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教案八年级语文教案《说“屏”》自学评估(精选14篇)

《说“屏”》自学评估(精选14篇)


《说“屏”》自学评估(精选14篇)

《说“屏”》自学评估 篇1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凉  点(    )  书(    )  休(    )2.解释下列加粗字。凉:    休劳:    书:3.与“因地制宜”一词中“因”意思一样的是(    )a.因小失大    b.因材施教    c.因循守旧    d.因果报应4.说说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①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②“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    )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    )④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能力提高 1.“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的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揣摩这句话的意思,说说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2.我们学过的《口技》一文中,“口技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屏风”,请就此文写一小段文字,说明“屏风”在舞台表演中放置的作用。 开放探究 下面的材料是用来准备《谈谈豆腐》这篇说明文的,为了做到条理清楚,请将这些材料分三类进行概括。(每句不超过8个字)1.豆腐中含有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烟酸。2.吃豆腐可以清热、利尿、益气宽中、消胀散气。3.拌豆腐清凉可口,鲜嫩色美。4.用豆腐一斤,麦芽糖二两,生萝卜汁一杯,混合煮开,一日两次可治哮喘病。5.豆腐可以煎,可以炒,可以涮。6.豆腐对便秘、下血、白浊、乳少有明显的疗效。7.鱼头豆腐、砂锅豆腐、麻辣豆腐都是我国驰名中外的传统名菜。8.根据科学分析,二两鲜豆腐中含有蛋白质7.4克,脂肪3.5克,钙227毫克,磷57毫克,铁2.1毫克。1.概括________,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2.概括________,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3.概括________,归此类的序号:________参考答案【达标训练】1.nà zhuì zhāi qì2.享受  休息  无益的,白白的  屋子  3.b4.特定称谓  表强调  表引用  表强调 【能力提高】1.表达了作者热切希望今人在屏风的设计运用上推陈出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心声。2.略(要突出屏风间隔听众与表演者,以留给听众以足够的想像空间这一点。) 【开放探究】1.豆腐的吃(做)法。序号:3、5、72.豆腐的营养。序号:1、83.豆腐可以治病。序号:2、4、6

《说“屏”》自学评估 篇2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能说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讨论法

  一、课前尝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点缀忒韶光休憩帷幕

  2.解释词语。

  伧俗:

  得体:

  因地制宜:

  3.《说”屏”》一文的作者,浙江杭州人,我国专家,著有等。

  4.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并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5.课外搜集有关屏的资料、图片和诗句,课上大家交流。

  二、师生互动: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悟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小组讨论)

  (四)研读与赏析

  1、本文虽是一篇介绍器物的说明文,可我们读来却觉得极富有韵味,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电视电影或日常生活中看到过屏吗?说说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屏。

  2、诗文积累(读一读,背一背)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

  ※“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说“屏”》自学评估 篇3

  一、教材分析

  《说“屏”》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在其悠久历史,丰富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几个精华,包括园林建筑,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说“屏”》 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者的角度,而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看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方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不能只把它当说明文来教,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优美的特点。教学拟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4. 学习引用说明法,感受语言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文章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审美情趣,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学习说明已有一段时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掌握了简单的学习说明文的方法。《说“屏”》是一篇语言优美,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但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文中几处关于屏的古诗词,学生不易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点拨引导法”和“读——赏——移”三步教学法。

  学法: 自读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体现大语文观,实现综合学习,在上课之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情境导入、学习新课、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四个板块组成。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要求我们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口技》中的句子引出屏的作用。要求学生说说屏的作用,初步感知屏。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进入下一板块——新课学习。

  第二板块:学习新课,了解“屏”

  这一板块主要由我是记录员,我是解说员,我是评论员,我是收藏家四部分个环节组成。

  环节一:我是记录员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课文作者,解决文中的疑难字词。

  1.介绍作者

  陈从周(1918—20__),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2.解决字词

  字词注音,根据意思写词语。(多媒体展示)

  环节二:我是解说员

  这是本课的重点,旨在突破重难点,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此环节,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训练。

  1. 感知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 成果展示

  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大家讲解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屏”的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但由于理解能力的限制,回答还不够全面,其余学生交流、补充,然后明确。教师归纳,展示板书内容。

