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精选12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6
高一物理同步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 ,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本部分矢量较多,在解题中要依据质点的运动情况确定出各量的方向,不要死套公式而不分析实际的客观运动。 教学重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 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推导得到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式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讲练法、推理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们来学生上述规律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 1、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 2、能应用求解有关问题。 3、提问灵活应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 (1)学生在白纸上书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 (2)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检查和评析 (3)据 ,消去时间,同学们试着推一下,能得到一个什么关系式。 (4)学生推导后,抽查推导过程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5)教师说明:一般在不涉及时间的前提下,我们使用刚才得到的推论 求解。 (6)在黑板上板书上述三个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a.用投影片出示例题1: 发射炮弹时,炮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匀加速运动,如果枪弹的加速度是 ,枪筒长0.64m,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 b:用CAI课体模拟题中的物理情景,并出示分析思考题: 1)枪筒的长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哪个物理量? 2)枪弹的初速度是多大? 3)枪弹出枪口时的速度对应于枪弹做匀加速运动的什么速度? 4)据上述分析,你准备选用哪个公式求解? C: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并抽查实物投影仪上评析。 (2)用投影片注视巩固练习I: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初速度为v0=2m/s,加速度a=0.1 ,求 A:前4s内通过的位移 B:前4s内的平均速度及位移。 (3)a.用投影片出示例题2 一个滑雪的人,从85米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是1.8m/s,末速度系5.0m/s,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 b:用CAI课件模拟题中的物理情景。 c:据物理情景,同学们思考 1)该滑雪人的运动可当做哪一种匀变速运动? 2)你认为所给的已知条件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哪些物理量? 3)要求得时间t,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 d:经同学们讨论后,用投影片展示课本上的解题过程: 解:滑雪的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 e:说明: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对于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求解有两个途径:(1) (2) 这两个公式综合使用往往可使问题简化。 三、巩固练习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结果的位移是s,测它的速度从2v增加到4v经过的位移是多少?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下述公式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vt=v0+at;s=v0t+ at2; =2ass= 这些公式共涉及v0、vt、a、s、t五个物理量,对于一段直线运动,只要已知三个物理量,总可以就出另外两个物理量。 四、作业 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8
一、教学目标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1)知道如何推导出vt=v0+at(2)会应用公式进行分析和计算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式(1)会推导(2)会应用1、 会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2、 理解并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中物理量的符号法则.二、重点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及其符号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位移公式的推导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是难点.三、教学方法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加速度a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本节课将从加速度的定义式a =(vt-v0)/t出发,研究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1、提问:根据a=(vt-v0)/t,质点的末速度vt怎样表达?学生推导. vt = v0+at这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当物体的初速度v0和加速度a已知时,任意时刻t的瞬时速度vt可由该式计算得出.1、 速度公式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 3、用图象表示vt与t的关系,显然是一条倾斜直线,直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等于初速度,这正是前面学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4、例题1;教材第31页例题1(学生阅读)提问1:题目给出的是什么运动?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答:研究汽车刹车后的匀减速运动已知加速度的大小|a|=6m/s,运动时间t=2s,隐含条件:末速度vt=0.求汽车的初速度v0.提问2:在运用公式vt=v0+at求v0之前,对加速度a的符号作了怎样的处理?原因何在?答:汽车因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则加速度a为负.故a=-6m/s2.提问2:在解答书写上,例题作了怎样的示范?书写步骤是怎样的?步骤(1)依题意,写出显性及隐性已知条件,标明单位及符号(正、负号)(2)依据公式(依vt=v0+at),进行文字运算(得v0=vt-at)(3)代入数据,得出结果(注意标明单位)(4)简答3、 讨论:通过本题,有何启示? (1)将题目交代的物理情景理想化为典型的运动模型是关键,本题交代的是汽车刹车,我们将它抽象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从而可以应用速度公式求未知量.(2)模型化以后的工作应该是分析题意,用字母表达出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vt=0),弄清要求的物理量(v0).(3)速度公式vt=v0+at是矢量方程,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演变为代数关系式,公式中的矢量vt,v0,a有方向,分别用正负号表达,如果是未知量,则设为正,由最终结果再确定方向,各物理量的正负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作为前提.(4)公式vt=v0+at中有四个物理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三个,第四个量可求.不一定总是求vt,如上述例题求的就是v0.(5)应特别注意解题时的书写格式.(三)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1、提问:下图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已知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t,经历时间为t,如果用某一匀速直线运动代替,使其在时间t 内的位移与之相等,试在图中画出该匀速运动的速度图象,进而用v0和vt表示这一速度.答案:v=(v0+vt)/2
2、评讲:显然,上面的速度v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意,它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用 v- 表示平均速度,则 v- =(v0+vt)/2.(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学生推导)1、提问:由s=v- t, v- =(v0+vt)/2 ,vt=v0+at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要求用v0、a、t表示.2、结果:s=v0t+(1/2)at2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它表示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t的关系.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得到位移公式
如图所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阴影总面积,其中矩形面积s1=v0t ,三角形面积s2=(1/2)·at·t=(1/2)at2,因而总面积s=v0t+(1/2)at2,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3、 阅读课文:第32页例题(学生阅读)(1)例题讲述:(学生讲述)题目交待的情景,已知条件,待求物理量各是什么?__汽车由匀速运动改作匀加速运动,已知a=1m/s2,t=12s,s=180m,求初速度v0.(2)解题步骤:写出已知条件后,依,s=v0t+(1/2)at2文字运算得s=s/t-(1/2)at,代入数值,解得v0=9m/s结果说明可见其解题步骤与前一例题步骤一致.(3)启示:与例题1的启示相同.位移公式s=v0t+(1/2)at2涉及s、v0、a、t四个物理量,其中前三个是矢量.运用前应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选定初速度vo为正方向,然后用正负号表示s、v0、a,依照原始公式先作文字运算,得到待求量的表达式,然后代入数据,求出结果,并对结果加以具体说明.(五)课堂练习(5)阅读教材第33页练习六中的6个习题,指出每道题给出的物理情景应简化成怎样的运动模型?各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求什么?如何进行符号设定?答案:(1)汽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v0=18m/s,a=0.5m/s2,t=20s,求vt(2)火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v0=72km/h=20m/s,t=2min=60s,a=-0.1m/s2,求vt,整理已知条件时要统一单位.(3)机车作匀加速运动,已知v0=36km/h=10m/s,a=0.2m/s2,vt=54km/h=15m/s,求t.(4)钢球做匀加速运动,v0=0,t1=0.2s,s1=3cm=3×10-2m,t2=1s,s2=?若s3=1.5m求t3=?,解答本题时,应该运用s∝t2求解.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v0=18m/s,t=3s,s=36m,求加速度a.解答结果加速度为负值,要说明负号的物理意义.(6)骑车人做匀减速运动,已知v0=5m/s,a=-0.4m/s2,t=10s,求s.(六)课堂小结 速度公式 vt =v0+at1、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平均速度 v- =(v0+vt)/2 s=v0t+(1/2)at2 位移公式 s= v- t1、 运用规律解题时的步骤(1)审查题意,构建模型;(2)设定方向,写出条件;(3)依据公式,文字运算;(4)代入数据,数字运算;(5)结果分析,完善答案.一、 课外作业教材第33页练习六:(1)~(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10
