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教案九年级地理教案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精选7篇)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精选7篇)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精选7篇)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篇2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

  (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

  (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

  (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

  (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

  (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

  (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9)指出北(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

  (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讨论交流:先组织、指导a、b两组各以学习小组分别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作好记录。然后a、b两组各推荐一个代表同时上讲台就上述同一个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进行全班交流研讨。

  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

  1.位置与范围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

  (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

  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观看录像:组织学生看录像,感性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或者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录像,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冰雪覆盖)

  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

  1、冰雪覆盖的地区

  实例感知: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

  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度,风有多大,让学生进入遐想,在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但现实又存在的严寒景象。

  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先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p102阅读材料“南极的大风”,然后指导b组学生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a组学生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

  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

  比较小结: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2.自然环境

  气温低

  (1)南极地区     降水少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风力强

  (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

  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

  企鹅——南极的主人

  (北极)北极熊的故乡

  扩展延伸: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

  (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

  (2)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3比较两极地区的自然条件,简要说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汇总点拨讨论结果。

  (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2)南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

  (3)北极以海洋为主,南极以陆地为主;南极表层覆盖厚厚的冰雪折射反光,得到热量更少。

  [反思完善]

  对照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共同比较、归纳本节课知识要点;总结方法,提出新问题。

  [达标测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达标测评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洲是(    )

  a.大洋洲  b.拉丁美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位于极地中央的大洋是(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3.在北极点,前后左右的方向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在南极地区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坐东朝西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北朝南

  5.北极地区是指(    )

  a.北极点 b.北冰洋  c.60°n以北的地区d.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6.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b.青藏地区 c.南极地区  d.高原地区

  7.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

  8.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a.亚洲  b.南极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9.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

  a.西伯利亚地区 b.北极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d.南极地区

  10.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a.巨鲸  b.白熊  c.企鹅  d.磷虾

  11.北极地区象征性的动物是(    )

  a.企鹅  b.北极熊  c.海豹  d.巨鲸

  12.有“白色沙漠”和“风库”之称的地区是(    )

  a.沙漠地区 b.高山地区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地区示意图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南极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度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__________大陆,以及周围的__________,是一个__________的寒冷世界。

  (3)南极地区素有“__________”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的平均厚度达__________多米。

  (4)南极地区除严寒之外,降水少,风力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和“__________”。

  (5)a、b、c三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a点位于s的__________方向,c点位于北极点的__________方向;当a、b、c三地处于昼短夜长的时期,我国东部地区是一年中降水比较__________(多、少)的季节。

  测评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d 2.c 3.a  4.b 5.d 6.c 7.a  8.b  9.d  10.c  11.b  12.d

  二、非选择题:13 .(1) 略  (2) 南端  南纬66.5  南极  海洋  冰雪覆盖  (3) 冰雪高原    (4) 白色沙漠  风库  (5) bc  正北  正南  多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篇3

  第十章 极地地区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篇5

  第十章 极地地区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篇6

  第十章 极地地区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步骤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º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º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

  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

  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º,南纬60º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º,南纬70º附近。)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篇7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阅读课本的资料、图片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信息,认识两极地区地理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3)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用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给大家谈一谈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积极发言

  2分钟

  自主探究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提出问题1.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各有哪些自然资源?2南极地区目前已有多少个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实验站2.你能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加以保护?2应该怎样对极地地区进行保护?自主学习教材p104-p108相关内容,思考并展示问题答案:1、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18个国家3、长城站、中山站1、人类滥捕滥杀2、《南极条约》

  10分钟

  合作探究

  展示提高二、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明确答案1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2.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3.教材p107活动题24.你能说出长城站在中山站的相对位置吗?5、从各国极地科考队员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及时点拨、评价、鼓励练习:同步p102即时巩固承转:人类在对极地地区的考察利用中,还应注意那些问题呢?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我国每次向极地考察站派来的补给船,去时装的满满的,回来时也不轻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讨论教材p108活动1点拨、评价、鼓励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练习:同步p103即时巩固承转:要想保护极地地区,我们就应该多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展示提高:结合大陆漂移学说思考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2、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高3、学生各抒己见4、结合图10.2回顾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西北方向5结合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各抒己见:不畏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等独立完成1、结合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讨论垃圾2、结合p107新华社xx年4月11日电展开讨论谴责日本,打着科学的幌子谋利,应坚决制止独立完成

  20分钟

  拓展延伸1.除长城站和中山站外,你还知道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的科学考察站吗?出示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致电我国南极考察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南极恶劣环境中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建设中国南极昆仑站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考察队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遥祝考察队员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贺电中指出,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必将拓展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研究的领域和深度。这是我国为人类探索南极奥秘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2.献计献策若请你为两极地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出主意,你会献上什么锦囊妙计?查阅资料讨论南极地区还有昆仑站北极地区建有黄河站阅读讨论各抒己见

  5分钟

  反思完善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热点和已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 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小组内交流,形成知识体系,并注重查缺补漏

  3分钟

  达标测评

  见下面达标测评题学生独立做题,巩固所学知识组内互评、互纠。

  5分钟 

  达标测评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a.     亚洲             b.南极洲              c.南美洲             d. 非洲         2.去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  3 ——5月       b.  6——8月          c.  9——11月       d.  11月——3月3.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的名称是(     )。  a. 长江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黄河站

  4. xx年1月18日3时16分,一支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冰穹a海拔4093米。派出这支科考队的国家是(     )a.     美国            b.    俄罗斯         c.   日本         d. 中国5.1959年12月,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国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加入该条约的时间是(      )  a.1963年           b. 1973年           c. 1983年           d. 1993年 二.非选择题…………见《同步》p103开放性作业

  测评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 2.d 3.b 4.d 5.d二、非选择题:(1)a南美洲 b大洋洲 (2)略 顺时针(3)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4)b (5)东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