  环节三:我是评论员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环节四:我是收藏家

  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屏的诗句,教师补充。

  第三板块:拓展延伸、学习民族文化

  我是推销员

  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要想推销自己的商品,你认为需要抓住哪些特点,运用什么方法,怎样说才能快速地售出你的商品?(扇子或灯笼)

  在这一板块,我先让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和“屏“类似的物品,并为这件物品做最简单的介绍。这样的教学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并能将所学的内容加以拓展,体会其中联系,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1.结合文章内容,为“屏”设计一段解说词。

  2.从多媒体显示的图片中任选一种,写一篇小的说明文。(要求把握物品的特征,用途及历史文化意义)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了这节课的重、难点,起到了归纳、小结的作用。

  说“屏”

  说明内容:屏的作用,屏的分类,屏的设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分类别、引用、举例子

  表达情感:向往、喜爱、赞美

《说“屏”》自学评估 篇4

  说“屏”

  临泽县平川中学   杜 艳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文的常识,本文的说明方法已不在是难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尤其是口头表达的能力、语言组织的能力,并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在他们心中已经拥有自己的尚未诉诸文字的读后感受),所以课堂可以直接进入到“文本解读”的对话层面——这个对话将是在多个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等多个维度要展开的。因为我力求进行一种生成性的、通过对话展开的教学,形成对主题的“临时性共识”,所以在上此课前没有进行过试教,课堂对话带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

  5、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三)情感目标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实录

  一、导入  新课

  (教师先出示金漆雕龙宝座的图片)

  师: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安放在朱漆方台上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安置在其背后的雕龙屏呢?屏面纹饰巧夺天工,更增添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就跟随陈从周先生走进屏风的世界,感受我国屏风文化的博大精深。

  (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思考后回答)

  :听完了朗读,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课文中介绍了屏的特点、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有没有补充的?

  生:还写了作者对屏风装饰的期盼。

  :概括的真好。

  师:谁能再具体地说一说?

  生:在介绍屏的特点时,作者引用了诗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对屏风的向往之情,并概括说屏的特点关键在一个“巧”字上。

  生: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还可以缓冲视线,这些都是屏的作用。在说明这一点时,作者还列举了两个事例。

  生:“屏者,障也。”这一句是在给屏下定义,然后写了屏的分类,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语言清楚明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

  师:实际上屏风离我们非常的遥远,在生活中见的也很少,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些屏风图片,可以看看,这些屏风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属于哪一类屏风。

  (教师出示一些屏风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三、活动----“屏风推销会”

  师:屏风的世界的确让人留恋忘返,接下来我们开一个屏风推销会,让大家初次尝试做一名推销员。

  (教师准备了锦屏、石屏和竹屏的图片,分发给各组。分组准备,小组是提前分好的,全班共分6组,三组推销员,另外三组是相对应的顾客)

  师:屏风推销会正式开始,首先有请我们的锦屏推销员。

  (上来了两位同学)

  推销员(男):我们推销的屏风叫做“锦上添花”,它选用了上等的丝绸为主要建造材料,并配有徐悲鸿的马、苏东坡的诗、郑板桥的画等做装饰,边框是用檀香做的,丝丝如扣。

  推销员(女):我们的屏风制作精美,如若摆放在家中,一定会显示出主人高贵典雅的气质,相信我们,你的选择不会有错,我们的底价是2000元,热忱欢迎大家购买我们的屏风,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顾客:你们的屏风的确能显示主人的雍荣典雅,如若安放在家中日积月累一定会沾上尘土,如果这样就不容易清除污渍,它岂不是不能长久使用?

  推销员(男):我们在制作屏风时所选择的材料为了起到双层保护作用,特意在它的上面涂了一层保护膜,可以用清水轻轻擦洗,我们相信,它的主人一定会非常爱惜的,因为他是一个文化经济水平相当高的人。(掌声)

  顾客:如若长期折叠,会不会留下痕迹呢?

