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精选17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班门弄斧 纸上谈兵 望梅止渴

  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

  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

  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 北 目的 行动)

  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

  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

  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

  朋友:三个句子都是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

  预设一:我觉得他往北走,就会走到俄罗斯。

  预设二:我觉得他一直往北走,到了一个大海边,过不去。

  预设三::他可能走到一个三叉路口,前面被挡住了。

  预设四::我觉得他往北走,也可以到达楚国呀,因为地球是圆的,走了一圈也可到达楚国。

  引导有没有可能。(第一个环游地球的人是葡萄牙的麦哲伦,他当时坐的是什么?在联系地图,北边是什么?)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

  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

  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什么?后一个“越”强调了什么?(结果适得其反。)(板书:条件越好 离目的越远)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 尽管…可… 无论……都…… 不管……都…… 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字面上是说——实质上就是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__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__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五、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2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能够激发灵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生成”意想不到的精彩。

  案例:《南辕北辙》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生:我认为这个人太傻了。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偏要往北边走,他把方向弄反了。

  生:这个人不听朋友的劝告,一意孤行,他永远也到不了楚国。

  生:他的马跑得越快,车夫本领越好,带的盘缠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因为他是在朝着相反的方向跑。

  生: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地球是个圆的,这个人总有一天可以到达楚国。

  (同学们不由自主地发出“啊?”的惊呼声)

  师:你的观点很有新意,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能说说原因吗?(有个别同学举起手)

  生:我也觉得有道理。他只要坚持不懈,总会走到终点的!

  生:他这样做,只不过花费的时间长一些,不能说到不了楚国呀!

  师:是呀,地球是个圆的,这个人绕着地球走一圈,不就到楚国了吗?看来,这个由来已久的寓言故事该改一改了。对你们大胆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由衷地表示敬佩!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到底该不该改?为什么?

  (生小组讨论,一会儿有同学陆续地举手)

  师:]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不能改。地球虽然是个圆的,但你要到达楚国,就得绕着地球走一圈,地球那么大,何年何月才能走到头啊!

  生:再说了,你赶着马车陆地上可以行走,那遇到江河海洋的地方怎么办?

  生:对,地球上还有很多地方是沙漠、森林还有沼泽地呢!你怎么走呀?所以你是到不了楚国的。

  师:看来困难还真不少啊!

  生:据我所知,一个人想要绕地球走一圈,需要好多好多年,这个人不用等走到楚国,可能已经老死了或者累死了,他还是到不了楚国。

  生(先前质疑的同学):长途跋涉,他骑的那匹马会累死,他带的盘缠会用完,这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呀!明明有正确的路线他偏不走,真是白费力气!所以还是赶快掉转方向吧。

  师:哦,你也改变自己原来的意见了。你怎么改变自己的意见了?

  生:我听了小组同学的意见和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觉得有道理。

  再仔细思考,就觉得我开始讲的没有道理。

  师:同学们有这么好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我要向你们学习。看来,他这种与目标相反、背道而驰的做法肯定行不通。你现在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生:只有方向正确,才能到达目的地,朋友告诉你的方向是对的,你要听从劝告。

  生:你赶快改变方向,还来得及,不要再固执了。

  生:可怜可怜你的车夫还有马匹吧!不要再跑冤枉路了。

  生:你这样执迷不悟,总有一天会后悔的!

  师:我相信,如果这个人听到同学们的劝告,他会改变方向,重新启程的。这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目标和行动一致才能成功。想一想,你的周围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谁愿意说一说?

  生:(略)

  教学反思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极为活跃,课堂成了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天地。究其原因,便是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后产生的积极学习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教者有效地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师教生学”向“共生互学”转变

  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质疑,课堂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冷处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沿着原有的思路教学;二是热处理,不加辨析,拿来即用,随意改变原先的教学思路;三是温处理,先是肯定其参与意识,再作冷静分析,确定应对方案,或堵或疏,灵活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当学生提出“地球是圆的,这个人总有一天会到达目的地”这一问题时,教师不是避而不答,而是充分重视与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给以赞扬与鼓励,而且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其结果是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并使其进一步产生学习的乐趣。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

  二、“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

  古希腊哲人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根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和索取意义,而是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发现和建构意义,乃至创造意义。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智者,拥有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精心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尤其对于学生在学文时的即时质疑,教师更应高度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否则现场生成的即时资源就会稍纵即逝。

  三、“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教师对此应当给以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即便学生的标新立异打乱了教师原来的授课计划,也应该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只要能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只要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

  总之,语文教学是语文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文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3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2、认读四个生词,理解“盘缠”的词义。