宝鸡文理学院 物理系 2002级2班田欣
1.说教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2002年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它既是对前一节所学的加速度的深化和加强,也为即将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建立和应用,难点是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负值在这两个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说目标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上,指导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⑵过程与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动实力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试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3.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和学生共同处理实验数据教会他们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在学生深刻理解这两个公式以后,通过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4.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为基础,在实验中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5.说程序 ⑴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 新课。 ⑵讲授新课:①让学生用打点计时器来间就匀变速直线运动,提示学生如何观察纸带,并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样也利于他们对这节课重点的理解和掌握。②以上节课加速度公式为基础,运用数学推导法,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画出它的函数图象。在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唯一共识。学生通过自己推导公式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从而克服教学难点 。 ⑶讲解例题,让学生对公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灵活应用,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值在公式中的物理意义。 ⑷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验照片,从理论再到实践,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⑸布置作业 ,开放练习。让学生课后收集物体做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并预习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它是怎样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留典型的书面作业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11
1. 说教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XX年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机械运动中一种重要的运动,它既是对前一节所学的加速度的深化和加强,也为即将学习的自由落体运动奠定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建立和应用,难点是对速度公式,位移公式的理解,尤其是加速度的正负值在这两个公式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 说目标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三个教学目标 :
⑴知识与技能上,指导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上,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动实力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可以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试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
3. 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通过和学生共同处理实验数据教会他们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在学生深刻理解这两个公式以后,通过例题的讲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加速度概念为基础,在实验中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5. 说程序
⑴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导入 新课。
⑵讲授新课:①让学生用打点计时器来间就匀变速直线运动,提示学生如何观察纸带,并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样也利于他们对这节课重点的理解和掌握。②以上节课加速度公式为基础,运用数学推导法,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画出它的函数图象。在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唯一共识。学生通过自己推导公式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从而克服教学难点 。
⑶讲解例题,让学生对公式进一步理解,并学会灵活应用,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值在公式中的物理意义。
⑷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验照片,从理论再到实践,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⑸布置作业 ,开放练习。让学生课后收集物体做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并预习自由落体运动,研究它是怎样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留典型的书面作业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知识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逐渐熟悉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巩固.意在简单明了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很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图像法,从速度图像导出位移公式.用图像法导位移公式比较严格,但一般学生接受起来较难,教材没有采用,而是放在阅读材料中了.本教材根据 ,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并利用速度公式 ,代入整理后导出了位移公式 .这种推导学生容易接受,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适合.给出的例题做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解答,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今后的参考.
另外,本节的两个小标题“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就是要研究物体的位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有了公式就可以预见以后的运动情况.
教法建议
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可以从某一实例出发,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测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角度推出,得出公式后,还应从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中,加以再认识.
对于位移公式的建立,也可以给出一个模型,提出问题,再按照教材的安排进行.
对于两个例题的处理,要引导同学自己分析已知,未知,画运动过程草图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两个公式的建立及应用
教学难点 :位移公式的建立.
主要设计:
一、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提问: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加速度?
2、讨论:若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加速度为 ,则1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1s末的速度为多少?2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2s末的速度多大?t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ts末的速度如何计算?
3、请同学自由推导:由 得到
4、讨论:上面讨论中的 图像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求出或分析出哪些问题?
5、处理例题:(展示课件1)请同学自己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指导同学用正确格式书写.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一中第2部分给出的情况.若求1s内的位移?2s内的位移?t秒内的位移?怎么办,引导同学知道,有必要知道位移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2、推导:回忆平均速度的定义,给出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结合 ,请同学自己推导出 .若有的同学提出可由图像法导出,可请他们谈推导的方法.
3、思考:由位移公式知s是t的二次函数,它的图像应该是抛物线,告诉同学一般我们不予讨论.
4、例题处理:同学阅读题目后,展示课件2,请同学自己画出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未知、进而求解.
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教材练习六中第(4)题描述的情况,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看看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量和记录,实际做一做,并和用公式算得的结果进行对比。