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运动(精选10篇)
大气的运动 篇1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热力环流:a.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 b.热力环流的产生及图示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不同影响及图示
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
知识结构:
来源:太阳辐射
大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强度的唯独差异
气 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的 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运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只改变方向的力:地转偏向力
动 阻力:摩擦力
大气水平 低气压中的大气,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北半球气旋)
运动形式 高气压中的大气,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北半球反气旋)
教学过程:
引入:冬季风带来了寒冷,夏季风带来了雨水,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全靠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
一、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的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指出: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是全球最基本的冷热不均。
2. 形成过程:
(1) 地面冷热不均首先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受热上升,冷却使大气下降。
(2) 大气的上升和下降引起同一高度的气压差异。
(3) 水平气压差异形成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
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运动梯度力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即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小结: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高度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 热力环流的图上判断:
(1) 等压面向上凸表示高气压,向下凹为低气压。等压面上各点气压相等。
(2) 海拔低处气压总是高于海拔高处。
(3) 相同高处气压,冷处高于热处。
练习:图中①②③④⑤各点, ①
气压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解:①=②=③,④>①(∵④海拔低于①,∴④气压高于①) ④ ② ⑤
⑤海拔高于③,∴⑤气压低于③。
判断:书p34《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 ③
①城区因工业生产与汽车等人类活动,气温高于农村,称为“城市热岛”。
②图中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③规划时应将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气流距离之外。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大气水平运动中所受的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概念: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气压梯度使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力的产生:水平气压差
判断:右图所示的4点中
大气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的是 b a b d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c
③特点:a.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hpa)
b.力的方向⊥等压线
c.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b点风力最大。
(2)地转偏向力
①力的产生:地球自转。
②特点:a.仅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问:如何改变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b.自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练习: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 c
1006 1012
1008 1010
1010 1008
1012 1006
a b c d
( 3 ) 摩擦力
读图2.11《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①高空中因无摩擦力而使风向与等压面平行。
②低空(近地面)因有摩擦力而使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
交角。
∴风向与等压线有无交角,可以判断风在高空还是在
低空(近地面)。
2、 风所受到的各种力的判断:
①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②再确定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与风向成90°的是地转偏向力。
④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
小结:①从右图中可分析出风所在的南北半球,气压高低,高空还是低空。
②近地面大气在以上力的作用下:
低压中的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运动。
高压中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运动。
大气的运动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
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但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意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在引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总结学过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的特点,由各纬度冷热不均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的运动特点。在学生明确了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后,运用教材提供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逐步分析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不同高度大气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区出现气压差异从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城市与郊区会出现热力环流现象,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到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示例
【教学重点】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表面各纬度获太阳辐射多少有何不同?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思考)空气受冷热不同,其运动有何不同?→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运动,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导致大气密度发生变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高低不同→空气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环流。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热力环流现象。
(板书)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并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板书)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二力平衡的风向”示意图或教师展示二力平衡的动画过程)教师讲解二力达到平衡的过程中,风向如何偏转,当二力平衡时,风向的特点,并向学生说明,在实际的大气运动中,这种风向只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而在近地面,必须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因此风向是在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达到平衡后才可能稳定。
(学生阅读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教师指导学生绘制闭合等压线中三力平衡时的风向,并引导学生总结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空气运动的规律。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因此教师的讲授较为重要,虽然本课教师的讲授较为突出,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使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大气的运动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
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但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意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在引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总结学过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的特点,由各纬度冷热不均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的运动特点。在学生明确了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后,运用教材提供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逐步分析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不同高度大气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区出现气压差异从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城市与郊区会出现热力环流现象,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到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示例
【教学重点】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表面各纬度获太阳辐射多少有何不同?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思考)空气受冷热不同,其运动有何不同?→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运动,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导致大气密度发生变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高低不同→空气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环流。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热力环流现象。