  推销员(女):当然会的,但并不影响屏风的美观。

  ……

  顾客:既然如此,我们就买了。

  师:“锦上添花”最终以2000元的价钱成交。

  师:下面,我们有请石屏推销员上台推销他们的屏风。

  推销员(男):大家好!我们是石屏公司的推销员,我们推销的屏风叫“事事如意”。看,它的结构是多么的坚固,造型是多么的奇特,上面的狮子头像是多么的形象啊!这样的屏风摆在您家里,既美观又大方,而且经久耐用。

  推销员(女):我们的屏风是用上等的岩石制作的,它最大的优点是坚固耐用,不易破损,您可以把它摆放在室外,显示出主人的尊贵。各位顾客,这么好的东西赶紧购买吧,不要错失良机,我们的底价是3000元。

  顾客:说的再好也没有意义,这么笨重的东西搬动多麻烦呀,和锦屏相比太笨重了。

  推销员(男):正因为它重,所以才坚固耐用。

  顾客:看,上面的图案做工多粗糙,而且装饰也不够精美。

  推销员(女):没关系的,这只是一个样品,如果你真心想要,我们会按照你的要求打造,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推销员(男):这位先生一看就是个有眼光的人,相信你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的,这样的屏风也只有你这样的人才相配,绝不辱您尊贵的身份。(大笑)

  顾客:好吧,你能把价钱再降一降吗?

  推销员(男):价钱好说,只要你真心想要,你说个价吧!

  顾客:2000元。

  推销员(女):先生,你也太狠心了吧,如果这个价卖给你,我们都会被炒鱿鱼的。(笑)

  推销员(男):这样吧,你再加点!

  顾客:2500,这可是一口价。

  (推销员相互商量)

  推销员(男):好吧,2500卖给你。

  (掌声)

  师:非常精彩,下面我们有请竹屏推销员上台。

  推销员(男):大家好!我叫刘云飞,我们推销的屏风叫“胸有成竹”。你看这做工是多么精巧,用手摸摸,多么光滑,加上这生命的颜色“绿”色,给了我们无限的希望。

  推销员(女):可以把它摆放在卧室,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我们的屏风是你理想的家居装饰,我们的底价是2000元。

  顾客:你能说说它的质地吗?

  推销员(男):当然可以,它是选用百年竹子,经工匠们精心打造而成的,它可花费了不少工匠师的心血呀!

  顾客:做工确实精美,但是色彩过于单一,不够明快。

  推销员(女):没关系,这只是样品,我们还有各种竹屏,不知你想要什么样的?

  顾客:我比较喜欢粉色。

  推销员(男):没问题。

  顾客:上面的图案装饰有没有其他的?

  推销员(女):当然,我们会满足你的一切要求的。

  ……

  顾客:这样吧,2000元我买了,你们得给我重新换一种屏风。

  推销员:没问题。

  师:很好,我们的推销员都顺利地完成了各自的推销任务,我们向他们表示祝贺。

  (集体鼓掌)

  师:通过本次活动,大家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谈一谈。

  :我懂得了如何向别人介绍一件产品,可以介绍它的质地、特点、作用,也可以和同类事物作比较说明。

  生: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观察,发现事物的优缺点,这样在购买东西时才不会上当受骗。

  师:谈得很好。我们应该知道,语文学习与生活是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语文无处不在,我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方面积累,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诗词欣赏

  师: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有关屏风的诗句,老师摘录了一些,供大家欣赏。(出示课件)

  南  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  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  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请大家随着音乐轻声朗读。

《说“屏”》自学评估 篇5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陈从周先生的《说“屏”》,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五篇。

  一说教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发达,中国的建筑、园林、名胜古迹独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八年级下第三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安排了五篇课文,其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集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2)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2、《说“屏“》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3、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理解本文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探究——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课堂上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三、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课文的重点段落,参与说话,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师生活动

  (一)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由于上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口技》中提到过屏这种家具,因此由《口技》导入。

  2.观赏几幅屏风的精彩图片感受屏文化的内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几幅不同色彩、风格的屏风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这些图片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从而初步感知屏文化。)

  (二) 明确目标、检查预习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

  1.阅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设计意图 通过对旧课文的复习引入新课,既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又

  为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由精彩的屏风工艺品画面导入,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切实的感受。用几句话说明,又检查了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掌握情况。通过此环节,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明确学习任务,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

  限时快速阅读课文,根据思考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的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

  (四)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1、 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 文章语言上有何特点?