  3、通过多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询问学生每天上学都怎么来到学校,有坐公交车来的吗?坐几线车?如果让你上道对面坐车,能按时到校吗,为什么? (让学生初步体会如果方向错误,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

  师:但古代有一个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边,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达目的地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师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解释文题

  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

  师: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

  三、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词

  师:课文都读完了,有不认识的词吗?这课生词很少,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出示书中4个生词,指名领读。)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盘缠”。

  (三)讲读课文

  1、 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这几个词。

  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回答的话,用~~~~~线画出,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并板书“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这几个词。

  5、练习朗读四次对话。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

  6、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

  7、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8、这个人虽然马快,车夫好,盘缠也多,但是他方向错了,再好的条件也只能使他离楚国越来越远,而且他还不听别人善意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国的。

  9、师: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四、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教师再拓展几个寓言,让学生查找并了解寓意。

  五、板书设计:

  方向错误越走越远 不能到达

  马 快

  车夫好

  盘缠多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并能借助指示语读好对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3、读懂故事,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

  课前师生交流互动:

  师:阳光班的孩子们,你们好!不需要再自我介绍了,大家早已认识,二(3)班的熊老师!和邱老师是很好的朋友,常听她提起你们的种种优点,相信我们也能很好的合作,上一节大家都很快乐而深刻的课!

  一、互动复习

  1以黑板布置“书”引入

  师:今天来到阳光班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你由此想到什么?

  生1:书的后面藏着我们要学的课文!

  生2:书的后面是一辆马车。

  生3:书里面有知识呢!

  师:对,书里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书本,好好读书,增长知识。

  2   温故而知新:词语复习导入

  师:孩子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生齐)

  师: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同时请你回忆在第一节课中你学习了什么?

  3  随机指示:(黑板上方画一辆马车,用彩笔指示“辕”“辙”的位置)

  辕,辙 在图中大概位置 提示:辙 读音

  (板书: 南 北) (具体物象展示,拉近学生对马车的认知距离)

  师: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季梁这个人。

  生2:季梁有个朋友要去楚国,可是却往南走…

  生3:我们学习了生字词

  3 词语认读小游戏(学富五车)

  师:现在,我们就来检测哪个组的同学记得最牢?我这里有五辆小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有一个词语,代表着一车知识,读对词语并找到词在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奖励一车知识!

  行驶  奔驰  诚恳  固执己见 驾车

  (出示写有五个词语的小马车,两组比赛,读词找句子,读正确将小马车贴上黑板,激励生勇于挑战!)

  (设计思考:1 本课要认识13个字,会写10字,开课前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而方式方法则需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意识。2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深生字词印象。)

  (反思:入课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犯的错,不必要的铺陈过多,既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教师意图,又浪费了时间,病根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

  吾师提示:可去掉第1小环节,本身黑板上的书就给以大家暗示,没必要画蛇添足,直奔主题,更显精炼!)

  二、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明理,读中感悟

  (一)生质疑,梳理课文

  1、师:在我们即将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时,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呢?看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好。   

  2、师生交流问题。

  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方向错了,就不能到达楚国呢?

  生2:为什么条件越好,离要去的楚国就越远呢?

  生3:其实地球是圆的,一直往南走,也是可以到达的。

  师:(随手画下圆)如果这是地球,楚国与魏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大致位置如此,如果向北很顺利就能到达,而向南则是方向相反,大家认为这样值得吗?既浪费了人力,财力,还有时间!

  生:不值得,没有意义。

  (设计思索:学贵有疑,为解疑而专心学,可见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工程,因此,设计以学生提问作为进入本课学习的一个入口。)

  (反思:当学生提出地球是圆的时,老师的解答好像也说得过去,然而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如告诉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人们还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一路上将经历多少艰辛是无法预计的,所以季梁才会如此劝告)

  3、梳理核心问题

  (1)简单问题随机处理,解决

  (2)深刻问题可作记号,以问题为主线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则寓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问号也许就能变为感叹号。

  ( 设计思索:以师生共同归纳出的核心问题为主线既能统一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又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理解了课文,同时这又是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愿。)

  4、读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

  (1)师:季梁的朋友有个愿望,是什么呢?你知道吗?

  那就让我们读读故事的开头吧!(第1—3自然段)

  一般疑问句读法指导

  a 季梁与朋友在路上相遇,

  季梁问:你要到哪里去啊?(生尝试读)

  b 指名读,注意问句的语气,师生合作练读

  师:请你认真观察标点是:

  生:问号

  师:这是疑问句,向别人提问应该怎么读呢?

  生练习读

  师:请你说一个问句吧?

  生1:为什么课文题目是‘南辕北辙’?

  生2:你吃早餐了吗?