(板书)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并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板书)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二力平衡的风向”示意图或教师展示二力平衡的动画过程)教师讲解二力达到平衡的过程中,风向如何偏转,当二力平衡时,风向的特点,并向学生说明,在实际的大气运动中,这种风向只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而在近地面,必须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因此风向是在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达到平衡后才可能稳定。
(学生阅读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教师指导学生绘制闭合等压线中三力平衡时的风向,并引导学生总结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空气运动的规律。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因此教师的讲授较为重要,虽然本课教师的讲授较为突出,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使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大气的运动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
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但应注意在教学过程 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意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在引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总结学过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的特点,由各纬度冷热不均引导学生分析特点。在学生明确了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后,运用教材提供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逐步分析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不同高度大气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区出现气压差异从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城市与郊区会出现热力环流现象,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到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
(引课)地球表面各纬度获太阳辐射多少有何不同?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思考)空气受冷热不同,其运动有何不同?→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运动,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导致大气密度发生变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高低不同→空气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环流。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热力环流现象。
(板书)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并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板书)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二力平衡的风向”示意图或教师展示二力平衡的动画过程)教师讲解二力达到平衡的过程中,风向如何偏转,当二力平衡时,风向的特点,并向学生说明,在实际的大气运动中,这种风向只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而在近地面,必须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因此风向是在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达到平衡后才可能稳定。
(学生阅读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教师指导学生绘制闭合等压线中三力平衡时的风向,并引导学生总结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空气运动的规律。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因此教师的讲授较为重要,虽然本课教师的讲授较为突出,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使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大气的运动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关于读图能力培养和课后活动的教学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
关于风的形成和风的方向的教学分析
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这种风向只会出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建议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个力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加以了解,学生了解了平直等压线中风向的绘制方法后,可以结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压线呈闭合状态时的风向,并能够总结出风向偏转的规律。本节课教学注意指导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方法,训练学生绘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图像,说明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图像时应特别注意A、B、C三地受热不同,出现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运动,由于这种运动导致高低空空气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出现差异,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关于热力环流的教学建议
本节课以讲授法为主,但应注意在教学过程 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注意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在引言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总结学过的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的特点,由各纬度冷热不均引导学生分析特点。在学生明确了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后,运用教材提供的热力环流示意图逐步分析冷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由于垂直运动导致不同高度大气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区出现气压差异从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在实际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阅读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段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在城市与郊区会出现热力环流现象,使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感受到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②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
(引课)地球表面各纬度获太阳辐射多少有何不同?总结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思考)空气受冷热不同,其运动有何不同?→受热地区空气上升运动,受冷地区空气下沉运动。大气垂直运动的结果是什么?→导致大气密度发生变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高低不同→空气水平运动,从而形成环流。分析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热力环流现象。
(板书)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阅读教材“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此图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含义以及绘制的方法。并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板书)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二力平衡的风向”示意图或教师展示二力平衡的动画过程)教师讲解二力达到平衡的过程中,风向如何偏转,当二力平衡时,风向的特点,并向学生说明,在实际的大气运动中,这种风向只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而在近地面,必须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因此风向是在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达到平衡后才可能稳定。
(学生阅读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教师指导学生绘制闭合等压线中三力平衡时的风向,并引导学生总结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空气运动的规律。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识,因此教师的讲授较为重要,虽然本课教师的讲授较为突出,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并借助计算机动画演示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另外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及相关图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使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风的方向
大气的运动 篇6
2.3大气的运动(2课时)
教学目标 :
1. 热力环流:a.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 b.热力环流的产生及图示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不同影响及图示
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风的形成及影响风的各种作用力
知识结构:
来源:太阳辐射
大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强度的唯独差异
气 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的 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运 大气的水平运动 只改变方向的力:地转偏向力
动 阻力:摩擦力
大气水平 低气压中的大气,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北半球气旋)
运动形式 高气压中的大气,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北半球反气旋)
教学过程 :
引入:冬季风带来了寒冷,夏季风带来了雨水,热量和水汽的输送全靠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是什么?