  (五)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那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六)布置作业,经验存储

  1、美读课文三遍。

  2、从课堂上所说的其它那些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器物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整理好,写在周记本上。

  (七)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实用性 艺术性

  说屏分类 金屏、石屏、木屏、 巧

  设置 大小因地制宜、讲究造型、色彩、绘画 与整体相称、曲屏折度、视线远近得体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两个问题旨在对课文写作特色做全面探究,体味文章语言的诗情画意。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更明晰的掌握。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传统的器物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激发大家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让语文课堂向更远的方向延伸。

《说“屏”》自学评估 篇6

  《说“屏”》教案

  田  萍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2、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思考:

  a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b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并找出屏的特点)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2、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3、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例: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

  作者结尾引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小结: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四、拓展延伸

  1、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2、现代屏风的演变(媒体展示)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课堂活动

  展示自己制作的屏风,并配上精彩的解说。

《说“屏”》自学评估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词语。

  ⑵ 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保守文化。

  ⑶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2、能力目标:

  ⑴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说明对象和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⑵ 揣测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3、德育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对象和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教学方法】

  自读和点拨相结合。本文是一篇自读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置一些考虑题指导学生自读。如有疑难,通过同桌之间讨论、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教师作一些必要的点拨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掌握说明对象和特征;局部研讨,掌握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揣测文句,体会本文富含诗意和韵味的行文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保守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书文题)

  设计(二):

  屏风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不过,它留在古诗文中的各种身影,总是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也许,屏风有一天会重新大放异彩?今天,我们一道“说‘屏’”。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的图片,如插屏、围屏、山水屏、花鸟屏、人物屏等等。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

  教师提示一些需积累的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教师要求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用自身的话给同学们介绍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就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身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

  三、学生精读课文,掌握说明对象和其特征,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考虑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行文思路。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身的话说明。

  3、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1、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3、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

  ⑴ 全文可以分为三局部。第一局部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局部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和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局部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⑵ 文章主要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安顿屏风的作用:

  ① 防止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

  ② 屏风上有书有画,是一种艺术点缀;

  ③ 可以挡风;

  ④ 空间仍然是流动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依照建造资料和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屏又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屏也有大小之分,它的设置要做到得体才好。

  ⑶ 抓住段中关键语句分析掌握作者的感情。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流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发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并且添加了理性的成分。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掌握文章独特的行文特点,感受文章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引用的古诗词句,并尝试理解这些诗句。

  明确:“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

  2、教师提供杜牧《秋夕》全诗,请学生结合全诗理解文中的这两句诗句。

  多媒体显示:

  秋 夕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学生猜读,教师点拨。

  明确: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昏暗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3、教师总结:这些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保守器具是相称的。

  五、安排作业

  阅读《细菌也有益》,回答问题:

  细菌也有益

  ①人们都喜欢用美妙的词句、动人的诗篇去赞美那些湖光山色、花香鸟语,却很少有人赞美过细菌。一提起细菌,人们总会预感到一种不祥之意,因为它能污染疾病,给人们带来痛苦。可是,谁又能想到细菌也有有益的一面呢?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细菌打交道。细菌非常微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干看见。可是有些细菌对人类却起了重大作用。譬如,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细菌勘探石油;在日常生活中,像我们食用的醋泡菜和我们饮用的红茶菌,都是用细菌制成的;还有农作物生长也离不开细菌。大家知道农作物要想长好,土壤必需肥沃,而土壤的肥沃就是靠有些细菌来发挥作用的。

《说“屏”》自学评估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情分析】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方言较重;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初一学习《*》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一人、一桌……”)

  屏,就是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下面请看一下屏风的图片。屏风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2、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多媒体展示)

  屏风纳凉帷幕(蓦地、坟墓、朝暮、募捐、慕名、摹仿)伧俗忒雅俗等

  2、学生听朗读,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学生阅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讨论明确: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2、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

  3、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二)文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品味赏析增强语感

  1、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的句式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能会提到的句子。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五、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多媒体展示)

  六、布置作业

  必做:1、美读课文三遍。

  2、想像屏风未来的用途,把你的所思所想写在作业本上。

  选做: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七、板书设计

  说“屏”

  陈从周

  作用

  ↗↖

  分类→设置

  巧

《说“屏”》自学评估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1了解屏的相关知识;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唐代诗人杜牧曾有诗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银烛、画屏、小扇、流萤,构成了一副清丽隽永的画面,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那种似隔非隔,在空间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就是“屏”,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文人骚客的悠悠情思。你想了解“屏”吗?那好,让我们走进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的《说屏》一起去感受屏风的神秘作用和审美价值。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

  出示生字词,检查字词掌握。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1.什么是“屏”?用文中语句回答。

  2.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

  3.“屏”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1、“屏者,障也。”

  2、喜爱、向往,赞美。

  3、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自读课文,小组研讨

  屏的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关键在一个‘巧’字”?