  (反思:疑问句的提导应是上学期的内容,这里只需是复习,稍加提示,注意提问的语气即可。

  或是在学生提问时先将问题写在书上,现在再次用疑问的语气读出来,就不会现得内容的脱节,唐突。)

  师:哦,原来是想去楚国。愿望不错呀,魏国其实与楚国相隔不远,有小部分的国土还是相邻,应该不难到达吧!

  可是结局却是……

  (2)齐读文章结尾(第10自然段)

  明明是很好的想法,可偏偏没有实现,真是可惜。让我们看看季梁最后的分析。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复述课文:

  师:文中,季梁与朋友又进行了三次对话。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读好的关键词。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好提示语的方法)

  (1)出示内容: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 去掉“不解地”,直接读:

  季梁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请比较有何不同?(对比感受语气的不同,明白…)

  师: “不解地问”,读到这里,你能想象出季梁此时问的神情,动作吗?

  生1:(摇着头)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生2:(双手一摊,皱着眉头)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师:你的表情非常到位,动作也很生动,请你做一次给全班同学看看,好吗?

  生2再次朗读“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配以动作,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师:看了他的表演,你对‘不解地问’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

  (3)  朋友是怎样回答的?想到什么?我们就试着模仿朋友的语气读读。

  (4)  试着在“说”前加一个形容他说神情的词语,如可以加上“得意地”说:

  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

  朋友(得意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请大家用恰当的语气再读读,体会季梁和朋友现在的想到什么,又是怎样说的。

  生1:朋友(开心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生2:朋友(自信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5) 师小结方法:

  同学们,在朗读时,为了使我们更好的进入文中情景,体会人物心情,可以先细细体会“问”、 “说”、“想”等词前面的提示语,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我们也可以试着加合适的提示语,这样我们的感情就更丰富了,不信你试试。

  (设计思索:学习方法习得从来不是教师灌输的,在对话中,在学生个体切实体会中,在与同伴的学习活动中,一点点地相互影响模仿,内化为其自己的本领。)

  2、与同桌合作读好第二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后,季梁告诉了朋友路不对?朋友听了吗?

  他继续劝朋友,请依照老师的方法读好第二次对话。

  季梁(        )告诉他:

  朋友(        )回答:

  (2)同桌两人商量、合作加上适当的提示词。

  生3:朋友(自以为是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生4:朋友(自私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师:请大家加入‘自以为是’神气来读读这句。而用上‘自私’对不对呢,朋友只是不明白,可不能说朋友自私呀。

  (反思:鼓励学生加提示语有感情读本身设想应是不错,只是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更细致,如在学生说了自己加上的词语后可再进一步追问其原因,只有结合了文中句子的语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准确地用语。提示语与后面语言应构成统一整体,才能实现设想效果。)

  3、读好第三次对话

  (1)

  季梁再次(诚恳地)说:

  朋友却(固执己见):

  (2)联系句子理解:诚恳,固执己见

  a   师:当朋友回答季梁‘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季梁再次……

  生:诚恳地说…

  b  师生扮演角色,尝试读第三次对话,请观察“季梁”神情,请留心听他的语气,请用诚恳的语气读…再读他的话,想到什么?

  像这样态度恳切,语言真诚,我们就可以说他:

  (诚恳)

  c 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固执己见)

  (设计思索:在重点词理解上,采取的是随文解词的方法。对某个词的诠释绝不能脱离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文本中理解为第一步,在此时此刻下体会作者用此词的精妙之处,无形中为学生积累词语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正处于“学语言用语言”阶段。 )

  (3)而季梁的态度是那么的诚恳,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季梁长叹一口气说:(进入角色后,有感而发)

  (4)我们拿起课本一齐告诉车上的朋友:

  生(齐):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 (齐读最后一段)

  4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好四次对话。(在音乐声中,全文整体回顾。)

  (设计思索:

  1 以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为例,总结出读好提示语和加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将感情读到位,从而进入文中的人物角色中,鼓励学生在后面地与同学合作读第二次对话,自己读好第三次对话中反复练习,体会,从而真正掌握读好的方法。

  2 学习方法习得从来不是教师灌输的,在对话中,在学生个体切实体会中,在与同伴的学习活动中,一点点地相互影响模仿,内化为其自己的本领。)

  三、讲故事,演故事

  师: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代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这则故事。

  1、师生合作讲故事

  师:老师的手上有个魔术棒,变变变,现在你们就是一位位小季梁,讲着一则故事:我乃魏国大政治家,思想家季梁,一日行至路上看到一件奇怪的事……

  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了故事内容。

  2、小组合作演故事:学生活动,熟悉课文内容后,合作表演故事:要求内容完整,仪态大方,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话。

