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黄河的治理(通用4篇)

黄河的治理(通用4篇)


黄河的治理(通用4篇)

黄河的治理 篇1

  教学目标

  l.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4.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5.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概况篇;2.奉献篇;3.忧患篇。

  教学难点: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

  教具:黄河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报道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及理论依据

  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黄河》

  根据画面判断这是我国哪一条河流

  视频动画引入既能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概

  况

  篇

  你

  知

  道

  吗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①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

  学生根据图说明黄河的源地及去向。

  加深学生对黄河概况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方法。

  ②黄河流经的省区?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③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④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⑤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

  贡

  献

  篇

  (过渡)①假设你是水利专家,打算如何利用黄河造福两岸的人民?

  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干湿地区图说明黄河的奉献:①水能资源丰富;②灌溉作用。

  通过让学生根据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②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请同学们说说黄河还有几大贡献?

  学生根据资料说明黄河的奉献:③旅游资源;④中华文明发祥地。

  忧

  患

  篇

  (过渡)千百年来黄河就像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民,我们称它母亲河,可有人说它是害河,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资料:①黄河为什么“一石水,六斗泥”?

  学生根据图片和视频分析黄河为什么多沙。

  通过对黄河的忧患的分析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地理图表、资料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黄河在下游河段出现什么现象?你看到了黄河之害吗?

  根据视频找出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说出黄河之害。

  ③接着我们来看两则报道,这则报道讲的是黄河为什么为害?发生在什么河段?

  学生根据报道、图表资料学会分析凌汛发生的原因及河段。

  ④这则报道讲的是黄河出现了什么现象?(断流)

  学生根据图片找出断流发生的主要原因。

  ⑤黄河上游分布着大面积草场,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今这里有何变化?

  学生根据图片总结上游草地的变化并分析主要原因。

  ⑥这则报道讲的是黄河出现了什么现象?

  根据报道发现黄河有污染现象。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强化学习

  课堂练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

  检查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

  一、 概况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

  2.黄河流经的省区

  3.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5.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

  二、贡献

  1.水能资源丰富

  2.灌溉作用

  3.旅游资源

  4.中华文明发祥地

  三、忧患

  忧患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泥沙多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地上河

  泥沙淤积

  加固堤坝,修水库,水土保持

  凌汛

  部分河段自低纬流向高纬

  炸冰

  断流

  人为不合理用水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上游荒漠化

  人为破坏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污染

  工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污

  污水处理,减少排污

黄河的治理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

  了解黄河的三个奉献;

  理解“地上河”的成因;

  知道如何根治黄河。

  (2)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

  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

  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

  (2)根治黄河的措施。

  难点:

  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锦囊若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

  一、概况

  二、黄河的贡献

  1.水能

  2.旅游

  3.灌溉

  4.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三、治理黄河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七、教学过程

  第一幕 引言

  (1)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在课间10分钟)。[播放此曲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课间调节心情;是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2)导入新课: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就要来好好学习《黄河》之一部分内容。[幽默的语句,使学生马上进入课堂情景,欲擒故纵,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幕  “知黄河、颂黄河”

  1.黄河知识知多少:展示黄河概况图让学生回答:

  (1)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3)说出黄河的形状像汉字的什么字。

  (4)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5)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是怎样划分的?

  [本部分内容在第一课时的活动部分已经介绍,这里只做复习性提问。]

  2.[展示]黄河的奉献图,让学生回答黄河的主要贡献: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

  (4)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的旅游资源。)

  第三幕  “忧黄河、救黄河”

  假如你是“黄河治理委员会”的专家,请你找出黄河上中下游出现的危机(险情),并因地制宜,分别提出治理方案。(在课件中设置黄河治理的主题论坛,当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可以查看、发表帖子,获得有关河段出现水患的原因和现象,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可以提出帮助)。在活动中,教师及时发表帖子指导,引导学生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法。(参考):

  症状         治理方案

  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

  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

  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1.两个活动均由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形成小组文字答案,由小组推举发言人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小结。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活动成果,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本部分内容为本节重点,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调整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2.以论坛的形式进行讨论,目的有三:①有利于对学生活动进行监控,防止部分学生乘机讨论无关的话题,②教师在论坛上可以及时发表帖子,对学生讨论提供资料和思路支持,③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可以获得相应的得分,并进行累计,作为学期学业成绩评价依据之一。]

  第四幕

  (课件出示以下选择题,学生上机选择后,电脑直接打分。)

  1.黄河的泥沙绝大部分来自(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源头

  2.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b.上游兴修大中型水库

  c.下游培修、加固大堤  d.中下游疏浚河道

  3.黄河的“地上河”出现在(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4.黄河下游缺少支流是因为(  )

  a.下游地区降水少  b.下游地区位于高原,地势高   c.下游形成“地上河”

  5.黄河被称为我国第二长河,但不能称为我国第二大河,原因是(  )

  a.黄河水量不如珠江、黑龙江等大河多。

  b.黄河流域面积比珠江流域小。

  c.黄河的水患比较频繁。

  d.黄河的总落差比珠江、黑龙江要小一些。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以上选择题,达到再现知识点,复习巩固的目的,也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第五幕:课堂小结: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选做,在课外完成)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2)黄河母亲给儿女的一封信。

  (3)调查本地河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4)收集黄河的有关资料,出一期有关黄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交流。

  (5)访问黄河的相关网站。

  八、反馈及追记

黄河的治理 篇3

  上周周六地理研究课在立新中学举行,我施教了一节黄河的治理,通过自己上课和迟育芹老师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通过组织这次讲评课,给我留下了许多反思之处。

  成功之处:

  1.注重了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如:在学习黄河的自然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列出要自学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相互说明所找的内容,记忆住重点知识,进一步上黑板前展示,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小组之间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也体现了我市提出的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的要求。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环境问题,出示图片后,让学生读图描绘,最后得出问题,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时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比较强盛的朝代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断流和水污染的治理是本节课难点中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并布置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河流去探究学习,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使我们附近的河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足之处:

  1.只注重了应考,而对教材的重点——黄河的治理部分的教学无论从占用的时间上,还是处理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上都不够充分。

  2.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又没有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出现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冷场现象。

  反思:

  1.对教师知识的要求

  课改3年来,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或到所有能找到资料的地方去,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2.师生地位的变化。

  课改3年来,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黄河的治理 篇4

  学生自学能会的不讲的要求。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环境问题,出示图片后,让学生读图描绘,最后得出问题,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在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中游地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时插入历史知识:古代比较强盛的朝代建都长安(今西安),古代的丝绸之路就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在黄河的根治中,断流和水污染的治理是本节课难点中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并布置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河流去探究学习,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3.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使我们附近的河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