  四、品读课文体会妙处

  读一读,议一议,作者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明确: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与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这种中国古代传统器具是相称的。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诗歌底蕴,而且屏的介绍与古典诗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思考: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更好的去认识屏、欣赏屏、使用屏。

  五、拓展延伸

  我们的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物品,还有哪些?

  (纸扇、茶具、漆盒、刺绣、景泰蓝等)

  六、教师小结

  中国的屏风之所以富于文化内蕴,就因为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特性——重视生活的艺术化。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说“屏”》自学评估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交流法 合作研讨法等。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说文解字导入

  古意:

  “屏”:大门内或大门外对着大门起遮挡作用的墙

  词义的发展:

  屏风:室内外用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

  屏:形状像屏风一样的东西如:孔雀开屏,荧光屏,屏幕 屏,遮挡,像屏风一样起着遮蔽作用的东西如:屏障

  咱们中国的文字就是这样含义丰富,而且不断发展。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探讨屏风这种用具,听听著名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为我们带来的文艺小品文《说 “ 屏 ”》

  (板书课题:《说“屏”》

  (二)精选

  幻灯片:“本节课的主要活动:精选”

  精选:佳词

  说明内容

  说明文的语言

  1. 这么好的课文,这么美的语言,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出你认为在这一课里面你要学到的好词语,开始吧!

  同

  学们已经找出来一些了,老师建议你们,要注意这些词语

  伧俗:粗俗鄙陋

  微妙:深奥玄妙,很难捉摸

  擅长:在某方面有专长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帷幕:舞台上起遮挡作用的幕布

  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造型:塑造人或物体的形象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休憩:休息

  生齐声朗读词语解释

  2.如果你是古园林建筑专家,你要向读者介绍屏风这种家具,你会介绍那些内容?

  生:发展史作用 分类摆放注意事项等

  师:陈从周老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呢?

  生:屏风的作用。

  屏风的种类和安放位置

  师:什么是屏?

  生:第118页的第三段的第一句:“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主要是这个“屏者,障也”一句 师:嗯,这是一个什么特殊句式?

  生:判断句,是对屏下定义。

  师:那么屏风的有什么作用呢?用文章原话来说明。

  生: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些内容概括说明一下吗?

  生:屏风起到了阻隔视线和装饰的作用。(板书:功用) 师:屏风可分为哪几类?

  生: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板书:种类)

  师:它的分类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生:分类别。这样使内容更清晰,有条理。

  师:屏在设置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原文中找。

  生: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板书:设置)

  师:作者对屏怀有怎样的感情?

  生:喜欢。

  生:向往,赞美

  师:能不能把体现这些感情的句子找出来?

  生:“屏,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还有“心生向往之情” 抓住以生:“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生:“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板书)喜爱 ,向往,赞赏

  3. 语言

  师:我们一起领会了文章的内容,在语言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生:语言生动。

  师: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生:“屏,这是很富有诗意的名词。”

  生2:“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生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生4:"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师:回答的好极了,请看大屏幕,把诗词齐声读一遍。 师: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生: 引用古诗词,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生:使语言生动有趣.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多处引用古诗词,增添了文章的浓浓诗意,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说“屏”》自学评估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屏”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课型设计:赏析探究课

  学情分析:

  1、很多学生对屏这一具体事物缺少直观性的了解,因此,教学开始,教师可通过出示小屏风并用多媒体展示屏风的图片,增进学生直观性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屏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2、文中几处关于屏的古诗词,学生不易理解,可在课前布置学生查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分三步

  1、展示一件屏风:同学们,这是一件什么东西?

  明确:这是一件贝雕的屏风。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屏风,在哪里见过的?然后投影屏风画片。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简单评述。

  3、导入: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自古以来它就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于一体,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屏”。

  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分四步骤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令人*齐声称道帷幕因地制宜伧俗得体

  休憩擅长忒驻足雅俗之分

  2、体会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点评:

  3、用一句话归结本文大意?

