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够区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两种不同的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情感目标
  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要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在初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无法直接“看到”,只能通过力的效果间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况下,力的效果也很难用眼直接观察到,只能凭我们去观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认识力的存在.在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注意身边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对一些不易观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办法观察到.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力的图示是物理学中的一种语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学形象的对矢量进行表述,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很快的熟悉用图示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的应用.由于初始学习,对质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课堂上讲解有关概念时,除了要求将作用点画在力的实际作用点处,对于不确知力的作用点,可以用一个点代表物体,但不对学生说明“质点” 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一、提问:什么是力?
  教师通过对初中内容复习、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用弹簧拉动钩码,或者拍打桌子等实验现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导学生总结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质性.
  提问:下列实例,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
  (1)、马拉车,马对车的拉力.
  (2)、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
  总结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体就有受力物体,有力作用,同时出现两个物体.
   强调:在研究物体受力时,有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二、提问、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教师总结:力的测量:力的测量用测力计.实验室里常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三、提问:仅仅用力的大小,能否确定一个力:

2页,当前第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