  (设计思索:1 充分用好文本,此类短小有趣的故事设计中,把握好学生喜欢演故事的特点,为其提供展示机会。2 演的同时是对文本的再熟悉与再创造,巩固与创新同步。)

  (反思:老师提示内容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去回顾课文内容。由于时间原因,第二环节在课堂中没有落实,省去。)

  四、拓展升华,进一步感知寓意

  想象故事结局,抽象感知“南辕北辙“带来的后果

  师描述:季梁的这位好友,让技术高超的马夫驾着好马,带着很多旅费,一路向北,历经多么山川河流,跑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马……车夫……旅费也……此时,他才感到后悔……

  他会怎样想,怎样说……

  (唉,我真是……如果早点听季梁的话,就不会这样了……)

  生1:唉,我真是后悔呀,不该不听季梁的话。

  生2:我真是后悔莫及!

  生3:我不该背道而驰,不该南辕北辙!

  师:是的,他后悔了,后悔自己的固执己见,南辕北辙!

  (设计思索:文本内容的拓展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不切实际地乱编现象,教师有指向地提示“季梁朋友的处境相当被动,他后悔了……”进一步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去感受人物心情,感知寓意。)

  五、开阔语文课外舞台

  1 续编季梁与朋友再次相遇时的情景

  2与家人合作表演故事

  (设计思索:语文学习的舞台是广阔的,只有当教师为学生创设说与想的机会,他才能发现这个舞台的魅力所在。)

  整体构思:

  低段语文课从浅处“读——说——背——演”入手,少点内容上支离破碎的分析,改变以往课堂上师问生答的单调、沉闷局面,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同时,更细致地感知学习者——孩子们!他们在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与效度才是一节课成功与否最有说服力的,因此一切目标的落实应从孩子学习语文兴趣出发,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了解孩子的心理,调控学生情感,有张有弛,目标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轻松达成!为学生减轻负担,让课堂生动起来,彰显生命的活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题是介绍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什么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比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4)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5)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7

  ● 重点生字

  辕:(轅)yuán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车辕。驾辕。南辕北辙。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辕门。行(x妌g )辕。

  笔画数:14;部首:车;

  造句:你做事情南辕北辙,这样怎么能把事情做好。

  辙:(轍)zhé

  车轮压的痕迹:覆辙。车辙。南辕北辙。车行的一定路线:上下辙。诗词、歌曲、杂曲所押的韵:辙口。合辙押韵。办法,主意:没辙了。途径,门路。

  笔画数:16;部首:车;

  造句:车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袁:姓。

  笔画数:10;部首:衣;

  造句:这个孩子姓袁。

  紧:(緊)jǐn

  密切合拢,与“松”相对:拧紧。捆紧。靠得极近:紧邻。使紧:把琴弦紧紧。事情密切接连着,时间急促没有空隙:紧凑。紧密。紧缩。加紧。抓紧。形势严重,关系重要:紧急。紧促。紧迫。紧要。不宽裕:紧俏。紧缺。松

  笔画数:10;部首:糸;

  造句: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 重点词语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天南海北:天的南边,海的北边,形容距离机器遥远。

  声东击西: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左邻右舍:邻居。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思前想后:形容对事务反复考虑,拿不定注意。

  左膀右臂:能帮自己分担的左右手。

  ● 学习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 课文重点

  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一个人的行为与目的背道而驰,那么他永远不能达到目的。”

  ● 相关知识

  再读课文,看看从课文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通过这篇寓言我们了解到,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8

  案例背景:

  有幸去隔壁班听老师教寓言《南辕北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体会寓意,师问:赶车人有三个非常好的条件: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带得盘缠多,他应该很快就能到达楚国,可为什么说,他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呢?有一生说:因为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走错了方向。离楚国越来越远,永远也到不了楚国。马上有一生反驳:不能说他到不了楚国,他的马跑得快,赶车本领高,带得钱又多,因为地球是圆的,绕一圈还是可以到达楚国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附和,一下子就议论开了,从他们的脸上明显地感受到对书本的怀疑。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那时,人们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已经是14、15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后才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学生的回答事先老师没有预料到,而且也快下课了,教师略一思考:知道这则寓言出自哪里?那时候的人都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我们就把地球想象成方形的。最后借助板书得出寓意:

  北                                                    南

  马快

  越走越远    车夫好把式                                    楚国

  盘缠多

  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有多好的条件,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下课后,同学们并没有停止讨论,他们争论的中心就是明明可以到达楚国,为什么说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呢?

  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二:

  师:同学们都说地球是圆的,赶车人绕地球一圈可以到达楚国。现在换一下身份,我们就是赶车人,现在就在太行山下,这么匆匆忙忙要到哪儿去啊?(并出示地球图片)

  生:我们要到楚国去。

  师:从太行山开始一路向北走。一路上要经过哪些地方?