一、
热力环流
1. 热力环流的成因:地面冷热不均。
指出:高低纬度的温度差异是全球最基本的冷热不均。
2. 形成过程:
(1) 地面冷热不均首先产生大气的垂直运动。
大气受热上升,冷却使大气下降。
(2) 大气的上升和下降引起同一高度的气压差异。
(3) 水平气压差异形成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引起
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运动梯度力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即风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
小结: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高度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 热力环流的图上判断:
(1) 等压面向上凸表示高气压,向下凹为低气压。等压面上各点气压相等。
(2) 海拔低处气压总是高于海拔高处。
(3) 相同高处气压,冷处高于热处。
练习:图中①②③④⑤各点, ①
气压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解:①=②=③,④>①(∵④海拔低于①,∴④气压高于①) ④ ② ⑤
⑤海拔高于③,∴⑤气压低于③。
判断:书P34《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 ③
①城区因工业生产与汽车等人类活动,气温高于农村,称为“城市热岛”。
②图中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③规划时应将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气流距离之外。
二、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大气水平运动中所受的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①概念: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气压梯度,气压梯度使空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力的产生:水平气压差
判断:右图所示的4点中
大气所受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的是 B a b d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c
③特点:A.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hpa)
B.力的方向⊥等压线
C.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b点风力最大。
(2)地转偏向力
①力的产生:地球自转。
②特点:A.仅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问:如何改变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B.自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练习: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 C
1006 1012
1008 1010
1010 1008
1012 1006
A B C D
( 3 ) 摩擦力
读图2.11《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①高空中因无摩擦力而使风向与等压面平行。
②低空(近地面)因有摩擦力而使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
交角。
∴风向与等压线有无交角,可以判断风在高空还是在
低空(近地面)。
2、 风所受到的各种力的判断:
①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高气压指向低气压)。
②再确定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与风向成90°的是地转偏向力。
④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
小结:①从右图中可分析出风所在的南北半球,气压高低,高空还是低空。
②近地面大气在以上力的作用下:
低压中的空气,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运动。
高压中的空气,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运动。
大气的运动 篇7
2.3 大气的运动
教学目标 :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
4.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大气水平运动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3.阅读《风力等级表》,加深对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
(三)德育渗透点
对“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合理开展城市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教学难点 :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设想
运用投影片、板图、Flash动画演示等教学媒体;教学中用引导配合图表分析为宜。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三课,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大气环境。主要讲二块知识: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上看本课具有承上启后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是本单元和全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
〖导入 〗
创设一个情景: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让同学们考虑这是为什么。——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请点击图标)
大气的运动 篇8
2.3 大气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2.掌握热力环流的成因;
3.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因素。
4.理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和高低气压的判断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自绘热力环流图和大气水平运动图,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及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
3.阅读《风力等级表》,加深对天气预报知识的理解。
(三)德育渗透点
对“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的讲解,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帮助学生认识合理开展城市布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理解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成因
2.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设想
运用投影片、板图、flash动画演示等教学媒体;教学中用引导配合图表分析为宜。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第三课,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大气环境。主要讲二块知识: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上看本课具有承上启后的作用,而且可以说是本单元和全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一个情景: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让同学们考虑这是为什么。——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请点击图标)
大气的运动 篇9
一、介绍“我”为什么要选这节课。(主要是介绍这节课的重要性、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和本课的教学目标 。)
介绍大气的运动在大气环境单元中的地位、和其他大气要素的联系;对其他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大气运动是大气环境这一单元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大气中的热量、水汽的输送、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首先,表现在他和本单元前、后知识的联系上。。。
其次,从本课时所涉及的知识来看,“风”是表征天气和气候特点的要素之一。。。
第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
第四,从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看。。。
所以我觉得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注意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
二、介绍“我”关于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实际上是介绍这节课拟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流程、教学目标 达成的途径,尤其注意对教材、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例:(以教学方法为例,注意应说明几方面,针对某一方面“我”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有必要还要加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根据前面的分析,打算首先从呈现具体现象入手。。。