  讨论后明确,本文介绍了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流露出对屏的喜爱之情。

  4、用文中语句回答什么是“屏”?用自己的话作一解释。

  讨论后明确: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是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三)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分五步骤

  1、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梳理一下作者的思路。

  讨论后明确:总写-分说-总写

  第一部分(1)充满深情引出“屏”

  第二部分(2-4)介绍“屏”的作用、种类和设置

  第三部分(5)再说“屏”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教师就势完成板书设计

  2、对屏的感情怎样?用文中语句说。

  讨论后明确:富有诗意,令人*,心生向往之情,实在微妙,齐声称道

  3、根据课文,说一说屏风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①分隔作用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

  4、屏风可以怎样分类?

  讨论后明确:按其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屏风可以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5、作者认为屏风的设置应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明确:因场合不同,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风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都要做到得体。

  (四)赏析语言,感受诗意:分为两步骤

  1、本文是一篇介绍屏风的说明性小品文,但文中也有些记叙和旁引穿插于其中,从文中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如:①记得童年与家人……②后来每次……

  ③小时侯……④近来我也注意到了……

  ⑤古代的画中……⑥旧社会男女有别……

  ⑦从前女子的房中……

  作用:①作者与屏相关的亲身经历穿插其中,给读者真切的实感。

  ②有意无意的旁引,向读者展现了旧时人们独有的文化现象和生活情景,有一种动人的温馨的情韵。

  2、借助诗词赏析工具书,了解文中引用古诗词的意思,说一说引用这些古诗词有何作用?

  讨论后明确:

  ①“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们寂寞凄清的生活图景,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

  ②“锦屏人忒看得这韵光贱”。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杜丽娘,她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③“抱膝看屏山”。

  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

  好处:1、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2、和展示屏风之美是相称的。

  (五)总结积累,拓展延伸:分三步骤

  1、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喜爱之情。希望引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们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后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2、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屏”的古诗词,写出来交流。

  如: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方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鸟啼楚女眠。”

  3、想象一下,屏风将来会有怎样的用途?

  板书设计:

  说“屏”

  一(1)深情总引屏

  作用

  二(2-4)分说:种类

  设置

  三(5)写作意图

《说“屏”》自学评估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含意。

  教学方法

  本文是科学小品文,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老师找来实物屏风,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之以网络图片、配乐朗读,使学生建立起对屏风的直观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生活中常遇到这种情况,要分隔室内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墙、屏……),在这众多的可用器物中有种算得上是最“巧”的,那就是“屏”。出示各类屏风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屏的魅力,教师解说。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性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xx),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昆曲。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有《说园》、《苏州园林》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其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屏风之美,多媒体显示各种屏风的图片。

  2、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纳凉帷幕忒闺中书斋

  伧俗缘故休憩韶光*

  3、注意以下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用法

  (1)多音字

  屏风(píng)伧俗(cāng)

  屏气(bǐng)寒伧(chen)

  (2)形近字:

  帷幕维护纳凉(nà)木讷(nè)

  4、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伧俗:粗俗、鄙浅。

  纳凉:享受凉爽。纳:享受。

  休憩:休息。

  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缓冲:使冲突缓和。

  雅俗之别:高雅和粗俗的区别。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四、精读课文,把握特征,体悟感情

  1、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2、假如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3、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屏的什么感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1、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明确要点:

  a、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b、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c、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意。

  3、表达了作者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具体体现在第一自然段。

  五、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并用“我喜欢这个句子,因为它……”的句式来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

  1、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4.“…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六、课堂小结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诗歌底蕴,而且屏风的介绍与古典诗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待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七、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纸扇、中国结、陶器、木雕、剪纸、十字绣等。)选择一件,写一段话来介绍它们的特征及功用。

  八、课外收集

  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课外收集。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九、板书设计

  说“屏”

  作用

  分类设置

  巧

《说“屏”》自学评估 篇13

  【课前所思】《说“屏”》这篇课文,是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教授为现代中国的建筑师、家具师们写的,希望他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故特别强调屏风的文化价值,这在文中有明白的交代。教科书编者在课文前所作的“阅读提示”也有准确的引导,重点放在屏风“总是能牵动我们幽微的情思”,这“情思”二字确实十分紧要。作者和编者都在告诉我们,这篇文章不是一般的说明文,它有强烈的抒情性,又富有文化内涵,谈的是器物文化,就是“先人善于在功能与美感上做文章”,这正是本文的艺术个性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屏的小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说屏。出示屏风图片.这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屏幕上的"屏".(训练说话能力)

  2、教师说屏。画面流动。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引发少文人骚客的无边遐想。(激发兴趣)

  3、师生忆屏。回忆哪篇文章介绍了屏。(知识勾联)

  明确:《口技》“口技人做屏障中”“坼屏视之”

  从句中可看屏的作用是?