  生:中国、蒙古、俄罗斯,最后到达一望无际、冰天雪地的北冰洋。

  师:从太行山到北冰洋大约要走8000千米左右的路。即使日夜不停地赶路,也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

  但是到楚国了吗?

  生:没有。反而离楚国越来越远了。

  师:你能说说你在这一个多月里的感受吗?

  生1:我现在好累啊,我多想好好休息一下,美美地睡上一觉。

  生2:有一天夜里,我们还遇到了狼,好不容易逃出来。现在想起来还很害怕呢。

  生3:我的马车坏了,盘缠也用光了,每天都饥寒交迫。

  ……

  师:但是还不行呀,还没到达楚国呢,继续赶路吧。该朝哪边走呢?继续朝北走,已经无路可走了。要想到达楚国必须往南走。原路返回一个多月可以回到太行山,假如绕一圈,还要走多久啊?

  生:好几个月,甚至一年。

  师:还想赶路吗?是什么原因使你左右为难?

  生:走错了方向。

  师:是呀,如果一开始就往南走,你的马好,车夫驾车本领高,盘缠多,半天或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楚国了。这时候,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1:无论你有多么好的条件,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你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生2:你的条件再好,要是方向错了,你就要付出比原来多得多的汗水。

  生3:方向才是最重要的,选对了方向,你的条件才会发挥作用。

  ……

  师:是呀,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 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己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案例反思: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是建立在自己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所以教师简单的一句“我们把地球想象成方形的”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地球是圆的”是真实存在的。而第二个教学片断实录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把静止的文本变成充满情趣与生活气息的立体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对文本内容进行探索、消化、实践、建构,从而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得出了有自己感悟、体验的心得体会:“你的条件再好,要是方向错了,你就要付出比原来多得多的汗水”。做事要选对方向的哲理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是充满变数的。课堂上遇到一些“挑战”并不可怕,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耐心与智慧迎接挑战,并让它变成美丽的花朵。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9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0

  《南辕北辙》教学片断及反思

  以一颗宽容的心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交流时间,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正是新课改革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一文时,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课堂情景如下:

  今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了《南辕北辙》这一课,和以往一样,课进行得非常顺利。正当我要对这一课进行小结时,一个平时十分调皮的学生举起了手。

  “向尚,你有什么什么问题?”

  “老师,我认为这篇课文不对,因为他这样走,也能走到楚国去。”

  教室里发出了哄笑声。

  “真的,老师,他如果一直走,就可能绕地球一圈,就到了楚国。”向尚红着脸争辩。

  学生们都不解地望着向尚。

  正在这时,又一个同学举起了手,“我认为向尚说的对,因为地球是圆的,麦哲伦就曾经环球一周。”

  向尚高兴地说:“我也是这个意思。”

  “麦哲伦是谁?”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麦哲伦是……”

  向尚声音响亮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起来,其他学生听得也津津有味。

  “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是不肯罢休,都争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看书呗!”向尚自豪地回答,这个一向被同学们认为不听话的学生第一次尝到了被人佩服的滋味。

  正在向尚得意的时候,张佳反驳道:“我认为这个人也不能到楚国去,因为他的钱可能不够多,没到楚国就花完工了。”

  “对,还有可能遇到大海,没有船,就不能走了。”

  “还有可能没到楚国,那个人就老死了。”

  学生们都笑了。

  “看来,前人写的这个故事确实是非常有趣,那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学习到什么吗?”

  一阵沉寂。

  “老师,我从中知道了每个人做事要有自己的正确目标。”

  “我知道了多看书能获得很多知识。”

  ……

  新课改提倡开放的课堂,要求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如何才能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呢?从这一个课堂片断中不难看出,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必须善用教材,善待学生,让新教材真正地成为课堂与生活的桥梁,让宽容充斥我们的课堂,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这个小课堂中去真实地感受生活这个大课堂,为学生发挥个人的潜能提供充足的时间,才能让学生自觉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张扬自己的个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2

  《南辕北辙》一文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远行》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文通过讲述一个人想到楚国去却走错了方向,面对朋友的劝告仍然固执己见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方向不对,是到达不了目标的。面对别人劝告我们也要接受,不要太固执。本文语言描写相当精彩,人物的对话形象性很强,学生对《南辕北辙》一文非常感兴趣,本班学生非常喜欢个性化阅读,善于从读中感知、感悟,敢于质疑、想象,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是按“说寓言故事,激趣导入——播放录相,形象感知——自读识字——理解内容,体会寓意——课外延伸”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寓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寓言故事,知道了哪些呢?

