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亚
【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亚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并培养学生应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使学生认识加强我国与中亚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准备】
地图:①亚洲政区图。
②亚洲地形图。
③哈萨克斯坦图。
图片:①俄罗斯、乌克兰、维吾尔等民族人物服饰图。
②伊斯兰教、清真寺图片。
③塔什干城市景观图。
投影片:①中亚地形图。
②亚欧大陆桥图。
③地形、风向、降水三要素复合图。中亚地形为底图;第一复合图为北半球温度带图;第二复合图为太平洋、印度洋季风风向和大西洋湿润气流前进方向图。
④自然条件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发现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深居大陆内部的位置。
1.引导学生阅读“亚洲政区图”,明确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的方位。在图上指出中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请一学生上台,在地图上指出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要求学生记住与我国相邻的中亚国家名称及其空间位置。
2.在“亚洲地形图”上组织学生量算中亚距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距离,由学生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一个特点:距海较远,深居内陆。
3.在“亚洲政区图”上绘出古代“丝绸之路”路线,指出“丝绸之路”的起点、经过地区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古代交通要道。
出示“亚欧大陆桥”投影片,指出“亚欧大陆桥”的起点、沿途铁路线、经过国家和终点、说明中亚是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陆桥的必经之地,现代交通要道。
总结以上两点,得出中亚地理位置的第二个特点:交通要道。
二、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1.指导学生阅读“中亚地形图”,依据海拔高度,启发或帮助学生识别各种地形类型,得出中亚地形特征为:
①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②以高原、平原为主,地表沙漠广布。
要求学生记住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图兰、里海沿岸平原、卡拉库姆沙漠的名称和空间位置。
2.出示“中亚地形、风向、降水”三要素复合投影片:
①出示“中亚地形图”,指出中亚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②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北半球温度带图”,说明中亚位于北温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温的大陆性特点突出:冬冷夏热。
③去掉“北半球温度带图”,在“中亚地形图”上叠加“太平洋夏季风风向图”、“印度洋西南季风风向图”,说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湿热气流受高大山体阻挡,无法深入中亚地区。
再叠加“大西洋湿润气流前进方向图”,说明中亚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而且湿润气流微弱,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东部山地降水略多。
总结以上两点,说明中亚地区:降水稀少。
④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中亚气温降水分布图”,由学生说出冬夏温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变化。
⑤从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关系入手,启发学生认识到,中亚地区的植被应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归纳①——⑤各知识点,得出:中亚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2.要求学生在课本插图“中亚各国政区图”中,找出阿姆河,锡尔河;找出里海和咸海。从内流河、内陆湖的概念入手,启发学生思维,由学生说出这些河湖是内流河和内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