  明确:遮挡视线。

  二、初读课文,搜索文中信息。

  方法:圈、点批、注;合作、交流。

  1、你引起重视并解决了的词语。(老师相机抽查)

  2、你了解了屏的哪些知识,屏的特点、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等。

  答案:略(训练学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作者。

  1、读出作者

  你认为作者对屏是怎样的感情,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感情——“喜爱和向往。”

  依据——“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

  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作者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2、读出自己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______这个句子,他出自_______,喜欢它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多媒体展示)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你认为作者嵌入这些句子对这篇说明文起何作用?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四、研读课文,说说评评。

  1、找喜欢的字句,品味写法。

  点拨: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2、作者意图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希望建筑师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五、思维迁移

  1、收集添加有“屏‘的诗句。

  例如: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2、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国的屏风之所以富于文化内蕴,就因为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性——重视生活的艺术化”。列举生活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物品。

  明确:纸扇、茶具、漆盒、刺绣、景泰蓝等。(注意区别纯艺术品)

  六、学生总结课文,教师提示。

  小小组内总结本课收获,抽代表发言,老师相机补充。(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输理知识的能

  备注: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刚接触说明文,而本文因其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的语言又不能规划为一般说明文。根据学生的学情把主要精力放在训练学生读懂文本上,没作过多迁移训练。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类雅间名称,举例说明数字命名好,如:11、12……还是文字命名好?

  生活中常遇到这种情况,要分隔室内外,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

  明确:(墙、屏……),在这众多的可用器物中有种算得上是最“巧”的,那就是“屏”,今天我们跟随著名建筑师陈从周先生一起来“说评”。

  2、出示各类屏风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屏的魅力,教师解说。

  明确: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引发少文人骚客的无边遐想。

  3、师生忆屏。回忆哪篇文章介绍了屏。(知识勾联)

  明确:《口技》“口技人做屏障中”“坼屏视之”

  从句中可看屏的作用是?

  明确:遮挡视线。

  二、初读课文,搜索文中信息。

  方法:圈、点批、注;合作、交流。

  1、你引起重视并解决了的词语。(老师相机抽查)

  2、你了解了屏的哪些知识,屏的特点、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等。

  答案:略(训练学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作者。

  1、外国人至今对我国的屏风齐声称道,就因为一个“巧”字,你认为我国的屏风巧在何处?举例说明。

  巧在神秘;巧在意境;巧在构思;巧在实用;巧在内涵;巧在艺术……(可在文中或生活中找依据)

  2、文中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直叹“宁人消魂”,作者的这一感情在哪些地方得到体现?细心品读这些句子。

  你认为作者对屏是怎样的感情,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

  点拨: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作者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四、精读课文,探讨写法。

  老师简介说明文的特点,学生讨论本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点拨: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五、思维迁移

  1、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国的屏风之所以富于文化内蕴,就因为它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性——重视生活的艺术化”。列举生活中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物品。

  明确:纸扇、茶具、漆盒、刺绣、景泰蓝等。(注意区别纯艺术品)

  2、受到陋俗文化的冲击,屏的艺术性在流失,屏的吸引力有所减弱,,我们怎样使周围的屏能起到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出示画面,学生发挥想象力改进)

  六、学生总结课文,教师提示。

  小组内总结本课收获,抽代表发言,老师相机补充。(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输理知识的能力)

  七、作业

  收集与屏有关的诗句。

《说“屏”》自学评估 篇1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3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多媒体展示)

  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说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多媒体展示)

  2、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思考:

  A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B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并找出屏的特点)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1、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2、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3、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三、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例: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

  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

  作者结尾引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小结: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四、拓展延伸

  1、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2、现代屏风的演变(媒体展示)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课堂活动

  展示自己制作的屏风,并配上精彩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