  (教师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背古诗、读成语小故事、寓言故事等,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注重积累,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掩耳盗铃》、《滥竽充数》

  生:我知道了《画蛇添足》的故事。

  生:我还知道了《守株待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故事《南辕北辙》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生: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辕是什么意思?辙是什么意思?

  生:老师我想问一问: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

  师:这两名同学真善于动脑,认真读书相信大家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爱问是孩子们的天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创造的开始。老师不仅要保护孩子的好奇与好问,更要培养这种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播放录相,初读感知

  1、播放录相,形象感知

  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南辕北辙》一文的故事?(想)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完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播放录相)

  生:我看到一个人应该往南走,他却往北走,方向错了。

  生:我看到这个人的朋友劝他,他根本不听。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生:想!

  师: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读课文我又知道了这个人的朋友叫季梁,他多次劝他的朋友,但他的朋友就是不听。

  生:我还知道了季梁的朋友到不了楚国。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

  (直观、形象的画面,学生由看、听到说再到自己尝试着去读、去悟,兴趣被激发、迁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也就这样慢慢地形成了。)

  三、再读课文,学文识字

  师:刚才读课文时是不是遇到不很多不认识的字?

  生:是。

  师:那怎么办?

  生:可以读拼音。

  生:可以问别人。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猜一猜。

  生:……

  (教学生学全方法比教学生学全知识本身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师:好!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咱们分小组学习课文,看哪个小组合作最愉快!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亮出你的“金点子”,看谁的“金点子”最亮!

  生: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子旁,表示和车有关。

  生: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一点也不透风,还能组词“坚固”、“牢固”。

  生: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它的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

  生:“奔驰”的“驰”我在“驰中牌”肴驴肉包装袋上见过。

  生:我们小组发现“梁”和“高粱”的“粱”上半部是一样的,下半部不一样。

  生:我们给“恳”找了许多朋友“跟、根、很、狠”我们能给它变字形小魔术。

  生:……

  (让学生学全合作与交流是当今教育之必须,教师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发挥,在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交流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求异性得以体现。不难发现,发自学生口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教师备课中学曾有的。)

  四、理解内容,体会寓意

  1、读文交流,汇报读书收获

  生: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解”就是“不理解,不明白”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这个人虽然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但他的方向错了,结果是到不了楚国的。

  生:我想提一个问题:“固执己见”是什么意思?

  生:“固执己见”就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劝告。

  生:用我们常说的话就是“犟”。(生笑)

  生:“诚恳”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真诚。

  生:我从“季梁再次诚恳地说”中体会到了季梁多次劝说他的朋友。

  生:我从“不怕,我的马好。”“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你不用担心,我的车夫驾车技术非常高。”体会到了这个人一点儿也不听劝告。这就是“固执已见”的表现。

  生:我真想教育教育他。

  师:你怎么教育他?

  生:你明明错了,面对朋友的劝告你怎么不听啊?这是不对的。

  生:你的方向错了,即使你的马再好,旅费再多,车夫技术再高,也到不了楚国。

  生:我能想象出这个人以后的情景:这个人走啊,走啊,有一天,他的马跑不动了,旅费也花光了,车夫也累坏了,他们只好坐在了地上,这时他后悔极了,心想:我明明走错了,怎么就不好好想想呢?朋友啊,我当初听你的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生哄堂大笑)

  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生:我觉得这句话不一定正确,如果你走在路上,一个陌生人骗你说:“你奶奶病了,正在医院里。叫我来叫你去呢。”你能听吗?对别人的劝告要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的情感被真正激发,热情的火焰被点燃,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辩论,不但能学文而且能明理,可谓水到渠成。)

  2、体会寓意

  师:现在大家明白“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一个人他去楚国明明应该往南走,可他偏偏往相反的方向去,结果他是到不了楚国的。

  生:我想“南辕北辙”就是你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你的目标的。

  生:我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一点启发:方向不正确,是到达不了目标的。

  3、有感情地读课文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想不想分角色读一读?能加上动作、表情更好!生读,读后评价。

  (在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读,会更多感悟,可谓情由心生。再加上动作、表情表演性地读既面向全体,又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五、总结深化

  1、生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本课学习我用“金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认识了很多字。

  生:通过本课学习我能非常有感情地读课文。

  生:通过本课学习我知道了季梁的一位朋友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他却向北行驶,季梁多次劝他它都不听,结果这个人是到不了楚国的。

  生:通过本课学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方向错了,是到达不了目标的。

  生:我积累了一个成语“南辕北辙”。

  师:是呀,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很多的字,读懂了课文,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六、课外延伸

