, 评:怎么办?读出了战士们的担心。请你再来读给大家听。 齐读词 战士们多么担心,多么着急!我们一起读。 (5)齐读句子 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还要跟大家一块儿挑粮,是多么担心啊!你能通过朗读把战士们这番担心告诉大家吗?先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读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担心朱德同志的战士。 齐读: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对朱德同志的担心、着急。来,我们一起读,把这份担心、着急告诉大家。 3、 战士们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说,板书:劝 藏 词卡:越发敬爱 敬爱?尊敬、热爱 越发?更加 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热爱朱德同志?再读第三节。 交流: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热爱朱德同志?(点,原来看到朱德同志跟大家一道挑粮,战士们非常敬爱他,后来,大家劝他不要挑,他不肯。藏了他的扁担,原以为他不挑了,不料,他连夜赶做了扁担,还在上面写上名字,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所以大家越发敬爱他了。)板书:赶做 写名 4、三次回读重点句。 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战士们为什么会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你瞧,战士们劝说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了,可是,他还是出现在山路上,――― 当一个同志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他却连夜赶做了一根,第二天,朱德同志又出现在挑粮的队伍了,――――― 尽管路途遥远,山高路陡,肩上是满满的一担粮食,但是,朱德同志依然笑容灿烂,挑粮的劲头多大啊。―――――― 就这样,在朱德同志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下山挑粮,一担又一担的粮食挑上了井冈山,红军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最后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守住了井冈山根据地。 六、总结全文,再明题目 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这根扁担的特别。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看到这根珍藏在军事博物馆的扁担,你想到了什么?(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看着这根扁担,我们不由会想到朱德这一伟大的领导。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学习生字。 这两个生字你还认识吗?“攻、守”是一对反义词。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 (进攻、攻打、攻击、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宽,“守”字上窄下宽。) (3)请认真描红,找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业本上认真临摹。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挑粮 劝 藏 赶做 写名 (为突出主要人物 “朱德 ”,处理重点段第三节时抓住一条主线,让学生体会朱德的品质: 朱德怎么挑粮的?战士们见了怎么想?怎么做的?重点读好想法,引读做法,抓住“越发敬爱”让学生谈朱德的表现:赶做扁担,写上名字,再三次回读朱德挑粮的情景。至于原先设计的“战士们怎么劝的?看到朱德赶做扁担又会说什么?这些抓空白处想象说话,本来想让学生体会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但这不是重点,战士的表现则是侧面描写,故舍去。)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 生:想。 师:那请听,“生在树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生1:是扁担 (出示投影,老师板书:扁担) 师:你见过扁担吗? 生1:见过,我爷爷用扁担挑草。 生2:见过,我奶奶用扁担挑水浇菜。 …… 师:看来,我们现在还有时候离不开扁担。现在我国的农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岖,还有很多东西如水,粮等需要用扁担来挑。在科技不发达的旧中国,更是离不开肩挑手提。说起扁担,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德的扁担。 (板书课题:朱德的扁担) 师:我们一齐来读课题。 生:(齐读)朱德的扁担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朱德的扁担与别的扁担不同吗? 生2:朱德是个什么人? …… 师: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他们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他们在军事上的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下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那年,朱德军长已是40多岁了,但他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 师:那么课文写朱德的扁担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师:大家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有不会读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真的吗?刚才老师可是看到有几个同学不敢大声回答。可能他有困难,那么没有困难的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他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得可以吗? 生:好。 师:在听课文朗读录音的过程中,想一想,你认识了哪些字,记住了哪些字? (学生听录音) 生:我认识了“德”。 生:我认识了“朱” …… 师: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给同桌听,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想请几个同学读一读课文,有谁愿意的?请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生:(声音很低)…… 师:你读得很流利,要是能把声音提高一点就更好了。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得很投入。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读得也很好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读的都很棒。 师:你们有哪些不懂得词语吗? 生:陡 师:你们知道“陡”是什么意思吗? 生:山很高。 师:是不是山很高呢? 生:是山不好爬 师:你看看课文是山不好爬么? 生:就是山高而且不好爬,好像直上直下。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是不是这个意思? 生:是 生:粉碎、储备、围攻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1:围攻就是包围起来打。 师:对,你真聪明。就是包围起来消灭掉的意思。 生2:储备就是储存起来的意思。 生3:粉碎就是使敌人的愿望破灭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都很好。 师: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生说出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朱担粮绝军令井冈坪战士脱肩) 师: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好办法? (生说出好的办法) (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师:“担”是个多音字,本课读dàn担子、扁担,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 生:dān担心 (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令粮)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住形声字:粮德攻粉碎陡越)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以中间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相对应的生字卡片,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次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师:你们都会读课文了,而且读得很好!那么你们能不能把本课的生字写好呢? (出示要写字卡片:朱担粮军并战士肩劝) 师: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音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生:加偏旁:“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帽子变成“军”。 …… (指名书空,强调字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生:朱:第一笔“撇”,要写得短一点,不要连在第二横上。 生:军: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生:士:下面一横要写得比上面一横短。 生:肩:下面不要写成“月”,而是要把“月”的第一笔变成“竖”。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学着写两个,老师看,看谁写得最好。同时要注意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价) 师:作业是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熟读了课文,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8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五 朱德的扁担(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 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 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同志 坚守 井冈山 粉碎 敌人 围攻 必须 生产 一块儿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扁担 一担粮食(指名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并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理解“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守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画图)”、“非常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等于300个操场) (3)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 ;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 ;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3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4、(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学生完成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句子) (1)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 是的,朱德军长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穿的好一点,只是穿草鞋戴斗笠;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军长就挑的少一点,他挑的是满满一担;同样的,他也没有比别人少走一点路,他是和战士们一起翻山越岭(可以画画)。你能根据插图和课文内容用“一样…一样…一样…”把朱德同志挑粮的场面描述出来吗? (3) 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 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来说说。 6、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学生交流。(联系到挑粮的累) 7、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9、朱德同志为什么不睡觉连夜赶做,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记”三个字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10、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11、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1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指导学习生字:攻 记 劝 2、齐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 4、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五、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 以身作则 藏扁担 连夜 赶做 同甘共苦 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m本文转载自;id=1100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圈出生字,描红,并认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5)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板书:挑 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板书: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 板书:做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1)、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大约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园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守、攻、必、 重点:“必”的笔顺及占格情况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⒈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4、学写生字:攻、必、产、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 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①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③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指导书写有关生字::攻、必、产、劝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⒈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复习生字词,进入课内练习。 教学过程: 1.复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带( ) 记( ) 桃( ) 戴( ) 纪( ) 挑( ) (2)听写词语: 2.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刚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指导背诵第3段: (1)自由读第3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 (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3题。 (3)根据第3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3段。 (3) 指名检查,齐背。 4、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导完成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题: (1)读题,三个句于里都有一个什么词?“更加”可以换什么词?表示程度怎么样? (2)你能用更加说一句话吗? 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 五六十里 (路远) 穿草鞋挑粮戴斗笠 山高路陡 (难走) 满满 做 藏 连夜 赶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描述了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们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赞颂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教学时,我们紧扣住“朱德的扁担”这一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常的扁担,从学生的好奇入手,以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之处着眼,引导学生层层剥笋,进而了解到红军战士、朱德同志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3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4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5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6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7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8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9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10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11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12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13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14
《朱德的扁担》练习题 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