其理由是。。。
再例:在有等压线配置情况下的实际风向判读,是本节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关键,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我打算。。。。
其理由是。。。
三、介绍本课的应准备和使用的教具、其他的学习材料。(方法同上)
例:本课打算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因为多媒体具有。。。的特点,而本课有许多地方都需要有过程的呈现。比如,在不同等压线分布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
四、关于教材中插图、图册的使用。
例: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
五、关于本课板书的设计和结构。
例,这节课的板书,打算设计成“纲要信号”的形式,其好处是。。。
特别提示:
1.在第二部分中,有些觉得有必要单独立出来讲的,可以再分几点。
2.说课的关键是解决好“我”将做什么和“我”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合情合理”和“有依有据”。
3.如果把说课简单地认为是说“教案”那就大错特错了。
4.从教学相长的原则看,说课时还应说明"我"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大气的运动 篇10
《大气的运动》教案
济源二中 宋 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①热力环流;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想:
①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利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②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讲,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自如的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所以注重联系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2.3大气运动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 2.3《大气运动》。
讲授新课:展示本课教学内容(主菜单)。
(教师提出要求) 学生用一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前言,对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大家在课文中找到前四个知识点对应的内容:
1、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大气运动的分类 (教师阐述第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做示范) 大气中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这就是大气运动的意义。由此可见大气运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研究大气运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个别学生作答其余三个问题)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3、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简单的说: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大气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包括气流的上升和气流的下沉,水平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
一、 热力环流: 现在我们以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为例来具体了解一下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同时也验证一下以上几个知识点是否正确。这部分也是我们本课的一个重点。
1、点击“热力环流”热区进入第一部分教学内容。 (生齐读)热力环流的定义。 在研究热力环流之前我们先有个对比的模子。 显示假如地表均一,受热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均一致,等压面平直。(生观察、师点拨得出结论)
(1) 显示示假如地表性质均一,当A地受热,B、C两地冷却情况下空气将会放生什么样的变化? 也就是说会怎样运动?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观察思考,师点拨得出结论): 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B、C两地。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2) 显示热力环流全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清热力环流中各个环节的产生顺序、因果关系。)
①由图中演示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热力环流形成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那么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②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也就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③空气的垂直运动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地面冷热不均)。 所以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在正个过程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气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包括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本节的第二个重点,也是热力环流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根据受力不同,风的状态也不一样,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风的方向。
1、风的原始状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生齐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定义。 (师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动力。 (师引导)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也就是有气压梯度的存在。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一个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流向低压。那么请大家思考: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高空中的风:受两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师引导)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受到了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里的作用,也就是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二力合作的结果。 (师边演示动画边点拨):二力作用,当二力达到平衡的时候风向稳定,由图上可知: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和等压线平行,也就是说,风向已经是在原始风向的基础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做了90度的偏转。由于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向左,北半球向右,所以作用力的结果在风的方向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记忆方法点拨):伸出自己的双手,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手心朝向自己,四指指向低压,大拇指伸开和四指成直角关系,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风向。(记忆方法应用练习)
3、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师引导)
摩擦力在高空是可以忽略的,近地面的摩擦力主要是由于大气和大气之间以及大气和地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它的方向和风向相反。 (师演示动画)
由图上可知:三力作用的是: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成一夹角,和等压线也成一夹角,也就是说,风向已经是在原始风向的基础上受到其它二力作用,做了小幅度的偏转。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不同,在近地面的风向上也有体现。 (记忆方法点拨):伸出自己的双手,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手心朝向自己,四指指向低压,大拇指微张和四指成锐角关系,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风向(记忆方法应用练习)
随堂练习 作针对性点评。
课后小结: 展示本节内容,进一步强调重点难点。
(留课后思考题,为下节准备)等压线呈同心圆状时,风向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