  1、学生自主设立作业。

  师: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2、教师布置作业:搜集寓言故事读一读,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在教学之前,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完课文后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谈谈对课文的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讨论解决,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蕴涵在故事中的道理。没想到学生并不需要教师按部就班的引导,自己通过读书不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词语,揣摩人物的心理、对话,还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更能自己通过读书、感悟明白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并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延伸到生活中。还能辩证地思考问题。看来,只要教学得法,学生的能力是不可低估的,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也受到很多启发:备课时教师要更多地“备”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课堂中如果出现了与自己设计思路不同时,要及时调整。课堂的生成性对教师来说是提高,更是挑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点评:

  本课教学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首先让学生谈知道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立即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鼓励,有效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然后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录相,一下子将学生吸引到新学故事中来。最后当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寓意之后又让学生分角色读,再现当时情境,也是学生所喜欢的。

  二、教师能够做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

  整堂课,学生初读感知内容、合作识字、畅谈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学习收获,甚至自主设立作业,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学会求知、明理,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三、注重了识字方法、识字途径的多样性。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首先交流识字方法,然后又发挥小组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识字,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的平台,学生在汇报识字方法时,有的小组从字形、字义上分析,有的小组从生活中识字,有的小组还能进行字形变换。充分体现了识字方法与识字途径的多样化。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3

  一、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本是魏国的谋臣季梁用这样一个小故事,劝安厘王以大业为重放弃伐赵,故事后被广为流传下来。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文章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路人强调的是:既然方向错了,就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而要去楚国的那个人强调的是:虽然方向错了,但是他有跑得习快马、很多的路费和驾呈技好的车夫,所以一定会到达目的地。

  从人物的对话的过程中和文章结尾的点睛这笔中,学生自然会明白其中的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则寓言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是相反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在熟读课文和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做事时要选准方向再去做,让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则一事无成。

  4、加强读写训练,练习扩写《南辕北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寓意,课后读写小练笔。

  教学难点: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好生字“辕”和“辙”,有助于成语“南辕北辙”寓意的理解。

  本课生字认的和写的都比较少,但字意和字形的把握还是有难点的。

  “辕”和“辙”都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生字,“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如果教学中单单告诉学生字典中的解释,学生可能理解得并不清楚,如果能通过具体的车马的图片或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对“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成语中,“辕”向南表示行动的方向与目标,“辙”向北表示向北走,从而可以理解出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行动与目标相反,结果只能是离目标越来越远。可见,讲生字时理解好“辕”和“辙”这两个字的意思,对讲读课文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抓好文中人物对话的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适合于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而熟练的朗读便于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悟其中的寓意。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演一演,从两个人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体会路人的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和去楚国那个人的毫不领情和一意孤行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朗读教学中,要注意先让学生揣摩这两个人的心理,然后再指导朗读。在读中让学生先要理解那人所说的“马跑得快”、“路费多”、“驾车技术好”这些是不是那个人要到达楚国的有利条件,而他却把这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三)教学中应注意渗透的内容

  1、引号的用法。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填标点,思考引号的不同用法,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引号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第一小题是介绍引号能引用人物的语言的作用;第二小题讲的是引号还能引用特定的词语,表“水”是重点要描述的对象。对引号的第二种用法,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在你接触到的语言文字中,什么地方还出现过引号的这种用法,源于学生自己的思考,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课后题既可在课上理解课中渗透训练,也可在课后单独练习。

  2、在讲读中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为读写训练做铺垫。

  (四)读写训练建议

  本则寓言,短小精悍,寓意也相对简单,学生一读就懂,对这样的小文,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结合这篇寓言的语言文字的特点,建议课下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练笔。

  1、写读后感,发表自己对人物做法的议论,联系生活学习的实际理解寓意。比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想象表达:“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劝那个去楚国的人?你还可以用这些话劝劝谁呀?”

  2、扩写成300字多字的习作,在原文的基础上,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课文的语言材料,使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加上人物的心理描写;为故事续写结果。

  3、还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描写方式,把对话描写改成叙述性文字,从中锤炼自己的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性描写的能力。

  四、源于本课的备课思考,给出简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1)出示古代车马的图片,了解“辕”和“辙”的字意。并把这两个字放在成语“南辕北辙”中,初步体会成语的大意,这对学习课文内容会有帮助的。

  (2)指导书写:注意“袁”的上部是“土”不是“士”。

  “辕”和“猿”对照学习。“紧”字强调下半部别写错了。

  (四)以读带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寓言的深刻含义。

  (1)通过课下预习,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文中的楚国在太行山的南面,那人却往北走,会怎样?(3)组织学生不同方式、多角度读课文,读中感悟。

  想一想文中要去楚国那个人有不哪些有利的条件?

  他在对话中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而路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劝说他的?

