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


世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 :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几节课讲的是“地球”,为什么叫“球”,讲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从今天起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地”。为什么叫地球呢?
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索被称为地球的原因
 
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
 
 
 
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过渡,对新旧知识承上启下
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陆轮廓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时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
做游戏、统计,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面积比为7:3。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
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
设疑
 
 
 
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个半球,情况如何?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观察、讨论、总结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
 
 
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学习七大洲
 
 
指图了解世界七大洲,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启发学生勾画大洲轮廓略图。
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交流讨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各有那些大洲,达成一致意见。试勾画大洲的轮廓简图
 
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
 
 
学习四大洋
 
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初步了解四大洋
板书设计 
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逐步养成阅读地图的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
教学难点 :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总结上节课所学内容情况
 
总结、回答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及时巩固
引入新课:
 
 
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入手讲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思考、回答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观察里海和黑海,区分他们的本质差别;(湖、海);观察图2-22
读图分析亚欧分界及土耳其海峡的相对位置、组成。
 
首先引导学生分清亚洲和欧洲的分界
 
 
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引导学生得出亚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看图分析
 
 
 
通过读图,分析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帮助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
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简单介绍南极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德雷克海峡,欧洲与非洲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等,作为较高层次的要求。
 
 
读图、思考、分析
 
 
 
 
主要强调学习地理是掌握重要的学习工具地图,认识地表事物时一定要图、文结合,落实每一地点在地图上的落实。
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太平洋被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亚洲环绕。大西洋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所环绕。印度洋被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所环绕。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所环绕。可进一步分析各大洲周围有哪些大洋
读图分析,可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绘图、总结、布置作业 :利用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
 
指导学生绘制大洲轮廓几何略图;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布置作业 :利用地图册、填充图册等反复练习,也可以用竞赛形式让学生当堂进行填图练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发言总结所掌握的内容;做练习题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加深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
 
亚洲与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南极洲与南美洲、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
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