  注意文中对话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

  (3)引读思考:要去楚国的那个人把那些有利的条件用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再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路人说的几句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路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理解好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也是理解本文寓意的关键所在,当目标和行动相反时,只能是背道而驰,永远不可能实现目标。

  (4)课外延伸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南辕北辙”的事情?

  (五)课堂读写小练笔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读写小练笔。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明白什么是寓言。

  二、引入,揭题,读题,解题。

  1、学习“辕、辙”二生字(结合插图投影)

  2、解题:南辕北辙指的是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

  四、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圈出来。

  2、划分段落,明白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

  4、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排练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袁 辕 紧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明白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6、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7、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南)

  离楚国越远

  教学后记: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南辕北辙》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即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要去楚国,楚国在南边她却偏向北走。揭示了人的行动与目标相反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道理。但是课文内容离孩子生活较远,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力求让学生明白故事本身所说明的道理,而暂时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过程】

  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设计中与以往此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有了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朗读

  本课人物对话较多,适合分角色朗读。于是设计了添加提示词的环节,丰富了课文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促进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从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生生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应时时处处体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本身,就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在设计本课时,加入了学生的质疑和解疑环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学习学生最感兴趣的和不懂的地方。无论是朗读后的评价还是答疑后的反馈,学生之间的评价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知识是暂时的、变化的、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却是持久的,影响学生终身的。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落实“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要求。例如在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环节,我对学生有这样的指导:(“你们很会评价,都是先肯定别人的优点再指出不足。”)再如:在理解故事寓意的时候,我设计了两个句式练习:

  因为方向错了,所以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方向对了,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两个句式的练习使学生不但懂得了在生活中要认清方向,明确奋斗目标,也使他们感受到条件与方向的关系。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四、注重语文元素的积累

  本单元课文中出现了一些成语,“金钥匙”栏目要求我们要学习积累成语,并运用到说话当中。于是,结合本课特点,设计了积累成语的环节。把学生上课中所运用到的成语和老师语言中的成语写在板书中,让学生积累在自己的词语库中。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2、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想和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话说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弱,但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消息后,立刻半途折回,在路上,他是绞尽脑汁想了一路。当他风尘仆仆赶到魏国国君面前时,给他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大家猜一猜,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看视频《南辕北辙》。

  二、理解课文

  1、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现在你能说说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

  3、把季梁、车上的朋友的语言用不同的线画出来,读一读。从中反映出了季梁、这个朋友分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5、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并说说理由。

  6、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

  7、现在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三、拓展寓言。

  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能给大家讲讲吗?

  1、这则寓言出自《战国策》,当时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为了劝阻魏王编的一个故事。

  2、讨论,季梁编这个故事想告诉魏王什么呢?魏王的哪些行为和南辕北辙中的那人相似?

  3、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例子呢?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四、升华寓言

  表演课文或者讲故事。

  《南辕北辙》教学反思

  任红侠

  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

  建立大语文观,使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感悟一个道理。在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寓言故事后,我立即向学生介绍寓言及其特点,让他们在深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基础上,对寓言这种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教学很好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他们由这一个寓言故事的学习,发展到喜欢这种文学体裁,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大量阅读这种文学作品。此时,我们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功效启是仅仅学会一篇课文所能比的?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大胆放飞思维的翅膀,让语文教学如万花筒般五彩斑斓。

  有句名言说的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由于历史背景,人生经历,知识水平的不同对同一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最不容忽视的就是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本节课的教学中,针对楚国人能否到达楚国的问题,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我及时的抓住了这一有价值的生成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辩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使问题的答案逐渐变的明朗,使学生的思考成果得到了验证。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原来还是如此愉悦,还可以如此轻松。

  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篇1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标的一致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会写3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明白什么是寓言。

  二、引入,揭题,读题,解题。

  1、学习“辕、辙”二生字(结合插图投影)

  2、解题:南辕北辙指的是战国时有个人要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走,别人说他走错了,他硬说能走到。后来比喻行动和目的不相符。

  三、观看课件,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看懂了什么?

  四、自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生字圈出来。

  2、划分段落,明白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用自己的方式记住认字表的生字。

  4、说说难写的生字有几个,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排练课本剧,完成课后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熟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寓言的主要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明白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难点:

  在理解《南辕北辙》寓意的基础上,写好课好小练笔。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6、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7、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四、表演故事,深化寓意。

  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

  五、拓展升华,感悟明理。

  1、你有什么事情也是先前做错了,听了别人的劝告才改正了,能说说看吗?

  2、师小结:是呀,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准方向,还要接受朋友善意的劝告。作为朋友看到自己的朋友发生了南辕北辙的行为,我们也应该要提出善意的劝告。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成语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